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期末复习指导(精选)
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金玉姻缘”指的是谁和谁?参考答案:贾宝玉和薛宝钗2.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获得人民艺术家的是:参考答案:王蒙3.中唐诗人杨巨源也有一首《胡姬词》:“妍艳照江头,春风好客留。
”诗中的“江头”指的是哪里()参考答案:曲江池4.第四十回中,黛玉喜欢的“留得残(枯)荷听雨声”,是谁所作?参考答案:李商隐5.《动物凶猛》的作者是参考答案:王朔6.沈从文是京派的代表作家。
参考答案:正确7.鲁迅在哪篇文章中得出“奴隶=奴隶主”的论断()参考答案:《论照相之类》8.“潇湘妃子”指的是()参考答案:林黛玉9.“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指的是哪个家族?参考答案:薛家10.“绛珠仙草”指的是谁?参考答案:林黛玉11.“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色,性也”都体现了孔子对人的自然欲望的肯定。
参考答案:错误12.“《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大学章句》所提到的大学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参考答案:正确13.1、禅宗分为南北两派是在()时代?参考答案:唐前期14.2、在佛教史上,中土人著述经是()。
参考答案:坛经15.词在产生之初,主要适用于文人宴饮娱乐,一方面文人们喜欢填词,一方面却又看不起这种新兴的文体。
参考答案:正确16.3、在中国诗歌史上,()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参考答案:谢灵运17.4、一般认为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是在()参考答案:一世纪18.影视的繁荣,在为文学提供新的传播方式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塑造出了多种新的文学形态。
参考答案:正确19.中国南派禅宗的开创者是:参考答案:慧能20.唐代哪一位皇帝比较喜欢羯鼓()参考答案:唐玄宗21.相传为花蕊夫人所作的《宫词》中写到当时宫廷中的服饰风俗:“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用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用》本文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份针对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的应试指南。
「最新」河南电大专科《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满分答案(第三套)

「最新」河南电大专科《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满分答案(第三套)[最新]河南电大专科《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满分答案(第三套)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总分40.00)1.词最初是为配合音乐歌唱而写的歌词,初时也称(C)。
(2.00分)A.歌词B.诗C.曲子词D.散曲2.下列作品中,不是以唐明皇杨玉环爱情故事为情节线索的是(A)。
(2.00分)A.《汉喜秋》B.《长生殿》C.《长恨歌》D.《格桐雨》3.《史记》中记载各历史时期大事的是(D)。
(2.00分)A.“书”B.“本纪”C.“世家”D.“表”4.以下诗句中表达儒家积极用世思想的是(D)。
(2.00分)A.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为一笑。
B.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D.愿得展功勋,输力于明君。
B.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13.清代小说的特点有(ABCD)。
(3.00分)A.独特的个人风格全面形成B.题材重心转向世俗社会和平常人生C.基本摆脱“史”的传统走向独立D.叙事角度更为丰富多样14.苏轼对宋词的发展的贡献包括(ABC)。
(3.00分)A.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B.开创豪放词派,丰富了宋词的表现手法C.在语言上吸收古人语言精华,运用典故、散文、口语、虑字入词,敢于突破音律限制,使词的形式更好的为内容服务D.创制新曲15.明代前期的长篇小说主要以哪些形式为主(BC)。
(3.00分)A.公案B.历史演义C.英雄传奇D.人情16.宋代说唱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是(BD)。
(3.00分)A.平话B.鼓子词C.说话D.诸宫调17.与祭文相近的文体是(AB)。
(3.00分)A.哀辞B.谏文C.箴文D.志文18.汉代经学的两大学派今文“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分歧表现在(ACD)。
(3.00分)A.对“六经”评价的不同B.解说的方式不同C.对孔子评价的不同D.解说的着重点不同19.佛教在中国长期传播流行,其原因主要有(ABCD)。
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复习重点

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复习重点中国文学, 四川大学, 复习《中国文学》讲授先秦至近代的中国各体文学,基本要求:一、了解中国各体文学的源流与文体特点;二、了解有影响的文学流派及其文学思想;三、熟悉各时代代表作家的创作;四、能解读中等难度的古典诗文;五、能背诵诗文名篇不少于三百篇;六、能用浅显文言写作常用文体。
先秦文学第一编五经要点:五经的次第;五经的成书过程;五经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第一节《周易》要点:《周易》的成书;《周易》的体例;《周易》爻辞的文学性;《周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尚书》要点:《尚书》的成书;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尚书》的文学性。
第三节《诗经》要点:中国古代诗歌的产生;采诗制与《诗经》的成书;《诗经》的流传;《诗经》的社会内容与文学成就;《诗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仪礼》要点:《仪礼》的成书;《仪礼》的内容。
附编:《周礼》与《礼记》第五节《春秋》要点:《春秋》的成书;《春秋》的“微言大义”。
第二编史乘第一节《左传》要点:《左传》的成书;《左传》的思想内容;《左传》的文学成就;《左传》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国语》要点:《国语》的成书;《国语》的体例;《国语》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战国策》要点:《战国策》的成书;《战国策》的思想意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附编:《逸周书》与《穆天子传》第三编诸子第一节《老子》要点:《老子》的成书;《老子》的思想内容;《老子》的文学成就;《老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论语》要点:《论语》的成书;《论语》的思想内容;《论语》的文学成就;《论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孟子》要点:《孟子》的成书;《孟子》的思想内容;《孟子》的文学成就。
第四节《庄子》要点:《庄子》的成书;《庄子》的思想内容;《庄子》的文学成就;《庄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五节《荀子》要点:《荀子》的成书;《荀子》的思想内容;《荀子》的文学成就。
中国文学导读期末复习资料

1先秦时期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说理散文伦梦老庄。
叙事散文春秋左传战国策2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神话意义:忧患意识)3《诗经》311实有305(160国风105大31小74雅40颂最早)除去六笙诗的《南陔。
白华。
华黍。
由庚。
崇丘。
由仪》主要内容祭祀&史诗,反映农业生产劳动的诗,反映战争徭役的诗,婚姻爱情诗。
4《诗经》艺术成就a赋比兴(即“三用”对应有“三体”风雅颂)b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c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5楚辞·汉赋:a题材不同前诗歌后押韵散文b均不歌而诵后者与音乐更远6《谏逐客书》作者“小篆之主”李斯7先秦历史散文开启叙事散文先河,先秦诸子散文开启说理散文先河8孔子编订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
语言简练含蓄准确严谨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曲折而意含褒贬,被称为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9春秋三传《春秋公羊、谷梁、左氏传》10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虽继承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的叙事散文最高成就《史记》但不如它。
11《史记》首创以人物为中心,人物描写与结构艺术见长,对唐宋古文运动及桐城派有大影响。
采用互见法,既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又揭示了人物的多个侧面性格特点《史记》艺术特点A能抓住本质意义的典型性重大历史事件,选取这些事件写出任务在当时的作用也表现了人物性格B善于运用“互见法”C善于通过琐事刻画人物D善于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矛盾中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E精辟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雕塑感12《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叙事散文著作,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A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情节化b刻画人物性格神行毕现,有立体感c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d善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13成书于战国初年的二十一卷的《国语》(《春秋外传》)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中国文学史文学常识期末复习提纲

利,霸道)《韩非子》(刑名法术之学)(二者形成一种“专论体”或称专题论文: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标志我国说理散文正式形成。
专论体开始成为我国散文主要形式。
影响:叙事散文的写作方式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方式,说理散文对于后世说理文主要有一些寓言,譬喻,形象性抒情性直接性的影响,提供丰富文学范例。
三.屈原和《楚辞》1.楚辞:是一种文体,是基于具有楚国特色的乐调和寓言而创作的诗歌,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明显区别,有南方一种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
2.屈原代表作:《离骚》,长篇抒情诗,共2500+个字。
离骚: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遭遇忧愁(司马迁认为)。
3.《离骚》主旨:忠君,爱国。
2个意向(传统):香草,美人——代指人格高洁,端庄美好,并具有南方巫术情景的体验(人神相恋)4.屈原的地位: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
人格魅力:他的遭遇是很多人都具有的,因此受人理解,易产生共鸣,而他之所以盛名远扬,特立独行的节操,坚持真理反抗丑恶的精神,是不得志的士大夫的代表,其人格和情操鼓舞了后世文人,是士大夫们安放自己痛苦的居所,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了刚烈深沉之气,突破了“明哲保身,温柔敦厚”的处事为人风格的限制,开始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扬爱国之风,感召后世。
艺术成就:楚辞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样式,与试镜相比富于变化,情感表达激烈,字数灵活;突出了浪漫迷离的诗歌精神,突出人物形象,有许多虚幻故事,想象奇特,有别于现实淳朴的诗歌;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影响“香草,美人”,“男女君臣”四、秦汉文学1.秦:仅有一人一书——李斯(留下作品《谏逐客书》)+《吕氏春秋》(吕不韦门客所写)2.两汉:两汉作家群体生产原因:汉代统治阶级对文学的热爱,臣子争相献词赋的风气流传;两汉一些文化机构的设立,如乐府,文人有了安身之地,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本风格:整个王朝是呈上升形态的,因此进取精神明显,汉文学有种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对外汉语复习资料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部分

司马相如的赋想象力丰富描写细腻辞藻华丽结构谨严建立了汉赋固定的模式卓绝汉五文人五言诗一五言诗的产生五言诗萌芽于民间歌谣乐府民歌中的五言诗的发展更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写作于是产生了文人五言诗
对外汉语复习资料: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部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一编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
从上古到战国末期,一般统称为先秦时代。在文学史上,先秦是中国文学从萌芽状态到初步发展的阶段。在这个初期阶段,文学与哲学、历史一起被包容在先秦文学之中。
其次,《诗经》采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诗经》以古朴的四言诗为主,其艺术手法最常用的是赋、比、兴。《风》和《小雅》多用“比”、“兴”手法。《大雅》和《颂》用的较多的是赋。“赋”就是直接叙事,或抒情,或描写。《采薇》就是用“赋”的手法写成的。“比”就是比喻。《诗经》中采用这种手法的诗篇比比皆是。《氓》一诗中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比”有明喻、暗喻和借喻,手法多种多样。“兴”是指借用别的事物来作为诗的开头,以引出所要歌咏的对象。“比”和“兴”有时交叉使用。《汉广》一诗的前两句用乔木起兴,又使用暗喻,以此写出游女如“乔木”那样尊严庄重,是不可求得的。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平时作业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 三皇五帝: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答到三皇的六种说法和五帝的三种说法亦可。
)2. 春秋五霸: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
3. 石鼓文: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4. 六书: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较详细说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为六书。
二、不定项选择题1. 对于文化的结构,有众多说法,一般地把它分为四个层次,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BCD )。
A. 物态文化层B. 制度文化层C. 行为文化层D. 心态文化层2. 概括的说,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BCD )。
A. 中国文化的统一性B. 中国文化的连续性C.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D. 中国文化的多样性3.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文化内在特点代表的是(ABCD )。
A. 任继愈的“宗教特性说”B. 李泽厚的“美学特性说”C. 冯友兰的“哲学特性说”D. 梁漱溟的“伦理特性说”4. 下列选项中属于近年来,中国文化新特点的是()。
ABCA. 突出人文精神B. 注重和谐与中庸C. 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D. 儒、释、道三教合一5. 既是中国文化的起源,也是中国的母亲河的是()。
BCA. 澜沧江B. 黄河C. 长江D. 雅鲁藏布江6. ()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
CA. 名B. 历史C. 姓氏D. 汉字7. (C )代的殷墟甲骨文,是刻在龟甲骨兽上的文字,都是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
A. 周B. 夏C. 商D. 春秋8. 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
DA. 小篆和隶书B. 甲骨文和小篆C. 小篆和金文D. 甲骨文和金文9. 从汉字的构成来看,六书中有四种造字法,两种用字法,那么最基本的造字法是()。
AA. 象形B. 假借C. 会意D. 形声10. ()曾提出汉字改革分作两步走:第一步采用注音字母;第二步采用罗马字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电大开放小学教育专科等专业《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
期末复习指导
一、考试说明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是开放教育小学教育专科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将中国文学放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中进行探讨,旨在认识文化各因素对文学体裁(样式)、题材、文学家的影响。
本课程采用教材为《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专题》(中央电大出版社2015年版)。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考。
二、重点内容
考虑到新旧教材过渡,本学期只考教材中编的内容,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部分。
本课程期末复习重点如下:
1、何为经学、《论语》。
2、经学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3、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在六个方面的影响。
4、佛教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在三个方面的影响。
5、何谓正一教、全真教(派)。
6、道教对中国古代诗歌三个方面影响、对中国古代戏曲五个方面影响。
7、六个民俗节庆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何为春禊与斗草。
8、何谓宋代的瓦舍勾栏。
9、宋代说书高度的艺术技巧,请举《日遭三险》为例说明何谓“包袱儿”。
10、何谓“代面”。
11、中国戏曲语言的四个特点。
简述民间曲艺的种类
12、试举例说明中国古代诗歌在章法结构上与古代构图布局上的一致处(以《江雪》、《汉江临泛》为例。
13、唐代诗歌繁荣与音乐关系;音乐对词的重要性。
14、汉魏六朝文学作品中对“白纻舞”的描绘;元杂剧中的舞蹈。
15、科举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6、《西厢记》中四本三折崔莺莺对张生进京赶考的复杂心情缘由分析。
三、题型与分值
本次期末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分别占卷面的20%、45%、35%。
考试时间为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