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标准答案
2022年秋广东开放大学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本科)形考1-4答案100分

2022年秋广东开放大学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本科)形考1-4答案100分形考一题目1我们所说的六经,其中哪一部经书已经亡佚?()选择一项:a. 《乐经》b. 《书经》c.《诗经》d. 《易经》正确答案是:《乐经》题目2“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层怯如鸡。
”这里批判的是哪种选人制度。
()选择一项:a.世卿世禄制b.科举c.军功俸禄制d.察举正确答案是:察举题目3汉代哪位皇帝下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择一项:a. 文帝b. 武帝c. 景帝d. 高祖正确答案是:武帝题目4下列不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经学家是()选择一项:a. 王弼b. 何晏c. 王肃d. 韩愈正确答案是:韩愈题目5下列哪位皇帝提倡“三教同源”说?()选择一项:a. 汉武帝b. 梁武帝c. 光武帝d. 宋武帝正确答案是:梁武帝题目6北朝经学继承汉儒学风,章句上多以()为本。
选择一项:a. 刘向b. 司马迁c. 马融d. 郑玄正确答案是:郑玄题目7下列哪个朝代施行三教并立?()选择一项:a. 汉朝b. 宋朝c. 梁朝d. 唐朝正确答案是:唐朝题目8下列不属于唐朝的经学思想家的是()选择一项:a. 柳宗元b. 王通c. 王弼d. 韩愈正确答案是:王弼题目9下列哪位思想家把《大学》《中庸》的地位大大提高?()选择一项:a. 白居易b. 李白c. 杜甫d. 韩愈正确答案是:韩愈题目10北宋经学四派不包括()选择一项:a. 蜀学b. 朔学c. 新学d. 洛学正确答案是:洛学题目1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选择一项:a. 道b. 礼c. 德d. 法正确答案是:礼题目12主张“克己复礼”的是()选择一项:a. 孟子b. 荀子c. 老子d. 孔子正确答案是:孔子题目13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是()选择一项:a. 仁义b. 仁与礼c. 仁政d. 仁正确答案是:仁义题目14佛教的创世地是()选择一项:a. 耶路撒冷b. 巴基斯坦c. 中国d. 印度正确答案是:印度题目15下列哪个皇帝不支持佛教的传播。
中国文化要略文化练习题(答案)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时间:120分钟)古代文学一、填空(每空0.4分,共8分)(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作品大致始于__________初年,止于_____中期,时间长达五百年之久。
(二)先秦诸子散文中最早的集子是_________,采用的是__________体。
(三)“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见于________的________中。
(四)屈原《九章》共有九章,《九歌》共_________篇。
(五)汉乐府《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_。
(六)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收录在宋朝郭茂倩编的____________。
(七)________是继曹丕《典论·论文》后的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
(八)主张“唯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的是杰出散文家__________。
(九)宋代号称“三苏”的文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元代“水浒戏”写得最多的作家是__________。
(十一)明代著名短篇小说集《三言》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十二)清代诗人________强调诗是“心之声也,性情之所流露者也”,诗人是“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倡导_______说。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填入空处(每空0.4分,共4.8分)(一)《国语》和_________的编写体例相同,都是国别史。
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二)《国殇》是_________中的一篇。
A、屈原《九章》B、屈原《九歌》C、宋玉《九辩》D、刘向《九叹》(三)曹操散文的特点是__________。
A、清峻通脱B、豪放不羁C、雄浑恣肆D、犀利深刻(四)南朝吴声歌曲和西曲歌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
A、五言四句B、七言四句C、长短自由D、五、七言交错(五)__________是杜甫诗歌最突出的艺术风格。
「最新」河南电大专科《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满分答案(第三套)

「最新」河南电大专科《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满分答案(第三套)[最新]河南电大专科《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满分答案(第三套)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总分40.00)1.词最初是为配合音乐歌唱而写的歌词,初时也称(C)。
(2.00分)A.歌词B.诗C.曲子词D.散曲2.下列作品中,不是以唐明皇杨玉环爱情故事为情节线索的是(A)。
(2.00分)A.《汉喜秋》B.《长生殿》C.《长恨歌》D.《格桐雨》3.《史记》中记载各历史时期大事的是(D)。
(2.00分)A.“书”B.“本纪”C.“世家”D.“表”4.以下诗句中表达儒家积极用世思想的是(D)。
(2.00分)A.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为一笑。
B.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D.愿得展功勋,输力于明君。
B.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13.清代小说的特点有(ABCD)。
(3.00分)A.独特的个人风格全面形成B.题材重心转向世俗社会和平常人生C.基本摆脱“史”的传统走向独立D.叙事角度更为丰富多样14.苏轼对宋词的发展的贡献包括(ABC)。
(3.00分)A.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B.开创豪放词派,丰富了宋词的表现手法C.在语言上吸收古人语言精华,运用典故、散文、口语、虑字入词,敢于突破音律限制,使词的形式更好的为内容服务D.创制新曲15.明代前期的长篇小说主要以哪些形式为主(BC)。
(3.00分)A.公案B.历史演义C.英雄传奇D.人情16.宋代说唱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是(BD)。
(3.00分)A.平话B.鼓子词C.说话D.诸宫调17.与祭文相近的文体是(AB)。
(3.00分)A.哀辞B.谏文C.箴文D.志文18.汉代经学的两大学派今文“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分歧表现在(ACD)。
(3.00分)A.对“六经”评价的不同B.解说的方式不同C.对孔子评价的不同D.解说的着重点不同19.佛教在中国长期传播流行,其原因主要有(ABCD)。
智慧树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章节测试题答案

智慧树中国文化与文学精粹章节测试题答案1、“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描写的是( ) [单选题] *A.贾宝玉(正确答案)B.贾琏C.贾蓉D.贾环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敷衍yǎn 门当户对dāngB、供给jī有求必应yīng(正确答案)C、家谱pǔ门框kuàngD、阎王yán 惦念diàn3、1林黛玉是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1《项链》的作者是莫泊桑,他和欧亨利、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1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豪放派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等,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亘古(gèng)襁褓(qiǎng)粗犷(guǎng)美不胜收(shèng)B.炽热(chì)抖擞(sǒu)字帖(tiè)面面相觑(qù)(正确答案)C.晌午(shǎng)蓦然(mù)苍劲(jìng)弄巧成拙(zhuō)D.哽咽(yè)尴尬(gān)辐射(fú)气冲斗牛(dòu)7、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徘徊(huái)嗔怪(chēn)炽热(chì)拈轻怕重(niān)B.吞噬(shì)屏息(píng)狩猎(shòu)振聋发聩(kuì)(正确答案)C.恪守(kè)栈桥(zhàn)诓骗(kuāng)戛然而止(jiá)D.稽首(qǐ)荣膺(yīng)龟裂(jūn)吹毛求疵(cī)8、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修辞格是()[单选题] *拟人比喻(正确答案)比拟夸张9、25. 下列词语中加双引号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彷”徨páng“襁”褓qiáng接“踵”而至zhǒng“振”耳欲聋zhèn B.推“搡”sang苍“劲”jìn 目“眩”神迷xuàn纷至“踏”来tàC.“抉”择jué“拾”级shè轻歌“曼”舞màn不修边“幅”fú(正确答案) D.“漩”涡xuàn“拙”劣zhuō“慢”不经心màn挑“拨”离间bō10、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企盼(qǐ)绚丽(xuàn)承载(zài)一呼百应(yīng)B.咀嚼(jué)苍穹(qióng)譬如(bì)强聒不舍(guō)C.胚芽(pēi)笨拙(zhuō)冗杂(rǒng)豁然贯通(huò)(正确答案)D.陨石(yǔn)解剖(pāo)奠基(diàn)拾级而上(shè)11、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答案

2005年对外汉语中国文化试卷答案一、1、旧2、金3、《礼记》4、泰5、君为轻6、书7、五服8、乐府9、关羽10、孝文11、王右军12、清明节13、唐14、郦道元15、朱雀16、利玛窦17、非18、乾隆19、190520、恒21、泼水节22.宣23、郭沫若24、优生25、澳门特别行政二、26B27B28C29A30C31A32B33D34D35A36C37C38A39A40D41A42A43B44C45D46A47A48C49D50B三、名词解释1、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
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2、格律诗——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也成为今体诗、近体诗。
其名称是相对于没有固定格律的古诗而言的,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格律,所以叫格律诗,格律诗自唐代成熟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全篇的句数与字数固定,其次是押韵方式有一定的要求,再次是其有严格的平仄格律,格律诗所谓的格律也就是指这一点而言的;最后是也有一些修辞要求,如对仗与用典等。
3、《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编年体史书,书名为宋神宗所赐,意在为历代统治者提供统治的借鉴。
此书为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办些,全书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记载翔实,条理清晰,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其文字简洁传神,叙事生动,也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4、晋商——凡旧时山西省(古代晋国)籍的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
早在春秋时期,古代晋国就已出现了商贾,到明代中叶,随着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和兴起及商品交易的发达,山西商人以善于经营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逐渐形成了一股以地域关系、乡土纽带为特征的商行帮会群体。
历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 答案

【中国文学】一、填空1、《山海经》2、风、雅、颂、赋、比、兴3、竹林七贤4、《清商曲》5、《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6.小令、套曲7.块状结构…………二、选择填空1、《玉台新咏》2、王粲3、《饮酒》4、鲍照5、诚斋体6、马致远7、《醒世姻缘传》8、龚自珍…………三、名词解释1、《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左丘明所撰。
其以《春秋》为本,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四年间二百六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代传说,共18万字。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2、“临川四梦”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四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名剧《紫箫记》(后改为《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都与“梦”有关,有因为汤显祖出生于江西临川,所以四戏被合称为“临川四梦”。
3、文学研究会“文研会”是我国现代第一个大型的文学社团。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发起人是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是“文研会”的会刊。
“文研会”主张文学要为人生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并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他们创作一批所谓“问题小说”。
4、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学创作流派,专指在“文革”过去之后诞生的不少暴露内心伤痕和经历的文学思潮。
1977年刘心武推出《班主任》,其后卢新华又推出《伤痕》,这两篇小说成为早期“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
“伤痕文学”作品所讲述的悲情故事,唤醒了中国人内心感情中久遭压抑的一面,成为当时关于思想解放和艺术民主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由于“伤痕文学”的政治意义大于文学意义,自其问世后即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四、论述题简要评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在依据正史,博采传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虚实结合,巧妙构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中国文化】1996年对外汉语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答案

1996年对外汉语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答案【古代文学】一、填空1、西周、春秋2、《论语》、语录3、庄子、《逍遥游》4、十一5、秦罗敷6、《乐府诗集》7、陆机《文赋》8、韩愈9、苏洵、苏轼、苏辙10、高文秀11、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12、袁枚、性灵二、选择1、《战国策》2、屈原《九歌》3、清峻通脱4、五言四句5、沉郁顿挫6、七言绝句7、柳永8、《西厢记》9、《儒林外史》10、《青凤》11、丘逢甲12、梁启超三、判断正误1、(×)2、(√)3、(×)4、(√)5、(√)6、(×)7、(√)8、(×)9、(√)10、(√)11、(×)12、(×)四、词语解释新乐府运动——中唐不少诗人又开始写一些脱离现实、粉饰太平的诗歌,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诗人,忧于国事,力图使诗歌反映时事,针砭现实,促使诗风的改革。
他们提出要继承汉乐府的优良传统,要求诗歌要反映现实,揭露时弊,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写作要能“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还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同时还要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和和谐的音律来写。
要大写新题乐府诗,然后谱之乐曲,使新题材的乐府诗广为流传。
诗歌创作又出现了新的风气,新乐府诗的兴起,标志着中唐诗歌创作走上了复兴的阶段。
五、简单谈谈李煜词的特点李煜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廷豪华生活的迷恋,实际是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
而南唐的亡国使他在词创作上获得了一些新的成就,从醉生梦死的生活里清醒过来,在词里倾泻他“日夕以泪洗面”的深哀巨痛。
他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与巨痛。
这就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而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对后来豪放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影响。
和李词的直接抒情的特点相联系,他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出他国破家亡后的生活感受,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历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及答案

20041、《诗经》和《楚辞》合称________。
2、《史记》的________和列传以记人为主。
3.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收录了()4、________是晚唐作品最多,影响最大的词人5、李清照的作品当时被收入()6、关汉卿、白扑、马致远、郑光祖合称________。
7、元代有两大戏曲圈,北方以大都为中心,南方以________为中心。
8、《长生殿》和《桃花扇》的作者合称________。
9、谌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篇代表作是________。
10、“陈奂生系列”的作家是________。
11、近代用文言翻译外文小说的是________。
12、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
13、冰心早期的问题小说代表作是________。
14、曾文清是曹禹话剧________的主人公。
15、有时代鼓手之称的是________。
二、选择(每空1分,共15分)1、贯穿新月派前后期的诗人是________。
2、20年代的创造社的艺术倾向是________。
3、现代最早的新诗集是________。
4、《棠棣之花》、《虎符》是________的作品。
5、赵树理的最大贡献是塑造了一大批()6、鲁迅小说通过对下层百姓病态灵魂的描写,尖锐指出了________这一主题。
7、老舍在20、30年代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________。
8、《乡愁》的作者是台湾诗人________。
9、先秦最早的载言记事散文是________。
10、《过秦论》的作者是________。
11、左思的________导致洛阳纸贵。
12、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诗文大家是________。
13、“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宋代________的诗句。
14、元杂剧的结构是________。
15、章回小说是由________发展而来。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诗经2、三言二拍3、五四新文学运动4、孤岛文学四、论述题(需答300字以上,10分)论述唐传奇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对外汉语中国文化试卷答案一、1、旧2、金3、《礼记》4、泰5、君为轻6、书7、五服8、乐府9、关羽10、孝文11、王右军12、清明节13、唐14、郦道元15、朱雀16、利玛窦17、非18、乾隆19、190520、恒21、泼水节22.宣23、郭沫若24、优生25、澳门特别行政二、26B27B28C29A30C31A32B33D34D35A36C37C38A39A40D41A42A43B44C45D46A47A48C49D50B三、名词解释1、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
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2、格律诗——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也成为今体诗、近体诗。
其名称是相对于没有固定格律的古诗而言的,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格律,所以叫格律诗,格律诗自唐代成熟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全篇的句数与字数固定,其次是押韵方式有一定的要求,再次是其有严格的平仄格律,格律诗所谓的格律也就是指这一点而言的;最后是也有一些修辞要求,如对仗与用典等。
3、《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编年体史书,书名为宋神宗所赐,意在为历代统治者提供统治的借鉴。
此书为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办些,全书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记载翔实,条理清晰,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其文字简洁传神,叙事生动,也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4、晋商——凡旧时山西省(古代晋国)籍的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
早在春秋时期,古代晋国就已出现了商贾,到明代中叶,随着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和兴起及商品交易的发达,山西商人以善于经营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逐渐形成了一股以地域关系、乡土纽带为特征的商行帮会群体。
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北方商行帮会集团。
到清中叶,晋商逐步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执全国金融业之牛耳。
而其中的巨头太平尉、王两家是与清王朝寿命相始终的仕商结合型大家族,刘、杨两家是清末民初与列强资本主义人侵搏争而兴起的民族资本家,他们都为中国商行创造了巨额商业财富。
四、论述题1、答: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逐渐本土化,并对中国的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学也概莫能外,而作为中国文学的正宗的诗歌更是蒙受其沾溉,其对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如下几点:A,对格律诗的形成起了作用。
佛教传入后,由于其佛经诵读梵呗之声,使得中国人发现了汉语四声的特点,经过永明体作者的努力,汉语四声的特点终于成为诗歌艺术zhog 极为重要的一环。
汉语诗歌在文人手中,脱离了音乐,但诗歌本质上要求要有规律,于是,通过文字本身的特点来体现韵律成为诗歌的当务之急,而四声的发现则满足了这一要求。
于是,人们理清了汉字的平仄关系后,格律诗也就呼之欲出了。
B,扩大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创造空间。
印度人士最富于想象力的民族,尤其是在佛教中有关地狱与西方极乐世界的想象力令人惊叹。
而中华民族一直是关注现实的民族,在玄想方面要有所欠缺。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想象力,使得中华艺术中,掺进了一些光怪陆离的想象,这得益于佛教不少。
而诗歌的意境创造也自魏晋以来,得益于佛教不少,甚至到了后世,中国化了的佛教支派禅宗对中国诗歌的思维方式还有更有更为重要的影响。
C,扩大了诗作者的范围。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史,诗僧是一个大量的存在,他们以他们独特的双重身份,写出了不少独具特色的诗歌作品来。
D,扩大了诗歌描写的题材范围。
古代诗歌的题材范围并不时在一开始就无所不包的,而是在历史诗人开创性的创造后逐渐蔚为大观的。
而自从有了佛教的传入,他们便带来了一整套的文化,而面对这些,古代的诗人们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比如大量吟咏寺庙或与僧人交往酬答的作品。
E,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多可以使用的典故。
使用典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特点。
这可以扩大诗作的信息量,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思。
中国诗歌主要的典故来源多是儒家经典与历史著作,而自从佛教典籍本土化后,使用佛典入诗也成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
2、答:科举考试时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它萌芽于隋,成熟于唐,此后,历宋元明清,虽代有沿革,然而也历千余年而不衰,最终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因时移事变加上其本身积弊丛生而被废除。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考试的功是显而易见的:A,科举考试实行后,大批下层士人通过考试进入了国家机器,这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保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活力以及其统治力量的相对制衡。
这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是有积极作用的,改变了隋唐以前普通士人无法跻身于政治的中心。
B,科举的实行,也缓解了下层人民与上层统治者间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定社会心理的作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对每个士人都是一种诱惑,而且有实现的途径,于是,对于统治者的不满情绪便会在一定程度得到消解。
C,科举制度也使得教育与管理的选拔联系在一起,使得全社会对于士人普遍尊崇,而作为四民之首的士也正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承者,所以,科举的实行不但造就大量士人,也使得知识在中国古代得到了极高的尊敬,而知识的被礼遇也就带来了文明的巨大进步。
D,科举还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学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比如唐诗的繁荣就离不开唐代诗赋取士的制度等。
在功之外,对科举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A,可掬制度毕竟是一种不够科学的选官制度,官吏选拔是要选出了具有行政能力的人来管理国家,科举制选出了对儒家经典非常熟悉而且有文采的人来,这两者并非可以兼容。
所以古代官吏中,有很多没有政治才能的人,只是在官位上尸位素餐罢了。
B,科举把大量有文采的人选去做官,某种程度上也罢一些有才能的人消磨于琐细的行政公务中去,不能不说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大内耗。
C,科举也给民众从心理上奠定了官本位的文化背景,认为所有优秀的人都应该为官,而做官的人也肯定是最优秀的人,这种逻辑也深深的伤害了中国文化的创造与发展。
D,科举在明清两代以八股取士,更是对文人思想的束缚与钳制,在这种选官制度的鼓励下,明清两代的文人都进入了形式死板,无法发挥了个人才智的八股之中,士人的创造了也抹杀了。
E,科举制度由于本身的不健全,所以千余年来弊端丛生,文人趋之若鹜,从不在实际能力上下功夫,甚至作弊行贿,无所不及。
2004年对外汉语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答案【中国文学】一、填空1“风骚”2本纪3汉魏六朝乐府民歌4温庭筠5《漱玉词》6 “元曲四大家”7 临安8 南洪北孔9《人到中年》10高晓声11林琴南12《旧事重提》13《超人》14《北京人》15田间二、选择1徐志摩2 浪漫主义3《尝试集》4郭沫若5翻身农民形象6改造国民性7北京小市民8余光中9《国语》10贾谊11《三都赋》12韩愈13陆游14 一本四折15宋元话本【中国文化】一、填空1长江流域2 郡县制3 公孙龙4子部5滕王阁6祖先719世纪60年代8书院9汉、明10打10清净寺二、选择1训诂2尚小云3纳西4白鹿洞书院5 张仲景6《永乐大典》7利玛窦8乡…………10东汉中叶2003年对外汉语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答案【中国文学】一、填空1、《山海经》2、风、雅、颂、赋、比、兴3、竹林七贤4、《清商曲》5、《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6.小令、套曲7.块状结构8.新民体9 《动摇》10 鲁迅11 沈从文12 徐志摩13 《四世同堂》14 《歌德巴赫猜想》15 贾平凹二、选择填空1、《玉台新咏》2、王粲3、《饮酒》4、鲍照5、诚斋体6、马致远7、《醒世姻缘传》8、龚自珍9 《湖畔》10 《黑骏马》11 周作人12 郭沫若13 巴金14 《绿化树》15 舒婷三、名词解释1、《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左丘明所撰。
其以《春秋》为本,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四年间二百六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代传说,共18万字。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2、“临川四梦”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四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名剧《紫箫记》(后改为《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都与“梦”有关,有因为汤显祖出生于江西临川,所以四戏被合称为“临川四梦”。
3、文学研究会“文研会”是我国现代第一个大型的文学社团。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发起人是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是“文研会”的会刊。
“文研会”主张文学要为人生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并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他们创作一批所谓“问题小说”。
4、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学创作流派,专指在“文革”过去之后诞生的不少暴露内心伤痕和经历的文学思潮。
1977年刘心武推出《班主任》,其后卢新华又推出《伤痕》,这两篇小说成为早期“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
“伤痕文学”作品所讲述的悲情故事,唤醒了中国人内心感情中久遭压抑的一面,成为当时关于思想解放和艺术民主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由于“伤痕文学”的政治意义大于文学意义,自其问世后即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四、论述题简要评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在依据正史,博采传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虚实结合,巧妙构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如“三顾茅庐”是史实,但“三顾”的具体情节,则完全是根据史料和传说虚构而成。
《三国演义》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曹操、关羽、诸葛亮等主要人物,无不个性突出,形象鲜明,有血有肉。
如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智慧、才干特别是预见性,在战胜老谋深算的曹操、才华四溢的周瑜时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三国演义》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赤壁之战等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成为写古代战例的典范作品。
《三国演义》的语言、文风也很有特点。
“文不甚深”,“非俗非虚”,正是《三国演义》相当突出的语言特点。
【中国文化】1 填空题1,仰韶 2,司南 3,孙子兵法 4,张仲景 5,喇嘛教2,蔡侯纸 7,文房四宝 8,四库全书 9,九华山 10 壮族2,选择题1,d 2b 3,b 4,b 5,a6,d 7,a 8,a 9,b 10,a2002年对外汉语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答案【中国文学】一、填空1.国别史2.建安七子3.西洲曲4.南朝的宋初5.岑参6.温州杂剧7.酸甜乐府8.金瓶梅9.竟陵派10.阅微草堂笔记11,新青年12 故事新编13 戴望舒14 自叙传抒情小说15 倪焕之二、选择填空1、战国策2、九歌3、《文选》4、左思5、刘长卿6、苏轼7、_白朴8、施惠9、童心说10、黄遵宪11 星空12 郁达夫13 《幻灭》14 艾青15 青春之歌三、名词解释1.元曲——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包括元杂剧和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