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办特色学校 育高技人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特色办学之路

高” 要求 :文化素质水平高、 “ 专业技术水平高、 艺 术修养水平高”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 产业发展和 传播技术的数字化进程使得 出版印刷行业的制 作方式与管理流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对从业人
员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同时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出版印刷传媒人才国 对
实写照, 也是学校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方 向。
一
、
构建 工文艺融汇、 印发贯通 的培养 编
体 系
1 工文 艺融 汇 。 . 培养 学 生“ 一 知二 ” 精 的知识
与能 力结 构
世纪的办学过程中, 学校构建 了“ 工文艺融汇 , 编 印发贯通” 的培养体系 , 形成了互相渗透 、 相互支 撑 的 印刷 工程 、 出版传 播 和艺 术设 计 与 动 漫三 大 专业群 ; 通过行业 、 业 的深度参 与 , 企 教学做互 动, 推进了“ 三个“ 零距离” 即专业设置与产业发 ( 展零距离 、 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零距离 、 实践教 学与技能标准零距离 )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 努 力使学校建设成为 国家出版印刷人才培养基地 ,
_
P b i ig & P it g 2 8 4 u lhn s r i 00 / nn
aR p  ̄■■■■■ 专 题 报 道 l eo
际化视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才培养与国际接 人 轨也 成为 必然 。 上海 出版 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是 国 内最早开 展 出版 印刷专业高职高专教育 的学校 , 专业办学 底蕴深厚 , 理论教学与实验 、 实训配套设施先进 和齐 全 。多年来 始 终紧 跟 出版 印刷产 业科 学技 术
印刷术经过上千年 的演变和发展 , 从传播资 讯和知识 , 到装点人类生活 , 提高审美情趣 , 渗透 于社会 的每一个角落 ,延伸至生活的点滴细节 , 已经演变成 为一种精粹而绚烂多彩 的艺术 与文 化 。出版印刷是一种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 既传播 思想与信息 , 更予人美 的享受 。业界 内人 士普遍 认为 :若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 以印 “ 难 制 出好的作 品 ,更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出版印刷 人” 。为此 , 多次获得全球印刷业 “ 班尼金奖” 的我
基于AIGC视角的数字传媒人才职业规划与创新发展

基于AIGC 视角的数字传媒人才职业规划与创新发展薛慧君,李晶晶(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0093)作者简介:薛慧君(1997—),女,汉族,江苏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
李晶晶(1982—),女,蒙古族,上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产教融合。
[摘要]百度文心一言于2023年8月率先向全社会全面开放,意味着首批类ChatGPT 大语言模型应用产品在中国正式向市场开放,引起了学术界对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的热议。
从数字传媒人才职业发展角度出发,从创作效率提升、高水平人才稀缺、思维创意性要求趋严等方面讨论AIGC 的出现为数字传媒行业带来的新变化,并对如何实现数字传媒人才的职业规划与创新发展从技术、潜能、学科、团队、趋势五个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产业升级与人才培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AIGC ;数字传媒;职业规划;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10-0153-04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在2022年达到50.2万亿元,总量居于世界第二。
数字中国的建设蓝图正在全面推进,数字传媒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而2023年8月,百度文心一言在中国市场率先开放,意味着AIG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以下简称AIGC ),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各种形式内容的新型创作方式,在中国市场中正式被应用,数字传媒产业面临着新一轮的人才竞争浪潮。
一、AIGC 发展基本概况经过60多年的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新闻出版局新闻宣传与出版管理工作总结与新规划

新闻出版局新闻宣传与出版管理工作总结与新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闻出版工作成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新闻出版局积极探索新闻宣传与出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之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闻出版局近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规划,以期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新闻宣传工作总结与新规划1. 宣传政策的创新与落地在过去的几年里,新闻出版局积极创新宣传政策,并加强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的一年,新闻出版局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加强对政策的解读和宣讲,提高政策的落地履行率。
2. 媒体技术和传播平台的创新发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新闻出版局主动转变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信息传播方式的创新,并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未来,新闻出版局将继续加大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投入,打造更多具有创新和影响力的媒体产品。
3.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新闻出版局一直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通过出版发行优秀图书和报刊,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未来,我们将加强与各级文化机构的合作,注重挖掘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4. 增强国际影响力作为我国新闻出版工作的主管部门,新闻出版局应当加强与国际新闻出版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增强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我们将加大对外交流的力度,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和论坛,提升我国在全球新闻出版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出版管理工作总结与新规划1. 强化版权保护和执法力度作为出版管理工作的核心,版权保护与执法是保证出版市场公平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新闻出版局将加大对盗版市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完善版权管理制度,鼓励原创作品的创作与推广,提高版权保护和执法水平。
2. 支持优秀出版企业的发展新闻出版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级出版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支持优秀出版企业的发展壮大。
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召开二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

、
念牌 。
二届三次理事 ( 扩大)会议
中共上海 市社会 工作党委 巡视 员 ( 正局级 )刘庆 、上海 市新闻出
1 1 日,上 海市 印刷 行业协 版局巡视员 ( 月 9 正局级 )李新立、中 会假座上海 出版 印刷 高等专科学校 国印刷 技术协会理事 长于永湛 出席
珍)
奖牌 。
见。他认 为这 是一个重大课题 ,应 的培养 ,加强 印刷新技术 的培 训,
本 次 会议 还 举 行 了 《 革 图 变 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提高创新 能 加大企业外来农 民工 的培训力度 ,
新——上海 印刷业 6年 》新书首发 力;加大产业 的转型升级力度 ,提 服务企业 ,展开 多层次人才培养 。 0 仪式 。该书 由上海 市印刷行业协会 高产 业集 中度 ;注 重 产 业 结构 调 王冶平副主任解读 了国家为推动高 组织编撰,全书约4 万字 ,由行业 整 ,发展 创 意 印刷 ,提 供增 值 服 技能人才建设和标准所制定的相关 0 综述 、专家论坛 、印刷新业态、 印 务 ;坚持人才兴业的战略等 四个方 政策 。上海 中华商务、上海烟草包 企选介、E, 科教 、印刷机材等六 面进行深入研 究。囝 PU  ̄ 大板块组成 ,集 中反映 了新中国成 立 6 年 来上海 印刷业 的变革 与 发 0
周 建 平 处 长 在 总 结 发 言 中表 示,目 前人才培训工作已经到了非常
1 l 日, 由上海 市 新闻 出版 重要的阶段 , 方面企 业要明确到 月 3 一
教育培训中心主办的印刷 行业高技 底 自身缺什么样的人才, 另一方面 , 能人才培训工作联谊 会假 座港鸿 大 今后行业 内的职业培 训要走 “ 培训 酒店举行 。上海 市新闻出版局印刷 以行业标准 为依据 ”、 “ 培训市场 管理处处长周建平、组织人事处副 化、社会化 ”的发展道路 ,使整个 处长王冶平 ,上海 市新闻出版 教育 印刷行 业形成战略性的人才储备 , 培训中心主任 贾丽进 出席会议 并讲 提 高行业综合 能级 。囝 ( 刘
工程师走进课堂教师深入企业紧跟行业培养技能人才

PRINTING FIELD 2019.03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出版印刷行业也在加快转型。
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需时刻观望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课程建设不能过时,必须不断地对专业适时作出调整和革新,以适应市场需求。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上海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校,时刻紧贴行业发展,将教师送去企业,把工程师请进课堂,在校企合作中重新构建匹配当下企业发展的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新教材。
多方资源共助课程建设近年来包装印刷行业异军突起,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发展势头良好,前景乐观。
为此,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紧跟行业发展步伐,针对行业人才缺口,在2013年新开设“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培养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满足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满足工学结合的需要。
课程建设初期,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对包装行业的知名企业以及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和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学校着手规划制定了教学标准及相关课程标准。
对职业教育来说,课程设置一方面需要适应行业需求,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认定考试。
学校一边根据行业专家的意见,一边参考职业资格要求,制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使课程教学逐渐迈入正轨。
教学初期,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授源于教师的经验和网络资源。
对于大部分几乎未曾有过在包装企业工作经历的年轻专业教师来说,并不了解现在行业发展的情况,授课难度较大。
在制作能力方面,学生主要还是依靠手工进行盒型绘制。
由于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学生无法快速掌握材料选择、尺寸的计算和把握,制作一个完整的包装盒大致需要4~6节课时。
再加上计算规则和绘制过程既枯燥又困难,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幅降低,授课工程师走进课堂 教师深入企业紧跟行业培养技能人才卢 笛 刘春青效率低下。
这些难题存在于各个教学环节,促使学校必须快速改善教学环境。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数字印刷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启动

级别 )保证整个系统数据的完整性 、 , 准确性和有
效性。
( 1 环境平 台——系统功能都将在该平台 1)
行 配置 , 以满 足学 校各 专业 与数 字 印刷相 关 的教学 、 研 、 品开发 和 产业 培训要 求 , 科 产 为学 校 的 教学 和科研 提供 良好 的实 验 、 条件 , 实训 同时为行 业 的数 字 印刷发 展提供 培训 与科 研服 务 。 与会 的专家 听取 了学 校关 于 “ 字 印刷 实训 中心 ”的建设 宗 旨、 备选 择 的原则 及基 本 配 数 设 置 等 ; 中心 的模块 设置 和各模 块 的功能进 行 了论证 , 对 一致通 过学 校提交 的建 设方 案 。目前 , 数 字 印刷实 训 中心 已进 入实 质性建 设环 节 , 计 20 预 08年底 基本 完工 。
设定 ” 中间层 起 着 重要 的衔 接作 用 , 能直 接 在 它 反馈 用 户 的信 息需求 并 进行 控 制 ; 比如 应 对企 业 不 同 的实施 方 案 , 或用 户层 遇 到实 际 问题需 要 添 加 功 能 时 , 在 中层 环节 得 到 解 决 , 可 这样 既避 免 了 二 次 开发 带 来 的经 费 支 出和 频 繁修 改 程 序 导
上 得 以实 现 , 平 台将 设 计 的 非 常灵 活 , 证 实 该 保 现企 业 当前 以及 今后 一 段 时间 , 由于 内外经 营 环 境 发 生 了变 化 ( 织架 构变 化 、 务 范畴变 化 、 组 业 工
、
条 形 码 应 用 功 能 使 软 件 的操 作 和管 理 起 来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第六届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获奖名单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第六届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获奖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列)一等奖(25名)马平川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马蓓蕾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叶国青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任健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刘嘉上海市商业学校刘星星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刘舒叶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朱颖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宋玲洁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李丕毅上海市交通学校李雅娟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杨挺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邵静雯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陈庆华上海科技管理学校陈巍岭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周益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周进祝上海市卫生学校范丽迪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娄明珠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胡丽丹上海石化工业学校郦凝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徐敏上海船厂技工学校顾香君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傅璇鑫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路娟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二等奖(59名)马丽娅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马明娟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王平上海市松江区新桥职业技术学校王鹏中华职业学校王秀秀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甘炜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石静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刘丹上海市贸易学校刘春燕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吕冬梅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朱蘅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许万里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吴燕敏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张丹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张申云上海科技管理学校张伟杰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张弼蕊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李术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李玉上海市商业学校李蔚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杨秀梅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汪楙若中华职业学校谷向磊上海船厂技工学校迟萍萍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陆珺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陆颖上海工商信息学校陈汉忠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单永欣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孟伟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幸嘉萍上海市医药学校林爱华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林晨旭中华职业学校郑青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侯欣诲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姚淳上海市贸易学校相霞上海市卫生学校胡鑫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胡云燕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胡海梅上海市商业学校赵薇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赵志超上海市贸易学校夏旭秀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徐士芳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徐忠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徐晓慧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秦艳艳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袁晓霞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袁海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曹青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曹隽上海市卫生学校曹育梅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曹婉新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曹维平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蒋文娟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韩凤上海工商信息学校韩伟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滕军燕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潘莉上海科技管理学校魏延秋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三等奖(118名)于丽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卫玮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尤海珣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方开娟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方治中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王怡上海市房地产学校王翎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王冬岩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王伟峰上海食品科技学校冯晓晖上海市商业学校卢琛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史晓虹上海市贸易学校全安琪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刘丽上海市卫生学校刘琰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刘继瑶上海市交通学校孙丽上海科技管理学校孙宝芳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孙海平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成文竞上海市农业学校朱蕾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朱晋庆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朱慧群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许彦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许西元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达芸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阮毅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齐丽娜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何晓萍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吴娟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吴芳芳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宋开健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张伟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张帆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张红上海食品科技学校张斓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张卫慧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张大明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张文蔚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张文蔚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张玉梅上海市卫生学校张海岚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张艳娟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张雁兰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李烨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李梅上海市松江区新桥职业技术学校李萌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李景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李张华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李鹏辉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杨艳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杨中怡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杨劲申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杨洁敏上海市卫生学校汪小燕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汪佳嫔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汪清华上海食品科技学校沈小毓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沈振杰上海石化工业学校肖新凤上海商业会计学校苏昌蕾上海商业会计学校苏晓琪上海市贸易学校陆东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陆明健上海港湾学校陈旭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陈浩上海市医药学校陈勤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陈蕴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陈芝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周雪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周琴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周延河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周慈玉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周慧慧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林炜上海市贸易学校罗今吟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范春梅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金豪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俞雯艳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姚益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柳爱珠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胡黎凤上海工商信息学校赵宏明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赵希辉上海市商业学校赵昕雅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夏莉莉上海市新陆职业技术学校奚德琳上海市交通学校徐青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徐玉萍上海市医药学校桂海鸥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郭凝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郭励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顾华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高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高宏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高嬿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高成坤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章勇上海市新陆职业技术学校黄伟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黄鸽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黄文明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黄裕程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龚影上海商业会计学校龚如彦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傅婧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傅瑶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彭宏春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游鹂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程帅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蒋梅蓉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蓝凌敬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阙丽华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鲍酝姣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廖志君上海石化工业学校蔡金花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潘爱红上海市松江区新桥职业技术学校薛宾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戴晓琳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优秀奖(164名)于颖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马正红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孔慧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孔祥瑞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王红上海市房地产学校王芳中华职业学校王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王慧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王燕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王丰军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王永进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王秀鹏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王妮娜上海市园林学校王春春上海市园林学校王晓平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王艳婷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王敏敏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王燕娇上海市商业学校邓卓君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邓春虹上海市青浦区职业学校付晓娟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包文宏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卢红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甘发敏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申敏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石梅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乔健上海市徐汇职业高级中学乔瑾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关敏中华职业学校刘轩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刘娇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刘文彦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刘艺玲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刘延军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刘晓莺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刘慜玥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孙瑾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孙小龙上海市园林学校孙思远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孙隽云上海市新陆职业技术学校庄杰人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朱勇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朱晓烨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朱维娜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朱雯轩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严小丽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何继明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吴东明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吴纪周上海市商业学校宋彬上海港湾学校宋保华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宋顺德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宋晓峰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宋莉娟上海市卫生学校张华上海市新陆职业技术学校张丽中华新侨中等专业学校张斌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张慧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张徽上海市新陆职业技术学校张鑫上海市卫生学校张耀上海市徐汇职业高级中学张宝健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张晓燕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李妮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李爽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李颖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李樨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李永生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李红峰上海港湾学校李志军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李英娟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李晓光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李颖卓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李稳卿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杜天一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杨升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杨岭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杨斌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杨必忠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沈珏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沈永红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沈春燕上海食品科技学校沈毓菁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沙虹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苏立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邱珂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邵晶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陆桢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陆娜云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陈岚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陈怡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陈勇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陈娟上海工商信息学校陈莉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陈滢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陈瑜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陈珺上海市徐汇职业高级中学陈天翔上海科技管理学校陈晓婷上海电子工业学校陈彩芝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周芸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周立中华职业学校周一峰上海市卫生学校周丽红上海市医药学校周洪慧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周璐其上海市交通学校孟森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林娟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范松华上海市医药学校范振鹏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郑贤栋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郑燕琦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金新道上海港湾学校俞露中华职业学校俞慧璟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姚凯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姜爱斌上海市园林学校姜骥俊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宣依萍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施旋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施小蓉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施洁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施惠君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柏玲玲上海市震旦中等专业学校胡蓓上海市徐汇职业高级中学胡建平上海船厂技工学校赵浩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赵韬上海市商业学校赵磊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赵熠群上海市农业学校唐婷婷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夏静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徐峰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徐文锋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徐经纶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徐春凌上海市商业学校徐静文上海市青浦区职业学校秦瑛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袁洁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袁辉上海市青浦区职业学校郭群莉上海工商信息学校郭翠岚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顾峻上海市卫生学校高丽上海港湾学校曹律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曹冬梅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曹燕华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梅春兰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盖横昊上海市卫生学校章晓兰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黄辉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温婷婷上海市交通学校董少娣上海石化工业学校蒋涵毅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韩小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韩攀峰上海电子工业学校鲁华东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蔡莉上海市医药学校蔡强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蔡炜婷上海食品科技学校潘琪上海市医药学校薛贝易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衡起园上海市药剂学校戴慧珊上海市卫生学校优秀组织奖(22个,排列不分先后)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上海市卫生学校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市商业学校上海科技管理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交通学校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上海市贸易学校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医药学校上海船厂技工学校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教育相关核心期刊

【编者按】最近,科研处为了服务于学院的广大科研人员,提升全院科研能力和水平,将不定期陆续推出相关《科研信息》。介绍一些科研信息、最新科研动态,及科研方法推介。
这期主要向大家推介一些同职业教育有密切相关的核心期刊(见表1),供大家发表论文时检索。
表1职业教育核心期刊一览表
刊物名称
《职教论坛》杂志是由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办,受教育部职成司指导、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性刊物。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劳动部副部长张小建等领导及专家担任本刊顾问。通过《论坛》,既可以了解我国职教的今日热点、高层动态和理论走向,又可知晓职教风采、职教人物和各地快讯。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综合性期刊,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紧跟国际发展趋势,适时追踪热点,及时反映各个领域的重大成果,积极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学术版是以各类院校为重点,探索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思路,研究教育教学各种规律特点为主旨的教育类学术刊物。
教育与职业
《教育与职业》杂志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于1917年创办,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在目前中国近万种期刊中创办较早、刊史较长,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覆盖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
. .
《现代教育管理》主要栏目包括:决策咨询、热点研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教育政策、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法制建设、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师资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职业教育、比较教育、大学生就业等。主要读者对象: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教师;师范院校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研究100年前,上海不仅是近代中国文化事业中心,也是近现代印刷业的发祥地。
领风气之先的新式教育、报纸、新型出版业、广播电影,以及相伴而生的印书馆、书局、报人和一大批印刷产业工人,不仅见证了海派文化的百年沧桑,也铸就了上海新闻出版业重镇的历史地位与辉煌。
30年来,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的新闻出版业的长足发展。
放眼全球,我国每年出版图书达27万种,出版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但是,上海作为出版印刷重镇的光环已日渐黯淡。
与此同时,随着新媒体、新介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出版业不仅告别了“铅与火”走入了“光与电”的时代,还迎来了以数字出版、数字印刷为主体的新型业态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今天,面对产业升级和业态转型的历史机遇,上海新闻出版业应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率先对产业队伍进行“脱胎换骨’地改造,铸就一支与时俱进的产业工人大军,重振出版重镇的历史雄风。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本市唯一一所培养新闻出版行业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行业队伍建设的历史重任。
这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上海新闻出版业“浴火重生”的战略选择。
一、天时:上海新闻出版业,处在重现辉煌的历史关头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国新闻出版业得到空前发展,产业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重镇,一方面正受到外省市的挑战和冲击,另一方面也处在业态转型的历史关头,面临重现昔日荣耀的战略机遇。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态势与经济增长态势基本同步。
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从30年前的3,645.22亿元增长到251,483.22亿元。
与此同时,新闻出版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30年间,全国报纸图书、杂志、报纸的总印张数从271.69亿印张增长到2345.20亿印张,增长了8.6倍(见图表1)。
图表1:我国GDP增长与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态势(1978年~2007年)注:本表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绘制;其中:“总印张数”为图书、杂志、报纸三者总印张数的合计数(下同)。
2.上海新闻出版业吸纳了近20万从业人员,成为保民生、促就业的重要行业。
与全国情况相似,上海新闻出版业也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并持续快速发展,从业人员数量维持在在17万~20万人之间,为促进就业、保障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见图表2)。
图表2:上海新闻出版行业的机构数量与从业人员数量(2000年~2007年)注:本表根据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数据整理编制。
3. 需要关注的是:一方面,全行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上海所占比重却在不断下降。
数据显示,随着产业规模的增长,上海新闻出版业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
图书、杂志、报纸三者总印张的合计数,在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约占全国总量的近10%,2007年下滑到5%(见图表3)。
图表3:上海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规模及其在全国所占比重(1978年~2007年)注:本表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上海统计年鉴》数据分析绘制。
4. 与兄弟省份相比,上海新闻出版业的行业地位也受到挑战,已难以跻身全国三甲行列。
近10年数据显示,广东省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规模遥遥领先于各省市;而上海新闻出版业的态势则落后于山东、江苏等兄弟省份(见图表3)。
图表4:近10年来,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前五位省市的行业发展规模注:本表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绘制(下同)。
从行业规模的前三位排名分析,广东省稳居行业第1名的宝座;上海则从1999年的全国第2位,逐年退出前三名,2006年和2007年位居全国第5名;行业第2和第3的位置,分别由山东、江苏两省占据;浙江省近年来后来居上,呈现出超越上海的态势(见图表5)。
图表5:近10年来,上海逐年退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前三甲的位置注:本表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绘制。
5.传统业态发展已显颓势,产业转型为上海重整雄风提供了历史机遇,而抢抓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应该成为主管部门的战略抓手。
应该看到,以纸质媒介为主要载体、规模印刷为主要方式的传统产业发展态势已经趋缓;数字化、国际化、个性化和绿色环保等核心元素,正在成为新闻出版行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产业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并且迫在眉睫。
——数据显示,传统新闻出版业增长幅度近年来迅速下滑。
从全国范围看,图书、杂志、报纸的总印张数的增幅从2004年的16.27%迅速逐年下滑,2005年陡然下落10个百分点,为6.23%,2007年下滑到1.62%。
而从上海新闻出版印刷业发展态势看,近两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06年增幅为-1.31%,2007年为-1.16%——传统的产业发展规模日渐萎缩(见图表6)。
图表6:近年来全国和上海新闻出版行业印刷规模的增长率陡然下滑——与此同时,新闻出版印刷行业的产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数字网络出版、数字印刷业为主体的新兴出版业态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伴随着新闻出版行业的业态转型,一方面,迫切需要依靠职业教育和培训等手段,培养出数以万计的能够熟练操作数字化印刷设备的高技能产业工人;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依靠职业教育和培训等手段,把绿色环保的理念和技术全面植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彻底转变粗放的传统生产方式,推动新闻出版印刷业的革命性转型。
——上海正面临世博会和“两个中心”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也给重整新闻出版业的雄风带来新的机遇。
世博会的召开把上海新闻出版业推向了国际前台,而国务院日前批复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更是给上海新闻出版业率先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奠定了政策基础。
在“铅与火”的时代,上海新闻出版业曾经铸就辉煌;在“光与电”的时代,上海新闻出版业受到其他省份的挑战而光华渐淡;今天,迎接“数字出版”的新纪元,需要上海新闻出版业以“凤凰涅磐”的决心,打造一支能够适应业态发展要求的产业工人队伍,进而实现行业“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二、人和: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十年耕耘孕育发展新机作为上海唯一一所培养新闻出版印刷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上海新闻出版职业学校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在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尤其是在本市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萎缩的情况下,学校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和市教委等各方支持,经过全校教职员工10年的努力奋斗,现已通过了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和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验收。
目前,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成一所集职前职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党政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综合性办学机构,整体实力逐年加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 受益于行业发展的带动,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自1999年国家实施普通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本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萎缩,技工学校的规模更是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从1999年的5.7万人下滑到2007年的1.57万人。
在这一背景下,新闻出版职校的在校生规模逆势上扬,从10年前的七百余人,发展到千人以上规模(见图表7)。
图表7: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与上海市技工学校在校生情况比照注:本表根据历年《上海统计年鉴》与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数据分析绘制2. 在保持规模发展的同时,上海市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品牌建设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近10年来,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努力奋斗下,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从一所占地面积不足23亩(且濒临倒闭)的普通技校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并成为上海数百余所技校中目前尚在招生的7所硕果仅存的技校之一。
2007年8月,林贵森校长在首次“上海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书记)职级制评审”中,荣获9所中职学校10名特级校长(书记)之列。
自此,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在全市职业教育大调整中,不仅站立了一席之地,而且树立了品牌,为新闻出版行业赢得了荣誉(见图表8)。
图表8: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10年品牌建设的足迹和历程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新闻出版印刷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自1962年建校以来,学校为全行业培养了近20000名左右出版、印刷、发行技术人才,为上海新闻出版行业培养国际化领军人才近百名。
2002~2008年共为上海新闻出版行业培养了2803名具备国家出版编辑职业资格的人才;近五年为上海新闻出版行业培养印刷高技能人才1600名左右;近三年为上海新闻出版行业提供人才交流服务近万人次;2007年6月,经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新闻出版教育培训中心与武汉大学共同举办了武汉大学远程教育上海学习中心,2007~2009年为新闻出版行业培养了近100名左右大专、本科毕业生。
此外,学校还承担了大量技能鉴定和培训服务(见图表9)。
图表9:近年来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承担的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任务3. 学校良好的发展态势,得益于行业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各方的大力支持。
一直以来,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扶持。
作为上海新闻出版局的直属事业单位,在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扶持下,学校在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并成为新闻出版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从2003年~2008年共承办了五届上海市印刷行业职工技能大赛,有100余名在职职工和50余名学生获“豹驰杯”、“印新杯”各类荣誉称号;近1000名晋升为印刷技术高级工,有51名晋升为技师,有3名晋升为高级技师。
2008年,学校在教师中开展征集新闻出版总署论文活动,教师撰写论文19篇,获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3篇。
优秀奖6篇。
此外,学校还根据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学校教材审定委员会的要求,参加了二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参与全国新闻出版署教材编教写,完成专业教材8本,主编辑2本;完成校本教材4本。
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给予学校大力指导。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在市教委指导下于2006年~2007年修订了教学计划,完善学分制、选课制;实现了教考分离,建立各学科的题库,实现了考核的严密性,规范了学校专业设置的管理。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养了印刷技术专业、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图书发行专业学科带头人。
在课程改革方面,学校结合印刷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了校企合作,与百强企业共同开设了新的课程;对重点的印刷技术专业开设了数字印刷专门化,还开设了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动漫设计专门化,立足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对德育课程做了探索,建立了刘博士心理阳光工作室,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还与华师大心理学教授共同探讨撰写《心灵与成长》。
在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在市教委支持下,学校积极创建A级图书馆,建立了10万册图书(含电子图书册),开设了师生论坛园地、印刷学科论坛,出版印刷专业资料汇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