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绿地绿量研究
昆明市垂直绿化调研及四种主要藤蔓植物生态效益研究的开题报告

昆明市垂直绿化调研及四种主要藤蔓植物生态效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面积逐渐扩大,建筑物数量也随之增加。
这些建筑物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现代化的便利,但也给城市环境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城市的人口密度、车辆量、垃圾量等都在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垂直绿化成为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一项新趋势。
垂直绿化是一种将空中空间、建筑物表面和墙体用植物覆盖起来的绿化方式,可以在城市生态环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从调研昆明市的垂直绿化现状入手,研究四种主要藤蔓植物的生态效益。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调查昆明市垂直绿化现状,总结其发展趋势。
(2)选取昆明市常见的四种主要藤蔓植物(紫藤、鹿角藤、缠丝兰、枸杞),分别分析其生态效益及适用范围。
(3)理论分析垂直绿化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2. 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探讨昆明市垂直绿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利用野外调查的方式,采集四种藤蔓植物的实物样本,并从生态效益、适用范围、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基于理论分析的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垂直绿化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三、预期研究结果(1)调查昆明市垂直绿化现状,总结其发展趋势,为昆明市垂直绿化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2)分析四种主要藤蔓植物的生态效益及适用范围,为昆明市垂直绿化的植物选择提供技术支持。
(3)理论分析垂直绿化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为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四、论文结构安排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目的及内容1.3 研究方法1.4 预期研究结果1.5 论文结构第二章垂直绿化现状调研2.1 昆明市垂直绿化现状2.2 昆明市垂直绿化发展趋势2.3 垂直绿化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第三章四种主要藤蔓植物的生态效益研究3.1 紫藤的生态效益及适用范围3.2 鹿角藤的生态效益及适用范围3.3 缠丝兰的生态效益及适用范围3.4 枸杞的生态效益及适用范围第四章垂直绿化的理论分析4.1 垂直绿化的概述4.2 垂直绿化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4.3 垂直绿化的优点和不足第五章结论与建议5.1 研究结论5.2 现有问题5.3 研究建议参考文献。
昆明市地方规范《公园绿地设计规范》

昆明市地方规范《公园绿地设计规范》昆明市地方规范《公园绿地设计规范》是对昆明市公园绿地设计的一
系列规定和要求。
本规范力求将昆明市公园绿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创建具有昆明地方特色和生态优势的公园绿地。
下面将从规划设计、绿化
建设和管理维护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规划设计:
1.综合考虑公园绿地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2.根据公园绿地的规模和功能,合理划分设计区域,确定各功能区的
位置和布局。
3.充分利用昆明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景观
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园绿地。
4.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和游园路线,保证市民的便捷出行和游园体验。
二、绿化建设:
1.树种选择上,优先选择耐旱、抗寒、抗风、抗病虫害的本地植物,
以减少养护成本和生态风险。
2.合理布置植物,注重植物的层次感和景观效果,确保绿地的整体美
观和生态平衡。
3.合理配置水源和灌溉设施,确保植物的生长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注重公园内园路的铺设,尽量采用亲水铺装,营造舒适的步行环境。
5.有序地设置亭台楼阁、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空间。
三、管理维护:
1.制定绿地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2.定期开展巡查和检验,及时发现并处理公园绿地存在的问题,保持公园的良好环境和设施状况。
4.定期开展绿化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绿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昆明市绿地绿量研究

s h a p e o f t r e e c r o w n t o g e t h e r . I t S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s h r u b s w h i t h e d g e s t r u c t u r e h a d mo s t L A I ( m o r e t h a n 1 0) i n ll a p l a n t s . T h e t o t a l g r e e n q u a n t i t y w a s
Ab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2 6 p l a n t s a n d t he i r c o mmu n i t i e s, t h e l e a f a r e a i n d e x o f 26 o r na me n t a l p l a n t s , 6 ki n d s o f s y n u s i a s t r uc t u r e a n d 7 g r e e nb e l t t y p e s i n Ku n mi n g Ci t y we r e s t ud i e d . T he n re g e n q u a n t i t y o f t he r e g i o n o f t he ir f s t r i n g r o a d i n Ku n mi n g Ci t y wa s e s t i ma t e d wi t h he l p o f GI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d i f f e r e n t s p e c i e s o f o na r me n t a l p l a n t s i n t h i s a r e a h a d a re g a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i r s i n g l e l e f a a r e a a n d L e a f A r e a I n d e x( L A1 ) , a n d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昆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云南省的省会,素有“春城”的美誉。
昆明市的绿化造林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绿化覆盖率不高、绿化质量不稳定等,需要进行分析和制定对策。
昆明市的绿化覆盖率较低。
虽然昆明市有许多公园和植物园,但整体的绿化覆盖率并不高。
主要原因是昆明市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以致大量的绿地被占用或减少。
需要加大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力度,增加绿化覆盖率。
昆明市绿化质量不稳定。
一些绿地建设的质量不高,植被覆盖不完全,植物种植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导致植物死亡率较高。
对绿化养护的投入不足,导致绿地养护不到位,损毁较快。
需要加强对绿化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并增加对绿地的定期养护。
昆明市绿化规划不够科学。
昆明市的绿化规划较为分散,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
一些片区的绿化建设缺乏规划导向,导致绿地分散、质量低下。
绿化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不够紧密,缺乏统筹规划。
需要加强绿化规划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加强绿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昆明市的市民绿化意识较低。
一些市民对绿化的重要性和意义缺乏认识,存在乱种乱挖的现象,破坏了绿化环境。
需要加强市民绿化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市民对绿化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大对城市绿地的新建和改造投入,提高绿化覆盖率。
2.注重绿地建设质量,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并加强绿地的养护。
3.加强绿化规划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加强绿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
4.加强市民绿化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市民对绿化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对策的探究。
通过加大投入、提高绿化质量、加强规划和宣传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昆明市的绿化造林现状,提高城市绿化环境的质量和水平。
昆明市呈贡新区园林绿化植物应用调查研究

i
l
u
syunnan
e
n
s
i
s)、短 萼 海 桐
(
Pi
t
t
o
spo
rumb
reLeabharlann vica
l
P.
kunmi
nge
n
s
e)、
y)、昆 明 海 桐 (
)
、
(
球花 石 楠 (
枇
杷
Pho
t
i
n
i
agl
ome
ra
t
a
Er
i
o
b
o
t
ryaja
G
i
c
a)、牛 筋 条 (
Di
cho
t
oman
t
hu
st
r
i
s
t
an
i
n
s
i
s)、木芙蓉(Hi
b
i
s
G
)
、
川
滇
无
cu
smu
t
ab
i
l
i
s)、枫 香 (
Li
u
i
d
a
m
b
a
r
o
r
m
o
s
a
n
a
q
f
患子(
Sapi
ndu
sde
l
avay
i)、复 羽 叶 栾 树 (Ko
e
l
r
eu
t
e
r
i
a
4.
1.
1 乔木树种
常绿乔木:苏铁(
昆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说明

昆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说明(一)规划背景近年来,昆明市牢固树立“绿化和生态是城市第一形象、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景观要素”的理念,把绿地系统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来抓。
2 0 0 8 年2 月,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昆明市城乡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动员大会”,对全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的意见》、《昆明市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2 0 0 8 年行动方案》。
全市从水环境治理、园林绿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高标准、高要求进行整改和建设,并将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从城市向乡村延伸。
以此为要求,从实际出发,以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昆明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通过“规划建绿”,重点解决城乡绿化水平差距大,城市绿化系统不完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对生态绿地的系统性、网络化建设,逐步把昆明建设成为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
(二)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 0 1 8 0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8、《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1 1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1 2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 [ 19 9 2 ] 10 0 号令)1 3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 19 9 3 ] 78 4 号)1 4 、《昆明市城市绿化条例》1 5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 6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17、《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18、《昆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0‐2010》(三)规划目标以把昆明建设成为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为最终目标。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昆明市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绿化造林工作。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绿化和造林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的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昆明市未来的绿化造林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一、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1.绿化覆盖率昆明市位于高原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加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昆明市的绿化覆盖率一直居高不下。
2020年,昆明市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位居西南地区之首,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林地面积达到102.51万亩,绿地率达到了34%,这些数据显示了昆明市在绿化造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森林生态系统昆明市的森林生态系统十分丰富,拥有着丰富的植被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这些自然资源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环境,也对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昆明市的森林还为城市带来了丰富的生态效益,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3.绿化造林成效通过多年的绿化造林工作,昆明市在城市绿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很多城市园林绿地、景观小区等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得城市整体的绿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城市周边的山区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1.绿化结构不合理尽管昆明市的绿化覆盖率居高不下,但是城市绿化结构并不合理,绿化水平不够均衡。
一方面,城市中很多老旧小区和废弃建筑物周围的绿化空间有限,无法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城市周边的山区绿化水平不够高,导致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2.景观绿化不够美观在城市的公共景观绿地和园林区域,由于种植植物的单一性和种类不够多样化,导致了城市绿化的美观性不够。
尤其是在景观设计和植物选择方面,很多地方存在了明显的问题,导致了城市绿化的美化效果不够理想。
昆明市城市道路的地被植物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种 名 肾蕨 洒金千头柏 铺地柏 紫叶小檗 南天竹 三色堇 须苞石竹 花蔓草 血苋 天竺葵 红花酢浆草 旱金莲 萼矩花 叶子花 扶桑 山茶 绣球花 月季 三叶草 红花檵木 雀舌黄杨 大叶黄杨 洒金东瀛珊瑚 八角金盘 常春藤 鹅掌柴 杜鹃 迎春 小叶女贞 金叶女贞 尖叶木犀榄 花叶蔓长春花 金盏菊 报春花 矮牵牛 马蹄筋 金鱼草 金叶假连翘 五色梅 一串红 紫鸭跖草 美人蕉 金边吊兰 萱草 麦冬 沿阶草 金线沿阶草 合果芋 鸢尾 龙舌兰 丝兰 阔叶箬竹
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地被的种类、数目,形
1.1 调查地点
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配置特点等的多样
作者简介: 熊桂华(1982—),女,湖南武冈人,西南林学院2006级研究生。E-mail: guihuax2006@163.com。 ※通讯作者
性及应用现状等进行记录、比较、拍照。 园林意境空间组合的园林景观。因此,它们都是应用价值较高
面,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并具较强扩展能力的植物。 流量较大,对地被植物的选择要求相对较高,因而
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被植物在 具有较大的代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昆明市地
绿化中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针对昆明市城 被的分布及应用情况。
市道路目前地被的园林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可为充分
有的既可观花又图2观叶地被花叶蔓长春花25专题论述南方农业园?花卉版20075总第10期专表1昆明市城市道?的地被植物种类序号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属名肾蕨属侧柏属圆柏属小檗属南天竹属堇菜属石竹属日中花属血苋属天竺葵属酢浆草属旱金莲属萼矩花属叶子花属木槿属山茶属绣球花属蔷薇属三叶草属檵木属黄杨属卫矛属桃叶珊瑚属八角金盘属常春藤属鹅掌柴属杜鹃花属素馨属女贞属女贞属木犀榄属蔓长春属金盏菊属报春花属碧冬茄属马蹄金属金鱼草属假连翘属马缨?属鼠尾草鼠紫叶鸭跖草属美人蕉属吊兰属萱草属沿阶草属沿阶草属沿阶草属合果芋属鸢尾属龙舌兰属丝兰属箬竹属种名肾蕨洒金千头柏铺地柏紫叶小檗南天竹三色堇须苞石竹花蔓草血苋天竺葵红花酢浆草旱金莲萼矩花叶子花扶桑山茶绣球花月季三叶草红花檵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洒金东瀛珊瑚八角金盘常春藤鹅掌柴杜鹃迎春小叶女贞金叶女贞尖叶木犀榄花叶蔓长春花金盏菊报春花矮牵牛马蹄筋金鱼草金叶假连翘五色梅一?红紫鸭跖草美人蕉金边吊兰萱草麦冬沿阶草金线沿阶草合果芋鸢尾龙舌兰丝兰阔叶箬竹拉丁名nephrolepiscordifoliaplaycladusorientalissabinaprovumbensberberisthumbergiidcvaratropurpureanandinadomesticaviolatricolordianthusbarbatusapteniacordifolialresineherbstiipelargoniumhortorumoxalisrubratropaeolummajuscupheaigneabougainvilleaspectabilishibiscusrosasinensiscamelliajaponicahydrangeamacrophyllarosehybridatrifoliumrepensloropotalumchinensisvarrubrumbuxusbodinireieuonymusjaponicusaucubajaponicvarvariegatafatsiajaponicahederanepalenicascheffleravenulosavarsinensisrhododendr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绿地绿量研究摘要在物种和群落调查基础上,测算了昆明市26种常见物种的叶面积指数、6种绿地层片及7种绿化类型的叶面积指数,并借助GIS技术,测算了昆明市一环内的总体绿量。
研究结果表明:物种的叶面积指数不仅取决于物种间单叶面积的差异,还受物种生长状态(如枝叶密集程度、种植密度、树冠形状等)的影响,其中以绿篱结构生长的灌木物种,其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大,多在10以上;昆明市一环内的总绿量为2 429.06 hm2,且不同绿化类型的绿量差异明显:乔—灌型和乔—灌—草型2种绿化类型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高,在8.4~8.6 m2/m2,而乔木型和草本型等单层绿化结构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小,多在 4.6~5.0 m2/m2,前者绿量为乔木型或草本型单层结构的1.7~1.8倍;保证最大化绿地面积是提高城市绿量的基础。
但在同等面积下,尽量选择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树种,优化绿地结构层次是提高城市总体绿量的关键,但必须综合考虑不同性质绿地的主要功能。
关键词绿地;叶面积指数;绿量;云南昆明城市绿地能充分利用植物的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降温增湿、滞尘、抗污等生态功能来参与和改善城市的物质代谢和能量循环[1-5]。
因此,如何评价城市绿化质量的优劣,建立合理、统一的城市绿化衡量指标体系,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过去,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成为我国多数管理者和建设者关注的对象,并在国家绿化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6-7],但这些指标难以体现城市绿化的空间结构及其生态功能。
随着生态城市理论的提出,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上海市和北京市率先开展园林植物生态功能和结构的量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绿化评估概念“绿量(Green quantity)”[3]。
这无疑是对绿化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2-3]。
随后,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如青岛、南京、沈阳、武汉等市均围绕绿量做了大量研究工作[8-11]。
对昆明市而言,自董燕等[12]测算了昆明市区3个广场(东风广场、胜利广场、官渡广场)园林植物绿量之后,与昆明城市绿量相关的研究鲜见。
因此,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在定量测算昆明常用绿化植物(26种)叶面积指数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昆明市一环内(下文以研究区简称)6种绿地层片结构和7种绿地结构的绿量进行了量化研究,为昆明市园林绿化的优化和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评估等提供反映绿化结构和生态功能的量化指标。
1 研究方法1.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昆明市一环内的建成区,该区域作为昆明市经济、政治、文化腹地,人口、交通及建筑较为密集,区内受南部孟加拉湾海洋季风和东南部北部湾暖湿气流的影响,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干湿季节分明,天气常如2—3月,花开不断,人称“春城”。
1.2 植物叶面积指数测定在对昆明市主要公园、高校和公道等绿地植物及其群落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测定了常用26种绿化植物(针叶乔木4种、落叶阔叶乔木4种、常绿阔叶乔木5种、独立生长灌木6种、以绿篱形式用于绿化的灌木4种、草本植物3种(表1)的叶面积指数。
其中阔叶类植物采用标准枝法[11],针叶物种采用分层收割法[12-13]和草本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参照陈自新等[2]和郑锋先等[8]的方法。
1.3 斑块和层片的划分斑块类型的划分:根据实地调查情况,按绿地斑块配置结构,将其划分为7种类型:乔—灌—草型、乔—灌型、乔—草型、乔木型、灌—草型、灌木型和草本型。
层片的划分:层片是植物群落结构的一种基本单位,将绿地植被划分为6个层片类型:常绿阔叶乔木、落叶乔木、绿篱灌木、独立灌木、绿篱灌木和草本。
1.4 绿量测算方法本研究绿量测算方法主要参照文献[11]的方法,即在每一个斑块中,以常绿针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和落叶阔叶乔木等层片作为基础绿量单元,根据2010年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影像图,利用GIS提取各绿地斑块面积、植物层盖度、种盖度和植物种类等基础数据。
而后,结合户外群落样方调查资料,测算主要层片叶面积指数及其在该绿地斑块上的盖度,从而获取各斑块和各绿化结构的绿量,并统计整个研究区绿量。
2 结果与分析2.1 研究区主要绿化植物的单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分析研究表明,悬铃木和鹅掌柴的单叶面积较大,分别为136.11 cm2和124.00 cm2,而假连翘和金叶女贞的叶面积相对较小,分别为2.43 cm2和8.99 cm2。
在总体变化趋势上,反映出阔叶乔木植物的单叶面积较灌木植物大的态势:乔木植物叶面积多在25~50 cm2(悬铃木和广玉兰除外,二者分别为136.11 cm2和99.90 cm2),而灌木植物多在10~25 cm2之间(鹅掌柴除外)(表1)。
此外,所调查树种的单叶面积标准方差较小,这说明取样叶片面积大小变化较小,因而能代表该树种单叶大小。
就叶面积指数而言,灌木物种叶面积指数差异较大(0.47~15.27)。
金叶女贞的叶面积指数为27种测定植物最大,为15.27;大叶黄杨、海桐、锦绣杜鹃等次之,叶面积指数在10.33~13.25;假连翘、光叶子花、桂花、红花继木等叶面积指数在3.5~8.5;而鹅掌柴和垂丝海棠的叶面积指数均小于1,为受测植物面叶面积指数最小的2种植物(表1),这主要是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等植物以绿篱形式生长,枝叶密集,而鹅掌柴和垂丝海棠作为独立灌木,其枝叶较为稀疏。
乔木树种叶面积指数变幅相对较小,且阔叶树种(除樱花外)比针叶树种叶面积指数大,其中滇朴、滇润楠、悬铃木等相对较大,在7.5以上,香樟、天竺桂、广玉兰、小叶榕、银杏等叶面积指数在5.0~6.6,而雪松、侧柏、干香柏、圆柏等叶面积指数在3.5以下(表1),这主要是因为滇朴、滇润楠、悬铃木等阔叶乔木冠高比或单叶面积较大,且枝条较为密集。
综上分析,绿化植物的叶面积指数不仅与物种关系密切,还与其生长状态关系密切,如阔叶乔木植物叶面积远大于灌木植物(鹅掌柴除外),但其叶面积指数却小于以绿篱形式生长的灌木(金叶女贞、海桐等)。
2.2 不同层片的叶面积指数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绿地层片的叶面积指数差异大:绿篱灌木叶面积指数最大,为11.42,这主要是绿篱灌木枝叶非常密集,以致单位面积绿地上的叶面积累量较大;阔叶乔木层片次之(落叶阔叶乔木层片叶面积指数为8.21,常绿阔叶乔木层片叶面积指数为7.14);独立灌木、草本、针叶乔木等3类层片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40、4.64和3.16。
这说明绿化状态对绿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表2)。
由表2还可看出,昆明市一环内,绿量在乔、灌、草等3个层片中的分配差异不明显:乔木层片绿量相对较大,为877.41 hm2,占昆明市一环总绿量的36.12%,且其中阔叶乔木树种贡献率较大,为29.05%;灌木层片绿量次之,为803.84 hm2,占昆明市一环总绿量的33.09%;草本绿量略小,为747.81 hm2,占昆明市一环总绿量的30.79%。
综上分析,选取叶面积指数较大的物种或以绿篱(灌木物种)搭配结构,是提高不同层片绿量的重要途径。
2.3 不同结构绿地斑块的绿量从景观斑块角度看,昆明市一环内绿地多以复层结构为主,其中尤以乔木层与灌木层或草本层(乔—灌—草绿化结构、乔—灌绿化结构和乔—草绿化结构)搭配绿化比例较高,其斑块比例占57.27%;乔木、灌木、灌—草和草本4种绿化结构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在9%~14%(表3)。
从单位面积绿量看,乔—灌型和乔—灌—草型2种绿化类型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高,在8.4~8.6 m2/m2;灌木型、灌—草型和乔—草型3种绿化类型的单位面积绿量次之,在6.0~7.6 m2/m2;而乔木型和草本型等单层绿化结构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小,多在4.6~5.0 m2/m2(表3)。
这表明以乔木和灌木或草本结合的复层绿化结构可大大提高城市绿量,其绿量为等面积乔木型或草本型单层结构的1.7~1.8倍。
从不同结构绿地看,绿地面积与其绿量的变化总体上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0.91),这说明保障城市具有适宜的绿地面积是提高城市绿量的基础,但不同的绿化结构对绿量的贡献有所差异。
研究区7类绿地中,乔—灌—草型、乔—草型和乔—灌型3类绿地的绿量较大,分别为628.05、534.64、501.14 hm2,分别占研究区总绿量的25.34%、21.75%和20.22%;灌—草型和乔木型等次之,分别为289.07 hm2和314.44 hm2,分别占研究区总绿量的11.66%和12.69%;灌木型和草本型绿量较小,在130 hm2以下(表3)。
综上分析,研究区复层结构绿地(乔—灌型、乔—灌—草型)的绿量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充分发挥植物枝叶对空间的利用优势。
因此,通过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合理配置,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绿量。
3 结论与讨论3.1 不同绿化物种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这主要取决于物种的不同和物种生长的状态研究发现,不同生活型植物叶面积指数差异较大。
以绿篱结构生长的灌木物种,其叶面积指数多在10以上(除假连翘外),这主要是以绿篱结构生长的灌木物种,其种植紧密且枝叶密集;阔叶乔木物种叶面积指数多在5~10(除悬铃木为18.87、樱花为2.61外),这主要阔叶乔木物种单叶面积较大;草本多在3.5~6.0;而针叶乔木种植稀疏、枝叶松散,其绿量较小,多在3~4;独立灌木叶面积指数因物种而有较大变异,其中光叶子花、桂花叶面积指数较大,而鹅掌柴和垂丝海棠叶面积指数最小,在0.6以下。
因此,物种的叶面积指数不仅取决于物种间单叶面积的差异,还受物种生长状态(如枝叶密集度、种植密度、树高树形等)的影响。
郑锋先等[8]与陈芳等[11]也发现相似规律[8,11]。
3.2 研究区可从乔木型或灌木型绿地入手,优化其结构配置,以提升区内绿量研究区绿地面积与其绿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绿化类型,其绿量差异明显:乔—灌型和乔—灌—草型2种绿化类型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高,在8.4~8.6 m2/m2,而乔木型和草本型等单层绿化结构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小,多在5.0 m2/m2以下。
这表明,相同绿地面积下,以乔木和灌木或草本结合的复层绿化结构可大大提高城市绿量,其绿量为单层结构的1.7~1.8倍。
这主要是复层绿化结构充分发挥植物枝叶对空间的利用优势。
这也说明保证最大化绿地面积是提高城市绿量的基础,但在同等面积下,尽量选择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树种,优化绿地结层次构是提高城市总体绿量的关键出路。
研究表明,昆明市一环内以多元复层结构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大,乔—灌—草型、乔—草型和乔—灌型的绿地斑块、面积和绿量均有较高的比例,复层绿地的绿量之和占总绿量的67.13%,其绿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其优化应着重考虑从面积较大的乔木型和灌木型绿地入手。
然而,提高城市绿量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城市的总体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