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优化课件:第二单元 单元总结 能力提升
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优化课件:第二单元 单元总结 能力提升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是客观性。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 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 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 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3.教材 P51“探究问题 2” 提示:(1)上述材料说明,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自己的 思想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僵化落后。 (2)据《易传》记载,“与时行也。”据《国语》记载,范蠡曾对越王说: “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据《论语》记载,孔子曾 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 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15:03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92021/9/192021/9/19Sep-2119-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9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二单元 单元优化总结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浙江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及其组合优势和显著的区位经济优 势,海洋产业较为完备。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了海洋经济强省发 展战略,以建设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海洋综合开发试验 区为载体,建设和保护一批重要海岛;以科技人才为支撑,建设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强海洋环 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浙江确立发展海洋经济强 省战略的哲学依据。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唯物论的知识 (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提几点方法论建议。 (2)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理论要素构成: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能动作 用+材料 提示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规律是客观的、 普遍的,要求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 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重视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语文教材修订 的意义。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版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体现 传统文化内容的古诗文比例大幅提升,这将对增强文化自信、传 承传统文化、打好“中国底色”及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发挥更 好作用。可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 律相结合等方面,说明语文教材修订坚持了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可以为我们正确地改造世界起指导作 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PPT参考课件

2021/3/10
授课:XXX
2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二) 意 识
(1)强意调识意活识动在具“有认目的识性世和界计”划活性动。中起的 作引2)用起意客。识观只活世停动界留具的在有变对主动化事创。物造)认性识和阶自段觉,选择没性有
的 3)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
作 的重要条件。
用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重视意识的 作用重视精 神力量, (方
法论)
7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 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 要求我们必须坚意调识意对识改造在客“观改世造界世具界有”指导活作动用中起的作
动 用。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引起了物
作
质2)具意体识形对态于人的体变生化理。活)动具有调节和
用
控制作用
2021/3/10
授课:XXX
3
)
归纳比较:
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
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
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021/3/10
授课:XXX
8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21/3/10
授课:XXX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优化复习总结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9.(2013·高考课标全国卷Ⅱ)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
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
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
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
长 大 , 一 步 一步地 被这个 世界世 俗化。 但愿我 还能找 回曾经 最好的 我们。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知识体系构建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备选答案:①存在 ②物质 ③基础 ④人脑 ⑤目的 ⑥ 来源 ⑦无限性 ⑧客观性 提示:A-②、B-①、C-④、D-⑥、E-⑤、F-③、G -⑧、H-⑦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5.(2013·高考北京卷)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 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 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解析:选B。本题的题眼是“超前”、“超负荷”、“学习 压力过大”、“事与愿违”。在孩子的培养问题上,这些家 长过激的做法明显违背了孩子成长和教育发展的规律,B项 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排除。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2013·高考天津卷)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第四单元 单元总结 能力提升(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课件)

人教版政治·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①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 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 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人教版政治·必修2
上页
下页
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要求 1.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 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 际环境。 2.我们坚持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改 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坚持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 ,加强同周边国家 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 发展中国家 的团结合作。
人教版政治·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体系构建]
人教版政治·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单元整合]
1.全面认识当前的国际形势 (1)认清当今时代的主题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A.当今世界影响和平的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民族、 宗教矛盾,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 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人教版政治·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B.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南北发展不平衡; C.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人教版政治·必修2
返回导航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 第2单元总结

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
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
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 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 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
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
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
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 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 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 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
题。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 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把我们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指导 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人这样评价: 科学发展观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彰显了党的理论自 信,也展示了党的理论之美。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促进生
③承认农业生产中的联系是主观的
④使农业生产关系适合农业生产力状况
解析
回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属
于改造客观世界,排除①;联系是客观的,农业生产中
的联系也不应是主观的,排除③。 答案 C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小结 课件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和谬误不容混 淆。(方法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B、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超出历史条件、不切实际 运用于另一条件,就成为谬误。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错误是难免的。(方法论:要不怕犯错误,要正确对 待错误。 )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 的反映)。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个世界观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的 方法论是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物质的能动 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回答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第四课和第五课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部分。 因为这两课阐述的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 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
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回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 或者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求与时俱 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二单元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必背知识点总结政治学科体系严谨,交叉密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好好归纳一下重要知识点。
学完每个章节号要对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本人整理了人教版必修四的知识点,欢迎阅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体系构建]
[ 单元整合 ] 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小结 1. 唯物论哲理归纳与总结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 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 (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 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 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 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教材 P51“探究问题 2”
提示:(1)上述材料说明,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自己的 思想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僵化落后。 (2)据《易传》记载,“与时行也。”据《国语》记载,范蠡曾对越王说: “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据《论语》记载,孔子曾 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 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方法论: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 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 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 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内在要求 和 归宿 。 前提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 科学发展观 最鲜明 的精神实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才能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
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 探究提示] 1.教材 P50“探究问题 1”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 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 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2.认识论哲理归纳与总结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 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 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单元总结· 能力提升
走进哲学 探究
阶段复习 整合
单元达标检测
[ 理论准备] 1.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地位 世界的 物质统一性 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 的 思想路线 的理论基础。 2.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 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 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 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 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是客观性。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关系 (1)区别:解放思想,就是使 思想 和 实际 相符合,使 主观 和 客观 相符合。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 时代性 握规律性,富于 创造性 。 ,把
(2)联系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解放思 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 想、与时俱进的 目标 和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 可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 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 事物的发展。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 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 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提示: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最 大的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立足于
提示:(1)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依靠实践,才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哲学依据: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 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 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 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 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 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