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咳嗽按摩穴位自疗法

合集下载

穴位按摩止咳舒缓咳嗽的不适感

穴位按摩止咳舒缓咳嗽的不适感

穴位按摩止咳舒缓咳嗽的不适感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感冒、过敏、支气管炎等。

咳嗽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还会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除了药物治疗,穴位按摩也是缓解咳嗽不适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按摩方法,帮助您止咳舒缓咳嗽的不适感。

1.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部,即肩颈交界处的凹陷处。

按摩大椎穴可以缓解咳嗽,并促进气血流通。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取坐或站位,放松身体。

2)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以指腹的侧面按压大椎穴。

3)每次按压10-15秒,重复数次,每天进行2-3次。

2. 平肺穴平肺穴位于手臂上侧,当手臂自然下垂时,位于第一肋间隙的下缘。

刺激平肺穴可以舒缓咳嗽和呼吸不畅的症状。

按摩平肺穴的方法如下:1)取坐或站位,放松手臂。

2)用拇指的指腹在平肺穴上方按压,并以小幅度旋转的方式刺激穴位。

3)每次按摩1-2分钟,每天进行2-3次。

3. 孔最穴孔最穴位于胸口中央,第二肋骨旁的凹陷处。

按摩孔最穴可以缓解咳嗽不适感,促进肺部健康。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取坐或站位,放松身体。

2)用拇指的指腹按压孔最穴,并以小幅度旋转的方式刺激穴位。

3)每次按压10-15秒,重复数次,每天进行2-3次。

4. 缪勒穴缪勒穴位于手掌侧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缪勒穴可以缓解喉咙疼痛和咳嗽不适。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取坐或站位,放松手臂。

2)用拇指的指腹按压缪勒穴,并以小幅度旋转的方式刺激穴位。

3)每次按压10-15秒,重复数次,每天进行2-3次。

温馨提示: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避免用力过猛或使用尖锐物品刺激穴位,以免引起伤害。

对于有严重咳嗽病史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人群,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穴位按摩。

总结起来,穴位按摩是缓解咳嗽不适感的一种自然疗法,它可以刺激身体的自愈机能,舒缓喉咙疼痛和呼吸困难,并促进整体健康。

如果您正受困于咳嗽的烦恼,不妨尝试以上介绍的穴位按摩方法,希望能够有效缓解您的症状,带来健康和舒适的生活。

按摩什么穴位治咳嗽

按摩什么穴位治咳嗽

按摩什么穴位治咳嗽文章目录*一、按摩什么穴位治咳嗽*二、如何预防咳嗽*三、咳嗽食疗方按摩什么穴位治咳嗽1、按摩什么穴位治咳嗽之合谷穴合谷穴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

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两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之最高处,是人体重要的穴位。

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

但体质较差者,宜轻刺激。

2、按摩什么穴位治咳嗽之厥阴俞穴厥阴俞穴位置厥阴俞穴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处。

按压方法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

功效不论是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

3、按摩什么穴位治咳嗽之列缺穴列缺穴位置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按压方式按摩穴位时两手掌心向下,将两手虎口交叉,左手在上时,左手食指指尖处,为右手列缺穴;右手在上时,右手食指指尖处,为左手列缺穴。

如何预防咳嗽1、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3、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家人有感冒时,室内可用醋熏蒸消毒,防止病毒感染。

5、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6、感冒流行期间可服中药预防:配方是:贯众12克,防风12克,荆芥10克,每日一帖,连服2—3天。

对经常易感冒的小儿,可每天以黄芪15克,红枣7只,煎汁代茶,长期服用可增加机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7、防咳先防感:防止咳嗽预防感冒非常关键,所以孩子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御“邪”能力,避免外感,以防加重病情。

8、生活要调理:对孩子要加强生活调理,饮食适宜,保证睡眠,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

9、少去公共场所:尽量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少与咳嗽患者接触。

10、食用梨和萝卜:平时适当食用梨和萝卜,对咳嗽有一定的预防之效。

止咳按摩方法

止咳按摩方法

止咳按摩方法
止咳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自我护理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咳
嗽和舒缓呼吸道不适。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止咳按摩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简单的止咳按摩方法,胸部轻拍按摩。

您可以坐下或站立,用指尖或手掌轻轻拍打胸部,从上到下,从左
到右,每次持续约5分钟。

这种按摩可以帮助松动痰液,促进呼吸
道通畅,缓解咳嗽症状。

其次,您可以尝试颈部按摩。

用指尖或手掌轻轻按摩颈部两侧,从下颚开始,向下至锁骨处。

这种按摩可以刺激气管和支气管,有
助于舒缓咳嗽。

另外,您还可以进行背部拍打按摩。

坐下或站立,用手掌轻轻
拍打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每次持续约5分钟。

这种按摩可
以帮助松动胸部痰液,促进呼吸道通畅,减轻咳嗽不适。

除了以上介绍的按摩方法,您还可以尝试胸部揉捏按摩。

坐下
或站立,用手掌揉捏胸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每次持续约5分
钟。

这种按摩可以刺激胸部血液循环,促进痰液排出,有助于减轻咳嗽症状。

最后,我们还可以介绍一种腹部按摩方法。

坐下或躺下,用手掌轻轻按摩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每次持续约5分钟。

这种按摩可以帮助缓解腹部不适,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呼吸道症状。

总之,止咳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自我护理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咳嗽不适。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希望以上介绍的止咳按摩方法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按摩快速止咳的方法

按摩快速止咳的方法

按摩快速止咳的方法
按摩是一种自然疗法,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快速止咳的按摩方法:
1. 胸部按摩:用手掌轻轻按摩胸部,自上往下进行,螺旋状按摩。

可以帮助祛除胸部积痰,缓解咳嗽。

2. 背部按摩:用手掌沿着背部脊柱两侧进行推按动作。

这可以刺激背部穴位,促进气流流通,帮助缓解咳嗽。

3. 肩部按摩:用手轻轻按摩肩部和颈部的肌肉。

这可以缓解紧张和疼痛感,减轻咳嗽引起的不适。

4. 颈部按摩:用指尖轻轻按摩颈部两侧的肌肉。

这可以舒缓颈部的紧张感,缓解咳嗽。

5. 脚底按摩:用手掌按摩脚底的反射区,特别是咳嗽相关的脚底反射区。

这可以促进身体的循环,帮助止咳。

请注意,按摩并不能完全治愈咳嗽,如果咳嗽症状持续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请及时就医。

中医按摩缓解咳嗽化痰的有效方法

中医按摩缓解咳嗽化痰的有效方法

中医按摩缓解咳嗽化痰的有效方法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感冒、喉咙炎、支气管炎等。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咳嗽被视为气机郁滞导致的病症,因此中医按摩可以通过调理气机,缓解咳嗽并促进痰液排出。

本文将介绍中医按摩缓解咳嗽化痰的有效方法。

一、胸部捶打法胸部捶打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医按摩方法,适用于缓解咳嗽症状。

具体操作为:1. 坐正或站立,用力挥动双拳,轻轻敲打胸部。

动作应有力而缓慢,避免太过用力或过快。

2. 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依次敲打胸骨、锁骨、肋骨两侧,每个部位敲打10-15次。

3. 整个过程应持续约5分钟,以帮助刺激气机畅通、缓解咳嗽。

二、咽部推拿法喉咙是咳嗽症状的重要部位,通过中医按摩咽部可以刺激喉部穴位,缓解咽部疼痛和咳嗽。

具体操作为:1. 坐姿或站姿,手掌握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轻柔按压喉咙下方涌泉穴,以适度的力道按压,并逐渐加深力度。

2. 每次按压涌泉穴持续约20秒后,徐徐松开手指。

3. 重复上述按压动作,每次持续约1分钟,可重复数次。

三、胸腹揉捏法胸腹揉捏法能够刺激呼吸系统,促进气机循环,减轻咳嗽和顽痰。

具体操作为:1. 仰卧或坐直,用右手手指和掌心揉捏左胸腹部,按顺时针方向绕脐12圈。

2. 然后再用左手揉捏右胸腹部,同样按顺时针方向绕脐12圈。

3. 揉捏时要适度用力,但避免造成不适。

四、背部拍打法背部拍打法可以刺激肺部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机循环,减轻咳嗽和痰液排出。

具体操作为:1. 坐姿或站姿,用拳头或掌心轻拍背部。

动作应有力但不过于剧烈。

2. 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依次拍打背部。

每个部位拍打约10-15次。

3. 可先从肩胛骨开始拍打,再逐渐向下拍打至腰部。

五、足三里按揉法足三里是一处重要的穴位,位于小腿前部,也被称为“气海”。

按揉足三里能够调理气机,缓解咳嗽和痰液咳出。

具体操作为:1. 坐姿或仰卧,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足三里穴位。

2. 按压时适度用力,可依个人感觉调整力度。

按什么穴位可以止咳嗽中医教你缓解咳嗽按这6个穴位

按什么穴位可以止咳嗽中医教你缓解咳嗽按这6个穴位

按什么穴位可以止咳嗽中医教你缓解咳嗽按这6个穴位在天气干燥的时候,我们的喉咙会觉得也很干燥,就会发生干咳。

咳嗽还是感冒的症状,特别是风寒感冒的人,就会频繁咳嗽,长时间的咳嗽会影响身体状况,特别是对肺部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穴位来缓解咳嗽。

那么,咳嗽按摩哪个穴位?。

1、合谷穴位置: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两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之最高处,是人体重要的穴位。

按法: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

但体质较差者,宜轻刺激。

功效: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

2、天突穴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按法: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

功效:主治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

3、厥阴俞穴位置: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处。

按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

功效: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

4、太渊穴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

按法:每日按压,不拘次数。

功效: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5、膻中穴位置:在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按法:每天按摩2次,能理气止痛、生津增液。

功效:主治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6、尺泽穴位置: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做法:拇指指端用中等力量捏按尺泽穴,每隔10秒钟放松1次,反复按捏1分钟。

7、咳嗽饮食禁忌1、忌甜食中医认为,甜食易助热生痰,导致呼吸道不畅,加重咳嗽、咳痰症。

所以,咳嗽人群,不宜吃甜食,如糖果、巧克力、白糖、红糖、果脯、冰淇淋等,也不应吃甜味较浓的水果,如橘子、西瓜、葡萄等。

2、忌冷饮生冷食物往往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调而使机体康复功能减弱,并且使痰液增多,加剧咳嗽。

咳嗽按摩穴位

咳嗽按摩穴位

咳嗽在我们看来很可怕,似乎是病理性的反应,所以,实际上是机体免疫系统正在努力工作,对抗病毒邪气的保护性反应。

所以我们不必对咳嗽产生恐惧心理,应该正确看待这一病理现象。

当风、寒、暑、湿、燥等外邪侵袭人体的时候,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孩子就会咳嗽。

同时还会伴有发热、鼻塞、干咳少痰或咳嗽痰多、神情疲惫等症状,在这个时候,家长不必过多焦虑,只要正确掌握一些基本手法,准确辨别孩子的症状,根据症状反应弄清楚具体病发原因,对症下手,很轻松就能迅速解决问题,恢复孩子的身体健康。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治疗咳嗽的基本手法:1、按揉孩子背部的肺腧、厥阴腧5分钟,这两个穴位是治疗咳嗽、气喘、鼻塞、感冒、胸口痛、肺炎肺结核,皮肤瘙痒等等疾病的重要穴位。

(穴位在背部第三、第四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也就是同身二指宽之处)2、然后向两侧分推肩胛骨100次。

(背后沿着肩胛骨边,从上往下推,好像写一个“儿”字)3、用大拇指点揉天突穴50次。

此穴主治咳嗽、气喘、支气管哮喘、胸痛、咽干、咽喉肿痛、喉炎、扁桃体炎、噎嗝等等病症。

(喉咙下锁骨正中,胸骨切迹中央,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于胸骨上窝正中)4、揉膻中1分钟,除治疗上述几个穴位病症之外,还治疗心悸、呕吐、心绞痛、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等病症。

(此穴非常好找,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间点)5、按揉孩子的足三里、丰隆穴各一分钟。

(这两个穴位也是在胃经上。

实际上,绝大多数治疗咳嗽的穴位都是在胃经上。

足三里如果按照书面专业术语来讲诉,反倒不好找了。

很简单,用自己的手掌放在膝盖上,五个手指头尽量张开,小手指尖下方就是穴位,按上去有很明显的酸胀感。

丰隆穴也好找,在外脚踝尖上8寸,也就是小腿胫骨外约2横指两筋间隙中。

很多孩子咳嗽是由于收到风寒侵袭而起,这类的咳嗽需要在基本手法加上:推三关300次、拿风池、合谷个100次、推太阳穴300次。

三关:在孩子的前臂阳面靠大拇指那一条直线,用大拇指或者是食指和中指合并,沿着那条线从大拇指下来手腕那条横线直接往肘部推。

按摩穴位有效止咳

按摩穴位有效止咳

按摩穴位有效止咳
咳喘是一种常见病,按摩咳喘穴。

位于手掌内面的食指与中指的交叉处,按摩此穴有防止咳喘作用。

按摩三间穴。

位于手背部,食指根端,作用同上。

看中医按摩手掌法如何防治咳喘病。

1.按摩咳喘穴。

位于手掌内面的食指与中指的交叉处,按摩此穴有防止咳喘作用。

2.按摩三间穴。

位于手背部,食指根端,作用同上。

3.按摩太渊穴。

此穴位于腕关节大拇指侧,对抑制喷嚏、咳嗽有作用。

4.按摩鱼际穴。

位于手掌内拇指根部肌肉丰实处。

它涉及胸腔及呼吸区,常按摩能改善易感体质,对咽痛、喉痒及感冒初期症有效,并对哮喘能起到预防作用。

5.旋转大拇指。

拇指伸直,余四指并在一起不动,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幅度尽可能大些,能提高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

手掌穴位按摩简单易行,患者可针对病状择一项或数项同时按摩,勤按之必有效果。

6、按摩后背上的“厥阴俞”穴
厥阴俞(在膀胱经上,第五胸椎棘突上方,左右二指宽处,风门穴在第二胸椎左右二指宽处,肺俞在第三胸椎左右二指宽处),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急性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会立即止咳。

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

7、按摩锁骨中间“天突”穴
采用相同指压方法,按压“天突穴”止咳效果也非常显著。

如果小孩的话,不妨减轻压力,增加次数,也会收到相同的止咳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咳嗽按摩穴位自疗法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因而咳嗽症状非常常见。

然而,同为咳嗽,症状也不尽相同,有的干咳无痰,有的咳嗽痰黄,有的伴有咽痒咽痛,有的又伴有喉中鸣响,进而引发哮喘。

引起咳喘的因素很复杂,不过一个现象却很普遍,那就是到了秋冬季会症状加重,甚至反复发作,这个跟季节有很大的关系,中医认为,肺主管呼吸,与外界寒燥之气相通,当人体遭至寒气、冷风侵袭,本已受损的气管、肺泡雪上加霜,最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如咳嗽、老慢支咳喘、流感之类。

其实仅仅是咳嗽这些问题,按摩穴位往往可以自疗:
(1)干咳咽痒
干咳或咽痒,往往肺阴不足的表现,治疗时一方面要止咳,另外一方面还要滋阴,前者治标,后者治本,所以列缺穴与照海穴两穴合用,就是标本同治的方法了。

列缺是肺经的络穴,功效就是止咳,所以单纯性的咳嗽,没有其他症状时,只按列缺就可以缓解咳嗽的症状了。

怎么找这个穴位呢?将两手虎**叉,手腕要伸直,将食指点在手腕的侧面,可以感觉到食指下面的骨头上有一个明显的纵向裂隙,这里就是列缺穴,名字够形象吧。

因列缺位于窄小的骨缝中,所以治疗时需将拇指立起用指尖掐按。

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照海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五脏的功
能中,肺主气司呼吸,而肾主纳气,以引气
归元,肾气不足时多有咳、喘等逆气之症。

加上列缺与照海两穴都是八脉交会穴,列缺
通于任脉,照海通于阴跷脉,而两条奇经又
会聚于咽喉处,因此两穴形成了一对儿经典的组合。

照海又怎么取呢?沿内踝尖向下循按到内踝的末端,可以感觉到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骨缝,即为照海穴,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2)咳嗽痰黄
痰黄说明是肺热之证,选择的穴位当然要有泻肺热的作用,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两穴都有泻肺热的功效。

鱼际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的中点处,靠近第一掌骨
的边缘,点此穴时,拇指要立起用指尖用力点按,更易
出现明显的酸胀感。

少商是手太阴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拇指桡侧指甲
角旁0.1寸处,掐之可泄肺中之热。

由于穴区窄小,不
好用力,故改用指甲掐按,疼痛感较其它穴位为甚,甚
至会出现灼热痛感,均属正常。

除掐按外,还可用三棱
针刺血,而刺血的方法还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特别有趣
的是在哪一侧少商刺血,几乎同时,同侧的咽喉疼痛就会明显缓解。

注意这两个穴位在刺激时手法一定要重一些,因为轻柔的手法为补,而重刺激的手法则有泻的作用。

(3)咳嗽痰白
很典型的风寒咳嗽,一般发生在冬天,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舌苔白等,要想防止风寒咳嗽,一定要加强抵御寒气的能力。

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这里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之处,阳气聚集。

用手掌搓热颈后的大椎穴,以皮肤发热发红这度,帮助振奋阳气,抗御外邪。

如果能洗上热水澡,那么就用热水多冲冲这个部位吧,哪怕只用热气腾腾的毛巾晤晤大椎,都能抵御寒气的侵袭。

补充:
中医的特色还是在于治未病,与其生病后想办法治疗,还不如生病前杜绝疾病的发生。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咳嗽的麻烦,还是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好好爱护你的肺,比任何有效的治疗都要好上千万倍。

1.食疗润肺
燥为秋邪,易伤津损肺,耗伤肺阴,因此,秋季应注意食疗以润肺,莲子、芡实、鱼鳔、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子汤、山药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常食。

2.运动健肺
强健肺脏的最佳方法是适当的体育锻炼。

可根据人们的喜好不同,体质差异,分别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门球、练气功等。

3.欢笑宣肺
笑口常开不仅是治疗百病的“良药”,也是促进体内器官年轻的“灵丹”,对肺尤其有益。

笑或唱歌时,胸肌伸展,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可促进肺内气体的交换,从而消除疲劳,解除抑郁,祛掉烦恼,有助于恢复体力与精力。

4.喝水益肺
秋季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这样才能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度。

5.按摩养肺
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0次。

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

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同时有健肺养肺之功效。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