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

合集下载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常识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常识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常识电动自行车在近几年迅速流行起来,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首选工具。

然而,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时,也需要遵守一些交通安全常识,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常识,帮助人们更加安全地使用电动自行车。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动自行车非常重要。

电动自行车有不同的型号和参数,而每个人的需求也不同。

因此,在购买电动自行车之前,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用途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

例如,如果需要长途骑行,应选择电池容量大、续航里程长的类型。

此外,要确保自行车有合法注册和保险,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得到保障。

其次,了解交通规则并严格遵守是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基本要求。

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上被视为机动车辆,因此骑行者必须遵守与机动车相同的规则。

例如,要遵守道路上的红灯和绿灯,不得闯红灯,不能逆向行驶,要在路口让行等。

遵守交通规则可以提高行驶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还应学习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手势信号,以便在需要时与其他交通参与者进行沟通。

第三,保持安全的骑行姿势和速度也非常重要。

正确的骑行姿势可以提高稳定性,减少疲劳感。

骑行时,要保持挺胸直腰、两手握稳把手、双腿贴紧车架等姿势。

此外,骑行时要注意速度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速度容易导致控制失误,过慢的速度则可能影响交通流畅。

合理的速度不仅可以提高骑行的效率,还能增加行驶的安全性。

同时,骑行者应该时刻保持警觉,提高观察力,注意路况和周围环境。

在道路行驶时,要保持专注,观察前方的交通信号和路况变化。

不要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以免分散注意力。

此外,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骑行时,应开启车灯和示廓灯,穿着明亮的服装,提高被其他车辆注意到的概率。

最后,定期维护和检查电动自行车也是确保安全的重要一环。

定期检查刹车系统、轮胎气压、灯光、车铃、电池状态等各项关键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配件,以免在骑行途中发生故障。

电动自行车交通法规

电动自行车交通法规

电动自行车交通法规
【最新版】
目录
1.电动自行车的定义和分类
2.电动自行车的交通法规
3.电动自行车的驾驶要求
4.电动自行车的处罚规定
5.电动自行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电动自行车的定义和分类】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动机、控制器、蓄电池等装置,能够实现人力骑行和电动助力骑行的交通工具。

根据电动机的功率和用途,电动自行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动助力自行车,主要用于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另一类是电动摩托车,主要用于城乡结合部的通勤和运输。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法规】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遵守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

同时,电动自行车不得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隧道、桥梁、人行道、广场等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的道路上行驶。

【电动自行车的驾驶要求】
驾驶电动自行车,应当年满 16 周岁,且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是不得酒后驾车;二是不得逆向行驶;三是不得闯红灯;四是不得违法载人;五是应当靠右侧行驶;六是应当遵守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

【电动自行车的处罚规定】
对于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规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暂扣车辆、吊销驾驶证等。

【电动自行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电动自行车在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电动自行车将会更加智能化,例如自动行驶、人脸识别等;另一方面,电动自行车将会更加环保,例如使用太阳能充电、使用新型环保材料等。

电动自行车安全注意事项

电动自行车安全注意事项

电动自行车安全注意事项:1、佩戴安全头盔: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一定要佩戴安全头盔,装备要齐全,保护好自己生命安全,检查刹车是否灵敏。

2、行驶在非机动车道内:电动自行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

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通行,同时从道路(不含路肩)右侧边缘线算起,不得超过1.5米。

此外,驾驶电动自行车不得在车行道上停车滞留。

3、遵守信号灯规则:电动自行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交叉路口时,转弯的电动自行车让直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遇有前方路口.交通阻塞时,不得进入路口;向左转弯时,靠路口中心点的右侧转弯;遇有停止信号时,应当依次停在路口停止线以外。

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路口以外;向右转弯遇有同方向前车正在等候放行信号时,在本车道内能够转弯的,可以通行;不能转弯的,依次等候。

4、横穿道路注意事项:电动自行车要横穿道路时,应当下车推行,有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人行横道、没有行人过街设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过街设施的,在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

5、保持安全距离:驾驶电动自行车不得与周边的电动车驾驶人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同时,还应当与前方或者相邻行驶的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6、载物载人规定:电动自行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轮,后端不得超出车身0.3米。

电动自行车载人,可以搭载一人;在城市道路上驾驶时只可搭载一名十二周岁以下儿童,搭载六周岁以下儿童应当使用固定座椅。

达到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法定年龄的未成年人,在驾驶时不得载人。

7、事故处理:驾驶电动自行车时,遇到车辆故障或途中制动失效的,应当下车推行。

驾驶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时,如果驾驶人人身没有收到伤害的,应当保护现场,及时报警,购买了电动自行车保险的,还应当按保险公司的要求向保险公司报警。

如果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无人员伤亡,损失轻微,符合自行撤离现场的规定,应当在与事故其他当事人互留联系方式、车号等信息,并对现场进行拍照取证(使用手机拍摄即可)后,及时撤离现场,并与对方自行协商。

电动自行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电动自行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电动自行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电动自行车近年来成为了城市居民出行的新宠,它不仅减轻了交通压力,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也引发了人们对它的利与弊的争论。

究竟电动自行车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来看看电动自行车的优点。

电动自行车避免了传统自行车需要人力脚蹬的麻烦,不仅省力而且省时。

在城市里,交通拥堵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电动自行车的出现能够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避开拥堵,节约时间。

电动自行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减轻了汽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电动自行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行的安全性,相比传统自行车而言,电动自行车更快速,更灵活,遇到突发情况能够更好的逃脱。

不过,与此电动自行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电动自行车的普及也导致了一定的交通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公路上行驶速度较快的电动自行车与行人、传统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相遇时易引发事故。

电动自行车的充电设施与管理亟待完善,许多城市存在着充电桩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这限制了电动自行车的发展。

部分电动自行车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对产品质量监管不严,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使得消费者在使用电动自行车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从上述分析来看,电动自行车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动自行车的利大于弊。

电动自行车的出现确实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方便,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减轻了环境污染。

尽管电动自行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政府部门、生产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管理和监管,完善充电设施和产品质量,电动自行车的利远大于弊。

我们应该在看待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时,更多的看到它的优点,积极支持电动自行车的发展。

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和监管,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建设,促进电动自行车的良性发展。

生产商也应该以质量和安全为首要考虑,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放心的产品。

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电动自行车时也要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理性使用电动自行车,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出行。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常识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常识

1. 遵守交通规则: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应遵守交通信号灯、标志和道路标线的规定,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逆行,不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

2. 保持安全距离:与其他车辆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尤其是与大型车辆保持足够的距离,避免发生危险。

3. 注意观察和预判:时刻保持警觉,观察周围的交通情况,预判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做好防范措施。

4. 注意行驶速度: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较快,但也需要根据道路和交通情况适当调整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而发生事故。

5. 使用安全装备:骑行电动自行车时应佩戴安全头盔,以保护头部安全。

同时,也可以佩戴其他安全装备,如手套、护膝等。

6. 注意行车姿势:骑行时保持稳定的姿势,双手握稳把手,双脚稳固踏在脚踏板上,避免因姿势不正确而导致失去平衡。

7. 注意路面情况:骑行时要注意路面情况,避免碰到坑洼、沟渠等障碍物,以免发生摔倒事故。

8. 不搭载超过限定人数:电动自行车有一定的载重限制,不要搭载超过限定人数的乘客,以保证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9. 维护车辆:定期检查电动自行车的刹车、灯光、轮胎等部件的工作情况,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车辆故障而导致事故。

10. 避免酒驾:骑行电动自行车时,切忌酒后驾驶,酒后会影响判断和反应能力,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2023电动自行车国标标准

2023电动自行车国标标准

2023电动自行车国标标准一、整车结构电动自行车应符合GB 3565-2005《自行车安全要求》的相关规定。

整车结构应简洁、实用、不应有冗余的部件。

其结构应能防止电池及电源线外露,同时要保证车辆的平衡。

二、尺寸限制电动自行车的尺寸限制应符合GB 17761-2019《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具体内容如下:1.最大高度不应超过1.1米;2.最大宽度不应超过0.45米;3.最大长度不应超过1.2米;4.鞍座长度应在0.35米~0.45米之间;5.轮距不应小于0.4米。

三、动力系统1.电机:电动自行车应使用额定功率不超过250W的电机,且电机应符合相关标准。

2.电池:电池应符合GB/T 29418-2013《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相关要求。

电池的额定电压不应超过48V,额定容量不应超过20Ah。

3.充电器:充电器应符合GB 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相关要求。

充电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应稳定,且最大输出电流不应超过2A。

四、制动系统1.前后制动器:电动自行车的制动系统应符合GB 3565-2005《自行车安全要求》的相关规定。

前后制动器应以适当的比率同时制动前轮和后轮。

前轮制动器可采用手制动器或脚制动器,后轮制动器应为脚制动器。

2.制动性能:在行驶过程中,电动自行车的减速度值应不小于(0.4g),且制动距离应不超过(3.8m)。

五、照明设备电动自行车应配备符合GB 3565-2005《自行车安全要求》的相关规定的照明设备,包括前灯、后灯和转向灯。

前灯应有足够的亮度,后灯应有明显的红色发光,转向灯应有足够的闪烁频率和亮度。

所有灯光设备的最大功率不应超过60W。

六、反光装置电动自行车的车身应配备符合GB 3565-2005《自行车安全要求》的相关规定的反光装置,包括反光片和反射器。

反光片应具有逆反射性能,反射器的颜色应为白色或黄色,且不应影响照明设备的正常使用。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要求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要求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要求
1. 严格执行电动自行车的车辆登记制度,每辆电动自行车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并悬挂号牌。

2.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必须年满16周岁,并持有相应的驾驶证件。

3. 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电动机功率不得超过400瓦特。

4. 禁止在机动车道行驶,电动自行车只能在非机动车道或者人行道上行驶。

5. 电动自行车应当遵守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6. 禁止酒后驾驶电动自行车,严禁超员和超载。

7. 电动自行车应当保持良好的车况,制动器、车铃等装置要完好有效。

8. 电动自行车夜间行驶应当按规定使用前照灯、尾灯等灯光装置。

9. 禁止在电动自行车上进行危险行为,如双手驾驶、并排骑行等。

10.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应当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护行人和其他车辆的安全。

电动自行车的优缺点与市场前景

电动自行车的优缺点与市场前景

电动自行车的优缺点与市场前景一、前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理念的普及,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我国,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电动自行车的优缺点以及市场前景。

二、电动自行车的优点1. 节能环保电动自行车采用电力作为动力来源,相比燃油车,大幅降低了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同时,电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利于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

2. 便捷舒适电动自行车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的驾驶技巧。

电动助力使得骑行过程中轻松应对坡道、逆风等不利因素,提高了骑行的舒适性。

此外,电动自行车体积小巧,便于在城市拥堵的交通中穿行,节省了出行时间。

3. 经济实惠电动自行车购价相对较低,且维护成本较低。

以电力为动力来源,节省了燃油费用。

对于短途出行,电动自行车更是省去了公共交通的费用,降低了出行成本。

4. 锻炼身体虽然电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助力较大,但仍然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尤其是电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可以充分锻炼腿部肌肉、关节和心肺功能。

三、电动自行车的缺点1. 续航里程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受限于电池技术,目前市场上主流电动自行车电池的续航里程大约在30-70公里。

对于一些需要长途出行的用户,可能需要中途充电,带来不便。

2. 充电设施电动自行车需要定期充电,但充电设施的普及程度不足。

在一些城市,公共充电桩的数量有限,用户充电可能需要排队等待。

此外,家庭充电设施的安装和维护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3. 安全性问题部分电动自行车速度较快,且驾驶者可能未接受严格的交通规则教育,容易产生交通安全隐患。

此外,电动自行车事故救援、责任判定等方面尚无明确的规定,增加了安全隐患。

4.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当前市场上电动自行车品牌、种类繁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部分低价电动自行车存在质量隐患,可能给用户带来安全风险。

四、电动自行车市场前景分析1.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出行,已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电动自行车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轻便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产品的主要区别(2011-03-15 22:17:29)转载标签:杂谈分类:常用汽车相关法规电动轻便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产品的主要区别电动摩托车是摩托车的一种,必须满足作为机动车所规定的各种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目前发布的电动摩托车标准,仅仅是电驱动摩托车关于电动部分的补充。

作为一个合格的电动摩托车,除了要满足关于电动摩托车的标准,还必须满足作为普通机动车的标准和法律法规等要求。

下面我们将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所对应的标准进行比对,可以发现:重量超过40kg、车速超过20km/h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就是摩托车的观点是不确切的,这两项指标,违反的是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要求。

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主要技术要求对应表序号项目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自行车1管理类要求车辆识别代号(VIN)电动轻便摩托车作为机动车,必须按下列标准要求设置机动车辆全球唯一性代码标识,在全球范围,作为车辆管理部门车辆登记和召回管理的依据。

GB/T 16735-2004 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T 16737-2004 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GB/T 16738-1997 道路车辆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电动自行车为非机动车,没有全球唯一的“车辆识别代号”车辆标志根据“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应设置一个能永久保持的商标或厂标,用以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车辆。

具体要求按照:GB/T18411-2001道路车辆产品标牌没有专门的标准要求和安装要求2和安全相关的装置要求转向装置车辆的转向角度直接影响到车辆在转弯过程中的驾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GB 7258-2004 要求,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转向角不允许48°(两轮摩托车)。

没有专门的技术要求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根据“GB 15365-2008摩托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符号”和“GB 7258-2004”的相关规定,车辆的操纵件必须标注规定的图形符号。

机动车的图形符号是驾驶员操纵车辆的规范标识,也是车辆运行状态的信息表达。

规范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符号,是保证驾驶员识别车辆特征,正常、安全驾驶车辆的基础,也是每辆机动车的基本要求。

没有专门的技术要求和标识规定喇叭喇叭这一车辆声响警报装置是机动车安全的重要部件,合理的声压级不仅能够保证提示其他交通参与者,而且能够合理减少交通噪声。

GB15742-2001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对摩托车的喇叭声级和喇叭的单体性能作了严格规定。

在“GB 7258-2004”中对喇叭的整车性能也作了相关规定。

没有相关的技术要求,仅有“鸣号装置”的安装要求。

后视镜GB 17352-199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后视镜及其安装要求,对后视镜的部件性能和安装均有详尽的要求。

对于部件,规定了镜面的几何尺寸、曲率半径和反射率等综合要求,在整车上,有严格的安装要求,这是后视镜能够持续正常工作的保证。

没有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安装要求。

3灯光和信号装置前照灯性能前大灯是摩托车重要的安全部件,为了确保车辆有足够的照度、并且具有不干扰其它交通行为参与者的防眩目性能,有发光强度和配光性能等要求;为了确保灯具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各种环境模拟和耐候性试验要求。

涉及的标准主要有:GB 19152-2003 轻便摩托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B 15766.1-2008 道路机动车辆灯丝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在“GB 7258-2004”和“GB 18100-2000 两轮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中的摩托车灯具安装规定”中有安装规定;没有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安装规定。

光信号装置和回复反射器电动轻便摩托车必须安装转向灯、制动灯和回复反射器等用于安全的信号装置,这些灯具有发光强度、配光性能和光色等技术要求;为了确保灯具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各种环境试验要求。

涉及的标准主要有:在“ GB 17510-2008 摩托车光信号装置配光性能”中,规定了前位灯、后位灯、制动灯、前后转向灯、后牌照灯的配光性能要求;在“GB 18100-2000 两轮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中,规定了各种灯具安装的安装要求;在“ GB 15766.1-2008 道路机动车辆灯丝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中,规定了各种灯具灯泡使用;在“ GB11564-2008 机动车回复反射器”中,规定了回复反射器的技术要求。

没有相关光信号装置技术要求和安装要求,有QB2991 自行车反射器技术要求和安装要求。

4制动性能车辆制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在“GB 20073-200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中,综合考虑了制动效能发生的各方因素。

标准规定了前、后轮单独制动(空、满载状态)和同时制动情况下应满足的制动能力要求,确保了各种情况下的制动能力;考虑雨天等情况,规定了水衰退等湿式制动试验要求;为了模拟反复制动所带来的热衰退,标准规定了Ⅰ型试验应满足一定的衰退量,同时标准还规定了制动杆与制动踏板的制动操作力的最大限值,在制动指标的考核时,除了传统的制动距离外,标准还引入了更为科学的制动减速度的指标。

详细制动规定见下表:最高车速性能(用于确定接合电动机的0型试验的试验初速度)空载脱开电动机的0型试验前制动器、后制动器、联动制动应急制动满载脱开电动机的0型试验前制动器、后制动器、联动制动应急制动接合电动机的0型试验湿制动器脱开电动机0型试验前制动器、后制动器Ⅰ型试验前制动器、后制动器、联动制动驻车制动以最高车速电动骑行时(电助动的以20km/h的车速电助动骑行),其干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4m,湿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15m。

5外部凸出物GB 20074-200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外部凸出物,规定了车辆前部等凸出部位设计制造时的技术要求,当摩托车与行人等发生碰撞事故后,尽量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

没有相关的技术要求。

6环境保护电磁辐射控制要求这是环保要求,旨在限制车辆产生的电磁污染。

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内容之一。

涉及车辆的正常安全行驶、乘员及周边环境的电磁辐射控制,相关的标准:GB 14023-2006 车辆、机动船和由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的装置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没有相关的技术控制要求。

7电安全电动摩托车与传统摩托车最大的区别就是将传统的内燃机驱动更改为电驱动,在电安全保护方面,GB24155-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有十分详尽的要求,主要有:在绝缘电阻的测试中,规定了动力驱动部件与相应的电器电路的绝缘电阻要求;在耐电压测试中,根据不同的工作电压、不同的绝缘形式测试电压规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电动摩托车属于露天运转电器,雨淋和受潮都会造成电器的不安全,规定了防水试验(洗车、雨淋、涉水),车辆不仅在干态情况下的绝缘电阻和耐电压试验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外,在湿态情况下的绝缘电阻和耐电压试验也应符合相应的要求,从而保障用户在雨天驾乘电动摩托车的电安全。

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应对其电器系统采取防雨措施,没有具体检测规定;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MΩ。

以下供参考摩托车还制定了其它相关的标准,指导摩托车生产,以下是和电动摩托车相关的部分:一、强制性国家标准GB 518-2007 摩托车轮胎GB 17353-199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锁止防盗装置GB 20075-2006 摩托车乘员扶手二、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2983-2008 摩托车轮胎系列GB/T 4570-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耐久性试验方法GB/T 5373-200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尺寸和质量参数的测定方法GB/T 5374-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可靠性试验方法GB/T 5382-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力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3202-2007 摩托车轮辋系列GB/T 13203-2007 摩托车轮胎强度性能试验方法GB/T 13204-91 摩托车轮胎高速性能试验方法转鼓法GB/T 13205-91 摩托车轮胎耐久性能试验方法转鼓法GB/T 14212-2003 摩托车链条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 15366-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装置的型式、位置及基本要求GB/T 16708-1996 三轮摩托车和三轮轻便摩托车最大侧倾稳定角试验方法GB/Z 18333.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GB/Z 18333.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GB/T18410-2001 车辆识别代号条码标签GB/T18411-2001 道路车辆产品标牌GB/T 18860-2002 摩托车变速V带GB/T 22435-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轻合金车轮GB/T 22436-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毂安装尺寸系列GB/T 22628-2008 摩托车轮胎滚动周长试验方法GB/T 24156-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 24157-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的试验方法GB/T 24158-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GB/T 24546-2009 摩托车重心位置的测量方法(实施2010-07-01)GB/T 24547-2009 轻便摩托车重心位置的测量方法(实施2010-07-01)GB/T 24553-2009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轮限位装置及最大转向角的技术要求和测定方法(实施2010-07-01)三、行业标准QC/T 30-2004 机动车用电喇叭技术条件QC/T 39-92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检测方法QC/T 60-200X 摩托车整车性能台架试验方法QC/T 226-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蹄总成技术条件QC/T 227.1-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片摩擦性能试验方法QC/T 227.2-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片粘结剪切强度试验方法QC/T 228.1-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技术条件QC/T 228.2-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QC/T 228.3-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接头QC/T 228.4-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QC/T 228.5-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帽QC/T 228.6-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管QC/T 228.7-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母QC/T 228.8-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护套QC/T 228.9-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销柱QC/T 228.10-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试验方法QC/T 232-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手制动操纵杆静强度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QC/T 233-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踏板静强度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QC/T 234-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轴承技术条件QC/T 654-200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QC/T 655-200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器技术条件QC/T 682-2002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坐垫技术条件QC/T 698.1-2004 车辆说明文件第一部分:车辆注册技术参数表QC/T 701-200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后减震器安装接头尺寸QC/T 722-200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辋轮廓检验方法样板检验QC/T 723-200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辐板式车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QC/T 24-200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直流信号闪光器技术条件QC/T 725-200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辋标定直径检验方法球带尺检验方法QC/T 726-200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辋标定直径检验方法平带尺检验方QC/T 727-2004 汽车、摩托车用仪表QC/T 735-200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方向把角度宽度尺寸QC/T 753-200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技术参数表格式QC/T 778-200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电器零部件试验电压(070901)QC/T 781-200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器QC/T 791-2007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定型试验规程QC/T 792-2007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电机及控制用技术条件QC/T 802-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