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编录-学习培训资料
岩土工程勘察培训.

试验应进行到破坏阶段。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认为地 基土已达到极限状态,此时可终止试验:
A、承压板周围的土体有明显的侧向挤出、隆起或裂纹; B、24h内沉降随时间近似等速或加速发展; C、沉降量超过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1/12; D、沉降急剧增大,p-s曲线出现陡降阶段。
3、静力触探
(1)基本原理 静力触探(CPT)是用静力将探头以一定的速率压入土中,同时用压力传
静力触探具有测试连续、快速,效率高,功能多,兼有勘探与测试双重作 用的优点。且测试数据精度高,再现性好。但它的缺点是对碎石类土和密实砂 土难以贯入,也不能直接观测土层。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上、粉土、疏松到中密的砂土;对于碎石土,杂 填土和密实的砂土不适用。
(2)装置组成 一般由贯入系统、量测系统和静力触探头三部分组成
一、房屋建筑、构筑物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1、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1)版,岩土工程勘察的一般要求如下:
2、勘察阶段的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1)版)
A、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B、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C、详细勘察对拟建建筑提出详细的各类岩土参数,对地基做出岩土评价,并 对地基、基础形式、不良地质作用防治等提出建议
2.8钻孔岩芯采取率要求: (1)碎石土、砂土、粉土等地层的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40%; (2)粘性土等地层的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80%; (3)较破碎和破碎岩层等地层的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60%; (4)完整和较完整岩层等地层的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80%; 若达不到以上要求的,应判定为不合格钻孔,该孔报废,要求钻机重新施钻。 2.9 勘探点岩土芯拍照的要求: 重点项目或地质情况复杂的项目勘察单位应对每个勘探点的岩土芯进行拍照,并把照片附 在勘察报告中;一般工程的项目勘察单位应对全部控制性钻孔和不小于 30%的一般性钻 孔的岩土芯进行拍照,并把照片附在勘察报告中。 2.10 勘探点岩土芯喷漆的要求: 对钻入中风化岩层或微风化岩层的勘探点,应对勘探点的中风化岩层或微风化岩层的岩芯 拍照后进行喷漆。
工程勘探岩土心编录

工程勘探岩土心编录(除铁路外)杂填土:杂色,松散至稍密,稍湿,由粘性土、碎砖块、碎石,灰渣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组成,硬质物含量约占30%左右。
素填土:黄色,松散至稍密,稍湿,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或风化砂岩卵石,硬物质含量约占10%左右。
耕植土:深灰色,松散,稍湿,土质不均匀,压缩性高。
含植物根系及植物残骸。
有机土:灰黑色,软塑,饱和,土质较均匀,压缩性高,臭味,含少量植物根系、动植物残骸及动植物腐质物。
粘土:褐黄色,硬塑状态,稍湿,土质均匀,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含少量铁锰结核质化合物颗粒、碎石或卵石,粒径约()~(),含量约占?%红粘土:棕红色,硬塑状态,稍湿,土纸均匀,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含少量铁锰结核化合物。
结构致密,裂隙不发育,吸水易膨胀。
粉质粘土:褐色—紫红色,软塑,湿,土质不均匀,见少量绿泥石团块,含少量细砂,粘性一般,手捏有砂感,呈土柱状。
(含碎石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湿,土质不均匀,含约粒径为2~7cm颗粒,含量70%,石质成分为中风化板岩、砂岩等。
含少量细砂,粘性一般,手捏有砂感。
粉土:深灰色,饱和,松散,砂感强,摇震反应中等,韧性低,干强度低。
其中12.0~14.5m段粘粒含量较少。
粉砂:灰色,松散,饱和,单粒结构,分散构造,质地均匀,分选性好,含少量粘粒,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
细砂:灰色,松散,饱和,单粒结构,分散构造,质地均匀,分选性好,局部夹细砂及砾砂,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
中砂:灰色,稍密,饱和,单粒结构,分散构造,成分较匀一,分选性姣好,砂质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较多云母片。
砾砂:灰色,密实,饱和,单粒结构,分散构造,成分较匀一,分选性较差,砂质成分以石英,混杂较多中细砂,局部含少量泥质。
角砾土:灰黄色,中密,稍湿,角砾约占50%,粒径2~20mm,余为粘粒充填,石质成分为中风化灰岩,砂岩等。
岩土工程勘察复习资料

岩土工程的工作内容按工程建设阶段分: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检测。
勘察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分: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与取样、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现场测试、资料整理。
土按地质成因分: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
强夯法适用于从碎石到黏性土的各种土—采空区按开采形成时间分为:老采空区、现采空区、未来采空区。
在场地详细勘测阶段,对单栋建筑,测试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
液限大于或等于50%的高塑形黏土,判定为原生红黏土;液限大于45%的黏土判定为次生红黏土。
填土的物质组成和堆填方式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填土按堆填时间的长短划分为:古填土、老填土、新填土。
素填土的工程性质取决于它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渗透变形:流土、管涌、基坑突涌。
实地测绘法常用:路线法、布点法、追索法。
标准贯入试验:以15~30击/min的贯入速度将贯入器打入试验土层中,先打入15cm 不计击数,继续贯入土中30cm记录锤击数N。
若地层比较密实,贯入击数较大时,也可记录贯入深度小于30cm的锤击数,这时需换算成贯入深度为30cm 的锤击数No 桩基工程检测的内容:桩基强度、桩基变形、几何受力条件。
桩身质量检测包括:桩的承载力、桩身混凝土灌注质量、结构完整性。
岩浆岩:岩浆在向地表上升过程中,由于热量散失逐渐经过分异等作用冷凝而成岩浆岩。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石、矿物在内外力作用下破碎成碎屑物质后,再经水流、风吹和冰川等的搬运,堆积在大陆低洼地带或海洋,再经胶结、压密等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变质岩: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经变质所形成的岩石。
黏性土:塑形指数大于10的土。
大于10,小于等于17的土为粉质黏土;大于17的土为黏土地下硐室: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与岩体体内作为各种用途的建筑物的统称。
基坑工程:建筑物或构建物地下部分施工时,需要开挖基坑,进行施工降水和基坑周边的为挡,同时要对基坑四周的建筑物、构建物、道路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及安全防护,确保正常、安全施工。
岩土工程勘察之岩心编录介绍课件

工程地质条件,如
稳定性、适宜性等。
岩心的定义和分类
岩心:从地下钻探 中取出的岩石样本, 用于研究地质构造 和矿产资源。
分类:根据岩石类 型和成因,岩心可 分为火成岩、沉积 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由地壳内 部的岩浆冷却凝固 而成,如玄武岩、 花岗岩等。
沉积岩:由地壳表 面的岩石风化、侵 蚀、搬运、沉积和 压实而成,如砂岩、 泥岩等。
演讲人
目录
01. 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02. 岩心编录的基本概念 03. 岩心编录的方法和步骤 04. 岩心编录的应用和实例
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
01
岩土工程勘察 是工程建设的 基础,直接影 响到工程的质 量和安全。
02
岩土工程勘察 可以提供地质 资料,为工程 设计和施工提 供依据。
03
岩土工程勘 察可以预测 地质灾害, 减少工程风 险。
析和报告撰写
06
质量控制:确保 岩心编录的质量, 提高分析结果的
准确性
岩心编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岩心编录是岩土工
程勘察的重要环节,
用于分析地质条件、 地下水状况等。
1
4 岩心编录在环境评估、
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 也有广泛应用,为保 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
依据。
岩心编录可以帮助
工程师判断地质构
2
造、岩石性质,为
岩心编录在勘察中的作用
提供地质信息:岩心 编录可以提供岩土层 的地质信息,如岩石
类型、岩性、结构、 1
构造等。
指导工程设计:岩心 4
编录可以为工程设计 提供依据,如地基处
理、边坡稳定等。
确定岩土性质:岩心
编录可以帮助确定岩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岩土工程勘察描述、记录培训ppt格式

记录地层结构、岩性、地质构造等信息,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试验数据
结论和建议
记录原位试验、室内试验等数据,包括试 验方法、试验结果、数据处理等,确保数 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勘察结果和数据分析,提出工程设计 和施工的建议和结论,为后续工作提供依 据。
岩土工程勘察记录的规范
格式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制,包括封面、目录、 正文等内容,确保记录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采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和 室内试验等方法,对岩土进 行详细描述和记录。钻探孔 布置在地铁线路和车站位置 ,地球物理勘探包括地震波 勘探和电法勘探,室内试验 包括土工试验和岩石试验。
根据勘察结果,对岩土进行 详细描述和记录。描述内容 包括岩土的名称、颜色、状 态、结构和构造等;记录内 容包括岩土的物理性质、力 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施工勘察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 的勘察,目的是对施工区域的地质 条件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施工安 全和工程质量。
02 岩土工程勘察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的描述方法
01
02
03
文字描述
通过文字对岩土的物理性 质、化学成分、结构特征 等进行详细描述。
图表绘制
利用图表直观展示岩土的 分布、形态、变化规律等 信息。
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质量控制
岩土工程勘察记录是质量控制的 关键环节,通过记录可以对勘察 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
保勘察质量和数据的可靠性。
法律责任
岩土工程勘察记录是具有法律效 力的文件,对于解决工程纠纷和 法律诉讼具有重要的证据作用。
岩土工程勘察记录的内容
勘察点位
地质信息
记录勘察点位的地理位置、坐标、高程等 信息,确保勘察点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岩土工程勘察描述记录培训PPT课件

断层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最重要的构造形迹之一。 断层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规模有大有小,影响深度有深 有浅,形成时代有早有晚。一条断层可以是一次构造运动 的结果,也可以是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反复活动,有的
第29页/共49页
一、地球的形态
地质的构造
• 一、断层面和断层带
• 断层面是一个将岩块或岩层断成两部分,两侧岩 块或岩层顺此发生显著位移的破裂面。它是一种 面状构造,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可以是 水平的,也可以是倾斜的,甚至是直立的。其空 间产出状态可由走向、倾向、倾角确定之。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知识
1、地球的形态 2、地质作用 3、岩石的基本知识 4、土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5、岩土的样品的技术要求
第1页/共49页
一、地球的形态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是一个不标准的旋转的椭球体,平均半径 6371Km,极地与赤道半径相差22Km。地球并不是一个均质体,具圈层结构。以 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它们又分为几个圈层,每个圈层都有自己的物质运动特 征和物理、化学性质,对地质作用各有程度不同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地
莫霍面
球
(平均厚度16Km)
内
部
物
质
的
分
界
面
古登堡面
(地表以下2900Km)
地球的构造
地壳
硅铝层 (厚度15-20Km)
硅镁层(厚度15-20Km)
地壳
岩石圈
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软流圈 (984Km)
(60-250Km)
地核
外核 (2885-4179Km) 过渡层 (4170-5155Km)
内核 (5155Km-核心)
第9页/共49页
岩土工程勘察复习资料(整合版)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岩土工程勘察复习资料1岩土工程勘察: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岩土工程问题、评价工程建设场地,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划分及具体任务:(1)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勘察):为场地方案确定提供依据,应符合确定场地方案的要求(2)初步勘察:为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提供依据或计算参数,应符合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3)详细勘察:为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或计算参数,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4)施工勘察:施工勘察就是配合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勘察,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勘察资料。
3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和任务:①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②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整治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③分析、研究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并作出评价结论。
④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
⑤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4岩土工程参数:一类是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岩土的性状,作为划分地层鉴定类别的主要依据;另一类是计算指标,用以设计岩土工程,预测岩土体在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和变化趋势,并指导施工和监测。
5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2、场地地层结构和地下水空间分布的参数、岩土体工程性质和性状的设计参数3、预测拟建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以及合理的施工方法4、提出地基与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各种岩土工程方案设计的建议 5、预测拟建工程对现有工程的影响,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影响6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1、充分了解工程结构的类型、特点和荷载情况和变形控制要求;2、掌握场地的地质背景,考虑岩土材料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和随时间的变化,评估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确定其最佳估值;3、充分考虑当地经验和类似工程的经验;4、理论依据不足、实践经验不多的岩土工程,可能过现场模型试验作足尺试验取得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岩土勘察野外编录1

野外编录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土分类和鉴定与钻孔野外记录6.1 GB50021-2001 土地质成因分类土按地质成因分类不同的规范不同的学者各有不同,有的分类还相差较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根据地质成因,把土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综合诸多辞典、规范、书报和编者现场观察,上述种类成因土的堆积方式、形成条件和特征如下:6.1.1 残积土残积土是岩石经风化作用而不易溶解、分解被带走的物质残留下来的碎屑堆积物,其物质成分与原母岩相同或相似。
碎屑堆积物从地表往深处由细到粗,没有层理杂乱无章。
没有经过水平位移(搬运),颗粒(碎块)呈明显的棱角状,一般有较大的孔隙。
残积物颗粒的粗细决定于母岩的岩性,因此,有些地区残积物是粗大的岩块,而另一些地区可能是细小的碎屑。
残积土的厚度一方面决定于其形成的地形地貌,在山丘顶部常被侵蚀而厚度较小,山谷低洼处则厚度较大。
残积土的厚度另一方面决定于其母岩性质和风化的程度,一般岩浆岩地区残积土较厚,如花岗岩区常大于10m;而沉积岩地区残积土较薄,如砂岩区常小于5m。
花岗岩风化残积土的物质成分与母岩关系密切,长石常分解成粘土矿物,石英常被分离成砂粒。
石灰岩区红粘土的物质成分与母岩截然不同,所以不少人认为红粘土不是石灰岩直接的风化残积物。
坡积土成分决定于高处坡地下部母岩成分,成分混杂,分选性和磨圆度很差,多呈亚角形。
在高大的山坡,坡积物多呈坡积裙形态,自裙顶到裙前缘颗粒由粗变细,逐渐由碎石、含碎石的粗粒相变为细砂、粉砂和粉质粘土、粘土。
由于片流反复作用(搬运),在垂直剖面上可看到具有韵律性成层堆积,成层的坡积物具有与斜坡一致的层理。
韵律结构在坡积裙的不同部位也不相同,裙顶部分以粗粒相为主,间夹含碎屑的粉土、粉质粘土透镜体薄层,此带宽度小、厚度不大;在裙的中部韵律清晰,成层性好,每个韵律层的底部为断续的角砾、碎石或粗砂透镜体,向上逐渐变细为含少量碎屑的粉土及粉质粘土,此带最宽,厚度最大;在坡积裙的边缘部分,主要由层理级不明显的粉质粘土组成,沉积厚度不大。
在近坡顶部分常与残积物呈过渡关系,而在坡积裙的前缘也常与冲积物、洪积物互层。
在矮小的山坡,上述的坡积裙小,分带性无或不明。
坡积层的厚度相差很大,随山坡大小、高处物质来源(松散层)的多少而变,由几厘米到一二十米。
坡积土一般孔隙较大,结构比较疏松,在雨季比较容易形成滑坡和土层流动。
6.1.3 洪积土洪积土是由暂时性洪流将山麓地带或高处松散物携(夹)带到沟口、山口或平缓地带堆积而成的堆积物。
洪积物成分和分布特征决定于山麓地带或高处的松散物和洪水、洪流的大小。
一般而言它的成分很杂,分选性差,磨圆为亚角形至亚圆形,由沟口、山口到平原方向,料度由粗变细,分选性和磨圆度逐渐变高。
在大的山麓地带常以洪积扇、洪积裙、洪积平原等形态出现,在距山区或高地的洪积扇顶部位,多为巨砾、砾石、亚角形,其空隙多为砂、粘性土混杂充填,可见砂的透镜体,具交错层理。
在洪积扇中部多为夹砾石、砂透镜体的粉砂、粉土和粉质粘土层,具有交错层理,透镜体中的砾石倾向上游呈迭瓦状,磨圆度较扇顶处的好。
在洪积扇边缘部位,多为粉砂、粉土、粉质粘土及粉土层构成,偶夹砂及细砾透镜体,具有近于平行的层理及波状层现。
洪积土层厚度相差悬殊,在山口、沟口处可厚达数十米甚至更甚。
在远离山口、沟口处厚度小,仅数米,甚至更小。
6.1.4 冲积土冲积土是由长期的地表水泫(含永久性的和暂时性)搬运,在河流阶地、冲积平原、河流三角洲地带堆积而成的堆积物。
冲积土的物质成分、分布、厚度、工程特性等与河流的大小、河流所处的区域地貌、河流流域岩土性质有关。
(1)冲积土的一般特点自上游至下游颗粒径逐渐变小,其分选性和磨圆度逐渐增高,卵石一般呈亚圆形、圆形;具明显层理,有时有斜层理、交错层;砾石倾向上游,长轴与水流方向一致,呈迭瓦状排列。
(2)山区河流冲积土特征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不同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
一般地说,山区河流的堆积物颗粒较大,但由于河流两侧侵蚀的结果也带来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当河流两旁有许多河流冲沟支岔时,细小颗粒更多,这时冲沟支岔带来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
(3)平原河流站积土特征平原河流冲积土可分为以下四种:(a)河床冲积层,分布于冲积层的底部,由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砂土组成,自下而上颗粒由粗变细,以透镜体、斜层理和交错层为主;(b)河漫滩冲积层,主要成分为细砂和粉土、粘性土,与下伏河床相冲积物呈二元结构,具斜层理交错层理;(c)牛轭湖冲积层,它的底部与河床相冲积层作为垫层,其顶部被河漫滩冲积层覆盖,但在交接处可高于河漫滩冲积层底面,主要为含有机质较丰富的粘土、粘质粘土、粉土,有时有粉砂透镜体、夹层,具水平层理和斜层理,颜色多呈黑色、暗灰色、灰蓝色并具有铁锈斑;(d)阶地冲积层,上部分粉质粘土、粉土和砂土为主,下部为卵石、圆砾层,具二元结构,阶地为河流下切造成。
平原河流冲积土中一般有较丰富的地下水潜水。
平原河流中的河床相有高的承载力,牛轭湖相承载力较低。
河床相和河漫滩相中的砂、粉土在密实度较低时常有振动液化问题。
(4)三角洲冲积土三角洲冲土是河流搬运的大量细小碎屑物在河流入海或入湖的地方堆积而成。
一般分为水上及水下三部分:顶积层是水上部分,主要是河床和河漫滩冲积物和湖(湖)的交互沉积,岩性有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等,一般呈层状或透镜体,有明显的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
前积层是水下三角洲斜坡部分堆积,为河海(湖)交互沉积,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于顶积层的外缘,岩性以粉砂、粘土质粉砂为主,具斜薄层理和波状层理,分选比较好。
时有粘土夹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具规则的水平层理。
底积层是三角洲前缘斜坡的坡脚及前方海(湖)底沉积物,是由河流搬运来的粘粒悬浮物、胶体溶液沉积而成,以淤泥与粘土为主,具水平层理。
6.1.5 淤积土淤积土是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包括海滨、湖泊、沼泽、河滩)中沉积,并伴有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物。
淤积土可以分别作为海滨、湖泊、沼泽和河滩沉积(堆积)土的一部分。
淤积土的成分、分布、特征与它们形成的具体环境有关。
它们一般特点是颗粒细小,以粉粒和粘粒为主,且含苞欲放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或盐类,常为淤泥质粘性土、粉土与粉砂互层,具有清晰的薄层理。
它们一般土质松软,孔隙比和含水量都较大,透水性低、强度低、压缩性高等。
在广西常说的塘泥大多数属于淤积类土,随塘的深浅、面积大小、形成年代和人类参与程度大小不同,塘泥的成分粘性质差异很大,有的具典型的淤泥土性质,有的只具软塑~流塑的粘性土混砖瓦碎片。
6.1.6 冰积土冰积土是冰川形成的堆积物。
共三种:(1)冰碛堆积物系由冰川融化便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
是块石、碎石、角砾、砂和粘土混合堆积,粒度相差十分悬殊、无分选性、无层理;常有巨大的漂石,漂石、碎石呈棱角状,表面常有磨光面,具有条痕石;砂颗粒棱角尖锐。
(2)冰水堆积物系由冰川的冰雪融化形成的水流形成的堆积物。
以砂颗粒为主,夹杂少量砾石、粘土,具一定分选性,砾石有一定磨圆,具斜层理。
(3)冰碛湖堆积物由冰川拙蚀或冰碛堵塞等原因形成的凹地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冰水搬运的物质在冰湖中沉积,形成冰湖沉积物。
冰湖沉积物包括三角洲沉积、湖滨沉积。
三角洲沉积湖滨沉积与普通三角洲沉积或湖滨沉积没有多大区别,所不同的是在沉积物中有冰川砾石,在砾石上可有冰川压磨痕迹;湖底沉积物粗细相间出现,层理极薄,称为“纹泥”。
6.1.7 风积土风积土是由风力吹扬搬运后沉积下来的堆积物。
常见的有风尘暴、风砂暴,黄土是最典型的风积土。
风积土的颗粒主要集中在0.01~0.05mm之间,分选性良好;矿物成分的石英砂为主,砂粒磨圆度良好,表面多而满麻坑而无光泽;风积砂中常具弧形斜层理,而风积黄土一般不具层理,具大孔性垂直节理,孔隙比一般较大,具湿陷性。
厚度变化很大,从几米到近百米。
风积物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沉积物,有时湿润区的海岸、湖岸地带也有风成砂丘。
6.2 本讲义土的分类土的成因分类很多,不同的规范不同作者有不同的分法。
就土的成因分类而言,GB50021-2001对土成因分类不全,本讲义从实用和结合广西的实况补充如下:6.2.1 土的成因分类原则土的成因分类以地质作用为分大类的依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物(动、植物和人类)活动为分亚类依据。
具体分类如下:(1)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残积土。
随各地条件不同,有很多形形式式的残积土,颇具广西特色的有:①由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土,如灰岩区的红粘土、花岗岩区的花岗岩红土、各河流阶地的红色粘土;就广义地说广西土壤分类中的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土,红色石灰土和复钙红粘土也是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土。
②具某种有用金属矿床的残积土,如平果、德保的含铝土矿、大新含锰矿、凭祥含铁矿的残积土。
(2)由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堆积土。
在斜坡和陡崖处形成的坠积土、崩塌堆积土、滑坡堆积土、土溜堆积土便是。
在广西岩溶区丛峰、峰林、孤峰山脚下的乱石堆积裙极具特色。
(3)由大陆流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土。
随堆积场地等诸多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沼泽沉积土、三角洲堆积土等。
GB50021-2001规范列举了坡积、洪积、淤积土。
(4)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积土(GB50021-2001已列)。
(5)由风力吹扬作用形成的风积土(GB50021-2001已列)。
(6)海水作用形成的海水堆积土(后面介绍)。
(7)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岩溶堆积土(后面介绍)。
(8)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堆积土。
由火山爆发形成的堆积土,广西除北海涠洲岛有已凝固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堆积土外,尚无近代活火山的堆积土的报导。
(9)由冰冻作用形成的冻土。
我国西藏高原、北纬48°以产的黑龙江省北部,存在冰冻作用的冻土。
青藏铁路沿线就有数百公里长的冻土带。
(10)特殊作用形成的特殊土。
如由盐渍作用形成的盐渍土;由有害污染物作用形成的污染土,如广西南宁化工厂、柳州印染厂就发现有污染土。
GB50021-2001把这类土归为特殊土,详见6.3节。
6.2.2 海水堆积土由海水作用形成的海水堆积土广泛分布北海到东兴海岸及其以外的浅海和深海,就成因而言可分四种:(1)河入海三角洲堆积土是在河入海处,由河流搬运的大量细小碎屑物堆积而成。
其特点见上6.1.4(4)。
(2)滨海堆积土是指海洋中近海岸的、海水深度不超过20m的、经常受海潮涨落作用影响的狭长地带的堆积物。
根据其堆积条件可分为:(a)沿平直海岸线的堆积、海滩的堆积这类堆积物一般有规律性,靠陆地边缘以卵石、圆砾、粗砂为主,往海域方向逐渐变为较细的颗粒,由砂到淤泥混砂再到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