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感应测井资料实用化快速迭代反演技术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合集下载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中的电磁测井资料应用(2003)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中的电磁测井资料应用(2003)
18 4 32
49.96 45.37
69.89 27.9 100.89
电磁波测井的地质基础
常规电阻率测井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的问题, 至今仍没有得到解决,
可以提供频散电性参数相位电阻率;衰减电阻率;相位介电常数。 在注入地层水矿化度不清楚的条件下,为识别水淹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油水的介电常数差别大,介电常数与含水饱和度 关系密切,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较小。
电磁波测井的物理基础 相位介电测井电阻率校正图版
相位介
相 位 差
电阻率
电磁波测井的地质基础
大庆油田典型地层参数
地层 电阻率 25 50 100 150 200 相对介电常数 相位差 43.25 36.6 33.86 33.17 32.77
油层
6
水淹层
水层 气层 泥岩层
25 50
12 100 5
10
● 矿物的相对介电常数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变动,因此岩性变化对相对介电常数的影
响不大;
● 水的介电常数比其它介质高出许多倍,水是影响储层介电常数的最大因素,储层介
电常数主要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而变化;
● 矿化度的变化对储层介电常数的影响也不大,溶液矿化度小于1000PPM时,对介
电常数的影响最大为16.7%,最小为3.21% ,平均小于10.5% 。
rxo, n-1
Lxo, n-1
rt, n-1
rt, n
rxo, n
Lxo, n
rt, n
rt, n+1
rxo, n+1
Lxo, n+1
rt, n+1
理论地层模型:零维﹑一维﹑二维﹑三维
(二)反演理论研究
正演确定仪器的理论响应

高分辨率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联合反演

高分辨率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联合反演

高分辨率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联合反演刘振华;成志刚;仵杰【摘要】利用电阻率测井理论和反演技术,建立了高分辨率双侧向(HRDL)和高分辨率双感应(HRDI)测井响应的联合反演算法,对HRDL和HRDI测井曲线进行连续反演.构造不同层厚的地层模型,将联合反演结果和单一HRDL反演以及HRDI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联合反演不仅可以同时确定地层真电阻率、侵入深度和侵入带电阻率,而且还可以改善测井反演问题中解的局部收敛性和多解性.对现场HRDL和HRDI测井曲线的联合反演结果也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25)006【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联合反演【作者】刘振华;成志刚;仵杰【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21;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P631.8受井眼、泥浆侵入和围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电阻率测井响应一般偏离地层真值.从测井数据反演地层参数是电阻率测井的最终目的.电测井响应的反演属于非线性问题,若测量数据有限,会导致反演结果具有局域收敛性或非惟一性,这增加了测井解释的难度.利用测井数据提高测井解释精度的途径之一是增加测井信息,如使用可以获得多个测井数据的阵列测井仪器,对多个测井响应进行反演[1-4],或在获得目的层段岩心分析资料和试油资料等多种信息后,通过综合分析进行测井解释研究[5].另一途径就是对测量原理不同的仪器测量结果进行联合反演[6-9],联合反演尤其适用于地层模型参数完全相同,只是由于测量仪器原理不同而使测量数据具有不同含义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测量原理迥异的材料数据可以为联合反演提供互为补充的信息,提高解估计的精度,改善测井反演问题中的多解性[6-9],联合反演是推动反演技术更加实用化的途径之一.基于感应型的双感应测井和基于电流型的双侧向测井是目前测井作业中的必测项目,在传统双侧向测井仪器基础上重新设计的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 (High Resolution Dual Laterolog,HRDL)[10-11]和经过信号处理具有高分辨率的双感应测井仪 (HRD I)[12],均具有足够的纵向分辨率和径向探测深度,解决了原仪器纵向分辨率和径向探测深度不能兼顾的矛盾.目前,HRDL和 HRD I逐渐应用于国内部分油气田.但是,无论是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反演还是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反演,一般只能进行两参数(侵入带深度 ri和地层真电阻率 Rt)反演,而侵入带电阻率 Rxo通常是由其他更浅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测量结果获得.为了提高反演精度,充分利用测井数据,克服单一测井仪器反演的缺陷,建立了HRDL/HRD I联合反演理论模型和相应算法,同时利用HRDL和HRD I的 4个测量数据,进行三参数(Rt、Rxo和 ri)反演.构造不同的理论地层模型验证了模型算法的正确性,对比了单一的 HRDL和单一的HRD I反演结果和联合反演结果的优劣,讨论了目的层厚度变化对反演收敛性、反演精度的影响,最后给出了现场应用实例.HRDL/HRD I联合反演结果不仅有助于提高解估计的精度,缩小解的存在范围,而且还可进行多参数反演,得到较准确的地层电阻率和侵入参数.1 高分辨率双侧向及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响应正演计算图1示意出二维地层模型,在径向上包括井眼(半径 rh、泥浆电阻率 Rm)、侵入带(深度 ri、电阻率Rxo)和原状地层 (电阻率 Rt),纵向则包含 N层 (厚度 h),地层模型关于井轴旋转对称.图1 地层模型1.1 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HRDL)仪器响应传统的双侧向测井仪器的纵向分辨率一般为0.6~0.9 m,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在原双侧向电极系基础上,将主电极分为三部分:中间为测量电极,两侧为短路的主电极,仍属于电流型测量仪器(图 2).与原双侧向测井电极系比较,中间的测量电极M相当于监督电极M1(M1′).工作时,调整屏蔽电极A1(A1′)或A2(A2′)的电流使监督电极M和M1等电位,通过测量M上的电位 U,用下式计算视电阻率式中:K为电极系的仪器常数,IA0和IA0′分别对应主电极A0和A0′发出的电流.将深、浅模式下测量到的电压和电流代入式 (1)就可得到深、浅测井响应, HRDL的纵向分辨率可以达到 0.4 m.图2 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的电极系对应于图 1的二维非均匀介质模型,在电阻率等于常数的每一个区域中,电位分布函数U(r,z)满足的微分方程为式中:R为地层电阻率.上式的定解条件是在相邻α、β区域的交界面上满足其中,n为交界面的法线.在无穷远边界满足U=0.由于所考虑的地层介质模型在纵向和径向上都不均匀,故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上述方程,求出测量电极M的电位U后,代入式(1)可得视电阻率的数值解.1.2 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HRD I)仪器响应HRD I的仪器结构和传统的双感应测井线圈系相同,通过信号处理改善了深中双感应测井的探测特性,使之具有和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相同的0.4 m分辨率[8],而感应测井仪器响应的计算则基于电场强度 E所满足的 Helmholtz方程式中:J是电流密度,μ是磁导率,ω是圆频率,α是求解区域的分区数传播常数κ满足式中:ε是介电常数.在区域α和β的边界,电场强度的切向分量满足如下边界条件利用数值模式匹配方法求解以上方程,求出电场强度 E后,可得到感应测井仪器的视电阻率2 联合反演算法对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和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响应的联合反演,采用的是阻尼最小二乘法,即用具有m个待定参数的正演模型去拟合 k个测井数据值,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Rn表示测井数值,由于HRDL和HRD I共提供4组测量数据,这里的n=1、2、3、4,记R1=R ID和R2= RIM分别代表高分辨率的深、中感应测井值,R3= RLD和R4=RLS分别代表高分辨率的深、浅侧向测井值.式 (8)中函数 F表示正演模型,Rt、Rxo、ri表示待反演的模型参数,Sn表示正演模型中的其他参数.式(8)是非线性方程组,可以在模型的初始猜测处用泰勒级数把右边展开为线性形式把上式写成矩阵形式式中:R =(R ID,R IM,RLD,RLS)T为测井数据,R0=为正演模型预测数据,ε为测井值和预测值之差,P=(Rt,Rxo,ri)T为待反演参数(地层电阻率、侵入电阻率和侵入半径),J为 Jacobi矩阵.式(9)是关于反演参数修正步长δP的线性方程组,相应的阻尼最小二乘解为式中:η为阻尼因子,I0为单位矩阵.由上式求出参数 P的增量δP后,可以得到新的参数把这组新的参数代入正演模型,求出新的差值ε= R-R′以及新的参数增量δP′,由此构成迭代过程,直到满足收敛条件为止.一般地层电测井的视电阻率变化范围可达 2~4个数量级,若不做处理,按前述的迭代流程进行迭代,结果会很不稳定.因此,对这些变化梯度大的量用对数来表示,可以有效增加迭代的稳定性.把现场测井响应值和正演模拟值分别记为 Rman和 Rsan(n = 1,2,3,4),将式 (9)中的电阻率一类的量都换成用对数表示的形式 (变化梯度小的侵入半径不做变换),式(9)变换为令α1=Rt,α2=Rxo,α3=ri,则第 k次迭代时矩阵中各量的变换结果为将变换后的各量代入式 (10),解出δP*后,可得第 k+1次的迭代结果利用上述方法进行联合反演计算,可以使迭代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3 理论地层模型的反演采用构造目的层厚度在 0.4~5.0 m之间变化的理论地层模型计算相应的HRDL和HRD I的测井响应,并对此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如图 3所示.图3(a)示意出具有不同层厚的地层模型,为了研究联合反演算法对不同层厚的适应性,选取层厚分别为0.4、0.6、1.0、1.5、2.0、2.5、3.0、4.0 m和 5.0 m.选取地层真电阻率Rt=5Ω·m,侵入带电阻率Rxo= 20Ω·m,侵入带深度 ri=0.68 m,上下围岩电阻率均为2Ω·m.图3(b)、图 3(c)分别给出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HRDL)和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HRD I)的仪器响应(实线为深侧向或深感应测井响应,虚线为浅侧向或中感应测井响应).正演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 HRDL还是 HRD I,对目的层均有明显响应,分辨率比传统的双感应和双侧向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受侵入的影响,视电阻率都偏离了地层电阻率真值.图3 理论地层模型及正反演计算结果图3(d)分别给出对地层真电阻率的反演结果,其中,实线为联合反演的结果,为便于比较,还给出了仅用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HRDL)数据进行反演的结果(图中长虚线)和仅用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HRD I)数据进行反演的结果 (图中短虚线),单一反演时,把中感应或浅侧向测井数值近似视为侵入带电阻率.从图看出,无论是薄层还是厚层,联合反演均能较好地反映侵入特性,表 1列出联合反演和HRDL、HRD I反演的地层真电阻率相对误差.从表中数据看出,对于1.5 m以上的目的层,联合反演误差在10%以内,比 HRDL和 HRD I单一反演结果的误差明显减小,即使是薄层,联合反演误差也远远低于单一测井数据的反演误差.所以,联合反演明显优于单一测井数据的反演结果,这是联合反演的优点之一.表1 联合反演和 HRDL、HRD I反演的地层真电阻率相对误差层厚H/m 0.4 0.6 1.0 1.5 2.0 2.5 3.0 4.0 5.0联合反演误差/% 45.2 42.8 18.4 10.6 5 3.4 4.4 3.4 3.4 HRDL反演误差/% 376.0 363.0 286.0 263.0 251.0 204.0 180.0 166.0 100.1 HRD I反演误差/% 188.0 106.0 51.4 32.2 13.5 33.6 19.2 14.8 14.2图3(e)是利用联合反演得到的侵入带电阻率,与侵入带电阻率真值(Rxo=20Ω·m)较为接近.联合反演是同时利用了 HRDL和HRD I的 4组测井数据,使同时反演地层真电阻率、侵入带电阻率、侵入带深度 3个参数成为可能.而无论是 HRDL还是HRD I的单一反演,通常利用的是一种仪器的 2组测井数据,只能反演地层真电阻率和侵入带深度 2个参数.所以,联合反演的优点之二是增加了反演的地层信息量.图3(f)中实线为联合反演算法对侵入带深度 ri的反演结果,它和侵入带深度真值(0.68 m)较接近.为便于比较,还给出了 HRDL(图中长虚线)和HRD I(图中短虚线)对ri的反演结果.结果表明,对侵入带深度的联合反演结果也明显优于单一测井数据的反演结果.上面的理论地层模型反演结果验证了本文反演算法的正确性,联合反演精度不仅明显优于单一测井数据的反演结果,而且联合反演还充分利用了测井数据,增加了反演的地层信息量,从两参数反演增加为三参数反演.另外,联合反演的收敛性也优于单一反演的结果.4 现场应用实例对某油田某井 540~590 m井段的高分辨率双侧向和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数据进行了联合反演计算,结果如图 4所示.图 4(a)、图 4(b)分别给出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HRDL)和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HRD I)的现场测井曲线.图 4(c)是对 HRDL和HRD I测井数据进行联合反演得到的地层真电阻率Rt(实线)和侵入带电阻率 Rxo(虚线).反演结果表明,该井段属高侵,侵入带电阻率较高,所以较浅探测深度的测井响应值大于深探测深度的测井响应.图 4(d)则给出联合反演得到的侵入深度,联合反演的结果和测井综合解释结果相吻合.图4 对某油田某井段的 HRDL和 HRD I测井曲线进行联合反演的结果5 结论(1)联合反演把测量原理迥异的测井数据综合起来进行反演,能够利用不同类型测量数据的互补性,从而提高解估计的精度,改善测井反演问题中的多解性,是推动反演技术更加实用化的途径之一.因此联合反演正逐渐得到研究者和现场测井工作者的重视.(2)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和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联合反演算法,充分利用了不同测井仪器的测量数据,可以同时反演三参数:地层真电阻率、侵入带电阻率和侵入带半径,增加了反演的地层信息量.而单一的双侧向或双感应测井反演,只能进行地层真电阻率和侵入带半径两参数反演.(3)对于实际测井作业及测井解释,在侵入带电阻率未知的情况下,单一的双侧向或双感应测井反演是把其他浅探测仪器的电阻率测量结果近似作为侵入带电阻率,降低了反演精度.联合反演直接把侵入带电阻率作为待反演参量,可以综合利用 4个测井数据进行三参数反演,反演得到的地层电阻率和侵入带电阻率比单一仪器的反演更符合测井响应特性,反演收敛性有明显改善,减小了解估计的分布范围,不失为一种较为合理、有效的反演方法.参考文献:[1] Barger T D,Rosthal R ing a multiarray induction tool to achieve high-resolution logs with minimun environmental effects[C].Presented at the 66th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ihibition,1991.[2] Smits J W,Dubourg I. Improved resistivity interpretation utilizing a new array laterolog tool and associated inversion processing[C].SPE 49328,1998.[3] 刘振华,张霞.阵列侧向测井响应的多参数反演[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1):30-33.[4] 唐俊.阵列感应测井远程反演处理系统的设计[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4):96-98.[5] 林承焰,薛玖火,王友净.乐安油田草 4块 Es4稠油油藏测井解释模型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1-5.[6] Strack K M.Joint inversion of resisitivity logs:limit and possibilities[J].J Pet Tech,1997,49(11):1234-1236.[7] Liu ZH,Lin H.Joint inversion of induction/lateral/Nor mal logs,case studies at Shenli field site,China[J].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2,34(1):55-64.[8] 林小兵,刘莉萍,魏力民.川西丰谷地区须四段钙屑砂岩含气储层预测 [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2):82-84.[9] 刘赵明,高杰,孙友国.常规电测井联合反演研究与实际应用[J].测井技术,2003,27(1):16-19.[10]朱军,冯琳伟,李剑浩,等.一种新型的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方法[J].测井技术,2007,31(2):118-123.[11]朱军,冯琳伟.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4):457-462.[12]仵杰,龚厚生,庞巨丰,等.一种新的双感应测井信号处理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03,27(1):11-15.。

大庆油田地球物理测井中的若干应用数学问题(陈国华2010)

大庆油田地球物理测井中的若干应用数学问题(陈国华2010)

大庆油田地球物理测井中的若干应用数学问题——学术交流报告
程、亥姆霍茨方程、波动方程、Boltzmann 迁移方程的边值问题,以下重点讨论这四类方程。 4.1 电阻率测井【2】 电阻率测井是依据地层介质电阻率的不同性质,去识别地下油、气、水的分布。其测井方法主要有电位、梯度、微电极、 微侧向、邻近侧向、微球聚焦、双三侧向、双侧向、七侧向、八侧向等几十种测井方法,但基本可分为仪器贴井壁测井方法、 仪器居中测井方法两大类,前者是一个三维数学模型问题,后者可简化为一个二维轴对称数学模型维问题。考虑三维电阻率测 井方法的数学模型及理论响应模拟,可归结为求解具有如下边界条件的偏微分方程。 对于非均匀导电介质求解区域,在每一个电阻率等于常数的区域内部,电位函数 u 满足扩展型 LapLace 方程
(u) 0
(1)
在柱坐标系中,该方程取以下形式
u 1 u u (r ) ( ) (r ) 0 r r r z z
(2)
在电阻率为分片常数的介质区域分界面上, u 满足相应的交接面条件
u u ( u u ) ( ) n n
(3)
在外边界处,电位 u 满足如下的边界条件
u ( r, , z ) z Z 0 u ( r, , z ) r R 0
(4)
其中 z=± Z 为 z 方向上、下外边界坐标,r=R 为 r 方向外边界坐标。 在方向边界处,电位 u 应满足对称电位导数条件
u ( r , , z ) 0 0 u( r, , z ) 0

1 引言
近二十几年来,石油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广泛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数学为手段成功地解决了各种地质、工程复杂系统问 题,尤其在石油地质、油藏工程、采油工程、钻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测井等领域,由于采用了数学建模与大规模 科学计算技术,使前沿、高端、复杂的石油工程项目研究周期缩短、试验方案优化、投资风险降低,导致了石油工程技术的突 飞猛进发展。如油田勘探开发需要精细了解地下构造,确定油勘探藏规模;描述剩余油的分布,提高采收率;了解掌握地下油 气流动过程,制定开发方案;识别井中油、气、水层分布位置,制定射孔、压裂、堵水作业方案等,这些问题都可归结为岩石 力学、渗流力学、声学、电磁学、核物理学、电化学及各种耦合物理场与非线性等问题的数学建模,而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 偏微分方程、非线性优化、信号处理、复杂系统模拟等大规模科学计算,为工程实施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可以说,石油勘 探与开发中的工程问题已涉及到了应用数学的全部领域。 本文专题介绍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应用,对国内外测井数值模拟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别以物理 学和数学的观点,阐述了测井物理方法的分类及相对应的数学模型,重点讨论了大庆油田未来需要解决的若干测井应用数学问 题,以此引起国内地球物理、应用数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双侧向测井

双侧向测井
M 参考电位电极。
A1屏蔽电极 M
A0
参考电位电极
贴井壁测量
测井时:A0-------I0、A1---------Ia(与I0同极性) 调节Ia的变化,使得VM=VC(不变的参考电压),
又调节I0使主电极的电位= VM,在测量过程中,保 持V0= VM=VC,测量过程中记录I0的变化(恒压), 计算电阻率的公式:
地层厚度ft
当岩层厚度<2ft时,如果RS大于目的层的电阻率,测 出的电阻率增大,校正后的值使其变小. (RLLD/RS=1 至0.005是对的)
如果RS小于目的层的电阻率,测出的电阻率减小,校 正后的值使其变大. 当RLLD与RS 差别很大时才校正 当RLLD/RS=0.5至2时,受围岩的影响小,可以不校正。
电阻率:以欧姆米为电位
式中W:以微米为单位
在使用各种侧向的情况下,权衡的结果认为:
双侧向电极系优越,资料便于对比, 使用效果较好,目前广泛使用.
一:问题的提出
求RXO的测井方法,以前的微电极 受泥饼厚度的影响很大,在盐水泥 浆井中几乎不反映井壁附近地层 的RXO,由此提出了微侧向.
二:微侧向的测量原理 A0
分层能力 三侧向>七侧向=双侧向
三 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1 特点
RLLD RLLS 与三侧向或七侧向曲线的特点完全 相同
2 曲线的应用 (1) 求地层的真电阻率
无论何种电法测井,其曲线所受的影响因素有:
井眼
围岩
侵入
因此,要求得地层的真电阻率,必须进行井眼、
围岩、侵入校正。
井径
1) 井眼校正 RLLDC/RLLD
电阻率发生改变,主电流随之而变,监督电极的
电位也在改变。测量监督电极与参考电极N间的电 位差Vod和主电流I0 d 。

成像测井技术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精编

成像测井技术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精编

第一章电成像测井技术从世界三大测井公司(斯伦贝谢公司、贝克-阿特拉斯公司和哈里伯顿公司)的井壁成像测井仪器特性来看,井壁成像测井仪器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描述井壁地层电阻率特征得测井仪,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等;另一类是反映井壁地层声波特征的测井仪,如超声波井眼成像仪等。

20此纪50-60年代,微电阻率测井得到迅速发展。

苏联推出了微电极测井,斯伦贝谢公司和阿特拉斯公司分别研制出了微侧向、邻近侧向、微球形聚焦测井,利用这些仪器获取了冲洗带及井壁附近电阻率信息。

70年代以来,斯伦贝谢公司研制出了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仪(HDT)和地层学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仪(SHDT),开始了井壁附近构造、沉积和裂缝研究。

到80年代中期,斯伦贝谢公司又研制出地层微电阻率测井仪(Formation Microscanner Service,简称FMS)。

其特点是利用密集组合的电传感器,测量井壁附近地层的电导率,并进行高密度采样和高分辩率成像处理,提供一个类似岩心表面成像的井壁图像,可用于识别裂缝,分析薄层,进行储层评价、沉积相和沉积构造等方面的研究。

但因其井壁覆盖率、分辨率较低,受到一定限制。

90年代各大测井公司分别推出了相应的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FMI、EMI、STAR等。

50年代Drsser公司的声幅、声速测井仪器相继投入商业服务。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华北油田研制成功了井下声波电视成像测井(BHTV),获取的图像信息可以对套管井射孔质量、损坏情况及裸眼井井壁地层评价。

进入90年代,世界三大测井公司分别推山了超声波井眼成像测井仪(USI、UBI、CBIL、CAST、CAST-V等),为地层评价提供了重要信息。

第一节声、电成像测井的基本原理一、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基本原理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主要有斯伦贝谢公司的FMS、FMI,哈里伯顿公司的EMI和贝克—阿特拉斯公司的STAR。

这些仪器的测量原理基本相同,只是仪器的结构如极板和电极数目有所差异。

感应测井及数据处理的理论和仿真

感应测井及数据处理的理论和仿真
感应测井是其中重要的传统电阻率系列测井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理 可以用双线圈系感应测井进行说明。D011”1在1949年提出了感应测井的几 何因子理论。虽然有许多限制性条件,但该理论仍然清晰地阐明了感应测 井的基本概念。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感应测井几何因子理论获得了较 大的发展。如国内田子立、孙以睿和周书藻”1提出的趋肤效应几何因子理 论,6ianzero和AnderSOn”1提出扩展Doll的几何因子理论,使其包含趋 肤效应或传播效应,以及Moran“3提出的广义几何因子等。几何因子理论 的推广和发展,进一步满足了工程实践的需要,为感应测井仪器的发展和 感应测井信号的处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带和围岩影响时的视电导率O"a可表示为:
O"a=吒%+g吒+Gi盯f+qO"t
(1.4)
其中,盯,、眼、盯。、和盯;分别是地层、围岩、泥浆和侵入带的电导率;
G,、G、瓯和G,分别是地层、围岩、泥浆和侵入带的几何因子。当泥
浆、围岩和侵入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记时,吒可以近似等于地层电导率 盯。。此时%的大小,能反应出地层电导率的变化,这就是感应测井的基
集层中储集物的电阻率的高低是判断储集层含油、气的重要标志。
鉴于电阻率测井的重要性,人们设想了多种测量电阻率的方法,如电
极系测井、双侧向测井、微型聚焦测井等。这些测井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
实现了电阻率测并任务。但当井中泥浆不导电时(如油基泥浆),这些测
井方法不再有效。为此,人们开发了感应测井方法。
起初,感应测井仅用于油基泥浆和干井,并取得了良好的测量效果。
circuit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paper.Furthermore,some factors that decrease the vertical resolution of the formation have been analyzed and a novel

测井新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与效果

测井新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与效果

生产组织及施工难点
1、严寒,-30度,不能进行正常井口作业。
2、井下条件复杂,高温、裸眼段长,沉积 岩段 井眼严重不规则等。
3、完井时间集中,连续作战,仪器保养困难。
任务确定后首先分析了作业 的难点,针对困难采取了以 下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
1、超前组织,做到有备无患
充分考虑困难因素,签定协议前提出明 确的设备需求,及应急预案。 施工开始后,每周一次进度预测,提出 设备准备要求
也反映SLB也须提高寒冷气候条件下连续作战的能力
斯伦贝谢大庆徐家围子区块深层气勘探作业设备表
设备项目 工程师 测井车 数量(套) 4 2 备注 包括一名MDT工程师 Trailer 和 OSLC
地面设备
电缆 FMI微电阻率成像仪 DSI双偶极子声波成像仪
3
3 2 2
包括一套MDT地面配合设备
2套NT高温,一套.48高强度
MDT规模应用
徐家围子火山岩气藏描述
目前徐家围子深井的FMI、DSI、ECS、MSCT 新技术采集, MDT规模应用已初战告捷,气藏描述正在紧张进行中。
一、精心组织、超前准备,保障了徐家围子 深井schlumberger测井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MDT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与效果 三、下步工作安排
徐家围子深井schlumberger测井从酝酿、决 策到实施过程的回顾
+因仪器问题未测;*DCS要求加测;徐深9、401MSCT为保护仪器而放弃MSCT。
MSCT仪器作业情况
取芯情况 作业时间 日期 井名 主要问题 设计 尝试 成功 (小时) 2004年11月9日 徐深601 20 5 3 34.25 作业中旋转马达停止转动-表面设备造成 作业中旋转马达停止转动-表面设备造成 2004年12月1日 徐深7 25 19 17 40.75 旋转马达被烧毁 液压马达有短路现象 2004年12月13日 徐深502 22 1 1 21.75 电缆1号芯短路 液压系统有漏 2004年12月25日 徐深8 5 5 5 10.75 2005年1月7日 徐深3 23 19 17 19.25 样品被挤压在第一个仪器中 第二个仪器在高温下无法供压使钻头旋转 2005年1月11日 徐深602 13 13 10 18.25 胶状泥浆对取芯有影响 总数 108 62 53

用双感应-八侧向测井资料快速评价地层

用双感应-八侧向测井资料快速评价地层

用双感应-八侧向测井资料快速评价地层
杜申先;杨春文;胡林斌;李晓华
【期刊名称】《测井技术》
【年(卷),期】2004(028)004
【摘要】针对长官庙油田低电阻率油层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双感应-八侧向资料快速直观评价地层的方法.以含油饱和度公式为基础,结合经验公式,提出了简化计算方法.利用重叠的方法来指示地层的含油性.该方法在长官庙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总页数】3页(P327-328,359)
【作者】杜申先;杨春文;胡林斌;李晓华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测井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
汉,430074;河南油田测井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河南油田测井公司,河南,南阳,473132;河南油田测井公司,河南,南阳,4731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811
【相关文献】
1.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三线浮地的设计 [J], 南婷婷
2.Xc70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的技术改进 [J], 叶国干;刘毅;徐艳平
3.新型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与国产HH2530测井平台的挂接及应用 [J], 吴沁轩;魏孟周;张晓明;李守鑫;杨永生;李永生;陈志强;张晓文
4.JSB801 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线圈系结构工艺分析及感应疑难故障的检修 [J], 邝
学农;刘福礼
5.SDZ-30B0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电路故障分析研究 [J], 田玉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a t A r cia a ti r t e iv r in ( I ) e h iu fDu lI d c in L g ig ( L) sr c : p a t l s t a i n e so c f e v PF I tc nq e o a n u t o g n o DI d t e eo e ya t o src n l n sa p ia in i qn lil r to u e .Th FI a ad v lp d b u h r e e tya d i p l t Da i gOi ed a ei r d c d t c o n f n eP I tc nq ec n an n e r t ebo k n e h iu o t i si tg ai lc ig,pc n u c u a er w p a e tc n u t i v ikig o ta c r t a a p r n o d c i t v y,a d fs n a t f r r n n e so fDI a a o wa d a d i v rin o L d t .Th n e r t e bo kn i st e o m a in it ra e n ei tg ai lc ig am og tf r t n e f c sa d v o
维普资讯
第3 1卷
第5 期




Vo_ 1 No 5 l3 .
0C 2 0 t 07
20 年
文 章 编 号 :0 4 13 ( 0 70 —4 10 10 —3 8 2 0 )50 4 —4
化快速反演技术则主要用来 消除 井眼泥浆和围岩等对双感 应资料 的影响 以获得更 加准确 反映 地层 侵入状 态的地 层电阻率 。用该技术 已处理 了大庆油 田 6 口井 的测井 资料 , 0多 取得 了满意效果 。 关键词 :双感 应测井 ; 原始视 电阻率 ; 综合分层技术 ;实用化快速迭代反演
c n u tvt re o r mo et ei f e c so k n efc o r cin a d t r ep itd c n o u in o d ciiy tist e v h n l n e fs i fe tc r e t n h e - o n e o v lto u o o L.Th r cia a ti v rin c n r d c h fe to o e o e mu n h u d rb d o n DI ep a t lfs n e so a e u e t eef c fb r h l d a d s o le e n c
T AO n - e I n - n Ho g g n ,L gf g ,W A Qi e NG i ig ,WANG n - i Gu— n p Ho g na n
( . l lg ig C mp n , i i ga d E po a inGru f g n e rlu Ad n srt n a i ,He o g i 6 4 2 Nn ; 1 Wel o gn o a y Dr l n x l rt o po i P t e m mi i ai ,D qn ln o Da g o t o g i n i n 1 3 1 ,C a l a g 2 I si t f h s s Jl iest ,C a g h n Jl 3 0 1 hn ) . n t u eo y i , in Un v r i t P c i y h n c u , in 1 0 2 ,C ia i
i i a au so o m ain r ss ii r m h L o s Th ik n u c u a e r w p a e t nt lv l e ff r t e it t fo t e DI lg . i o v y e pc i g o ta c r t a a p r n
双 感 应 测 井 资 料 实 用 化 快 速 迭 代 反 演 技 术 及 其 在 大 庆 油 田 的 应 用
陶宏根 ,李庆峰 王桂萍 , ,汪宏年
(_ 1大庆石油管理局钻探集 团测井公司 , 黑龙 江 大庆 6 4 2 2 吉林大学物理学 院,吉林 长春 10 2 ) 131; . 30 1
中 图分 类 号 :P 3 . 1 6 1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A a tc s t r tv nv r i n Te hn qu fDu lI du to Lo g ng Pr c ialFa tIe a ie I e so c i e o a n c i n g i Da a a d t t n IsApplc to n Da n lil ia i n i qi g Oife d
DI o o t i r c u a e f r to e itv t h wi g c a a t r fi v d d f r to .Th L t b an mo ea c r t o ma i n r ss i iy i s o n h r c e so a e o ma i n n n e
摘要 :介绍了最近开发的一种双感应 资料实用化快速迭 代反演技 术及其在大庆油 田的应用 , 包括测 井资料综 合分 层、 双感 应原始视 电阻率提取 以及快 速正反演计算等 内容 。综合分层技术主要用 于从双感 应资料 中提取层 界面位
置及地层电阻率初值 , 原始 视电阻率 提取主要用于消 除 3点反 褶积 和趋 肤效 应校正 对原始 视电导 率 的改 变 , 实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