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水力学第三章习题课ppt课件-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水力学ppt课件

C
5
§1.1.2 液体平衡微分方程及综合式
一.平衡微分方程的形式:
X
1
p x
0
Y
1
p y
0
Z
1
p z
0
➢该 式 称 液 体 平 衡 微 分
方程(欧拉平衡微分方 程)。
二.平衡微分方程的物理意义:
➢液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实质上表明了单位质量力和单位
.
6
表面力之间的平衡。
三.液体平衡微分方程的积分:
z p C
p1p2 z1z2 z1z2 p1p2
Z0
Z
Z1
Z2
pp0 h
表面压强p0可向液体内. 部各方向传递-帕斯卡定
p h 8
二. 水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 等压面
• 静止液体,P=const,为等压面。
由平衡方程综合式 d p(X dYxd Z y)dz
可得等压面方程为
Xd Y xd Z yd 0 z
➢测量的压强较大时,采用重度大的液体作为
量测介质;
•A点压强:
pAhAmhp
pAmhphA
.
28
3.压差计(比压计)
➢用于测量任意两点的测压管水头差或
压强差;
p A ( z A h p ) p B z B m h p
(zAp A) hp(zBp B)m hp
ΔZ
(zApA)(zBpB)
.
2
1.12 模型试验与量纲分析
1.1 水静力学
内容:研究液体静止状态下的平衡规律及 实际应用.
静止液体:du/dy=0, =0, 只存在p.
具体: 1.静水压强及特性;
2.液体平衡微分方程及综合式 ;
水力学课件

§2.6 作用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实际工程中有许多受压面都是曲面,如 弧形闸门,拱坝的挡水面等,而以母线 水平的二向曲面最为多见,且较为简单, 因此,我们首先分析作用在二向曲面上 的静水总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所得结论也可推广于三向曲面。
一、静水总压力大小
作用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P由水平分力Px和垂 直分力Pz组成;
欧拉法把运动要素表示成空间坐标x、y、z和t的函数。
如:任一空间液体质点速度u在x、y、z方向的分量可以表示
成:
uuy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ux (x, uy (x,
y, z,t) y, z,t)
uz uz (x, y, z,t)
x,y,z,t称为欧拉变数。
欧拉法
若t为常数,就描述了任意时刻各空间的流速组成的流速场;如x、y、 z是常数、t为变量,就描述了该空间上流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浮体的稳定性
由以上讨论知,要使船舶行驶是安全的,必须使其保持稳 定平衡,也就是说,重心C必须在定倾中心M点以下,即 m﹥e(或定倾高度m-e是正值)。
当船体倾角小于15°时:
m I0 V
I 0 ——浮面面积对其纵轴惯性矩;
V——船体的排水体积。
浮轴
稳定性概念 稳定性
第三章 液体一元恒定总流基本原理
§3.1概述
在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液体常处于运动
状态,尽管液体的运动状态十分复杂,但液 体运动仍然遵循物体机械运动的普遍规律。
运动要素:表征液体运动的物理量称为运动
要素,如速度、加速度、动水压强等。 水动力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研究这些运动要
素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3.2 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实际工程中有许多受压面都是曲面,如 弧形闸门,拱坝的挡水面等,而以母线 水平的二向曲面最为多见,且较为简单, 因此,我们首先分析作用在二向曲面上 的静水总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所得结论也可推广于三向曲面。
一、静水总压力大小
作用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P由水平分力Px和垂 直分力Pz组成;
欧拉法把运动要素表示成空间坐标x、y、z和t的函数。
如:任一空间液体质点速度u在x、y、z方向的分量可以表示
成:
uuy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ux (x, uy (x,
y, z,t) y, z,t)
uz uz (x, y, z,t)
x,y,z,t称为欧拉变数。
欧拉法
若t为常数,就描述了任意时刻各空间的流速组成的流速场;如x、y、 z是常数、t为变量,就描述了该空间上流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浮体的稳定性
由以上讨论知,要使船舶行驶是安全的,必须使其保持稳 定平衡,也就是说,重心C必须在定倾中心M点以下,即 m﹥e(或定倾高度m-e是正值)。
当船体倾角小于15°时:
m I0 V
I 0 ——浮面面积对其纵轴惯性矩;
V——船体的排水体积。
浮轴
稳定性概念 稳定性
第三章 液体一元恒定总流基本原理
§3.1概述
在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液体常处于运动
状态,尽管液体的运动状态十分复杂,但液 体运动仍然遵循物体机械运动的普遍规律。
运动要素:表征液体运动的物理量称为运动
要素,如速度、加速度、动水压强等。 水动力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研究这些运动要
素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3.2 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水力学课件 第三章_水动力学基础PPT资料66页

为了摆脱 粘性 在分析实际液体运动时 在数学上的某些困难,我们先以忽略粘性 的 理想液体 为研究对象,然后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研究实际液体(修正)。
§3—1 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1.拉格朗日法 拉格朗日法着眼于液体各质点的运动情况,追踪每一质点,研 究各质点的运动历程,通过综合足够多质点的运动情况来获得整个 液体运动的规律。
(4) 过水断面 与元流或总流所有流
3.流量与断面平均流速
(1)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面的液体体积。 总流的流量等于所有元流的流量之和(m3/s,l3/s)。
Q v ud
v
Q
ud
(2)断面平均流速 v:假想均匀分布在过水断面上的流速。
4.均匀流与非均匀流 若液流中同一流线上各质点的流速矢量沿程不变,这
pA
zA
pB
zB
pC
zC
C
pA ? pB ? pC ?Leabharlann §3—3 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
考虑到: (1)在恒定流条件下,元流的形状与位置不随时间改变; (2)不可能有液体经元流侧面流进或流出; (3)液流为连续介质,元流内部不存在空隙。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 对不可压缩液体:
对于总流
引入断面平均流速后得
非均匀流中,流线多为彼此不平行的曲线,按流线图形沿流程 变化的缓急程度,又可将非均匀流分为渐变流和急变流两类。
渐变流(又称缓变流):指各流线接近于平行直线的流动,即 渐变流各流线之间的夹角很小,流线的曲率半径 R 很大。
否则称为 急变流。 渐变流的极限情况是流线为平行直线的均匀流.
渐变流过水断面具有的两个性质:
活学活用
恒定渐变流中,同一过水断面上的动水压强近似按地静水压强分布 恒定均匀流中,同一过水断面上的动水压强精确地按静水压强分布
2024版水力学ppt课件

结果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管道的水力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提出改进建议。
21
减少流动损失措施探讨
优化管道设计
通过合理布置管道走向、减少弯 头数量、选用合适的管径等措施
降低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
选用低阻力阀门、高效水泵等设 备降低流动损失。
2024/1/25
加强管道维护管理
定期清洗管道内壁、更换损坏的 管道附件等措施保持管道畅通, 减少流动阻力。
03
特性比较
恒定流具有稳定的流动特性,便于分析和计算;非恒定流 的流动特性复杂多变,需要采用动态分析方法。
15
流线、迹线和染色线概念辨析
流线
在某一瞬时,流场中每一点都与 速度矢量相切的曲线。流线反映 了该瞬时流场中速度的分布状况。
2024/1/25
迹线
某一质点在流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所 在位置的连线。迹线反映了该质点 在流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
判别方法
通过计算雷诺数Re来判断流动类型。当Re小于临界雷诺数Rec时,流动为层流;当 Re大于Rec时,流动为湍流。
2024/1/25
14
恒定流与非恒定流特性比较
01
恒定流
流场中各点的流速、压强等流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即流 动处于稳定状态。
2024/1/25
02
非恒定流
流场中各点的流速、压强等流动参数随时间变化,即流动 处于不稳定状态。
7
02 流体静力学分析
2024/1/25
8
静止液体中压强分布规律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密度和深度有关,密 度越大、深度越深, 压强越大。
2024/1/25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 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管道的水力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提出改进建议。
21
减少流动损失措施探讨
优化管道设计
通过合理布置管道走向、减少弯 头数量、选用合适的管径等措施
降低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
选用低阻力阀门、高效水泵等设 备降低流动损失。
2024/1/25
加强管道维护管理
定期清洗管道内壁、更换损坏的 管道附件等措施保持管道畅通, 减少流动阻力。
03
特性比较
恒定流具有稳定的流动特性,便于分析和计算;非恒定流 的流动特性复杂多变,需要采用动态分析方法。
15
流线、迹线和染色线概念辨析
流线
在某一瞬时,流场中每一点都与 速度矢量相切的曲线。流线反映 了该瞬时流场中速度的分布状况。
2024/1/25
迹线
某一质点在流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所 在位置的连线。迹线反映了该质点 在流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
判别方法
通过计算雷诺数Re来判断流动类型。当Re小于临界雷诺数Rec时,流动为层流;当 Re大于Rec时,流动为湍流。
2024/1/25
14
恒定流与非恒定流特性比较
01
恒定流
流场中各点的流速、压强等流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即流 动处于稳定状态。
2024/1/25
02
非恒定流
流场中各点的流速、压强等流动参数随时间变化,即流动 处于不稳定状态。
7
02 流体静力学分析
2024/1/25
8
静止液体中压强分布规律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密度和深度有关,密 度越大、深度越深, 压强越大。
2024/1/25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 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水力学经典教学课件PPT(83张)

水面激起一微小波动,波高h,波以速度vw从右向左
传播。观察微波传播: 波形所到之处将带动水流运 动,流速随时间变化,是非恒定流,但可化为恒定流。
vw
∆h
h
• 选动坐标随波峰运动,假想随波前进来观察渠 中水流相对于动坐标系 波静止渠中原静止水
体以波速vw从左向右流动,整个水体等速度
向右运动,水流为恒定流,水深沿程变化,是 非均匀流。
临
界
流
v c, 急 流
一般断面渠道静水中波速c为
c gA/B gh
• 将一块石子投入静水中,水面以投石点为中心 产生一系列同心圆,其以一定速度离开中心向
四周扩散
vw
vw’
• 将石子投入等速运动的水流中,则波传播速度 是水流流速与波速向量和。当水流流速小于波 速(v < vw)时,微波向下游传播的绝对速度 为(v + vw),向上游传播的绝对 v
vw+ v
• 当水流的流速等于波速(v= vw)时,微波向
下游传播的绝对速度是 2 vw。
2 vw
• 当水流流速大于波速(v > vw)时,微波只向 投石点下游传播,对上游的流动没有影响。
vw + v
• 一平底矩形断面水渠,水体静止,水深为h,水中有
一个直立的平板。用直立平板向左拨动一下,板左边
弗劳德(Froude)数的物理意义:
v
v2
Fr 2
gh 2gh
表示过水断面单位重量液体平均动能与平均 势能之比的二倍开平方,Fr愈大,意味着水 流的平均动能所占的比例愈大。
[Fr]
[惯性力] [重力]
表示水流的惯性力与重力两种作用的对比关 系。急流时,惯性对水流起主导作用;缓流 时,重力对水流起主导作用。
传播。观察微波传播: 波形所到之处将带动水流运 动,流速随时间变化,是非恒定流,但可化为恒定流。
vw
∆h
h
• 选动坐标随波峰运动,假想随波前进来观察渠 中水流相对于动坐标系 波静止渠中原静止水
体以波速vw从左向右流动,整个水体等速度
向右运动,水流为恒定流,水深沿程变化,是 非均匀流。
临
界
流
v c, 急 流
一般断面渠道静水中波速c为
c gA/B gh
• 将一块石子投入静水中,水面以投石点为中心 产生一系列同心圆,其以一定速度离开中心向
四周扩散
vw
vw’
• 将石子投入等速运动的水流中,则波传播速度 是水流流速与波速向量和。当水流流速小于波 速(v < vw)时,微波向下游传播的绝对速度 为(v + vw),向上游传播的绝对 v
vw+ v
• 当水流的流速等于波速(v= vw)时,微波向
下游传播的绝对速度是 2 vw。
2 vw
• 当水流流速大于波速(v > vw)时,微波只向 投石点下游传播,对上游的流动没有影响。
vw + v
• 一平底矩形断面水渠,水体静止,水深为h,水中有
一个直立的平板。用直立平板向左拨动一下,板左边
弗劳德(Froude)数的物理意义:
v
v2
Fr 2
gh 2gh
表示过水断面单位重量液体平均动能与平均 势能之比的二倍开平方,Fr愈大,意味着水 流的平均动能所占的比例愈大。
[Fr]
[惯性力] [重力]
表示水流的惯性力与重力两种作用的对比关 系。急流时,惯性对水流起主导作用;缓流 时,重力对水流起主导作用。
流体力学水利学第三章水动力学复习资料课件PPT

t = t0 = 给定时刻, (x,y,z)= 变数
(x,y,z)= 给定 点,t = 变数
同一时刻,不同空间 点上液体质点的流速 分布,即流场。
不同液体质点通过给 定空间点的流速变化
2.液体质点运动描述 1)质点运动速度
u=ux+uy+uz
z
ux= ux( x,y,z,t )
uy= uy( x,y,z,t ) uz
F pdA p dpdA gdAdz
2、 微分流段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Ma dAds du
dt
F Ma 即pdA p dpdA gdAdz dAds du dt
对于恒定元流,u us
du dt
du ds ds dt
u du ds
d u2
ds
2
pdA p dpdA gdAdz dAds du
3、流动稳定性演示
恒定流—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变化
v=v(x,y,z,), p=p(x,y,z)
3、流动稳定性演示
非恒定流—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
v=v(x,y,z,t), p=p(x,y,z,t)
三、均匀流与非均匀流
1、均匀流(Uniform flow)
(1)定义:流线为相互平行直线的水流 或流线上的速度矢量都相同。
二、恒定流与非恒定流
1、恒定流(Steady flow)
所有运动要素≠f(t)-----不随时间变化 u=u(x,y,z), p=p(x,y,z)
ux/t= uy/t= uz/t=p/t=0
2、非恒定流(Unsteady flow)
任一运动要素=f(t)-----随时间变化 u=u(x,y,z,t)或 p=p(x,y,z,t)
因此,该方法在工程上很少采用, 但这个 方法在波浪运动中、PIV水流量测等问题研究中 多用这个方法。
水力学课件doc资料

水力学
第
第三章 液体一元恒定总流基本原理
三
章
液 体 一 元 恒 定 总 流 基 本 原 理
水力学
第 三
3.1 概述
章 本章重点:
液
体 1.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一
元 恒
2.描述液体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定
总 流
3.一元恒定总流的三大方程的实际应用
基
本 原
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
理
水力学
第
三 3.2
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坐标( x, y, z )
章 表示为质点起始坐标(a, b, c)和时间t的函数。
液
体
x = x ( a ,b, c, t )
一 元
y = y ( a, b, c, t )
恒 定
z = z ( a, b, c, t )
总
流 基
式中a, b, c, t 称为拉格朗日变数。
本
原
理
水力学
水力学
第 三 章
液 体 一 元 恒 定 总 流 基 本 原 理
水力学
第 三 章
下列是管道过水断面流速分布及断面平均流速分布图 液 体 一 元 恒 定 总 流 基 本 原 理
水力学
第 三 章 下列是管道过水断面流速分布及断面平均流速分布图
液 体 一 元 恒 定 总 流 基 本 原 理
水力学
第 均匀流、非均匀流
三 章
➢ 各点的运动要素 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液
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体
一
元
恒
定
总
流
基
本
原
理
恒定流 非恒定流
水力学
第 三
第
第三章 液体一元恒定总流基本原理
三
章
液 体 一 元 恒 定 总 流 基 本 原 理
水力学
第 三
3.1 概述
章 本章重点:
液
体 1.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一
元 恒
2.描述液体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定
总 流
3.一元恒定总流的三大方程的实际应用
基
本 原
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
理
水力学
第
三 3.2
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坐标( x, y, z )
章 表示为质点起始坐标(a, b, c)和时间t的函数。
液
体
x = x ( a ,b, c, t )
一 元
y = y ( a, b, c, t )
恒 定
z = z ( a, b, c, t )
总
流 基
式中a, b, c, t 称为拉格朗日变数。
本
原
理
水力学
水力学
第 三 章
液 体 一 元 恒 定 总 流 基 本 原 理
水力学
第 三 章
下列是管道过水断面流速分布及断面平均流速分布图 液 体 一 元 恒 定 总 流 基 本 原 理
水力学
第 三 章 下列是管道过水断面流速分布及断面平均流速分布图
液 体 一 元 恒 定 总 流 基 本 原 理
水力学
第 均匀流、非均匀流
三 章
➢ 各点的运动要素 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液
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体
一
元
恒
定
总
流
基
本
原
理
恒定流 非恒定流
水力学
第 三
大连理工流体力学

基本概念或结论:
绝对压 -以绝对零压(绝对真空)为起点
所计算的压强。 相对压强(表压)
-以大气压为起点所计算的压强。 真空度
-大气压与绝对压之差。
基本概念或结论:
静止态不可压缩流体内部任一处流体的 “位势能”与“压强势能”可以相互转 换,但“总势能”不变。
压强随深度作线性增加。 压强可传递,内部压强随自由表面上压
流体的易流动性
定义:流体是能流动的物质。 力学特征:施与微小剪切力就能使流
体发生连续变形。
易流动性是流体的特性之一。分 子结构特点及分子间作用力小决定了 它的这一特性。
流体的压缩性
➢ 流体在一定温度下,体积随压强增大 而缩小的特性称为流体的压缩性。
➢ 一定温度下,压强越高,气体体积压缩 系数越小;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 可压缩性减弱。
本章主要介绍流体动力学的基本知识,推 导出流体动力学中的几个重要的基本方程:连 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等,这些方程是分析流体流动问题的基础。
第四章 流体动力学分析基础
4.1系统与控制体
控制体-流场中某个确定的空间区域,其界 面为控制面,其大小形状可任意选定。控制 体一经选定,其位置就相对固定了下来。
化与控制体内流体参数变化之间关系。
系统与控制体的对比与关联
系统 系统
系控统制体 系 统
系统位置随运动而改变,可能与控制位置重叠
第四章 流体动力学分析基础
4.2雷诺运输定理
雷诺运输方程-揭示系统内流体参数变 化与控制体内流体参数变化之间关系。
系统与控制体的对比与关联
系统 系统
系控统制体 系 统
流体力学总复习
第一章 流体及其物理性质
重点内容:流体的易流动性、压缩性、粘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7 如题图所示的串联管路,已知H=2m, 各管段长度为l1=l2=l3=1m,各管段管径分 别为d1=60mm,d2=30mm,d3=40mm, 管轴线与水平面夹角α =15o,假设不计管中水 头损失,试求:(1)管中流量Q;(2)绘 制整个管路的测压管水头线。
H
α
l1,d1 A l2,d2 B
2 p v 0 1 1 z ( H 3 l sin 15 ) 2 . 23 ( m) 1 2 g
p 2 6 .0 (m) z2
p3 z3 0(m)
3.18 如题图所示为一水电站压力管道的渐 变段,已知直径d1=1.5m,d2=1m,渐变 段开始断面的相对压强p1=4pa,pa为大气压 强,管中通过的流量Q=1.8m3/s,不计水头 损失,试求渐变段支座所受的轴向力。
Q
d1
d2
题3-18图
Q
d 1
d 2
x
2 2 0 p / v / 2 g 0 p / v / 2 g 1 1 2 2
v Q / A 1 . 8 /( 0 . 25 1 . 5 ) v Q / A 1 . 8 /( 0 . 25 1 . 0 )
题3-17图
l3,d3 C Q D
(1)管中流量Q;
H
α
l1,d1 A l2,d2 B
题3-17图
l3,d3 C Q D
2 v ( H 3 l sin 15 ) 0 0 0 0 3 2 g 0
0 v 2 g ( H 3 l sin 15 ) 7 . 377 ( m / s ) 3
2 1 1
P P R Q ( v v ) 1 2 x 2 1
2
2
2
P 1 p 1A 1
P 2 p 2A 2
3.19 如题图所示为一平面上的弯管,已知 直径dA=25cm,dB=20cm,A-A断面的相 对压强pA=17.66N/cm2,管中流量 Q=0.12m3/s,转角θ =60o,不计水头损失, 试求弯管所受的作用力。
(1)流量系数μ ;
Q A2 gH 0
0.61
(2)流速系数φ ;
vc 2gH 0
2 y( 1 /2 )gt
x vct
v 6 .062 m/s 0.968 c
(3)收缩系数ε; 0 .63 (4)阻力系数ξ 。
1 1
0.067
3.12 水箱保持水位不变, 其侧壁有一薄壁小孔口,直 径d=2cm,水头H=2m,试 求: (1)孔口的泄流量Q0;
(3)管嘴内的真空度hv。
h 0 .75 H v 0
h 1 .5 ( m 水柱,已知上游水位高程 为35m,挑流鼻坎高程为20m,挑射角θ =30o,水 流经过坝面的水头损失为0.1(v2/2g),溢流单宽流 量q=25m2/s,试求:(1)鼻坎断面的流速v; (2)鼻坎断面的水深h。
35m
hv θ
题3-16图
35m
hv θ
题3-16图
q vh
2 2 v v ( 20 h cos 30 ) 0 0 . 1 35 0 0 2 g 2 g 0
3 v 0 1 . 1 15 v q cos 30 0 2 g
v 15 . 6 m / s
h = 1 .6 m
习 题 课
3.11 水流经过水箱侧壁的孔口流入大气中, 已知孔口的直径d=10mm,水头H=2m, 孔口的泄流量Q=0.3L/s,射流某一断面的中 心坐标x=3m,y=1.2m,试求: (1)流量系数μ ;
(2)流速系数φ ;
(3)收缩系数ε;
H
ddc x y
y x
(4)阻力系数ξ 。
题 3- 11图
2 Q A v ( 1 / 4 ) d v 9 . 27 ( L / s ) 3 3 3 3
(2)绘制整个管路的测压管水头线
Q A v A v 1 1 2 2
13 . 115 m/s v 3 . 279 m /s v 2 1
2 2 2 v / 2 g 0 . 549 m v g 2 . 777 m v / 2 g 8 . 776 m 1 3 /2 2
A vA dA A y B x vB
题 3- 19图 θ
B dB
A vA dA A y B x vB
题 3- 19图 θ
B dB
P P cos R Q ( v cos v ) A B x B A
P sin R Q ( v sin 0 ) B y B
H d
(2)在孔口处接一圆柱形 外伸管嘴时的流量Qn;
(3)管嘴内的真空度hv。
题 3 - 1 2 图
(1)孔口的泄流量Q0;
Q A 2gH 0 0
0 .62
Q 1 . 22 L /s 0
(2)在孔口处接一圆柱形外伸管嘴时的流量Qn;
Q 1 . 32 A2 gH n 0
Q 1 . 61 L /s n
2 v Q / A 1 . 8 /( 0 . 25 0 . 25 ) A A
2 B B
v Q / A 1 . 8 /( 0 . 25 0 . 2 )
2 2 0 p / v / 2 g 0 p / v / 2 g A A B B
3.20 有一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的分叉管, 其管径如图中所注,已知两管的出口流速均 为v2=v3=10m/s,不计管中的水头损失, 试求水流对此分叉管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v1
15cm
10cm
30
v2
大气
7.5cm
v3
大气
题3-20图
v1
15cm
10cm
30
v2
大气
7.5cm
v3
大气
题3-20图
0 P R Q v cos 30 Q v Q v 1 x 3 3 2 2 1 1
0 R Q v sin 30 y 33
3 3 Q v A 0 . 0442 ( m / s ) Q v A 0 . 0785 ( m / s ) 3 33 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