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肉不易褐变丝瓜新品种苏丝4号

合集下载

丝瓜新品种蓉杂丝瓜2号的选育

丝瓜新品种蓉杂丝瓜2号的选育

丝瓜新品种蓉杂丝瓜2号的选育帅正彬;郭江洪;杨斌;陈征昊【摘要】'Rongzasigua No.2'is a new fat-Luffa cylindrica F1 hybrid bred by crossing 2 inbred lines'JS14-5'as female parent and'CD6-3'as male parent through heterosis breeding.The first fruit sets on the 6th-10th node of the main stem.Its fruit is of clavate shape,25-31 cm in length,3-4 cm in diameter.The single fruit weight is 200-300 g.Generally it can yield 37.5-60.0 t·hm-2.Its resistance to virus disease and Fusarium wilt in fields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Changsharousigua'.It i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protected fields in early spring and open fields in spring in the Yangtz River Valley.%蓉杂丝瓜2号是以JS14-5为母本,CD6-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肉丝瓜一代杂种.主蔓始瓜节位为第6~10节,果实棒形,纵径25~31 cm,横径3~4 cm,单果质量200~300 g.一般每667 m2产量为2500~4000 kg.田间对病毒病和枯萎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长沙肉丝瓜.适合四川省及长江流域早春大棚和春季露地栽培.【期刊名称】《中国蔬菜》【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肉丝瓜;蓉杂丝瓜2号;一代杂种【作者】帅正彬;郭江洪;杨斌;陈征昊【作者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成都 611130;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成都 611130;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成都 611130;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成都 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丝瓜是我国栽培的主要夏、秋蔬菜之一,因其抗病、耐涝,栽培面积呈上升趋势。

三个丝瓜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

三个丝瓜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

用 营 养钵 或 穴 盘 育 苗 ,以 电热 导 线 等 加 温 。 育苗 时期 的 确定 可 从 当地
春 栽 培 从 出苗 到 第一 朵 雌 花 开 花 约
需 5 天 。 单株 采 瓜 数最 多达 到 1 3 0 4
春 大棚 丝 瓜 生长 期基 本 上都 处 适 宜 定 植期 后 推 ,用 营养 钵 育 苗 的
同时可 作 为秋季栽 培 。
床 温 为 中心 , 出苗后 白天 温 度 控 制
1 择 良 种 育 壮 苗 定 植 选 择 第 在 2 ~ 5C ,夜 间 保 持 1 ℃ 左 右 。 . 0 2 o 5
1 花 蕾 节 位 低 、 雌 花 节 率 高 、连 前 期 注 意 防寒 流 冻 害 ,后 期 须 防 高 雌
及 解 决 方 法 : (1)开 花 前 追 肥 过
多 。 江 蔬 一 号 丝 瓜 开 花 前 植 株 生 长 较 慢 ,需 肥 较 少 ,如 追 肥 过 多 , 易
f ■ 童
i9 3
种植有方I
徒 长 ,并 延 迟雌 雄 花开 放 ;为 防徒 苗 龄 2 ~ 0 , 用 穴 盘 育 苗 的 苗 龄 小 棚栽 培 ,2 2 5 3 天 月 0日催 芽播 种 ,3 月
质好。 j江 苏皱皮 丝瓜 1 . 号 果 肉 绿 白
色 泽 好 、 口 感 及 风 味 佳 的 品 种 种 逐 步 适应 定 植 后 的 生长 环 境 。 瓜 苗 植 。 如 江 蔬~ 号丝 瓜 、五 叶 香 丝瓜 3 4片 真 叶 时 , 于 晴 天 下 午 或 阴 天 ~
色 , 肉质 致 密 细嫩 ,清 香 略 甜 ,耐 及 早 杂 和 早 冠 系 列 丝 瓜 等 。 在 不 定植 ,每亩 栽 1 0 ~ 0 0 。 00 3 0株 老 化 , 口感好 ,耐 贮 运 。 该 品种 长 同 地 区 相 互 引 种 时 , 应 以 同 纬 度 2植 株 调 整 江 蔬 一 号丝 瓜 等 早

普通丝瓜果肉褐变的鉴定方法

普通丝瓜果肉褐变的鉴定方法

普通丝瓜果肉褐变的鉴定方法王成;王辉;娄丽娜;苏小俊【摘要】@@%本研究以普通丝瓜嫩瓜为试材,探讨了沸水水浴时间、果实不同部位及不同瓜龄对果肉褐变及褐变程度的影响,并初步制定出普通丝瓜果肉褐变等级及分级标准.研究结果显示:瓜蒂端较其它部位更易发生褐变;沸水处理3 min是鉴定普通褐变的最佳水浴时间;随着瓜龄的增大,褐变程度和指数逐渐提高;授粉后第9天(授粉时至24h记为第1天)是鉴定丝瓜果肉的褐变的最小适宜瓜龄.【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11【总页数】2页(P137-138)【关键词】普通丝瓜;果肉褐变;鉴定方法;水浴时间;果实部位;瓜龄【作者】王成;王辉;娄丽娜;苏小俊【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26.4丝瓜[Lufa cylindrical (L.) Roem.]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丝瓜属(Luffa Mill.)植物,原产印度或亚洲南部热带地区,为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印度或亚洲南部热带地区,因其适应性强,耐热、耐湿、抗逆性强,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夏季蔬菜之一[1]。

丝瓜有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2个栽培种,其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及药用成分[2]。

近年来在种质资源的分类评价、抗性鉴定、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优异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进展[3-9];但在品质研究方面进展不大。

与莲藕、马铃薯等农产品一样,普通丝瓜(以下简称丝瓜)在烹饪加工过程中其果肉及汤汁易出现褐变的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食欲,进而影响丝瓜产品的经济效益[10-11];但是针对丝瓜果肉褐变的研究较少,而且尚未发现有关丝瓜果肉褐变鉴定方法的报道。

因此,本研究建立起丝瓜果肉褐变鉴定方法,从而为丝瓜耐褐变种质资源的筛选、丝瓜果肉褐变机理的研究等提供判断依据。

江苏省丝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

江苏省丝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

江苏省丝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作者:娄丽娜苏小俊王辉王成来源:《长江蔬菜·技术版》2013年第05期本栏目特约主持:苏小俊男,江苏如皋人,博士,研究员。

“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

主要从事十字花科、瓜类蔬菜遗传育种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2005年主编《袖珍果蔬优质丰产栽培》系列丛书;2007主编《无公害高效栽培重点、难点与实例》系列丛书;以第一作者撰写专业著作7本,个人累计80多万字。

2007年度被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授予“发表论文奖”。

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各一次。

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小白菜育种方法”、“一种丝瓜杂交育种方法”、“一种夏萝卜的育种方法”、“一种春小白菜耐抽薹性鉴定方法”。

主持制定丝瓜、萝卜等江苏省地方标准7项。

丝瓜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丝瓜属(Luffa)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该属在我国分布有普通丝瓜(L. cylindrica Roem.)和有棱丝瓜(L. acutangula Roxb.)2个种[1]。

丝瓜以嫩果供食用,瓜肉细腻柔软,味道鲜美。

丝瓜的果、叶、花、茎和丝瓜络均可入药,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丝瓜汁液和丝瓜络可加工成美容品及卫生用品,还可作造纸原料。

江苏是丝瓜生产和消费大省,生产上所用品种绝大多数为普通丝瓜。

1 江苏省丝瓜生产现状丝瓜适应性强,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均有栽培,近几年栽培面积呈扩大趋势,主要集中在苏南、苏中地区。

丝瓜栽培过去一直以庭院零星栽培和与其他作物间套作为主,多春栽于夏秋季供应市场,所用品种多为地方品种。

近10年来,丝瓜生产呈扩大趋势,从品种上看,经历了从使用地方品种到地方品种提纯复壮,再发展到利用杂交品种的过程;从栽培季节上看,由春夏栽培发展到春夏、夏秋、秋冬、冬春四季栽培;从栽培类型上看,由露地栽培发展到露地+地膜、小棚、大棚、大棚套小棚、日光温室等不同设施栽培。

近几年丝瓜生产用种已逐步选用经过提纯复壮的名特优地方品种和杂交品种。

苏丝6号丝瓜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苏丝6号丝瓜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新优品种Vegetables 2020.12苏丝6号丝瓜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任晔u,高慧婷13,严红卫3,沈晨3,钱春桃4,刘晓宏\苏小俊”(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省髙效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 2.欧耕尼克(昆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324, 3.苏州永联天天鲜配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M8, 4.南京农业大学(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500)摘要:为了解决“五叶香”和“坊前肉丝 瓜”等传统丝瓜品种运输过程中果皮容易褐变,烹饪之后果肉、汤汁变黑、影响食用价值等问 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开展了丝瓜果 肉褐变的鉴定方法、耐褐变种质资源筛选和新品 种选育等的研究,并于2013年起,陆续推出苏丝 系列(果肉不褐变)丝瓜新品种用于生产。

通过 对苏丝6号丝瓜的熟期、结果习性、雌花节位及果 实主要农艺性状等的观察,总结出新品种的种植 模式、茬口安排、浸种催芽、苗床管理、定植苗 标准、移栽时期、植株调整、采收标准等栽培技 术,并进行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收 益。

关键词:苏丝6号;丝瓜;早熟;耐褐变;栽培;要点丝瓜为萌芦科(C u c u r b i t a c e a e)丝瓜属 (L u/Y a)1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起源于亚洲南部,在我国分布的主要为普通丝瓜L u f f a cy h n d n'c a(Li n n.)Roe m.和有棱丝瓜 L uffa acutangu;a(Linn.)Roxb.,普通丝瓜主要生长在 长江流域,有棱丝瓜主要生长在华南地区|S31。

历史上丝瓜栽培一直以庭院零星种植或与其 他作物间套作为主,多在春季栽培,于夏秋季供 应市场,所用品种一般为当地生产、当地消费的 地方品种。

近年来,丝瓜的主栽品种经历了从直 接使用传统地方品种到提纯复壮后的地方名特优品种,再发展到杂交一代品种的过程;从栽培季 节上看,由春夏栽培,发展到春夏、夏秋、秋 冬、冬春四季栽培;从栽培模式上看,由露地栽 培为主,发展到以设施(露地+地膜,小棚,大 棚,大棚+小棚,日光温室等)栽培为主。

早熟丝瓜种子的选取

早熟丝瓜种子的选取

早熟丝瓜种子的选取
丝瓜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而且很多人都喜欢吃丝瓜,但是对于丝瓜种子很多人就不了解了吧,如果是优质的丝瓜种子,那么种出来的丝瓜就会是瓜条长圆筒形,而如果是劣质的丝瓜种子,长出来的丝瓜就是畸形的,而且口感也不是很好的,营养也不多,所以选择好的丝瓜种子是很重要的。

1.最新选育而成的早熟杂交丝瓜新品种,果实长棒形,长45厘米左右,横径5厘米左右。

果皮绿色,皮薄,果肉绿白色,肉质细嫩,纤维少,口感略甜,不易老化。

2.盛果期单瓜重450克左右。

早熟性强,播种至初收
约60天,前期产量可达1000-1500公斤。

3.第一雌花着生于蔓第五节上下,以主蔓结瓜为主,基本每节都有雌花发生,能连续坐果3-5条,抗霜霉病,耐病毒病,适合于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栽培密度每667㎡2000株左右。

4.优良品种,早中熟,瓜条长圆筒形,单瓜重1斤左右,果皮脆绿,肉质柔软多汁,不易老,煮食甘甜润口,耐热耐肥,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亩产16000—20000公斤,亩用种600粒。

从上文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早熟丝瓜种子的一些信息,要想让长出好吃的丝瓜,我们还必须让早熟杂交丝瓜,同时
选取优良的品种也是很重要的,这样长出来的丝瓜才会很好吃,所以我们建议朋友们,想要让丝瓜的口感很好的话,要对丝瓜进行杂交。

18个丝瓜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及褐变度鉴定

18个丝瓜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及褐变度鉴定

18个丝瓜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及褐变度鉴定作者:康玉妹薛珠政刘建汀来源:《福建农业科技》2020年第05期摘要:筛选丝瓜优良新品系,进而培育新的丝瓜品种。

聚类分析18个丝瓜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利用基于总酚的褐变度分级标准分析新组合的褐变等级,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18个丝瓜组合第一雌花节位8.0~11.5节,早熟、生长势强、瓜面粗、细瘤、瓜皮浅绿色。

C2、C3、C4、C9组合短圆筒形,瓜长21.8~35.4 cm,瓜径4.5~7.2 cm,单瓜重500~550 g。

C1、C2、C3、C5、C7、C11产量分别比对照农福801增加13.03%、11.56%、11.58%、20.61%、17.76%、22.08%。

18个丝瓜新组合褐变度2.6~8.0,营养成分与对照农福801相当。

C2、C3、C4、C9组合褐变度低、品质佳、肉质紧实、抗逆性强、抗病性较好。

4个新组合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农艺性状符合育种目标,分别为C2、C3、C4、C9,可供进一步示范推广。

关键词:丝瓜;新组合;农艺性状;聚类分析;褐变度中图分类号:S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3-2301(2020)05-0020-07Abstract: The fine new strains of luffa were screen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new varieties of luffa. The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18 new combinations of luffa were analyzed by clustering, and the browning grade of the new combination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grading standard of browning degree based on the total phenols, and then the nutritional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nodes of the 18 combinations of luffa were 8.0-11.5 nodes, with early maturity, strong growth potential, thick surface, fine tumor and lightgreen peel. And the combinations of C2, C3, C4 and C9 were short cylindrical, with the fruit length of 21.8-35.4 cm, fruit diameter of 4.5-7.2 cm, and fruit weight of 500-550 g. The yield of C1, C2, C3, C5, C7 and C11 respectively increased by 13.03%, 11.56%, 11.58%,20.61%, 17.76% and 22.08%,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Nongfu 801. The browning degree of the 18 new combinations of luffa was 2.6-8.0, and the nutritional component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Nongfu 801. The combination of C2, C3, C4 and C9 had low browning degree, good quality, firm texture, strong stress resistance and good disease resistance. The four new combinations showed good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and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were in line with the breeding objective, namely C2, C3, C4 and C9, which could be further demonstrated and popularized.Key words: Luffa; New combination; Agronomic characters; Clustering analysis; Browning degree絲瓜Luffa cylindrica原产印度或亚洲南部热带地区,为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藤本植物,分为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两种。

适合我省栽培的丝瓜品种

适合我省栽培的丝瓜品种

适合我省栽培的丝瓜品种
早冠丝瓜(406)衡阳市蔬菜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极早熟丝瓜杂一代新品种。

早熟性好,从定植至始收需30天~39天。

嫩瓜长棒形,果长25厘米~40厘米,横径5.1厘米~5.6厘米,单瓜重800克~1300克,外皮深绿色,披白霜,瓜蒂大,肉厚味鲜,口感微甜,风味极佳。

产量高。

抗病性好,较抗枯萎病和疫病。

早冠丝瓜401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个新品种,它与早冠406的区别主要在于瓜条稍短。

早优1号丝瓜长沙市蔬菜研究所育成,属杂交一代特早熟丝瓜。

第1雌花节位第5节~第8节,雌花率75%左右,果实圆筒形,果皮绿色,果肩稍凸起,果面粗糙,被蜡粉,果长30厘米左右,横径6厘米~7厘米,单果重600克~650克,果肉致密,品质和商品性极佳,适应性广。

早优2号丝瓜长沙市蔬菜研究所育成,是极早熟、丰产、优质型杂交一代丝瓜。

植株生长势强,主蔓第4节~第6节着生第1雌花,坐果率高,连续坐果,果实圆筒形,果面粗糙,被蜡粉,果皮深绿色,瓜蒂大,肉厚微甜,品质极佳,抗病性强,每667平方米产量5000公斤左右。

早优3号丝瓜长沙市蔬菜研究所育成,是早中熟、丰产型杂交一代丝瓜。

始花节位低,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短棒形,果皮绿色,瓜条直,果肉厚,商品性佳,耐贮运,抗病、抗逆性强。

前期和总产量显著优于长沙肉丝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肉不易褐变丝瓜新品种苏丝4号
作者:王辉等
来源:《长江蔬菜·技术版》2013年第02期
丝瓜是南京市、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常见的夏季和早秋蔬菜之一,与莲藕、马铃薯等一样,普通丝瓜(以下简称丝瓜)在烹饪过程中果肉及汤汁易出现褐变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食欲,进而影响丝瓜产品的经济效益。

另外丝瓜在采摘及运输过程中,易因摩擦而引起瓜皮褐变,卖相差,影响售价。

但国内外针对其瓜皮、瓜肉褐变的研究较少,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开展丝瓜褐变机理及鉴定方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品种选育,育成瓜皮和瓜肉均不易褐变的丝瓜新品种——苏丝4号。

1 特征特性
苏丝4号在5℃以上的低温条件下生长较快,植株长势比较正常;5℃以上的低温促进雌花早发多发,并使第一雌花节位有所降低。

第一雌花一般着生于主蔓第7节左右;主、侧蔓均能结瓜,早熟栽培一般剪除侧蔓,以主蔓结瓜为主;连续结瓜能力强,可同时坐瓜3~5条;瓜条发育速度快,早春气温较低时一般花后10天左右可采收,盛果期一般花后6~7天可采收;商品瓜中长棍棒形,上下粗细基本匀称,瓜皮较光滑、绿色、色泽好;商品瓜长35 cm左右,瓜粗4.5 cm左右;瓜肉清香略甜,果肉绿白色,肉质致密细嫩,耐老化,口感好;商品瓜商
品性好,卖相佳;商品瓜单瓜质量约250 g;果皮和果肉均不易褐变;抗病毒病和霜霉病;每667 m2产量可达5 000 kg。

2 栽培要点
宜催芽后播种于穴盘等护根育苗设施内。

根据不同季节,宜选用玻璃温室、塑料棚等设施育苗。

667 m2用种200~300 g。

南京地区播种期,露地栽培4月上旬;小棚栽培3月中旬;大棚栽培2月上中旬;露地+地膜栽培3月底。

苏北地区,日光温室早春栽培1月上旬播种;日光温室冬春栽培10月上中旬播种。

5~6片真叶时大小行定植。

大行行距1~1.2 m,小行行距60~80 cm,株距30~35 cm。

宜采用平棚架或“人”字架等搭架方式或吊架栽培。

苗高40 cm左右时插架、绑蔓。

植株30~40 cm时吊蔓或绑蔓,以后每3~4节顺蔓并绑蔓一次,1 m以下的分枝宜全部打除,可摘去80%的雄花。

宜施腐熟有机肥作基肥;开花前,严防徒长;坐果后每10~15天追肥一次。

水分管理以保持田间湿润为宜。

3 适应地区
苏丝4号丝瓜适宜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四川等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