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训练策略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任务驱动法运用-初中英语论文-教育论文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任务驱动法运用-初中英语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任务驱动法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便开始在全球广泛应用。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需要教师为学生设定一定的学习任务,并不断地归纳学习任务的重点、难点,然后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英语的实际应用技能,从而不断地提高口语能力。
以下将介绍任务驱动法中的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任务评价。
任务设计在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初中英语口语训练时,教师需提供适宜的训练任务,让初中学生在口语训练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理解、掌握英语口语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首先,教师应掌握英语口语学习的环境创设理念。
其次,教师应为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提供示范,同时应确保英语口语任务训练有意义。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Dreamhomes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计相关的英语口语训练任务。
教师需要应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首先让学生理解英语教材上的基础性知识点,如需让学生掌握“Wouldyouliketo…”“Myfavorite…is…”等表达自我喜好的英语句型。
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这类句子进行有效的表达,例如,找出英国的标志性建筑以及饮食文化特征等,再利用文本中的有关句子进行表达。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畅谈自己对理想居住地的设想,并鼓励学生间展开讨论,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任务实施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实施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需强调的是,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需不断探究多样化的策略,如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方式,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互动方式、游戏化方式以及角色扮演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等,让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Schoollife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提供的相关学习材料,利用对比的策略,让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项目驱动教学法视角下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研究

项目驱动教学法视角下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研究摘要:英语口语能力一直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本文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以提升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一项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对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方面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间最为重要的交流语言之一。
而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而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口语能力一直是学习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往往过于侧重语法知识和笔头作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意义1.1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和提升能力。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1.2 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交流的频繁,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自如地进行英语交流和沟通,适应跨文化交流的需求。
提升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升的项目驱动教学法研究设计2.1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升中的有效性,分析其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影响,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科学的教学参考。
2.2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口语水平的学生进行研究分析,以观察项目驱动教学法对不同口语水平学生的影响。
任务驱动,展课堂活力——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12●李庆美新课改下,任务驱动法已然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潮流。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了更多“说”和“做”的语言实践机会,把语言表达落实在交际中,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下面,我就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谈谈任务驱动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不正之处请批评指正。
1.任务类型丰富,激发探究兴趣在任务类型的设计上,教师应充分考虑现代中学生的心理,从学生喜欢、感兴趣的话题元素着手,活化任务形式。
只有让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探究任务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才能使“驱动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
例如在7A 《Unit 1This is me !》一课的教学中,考虑新生入学,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还不够熟悉和了解,为此我以这一单元话题的教学为契机,开展了“猜猜我是谁”(Guess who I am )的探究小任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线索来猜一猜描述的是哪位教师或学生,这样的探究任务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而在7B 《Unit 4Finding your way 》的Reading 部分时,考虑到这一单元是学习问路,为他人指明路线、掌握问题的表达方式,我就结合这一单元的话题特点设计了“地图小任务”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以丰富的地图任务类型引导学生在组间进行智力比拼,如画地图、地图拼图、地图标签等,在适当的竞争机制中,激活学生探究任务的学习热情。
可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和话题的特征,突出任务类型的丰富性,不仅符合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更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发挥了任务驱动法的内在教学价值。
2.诱发主体实践,提高语用能力如何有效诱发学生的主体实践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根本目的,也是其根本的落脚点。
因此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语言应用的核心,在任务上留有一定的空间,做到既能立足教材,又能实践活用理论,突出任务的操作性,保障设计的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才能以“做”为核心推动学生的“学”和“做”,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试论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

试论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
英语口语能力是每个英语学习者都追求的目标。
然而,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学生常常
遭遇口语能力停滞不前的情况。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口语能力,必须采取一些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多听多说。
学生应该多听英语广播、音频书籍和英语电影;加强精听和
模仿,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练习口语的时候,如果有条件,可以尝试去与母语者进行
口语对话练习,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个策略是词汇积累。
词汇是英语口语的基础,学生需要有一个丰富的词汇表才能
流利地表达英语。
可以通过多读书、背单词和模仿英语语音,以及参加英语俱乐部等形式
积极拓展词汇量。
同时,需要了解常用表达习惯,例如习语、俚语、缩略语等。
第三个策略是建立语言环境。
创造身临其境的英语语言环境有助于学生提升口语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语言交换、组织英语活动和组建英语学习小组等方式营造语言环境。
还可以
通过短视频制作、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第四个策略是培养口语思维。
英语口语表达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
生可以通过阅读英文书籍和写作练习强化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可以通过模拟磨练
口语思维,例如给定一个问题,要求以英语进行30秒或1分钟的思考,让学生在快速思考和表达中培养英语口语能力。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策略,其中重点是多听多说,词汇积累,建立语言环境和培养口语思维等。
只有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持续的训练,才能真
正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英语课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案

英语课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案1. 引言本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使其能够流利、自信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学生将能够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并增强与他人合作和互动的能力。
2. 培养目标-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包括正确发音、语调和流利度。
- 培养学生的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听取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动能力。
3. 培养内容和方法3.1 口语训练课程- 组织各类口语训练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
- 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注重发音准确和语言流畅。
- 提供各类听力材料,如录音、视频等,鼓励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和理解。
- 定期进行口语考试,评估学生口语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个别辅导。
3.2 情景模拟训练- 设计各种情景模拟,如旅行、商务会议、面试等,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练口语交际技巧。
- 提供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准备并适应各种情景。
- 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优秀口语表达者,研究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
3.3 合作项目和互动讨论- 安排团队项目,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和协作,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 定期组织互动讨论,提供话题和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 评估方法- 口语考试:定期进行口语能力测试,评估学生的口语流利度、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口语训练课程和情景模拟训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互动能力和适应能力。
- 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在合作项目中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5. 期望成果通过本培养方案,预期学生能够:- 在口头表达方面有显著的提升,流利、自信地进行英语沟通和交流。
- 能够理解和回应他人的观点,展示良好的听取和理解能力。
-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互动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各种项目任务。
-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地应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流。
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实用英语口语》选修课建设

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实用英语口语》选修课建设【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实用英语口语》选修课的建设,从两个方面展示选修课课程建设实施情况。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用英语口语;选修课;建设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前的高等职业英语教育中存在人才培养类型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偏差,这一偏差集中体现为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和距离。
要纠正这一偏差,必须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因此也要进行高职课程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
在本院已开设侧重读写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课程的前提下,如何依据学生、社会和学科的需求构建《实用英语口语》选修课课程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不愿开口、不能开口的现状,使相关专业学生在工作、生活中能依据职场需求开展口头交际,成长为具有较为系统的应用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市场的高技能企业人,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教学实施的当务之急。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实用英语口语》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时期提出的教学理论。
此种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大项目的层层深入和不断推进来促进课程的学习,在每一次的模拟实际生活情景的课堂教学中,又以分项目单个实例的实现递进驱动课堂教学的开展。
在本院的教学改革中先将《实用英语口语》设置为医护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实用英语口语应用能力的训练,锻炼学生说英语的胆量,纠正学生不良的发音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具有初步的口头表达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简单的日常英语的听、说、读的能力,使学生在打好语言基本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的同时,也掌握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并为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英语口语沉默期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英语口语沉默期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英语口语沉默期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英语口语沉默期的定义。
在正文中分析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英语口语沉默期形成原因,如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语言环境等因素导致的口语沉默。
然后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分析,包括在课堂中注重口语训练、拓展学生的语言环境等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对英语口语沉默期的影响,指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口语沉默期的缓解和解决。
本文的研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交流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英语口语沉默期、形成原因、对策分析、影响、英语教学、口语能力、学习策略1. 引言1.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将学习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来促进语言学习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口语教学中。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练习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设定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任务,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参与到语言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学生可以不断练习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己在使用英语时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如何在团队中相互配合,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英语口语沉默期的定义英语口语沉默期是指学习者在使用英语口语时出现自我限制或无法流利表达的情况。
这种沉默期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缺乏自信、害怕犯错、词汇量不足、语法错误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英语教案

任务驱动教学法英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英语语法知识进行简单的句子构建。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并能够使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英语完成任务。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汇学习:日常生活相关的英语词汇,如:food, clothing, family, friends等。
2. 语法学习:简单的句子结构,如:主语+谓语+宾语。
3. 听力练习:日常交流对话,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谈论日常生活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词汇学习:教师展示词汇卡片,学生跟读并模仿,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记住的词汇最多。
3. 语法学习:教师通过示例句子,讲解简单的句子结构,让学生进行句子仿写。
4. 听力练习:教师播放日常交流对话,学生听后进行复述或回答问题。
5. 任务完成:教师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常交流对话。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所学词汇和语法,进行相关练习。
2. 结合家庭或学校生活,编写一个简单的英语故事或对话,下节课分享。
3. 观看英语动画片或英语新闻,提高听力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任务完成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表现,包括语法、词汇的正确使用,以及小组合作的效果。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