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训练新人教版
专题05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

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啊。
四、真题演练,拓展延伸
(一)(郏县期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 10分)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 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 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 上也。”
四、真题演练,拓展延伸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 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 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 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 我邪?”
四、真题演练,拓展延伸
【参考译文】
【乙】惠施知识渊博,他的书多达五车,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 桓团、公孙龙这些好辩之徒,迷惑人心,改变人意,能够用口舌战胜人, 却不能服人之心,这是辩者的局限。惠施每天靠他的智慧与人辩论,专门和天 下的辩士一起制造怪异之说,这就是他们的根本。然而惠施口若悬河,自认为 最能干。南方有个名叫黄缭的怪异之人,问天地为什么不坠不陷,风雨雷霆是 怎么回事。惠施毫不推辞地接受提问,不假思索地应对,广泛解说天地万物, 滔滔不绝,没完没了,还嫌说得太少,又增加了一些怪异的说法。把违反人之 常情的事说成是真实的,想通过辩赢别人而获取名声,所以与众不合。
《 庄 子 》 二 则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思维导图,课情快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习题带答案带答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姓名: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积累】【赏析辨识选择题】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濠梁:濠水的桥上。
2、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3、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
循:追溯。
二、重点句子翻译: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完全肯定的。
4、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又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课内简答题:1、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答:惠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庄子处于被动。
庄子偷换概念,将怎能会知道偷换为“怎么知道”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性格的差异。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答:因为他对客观事物带有欣赏的态度,看到鱼儿出游从容,自己当时也悠闲自得,就把自己的主观感受移情到鱼儿的客观事物上。
B卷:能力提升四、文言知识积累: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循.其本:古今异义词:古、追溯。
今、遵守、依照、沿袭。
2、一词多义固:①固不知子矣:固然。
②子固非鱼也:本来。
之:①是鱼之乐也:助词,的②子之不知鱼之乐:主谓之间,不译3、判断文言句式①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于濠梁之上游”五、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 B.呼尔而与之C.吾谁与归 D.吾与徐公孰美【解析】ACD都是和的意思,B是介词,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鱼之乐.也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 )B.子.之不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子固.非鱼也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周亚夫军细柳》)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荡胸生曾云.(《望岳》)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肯定)B.安.知鱼之乐(安:怎么,哪能)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完备)D.请循.其本(循:追溯)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是/鱼之乐也。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4.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我知之.濠上也A.渔人甚异之.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何陋之.有D.康肃笑而遣之.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B.是.鱼之乐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富贵不能淫》)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6.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习题带答案带答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姓名: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积累】【赏析辨识选择题】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濠梁:濠水的桥上。
2、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3、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
循:追溯。
二、重点句子翻译: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完全肯定的。
4、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又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课内简答题:1、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答:惠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庄子处于被动。
庄子偷换概念,将怎能会知道偷换为“怎么知道”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性格的差异。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答:因为他对客观事物带有欣赏的态度,看到鱼儿出游从容,自己当时也悠闲自得,就把自己的主观感受移情到鱼儿的客观事物上。
B卷:能力提升四、文言知识积累: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循.其本:古今异义词:古、追溯。
今、遵守、依照、沿袭。
2、一词多义固:①固不知子矣:固然。
②子固非鱼也:本来。
之:①是鱼之乐也:助词,的②子之不知鱼之乐:主谓之间,不译3、判断文言句式①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于濠梁之上游”五、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 B.呼尔而与之C.吾谁与归 D.吾与徐公孰美【解析】ACD都是和的意思,B是介词,给。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2)请循其本()(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2.下列各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国人道之B.以我酌油知之C.何陋之有D.择其善者而从之3.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年与时驰C.陈太丘与友期行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3)我知之濠上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庄子始终坚持“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试着写出一个出自《庄子》的成语并写出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21《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1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濠.梁( ) ·鱼( ) 请循.其本( ) 汝.安知鱼乐( )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 鱼 出 游 从 容, 是 鱼 之 乐 也(2)庄 子 与 惠 子 游 于 濠 梁 之 上古今异义(1)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
今义:安定) (2)子固.非鱼也(古义:本来。
今义:结实,牢固)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义:对男子的尊称。
今义:儿子) 一词多义之⎩⎪⎨⎪⎧是鱼之.乐也(助词,的)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固⎩⎨⎧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2)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二人充满机智的论辩,表现了庄子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外界契合无间,超然物外的志趣。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 .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 .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 .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的生活情趣。
5.文中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辩题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6.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更欣赏谁?为什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5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 )(2)请循其本.(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2.下列各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国人道之.B.以我酌油知之.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3.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年与.时驰C.陈太丘与.友期行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3)我知之濠上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庄子始终坚持“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7.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虽有佳肴》《大道之行》阅读练习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四)《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北冥.( )有鱼,其名.( )为.( )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 )垂.( )天之云。
是.( )鸟也,海运..( )将则徙.( )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 )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 )三千里,抟.( )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 )六月息.( )者也。
”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 )息相吹.( )也。
天之苍苍,其正.( )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 )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三.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是对鲲鹏之事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B.作者细细描写鲲与鹏的形体之大的用意是为了说明它们虽然体形巨大,表面看起来自由自在,实则仍需借助风的力量才能腾空而飞,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C.文章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D.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说明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
四、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B.本文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C.作者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对鲲鹏之事作了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 )(2)请循其本.(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2.下列各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国人道之.B.以我酌油知之.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3.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年与.时驰C.陈太丘与.友期行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3)我知之濠上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庄子始终坚持“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试着写出一个出自《庄子》的成语并写出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 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请循.其本( )(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4)杂然而前陈.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写了出游之乐:甲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 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安知鱼之乐.心乐.之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似与.游者相乐6.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乙文以动静结合写鱼“似与游者相乐”,这两者的用意都是借“鱼之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甲、乙两文都写了人在观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但甲文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而乙文侧重写景,寓情于景。
C.甲文中的庄子和乙文的作者柳宗元都善于将主观的情意转移到外物上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他们都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甲文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两个人因“好辩”而拥有的生活情趣;乙文以作者先乐后忧的对比,表明作者融身于自然美景的欢乐只是暂时的,凄苦才是他感情的主调。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涸辙之鲋①庄周②家贫,故往贷粟③于监河侯④。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⑤,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⑥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⑦焉⑧。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⑨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B10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⑪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⑫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⑬。
’”[注] ①选自《庄子·外物》。
②庄周:即庄子。
③贷粟:借粮。
贷,借贷,此指借入。
粟,谷子,泛指粮食。
④监河侯:官名,监管河工之官。
⑤邑金:封地的租税。
邑,城市,亦为县的别称。
⑥忿然作色:气得变了脸色。
忿,同“愤”。
忿然,生气发怒的样子。
⑦鲋鱼:鲫鱼。
⑧焉:于此。
⑨波臣:水族中的臣民。
此为鲋鱼自称。
○10活我:使我活,意思是救活我。
⑪游:游说。
⑫曾:还。
⑬肆:市场。
1.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我,东海之.波臣也 B.周问之.曰C.吴越之.王 D.斗升之.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告诫我们,要善于帮助别人,不要不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