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转发中国气象局关于夏季全国气候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防御建议的通知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0号《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经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一○年一月二十七日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全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教育、气象等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持气象灾害防御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开展自救互救。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的通
知
【法规类别】气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气发[2007]286号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发布日期】2007.08.19
【实施日期】2007.08.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的通知
气发〔2007〕2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
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多灾并发,点多面广,气象灾害明显重于常年,局地暴雨、雷电、干旱灾害尤其严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象服务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对突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完善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机制,切实做好防灾抗灾减灾工作。
7月17日,国务院还专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气象灾害预警工作。
为全面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和国务院专题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深刻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增强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工作的责任感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气象服务工作,特别是对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各级气象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批示精神,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气象灾害。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防范应对温带风暴潮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安委办明电[2007]3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防范应对温带风暴潮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安委办明电[2007]3号](https://img.taocdn.com/s3/m/7f3ae57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2.png)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防范应对温带风暴潮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正文:----------------------------------------------------------------------------------------------------------------------------------------------------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防范应对温带风暴潮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安委办明电〔2007〕3号)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河北、辽宁、江苏、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中央企业:根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做好防范应对温带风暴潮工作的紧急通知》(中机发1822号)和国家海洋局环境预报中心预报,受强冷空气和黄海气旋的共同影响,渤海将出现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温带风暴潮。
渤海、黄海3日晚间生成的4~5米巨浪区,今天白天已增大为6~7米的狂浪区,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仍将维持6~7米的狂浪,东海将出现4~5米的巨浪区。
受其影响,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沿海将出现4~6米的巨浪和狂浪。
为做好此次风暴潮的防范应对工作,防止由其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一、要做好灾害预报和监测预警工作。
各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相关中央企业要加强与当地海洋、气象、水文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掌握温带风暴潮和海浪的动态、强度及影响范围,做好灾害预报和监测预警工作。
要及时向相关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当地居民通报预测预警信息,指导和督促他们做好防范工作,确保生产安全和人员财产安全。
二、要加强对防范工作的组织领导,逐级落实责任。
各地区、各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做好防范应对温带风暴潮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分析查找本地区、本单位安全生产中薄弱环节和工作漏洞,认真排查存在的隐患,及时予以整改消除。
生活知识_关于气象灾害的防御条例

关于气象灾害的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的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雪)、寒潮、低温、霜冻、干旱、高温、大风、沙尘暴、冰雹、雷电、大雾等直接造成的灾害以及由此引发的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道路结冰、雪阻、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衍生灾害。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以下统称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预防和其他减轻气象灾害等防御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参与气象灾害防御的义务,并有权对气象灾害防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县级以上农业、水利(水务)、林业、畜牧、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民航、铁路、环境保护、卫生、民政、广播电视、教育、公安、安全监管、邮政通信、旅游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有关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
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的气象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系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接受省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省监狱管理局、民航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本级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机制和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服务于当地气象灾害防御所需的基本建设投入和事业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气象灾害防御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气发[2010]89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气发[2010]89号](https://img.taocdn.com/s3/m/6200fba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1.png)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气发〔2010〕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现将《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气象局2007年12月29日印发的《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气发〔2007〕500号)同时废止。
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二○一○年四月二日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工作,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气象台根据中国气象局授权,按照《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标准发布的台风、暴雨、暴雪、寒潮、海上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霜冻、冰冻、大雾和霾等13类气象灾害预警。
第三条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每类气象灾害预警最多设为4个级别,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对应I至IV级,I级为最高级别。
第二章气象灾害预警标准第四条台风预警按以下标准发布:(一)红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4-15级)、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6级及以上)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二)橙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2-13级)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三)黄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11级)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公共气象服务竞赛题目(含答案)

公共气象服务测试卷(一)单位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0.5 分)1.《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所称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
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大风、等共类。
A.20B.24C.28D. 302.和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A、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B、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C、各市气象局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D、各县气象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3.气象灾情上报中的“农作物受灾面积”指因灾减产成(含)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反映农作物受到灾害影响的范围(如果同一地块的当季农作物多次受灾,只计算其中受灾最重的一次)。
A.1B.2C.3D. 44.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分别发布不同预警级别时,按照启动应急响应。
A. 最低预警级别灾种B. 最高预警级别灾种C. 影响时间最早的灾种D. 影响持续时间最久的灾种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设置农业气象服务岗位,有名以上相对固定的专职农业气象服务人员。
A.1B.2C.3D.46.是造成中小河流洪水的直接因素和主要激发条件。
A.降雨B. 台风C. 前期天气D. 上流情况7.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中的气象、水文资料应是相应机构整编的资料,一般不少于年(建站少于年的应从建站起收集整理),序列至少为逐日资料。
A.10B.20C.30D.408.是在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河段内可能发生险情的水位,一般来说,有堤防的大江大河多取决于洪水普遍漫滩或重要堤段水浸堤脚的水位,是堤防险情可能逐渐增多时的水位。
A.致灾临界水位B. 警戒水位C. 保证水位D.防洪水位9.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要按照公益性服务的要求,以为重点,以为核心,以满足农民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前提。
A.农业大户设施农业B.农民受益基层农村C.设施农业农业大户D.基层农村农民受益10.暴雨的气象灾害Ⅱ级预警标准:过去小时2 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预计未来24 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暴雨天气;或者预计未来 24 小时2 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将出现天气。
《2024年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范文

《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我国面临的气象灾害日益增多,影响范围和强度均呈现出显著的变化。
本文旨在分析近30年来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特征,以期为灾害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二、气象灾害概述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低温冷冻等。
这些灾害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三、近30年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1. 暴雨与洪涝灾害近30年来,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呈现出频发、强度增强、影响范围扩大的趋势。
特别是在夏季,暴雨和洪涝灾害往往给城市和农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些灾害往往伴随着地形、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加剧了灾害的严重程度。
2. 干旱灾害干旱是我国最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突出。
近30年来,干旱灾害的频发和强度增强,给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的持续时间也在不断延长。
3. 台风灾害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近30年来,台风数量和强度呈现出上升趋势,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此外,台风还会引发风暴潮等次生灾害,加剧了灾害的严重程度。
4. 低温冷冻灾害低温冷冻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近30年来呈现出频发、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
这些灾害往往伴随着大雪、冰冻等天气现象,给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带来了严重影响。
四、影响因素分析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加剧了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
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气象灾害的分布和影响范围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山区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而平原地区则容易发生洪涝等灾害。
3.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影响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影响程度。
例如,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容易导致暴雨洪涝灾害加重。
五、应对措施建议1.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提高气象监测精度和预警时效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灾害防范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被释放出来,严重地影响着大气质量,使得气候变化和天气灾害变得明显。
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整个社会的安全,比如说,自然灾害,特别是气象灾害,已经成为极大的威胁。
因此,出台《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件。
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一章,有关部门应当负责实施灾害防御技术,防范气象灾害的发生。
它将研究和实施有效的天气预报方法及预警措施,提供有效的天气预报服务。
同时,还要建立制度,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分析及研究,并及时发布气象警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减缓灾害对社会的危害,推动防灾防汛工作的健康发展。
此外,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还允许有关部门从气象局获取数据,以便更好地预测气象灾害。
因此,这样的数据服务将有助于政府部门更好地采取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总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气象灾害预防措施,有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整个社会的安全,可以说,它无疑是特别重要且令人鼓舞的一项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转发中国气象局关于夏季全国气候趋势及
主要气象灾害防御建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关中央企业:
进入5月份以来,一些地区连续出现强降雨,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因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要求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防范,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中国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强化安全生产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分析预测了今年夏季全国气候趋势,提出了主要气象灾害防御建议。
现转发给你们,请紧密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积极应对,进一步抓实抓细抓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严防气象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2014年5月30日
中国气象局关于今年夏季全国气候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防御建议
一、今年夏季(6~8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意见
(一)6月和夏季降水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2014年6月,主要多雨区位于华南、华北东北部至东北南部等地,其中华南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江淮至江南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偏少2~5成,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少。
预计6~8月,内蒙古东部、东北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北部、江汉北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北部和南部、华南东部和南部、新疆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山东、江苏北部局部、安徽北部局部、河南北部、福建东南部局部、广东东南部等地偏多2~5成。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湖南中部、贵州东部等地偏少2~5成。
(二)6月和夏季气温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6月,我国大部气温偏高,其中江南地区偏高1℃以上,高温事件较常年同期偏多。
预计6~8月,除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北部、华南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湖北西南部、重庆东部和南部、湖南北部、贵州北部等地偏高1℃左右。
重庆东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北部地区出现高温(≥35℃)的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但东北地区北部有阶段性低温。
(三)2014年台风预测。
预计2014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台风个数为26~27个,接近常年(26个),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为6~8个,接近常年(平均7个),平均强度接近常年(每秒31.6米),登陆地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初次登陆我国的时间较常年(平均6月28日)偏早,末次登陆我国的时间较常年(平均10月6日)偏早。
台风活跃季节(5~10月)前期台风多,后期相对少。
二、气象灾害展望和防御建议
今年夏季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建议如下:
(一)暴雨洪涝。
夏季东北地区北部、华北地区南部、黄淮、江淮北部、江汉北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北部和南部、华南地区南部要做好防御暴雨洪涝准备。
夏季松花江流域、海河流域、黄河下游、
淮河流域、珠江流域应做好可能出现的汛情防御。
(二)台风。
东南、华南沿海要防御强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
(三)山洪地质灾害。
甘肃东部和南部、宁夏南部、山西西南部、陕西中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和北部等地要做好防御可能出现的山洪地质灾害。
(四)干旱。
6~8月云南东北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重庆中南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北部可能有气象干旱发生,应防范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五)高温热浪。
6~8月重庆东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北部等地的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应注意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做好防暑降温和电力调度供应工作。
(六)东北低温。
东北地区北部可能有阶段性低温冷害,需采取措施降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七)城市内涝。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局地强降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增加,极端性更强,需做好中小河流的防汛和城市内涝的防范工作。
(八)强对流。
汛期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具有破坏性强、发生频繁、水平尺度小等特点,需采取措施降低其对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人民群众生命的危害。
来源: /fg/detail53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