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发酵食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讲授:介绍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如泡菜、酸奶、甜酒等,并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这些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发酵实验,制作泡菜、酸奶、甜酒等食品,并让学生体验到发酵技术的神奇。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保存中的作用,并分享一些实用的保存方法。

5.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研究,了解细菌和真菌在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并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好处和局限性。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菌和真菌的两面性,以及它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十二、课堂练1.请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你知道哪些细菌和真菌可以用来制作食品?3.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控制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4.请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十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益处,并通过实践和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研究的能力。

但在实践环节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指导,确保学生的安全。

本节课将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入手,首先探讨它们与食品制作的关系。

生活中,细菌和真菌通过发酵作用帮助我们制作食物,如面包、酸奶等。

在观看发酵现象的视频后,我们思考了实验中气球鼓起的气体是什么、如何证明该气体、酵母菌为何会产生这种气体、为何将锥形瓶放入40-42℃的环境中等问题。

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细菌和真菌不仅在食品制作中有作用,还在食品保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保存中的作用,如乳酸菌的作用可以使食品酸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霉菌可以制造出抗生素,保护食品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食品保存的方法,如低温冷藏、高温杀菌等。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二、课堂讲解
1.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讲解人类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进行生产和生活,举例说明微生物在食品、药品、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
1.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利用案例,如酸奶、豆腐、抗生素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b.分析微生物在该实例中的优缺点。
c.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不少于800字,报告需包括调查过程、结论及启示。
3.设计一个简单的微生物实验,例如发酵实验、微生物的培养等。要求:
a.实验步骤详细,操作规范。
b.记录实验过程,包括实验现象、结果等。
c.撰写一份实验报告,不少于500字,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及分析。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了解人类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进行生产和生活,提高学生对微生物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
2.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消除对微生物的恐惧和误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微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微生物的知识,那么你们知道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a.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想象,提出创新性设想。
b.撰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项目计划书,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实施方案等。
3.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过程中,仍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指导和示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特性,以及人类如何利用这些微生物造福自身。

教学内容涵盖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它们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结构和繁殖方式。

2.掌握细菌和真菌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3.分析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利弊,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教案适合高中或大学低年级学生使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繁殖方式。

•掌握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发酵、医药生产、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了解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够查阅资料,收集和整理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字、图表等)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尊重。

•提升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伦理责任感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的代谢途径及其在不同应用中的作用机制。

•细菌和真菌利用技术的安全性评估和风险控制。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应用及其影响。

•实验法(可选):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和真菌的特性。

例如,观察酵母菌的发酵过程,或制作酸奶等。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2.设计一道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探究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并解答问题。通过此作业,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完成课本后的习题,针对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要求学生在完成习题时,认真思考,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记录生活中与微生物相关的现象,如:食品变质、生物降解等。通过观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6.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7.课后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发酵产品,了解其制作原理和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收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5.撰写一篇关于发酵技术在未来发展趋势的小论文,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度适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2.作业量要适中,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休息。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教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3. 掌握一些常见的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例子;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2.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2. 培养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包括细菌的单细胞结构、形态多样性以及真菌的多细胞结构、菌丝网络等。

3. 学生实验(30分钟):让学生参与到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实验一:观察细菌的繁殖和生长过程材料:琼脂培养皿、细菌培养液、试管、接种针等。

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皿;(2)在试管中混合适量的细菌培养液;(3)用接种针将细菌培养液均匀划线于琼脂培养皿上;(4)放置琼脂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5)观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实验二:培养真菌材料:培养皿、琼脂、真菌孢子等。

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皿;(2)在试管中混合适量的真菌孢子;(3)将真菌孢子均匀涂抹于琼脂培养皿上;(4)放置琼脂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5)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

4. 学习交流(10分钟):让学生分享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讨论细菌和真菌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验中的表现。

5. 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展示一些常见的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例子,如制药、食品加工等。

6. 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细菌和真菌的定义、特点以及人类对其的利用。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习题;2. 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关于细菌和真菌利用的短文,可以结合实验中的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教案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了解糯M甜酒的制作过程。

技能目标:通过亲手制作、访问、调查等方式了解一种发酵食品,提高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合作能力;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学会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教材分析】“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通过第四章及第五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细菌、真菌广泛分布在各种环境中,并了解了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的知识点主要有四个:介绍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细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细菌真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则要求学生尝试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

本节课内容不仅能增长学生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必须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这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渗透STS教育,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全方位体现。

【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兴趣较浓厚,好奇心强,但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对细菌、真菌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就细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许多有利的方面却没有更多的了解。

【重点难点】重点: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难点:制作发酵食品的原理。

【教法与学法】本节通过介绍人类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药品生产、环保等方面对细菌、真菌的利用,说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节内容中知识点较少,但是却与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生对这些内容较感兴趣,尤其是渴望能掌握发酵食品的制作的相关技能,故安排两个课时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本课时只了解发酵食品的制作及食品保存两方面的知识。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生物八年级上人教版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一、课题: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

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学生容易形成片面的认识。

本节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益处,让学生学会辩证性地认识细菌和真菌,并从现实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

此外,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言,乐于对各种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我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和主动思考获得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多项活动中,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辩证看待细菌和真菌的两面,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课型:新授课六、课时:1课时七、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食品的保存方法以及细菌、真菌在疾病防治上的作用。

八、教学难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上的应用。

九、教具多媒体课件十、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发现法、练习法、探究教学法等;学法:探究学习法、问题学习法、归纳学习法、思考学习法等。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翻转实验课)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翻转实验课)
4.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设计评价指标,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翻转实验课)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细菌和真菌”的第四课时,主要内容是探讨人类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药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3.阐述细菌和真菌的发酵原理,并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
4.分析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微生物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完成实验、探讨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价值等。
3.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过程与方法,塑造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为我国微生物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八年级上人教版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一、课题: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

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学生容易形成片面的认识。

本节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益处,让学生学会辩证性地认识细菌和真菌,并从现实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

此外,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言,乐于对各种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我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和主动思考获得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多项活动中,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辩证看待细菌和真菌的两面,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课型:新授课六、课时:1课时七、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食品的保存方法以及细菌、真菌在疾病防治上的作用。

八、教学难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上的应用。

九、教具多媒体课件十、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发现法、练习法、探究教学法等;学法:探究学习法、问题学习法、归纳学习法、思考学习法等。

十一、教学过程教学程序设计:本节内容从日常生活中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讲起,首先分析日常生活中它们与食品制作的关系,然后又分析了细菌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密切关系。

这两个方面都是与人类的“吃”有关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同学们会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在情境学习中讨论研究,达成共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提升认知。

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流程:引入新课→发酵现象→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课堂检测→课堂小结(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其中一些细菌、真菌会寄生在人体引起各种疾病,这是细菌和真菌有害的一面,但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有没有好处呢?学生活动:现在请大家阅读一段同学的作文,找出文中可能与细菌、真菌有关的地方。

周末,妈妈在厨房准备着晚餐,正在柴、米、油、盐、酱、醋手来手往之间,不小心却切到了手,于是拿了些消炎杀菌的药膏涂抹后继续炒菜,炒完菜后,妈妈又开始做起了面包,当做明天的早点。

爸爸此时却愁眉苦脸,因为他的脚气又犯了。

我在房间一边写作业,一边喝着酸奶,而姐姐的扁桃体正在发炎,所以只能躺在自己的房间休息…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文中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害的一方面:使人体患病(脚气和扁桃体发炎);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制作食物和治疗疾病。

因此,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了解人们是如何让细菌和真菌为我们生活来服务的。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思考生活中哪些方面与细菌、真菌有关。

(二)推进新课(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细菌和真菌是如何帮助制作食物呢?不得不提的,就是细菌和真菌的发酵作用了。

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发酵现象看完后,引导学生思考:(1)实验中,使气球鼓起的气体是什么?(2)如何证明该气体?(3)酵母菌为何会产生这种气体?(4)实验中,为何将锥形瓶放入40-42℃的环境中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体内含有大量的酶,能够将有机物分解。

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物也会有所不同。

有氧条件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无氧条件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少量能量人们利用酵母菌的发酵制作出了各种美味的食物。

1、酵母菌例如,人类利用酵母菌的发酵来制作馒头和面包、蛋糕等。

学生活动:思考;制作馒头时,馒头中的许多小孔是怎么形成的呢?(提示:酵母菌发酵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

)想一想:制作馒头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发酵吗?(提示:制作馒头时,面团内部并无氧气,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发酵。

)想一想:馒头为什么没有酒味?面团中的酒精会在蒸烤过程中挥发。

除了制作面食,酵母菌还被用来酿酒。

思考:酿酒时,酵母菌又需要什么特殊的发酵条件呢?(提示: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发酵才会产生酒精。

)联系生活:如果同学们要在家中自己酿制葡萄酒,一定要注意密封容器。

(板书:酵母菌——馒头、酿酒)2、乳酸菌:制作酸奶和泡菜。

(图)引发学生思考:想一想:这些食物都是酸味的原因?(提示:因为乳酸菌在发酵时产生了乳酸。

)想一想:做泡菜时,为什么泡菜坛子要加盖且要加圈水密封坛口?(图)(提示:乳酸菌是一种厌氧细菌,需要在无氧条件下生存!因此,我们需为乳酸菌的发酵提供无氧的环境。

3、醋酸菌:制作醋(图片)霉菌:制酱油、豆腐乳、臭豆腐(图片)连一连:可以看到,由于细菌、真菌的存在,我们人类制造出了许多风味独特的食物,其实除了帮助制作食物,细菌和真菌也与食品保存的问题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实验视频中的酵母菌的发酵现象,并通过小组讨论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由浅入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实验现象寻找内在的原理。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困扰:一到夏天,天气越来越热,食物也容易腐坏变质,我们该怎样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呢?设疑:食品腐坏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学生根据经验会说出:食品腐败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为什么是细菌和真菌?教师提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一个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真菌不仅会分解枯枝败叶,当然也能够分解食物了。

小任务:认识生活中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

1、直接杀死细菌、真菌①巴氏消毒法(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发明的,本质为高温灭菌)(图片:牛奶、啤酒)——鲜牛奶、干啤。

②防腐剂法——绝大多数加工食品(图片:各种加工食品)这些加工食品的背面食物成分表中的苯丙酸钾、山梨酸钠等就是防腐剂,可用来杀死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

想一想:对于不适用巴氏消毒法和防腐剂法灭菌的食物,例如,新鲜的蔬果、粮食,我们又该如何保存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

(提示:细菌、真菌也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2、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①脱水法(图片:木耳、香菇,脱水蔬菜、水果)——木耳,香菇等学生回答:使细菌、真菌缺乏水分无法生存。

②渗透保存法(图片)原理:用高糖除去鲜果中的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果脯、蜜饯学生回答:使细菌、真菌缺乏水分无法生存。

③腌制法——(图)咸鱼、腊肉晒制和烟熏法——(图)熏肉原理:用高盐、日晒、烟熏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学生回答:使细菌、真菌缺乏水分无法生存。

④真空包装法(图:粮食、肉类)——肉类、粮食等学生回答:使大多数细菌、真菌缺乏氧气无法生存。

⑤冷藏法、冷冻法(图:冰箱),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防腐方法3、直接杀死细菌、真菌同时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罐藏法(图)——罐头类食品学生回答:高温灭菌并密封保存,使细菌、真菌缺乏氧气。

总结:食品保存的原理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他们的生长和繁殖。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食品腐坏的原因引导学生回忆起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再引导学生去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去杀死细菌、真菌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去注意生活中对知识的应用——各种食品保存的方法。

小结:人类通过研究细菌和真菌的特点,制作出了各种风味独特的食物,还找到了各种保存食物的方法,然而,最为重要的是人类还研制出了各种药物来治疗疾病,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青霉素了。

学生阅读:青霉素的发现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在研究细菌时发现,培养基的其余部分都布满了葡萄球菌的菌落,只有青霉菌菌落的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的菌落。

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青霉能够产生一种杀死或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青霉素。

弗莱明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教师提问:青霉素有什么作用,它是由谁产生的?(学生回答)青霉素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种物质。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1、不仅青霉素可以杀死或抑制致病细菌,红霉素(链霉菌产生)等药物也能对致病细菌起作用,因此,我们将有些真菌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称作抗生素。

想一想:现在很多专家呼吁不要滥用抗生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可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损害人体器官;打破体内菌群的平衡等。

2、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科学家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内,使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以治疗糖尿病。

(图:胰岛素生产车间、胰岛素注射液)除了研制药品,人类还利用了细菌的分解作用开发出了清洁能源。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史,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并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通过设疑使学生思考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并注意在就医时不应主动要求去服用抗生素。

虽然某些细菌或真菌会导致疾病,但人们却可以利用其特点去研制药物反过来服务人类,使学生学会客观、辩证的去看待问题,明白凡是事物均有两面性。

(四)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1、例如,甲烷菌能将农作物秸秆、人粪尿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并产生清洁能源——甲烷。

(图:沼气池)沼气可以用于家庭照明和供暖,且燃烧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2、一些细菌能够净化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