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浅析

合集下载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即要求 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要求 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 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怎么办?
3、怎样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请同学阅读书本P61-62
61
62
3、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2)重要举措: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
同步---重要举措。
具体措施:①要逐步提高“两大比重”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 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 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另一重要举措。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解决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控制收入分配差距。
异程度的一个指标。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超过这条“警戒线 ”时,贫富两极的分化较为容易引起社会阶层的 对立从而导致社会动荡。
201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473。
企业管理者,利 用手中职权非法 谋取利益,生活 极其奢侈;
工资平常,但通 过炒股,出租房 屋等方式,总收 入也颇丰;
在垄断行业工作 ,薪水是其他行 业的三、四倍
病重丧失劳动能 力,生活贫困
Zx.xk
增加低收入
调节过高
者收入,完
收入
善社保体系
保护合法

初次分配不公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初次分配不公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二、 初次分配不公的表现 ( 一)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 一) 初次分配的概念界定 初次 分配指 国民总收入 ( 即国 民生 产总值 ) 直 接与生
产要 素相联 系的分 配。任何 生产活动都离不开 劳动力 、 资 本、 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取得这些 要素 必须 支付一定 的报 酬 , 这种报酬 就形成各要素提供 者
研究方 向 : 社会 主义市场经理理论与实践 ; 汪一伦( 1 9 8 9 一 ) , 女, 甘肃 白银人 , 兰州理T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专 业: 思想 政治教 育, 研究方 向 : 高校思 想政 治教育 。

l 8 7・
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 的挫败 , 同时也使 得社会 不公愈演愈
人 收入三者在 国民收入中所 占比例是否合理 , 且这三个部 分 的增长速度 是否保持 均衡 和协调 ;从微 观层 面来 看 , 公
平 主要有三个 方而 : 一是机会 公平 , 即人们进入 市场要不
【 作者简介 】 张 璐( 1 9 9 0 一 ) , 女, 山东禹城人 , 兰州理工大学 2 0 1 1 级 硕士研究生 , 专业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研究方 向: 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 卫 东( 1 9 7 6 一 ) , 女, I l J 西新绛 人 , 兰州理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副教 , 硕 士生导师 ,
2 0 0 7 年 约为 1 1 %f 3  ̄ 。近十几年职工工资总额 占国内生产 总
资本 等生产要 素所 获得 的报酬收入 , 企业在扣除其 固定 资 产消耗 、 其他运营成本和税收 以后 的净营业盈余所形成 的
初 次分配收入 , 政府运用 国家权 力对货物和服务 的生 产和 再生产征收的生产税和进 口税 所形 成的初次分 配收入『 J j 。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浅析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浅析
财产收入 红利 外国直接投资的再投资收益 投资收入 地租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通常也称按要素分配,或称功能性 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中劳动要素收入和资本要素收入所占 的份额。从形式上来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主要形成三大 板块: 劳动报酬所得、资本所得(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 余) 和政府间接税( 生产税净额) 。因为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二 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对分配格局的影响程度远小于初次分配,所 以,初次分配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 配的基本格局。
(3)系统分析法。分析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因素,进行 系统认识,明确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现状
1.从时间序列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2.通过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根据2002-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考察巴西、伊朗、 埃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委内瑞拉、泰国、尼日利亚等发展 中国家,计算出这些国家的平均劳动率为45.6%,由此可见我国劳动报 酬占比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
(1)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专著、期刊等各种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 研究和解释,以充分了解学术界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状况和动态,为 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支撑。
(2)比较分析法。在长期的历史时间中,分析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 占比的演变过程,进行纵向比较;将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的状 况与其他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状况进行横向比较。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 分配问题浅析
目录
1 2 3
4
前言 主题 总结 参考文献
收入分配的基本流程
增加值 交换性分配
原始收入 转移性分配
可支配收入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的分配
NNP=GNP-折旧(D)。
(三)国民收入:NI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以货币计 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 部收入的总和。即V+M。它是反映一国综 合国力的综合性指标。由于它最终会形成 为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各种收入,如国家收 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等,所以称国民 收入。
(四)个人收入:PI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或DI。 PDI=PI-个人纳税额。
(三)关注国民财富的“第三次分 配”
据统计,1996年至2002年,中国累计受捐款达 94.93亿元人民币,接受衣被9.66亿件,其它物质 折款105.05亿元。这些捐赠使3.6亿人(次)困难 群众受益。
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 站、点27356个,比上年减少644个。全年直接接 收社会捐款14.2亿元,衣被6850万件,其中棉衣 被1722万件,其他捐物折合人民币8517.6万元; 间接接收其他部门转入的社会捐款8322.5万元, 衣被1319万件,其中棉衣被124万件,其他捐物 折合人民币2897.6万元,使1849.2万人(次)困 难群众受益。
研究范畴)。 公平,最初是个伦理学的概念。 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主要是指分配结果的公平,
即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与其提供的劳动或生产 要素相当的收入;在承认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 合理差距的基础上,能共享受生产力发展的成果, 消除两极分化。 公平既是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 必要条件。
2.反映社会分配公平(平均)程度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
美国的贫富差距虽然非常严重,但其富裕的人们热心慈善 公益蔚然成风。
卡内基、摩根、洛克菲勒、福特等巨们生前身后都把万贯 财产捐献给了社会。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已向社会捐 助了上百亿美元,而且还宣布,他死后,将把99.9%的财 产都捐献给社会。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讲解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讲解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包括三大类经常性转移收支 : (1)当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收支。 (2)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 (3)其他经常性转移收支。(政府内 、国际间的转移收支 ) 、
初次分配从国内生产总值开始,经过两个层次,一 是生产经济成果的直接分配,二是财产收入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和居民分别得到各自的 原始收入。
i1
i1
将上式整理可得:
n1
G ( X YI i1 X Y i1 i ) i 1
3.回归曲线法
回归曲线法是一种利用洛伦兹曲线函数关系式 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
G

SA SA SB
2S A
1 2SB
步骤:(1)设定洛伦兹曲线的函数关系式,例如, 设这一函数关系式为幂函数,I P ;
国内 合计
运用 来源 净额
75199.5 75251.8
52.3
16710.7 16367.1
-343.6
国外 部门
运用 来源 净额
166.8 114.4 -52.4
1532.4 1876.0
343.6
运用 75366.2 18243.1
合计 来源 75366.2 18243.1
净额
0.0
0.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7》
12150.0
602.1
0.0 -11547.9
29591.9
41.7 79465.9
41.7 49874.0
80.2 91910.1
80.2 91618.9
0.0 -291.2
1699.2
1990.5
0.0
291.3
80.2 93609.3
80.2 93609.4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初次分配的角度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初次分配的角度
年 份 1 9 1 9 1 9 1 9 1 钟 1 9 19 2 ∞ 2 0 2 o 2 0 3 4 9 5 96 9 9 9 98 9 9 O 0 1 o 2 03
由表 2 数据可 以发现 , 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城 乡居 民所获得的
收入 比 9 年只有 13 9 5 已经扩大到 16 ,从 2 0 年开始 0 . .19 年 .3 01
维普资讯
j I分 ¨ 热 点 - 祈 I l , l , 叩 ●
韩国璃 居民 收人差距问题研究
_基于 辅。
一孔

舔 秘墒渡

浙江工商大学

初次分配概念及初 次分配收入
味的把公平问题放 到再分配阶段去解决 ,那么即使再分配能够
1 3 1 6 1 3 1 6 . 1 2 1 6 18 : 1 .7 1∞ :1 2 ∞ .1 20 :1 .1
数据来源 :根据 国家统计局 《 中国统计年 鉴》历年数据计算 而得 ,由于资料的局限 ,只能列 出8 的相应 数据 。 年
表 1 19 年 - 03 93 20 年居 民初次分配 比重
初发分配啦人
比重 1 1 % ^

占可主配啦人 9 . 9 . 9 g 9 . 9 . 9 . 9 . 9 . 9 9 86 89 67 68 59 59 64 66 82 8 1 84

每年都有显著扩 大.速度比较快 .到 20 年 已达到 20 : 。 04 .1 1
初次分配是我国收入分配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是基础性的分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 .调节 的力度有多么大 ,对于初次分配所
作用也是非常有限 的。 配 .即按照生产要素参与生产过 程的情况而进行的分配。在初次 造成的巨大收入 差距 . 分配阶段产生三种收入流量 :由于居 民向政府或企业提供劳动力

我国初次分配领域的分配不公现象举隅

我国初次分配领域的分配不公现象举隅
会 从 19 9 9年 的 0 4 7上 升 到 2 2 .3 0 0年 的 0 4 4。实 .7
尤其是劳动报酬在 国内生产总值中 占的比例偏 低 。收入分配过多地 向政府 和企业倾斜 。据 国际经
验, 衡量 国民收入分配公 平与否 的首要 指标是 分配
率, 即劳动者报酬总额 占国 内生产 总值 ( D ) 比 GP 的
实 归 纳和 理 论 剖 析 。 关 键 词 初 次 分 配 公 平 化 基 尼 系 数 马太 效 应
[ 中图分类号 ] 0 4 [ F.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 编号)4 7—62 2 1 )6— 10— 3 04 6 X(0 0 0 0 9 0
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 的发展 , 收入分配 差距过 大
重 , 动 者 调查 显 示 , 中国 目前 的 基 尼 系 数 已经 逼 近 0 5 不 ., 仅 超 过 国 际公 认 的 04 的 警 戒 线 , 超 越 了世 界 银 . 也 行研 究 报 告 中的 预 测 , 加 速 行 进 的 方 式 进 入 到 分 以 配不 公 平 区间 。 而 在改 革 开 放 初 期 的 2 0世 纪 8 0年 代 , 国 的基 尼 系数 仅 为 0 2 右 。不 断 扩 大 的 收 我 .0左
入差距 过大 , 国金 融 、 油 、 我 石 电信 、 空 、 航 电力 等垄 断企业普遍拿着高薪 , 许多企业 员工工 资是全 国平 均工资水平 的 3—1 。垄断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普 0倍
安 的 贫 富差 距 。
在逐年下降 ,0 3年 以前 一直在 5 % 以上 ,04年 20 0 20
下降到 4 ,% , 0 9 6 2 5年降至 4 .% ,06年更是仅 0 14 20
为 4 .% ; 0 6 与此 相 反 , 本 回报 占 国 民 收 入 的 比重 资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引言自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以来,社会公平的问题也被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么多年以来,社会公平问题一直是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是中国能够继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而提到社会公平问题,首先应该提到的就是收入分配制度。

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存在,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

可以说,解决好了收入分配的问题也就很大程度上的缓解了社会不公平的现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另一方面来讲,在这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外来的各种政治经济压力也随之而来,要迎接外来的挑战,首先就要保证国内的稳定,所以实现社会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也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而本文就收入分配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收入分配制度的概念,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形成原因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史1、改革开放前的历史2、改革开放后至今的改革过程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从农村方面来谈2、从城市方面来谈3、从事业单位来谈四、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贫富差距过大2、收入分配不公平3、收入分配格局失调五、对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现状提出的解决方法正文: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

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而按需分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好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种特殊的分配制度又是由以下几点决定的: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结构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收入分配制度与方式是市场经济政策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迈进,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 分配问题浅析
目录
1 2 3 4
前言
主题
总结 参考文献
收入分配的基本流程
增加值 交换性分配 营业盈余 原始收入 财产收入 所得税 转移性分配 社会保障与福利 其他经常转移 可支配收入 收入再分配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收入形成 收入初 次分配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劳动者报酬或雇员报酬 生产净额税 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财产收入 红利 外国直接投资的再投资收益 投资收入 地租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通常也称按要素分配,或称功能性 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中劳动要素收入和资本要素收入所占 的份额。从形式上来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主要形成三大 板块: 劳动报酬所得、资本所得(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 余) 和政府间接税( 生产税净额) 。因为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二 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对分配格局的影响程度远小于初次分配,所 以,初次分配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 配的基本格局。 近年来,中国学者对于中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 的占比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但较多的是认为现有统计数 据在统计口径和内容上存在问题,试图通过各种调整和估计手 段,真实反映出中国初次分配中各要素所占的比重,进而分析 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等。
目录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含义及概念
文献评述 小结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指一国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居民 部门的分配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它反映了该国产出在各部门的分享结 构,这种产出分享结构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宏观调控的政策 选择。一个国家的主体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合理,会对该国的投资消费 比例、居民收入差距、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等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合 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既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 关系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 众福祉,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社 会和谐稳定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之处 首先,在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之 后,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很多,但是更多是就具体的某一方面进行阐 述,深入系统的研究较为薄弱。其次,视角、内容新。在掌握现有材 料的基础上,对当前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的原因、危害以及从 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去改善劳动报酬过低的现状进行分析, 丰富了初次分配制度中关于劳动报酬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劳动报酬 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由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并已经引起 国家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根据省际收入法 GDP 核算数据, 197- 1995 年期间,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基本保持不 变,但 1995- 2007年期间,共降低了 11. 70 个百 分点; 其中,1995 - 2003 年间 下 降了 5. 29 个 百 分 点,2003 到2004 年则骤降了 4. 60 个百分点 ,2004年到 2007 年又进一步又下降了 1. 81 个百分点。2007 年, 我国劳动 报 酬 比 重 为 39. 74% ,不 仅 低 于 1995 年 的51. 44% , 也低于同期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2007 年 美 国 劳 动 报 酬 比 重 为 56. 9% ,英 国54. 5% ,法 国 51. 2% ,加 拿 大 51. 3% ,澳 大 利 亚47. 9%,日本 51. 7% ,韩国 45. 6% 。
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民核算资料,利用收入份额法核算劳动报酬 比重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投入产出表和资金流量表。 投入产出表,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 关系,是一定时期国民经济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缩影。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流量表记录了非金融 企业部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住户部门和国外部门等五大部门 间的收支情况。 本文借鉴章上峰、许冰(2009) 和罗羡华、杨振海、周勇 (2009) 的 研究思路,结合 Ahmad(2005)研究方法,将产出弹性看作时间 t 的 非参数光滑函数 α (t),构造产出弹性时变的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 型:
1.在研究内容上不同; 文献一主要从实证方面研究出了生产函数来测算劳动报酬比重, 这种方法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准确性和稳定性也相对较高。 文献二从宏观的视角对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问题进 行研究,首先,从时间序列和国际比较两个层面,分析、判断我国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现状;其次,从制度、机制、观念等 层面分析导致我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原因;再次,深入分析我国 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最后 ,提出提高我国劳动报酬比重的相关建议,以引领劳动报酬占比向 健康的方向发屐,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支持,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提供保障。 文献三从分析初次分配制度及我国劳动报酬的现状,地位及作用 入手,深入的分析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的现状和原因,通过阐述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重大必要性,分别从政府、企业和 劳动者三个方面对提高劳动报酬的相关对策进行探索。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必要性
1.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2.缓解劳资冲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3.缩小贫富差距,协调效率和公平关系,减轻再分配的调节负担 4. “共同富裕”和“更加注重公平”的执政理念
小结
1.三篇文献都是研究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问题。 2.研究的背景大致相同,在劳动报酬比重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从 不同的角度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论证。 3.其中后两篇文献都提出了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的对策;首先要 更新观念,其次要发挥政府、企业在提高劳动者报酬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
本文从宏观的视角对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问题进行 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探索提高我国劳动报酬占比的合理路径。首先,从时间序列和国 际比较两个层面,分析、判断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状 况;其次,从制度、机制、观念等层面分析导致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下降的原因;再次,深入分析我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对经济和社会 的影响;最后,提出提高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对策建 议,以引领劳动报酬占比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 支持,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章上峰,许冰. 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测算方法研 究[J]. 统计研,2010,08:74-78.
统计资料的限制和统计口径的变化可能使得劳动报酬比重测算 存在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资金流量表和投入产出表测度劳动报 酬比重的优缺点,并提出利用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测度劳动报酬比 重的新思路,从而为测度劳动报酬比重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国 占比偏低的原因
1.制度因素导致的劳动报酬占比偏低 2.市场机制不完善,劳动力市场缺乏保护 3.政策措施滞后,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 4.观念因素导致的劳动报酬占比偏低
1.工业化转型的不断推进 2.制度安排的公平视角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4.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内生机制
[2]刘珺.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研究[D]. 信阳师范学院,2012.
张紫鑫. 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转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我国收入分配结构按照流程发生的顺序可以分为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再分配) 和最终分配三个阶段,其中初次分配是整个收入分配格局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 形成收入分配最终格局的基础阶段,它不仅涉及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分配,也对 各个参与生产的主体进行了分配。初次收入分配形成的收入结构在二次分配时很 难彻底改变,而初次收入分配的失衡也必将会导致最终分配格局的失衡。对此状 况,我国政府已经开始了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强调加快形成合理有 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所占 的比重,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 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让代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享受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这就意味着普通劳动者不仅能从再分配中得到 好处,而且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能保证自己的权益。本文便是在这样的宏观环境 背景下对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型进行研究分析的。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的成因
1.劳资矛盾与冲突问题严重 2.企业利润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大,政府财税收入的快速增长,侵 蚀劳动报酬 3.地方政府偏重市场调节,忽略宏观调控 4.战略认识偏差,产业结构不协调,劳动者素质偏低就业不充分 5.劳动者素质低,组织松散,利益诉求难以表达和有效体现 6.初次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
目录
劳动报酬的含义及概念
文献评述 小结
劳动者报酬的含义
劳动报酬,即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相应报酬。我 国的劳动报酬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货币工资,是用人单位直接支付 给劳动者的,以货币为形式各种工资、补贴、奖金、津贴等;二是实 物报酬,是用人单位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服务和物品,以免费或低于 成本价的形式等;三是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为其雇佣的劳动者向政 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社会保险金,包括养老、失业、医疗、人身、 家庭财产等保险金。这三种形式中,劳动者的以货币为形式的工资 是劳动报酬的最主要形式。 劳动报酬比重通常是指劳动者报酬占收入法 GDP 的比重,也称劳 动收入份额,或者简称劳动份额。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现状
1.从时间序列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2.通过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根据2002-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考察巴西、伊朗、 埃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委内瑞拉、泰国、尼日利亚等发展 中国家,计算出这些国家的平均劳动率为45.6%,由此可见我国劳动报 酬占比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
研究思路 从分析初次分配制度及我国劳动报酬的现状,地位及作用入手,深入 的分析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的现状和原因,通过阐述提高初次 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重大必要性,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 个方面对提高劳动报酬的相关对策进行探索。 研究方法 本选题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当前形势,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统一、文献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借 鉴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提高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