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课风的成因ppt课件1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风的成因》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风的成因》优质课件
地球的高层中有没有风?人们是怎么研究的?请同学们课下 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探究风的奥秘。
14
课堂练习
一、我会填 1.(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 )就叫做风。风是由于( 空气 ) 受热或受冷而导致的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产生( 移动)的结果。 2.我们知道,太阳照射着地表的不同区域,空气受阳光的照射 后,就造成了有的地方空气( 热 ),有的地方空气( 冷 )。热 空气比较( 轻 ),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了周围的冷空气之上; 而冷空气比较( 重),会向较轻空气的地方流动,于是空气就发生 了流动现象,这样就产生了风。
15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1.对流层大气增温最直接的原因是:( ③ )。 ①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②吸收太阳长波辐射; ③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2.一天中,对流层气温最高的时刻出现在:( ③ )。 ①太阳短波辐射达最高值时 ②地面长波辐射达最高值时 ③对流层大气长波辐射达最高值时
16
课堂练习
3.形成风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③ )。 ①太阳辐射不同; ②地面冷热不均;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地转偏向力。 4.目前,人类影响气候的着眼点主要是:( ① )。 ①设法改变地面状况; ②设法改变对流层大气的某些成分; ③设法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制造风的材料
制造风的方法
发现
5
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风?
风扇、吹风机、飞机螺旋桨、空调…… 这种人为制造的风称为人造风。想一想,人造风有哪 些相同的特点? 人造风是空气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周围的 空气过来补充。也就是说,这些人造风都是人的力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三、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4、风 的 成 因
新课导入
视频:《风》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3.4 风的成因人教版 (共12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3.4 风的成因人教版 (共12张PPT)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一、说教材
3、学情分析
1、学生对空气的流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 学生已经在四年级初步认识了空气和风,了解了 热传递的一种方式——对流。所以探究风的形成 问题的方法及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 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2、五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两年的时间,学生 对探究的过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科学的思 维方式还没有形成。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 出科学概念对学生来说有很大困难。
②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只需开、关电源即可,但是在实 验操作时候,由于时间仓促,没有找到开关,直接接电源, 有一定的危险性。
③减少干扰。蜡烛在燃烧时也会产生烟雾,容易与实验 中进入演示箱内的蚊香的烟雾混淆,而让学生分辨不清。 灯泡替换蜡烛后,烟雾不会再产生混淆,这样更加增强了 实验的说服力。
④原实验中用艾香代替蚊香,它产生的烟雾更浓,学生 观察起来更清晰。
一、说教材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实验说明风的成因。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激发学 生认识风的兴趣;
2)能用模拟、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 验现象,归纳总结风的成因;
3)让学生学会用科学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情感目标
一、说教材
4、教学重、难点
引领学生探究影响空气流动的因素以及风的 成因。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 而通过 “观察上升的空气” 活动来引导学生认 识热空气的性质。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 因的问题;进而通过 “观察上升的空气” 活动 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形成”活 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认识风的成因。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对流知识解释 暖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4课风的成因PPT课件2新人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4课风的成因PPT课件2新人教版
Nhomakorabea 科学在线:
热 气 球
200多年前,法国的蒙特哥尔 菲兄弟制成了热气球,载人升上 了天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完成的自由飞行。现在,人们利 用热气球进行气象观测。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 从而形成了 风。
名言摘抄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最新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4课风的成因1新人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最新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4课风的成因1新人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条王鲑。个头儿不小。”伙伴保罗悄悄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的和鱼进行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地挣扎,孩子渐渐地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去的边缘。我知道一但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他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你很感激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一个人,他不在你的身边,他也并没有为你做些什么,你却希望,他会过的很好,长命百岁,子孙满堂,幸福安康……
你也很高兴有过那样的一份感情,纯净而又绵长,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中,有这样的一个朋友,值得你去祝福,去思念……我都会想起以前的快乐。或许再美丽的语言,再美丽的往事,都及不上一次伤害来得深刻。伤口会慢慢结痂,变成一个坚硬的外壳,但是藏在这个坚硬外壳下的,还是一颗柔软的心。 夜深人静的时候听着清新流畅的音乐,像春天初融的雪花,纯净,沁凉,在茫茫的白消逝的时候,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我沉静在这一尘不染的音乐中,可以忘却伤痛,抛开烦恼,回到最初的平静。还希望在这样的夜里,可以看到美丽的星空,一切让爱做主。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的钓鱼。父亲钓到、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是12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跑脱了。突然,男孩的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你会因为一首歌曲,一种颜色,想起他,想起他的真挚,想起他的执着,想起他那曾经一起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朋友,你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活,因为你知道他希望你过的很好,他希望你能好好的照顾自己,再见面时,他希望你能告诉他你很幸福。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4课风的成因PPT课件2新人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4课风的成因PPT课件2新人教版

青少年励志名言 毕业班励志格言 1、为了最好的结果,让我们把疯狂进行到底。 2、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4、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6、机遇永远是准备好的人得到的。 7、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青春苦中甜。集雄心壮志,创锦绣前程。 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8、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9、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坚持不懈的名言 1、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4、坚持者能在命运风暴中奋斗。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有志者事竟成。 7、耐心之树,结黄金之果。 8、百败而其志不折。 9、失败是块磨刀石。 10、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给你好处。 11、骆驼走得慢,但终能走到目的地。 12、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13、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完成的。 14、勤勉。不浪费时间,该做就做。 15、如果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你就能够做到。
风的形成
是谁制造了风
空气 流动 形成了风
太阳照射的不均匀造成了地球 上各个地方的温度不同,空气由温 度低的地方向温度高的地方流动, 于是就形成了自然风。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风的成因 人教版 (共13页)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风的成因 人教版 (共13页)PPT

科学在线: 热 气 球
200多年前,法国的蒙特哥尔 菲兄弟制成了热气球,载人升上 了天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完成的自由飞行。现在,人们利 用热气球进行气象观测。

No
Image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
从而形成了 风。
课后思考: 1、 风有什么作用呢? 2、风有没有坏处呢?

6.能够有依据地进行推理与联想,大 胆表达 对日食 现象的 更多看 法。进 而产生 继续研 究关于 日食和 月食更 多现象 的兴趣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 处于月 影中时 ,因月 球挡住 了太阳 照射到 地球上 的光形 成了日 食。而 月食则 是月球 运行到 地球的 影子中 ,地球 挡住了 太阳射 向月球 的光。

12.新诗坚持反传统立场,这在很大 程度上 ,决定 了新诗 是一种 缺乏经 典意识 ,甚至 抵制经 典化的 特殊文 体。
风的成因
想一想? 是谁制造了风
空气 流动 形成了风
太阳照射的不均匀造成了地球
上各个地方的温度不同,空气由温 度低的地方向温度高的地方流动, 于是就形成了自然风。
生活中你看见过哪些由 于风而产生的有趣现象吗?
孔 科学在线: 明 灯
相传在1700年前三国时期, 诸葛亮用竹篾(mie)扎了一盏 纸灯,在灯的下面燃着一团松脂, 灯便浮升起来,悬在空中,用它 来传递作战信息。

8.关心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 科学技 术会给 人类与 社会发 展带来 好处。

9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 观察区 分开, 保证观 察活动 的真实 性。

10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 体构造 的精巧 与和谐 之美。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风的成因》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风的成因》课件(共15张PPT)

相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发明,也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起初是为了传递讯息之用,但目前通常则被当成节庆祈福许愿的工具。
高压流向低,平流形成风。
相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发明,也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起初是为了传递讯息之用,但目前通常则被当成节庆祈福许愿的工具。
高压流向低,平流形成风。
你能制造出风来吗?你能九想到级多屋少顶种方飞法瓦? 片
在海滨,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有什么不同?
你能制造出风来吗?你能想到多少种方法? 在海滨,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有什么不同?
坏处
在海滨,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有什么不同?
相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发明,也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起初是为了传递讯息之用,但目前通常则被当成节庆祈福许愿的工具。
高压流向低,平流形成风。
高风压是流 怎向样低形,成平的流呢形?成你风能。通过实验证明你种的子观传点么播?
高压流向低,平流形成风。
风力发电
在海滨,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有什么不同?推动船行驶
相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发明,也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起初是为了传递讯息之用,但目前通常则被当成节庆祈福许愿的工具。
风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观点么?
高压流向低,平流形成风。 风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观点么? 你能制造出风来吗?你能想到多少种方法? 温高气流升,温低向下行;
十级拔树又倒屋
十一二级陆上很
相在传海为 滨三,国白时天期和诸夜葛晚亮的的风发向明有,什也么被不公同认?为热气球的始祖,起初是为了传递讯息之用,但目前通少常见则被当成节庆祈福许愿的工具。
风对生活的影响 相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发明,也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起初是为了传递讯息之用,但目前通常则被当成节庆祈福许愿的工具。

教科版《风的成因》课件1

教科版《风的成因》课件1

教科版《风的成因》课件1一、教学内容1. 风的形成原理:大气压力差、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2. 风的分类及特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季风、地方性风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风的成因,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风向变化现象。

2. 学会分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形成原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难点: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季风和地方性风的成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气压计、风向计、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地图、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对生活的影响。

2. 例题讲解:(1)风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 随堂练习:根据地图,分析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

4. 小组讨论:探讨地方性风的成因及特点。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大气压力差、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2. 风的分类及特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季风、地方性风。

3. 教学难点:地转偏向力、季风和地方性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风向变化现象。

(2)分析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

2. 答案:(1)生活中常见的风向变化现象,如:白天和夜晚的风向不同,山谷风等。

(2)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南方地区为季风区,北方地区为非季风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风的成因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践情景的关注度。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地区的地方性风。

(2)了解风能发电的原理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风的成因中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

2.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一种力,它使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