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7年广东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2007年全国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各学科解读

2007年全国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各学科解读语文:夯实基础,提高能力考生切盼已久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鲜出炉了。
与2006年相比,有显著变化。
学习、研读新考纲,明确今年高考可能的变化,以确定复习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认识:夯实基础今年与去年相比在字音和字形识别的要求上,都加了“常用字”的限制,增加了内涵,缩小了考查的范围,将考查的对象限定在2500个常用字的范围内。
这种变化体现了不鼓励考生钻研冷僻字、繁难字,同时也引导考生不追求偏题怪题,多关注常用字,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态势。
提高能力《考试大纲》仍然体现了对考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视,对写作的能力要求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
比如在“有文采”一项中,原来有“词语生动”“文句有意韵”的提法,很笼统。
现在以“用词贴切”取代了“语言生动”,以“有表现力”取代了“有意蕴”。
一方面降低了难度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对写作语言的表达能力的重视,体现了反对追求华美,追求词藻堆砌的不良文风,要求考生努力做到语言与内容的统一。
养成规范在写作的“丰富”一项中,多了“论据充实”四个字,这主要是针对议论文而言的。
虽然“论据充实”是写作议论文的必备素质,但今年进一步加以明确,体现了对议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
考试时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要具有此种文体的特点,不能写“非驴非马”“四不像”的作文。
展示个性在写作能力“综述”中,“常见应用文”修订为“常见体裁的文章”,可选择体裁的外延扩展了,表明除了书信等应用文,对戏剧、诗歌等文学作品的体裁也予以认可。
这对于在文学写作上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物理:遵循考纲,把握复习重点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部分与2006年相比没有变化,只在“题型示例”中分别增加了两个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它体现了近几年高考物理在“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原则。
但是今年的《考试大纲》与三年前相比,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2007年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方案实.

2、文理分科划录取线投档
• [新方案] • 省招生委员会明年录取投档时同样 “划分”文、理
3、数学分成文理两套题
• [新方案] • 数学科目被分拆为“文科数学”和 “理科数学”,即文科类专业的必考科 目组合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 理科类专业的必考科目组合为语文、数 学(理科)、外语。
4、“文/理科基础”考选择题
• 具体录取程序变化不大 • 具体的录取程序与现在进行的差别不大, 仍是省招生办公室根据文科类、理科类招生计 划,在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结合招生专业 选考科目要求和考生选考科目情况,按一定比 例按志愿顺序,依照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间定为6月7、8、9日,比现行考 试时间缩短了半天。除语文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以外,其余各科考试时间均为 120分钟。所有科目卷面分值为150分。
2007年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 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方案实 施办法
1、总分为各科原始分累加
• [新方案] • 文科类、理科类专业按5科考试成绩 合成的总分为依据进行录取。各科成绩 将采用卷面原始分呈现,总分用各科卷 面原始分累加。换句话说,每位考生的 总分由“3+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X科” 成绩组成。
• 文/理科基础考试所涉及的是思想政治、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学科, 其考核内容均为这6个学科的必修课内容。 同时,所有题目全部采用选择题。
5、录取办法
• 录取划线也分文理 • 文科类、理科类专业分数线的确定:省招 生办公室根据招生计划,分别以5科总分按一定
比例划定文科类、理科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 控制分数线。
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附件: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艺术术科考试大纲广东省考试中心2006年10月目录一、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音乐术科考试大纲(一)声乐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二)钢琴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三)器乐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四)舞蹈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五)视唱练耳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六)乐理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附录一:视唱练耳题型示例附录二:乐理考试题型示例二、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美术术科考试大纲(一)素描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二)色彩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三)速写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附录三:素描试卷(样卷)附录四:色彩试卷(样卷)附录五:速写试卷(样卷)附录六: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美术术科评卷工作实施细则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音乐术科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和目的音乐术科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中专)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校根据考生的术科和文化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本考试应具有必要的区分度,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通过考试检测考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识谱能力;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是否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或器乐演奏的生理条件,并有一定的演唱或演奏能力及表现能力;选拔出具有专业音乐学习潜能、毕业后能从事音乐教育等工作的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合格新生。
二、考试项目音乐术科考试分为以下几个项目(总分满分100分):1. 主考项(占55%):声乐、钢琴、器乐。
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项作为主考项。
2. 副考项(占10%):钢琴或声乐。
3. 必考项(占30%):视唱练耳(占20%)、乐理(占10%),所有考生必须参加此项考试。
4. 加试项(占5%):器乐、钢琴、舞蹈。
考生除主考项、副考项外可选择其中一项或两项作为加试项。
以一种乐器为主考项的考生可再选择另一种类的乐器作为加试项。
说明:(1)当主考项是声乐时,副考项应是钢琴。
2007年高考化学_考试大纲_解读及备考建议

特别关注 “爸爸,我来演马戏团里的大狗熊吧.”“那我干什么呢?”“您演那个陪狗熊玩的叔叔,不断地把好吃的塞到我的嘴里.”高中数理化值,要么都代落差值的一半.其问题恐怕就出在审题这个环节上.例4 如图5所示的A 、B 、C3种情况中除导体棒ab 可运动外,其余部分均固定不动.设导体棒、导轨和直流电源的内阻均可忽略,导体棒与导轨间的摩擦也不计.图中的装置均在水平面,且都处于方向垂直水平面内(即纸面)向下的匀强磁场B 中.设导体棒ab 的初速度v 0向右,试讨论3种情形下导体棒ab 的最终运动状态如何?乍一看,3个电路图结构极其相似,仔细分析,它们的物理本质差异很大.A 图为一个简单的闭合电路,棒向右运动时,形成逆时针方向闭合电流,导体棒受安培力而减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以及相应的安培力都不断减小,最终棒将停止下来.导体棒因克服安培力做功将自身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最终被电阻R 消耗而转化为热力学能).B 图中多了一个电容器.在恒定电路中,电容器所在电路视为开路.但本图中充当电源的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因棒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回路中的电流是变化的.当导体棒向右运动时,产生逆时针方向充电电流给电容器C 充电,当导体棒上有电流时,它受到的安培力使其减速,直至充电结束,感应电流减小为零,安培力消失,于是导体棒以一个减小了的速度(v <v 0)向右做匀速运动.导体棒减少的动能一部分转化为热力学能,另一部分转化为电场能储存在电容器两极板间.C 图中多了一个直流电源.闭合回路中有两个电源,并且两电源是一种串联关系.导体棒向右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电源电动势的方向一致,形成逆时针方向的闭合电流,从而导体棒受安培力而减速,情形类似于A 图.但当导体棒速度减为零时,电路中的电流由于电源的存在而不为零,仍为逆时针方向电流(此瞬间电流I =E 0R),导体棒受安培力仍向左,故导体棒将回头向左加速运动,并因此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动势,当这个感应电动势随着导体棒的加速而增大到等于电源电动势时,电路中的电流降为零.此后导体棒匀速向左运动.本图中能量转化较A 、B 两图要复杂的多,这里不去深究.上述例题,均属于“形似”但“神不似”的问题,遇到这种题目时,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细致缜密的分析,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注意该题与以前做过的题是否“貌合神离”?离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真正做到“去伪存真”,万万不可想当然地做题.2007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建议湖北 朱幼松1 关于变化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化学《考试大纲》主要有3点变化:其一是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关于“化学基本计算”的规定,删去了“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其二是删去“思维能力”中的“对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三是题型示例中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换了3道题.今年删去的内容并不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总体而言,2007年的考试大纲变化不大.纵观近几年《考试大纲》的化学部分,可以发现今年是内容变化最小的一次,理综化学部分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高考的相对稳定性,有利于教育改革的平稳过渡,也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和高考的备考.2 关于如何对待考纲首先,要理解《考试大纲》的知识要求.《考试大纲》上明确规定了3个不同层次的要求.第1个层次为掌握,要求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够正确地复述、再现或者是直接使用.第2个层次是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含义,能够正确判断、解释、说明有关化学现象的问题.第3个层次是综合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计算、解释、论证具体的问题.其中第2个层次的内容和第3个层次的内容是复习的重点.其次要注意的是考纲里的题型示例.全国《考试大纲》的题型示例中汲取一些省市单独命题中比较优秀、典型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所以,考生要认真地分析和研究这些题型示例,体会这些题目的难度要求和所考查的范围,以及如何知识点考查,使考生在复习备考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92 特别关注高中数理化 清晨,上班的人都急急忙忙地去赶车,车里挤得满满的,连转个身都不可能,这时,又挤上来一个大胖子,他发现自己踩着了别人的脚,便大吼道:“嘿,我踩着谁的脚啦?对不起!”有人回答,“如果那只脚没穿袜子,就是我的脚!”3 对2007年高考试题的预期1)将进一步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学科内综合.2007年高考试题仍会以化学主干知识(如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有机化学等)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并会进一步将无机、有机、实验、简单计算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强调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对化学学科能力进行更深入的考查.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在打破知识板块壁垒,加大学科内知识整合力度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如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涌现出大量将实验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相结合,有机化合物知识与有关计算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试题,昭示出清晰的命题指向;通过改造、扩充、延伸传统试题,稳定试卷难度,同时向“题海”战术提出挑战;在看似简单的背景知识下,创新设问方式和答题指向,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全面性.2)为实现教育改革平稳过渡,试题中将会渗透新课标的理念———“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考查考生的“双基”掌握程度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将是今年高考化学命题的主要指向.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引导考生关注科技、社会发展,学会用化学视角观察和认识科技、社会和生态的S TS 情境题,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可以预测以新情境出现的信息分析类题目,无论是在综合卷化学试题中,还是在化学单科考试试题中,以及新课程化学考试试题中都会占较大的比例.2007年化学新课程在部分省、自治区已进入高考检测阶段,高考试题在如何通过改变试题形式,考查或测量考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认识和运用,以及考查和识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等方面,必然会有新型试题出现,并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可能将成为高考的主攻方向.试卷中越来越多的试题由知识型考查转向能力型考查,对知识点的要求难度降低,但能力要求更高.现在高考题很少在知识深度上做文章,往往是把课本上的知识点与生产实际、日常生活、工业流程联系起来,结合诸如“苏丹红1号”、“抗击非典”、“禽流感”、“消毒液”等实际问题来命题,起点高落点低,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信息的提炼和迁移,在新环境中能对其隐含的知识点有所感悟.4)信息题、开放题将有所增加.信息题的能力要求很大程度上是对考生的自学能力的要求,而化学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过程的探究性等特点,因此考生必须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4 备考建议1)将知识网络化,并将主干知识系统化.考生首先要抓基础训练;高考试题中双基知识权重很大,应做到以教材为根本,抓主干知识的复习,切忌搞题海战术或猜题、押题.其次在冲刺复习中要注意主干知识的重新梳理,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体系,要做到概念准、规律清,准确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意义及适用条件.2)将能力提升落到实处.考生要将应掌握的内容融会贯通,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贮存,对重要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运用.3)加强化学实验的复习.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深挖教材实验.高考题实质上是常规实验的非常规做法,它是对教材实验的变化与升华.因此要将教材的制备、性质及物质检验等实验分类整理,同时注重典型实验的深化拓展.教材中的性质实验应注重方法、现象、结论,制备实验应注重原理、装置、操作.二是深入研究高考实验.首先应明确实验题的常见考查角度,主要有仪器和试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判断、杂质的干扰和清除、物质的性质和运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操作的顺序和要求、实验方案的评价及误差分析等,复习中要结合典型例题加以理解;其次应明确答题的入手点,如实验方案评价的标准即是否符合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简约性原则.三要夯实实验热点问题的解答.如装置气密性检验的2种常用方法———加热法和液面差法的适用情况及答题要点,对启普发生器随制随停原理的替代装置的认识等等.4)注重答题技巧的训练.对概念、规律的描述要有条理、科学、严谨,切忌随意;对化学用语、化学专用名词的讲述和书写要规范.对于简答题,答案不但要准确,还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答案宜简洁,要紧扣题中的基本观点和要求,并用规范的化学术语进行答题.对开放性试题可以大胆地用多种方法来解答,但应注意使用规范性语言.3。
2007年高考化学(广东卷)考试分析报告

2007年高考化学(广东卷)考试分析报告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肖常磊2007年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进行高考的第一年,也是广东省高考化学科自主命题的第三年。
2007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卷体现了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以及广东省考试院相对应的《考试补充说明》等文件的要求,立足于能力考查,同时注重综合考查考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反映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较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
该份试卷从命题思路到试题设计,都体现了高考选拔性的要求以及有利于推进中学化学新课程逐步深入的需要。
现对2007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卷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试卷设计1.题型结构2007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卷继续沿用了前几年的大致题型结构,即选择题、实验题、无机题、有机题四大题型,其中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依次分为实验题、无机题、有机题等。
与前几年相比,2007年试卷的试卷题型结构主要变化之处是:(1)相对弱化化学计算能力的要求,取消了计算类型的大题,将化学计算的考查内容分散到其它题型中去;(2)题目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两大类,分别就“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两个选修模块设置的选做题,两题的内容、难度、能力要求、设问方式等方面都对称设置;(3)实验题、无机题、选择题等题型中都突出了对新课程所要求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近三年的高考化学试卷题型及赋分值对比见下表:近三年化学试卷题型及赋分值对比各题型分值及比重从以上两表可见:2007年试卷中选择题的比例接近全卷分值的一半,与2005、2006年基本相同;将有机题(必做)的比例适当减少,而在选做题中专门设置了一道有机化学模块的题目,这样对选修不同高中化学课程模块的考生相对公平。
2.考点分布2007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卷的必做题考点分布大致如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试卷中的考点安排有两个主要特点:(1)考点范围比较广泛,占考试大纲规定内容的比例大致超过90%。
2007广东高考化学试题详解

2007广东高考化学试题详解2007广东高考化学试题详解化学组郑云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Pt 195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
下列关于20983Bi和21083Bi的说法正确的是A 20983Bi和21083Bi都含有83个中子B 20983Bi和21083Bi互为同位素C 20983Bi和21083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 20983Bi和21083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命题意图]:考查同位素概念和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难度,易。
[解题思路]:20983Bi和21083Bi互为同位素,质子数相同,电子数同,中子数不同。
答案:B2..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A 酸碱指示剂B pH计C 精密pH试纸D 广泛pH试纸[命题意图]:考查化学常用试剂和用品。
难度,易。
[解题思路]:化学实验常识问题,识记。
答案:B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B 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C 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D 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命题意图]:考查物质的量基本计划,阿伏加德罗常数,高考热点之一,难度,中。
[解题思路]:解题时要注意回忆概念、分析原理注意运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B选项4.6gNO2气体中理论上含有1mol NO2分子,约6.02×1023个NO2分子,由于2NO2 N 2O4,故应小于6.02×1023个,具体多少无法计算。
2007年广东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名师指津《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出台了,仔细阅读内容,确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和看法,仅供参考。
《考试说明》命题指导思想明确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新大纲降低了难度,在新课标的学科知识范围内做了减法,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负担。
在维护统一考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反映了新课标教学中倡导的这种多样性和选择性,可以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的来说,新的《考试说明》能较好地与高中新课程改革进行有效的衔接,应该能够很好地检验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试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考查必考内容,必考内容涵盖“化学1”、“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的内容;选做题考查选考内容,选考内容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两个部分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部分的试题作答。
题型包括选择题(70分)和非选择题(填空与问答题,80分),其中选择题分两大题,共20小题,均为必做题;非选择题包括7个题,共70分;最后为选做题,包括2道题,各10分。
考试内容比例分别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约45%(67.5分),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约18%(27分),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约8%(12分),化学实验基础约20%(30分),选考内容中《物质结构与基础》和《有机化学基础》各约7%(10分)。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考查的重点,考生在进行复习时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近年常考的知识点更是重中之重。
比如:(1)阿伏加德罗常数;(2)氧化还原反应;(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4)离子共存;(5)溶液、离子浓度及其转变;(6)相对原子质量及同位素问题;(7)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核外电子排布;(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9)弱酸的电离平衡;(12)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13)溶液的pH及其计算;(14)原电池、电解池及电化学腐蚀等。
2007年普通高考化学试题广东卷解读

2007年普通高考化学试题广东卷解读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李双峰 518109高考是高中学校和教师进行教育行为探索必须跨过的最重要的一道“坎”,据国家新课程实施组专家强调新高考试题要与新课程靠拢,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新课程改革实施第一年的高考试题出来了,她吸引了许多关心高考试题发展方向与新课程推进者的眼球。
在新课改实验区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在送考时心里其实都是在打鼓:不知道自己三年来应对新教材、新要求而实施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在新高考中是得还是失。
与过去的高考题相比新的高考试题从形式到内容有一些什么样的新变化呢?新的高考题又是怎样对正在进行的新课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新的高考题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来合符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要求呢?带着这些疑惑与好奇,笔者对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化学科试题进行研究和解读。
一、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化学科试题的特点:从整体来说,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化学科试题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题目的难度与往年相比基本一致。
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内容稳中有变与难度平稳的新高考题体现出新课程改革平稳、温和推进时期的特点与导向。
整套化学科试卷从试卷整体形式看:共六大题,29道小题,其中有选做题2题,基本维持以往广东高考化学卷的试题长度。
试卷整体内容来看:必考内容基本涵盖考纲考点的要求,达到95%左右;选考内容对考纲考点覆盖率也达到60%左右。
我们知道由于新课程实施的背景是多种教材并行使用,多个模块并修实施,所以广东省在考试大纲中对课标内容与不同教材内容取舍上作出整体要求:明确规定一些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
从整个试卷的试题情况来看,选做题命制充分考虑不同模块内容的特点,选择相应情景进行设问,力求两题思考容量与思维深度基本保持一致。
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高考试卷设置了选做题是体现新课程多样性与选择性的统一,同时在多样化的要求下对试题的区分功能上作出科学有效的探讨。
从具体的试题特点来看,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化学科试题以联系社会、生产、生活为其突出特征,注重了对考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要求,特别重视思维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2007年广东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一、 2007年高考化学考纲与2006年高考化学考纲的比较
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共由“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和能力”、“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和题型”、“内容比例”、“试题难易比例”、“题型示例”等八部分内容构成。
今年的《考试说明》与2006年的相比,在许多方面均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重要变化,现择要解读、说明如下。
Ⅰ、命题指导思想
《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符合选拔性的规律与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考生创新意识。
它从宏观上对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价值取向,以及命题遵循的基本原则等,作了明确规定。
《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指出:2007年全国普通高考(广东卷)化学科考试的命题是以《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为依据的。
尽管2007年高考我省将完全自主命题,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放手“另行一套”,而是必须要与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紧密地统一在一起。
鉴于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全部是根据普通高中化学科新课程标准来制定的,所以,未来的高考命题在实质上仍然会高度体现和落实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规定:“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具体问题的能力,注重测量自主学习能力。
”它表明试题的基本取向是“命题以能
力测试为主导”,强调占“主导”地位的“能力测试”是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上进行的。
《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规定:“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对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全面考查”。
强调考生不仅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还要有化学科学素养,跟上时代的步伐。
Ⅱ、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
《考试说明》的“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一是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二是对知识内容的层次要求。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是新增加的,它有三层意思:一是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辩认的能力;二是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三是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是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元用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强调专业性。
“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是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强调本学科是应用性学科,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最终是服务于社会。
“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目的是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Ⅲ、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说明》的“考试范围与内容”分为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部分涵盖“化学1”、“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的内容。
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二是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三是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四是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五是化学实验基础。
选考内容部分包括“物质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两个部分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部分的试题作答。
考生必须正确处理好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备考的重点为必考部分,但选考内容
不能忽略,因为这部分的选拔功能相当明显,有机化学基础是对“化学2”相应内容的解释、补充及加深,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对空间结构、成键的原因的解释和补充,是专业班学生必须掌握的。
今年是广东高考化学科这种模式的第一年,选考内容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难度应该不大,而有机化学基础又对必考内容的理解有帮助,所以两个选考内容都要相当关注。
Ⅳ、试卷结构和题型及内容比例
《考试说明》在试卷结构和题型中明确指出:1.试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考查必考内容,选考题考查选考内容。
2.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填空与问答题)。
选择题包括两大题,共20小题,均为必做题,共70分。
非选择题包括四大题。
前三大题为必做题,共7小题,共70分;最后一道大题为选做题,包括2小题,各10分,考试内容分别与选考的两部分内容相对应,考生在两道小题中任选其中一道作答。
对照06年考试说明,今年的试卷结构和题型、内容比例,清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减负的信息。
考试内容精简了,弱化了化学计算要求,删除了“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降低为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把计算题分摊到各种题型中,降低这方面的难度。
Ⅴ、题型示例
《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列举了不同命题形式的典型例题。
从题目的特点来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它们都不再是对某个版本的教材的简单照搬或变相照搬,而是都在“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范围内,围绕不同的具体考核目标和要求,选择了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并提出“新问题”而设计的。
很明显,这些题目透射出了一种很强的“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命题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新特点、新气象;同时,这些题目都具有着密切联系社
会生活的特点。
题型示例是很好的参考资料,但并不意味着将来的高考题完全据此“依样画
葫芦”。
如非选择题中的第7、8、12题是06年的高考题,今年不会重复出现,但这种思维、意识要存在,强调的是创造性地学习,深刻领悟含意,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云浮市教育局教研室董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