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文学常识串讲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二章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二章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概述二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二章 文学——笔端情怀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 诗歌 第三节 散文 第四节 小说 第五节 戏剧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特征
一、 文以载道的现实主义传统
中国古典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传统文化共 有的伦理特征,也就是说,凡是那些“为文学而文学”、纯粹 追求形式的作品,以及那些无关伦理或有损传统伦理的“艳科” 作品,往往不受重视,而成为被批评的对象。中国古典文学的 主要目的在于载道,即提高和完善道德,这是中国文学现实主 义精神的独特表现。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特征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特征
四、 文学体裁的多样性 1. 诗歌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形式。从原始的以二言为主的歌谣, 到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出现,是中国诗歌的一大飞跃。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回环复沓的结构形式、赋 比兴的表现手法、和谐的诗歌韵律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词之后,金元时代又出现了曲。人们常说的元 曲包含两种文学体裁,一种是杂剧,另一种是散 曲,后者是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特征
2. 散文
散文的萌芽可追溯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最早的成篇散文保存在 《尚书》(《书经》)中,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散文的形成。春秋战 国时代,伴随着百家争鸣,散文创作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的 散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说理、议论为主的诸子散文,另一类是以 描写历史人物、记述历史事件为主的历史散文。后代的散文虽体式繁 多,但论说与记叙一直占重要地位。汉代以后散文逐渐骈化,出现了 骈文。魏晋南北朝时骈文占据文坛主导地位。到了中唐,韩愈、柳宗 元倡导古文运动,北宋欧阳修、苏轼等继承韩、柳传统,唐宋古文八 大家把散文创作推向新的高潮。其后,传统散文一直沿着古文与骈文 两条线发展,此起彼伏,互为消长。

中国文化概论古代文学常识简介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古代文学常识简介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传统节日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
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 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 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 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 “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地支计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 日入—— 黄昏—— 人定——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序数计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1-13 点为午时 13-15 点为未时 15-17 点为申时 17-19 点为酉时 19-21 点为戌时 21-23 点为亥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天色计时
经营者提供商பைடு நூலகம்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文学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文学课件

乾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老子》,道家经典之一,又名《道德 经》,相传老聃所著。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众妙之门》)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道德经·上德不德》)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Biblioteka 青。(三)爱国主义英雄事迹
1、屈原投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孔子(孔丘)——曾子(曾参)—— 子思(孔伋)——孟子(孟轲)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相传西汉戴圣编纂, 是主要关于礼仪的论著。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整理修订 而成,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书。后又形成《左 氏》,《公羊》、《穀梁》三传。
字原。楚国人。爱国主义诗人。壮志不酬, 投汨罗江。
2、岳飞抗金
岳飞(1103—— 1142),字鹏举,河南 汤阴人。反对投降议 和,大败金军,以 “莫须有”的罪名被 杀害于风波亭。岳母 刺字:精忠报国。金 人曰:撼泰山易,撼 岳家军难。

《中国文学常识》课件

《中国文学常识》课件
3 崇尚艺术
重视文学艺术性,追求言之有物、意境深远。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
《西游记》
描写了孙悟空等人物的奇幻之旅, 集冒险、幽默和教育于一体。
《红楼梦》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 线,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世态炎凉 和心灵的折磨。
《三国演义》
以战国末年为背景,描绘了刘备、 关羽和张飞等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
记录见证
中国文学记录了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1
五四运动
鼓吹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
文学革命
2
发展。
探索新的创作形式和主题,打破传统文学
的束缚。
3
文学百花齐放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 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介绍
1 世界名著
2 细腻的描写
3 社会写实
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 的小说之一。
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 情感描写打动读者。
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权谋斗 争和家族秘闻。
中国文学与中国历史的关系
镜像反映
中国文学是中国历史的镜像,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
影响塑造
中国文学通过塑造英雄形象和弘扬价值观,课 件
通过本PPT课件了解中国文学的丰富传统和深远影响。探索中国文学的起源和 发展,并了解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什么是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是指中华民族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它以其丰富的主题、精美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而闻名。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涵盖了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形式。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思想、文化 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件 第7章 中国传统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件 第7章 中国传统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
主要章节: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与基本特色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意义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 传统文化历经了3000多年从未断裂的积淀,中国传统文学所形成的 辉煌成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块光芒四射的瑰宝。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元明清时期
明代的长篇章回小说达到了高潮。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长篇 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除此之外还有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西游 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明代戏剧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周朝俊的《红梅记》,高濂的《玉簪 记》,李开先的《宝剑记》,粱辰鱼的《浣纱记》等。
还体现在佛家思想对文学创作的渗透与影响上。如著名诗人王维 ,不仅本人信奉禅宗,而且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淡、空、寂这三 种境界正是禅宗的追求。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与基 本特色
一、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
(二)中国传统文学是注重理趣的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注重理趣的文化性格,也还因其深受道家自然主义 思想的影响。在道家看来,万事万物的生灭变化,都有其自身的原 因.非人力所能左右。因此,自然天道是宇宙天地的基本规律,也 是人必须遵循的最高生存原则。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主要包括诗化的文学、注重理趣的文 学和强调意境的营造;基本特色包括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关注现 实的理性精神,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另外,中国传统文学还具有 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凝聚、审美教育等具有现代意义的功能。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整理PPT课件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整理PPT课件

希腊神话、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启蒙主义
吗?了解《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吗?
了解华盛顿不愿权力膨胀而自我约束、主
动辞职的伟大举动吗?了解阿克顿“绝对
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一现代至理名
言吗?
.
31
有人曾经说过:“现在孩子接触现代
东西机会太多,接触西方东西太泛滥。”
在看起来符合事实,而实际上现在的孩子
接触的西方文化多半是流行的(在西方本
童的智力发展作用不大。电脑世界,
为孩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学习、
游戏、休闲融为一体,它有现代科技
的成果。电脑的普及,体现了现代的
外来文明的冲击力。
.
26
反馈练习(二)
结合图片,谈谈这些“传 统文化”今天仍有着怎样的内 涵:
.
27








.
28








.
29








.
.
5
提问:课文作者阐述了一个怎样 的基本观点?
明确:传统文化与文化
传统,既是财富,又是
包袱。运用它而不被其
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
千里之外。
.
6
文本研习
.
7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完成下表的填空:
比较对象
概念
特点
举例
历代存在过的种
传统文化 种物质的、制度 的和精神的文化 实体和文化意识
文化传统
产生于民族的 历代生活,成 长于民族的反 复实践,从而 形成为民族的 集体意识和集 体无意识

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学PPT参考课件

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学PPT参考课件

2021/3/10
授课:XXX
12
孟子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肯骄奢淫逸,贫贱不能改变节操,威武不 能使志气屈服,这就叫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人有不为,而后可以有所为。
人有不肯做的事,才有可以有所做的事。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人的毛病,往往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然后我们知道:在忧患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在安 乐的环境中便会灭亡。
2021/3/10
授课:XXX
11
孟子思想
•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 鲁国邹人。孔子传曾子,再传子思,三传孟子。孟子以心 释仁,断言心仁必性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也。善 恶之心,人皆有之,义也。恭敬之心,人皆有之,礼也。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智也。四端出四德,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 父母。孟子以义行仁。笃信,仁为人之安宅,义为人之正 路。王道仁政之论,颇具民主精神。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天人共性之说,亦为百代哲言。尽其心者,知其 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著孟子七篇。
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 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利 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 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 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 改正。

中国文学常识11664ppt(共172张PPT)

中国文学常识11664ppt(共172张PPT)

《尚书》
• 《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 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书》 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上” 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人们所 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 “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 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 以叫做《尚书》。
《左传》
《左传》内容
《左传》的思想
《国语》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 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 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体制: 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 例不一,每一 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
•《周语》对东西周的历史都有记录,侧重论政记言。 •《鲁语》记春秋时期鲁国之事,但不是完整的鲁国历史,很少
一、先秦诗歌
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 诗 ——唐诗——宋词——元曲
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 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 经》
创作者
•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 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 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 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 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 的参考。
托尔斯泰及其《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散文萌芽)一、先秦文学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 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 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
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 《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写作背景
•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 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 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汉代——汉乐府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 扩充为大规模的官署。其主要任务是采 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 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 饮之用。“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 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
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五言诗
汉乐府诗
汉乐府民歌直接继承了《诗经》中民歌的现实 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 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感于哀乐,缘事而 发” ,但它又与《诗经》发歌以抒情为主不同, 汉乐府发歌以叙事为其特色。
文学成就
李白 诗仙 杜甫 诗圣
唐代五、七言绝句之最
律诗为唐律之最,中国诗歌史上 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诗人
流派 作家
诗歌内容
诗歌形式
山水 王.孟 隐逸情怀、自然 多采用五古和五 田园 常.储 幽静和生气美 律的形式
边塞
高.岑 李.王
边塞战争题材, 边塞风情、军中 苦乐、建功立业
多采用七言歌行 和七言绝句
《古诗十九首》在历代都受到了高 度评价,南朝文论家刘勰评为“五言之 冠冕”,其艺术成就确是文人五言诗达 到成熟阶段的标志。被后人评价为: “风之余,诗之母” “五言之冠冕” “一字千金”。
如《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 蓉》、《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 皆为传世经典。
3、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汉末):
唐诗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他们才气横 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 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建立雄浑刚健的 新诗风。《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盛唐
作家 称号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魏晋风骨——峻健奔放、洒脱自然 曹操——《观沧海》《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白马篇》《箜篌引》 阮籍——《壮士何慷慨》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 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关心百姓疾苦”、“渴望建功立业”,具有 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 特风格。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建安之杰”,
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洛神赋》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上邪》
《陌上桑》
《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
(汉末) 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原题为《古诗》, 最早收录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 编《文选》之内。这些诗并非一人一 时之作,作者属于地主阶级中下阶层。 古诗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可 以说代表了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代表作家:屈原)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述) 比(比喻) 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
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 色彩的新诗体——楚辞。屈原的骚体诗,是浪 漫主义的典范作品。代表作:《离骚》
文 鲍照

诗 谢朓
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永明体”,对唐人五言绝句极有影响
后 宫体诗
风格浮艳

庾信
前期 冶艳,宫体诗,“徐庾体” 后期 刚健,南北朝诗歌艺术集大成者
4、唐五代宋
唐宋两代是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大花园中最灿烂 的两朵奇葩。
唐诗的艺术水平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 一个朝代。唐代留下了近五万首诗歌,独具 风格的著名诗人大约有五、六十人。再加上 题材、形式和流派的多样性,使唐诗达到了 中国诗歌的高峰。
文学常识串讲
诗歌常识
一、中国古代诗歌发展
歌——诗——词——曲
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 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诗歌体裁
四言诗:《诗经》
中 古体诗 骚体诗:《楚辞》 国 (古风) 五言、七言诗: 汉魏晋六朝诗

乐 府:《孔雀东南飞 》

歌行体:《白雪歌》、《琵琶行》

五律
歌 近体诗 律 诗 七律
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 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 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 中:表停顿)。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
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 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 立的坐标。有人说,中国历代诗 “莫不同祖风骚”,足见其对后 代诗歌的影响。
(2)正始文学: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 号,这时的诗歌称为“正始文学”。
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 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 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 达”。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 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代表作家: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 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3)两晋文学:
西晋:左思(诗歌骨力遒劲,承传建安 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 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
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
民 时期 作品 内容
风格
歌 南朝 西洲曲 男女爱情 哀怨缠绵、艳丽柔婉
北朝 木兰辞 题材广泛 感情直率.语言朴实.风格刚健
体 裁
(今体诗)
绝句
五绝

七绝
变 词: 小令(少于59字)、中调(59~90字)、长调(多于90字)
曲: 小令(单独一支曲子)、套曲(多支曲子)
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沿革
•先秦
中 国
•汉
古 代
•魏晋南北朝

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隋唐五代


•宋
•元明清
•《诗经》楚辞 •乐府 •民歌 •律诗绝句 •宋词 •元曲
•诗歌
1、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中唐(是盛唐诗歌的延续。历经安史之 乱后的这时期的作品表现社会动荡、人 民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