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中国文学

合集下载

道家(道教)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道家(道教)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道家(道教)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1、道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倾向:贵清真贬浮华,尚含蓄,重超脱,追求朴素平淡真性情。

2、魏晋形成的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玄学,它明显与老庄思想有关系。

一方面,玄学确立了老庄思想的“真”与“自然”,对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催生了三派:“崇尚自然派”“意不尽言派”和“得意忘形派”。

同时,催生了陶渊明这样的大诗人。

另一方面,玄学也给当时诗歌制造了不好的影响,使诗歌空有其表,成了哲学工具。

3、古代文学的“游仙诗”和“归隐诗”都受到了道家的影响。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李白、陶渊明、林逋身上,他们对自然有着很大的亲和感。

4、宋代的三教合一,对宋代文学产生了影响,影响到了宋人的审美观念和情趣等。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是植根于中国本土,发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宗教。

它诞生之后,就对中国文化直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中国文化随处可以见到道教影响的印迹。

在文学方面,道教的影响极为广泛。

许多收入《道藏》的神仙传记,如汉代刘向的《列仙传》、晋代葛洪的《神仙传》等,都是文笔优美的散文,是具有独特风格和价值的文学作品。

道教还深刻地影响到民间文学和文人的创作。

我国著名的几部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人物有以如来佛和玉皇大帝为首的佛、道两个系统;《水浒传》里有《张天师祈禳瘟疫》、《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公孙胜斗法破高廉》等章回;《三国演义》有诸葛亮预断凶吉、呼风唤雨等情节;《红楼梦》有形影相随的一僧一道,无不反映出道教的影响。

道教还对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家艺术想象力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李白诗作中那种瞬息万变的丰富想象力,就同他对伸仙世界的向往有着明显的关系。

在艺术方面,广泛吸收各地民间音乐乃至西域音乐而发展起来的道教音乐,不仅涌现了像阿炳(《二泉映月》的作者)这样的著名音乐家,而且还保存了《玉音法事》、《大明御制玄教乐章》等许多乐谱,这些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宝贵遗产。

在科学技术方面,许多炼丹家往往兼攻化学、药物学和医学,如晋代葛洪不仅著有《抱朴子内篇》,记载了他对炼丹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化学变化的认识,还撰有《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神仙服食药方》等多种医药书籍。

孙思邈对医药的研究更为精深,被后人尊为“药王”。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道教方士在炼制丹药中发明的。

不少道士还精通天文历算,据说祖冲之就可能是道家信徒。

道教讲究养生之道,保存并发展了气功,也对中国的人体科学作出了贡献。

此外,一些道士还发展了中国的拳术,如北宋张三丰就是武当内家拳的创造者。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摘要】中国文学的独特风貌早已闻名于世。

中国文化的两大思想架构--儒家和道家,对中国文学审美风貌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在中国,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礼法秩序,而道家更强调一种超礼法的“形而上”风范,因而道家在文学审美整体形式的把握上,则更为突出。

这一观点,已为许多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所不断论述。

不管怎样,道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之巨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道家思想;审美意识;审美规律;审美情趣要想探讨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就应该先对道家涵义作一注解。

道家学派由老子开创,后有杨朱、尹文等发展老子思想,他们俱游于齐稷下学宫,称稷下黄老之学。

然后,庄子集道家思想之大成。

与儒家相对应,人们习惯把道家学说简称为“道家”。

道家以“道”贯天地,以人为核心,以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和心灵平衡合为一体为目标。

道家思想既重人生,也重自然。

道家不是在以人与自然物、生物的区别中确定人在世界的地位和价值,而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人与物的统一和联系中来定位人的价值。

道家追求人格理想,老子推崇圣人人格,庄子推崇真人、至人、神人。

道家的人格具有超越性和神异性的特征,主要表现有二:一是人如何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精神环境,以及对宁静心理环境的追求。

包括生死大限的解脱,时困命囿的摆脱,哀乐情欲的化解等;二是人又如何获得精神逍遥的自由境界。

这是庄子人格理想之所在。

它包括形体的逍遥(“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心的逍遥(“不知耳目之所宣,而游心乎德之和”《庄子·德充符》)。

道家的人生价值和人格理想的宗旨是逍遥自然,以“游”为中介,即游身于世外,又游心于“道”。

这是道家的人生价值,也就是其人格理想。

由此可以看出道家思想博大、幽远、玄远、无涯,是无限的。

道家是一个存在于虚实之间的东西。

也由此可见,道家自产生之日起,就注定要与中国文学结缘,且自始至终相伴。

道家渗透文学,文学体现道家,是一种多层次衍射的文化现象。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自创的宗教,它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是我国整个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首先,从中国学术思想的历史来看,许多道教学者,如晋代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李荣、司马承祯、吴筠,五代十国时的杜光庭、谭峭,宋代的陈抟、张伯端、陈景元、白玉蟾等,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各有一定的贡献。

唐代道教重玄学在理论思辨方面非常精致,是当时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发端于唐代、兴盛于宋明的道教内丹心性论,是中国古代心性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道教与儒家和佛教在思想上互相吸收渗透,从而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

比如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邵雍等人的哲学思想,都深受陈抟的影响。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对道教经典也下过许多搜集整理和研读的功夫。

他曾托名"空同道士邹欣"为道经《周易参同契》作注,并对《阴符经》作过考订,尝自谓"终朝读道书"。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对道教也很感兴趣。

王阳明在结婚的那天,走到南昌铁柱宫,遇一道士在盘腿打坐,于是向前与其谈论养生之说,越谈越入迷,乃至忘了结婚大事。

第二天早上,他的家人才在道观中找到他。

另外,道书中关于《老》《庄》《易》的注释和阐述也很多。

我们要考察道家思想和易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不能忽视道教徒的有关著作。

作为道教经典的《阴符经》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名著。

历代有很多道士对《阴符经》作过注解,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也应有一席之地。

其次,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

中国历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是以道教为题材或涉及道教内容的。

受到道教影响的文人墨客更是不计其数。

魏晋时期,文坛上盛行的游仙诗,即是一种以歌咏神仙漫游之情为主题的诗篇。

魏晋时期最有名的志怪小说,是干宝的《搜神记》,其中即记载了许多道教故事。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主要影响:
1.宗教与哲学思想: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其信仰和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
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反对强制和干预自然。

这种哲学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道德观念:道教的教义强调个人修行和道德品质的修养,提倡清静无为、知
足不争的道德观念。

这些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

3.文化艺术:道教文化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和文学成果,如道教经典、道教音
乐、道教美术等。

这些文化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中国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医学养生:道教注重养生和保健,强调身心合一,注重精神与身体的和谐统
一。

这种医学养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中医理论和保健方法的发展。

5.社会结构:道教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社会的重要信仰之一,其信仰和组织形
式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道教寺庙成为了一些地方社区的中心,为人们提供了宗教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综上所述,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宗教哲学思想到文化艺术、医学养生、社会结构等方面都有涉及。

这种影响不仅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也对亚洲其他地区产生了影响。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作为中国三大宗教之一,道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一直以来,道教都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道教的宗教信仰、道教文化的传承及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三方面来探讨道教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一、道教的宗教信仰道教的核心信仰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道教认为,只有在顺应自然规律、养成自然生活方式、抛弃杂念杂忘的情况下,才能和谐地生活在人世间。

因此,道教徒通过修炼内功、精神控制等方法,来在生活中达到清静自然的境地。

在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有许多充满哲理的语句,成为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瑰宝。

二、道教文化的传承道教的文化涉及道家思想、符咒画像、道教音乐、道教建筑等多个方面。

其中,道家思想是道教文化的精髓所在。

符咒画像则是呈现道教文化的形式之一。

符咒画像是道教信徒为祈求神佛保佑和加持自己的东西,通常被制作成纸张、木板等形式,上面刻画着符咒、神兽、神仙等内容。

道教音乐是道教文化的又一方面。

道教音乐甚至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形成了独特的音韵特色。

最后,道教建筑则是道教文化的体现。

著名的道教建筑有凤凰山大觉寺、青城山道教建筑群等。

三、道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道教文化对中国的文化神学产生影响道教提出了很多关于生死轮回、神仙佛道、奇门遁甲等问题的思考,以及周易、八卦等文化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成。

《易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中非常经典的语句。

2、道教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道教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强调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融合,这一精神对于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3、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底蕴形成产生影响不论是在文学、美术等诸多方面,都充满着道教文化的影子。

比如在诗歌中,“仙境”“仙人”等是常见的词汇;在绘画中,道教中的神仙佛道也成为了展现画家才华的素材。

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道家思想大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哲学体系。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言而喻,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道教的起源和基本思想道教起源于汉代,是一种中国民间宗教。

道家思想对道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塑造,在道教的发展和传承中,道家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家思想的基本思想是道和德的关系。

道代表着万物的原则和本源,是自然之道,是宇宙万物之中最高的一种法则。

而德则代表着人的品德和行为,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是实践道的具体形式。

道教的基本思想就是要人们通过实践德的行为,追求归于自然之道。

二、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道家思想促进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

它的思想深奥,意蕴丰富,培育了一系列伟大的思想家、文化人、哲学家和艺术家。

其次,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学和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道家思想渗透在中国文学和艺术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包括诗歌、小说、戏剧、艺术等方面,并逐渐成为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核心。

再次,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都与道家思想密不可分。

中医不仅要治疗疾病,还要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使人体能恢复自然平衡。

最后,道家思想对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平和、自由和维护人类尊严等方面的思想已成为中国的传统政治哲学。

同时,道家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行为准则和社会习惯。

例如,中国人重视和平、信任、道德规范和自尊,并遵循谦虚、自我节制和人文关怀等道家思想的价值观。

三、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今天,道家思想仍然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环保方面,道教思想提倡顺应自然,和谐共处,反对毁灭自然和滥用自然资源。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流派之一,它被视为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道家的理论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对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家对社会伦理观的影响道家强调自然、平和、自由和无为,这些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伦理观的影响非常重大。

它提倡内功修炼、身心合一,主张个体自由、无为而治,在文化进程中,道家的理念不断地影响并塑造中国文化。

这种思想传统延续至今,深深地植根于大众文化流传的部分基本核心价值观之中,推动了当今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体制。

道家对儒家伦理观的调和道家和儒家是古代中国两大主流思想流派之一。

尽管两种思想从不同角度出发,但它们的思想又互补又相辅相成,两者形成了一种完整的人生哲学。

儒家注重秩序、伦理、礼仪和道德,在另一方面,道家则强调自然与内在和平相处、无限自由、和无为而治。

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道家和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相互平衡的体系,并为古代中国社会伦理观念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

道家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道家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社会伦理观念和宗教信仰,它还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

道家诗歌的形式朴素自然、意境清新,形成了个态度上的一种清新自然、远离尘嚣世俗的感觉。

在宋代的“谈德一派”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士大夫文学,秉承了道家的文学思想,以超脱尘世的态度和为和平、流行的价值基础出发。

在诗歌方面,道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赋予了中国文学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

道家对中国哲学逻辑的影响道家哲学对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道家的思想体系贯穿着整个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它推动着哲学思考路线的拓展,形成了一种比儒家精神更加内在、更加清新自然的哲学思考方式。

通过深入反思自我、寻求本性,人们不断拓展和深化自己的认识,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想路径。

总结综上所述,道家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与中国文学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深远的影响。

在我们今人看来,老、庄的一些哲学思想,他们的智慧,仍然是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对我们为人处事看问题,都有这积极地指导意义。

老师在讲解《老子》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便是“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混乱,有忠臣。

”朴素的辩证法,却是多少人看不透的迷障。

就比如今日的社会,新闻媒体上时常会有报道说某某国家干部、官员多么廉洁勤政,为民着想,为民服务,一般看到这样的消息,都会觉得“有这样的官员真好,人民有福了”。

可是,换个角度想,官员廉洁勤政、为民服务不是他的本职工作么,他只是做好了分内事,就像每一个劳动者完成了自己的劳动一样,为什么值得大事报道?正是因为这样尽职的官员少了,所以显出难得,这不正是《老子》说的道理么,事过几千年,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用这样清明的思想看问题?
以前看到过有个说法,说中国人传统的一生就是“始于孔孟,归于老庄”。

从小时候学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老了的归宿“无为、不争”,正是人的一生渐渐由蓬勃、躁动归于淡然、超然的写照。

老、庄思想本来就是哲学中带有文学性质的,因此,也作为重要的一个角色参与了中国文学的形成与发展,他的“大音希声”、“玄之又玄”、“道法自然”、“绝圣弃智”等思想,为中国文学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使其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学领域得以驰骋融汇,铸成中国文学独具的风范。

就像我们很难理解一些国家的人民舍弃一切的宗教信仰一样,道家便是我们独有的不为外人所能透彻的文化。

莫说历史一路走来,各个朝代的文学、文学家不可避免的受到道家的影响,直至现当代,道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依然是深入的。

中国现代作家像鲁迅、胡适、郭沫若、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和沈从文等都与道家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对道家文化贬抑者有之,批判者有之,重新诠释者有之,默默吸收者亦有之;尽管道家文化不可避免有着一些消极面,但它确实给中国现代文学文化带来了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魅力,丰富了剧烈变动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精神素养和艺术表现形式,并以其自身文化品格的柔韧性和弹性使中国现代文学文化
熠熠生辉。

而当代作家,如林清玄,更是对道家怀着一股痴迷与崇敬,而他的文字,亦泛着一股灵动、蝉意与“仙气”,广受读者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