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城区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二节种子植物教学设

合集下载

【生物练习】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生物练习】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物练习】第三单元《⽣物圈中的绿⾊植物》第⼀章⽣物圈中有哪些绿⾊植物第⼀章⽣物圈中有哪些绿⾊植物第⼀节藻类、芬藓和蕨类植物※知识点⼀绿⾊植物的分类1.根据植物形态和⽣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和植物。

※知识点⼆藻类、苔藓和蔗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活环境2.藻类植物(1)⽣活环境:藻类植物⼤都⽣活在中。

有的⽣活在中,如有的⽣活在中,如少数⽣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2)营养⽅式:藻类植物从⽔中吸收,进⾏。

(3)形态结构:没有的分化。

3.苔藓植物(1)⽣活环境:苔藓植物⼤多数⽣活在的陆地环境中。

(2)形态结构:⼀般具有和。

但茎中没有,叶中⽆,根⾮常简单,称为。

(3)作⽤:是监测程度的指⽰植物。

4.蕨类植物(1)⽣活环境:森林如⼭野的环境。

(2)⽣殖:蕨类植物叶⽚下表⾯的褐⾊隆起⾥含有⼤量的 (⼀种⽣殖细胞)。

(3)形态结构有了、、分化,有专门的组织。

5.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植物都靠繁殖后代,统称植物。

课堂演练1.下列植物中具有根、叶、茎的是 ( )A.海带 B.满江红 C.葫芦藓 D⽔绵2.⼤⽓中90%的氧⽓来⾃什么植物光合作⽤释放(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植物D.被⼦植物3.“春来江⽔绿如蓝”,是由于春天⽓温适宜,⽔中的绿⾊植物⼤量繁殖的结果,这类植物主要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植物4.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A.苔藓植物由孢⼦繁殖,⽽蕨类植物由种⼦繁殖B.苔藓植物⽣长在潮湿处,⽽蕨类植物⽣长在于燥处C.苔藓植物没有完善的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明显的根、茎、叶及输导组织D.苔藓植物是⾃养⽣物,⽽蕨类植物是异养⽣物5.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但属于植物,这是由于( )①藻类植物的细胞都有细胞壁②细胞内含有叶绿体③营养⽅式是⾃养④都⽣活在⽔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6.引起⾚潮的⽣物是 ( )A.⽔草B.苔藓植物C.浮游⽣物D.藻类植物7.某地修建了⼀座燃煤的⽕⼒发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解析】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卷柏属于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属于孢子植物,A错误;葫芦藓、卷柏的生殖离不开水,只能生活在阴湿处,B错误;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只有茎、叶的分化,内部无输导组织,卷柏属于蕨类 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内部有输导组织,C正确;葫芦藓、卷柏的细胞内都有 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D错误。
3.海带属于大型海生藻类,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下列关于海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可食用部分是它的叶片 C.利用根固定在海底 D.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通过根状物固 定,体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 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关键能力练】 14.(2021·昆明学业考改编)下列植物中,有根、茎、叶分化并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的是 ( C )
【解析】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A错误;紫菜无 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B错误;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 分化,用孢子来繁殖后代,C正确;石花菜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D 错误。
【解析】苔藓植物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 根是假根只起到固定作用,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葫芦藓靠孢子进行繁殖。
7.(2021·湘潭学业考)叶既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又是光合作用的主要
场所的植物是 ( A )
A.葫芦藓
B.海带
C.卷柏
D.花生
【解析】葫芦藓无真正的根,有茎和叶的分化,因此,其叶既是吸收水分和无 机盐的主要器官又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归纳升华】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比较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生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生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

藻类起源进化藻类植物可以是从原始的光合细菌发展而来的。

光合细菌具有细菌绿素,利用无机的硫化氢作为氢的供应者,产生了光系统。

原始藻类植物,如蓝藻类所具有的叶绿素a,很可能是由细菌绿素进化而来的。

蓝藻类利用广泛存在的水为氢的供应者,具有光系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随着蓝藻类的产生,光合细菌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放氧型的蓝藻类则逐渐成为占优势的种类,释放出来的氧气逐渐改变了大气性质,使整个生物界朝着能量利用效率更高的喜氧生物方向发展。

这个方向的进一步发展就产生了具有真核的红藻类,同时,类囊体单条地组成为叶绿体,但集光色素基本上一样,仍以藻胆蛋白为集光色素。

蓝藻和红藻的集光色素,藻胆蛋白,需用大量能量和物质合成,是很不经济的原始类型,所以只能发展到红藻类,形成进化上的一个盲枝。

藻类植物的第二个发展方向是在海洋里产生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c的杂色藻类。

叶绿素c 代替了藻胆蛋白,进一步解决了更有效地利用光能的问题。

在开始的时候,藻胆蛋白仍继续存在,如在隐藻类,但进一步的进化,效率较低的藻胆蛋白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而逐渐被淘汰,所以在比隐藻类较为高级的种类,如在甲藻类、硅藻类,除叶绿素a以外,只有叶绿素c,而藻胆蛋白消失了。

迄今,海洋仍为含有叶绿素c的种类,包括甲藻类、金藻类、黄藻类和硅藻类等浮游藻类和褐藻类的底栖藻类,占据优势。

但这个类群不能离开水体,仍是一个盲枝。

藻类植物的第三发展方向是在海洋较浅处产生绿色植物。

它们除了叶绿素a以外,还产生了叶绿素b。

据科学家估计,叶绿素a+b系统比之叶绿素a+藻胆蛋白系统,光合作用效率高出了3倍,也高于叶绿素a+c系统。

这是藻类植物进化的主流。

很可能十几年前发现的原绿藻就是这类植物的祖先。

原绿藻植物出现的时间可能与原核的杂色藻类(尚未发现)差不多,但由于某种原因,可能与当时的大气光照条件有关,杂色藻类大量发展起来而原绿藻却停留在原始状态。

后来,环境条件变为较为适合于叶绿素 b生物的生长,从原绿藻植物就产生了真核的绿藻类。

【配套K12]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生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

【配套K12]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生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

藻类生态特征分布范围藻类分布的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

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

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

除轮藻门外的各门藻类都有海生种类。

生态特点一般分藻类植物为浮游藻类、飘浮藻类和底栖藻类。

有的藻类,如硅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的单细胞种类以及蓝藻门的一些丝状的种类浮游生长在海洋、江河、湖泊,称为浮游藻类。

有的藻类如马尾藻类飘浮生长在马尾藻海上,称为飘浮藻类。

有的藻类则固着生长在一定基质上称为底栖藻类,如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的多数种类生长在海岸带上;这些底栖藻类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带状分布。

一般的说,在潮间带的上部为蓝藻及绿藻,中部为褐藻而下部则为红藻。

但中国海岸带海域和亚热带海域的冬春两季,高潮带常有蓝藻门的须藻,红藻门的紫菜、小石花菜,褐藻门的鼠尾藻,绿藻门的绿苔、浒苔;中潮带常有红藻门的海萝,褐藻门的萱藻和绿藻门的礁膜、石莼等。

低潮带及潮下带种类很多,如红藻门的石花菜、角叉藻、多管藻、凹顶藻,褐藻门的海带、裙带菜、海蒿子和绿藻门的海松。

潮间带还有许多石沼,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还有两种特殊的生态环境适宜于若干藻类群落的生长,如亚热带和热带的红树林,常有卷枝藻、链藻、鹧鸪菜在气根上及树干基部上生长,热带海洋的珊瑚礁常有大量的仙掌藻属植物。

温度影响温度是影响藻类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

海藻根据生长地点温度的差异可分为3种类型:冷水性种生长和生殖最适温小于4℃,其下又可分为适温为0℃左右的寒带种及适温为0~4℃的亚寒带种。

温水性种生长和生殖的最适温为4~20℃,其下又可分为适温为4~12℃的冷温带种和适温为12~20℃的暖温带种。

暖水性种生长和生殖适温大于20℃,又可分适温为20~25℃的亚热带种及适温大于25℃的热带种。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

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4)药用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

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

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P78—89)61、(P78)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共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

其中种子植物占三分之二,分布最广。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绿”的(鱼缸中水变绿)原因是: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

2、孢子植物:通过孢子繁殖的植物。

(P78—82)3、单细胞藻类有衣藻、眼虫。

藻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a、维持碳---氧气的平衡;为其他生物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

4、煤是由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形成的。

5、电厂周围没有苔藓植物的原因是:电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的苔藓植物的生存。

所以电厂周围没有苔藓植物。

6、苔藓植物可以用来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种子植物:(P83)通过种子繁殖的植物。

(能产生种子的植物)※※ 8、果实(P87)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果皮可以保护种子;有利于种子的传播(刺、毛、翅、黏液、颜色、香甜)。

松球果不是果实。

白网文草是网状叶脉;银线鸟巢凤梨是平行叶脉。

※※ 9、种子的结构:种子都由种皮和胚组成的,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 10、菜豆种子最外层的种皮,种皮可以保护内部结构,在菜豆种子的种皮上还可以看到种脐。

菜豆种子有两片子叶,分开子叶,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菜豆种子的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子叶组成的。

由此可见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没有胚乳。

供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贮藏在两片子叶内。

※※ 11、我们习惯把玉米粒叫种子,实际上它是果实,这是因为它的果皮和种皮紧贴在一起。

在玉米种子的切面上滴一滴碘液,变蓝的部位是胚乳,没有被染成蓝色的部位有果皮和种皮、胚,这说明胚乳中含有淀粉。

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

※※ 12、玉米的胚也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子叶组成的。

仔细观察,可发现,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供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内,子叶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供它们发育时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1.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教学重点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名探险队员在原始森林中迷路,他身上没有任何可以指示方向的仪器,通讯工具也没电了,这名探险队员认真观察树干上苔藓植物的生长发布情况,并以此作为方向的指示,找到正确的方位,安全走出原始森林,你能说明其中蕴藏的道理吗?(PPT4)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72~73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74~7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法指导:观察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1. 两人合作探究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①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②从形态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的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系吗?问题(2)①蕨类植物有哪些特征?②蕨类植物为什么能长的高大?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认识到:(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认识三类植物的区别。

3.师生互动观察常见的藻类植物。

(PPT5~10)教师点拨、讲解藻类植物的特征:藻类植物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PPT11) 认识藻类植物的用途。

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3.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3.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3:即时巩固】
如果鱼缸长期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 这些绿膜可能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藻类植物 得以大量繁殖
苔藓植物 苔 痕 上 阶 绿
第二步:探究释疑
【环节1:师友解惑】
阅读教材74-75页的内容,完成:
1.生活环境: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

2.形态结构:
(3)草履虫用 纤毛 运动,用 表膜 呼吸,用 口沟 进食,用 食物泡 消化食物,
用 胞肛 排出食物残渣,用
收集管和伸缩收泡集和排出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4)草履虫的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
第一步:导入新课
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它们 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

? 形态结构: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具有输导组织。 但根状茎多藏于地下,地上部分为叶片和叶柄。
所以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
第二步:探究释疑
孢子生殖
孢子
【环节2:教师点拨】
孢子囊群
一个孢子就是一个生殖细胞。 成熟后从孢子囊群中散发出来, 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萌发生 长成新的植物体。
第二步:探究释疑
一般都很 ,通常具有类似 和 的分化。但是茎中
没有 ,叶中没有 ,根非常简单,称为

3.常见植物:
4.与人类的关系: 苔藓植物的叶大都只有 层细胞,______等有害气体可 以从 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 据此特点,人们把苔藓植物当作 的指示植物。
第二步:探究释疑
常见苔藓植物
泥炭藓
葫芦藓
【环节2:教师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莱城区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二节种子植物教学设计(新版)
新人教版
一、实验分析
《观察种子结构和测定种子成分》是六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分两大部分:1、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及功能。

2、探究种子的成分。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测定种子的成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认识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及功能。

⑵.说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⑶认识种子的成分。

2.能力目标:
⑴.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⑵.通过比较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⑶学会测定种子中成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自主学习观念。

三、实验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与功能。

2.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解剖和观察种子的结构,测定种子中成分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
1.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学生在生活中对植物的种子有一定的认识,对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成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种子的结构学生已经遗忘,不能准确地说出,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也不太清楚。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大多数学生喜欢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物进行实验并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法: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设计中,为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以实验为主线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和启发式总结教学法,创造性思维基于实验始于问题,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良好开端。

3.学法:分组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2、实验器材:浸软的大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滴管、放大镜、试管、试管夹、解剖针、酒精灯、火柴、碘液、白纸、纱布、面粉、小麦种子、花生种子、小刀、清水、烧杯学生准备:课前根据导学案预习。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学生谈感想。

种子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平时吃的粮食、瓜果、蔬菜都是结种子的,并且大都是由种子发育成的,这些植物称为种子植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种子植物的知识。

师:种子与人类关系密切,不同的植物的种子形状和大小、颜色各不相同,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那么种子中有哪些结构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一探究竟。

(二)、实验一:小组合作,观察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师:我们观察种子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注意哪些问题呢?
指导学生观察种子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1).观察要由表及里、先整体后局部;
2).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既要快速完成观察,又要注意保持安静有序;
3).边观察边完成学案上的任务。

1、合作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1)、观察外形:在凹陷一侧的种皮上找到一个白色的痕迹即为种脐,用手捏一捏流出水的部位即为种孔。

推测种皮有什么作用?
2)、观察结构:剥去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对照课本结构图用放大镜
仔细观察子叶、胚芽、胚轴、胚根。

并将种子放在学案右面的方框中,标出各结构的名称。

说出胚由哪几部分组成?推测子叶为什么特别肥厚?
利用课件出示大豆种子的结构图,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完成种子贴图。

教师巡视指导。

(可以让每个学生动手,以两人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

接着紧跟练习,学生回答出大豆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教师引导总结:大豆种子的结构有种皮、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子叶中储存着营养物质。

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

种皮有保护作用。

2、合作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观察外形:取一粒煮熟的嫩玉米,剥去种子外面的果皮和种皮,用手轻挤一下,会有一个白色船形的小东西分离出来,那就是胚,剩下的部分是胚乳。

将种子的各部分放在学案右面的方框中,标出名称。

2)、观察结构: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用小刀从宽阔一面的中央纵向切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液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芽、胚轴、子叶、胚根,也放在上面的方框中,标出名称。

师:先观察煮熟的玉米种子找到胚,认识胚乳、果皮和种皮,然后再观察纵剖的玉米种子。

利用课件出示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完成种子贴图。

教师巡视指导。

(可以让每个学生动手,以两人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

紧跟练习,学生回答出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教师引导总结:学生回答总结:玉米种子的结构有果皮和种皮、胚芽、胚轴、子叶、胚根、胚乳。

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进一步探究:通过观察大豆和萌玉米种子,猜测新植物的幼体是由哪部分发育来的?
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结构和幼苗发育图片,明确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并且知道幼苗的各个部分是由种子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来的。

总结: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根发育成根,子叶起储存、吸收、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3、比较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课件出示两种种子的结构图和表格。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比较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
大豆种子
玉米种子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最后总结。

利用“你知道吗?”的小资料,归纳总结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概念。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子叶一片。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子叶两片。

师:种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都是靠种子植物养活的,种子中有哪些营养成分呢?下面我们通过探究实验来揭开谜底。

实验二:探究种子的成分
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种子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2、【作出假设】。

出示各种植物种子的成分数据,让学生观察后作出假设。

3、【材料器具】试管、试管夹、药匙、晒干的小麦种子、火柴、酒精灯、解剖针、面粉、纱布、清水、烧杯、碘液、花生种子、白纸、小刀。

师:根据提示和提供的材料器具怎样证明种子中的这五种成分呢?小组探究后交流方案。

4、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前,教师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合作和安全操作。

步骤A:
(1)试管要干燥,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
(2)烘烤时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3)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
(4)烘烤时间不宜过长。

步骤B:
(1)将小麦用铁丝穿扎时,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
(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
(3)要使小麦种子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

步骤C:
一直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测定种子中的成分,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现象及结论:
项目实验A 实验B 实验C 实验D 实验E
现象
结论
6、【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及特征。

让学生明确认识某种物质是否是有机物,必须有两个条件:主要的是加热后是否能成碳,其次是是否燃烧。

(三)、思考:
1. 我们吃的花生油主要来自花生种子的哪一部分?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花生油主要来自花生种子的子叶,主要成分是脂肪。

2. 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来自水稻种子的哪一部分?我们吃的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哪一部分?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来自水稻种子的胚乳,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胚乳,主要成分是淀粉。

不同种子的成分含量是不同的。

(四)、课堂总结(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

(五)、小倡议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都是靠种子植物来养活的,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爱护身边的每一棵花草树木!
写一篇珍惜粮食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种子植物
↙↘
结构成分
大豆种子玉米种子无机物有机物
种皮胚果皮和种皮水分无机盐淀粉蛋白质脂肪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