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周和秦的兴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件(共40张PPT)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 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第三,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 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探究四:
材料一: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 国家。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 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 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 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 士兵 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 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这反映出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3、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 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人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 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秦简中的经济法 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
主要原因在于各封国以周王名义“授土”“授民”,实际上 成为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力量强大后必然与周王朝相抗衡。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 废侯卫而为守 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 运于 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 3、材料二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统一;
——消极作用:
①中央集权制之下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 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②中央集权制下,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 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也因此而 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了阶 级矛盾。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两课时)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4、(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 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 《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 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 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对后世的影响: 积极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没用,影响深远。
消极影响:
①政治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②思想文化: 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 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三公: A、丞相:
地位:“百官之首” 职能: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御史大夫: 地位:副丞相; 职能: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C、太尉: 职能: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1)演变历程:郡 秦始县皇之把设郡,县源于制春度推秋行战国全。国秦。统一后,
(行2政)区内划容::分 郡之全内国又为分36郡若,干由县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官僚机构:郡守(上受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定期向
丞相汇报工作)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作用:
本课小结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
中
郡
帝
央
县
制
官
制
度
制
度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2张PPT课件1

学习目标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一、秦朝的统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 1、统一的原因
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 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及 秦的都城,归纳出秦朝 统一的原因,分析秦朝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为统一提供物 质基础和需要; 重要原因: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兼并 战争实现局部统一,促进全国统一; 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统一; 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
历史纵横
除了以上制度,你还知道秦始皇在加强中央集权 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经济:统一车轨、度量衡、修驰道等;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等; 法律:制订《秦律》。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3)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法解律析 :】制从订材《料秦看律,》秦。明“不立朝尺思土之想封家”而代李之贽以“天:下“为郡始县”皇,可出判世定为,A。李斯相之,天崩地坼,
”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材料表明秦朝功采绩取的:措施是( ) 电 “天视子剧独《以还印珠称①格玺格结,》又束中独的长以小玉期燕,子的群在臣战皇莫宫乱敢中用纷嘻” 嘻争哈统哈、一疯中颠颠国地;闹着,剧中的皇帝也无可奈何。
实行皇权专制②、建建立立中央一集套权制完度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000多年; ((21) )王祖绾国、疆李域③斯初巩对步地奠固方 定统管,理成一体为的制当的时措主的施张世各界有是大利什国么。于?统各自一的的理由多是民什么族?国家的形成。
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商鞅变秦法朝,秦从国实中力大央增到地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三公)
”从下图方中金我们字能够塔得到型的官信息僚有( )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笔记一、课程标题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中国的古代社会与文明二、主要内容夏商周三代的社会制度介绍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结构。
解释了分封制、宗法制等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包括铁器的普及、农业的发展、商业的兴起等。
分析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如百家争鸣的现象。
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阐述了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评价了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汉朝的兴盛与衰落介绍了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如文景之治、汉武帝的改革等。
分析了汉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过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描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包括政治格局的变化、民族融合的过程等。
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如佛教的传播、书法的发展等。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夏商周三代的社会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朝的兴盛与衰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
2.学习难点:如何理解古代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如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如何评价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何理解汉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过程;如何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成就。
四、思考与练习1.思考古代社会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3.评价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后世的贡献和教训。
4.探讨汉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其对后世历史的启示。
5.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成就,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初中历史上册第二课教案

初中历史上册第二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形式图》,概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
2. 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与影响,认识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的因果关系。
3. 了解楚汉之争,通过前后对比,认识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 理解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与楚汉之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学策略:史料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相结合;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查找有关秦朝灭亡的相关史料、秦的暴政的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通过查找资料或上网的形式,收集陈胜、吴广的相关知识,排练课本剧《陈胜的‘鸿鹄之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建立者秦王嬴政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秦朝灭亡的思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前准备,自主学习秦朝的暴政表现,通过阅读史料,了解秦朝的暴政措施,如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重税赋等。
三、小组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互相交流,形成共同的认知。
四、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结合史料,详细讲解秦朝的暴政措施,引导学生理解秦朝暴政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为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埋下伏笔。
五、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秦末农民战争形式图》,引导学生通过图表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包括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领导者、大致过程和结果。
六、课堂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与影响,认识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的因果关系,理解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秦朝灭亡的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八、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史料,撰写一篇关于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高中历史必修1 第二课 课件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一)西周灭亡
公元前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二)春秋大国争霸
诸侯
诸侯
周天子
(三)战国社会剧变
(四)秦的强大和统一 商鞅变法 秦的强大 实现统一
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条件:
(1)政治: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 不再听命于天子 (2)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 (3)思想:法家思想的传播 (4)社会: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 望统一 (5)秦自身:经过商鞅变法,秦成为七国中 实力最强的国家;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分封制 时代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奴隶社会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 定独立性,封位世袭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 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 封建社会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 行政机构,郡守、县 令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 强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 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影响 划分标准
题目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的地方机构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监(监察、牵制)郡尉(军事、治安)
县
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乡
三老(教化) 有秩、啬夫(司法 赋税) 游徼(治安)
题目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1)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2)不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 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 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 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 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 难哉!廷尉议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学思之窗”
政治上:诸侯兼并,形成局部统一;
皇帝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易产生暴政从而激化阶级矛盾
有何作用?
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辩论的中心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A 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积极性、局限性)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唯上幸许。
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的重大事情的决策失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误。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历史纵横)
(2)皇权至上(材核心)料一:P9“历史纵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3)从材料二所含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1、时间:BC221年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皇权至上(核心)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主。
❖ 相互配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名师精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1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人教版教材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建设。
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我过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的标志,也可以说本课就是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始。
因此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历史学习和其他途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秦朝历史、秦始皇等都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和历史评判能力。
但是学生也是才接受高中历史学习,对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还不是熟悉,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说出秦统一的历史背景、皇帝称号的由来、皇帝制度的内涵,了解秦朝主要官职和地方郡县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能列举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正确评价秦始皇。
2、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的态度和方法通过识图和分析材料,了解秦皇帝制度和中央官职的内容和特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及与分封制的异同点,从而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客观的、全面的评价秦始皇功过。
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研读分析,强化——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态度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秦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四、重点难点重点:皇帝制度的简历、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五、教学环境教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本课的板书设计、历史图片、材料解析题的文字材料。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结合问题探究,分组讨论法,列表归纳法,设问导思,讲述法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周和秦的兴起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坝文化是青铜时代甘肃境内的一个重要文化类型,知道甘肃境内的古
老民族,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甘肃经济与社会发展。
2、合作交流周人兴起和秦霸西戎的过程。
3、了解甘肃境内的古老民族为促进华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甘肃境内的古老民族为促进华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夏商至战国时期甘肃境内生活着哪些古老民族?周和兴起和秦霸西戎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自读课本内容,划出重要知识点
2、四坝文化
①发现于山丹县四坝滩
②青铜时代甘肃文化的代表
③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山丹、民乐、玉门、酒泉、安西一带
3、周人的兴起
①周人的祖先叫弃,被尊称为农神,称为后稷,带领周人部落生活在陕西武功一带,到夏代后期,迁移到今甘肃庆阳一带。
②周人在甘、陕一带的兴起,为最终建立周王朝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学生讨论后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现周人的兴起经过,教师给以评价、补充。
4、秦霸西戎
①秦人本姓赢,夏商之际,活动在今天礼县的西江水水岸
②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
战国七雄之一——秦国
③学生讲故事,教师评价补充
四、想一想
周人的兴起和秦霸西戎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五、板书设计
周和秦的兴起
一、四坝文化
二、周人的兴起
三、秦霸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