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幕墙节能的仿真设计方法

合集下载

外呼吸式双层玻璃幕墙模拟分析

外呼吸式双层玻璃幕墙模拟分析

外呼吸式双层玻璃幕墙模拟分析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金凤云 孙春华 夏国强双层玻璃幕墙最早出现在欧洲,其结构形式为在原有玻璃幕墙的外面再加一层玻璃幕墙,中间形成通风通道,同时在外层幕墙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

根据空气流动方式的不同,双层幕墙又分为外呼吸式和内呼吸式两种。

夏季,利用内外层幕墙之间形成通风通道的烟囱效应和自然通风,带走通道间的热量,降低内层幕墙外表面温度,达到降低房间温度的作用,此种通风方式即为外呼吸式。

冬季则关闭通风口,形成温室效应,提高保温效果降低取暖能耗,此种方式称为内呼吸式。

【1】、【2】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问题的日益关注,双层玻璃幕墙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也开始对双层幕墙在实验研究【3】、【4】、理论分析【5】、【6】、计算模拟方面【7】、【8】做了相关的研究。

本文针对某办公建筑的外呼吸式双层玻璃幕墙采用AIRPAK 软件进行模拟。

比较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情况下的流场与温度场,模拟结果显示自然通风时幕墙内空气形成烟囱效应,可以达到降温效果。

并在机械通风条件下外层幕墙上进、出风口位置变化时的五种不同形式进行模拟分析。

1 计算模型幕墙模型高4.2米,宽3.6米,双层幕墙间距为0.55米,内外层均采用钢化玻璃。

进风口距地面0.4米,出风口距顶棚高度也为0.4米,进、出风口均通长设置,其高度也为0.4米。

为简化计算,内层幕墙表面温度与室内温度一致,按等温边界26℃考虑。

外层幕墙考虑到太阳辐射及透过外层钢化玻璃的透射比,太阳辐射强度按300W/m 2考虑【9】,进风口温度与室外温度一致,取为33.4℃。

机械通风时,通风机设置于出风口。

除内外层幕外其它边界均按绝热计算【10】。

如图1所示。

2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为了分析夏季外呼吸式幕墙的通风工况,以下主要对不同进出口风速,不同的进出风口布置形式进行模拟分析。

2.1自然通风【11】、【12】在此种工况下的温度与速度分布如图2所示。

小议通风双层幕墙的热过程和节能设计的对策

小议通风双层幕墙的热过程和节能设计的对策

小议通风双层幕墙的热过程和节能设计的对策目前,建筑节能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社会对建筑节能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主要部分,而通风双层玻璃幕墙是提高现代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重要策略。

给出了双层玻璃幕墙在不同季节的热过程分析,重点介绍了冬、夏季通风双层玻璃幕墙的传热机理和传热模型,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提高幕墙建筑节能效果的热工设计对策。

标签热过程;体系;模型引言通风双层玻璃幕墙又称为热通道幕墙、气循环幕墙、呼吸幕墙、生态幕墙、绿色幕墙或者主动式幕墙等(下文简称DSF),它由两层玻璃幕墙加上二者之间的热通道组成”,在通道的上下两端设有风口,通道的高度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层高。

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出现了双层玻璃幕墙,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这种幕墙主要应用在办公楼,1994~1998年为德国双层玻璃幕墙发展高峰期。

1998年,我国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建造了国内第一个双层幕墙。

DSF的节能原理在于热通道在冬天和夏天分别充当热阻和换热层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幕墙内表面合适的温度,这样可以显著地减少建筑能耗。

DSF的关键是热通道内热流顺畅,这样才能够使室内拥有适宜的热舒适环境。

但是,由于DSF 中热通道没有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或者遮阳处理,可能会使其保温性能不好或者空腔内出现过热等不利情况。

1 通风双层幕墙工作的热过程分析DSF的热过程的研究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实验的方法,一种是理论推导的方法。

前者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传热系数,获得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公式,并由此确定这种幕墙的传热性能或者是热阻,为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土设计做好准备。

1.1 透射体系研究从遮阳装置或者设备的布置的角度来看,DSF的构造形式主要有:①内外侧都是玻璃,中间加设遮阳装置,如百叶等,这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尤其结合感光智能控制的遮阳百叶等设备;②遮阳设备设在双层玻璃幕的内侧或者外侧。

热通道内加设遮阳百叶通风幕墙组成的透射体系:两侧是玻璃,中间是空气层和遮阳百叶。

双层玻璃幕墙的节能分析

双层玻璃幕墙的节能分析
建筑 鬣 |j i 孽
双层玻璃幕墙的节能分析
孙 秀娟 I 秦 泗 海2 侯 晶 晶3
( . 1 山东省 地质矿 产勘 查开发局 ,济南 2 0 1 : 山东省地 质矿 产勘查 开发局 济 南 2 0 1 0 3 2. 5 503 3. 山东省地 质矿产勘 查开发 局 ,济南 2 0 1 5 0 3)
尺一 内层 幕墙 的热 阻 ( 2KW ) ; m ./ 。
利 用 A S S软 件建立 模 型 可得 出双 层玻 璃 幕 墙 外层 玻璃 面 ) 纵 坐标 为 温度 ( 对温 度 ) 热通 道 内温 NY , 绝 , 的温 度分 布 图 . 而得 出双 层幕 墙 的温 度梯 度 以及 对 度 由 内到外 分 布均匀 , 进 接近线 性分 布 。
自然 通风 和采光 。 加室 内空 间舒 适度 , 增 降低 能耗 . 从 而大 大提高 了建筑 的保温 、 隔热及 隔声性 能
假设 所研究 的双层换 气玻璃幕 墙模型是 一个连续
体 的稳态热传递过程 . 即认 为所研究对 象内各 点上的温
1 构 造
双层 玻璃幕 墙 的主要 特征是 :具有 内外 两层玻 璃
幕 墙结 构 . 间空腔 有 可 以 中
调 节 的 遮 阳 装 置 . 据 需 要 根
度、 密度 、 速度都是空间坐标 的连续 函数 . 且各点温度 不
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热传递过程 。和大多数传热分析

样、 双层换气玻璃幕墙 的热量传递方 式也有 三种基本
的形式 : 导热 、 对流和辐射 。 其中 。 导热为内外层玻璃的导
间的辐射 。双层换气玻璃幕墙 的传热过程见图 2
室 外

室内
・ -■■

双层玻璃幕墙的节能计算公式和设计方案

双层玻璃幕墙的节能计算公式和设计方案

双层玻璃幕墙的节能计算公式和设计方案双层玻璃幕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幕墙设计,具有较高的节能性能。

在建筑设计中,节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它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还可以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费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双层玻璃幕墙的节能效果取决于其设计方案和其垂直隔热系数,其节能计算公式如下。

1、垂直隔热系数计算公式垂直隔热系数是衡量一个双层玻璃幕墙节能性能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其计算公式如下:U(value) = 1/{(1/RSo) + (1/RF) + (1/K)} + ε/3其中,U(value) 表示垂直隔热系数;RSo 表示室外太阳射线的热传导阻值;RF 表示玻璃幕墙的热传导阻值;K 表示玻璃幕墙与建筑物外墙的热传导阻值;ε 表示玻璃幕墙表面的辐射率系数。

2、双层玻璃幕墙节能设计方案双层玻璃幕墙的节能设计方案,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考虑:(1)选择适合的玻璃材料玻璃幕墙的热性能依赖于其玻璃性能。

选择低透光的玻璃材料能更好地隔离室内外的温度差异,从而减少室内空调冷热的消耗。

(2)选择合适的空气隔间室内外的空气隔间是双层玻璃幕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隔离室内外的温差。

选择合适的空气隔间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3)选择适当的隔热材料双层玻璃幕墙需要使用隔热材料进行隔热,选择适当的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和室内空调的开销。

(4)双层玻璃的设计双层玻璃的设计也很重要,它能够有效地隔离室内外的温差。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物理特性、光线透过性以及隔热性等多个方面。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环境和使用条件等多个因素。

总之,双层玻璃幕墙的节能性能取决于其设计方案和垂直隔热系数等多个因素。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适当的材料才能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构建优质幕墙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它能有效地降低能耗,提升室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对于建筑设计和运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筑双层幕墙体系节能设计浅谈

建筑双层幕墙体系节能设计浅谈

建筑双层幕墙体系节能设计浅谈摘要:节能与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幕墙作为建筑节能的主体也不例外;随着建筑幕墙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从功能上提高节能、环保效果的建筑幕墙设计新理念——双层幕墙由此应运而生。

关键词:双层幕墙;节能;设计双层玻璃幕墙主要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体系,有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特点都是在双层玻璃之间形成温室效应,并将夏季室内过热的空气排到室外,冬季把太阳热能有节制的排入室内,使冬夏两季节约大量能源。

一、内循环和外循环体系有如下特点(一)内循环双层玻璃幕墙结构主要特点1.其结构设计可采用框架断热或单元断热形式。

2.一般外层玻璃选用中空钢化,内层玻璃选择单片钢化。

3.采用强制措施,电控管道系统,把夏季的白天将双层封闭热通道大部分热空气排除室外。

冬季将温室效应蓄热通过打开内侧开启扇窗或开启门把热空气排向室内,达到节能效果。

4.其内外层之间的空腔厚度设计为:一般150-200mm之内。

5.需要增设自然空气进入室内的窗扇通道。

6.便于清洗双层玻璃之间的灰尘。

7.使用材料较少,因此成本较低。

8.但需用电力驱动抽风,它比外循环结构节能率低(二)外循环双层玻璃幕墙结构主要特点1.其结构设计可采用外层框架、单元或点式驳接等几种结构形式,内层框架断热或单元中空玻璃断热形式。

2.一般外层玻璃选用单片或夹层钢化,内层玻璃选择中空或加LOW—E钢化玻璃。

3.采用自然的“烟筒”效应通风,所有双通道箱体是独立密闭的。

夏季的白天将温室的热空气排除室外,注意不同楼层的“烟筒”效应不同。

4.其内外层之间的空腔厚度设计较厚,便于内外层之间的空腔人员进入清洗工作(450mm)。

5.不需要增设专用设备自然空气进入通道和屋内,外层幕墙设计有进出风口,内层幕墙设计有开启门或窗,需要注意的是进出风口应防止沙尘的进入,通道下部设置外空气进入腔体的进风口和上部热空交换后的排风口。

6.双层玻璃之间的灰尘应考虑方便清洗。

建筑外墙装饰双层幕墙节能设计

建筑外墙装饰双层幕墙节能设计

建筑外墙装饰双层幕墙节能设计摘要:建筑节能是当今热门的话题,各种节能技术自然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传统建筑玻璃幕墙的保温隔热性能,更大限度的减少建筑能耗,本篇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玻璃幕墙技术——双层玻璃幕墙。

这种玻璃幕墙不仅构造形式美观,而且在提高热工性能,减少建筑能耗方面也有着较大的潜力。

因此,本文主要对双层幕墙的节能计算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双层幕墙;节能计算问题;分析与探讨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增加,建筑外墙装饰玻璃幕墙应用也越来越多,幕墙设计的重要性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提高建筑幕墙的节能效果,需要加强环保材料的应用,充分加强建筑幕墙节能要求、美观要求的设计。

国内外建筑体的设计处理中,幕墙节能设计的成功案例较多,例如我公司曾做过的某项目,地处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类型为多层公共建筑,对体型系数无要求。

在建筑的整体形态中大面积采用这种自然通风百叶窗的双层玻璃幕墙。

根据建筑设计,玻璃采用low-e中空钢化,百叶内部可开启窗外包铝板,填充有保温材料,可提供自然通风。

幕墙顶部女儿墙部位则为铝板饰面。

幕墙形式为单元式双层玻璃幕墙。

我们设计人员根据节能材料、环保要求设计,下面就对该项目双层幕墙的节能计算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图1铝百叶处节点图2双层玻璃处节点图3双层幕墙横剖节点二、热工计算理论及依据幕墙类型主要单元式双层幕墙系统,又称为呼吸式玻璃幕墙系统。

下面将对上述幕墙系统的热工分别进行计算。

对于框及边缘(框和玻璃的交界处)的传热系数采用软件Therm5.2进行计算,Therm5.2是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开发的热工计算软件;通道内的热阻计算具体由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研发的FAST3D 软件分析得到。

通道内的换气量根据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02 条计算,每个进风口的新风量为100立方米/小时工况。

热工计算难点部分为双层幕墙动态下(风机工作状态下)的传热系数的确定。

幕墙玻璃节能设计方案

幕墙玻璃节能设计方案

幕墙玻璃节能设计方案
一、整体设计思路
本次幕墙玻璃节能设计方案旨在通过优化玻璃材料选择、采用隔热隔音技术以及增加遮阳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升室内舒适度。

二、玻璃材料选择
1.选用低辐射、双层中空玻璃:通过在玻璃内层镀膜,减少热量的辐射传递,降低能耗。

2.选择低透光系数的玻璃:降低室内阳光照射,减少室内热量累积。

3.采用传热系数较小的玻璃材料:减少热量传导,提高隔热效果。

三、隔热隔音技术应用
1.采用气密隔热设计:确保室内与室外之间的气密性,减少热量透过隙缝的损失。

2.增加玻璃内腔:通过在玻璃中间隔加入腔体,有效隔离热量传导,提高隔热性能。

3.采用隔音中空层设计:在双层玻璃中夹层填充隔音材料,以减少外界噪音对室内的干扰。

四、遮阳措施
1.设计外挑式遮阳装置:在幕墙的外侧设置遮阳装置,有效阻挡太阳直射,减少热量积聚。

2.采用窗帘遮阳:结合智能化系统,根据室内光线情况自动控制窗帘的开启和关闭,合理利用自然光。

3.选择遮阳防紫外线玻璃:减少紫外线透射,保护室内器具和人体健康。

五、其他节能建议
1.设置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环境状况,智能调控幕墙的透光和隔热性能。

2.加强幕墙施工监督:确保幕墙施工质量,提高节能效果和安全性能。

六、总结
通过以上方案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外观、结构安全性以及用户需求。

环保节能型双层玻璃幕墙设计新概念

环保节能型双层玻璃幕墙设计新概念
果 .我 们必 须 知道传 热 系数 的检 测 是采 用 标定 热
风 . 热 通 道 空气 新 鲜 洁 净 。 室 内空气 流通 , 使 与 改
善 室 内环 境质 量 。
4 空 气 质 量 : 通 道 内总浮 悬 颗 粒 物 和 可 吸 、 热 入颗 粒 物指数 比室 外 同期低 2 % 。 0 深圳 方 大公 司 为北京 国家会 计 学 院建造 的双 层 玻 璃 幕墙 , 2 0 在 0 0年 投 入 使 用 后 , 行 热 工 性 进 能 观测 和热 工分 析 。0 3年 深圳 市 对 通过 对 双 层 20 玻璃 幕 墙与 单层 玻璃 幕墙 进 入 室 内的太 阳辐 射 进
面温度 高于室外 温度 . 减少室 内温度 通过 玻璃 向外
度差 的条件 下 ,幕墙 玻 璃阻 抗从 高 温一 侧 向低 温

N 传热 的能力 ) 计算 温 度 , 单层 玻璃 幕 墙 外侧 是
室外 空气 温 度 ,但 是 热通 道 幕墙 影 响室 内温度 的
是 内层 玻 璃 .而 内层 玻璃 外侧 的温度 比室外 温 度
( 玻璃 窗 ) 成 的 双层 玻 璃 幕 墙 , 者之 间 留有 或 组 两

空腔( 通道 )这 个通 道称 为热 通道 。 , 二 十世 纪八 十 年代 后 期 欧洲 出现 了双 层玻 璃
幕墙 ,在德 国 19 — 9 8年 为双 层玻 璃 幕墙 发 展 94 19
高峰 期 。1 9 9 8年 深圳 方大 公 司为北 京 国家 会计 学
1 夏热 地 区 、 季 : 有效 地 阻 止 ( 、 夏 能 减少 ) 阳 太
辐 射进入 室 内 . 减少 内层玻 璃 外 表 面温 度 , 而 降 从
低通 过 内层 玻璃 进 入 室 内 的热 量 ,采用 适 当的 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层幕墙的节能系统仿真设计
[摘要] 本文从多元通风系统的实际设计问题出发,介绍了在双层
通风幕墙的节能设计过程中应用CFD模拟的计算机仿真设计方法。

[关键词] 双层幕墙仿真设计计算流体动力学法
SIMULATION DESIGN OF ECONOMIZE ON ENERGY SYSTEM IN A DOUBLE SKINE FAÇADE
Yu haofeng
[Abstract] Starting from a practical design problem related to natural and hybrid ventilation system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FD on the simulation design of double curtain wall.
[Key words] double skin façade system simulation desig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1.0 介绍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欧洲提出了双层通风幕墙的概念:通过促使空气在幕墙通道内的流动,达到通风换气、降低建筑能耗的要求,如图1所示。

在我国双层通风节能幕墙以其科学的结构、优良的性能和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也日益受到建筑师和投资者的青睐,然而,通过实际施工过程,我们体会到,在此领域我国相关规范和标准相对滞后,尤其是对双层幕墙的节能指标,没有准确的规定和计算方法,不仅给幕墙设计带来不便,更使设计师无法准确定量描述双层通风幕墙的热工性能指标,本文通过介绍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双层幕墙热工性能的预测方法,起到对双层幕墙节能设计的建议作用,并使人们更加了解和坚定双层通风幕墙在环保节能方面的优势。

双层幕墙通道内的温度和气流是热传递、光能和气体流动过程同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过程还取决于双层幕墙结构的组成部件及自身的几何、热物理,光学和空气动力的特性。

幕墙内部房间的温度,周围空气的温度,风速,风向,导热率和光的吸收率以及入射角,每种因素都是短暂的主要驱动力。

如图2所示,这些因素导致了幕墙通道中空气流的不稳定。

针对如此多的参数和变量,我们认为可直接用于设计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应包括如下基本步骤:
1、根据时间、空间的范围和结构复杂性确定仿真模型,并对确认的仿真模型进行分析后向建筑师重新表述幕墙设计。

(对于合理的幕墙节能系统来说,与建筑师就建筑整体性能的沟通至关重要)
2、确定模型的标准和条件。

3、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和边界条件下进行仿真。

4、分析和报告实验结果, 作为仿真系统的反馈,并修善整个系统。

图1 双层幕墙原理图
图2所示为一个垂直双层幕墙通风系统中的气流变化。

右侧图片放大两倍显示了上升气流的温度和气流不同的曲线(Hensen 1999)
2.0 设计过程
2.1 明确仿真目的:夏日条件下,预测双层幕墙内房间的冷却负载性能数据,来支持设计师的设计。

2.2 确立仿真设计方法: 计算流体动力学 (CFD),理论上, CFD方法可应用于任何热流、辐射现象。

在CFD中可以通过模型内部或周围的二维或三维网格的节点解出所需的质量,动量和热能守恒方程式。

然而,实际中,特别在建筑物理学领域里,流动区域的特征和复杂性估计及独立存在的边界条件的问题较难解决。

所以CFD比较多的应用于有限制条件的稳态或瞬间条件的仿真中。

2 .
3 建立模型建立双层幕墙本身和房间的模型,模型分8层,36米高、7.5m长、5米宽。

建立500mm宽通风道,在模型内划分8个房间,通风道内划分7个气流网格区域,包括进口区和出口区。

在双层幕墙的通风道内建立百叶模型。

如图3所示
图3,左图:双层幕墙的模型,右图:强加的热量和气流网格模型的示意性表示。

2.4 模型假设
一、假定房间窗子和遮阳装置是关着的,在房间和双层幕墙的通风道之间没有空气交换。

二、假设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具有相同的流动条件,所以要从机械设计手册里查到局部损失系数ζ和摩擦系数进行修正。

三、假定周围环境条件。

因建筑物标高及中介地形的粗糙度引起的风荷载值不同。

(风荷载值WK=βgz X μs X μz X W0)
βgz、μs 、μz 、W0可查【4】、【2】
2.5 仿真计算
1、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适当选择网格形状和划分步长可加快计算机的求解速度)。

2、赋予模型材质条件、边界条件,初始条件。

如:进风口、出风口、阳光辐射面、空气层、玻璃材质特性等。

3、设置不同工况(可进行对比分析):
A、建筑物采用单层幕墙,并在内部挂置了窗帘。

(不需进行气流状态分析)
B、建筑物采用双层幕墙的形式,幕墙通道内放置百叶,并设置外部风压。

C、在B的情况下,设置为无风状态。

D、在B的情况下,假定双层幕墙外部的风门是关闭的。

4、模型导入CFD软件,检查网格,赋予运行条件(设定东南西北面的光照度、运行时间为24小时)进行分析。

5、显示结果并导出图形文件(气流的密度、压强、流速、温度或气流流动轨迹等)。

如下图(取1/4单元)
双层幕墙通道内气流压强分布图 双层幕墙通道内气流速度图
2.6 结果与分析 图4显示了工况B 和C 中双层幕墙空气温度的结果。

在下午1:00至3:00,温度在双层幕墙内升至最高温度,要比周围的温度高出12℃左右。

图4所示为工况B 、C 的双层幕墙内的气温值。

最上面的线代表出口温度,中间的线代表入口温度。

更低的一条线代表幕墙内的温度上升过程。

左图为B 工况,右图为C 工况。

图5所示为工况D的双层幕墙内的气温预测
从图5我们能够看到,在出口气门被关闭的状态下,温度上升非常高。

空气温度能上升到比周围温度高出50℃左右。

(此状态在夏季应该被禁止,但宜应用于冬季的采暖节能)图6(下图)显示了工况B的情况下,通过双层幕墙的气流而产生的温度分布情况。

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气流是向上运动的,因为双层幕墙内的平均空气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温度。

然而在早上,幕墙南面是阴面。

幕墙外部的空气温度快速上升,而幕墙通道内的空气升温缓慢,此时,双层幕墙内的平均空气温度会暂时低于外部空气温度,导致了幕墙通道内的气流向下流动。

图6 为工况B的条件下通过双层幕墙的气流率。

细线表示通风腔内的上升气流。

粗线表示下降气流。

标记10000 m3/h相当于在通风腔内的平均气流速度为0.7 m/s。

在出风口的速度大约为1.3 m/s,在双层幕墙的进风口处约为2.0 m/s。

由图表4、5可知模型中各层房间的温度值。

通过对房间单元体积与外界的热交换量来确定各个房间的所需空调负载。

列表分析节能效果:
1、取顶部房间的各工况状态下所需的最大空调负载与相应位置单层幕墙所需空调负
载进行比较。

2、分析每层房间的B工况状态所需的最大空调负载与相应位置单层幕墙所需空调负
载进行比较
表1显示在顶层房间的最大的冷却负载,以及相对于情况A的不同数值。

表2说明各的最大的冷却负载,比较工况A和B。

如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发现楼层与空调冷却负载的关系:随着模型楼层的增高,相应位置房间的所需空调冷却负载加大,反之冷却负载减小。

分析表明:在不同的高度处,将幕墙通风道划分为几个开口部分(即单元式双层幕墙的概念),节能效果会更好。

3.0 结论上面的工作充分显示了双层幕墙夏季节能的优越性。

建议在自然或混合通风系统中使用双层幕墙是比较理想的。

通过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使设计者更加清晰的表达了双层幕墙的运行状态,明确了双层幕墙的节能参数,更为设计师和投资者提供了有力的节能依据。

[参考文献]
【1】.Jan Hensen,PhD,Martin Bartak,MSc,Frantisek Drkal
,Ph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Double-Skin Façade System.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 2001
【3】 Chen Q 1997 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for HVAC: successes and failures, in ASHRAE Transactions, vol. 103(1), pp.
178-187
【4】张芹《玻璃.金属板.石材.点式幕墙技术手册》3/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