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使用培训
仪器使用培训总结范文

一、培训背景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仪器操作技能,确保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实验室安全,我院于近日组织开展了常规仪器使用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让参训人员全面了解实验室常规仪器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安全知识,提高实验室整体工作效率。
二、培训内容1. 实验室申请流程、每日入室登记、实验仪器使用登记事项2. 常规仪器使用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案例警示3. 常规设备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的注意事项4. 高压灭菌锅、烘箱、高速离心机等常规仪器的使用流程及注意事项5. 高速离心机、制冰机、分析天平、酶标仪等设备的规范操作及注意事项6. 细胞室的入室须知、无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目前开展的实验研究情况三、培训形式本次培训采用现场讲解、现场演示、实操练习等多种形式进行。
由晋海军、于红红、朱攀攀三位老师主讲,4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教师参加培训。
四、培训效果1. 提高了参训人员对实验室常规仪器的操作技能,使大家能够熟练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流程。
2. 增强了参训人员的安全意识,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3. 促进了实验室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改进措施1. 建立健全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制度,规范仪器操作流程。
2. 定期开展仪器操作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
3. 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4. 完善实验室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六、总结本次仪器使用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参训人员对实验室常规仪器的操作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安全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实验室仪器管理,提高实验室整体工作效率,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仪器操作安全培训

仪器操作安全培训仪器操作安全培训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环节,正确的仪器操作流程可以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需要注意的安全操作要点:1. 仪器保养:频繁使用的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检修和清洁,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避免故障和安全隐患。
2. 电气安全:实验室中使用的仪器要求接通电源,掌握正确的电路接线和操作流程,使用专业的电器设备,避免因接线不合理等原因出现火灾和电击等安全事故。
3. 物体移动安全:在移动或调整仪器时,要保持谨慎和注意,避免发生重物落下和伤人的意外事故。
4. 操作步骤:操作仪器前需要充分了解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正确和规范的操作可以避免仪器损坏、实验失败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5. 器材安全:使用实验室的仪器器材时,需要使用所配备的防护设备或器材,如护目镜、手套、面具等,防止化学液体或其他危险物品的直接影响,并避免造成损伤。
正确的仪器操作流程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保障。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1. 操作前检查仪器是否需要维修或保养,并确保连接带安装完整。
2. 操作者要仔细查看仪器的标识和说明书,保证了解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3. 将仪器置于平稳的台面上,避免倾斜或滑动,并确保接近电源插头。
4. 连接并接通电源,按照说明书中的操作流程开启开关,操作时需要注意细节,防止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5. 操作完毕后,切断电源,拔掉电源插头,清理现场并将仪器移回原位,避免污染实验室和环境。
仪器操作安全培训是实验室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和规范的操作可以为实验室提供充分、可靠的保障,同时避免因操作不当、故障发生等原因造成物质和人员的损失。
仪器培训方案及计划

仪器培训方案及计划一、培训目的本培训旨在提高员工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使其能熟练操作和维护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为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相关岗位人员。
三、培训内容1. 培训基本知识(1)仪器设备的基本分类;(2)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3)安全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
2. 仪器设备的具体操作(1)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和应用;(2)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和应用;(3)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和应用;(4)生化分析仪的操作和应用;(5)气相色谱仪的操作和应用;(6)质谱仪的操作和应用等。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操作演练,加深对仪器设备的理解和掌握。
四、培训方法1. 讲授培训老师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操作等方式,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实践培训期间安排实际操作环节,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并及时指导和纠正。
鼓励学员提出问题和发表看法,促进学习氛围,加深对仪器设备的理解。
五、培训时间本次培训计划为连续3天的培训,每天8小时,时间为上午8:30-12:00,下午1:30-5:00。
六、培训地点培训地点设在公司内部,具体地点将另行通知。
七、培训师资1. 首席培训师:公司技术专家2. 助理培训师:实验室技术人员八、培训计划第一天上午:1. 8:30-9:00:签到、培训开幕仪式2. 9:00-10:30:培训基本知识讲解3. 10:30-10:45:茶歇4. 10:45-12:00:仪器设备的具体操作讲解下午:1. 1:30-3:00: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演练2. 3:00-3:15:茶歇3. 3:15-5:00:实践操作第二天上午:1. 8:30-10:30: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演练2. 10:30-10:45:茶歇3. 10:45-12:00:实践操作1. 1:30-3:00: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演练2. 3:00-3:15:茶歇3. 3:15-5:00:实践操作第三天上午:1. 8:30-10:30:生化分析仪的操作演练2. 10:30-10:45:茶歇3. 10:45-12:00: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演练下午:1. 1:30-3:00:质谱仪的操作演练2. 3:00-3:15:茶歇3. 3:15-5:00:总结、问题讨论、培训结业仪式九、培训评估1. 考核方式(1)笔试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2)实操考核对学员培训期间的实际操作进行考核。
仪器培训方案及计划

一、培训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仪器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员工对仪器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公司整体技术水平,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及计划。
二、培训目标1. 使员工掌握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仪器使用效率;2. 提升员工对仪器的维护保养能力,降低故障率;3. 增强员工对仪器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团队整体技术水平;4. 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仪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三、培训对象1. 仪器操作人员;2. 仪器维护人员;3. 相关部门管理人员。
四、培训内容1. 仪器基本原理及构造;2. 仪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3. 仪器维护保养方法及周期;4. 仪器故障诊断及排除技巧;5. 仪器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6. 仪器相关法规及标准。
五、培训形式1. 理论培训:邀请专业讲师进行授课,讲解仪器相关知识;2. 实操培训: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仪器操作、维护保养等实操练习;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员工对仪器故障诊断及排除能力;4. 考试评估: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确保员工掌握培训要点。
六、培训计划1. 培训时间:每周一、三、五下午2:00-5:00,共计12周;2. 培训地点:公司培训室;3. 培训课时:每期培训共计36课时;4. 培训安排:(1)第1-4周:仪器基本原理及构造、仪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2)第5-8周:仪器维护保养方法及周期、仪器故障诊断及排除技巧;(3)第9-12周:仪器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仪器相关法规及标准。
七、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操考核;2. 考核标准:合格分数线为80分;3. 考核结果:对未通过考核的员工进行补考,直至合格。
八、培训费用1. 培训费用由公司承担;2. 培训期间,员工差旅费、住宿费等由公司报销。
九、培训效果评估1.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2. 收集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反馈意见,为今后培训提供参考;3. 对培训成果进行总结,推广优秀经验。
护理仪器使用培训

护理仪器使用培训在医疗护理领域,护理仪器的正确使用对于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护理仪器的操作水平,确保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开展护理仪器使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护理仪器种类繁多,涵盖了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输液泵、注射泵、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
每种仪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操作方法,需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
首先,在培训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内容,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和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
同时,要准备好培训所需的仪器设备、教材资料以及培训场地等。
对于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的培训,要让护理人员了解如何准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比如,在测量体温时,要知道不同类型体温计的适用人群和测量方法,如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等。
测量血压时,要掌握正确的测量姿势、袖带的绑扎位置和松紧度等。
同时,还要学会解读测量结果,判断是否正常,并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输液泵和注射泵是用于精确控制药物输注速度的设备。
在培训中,护理人员需要熟悉这两种仪器的操作界面、设置参数的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
例如,如何根据医嘱设置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如何更换输液管路,当出现报警时如何判断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等。
心电监护仪是监测患者心电活动的重要设备。
培训时,要让护理人员学会正确连接电极片,调整监护参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心电波形。
此外,还要掌握如何根据监护结果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呼吸机的使用培训则更为复杂和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各种模式和参数的设置,以及如何进行气道管理和呼吸机的日常维护。
例如,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压力等指标,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保证患者的呼吸支持效果。
在培训过程中,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让护理人员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操作要点。
同时,利用模拟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让护理人员亲身体验仪器的使用过程,提高操作技能。
仪器电教培训总结

仪器电教培训总结一、培训背景和目的为了提高学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期举行了一次仪器电教培训。
此次培训的目的是使教职工掌握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和维护知识,提高他们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教学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1. 仪器设备操作基础在第一部分的培训中,工作人员向参与培训的教职工介绍了仪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
包括: - 仪器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 仪器设备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 仪器设备的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法同时,工作人员还为教职工演示了一些常用的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让参与培训的教职工能够亲自操作,加深对仪器设备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2. 仪器设备维护和保养在第二部分的培训中,工作人员重点讲解了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仪器设备的保养常识:如避免阳光直射、定期清洁等 - 仪器设备的备品备件选购和更换 - 仪器设备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此外,工作人员还对常见的仪器设备故障进行了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讲解,让教职工能够快速判断和解决仪器设备故障,减少故障对教学工作的影响。
3. 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享在最后一部分的培训中,教职工听取了一些成功案例的分享。
这些案例展示了如何巧妙地将仪器设备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享,教职工对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仪器设备产生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三、培训效果及总结通过这次仪器电教培训,教职工们受益匪浅。
他们不仅系统地学习了仪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还掌握了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同时,通过案例分享,教职工对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次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职工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教学的能力。
他们在培训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熟练地操作仪器设备,并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这次仪器电教培训全面提升了教职工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能力,使我校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我校将继续加强对仪器电教的培训和推广,不断提升教职工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仪器操作规程培训总结报告

仪器操作规程培训总结报告
《仪器操作规程培训总结报告》
为了提高员工对仪器操作规程的掌握和规范操作,公司于近期开展了仪器操作规程培训。
此次培训内容包括仪器的基本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等内容。
以下是该次培训的总结报告。
一、培训内容
1. 仪器基本操作步骤:培训老师详细讲解了仪器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开机、校准、样品处理、数据记录等流程。
2. 安全注意事项:重点强调了仪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化学品的使用、仪器的清洁维护等。
3. 日常维护保养:介绍了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包括清洁、校准、备品备件的管理等。
二、培训形式
本次培训采用了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操操作的演示,员工们更加直观地掌握了仪器操作规程。
三、培训效果
1. 员工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对仪器的操作规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 员工对仪器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安全意识。
3. 员工对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重视程度提高,对仪器的使用寿
命和性能有了更好的维护和保障。
四、培训总结
通过此次培训,员工们深入学习了仪器操作规程,掌握了规范操作的技能,提高了对仪器的使用效率和操作安全性。
同时,公司也将继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为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奠定了基础。
结语
本次培训在员工中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增强了员工的仪器操作规程意识,也提高了员工们对仪器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意识。
相信在后续的工作中,员工们会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仪器培训方案

仪器培训方案一、概述仪器培训是为了让使用者了解和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从而能够正确、高效地使用仪器。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仪器培训方案,帮助培训师和学员有效地开展仪器培训。
二、培训目标1. 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 掌握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 能够进行常见故障的排除和维修;4. 提升使用仪器的技能和效率。
三、培训内容1. 仪器基本原理1.1 仪器的分类和应用领域介绍1.2 仪器组成部分及其功能1.3 仪器常用术语解释2. 仪器操作方法2.1 仪器的开关和调节2.2 仪器的准备工作2.3 仪器的样品处理方法2.4 数据的获取和记录3. 仪器维护和保养3.1 仪器的日常清洁和消毒3.2 仪器的定期维护和保养3.3 仪器故障排除和维修4. 仪器应用案例分析4.1 不同领域的仪器应用案例介绍4.2 仪器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四、培训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让学员掌握相关知识。
2. 演示操作由培训师进行仪器的实际操作演示,让学员观摩并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将仪器提供给学员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由培训师进行指导和辅助。
4. 讨论交流在操作过程中,培训师引导学员进行讨论交流,加深对仪器的理解和应用。
五、培训评估1. 学习笔记和报告学员需完成学习笔记和培训报告,以评估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操作考核设置操作考核环节,对学员的操作能力进行测试,以评估实际操作技能是否达标。
3.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员的培训反馈和建议,以不断改进培训方案。
六、总结与展望本文档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仪器培训方案,帮助培训师和学员顺利进行仪器培训。
在培训的过程中,学员将学到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升仪器的使用技能和效率。
在未来,我们将不断完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注:本文档仅作为培训方案参考,并非具体的仪器培训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使用培训资料
一、使用仪器的注意事项
仪器、设备要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使用完毕,随手关机,切断电源,经常保持仪器的完好性能。
及时搞好仪器、设备的卫生,保持清洁的状态
二、玻璃器皿使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由于疏忽大意造成损坏。
三、容量测试仪清零程序及注意事项
1、清零程序:
1)解锁
从铂金网取下负极夹子——→按测试仪面板上的“程序”键(屏幕出现“7——LOC ON”,表明测试仪面板上的按键都是锁止状态)——→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中的“▼”向下方向键(ON变为OFF,表示面板上的按键是解锁状态)
2)开路清零
按“程序”键(屏幕回到测试状态)——→按向右方向键,将参数指示的红灯右移至“清零”列——→此时“开路”指示灯亮起为绿色(此时需注意:一定要使正负极夹子完全开路)——→按“启动”键(仪器开始自动开路清零并在开路清零结束后返回到测试状态)
3)短路清零按向右方向键,将参数指示的红灯右移至“清零”
列——→按向下方向键使“短路”指示灯亮起为绿色(此时把正负极夹子分别夹在短路器的两个圆孔处)——→按“启动”键(仪器开始自动开短路清零并在短路清零结束后返回到测试状态)
4)锁止
按“程序”键,(屏幕出现“1——bEE OFF”,按向左方向键,出现“7——LOC OFF”表明测试仪面板上的按键都是解锁状态)——→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中的“▼”向下方向键(OFF变为ON,表示面板上的按键是锁止状态)——→按“功能”键返回到测试状态
2、注意事项
a)不能频繁开关机,关机至少十秒后才能开机。
b)开机十分钟后才能开始测试。
c)面板键盘日常均需设置为“锁止”状态,否则再开机设置信
息会错乱而无法测试。
d)当测试不正常时,先检查夹子和仪器连接处是否松动,如松
动将其旋紧。
e)清零程序不可频繁进行,三至五天进行一次。
f) 严禁带电插拔测试夹电缆线。
g) 负极夹子与铂金网连接时需将带有电缆线的一端向上。
h) 严禁用测试夹搅拌药液。
i) 更换测试槽药液后,槽液温度降至室温后方可开始测试。
四、VT测试仪使用注意事项
(一)温度的控制
1、设定值为85℃,实际温度波动应为84.5-86℃之间。
2、测箔时的温度一定要用水银温度计读并记录在本子上。
3、如果盖上了上盖,打开盖子后20分钟才能开始测试(因打开盖子后20分钟之内温度会波动很大,约在82℃--88℃之间,而测出的耐压值会虚假的高或低出10伏,所以开盖后至开始测试的时间需严格按规定执行)。
(二)夹具的维护
1、正、负极夹具上不能有锈蚀,要经常检查夹具和仪器
的连接是否良好;
2、测试夹具上是否有水,要保持夹具上不能有水;
(三)槽液
在执行检测工序时要严格执行工艺卫生,如测试数据异常,需立即更换槽液。
(四)安全事项
仪器在加电测试状态时,严禁触碰仪器,以防触电。
五、取样机使用注意事项
(一)取样过程中严禁将手放入上下模具之间;
(二)刀口需每班用酒精擦拭清理;
(三)每班清理导向孔里的碎箔。
六、滴定仪使用注意事项:
一、为确保每次滴定剂的浓度与标定的浓度一致,每天做样
前,需要进行滴定管的排空/充满。
二、电极的保护:每天将全部样品做完后,需用去离子水清洗
电极,然后将电极放入相应的保存液中(保存液的名称见电极杆标识)。
保存液的液面要高于电极的玻璃敏感膜部分。
三、滴定头的保护:每天将全部样品做完后,用滤纸将滴定头
表明的液体擦干,放入滴定瓶上的滴定头保护管中。
DG115-SC电极的标定:(每天进行一次)
1、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将电极上的电极帽打开。
注意不要
将滴定管放入滴定台中。
2、按【Sensor】,选择DG115电极,按F2【Modify】,按F1
【Calib】,光标下移,找到缓冲溶液数量【Number of buffers】,按F2【Modify】修改或者添加缓冲溶液的数量(请注意此时F1对应删除,F2对应添加,F3对应确认)将4.01,6.86,9.18的标准缓冲溶液分别添加到缓冲溶液组别中,按F3 【OK】确认,再按F3【Start】开始,根据仪器提示要求,将约40ml
的标准缓冲溶液按顺序放入滴定台中。
按F3【OK】开始标定。
冲洗电极,依次放入,按F3【OK】。
3、标定完毕后,注意仪器显示内容,电极完好显示:
Calibration OK。
按上下键查看斜率和零点。
然后按F1【Save】保存键退出,按【Reset】键退回到初始界面。
标定电极注意事项
1、换溶液的过程中,用蒸馏水冲洗电极。
2、注意标定完毕后,电极斜率和零点的有效范围:
斜率有效范围:-50――62mv之间,中心值:-59.16
零点有效范围:6.5-7.5之间,中心值:7.0
3、注意将电极保存在相应的缓冲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