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中国道教

四方护卫神: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 玄武 根据五行学说,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白 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前, 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后,代表冬季。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有关青 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 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 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 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东汉灵帝熹平(172—178) 年间,由张角创立,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东汉末年,朝政 腐败,社会黑暗,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张角以“太平”理 想为号召,吸引了广大苦难的民众。张角将全国太平道的组织划 分为“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 千”。管理“方”的神职人员,称作“渠帅”;张角是太平道的 最高领导,自称“大贤良师”。太平道有其特定的宗教仪式。一 种是以符水治病,大贤良师或渠帅持九节杖,为信徒用“符”祝 祷,随后让病人饮下符水。另一种是跪拜首过,患有疾病或犯有 过错的人,叩头跪拜,诉说自己的错误。张角在经过周密的布署 后,予定甲子年甲子日,即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起 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简 称“黄天太平”。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帜,故称“黄巾军”。后 被镇压而失败。以后太平道在民间仍有秘密流传。
主要称谓
男教徒称道士、道士先生,又可尊称为天师。女教 徒称道姑,也可称女冠。道观的负责人可称为方丈、 住持、监院(俗称当家的)。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人生哲学方面的影响 生活情趣上自然恬淡、少私寡欲;心理境界做到清净 虚明、无思无虑;生理状态上做到安神健体、养气守 神。
中国四大宗教之道教

太平道
1.创立者:钜鹿人张角 2.名称由来:因信奉《太平经》而得名 3.过程:《太平经》一书内容言及阴阳五行,灾异,鬼 神 等,并预言将有大德之君降临,张角得到此 书,利用其中的宗教政治思想,创建起太平道 4.传教方法:起初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 以 善道教化天下,又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病者多 癒,故信仰者日增 5.黄巾之乱: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以黄巾为标帜,
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都起来响应, 史称黄巾之乱。后为皇甫嵩所平,太平道组织被破 坏,之后便销声匿迹。
五斗米道
太上老君,姓李名耳,
字伯阳,号老聃,是春 秋时代末年时著名思想 家,道教创始人。又称 道德天尊、太上老李君、 太上道祖
1.创始人:张陵 2. 名称由来: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道德 经》为 主要经典,并自称出於太上老君(老子) 口授而造作道书,要求受道者出米五斗, 故称五斗米道 3. 「三师」:张陵死后,传道给儿子张衡, 张衡又传其子张鲁。此三人被称为「三 张」,称张陵为“天师”,张衡为「嗣 师」,张鲁为「系师」, 即「三師」
北天师道──寇谦之
1.地位: (1)北朝道教的盛行归功于寇谦之 (2)北魏新天师道(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 2.早年:信仰天师道,修张鲁之术 3.主张:注重服食闭炼,改良五斗米道 4.重要性: (1)为道教制定戒律轨仪:将道教的仪式、衣 冠、经典等制度化 (2)使道教一度成为北魏的国教
南天师道──陆修静(1)
元朝的道教(2)
3.南方──正一道: (1)在元朝從第36代到第41代天師均受元室尊崇, 封為真人,尊稱為天師,奉命主掌江南道教, 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殊榮,這是龍虎山張天師道 最為興盛時期 (2)歷代天師受命主管江南道教,不僅江南符籙派 的教務受其統領,全真道在江南者亦受其統轄 (3)江南道教各派宮觀的賜額,道官、道职的任 命,以及道官封號的賜予等,皆須經天師的首 肯和转达
第八讲 道教

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拟将 枕上日高卧,卖与世间荣贵人。帆力劈开 沧海浪,马蹄踏破乱山青。浮名浮利浓于 酒,醉得人心死不醒。(郑遨)
第六讲 道教
30
3、道教对民间习俗的影响
(1)中 国 人 对 於 神 明 的 态 度 是 两 重 的 一 方 面 是 对 之 敬 畏 , 平 时 不 敢 冲 撞 他 们 。 一 方 面 又 有 很 强 的 功 利 色 彩 , 求 神 是 为 了 请 神 保 佑 。 所 以 人 神 之 间 有 许 多 富 有 人 情 味 的 交 往 。 中 国 民 众 对 神 灵 的 崇 拜 形 式 体 现 著 这 一 特 点 。 比 较 常 见 的 有 :烧 香 ;还 愿;报 赛 。
第六讲 道教
3
一、道家渊源
道家学说:道家的宇 宙观、人生观、方法 论是道教宗教哲学的 理论基础,也是道教 修炼学说的指导思想。 老子还被奉为祖师。 《庄子》中有关真人、 神人、至人成为神仙 信仰的依据。
第六讲 道教
4
二、道教简史
1、东汉时期是道教的初创时期 2、南北朝是道教的改革时期 3、隋唐至明中叶为道教的兴盛和发展时期
第六讲 道教
5
1、东汉时期是道教的初创时期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1)太平道:为冀州巨鹿人张角所创。 此名直接来自《太平经》(道教最早的经 典),即“行太平之道”。经十余年教徒 发展到数十万人,遍布全国三分之二以上 地方。184年,发动黄巾大起义,失败后销 声匿迹。
第六讲 道教 6
1、东汉时期是道教的初创时期
第六讲 道教
8
2、南北朝是道教的改革时期
(2)北天师道:寇谦之(365—448), 吸收儒、道思想,克服了原始道教中的巫 术色彩和造反教义,抛弃旧道教的繁琐的 修行方法把原来的讲求符咒医病去灾变为 偏重斋醮科仪,从而使道教更接近于作为 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经他 改造后的北天师道在北魏首次取得了国教 的地位。
道教

二是五斗米道
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三国志· 张鲁传》和 《后汉书· 刘焉传》中说: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 (鹄)鸣山中学道,“造作符书,以惑百姓,从受道 者,出五斗米”,故世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死后, 其子张衡及其孙张鲁继续传教,此即是历史上所 说的“三张”;由于太平道领导的黄巾起义被镇压 之后,不能在社会上公开传播,而张道陵创立的五 斗米道不断发展壮大,遂成为道教正统。后世论及 道教的创立,一般都认为是从张道陵开始。张道陵 后被尊为张天师,认为是道教的开创者。
♦ 隋唐时期道教与皇权结合,成为皇
族宗教。道、儒、释形成鼎足并立的 局面。确立了老子教祖的地位。
♦宋代皇室也尊崇道教,宋真宗称其
祖赵玄朗为道教尊神,加封老子为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
♦
元代统治者也支持道教,当时
影响最大的是正一道和全真道。
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 派,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 省。
葛洪丹灶
古代丹炉
抱朴子,东晋葛洪著。全书分 为《内篇》和《外篇》。《内 篇》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 养生延年、禳邪却祸,属道教, 共二十卷。《外篇》讲人间得 失,世事臧否,属儒家,共五 十卷。
葛洪《抱朴子》是道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理论之 作,此书是外丹派的代表作品,核心内容是论证金丹 不死的可能性,纠正了早期民间道教淫祠巫祝之说。 书中对道教的一些基本问题,从宇宙的本体到人的本 质和生活哲学,从神仙的存在到成仙的可能,从斋醮 的方法到养生健体、炼制金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和论 证。这些论述使道教摆脱了原始的巫术形态而具备了 哲理体系,为后来道教的发展奠定了理论框架,在道 教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由于道教的基本信仰就是希望通过修炼能够得道成仙,能够 长生不死。所以道教不仅信仰神仙,还信仰鬼神,因此从这 种宗教信仰出发可以分为两派—丹鼎派和符箓派。 • 丹鼎派通过炼丹、吞吃仙丹而成仙。它又分为两派:内丹和 外丹。
7 第七章 道教简介

3、隋唐时期
隋时佛教地位高于道教,隋文帝自称“我兴 由佛法”,因此,大力提倡佛教,佛教得到了迅 速发展。 唐代则不一样,道教在唐时得到推崇和发展, 不仅道教宫观遍布全国,道教信徒增多,而且在 道教理论,道教规仪,道教艺术以及修炼术等均 得到了全面发展,道教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道 教地位也居佛教之上,已相当于国教地位。道教 教主老子不但被尊为唐室“圣祖”,而且先后被 封为“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 大帝”,成为天上的至尊神和唐皇朝的护国神, 玄宗命老佰姓每家均要收一本《老子》,把《老 子》《庄子》《列子》三书称为“真经”。
南北朝时期,道教思想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它在 理论上与佛教有矛盾,最集中在道教主“长生”, 佛教则主张人要死,由于双方都要争夺意识形态 中的地位,故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佛道之争。 道教反对佛教的理论根据是“夷夏论”,它不是 从理论上来反,是说佛教是外来的宗教,故有 一种“老子化胡说”,即释迦牟尼是老子学生、 弟子。 北朝时,由于道教与政治的联系更密,故佛道之 争更烈。北朝发生过两次灭佛(北魏太武帝,北 周武帝)一次灭道(北齐文宣武帝)历史上灭佛 有四次,即“三武一宗”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 帝、唐武宗、后周世宗,佛教叫“法难”。
道教神仙系统
道教侍奉的神仙众多,但也按 一定的标准分类,因而也形成系统。 所供奉的神共分三类,一曰神仙, 二曰尊神,三曰俗神。
天仙
神仙 地仙 尸解仙
道 教 神 仙 系 统 玉清原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紫微北极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上帝 后土皇地祗
以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为代表的早期道教还 只是一种民间宗教,它主要活动于下层人民之 中,且与农民的革命运动相结合,起了宣传和 组织农民及其它劳动人民反抗封建剥削的作用, 此时的道教从总的来说,还没有系统的教义或 宗教理论,其宗教活动内容,还只是中国古代 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的“阴阳五行”、“巫觋 杂语”、“符水咒说”、鬼神崇拜等迷信活动 的杂凑而已,只规定了一些简单的宗教戒律。
道教的管理制度

道教的管理制度道教是中国传统的宗教之一,它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主张顺应自然,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教派内部的秩序和规范信徒的行为。
本文将从道教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仪式活动等方面介绍道教的管理制度。
一、道教的组织结构道教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上清道教、中清道教和下清道教。
上清道教是指全国统一的道教组织,由全国道教协会领导,其下设各地方道教协会和道观,主要负责管理各地方的宗教事务。
中清道教是指各地方的道教协会和道观,主要负责管理本地区的宗教事务,下设有各种教职人员及信徒组织,如道士、道姑、道徒等,负责具体的宗教仪式及信徒的教化工作。
二、道教的管理体系道教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宗教仪式管理、人事管理和信徒管理等方面。
行政管理主要由道教协会和道观管理,负责组织领导和宗教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主要由道教协会和道观的财务部门负责,负责宗教资金的收支和经营活动。
宗教仪式管理主要由道教协会和道观的仪式部门负责,负责组织和管理各种宗教仪式、法会和祭祀等活动。
人事管理主要由道教协会和道观的人事部门负责,负责道士、道姑、道徒等教职人员的任用、培训和管理。
信徒管理主要由道教协会和道观的信徒部门负责,负责管理教派内部的信徒组织及信徒的信仰和行为。
三、道教的仪式活动道教的仪式活动主要包括宗教仪式、法会、祭祀等活动。
宗教仪式是道教的重要活动之一,包括道教大典、灵签卜问、道观庙会等。
法会是道教的集体祈福活动,包括祈雨法会、祭祀活动等。
祭祀是道教的传统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祭祖等。
在进行这些仪式活动时,道教会根据信徒的需求和宗教规定进行组织和管理,以确保仪式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保障信徒的宗教需求。
四、道教的管理制度前景随着中国宗教管理体制的改革,道教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未来,道教将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管理体系,规范管理制度,促进宗教事务的正常开展和信徒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道教文化

• 自然(natural)
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 无争(Without struggle )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很多烦恼都是自己的认知水平造成的
• 率性(willfulness )sy Wandering逍遥游
Thanks for watching
庄子(Chuang Tzu )
•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 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 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 乱迁至宋国蒙(今安徽蒙城 县),是道家学说的主要 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 并称为“老庄”,他们的 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 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然文采更胜老子。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编辑/ 中国道家研究院道教,又称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
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
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今已有4700多年。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与道合真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当代要论古人语汇中的黄老、道家即是道教。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
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
据道书记载,始于龙汉祖劫,玉清教主元始天尊说法度人,传至世间,开宗演教于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祭祀天帝与崆峒问道,阐扬理论于道祖老子(约前570—前400)函关授经和西行传教,活跃民间于汉末建立太平道的张角(活动于约168—184年)和组织五斗米道的张修(活动于约178—191年)。
故奉元始天尊为鼻祖、轩辕黄帝为始祖、太上老君为教祖。
一起源与称呼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和结合本土儒教,如道教的音乐是模仿儒教祭祀的音乐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但是道教与道家是不同的,因为道家是学问,道教是宗教。
道教的科仪与祭祀最早可追朔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式,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商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仙:八仙
民间最熟悉的神仙群体。八仙传说故事先 后见于唐代文人记载,至明代最后定型。
八仙指李铁拐(也称铁拐李)、 汉钟离(也称钟离权)、张果老、 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 湘子、曹国舅。
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流传最广
八仙共赴瑶池祝贺金母圣寿
山东蓬莱传为八仙过海故事发生地,当地建有蓬莱阁
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以东晋道士葛洪、北朝高山道士寇谦之、 南朝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南朝齐梁间茅山 道士陶弘景为代表。
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先后形成四大派别,即正一道、全 真道、真大道和太一道。道教只剩下全 真道和正一道两大宗派,一直流传至今。 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派, 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曹国舅隐居山巖
韩湘子蓝关度叔
汉锺离
何仙姑飞行侍母
蓝采和歌板行乞
吕洞宾黄粱一梦
铁拐李借尸还魂
张果老倒骑毛驴
神仙:天妃娘娘(妈祖)
妈祖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 (公元960年)。传她生而神异,救助过不 少海上遇难渔民和船只,后在福建莆田 湄洲岛羽化升天。当地渔民在岛上盖庙 祭祀。
天妃娘娘(妈祖)
尊神:三官
道教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因道教将三官的诞辰日编在三元日,即上元正月 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故三官大 帝又称“三元大帝”。由于三官职能与民众利害 密切相关,故而知名度很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 广州的三元宫。
三官殿
天官造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天官唐尧.
相传尧时敬天爱民, 上应天相, 以风调雨顺被后人尊为天官。
护法神将:王灵官
王灵官名王善,是宋朝萨真人(萨守坚)的弟 子。后成为道教重要护法神将,专门镇守道观 山门,镇妖压魔。
道观的主要殿堂
道观的名称有宫、观、庙、道院等。’称“宫” 的为有特殊地位的道观。道观主要殿堂有:
山门殿
灵官殿
三清殿
玉皇殿
三官殿
(一)山门殿
一般供奉青龙神和白虎神,相当于佛寺的二 王尊。有的道观山门殿即为灵宫殿。
道 教
基本内容
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 道教的教义 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供奉的主要对象 道观的主要殿堂 道教主要称谓 斋醮
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
原始道教阶段 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原始道教阶段
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为代表。东 汉顺帝永和六年,张良的八世孙张陵在四川宣 称老子自天而降,命其为天师,于是奉老子为 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正式创立道 教。 张角在河北创太平道,也属于早期道教。
神仙:文昌帝君
自元代起全国各 地均兴建文昌庙、文 昌祠、文昌阁等供奉 文昌帝君。七曲山文 昌宫(梓潼大庙)是全 国文昌庙的祖庙。贵 州贵阳文昌阁,主楼 是九角三层宝塔形建 筑,国内罕见。
神仙:文昌帝君
魁星典型塑像为一 赤发蓝面鬼,一足立于 鳌头之上,一手捧斗, 一手执笔(“魁”字由 “鬼”、“斗”组成)。 “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被视为读书人应试获中 之征。
再来看一下真武大帝左右的金童、玉 女,他俩的身份是听差加秘书,中分掌 威仪、书记三界中善恶功过的小神,权 力还不小。在南方,他俩俗称周公、桃 花。
神仙:文昌帝君
文昌原是星官名(民间 俗称文曲星)。宋元间道 士称,天上文曲星曾于西 晋末降生四川梓潼七曲山 为张亚子,以后历代转世, 玉皇大帝命他掌管人世功 名利禄,遂成为道教大神 文昌帝君,备受读书人的 崇拜。
四御的职责
玉皇大帝 总执天道之神 紫微北极大帝 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 勾陈南极大帝 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 间兵革之事 后土皇地祗(女神) 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山河之秀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为总执天道之神
后土皇地祗(女神),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 祗”,她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 (故有人称之为“大地母亲”),与执掌天道的玉皇大帝相配
道教的主要仪式
1、诵经;道教主要宗教活动,每日三颂,总称 三课。 2、斋醮;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典礼之前要清洁身 心以示虔诚,称之为“斋”;古代的一种祷神的 祭礼,称之为“醮”。
龙王宫
子孙殿
元符万宁宫,老子神像左手
湄洲天后宫是最早的一座妈祖庙
渔村渔灯节,为妈祖祝寿
护法神将:关圣帝君
即关羽,山西运城解州人,东汉末年投奔刘备,后在湖北 当阳战败被杀,且身首异处。关羽在宋代以后才名声大震,因 其为“忠、孝、义、节”的楷模而屡受皇帝褒封。儒家尊其为 “武圣人”;佛家尊其为伽蓝神;道教则尊其为关圣帝君。关 公遂成为惟一受到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崇的偶像。
道教称,关圣帝君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 除灾,驱邪辟恶,乃至招财进宝,庇佑商贾等等 “全能”法力。旧时关帝庙数量之多,居全国诸庙 宇之首。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最为壮 观、保存最完好之关帝庙。河南洛阳的关林,传为 埋葬关羽头颅之处,也是著名的关帝庙。
关羽:结义堂
关羽:娘娘祠
关羽:关圣殿
道家认为,一个人只有道德高尚,才有资格去 接触中高级的修炼内容。道德高尚的人经过刻 苦修行、驱动灵感之后方能获得宝贵的修真秘 诀,并沿着正确的修身道路最终可以达到返朴归 真的境界。所以,这就是正殿供奉的三清真神正 是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元始天尊的原意和秘 密所在。
尊神:四帝 紫微北极:大帝紫微中天北极大皇大帝 勾陈南极:大帝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 后土皇地祗: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
清源山老君岩 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道教的教义
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八 卦 鳗 段
长 寿 果 炖 鸡
道 生 万 物
洁 白 如 玉
飘 香 冷 锅 鱼
青 羊 素 板 鸭
万法归宗
逍遥大排
招 财 进 宝
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道教的主要经典《道藏》 道教的标记为八卦太极图。
道教继承民间 传说,把妈祖列为 道教女神(海上保 护神)。妈祖得到 宋元明清历代皇帝 褒封。全国沿海城 市均建有妈祖庙、 天后宫、天妃宫、 朝天宫等供奉妈祖。
神仙:天妃娘娘(妈祖)
妈祖信仰也随华侨传至海外。据统 计,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500多 座妈祖庙。湄洲岛妈祖庙为妈祖庙的祖 庭。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和台湾 北港朝天宫并列为我国三大妈祖庙。
供奉的主要对象
尊神 神仙 护法神将
尊神: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住清微天之玉清宫
上清灵宝天尊,住禹余天之上清宫
太清道德天尊,住大赤天之太清宫
三清殿
三清殿
道教为什么供奉三清
在我国古代道学思想中,认为小乘修炼是做 人的根本,一个庞大的人类社会,需要有一种 能够制约人们行为的规范,以此来区别美善丑 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德。几千年来约束人 们行为最有力的规范就是道德,因此道家把涵 养道德作为最初级的修身境界。
青龙神
白虎神
(二)灵官殿
供奉王灵官。相当于佛教的天王殿。
(三)三清殿
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灵宝、元始、道德
(四)玉皇殿
供玉皇大帝,有的供奉四御。
(五)
三官殿
崂山· 三官殿
供奉天官、地官、水官
道教主要称谓
1.男教徒称道士。 2.女教徒称道姑。 3.道观的负责人可称为监院或住持。 4.教外人对道士、道姑一般都可统称 为道长。
地官虞舜
舜时民风高尚,地不 生灾,故被尊为地官。
水官大禹
大禹继承父志, 因势利导, 治理了空前的洪水灾害, 所以被尊为水官
神 仙
“老而不死曰仙”,仙又有人仙、 地仙、天仙和神仙之分。道教神仙的队 伍十分庞大。最常见的神仙有:真武大 帝、文昌帝君、魁星、八仙、天妃娘娘 (妈祖)等等。
真武大帝
关于金童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