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在教育的田野上,作物栽培学课程如同一片沃土,孕育着农业科学的希望。

然而,这片土地若缺乏创新的耕作方式,便可能逐渐贫瘠。

因此,一场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正悄然兴起,旨在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场改革的核心目标: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就像给作物栽培注入了一种新的生长激素,让学生在实践中茁壮成长。

为此,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知识的生命力。

想象一下,当学生亲手播种、施肥、浇水,他们不仅能亲身体验作物生长的奇妙过程,更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就像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然而,仅仅停留在实践操作层面还远远不够。

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这就如同在作物栽培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产量,还要追求品质的提升。

因此,我们可以引入科研项目和创新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项关于作物抗病性的研究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科研能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当然,这样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评价体系的完善等。

这就如同修建一座坚固的大厦,需要从基础做起,层层递进。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与产业界的合作与交流。

这就如同为作物栽培引入了一种新的基因,让教育和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社会的需求。

最后,我想说,这场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作物栽培学这片土地。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人才而努力!。

《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初探

《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初探

《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初探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作物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改良。

为了培养更能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专业人才,对《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对这一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化。

在对《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明确,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作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

在教学改革中,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拓展,以适应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

《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传统的作物学研究方法,如田间试验和温室试验,同时也要引入现代的研究技术,如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

通过对多种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更加熟练和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研究技术。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在教学改革中,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授课、实验教学、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作物学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在教学改革中,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验报告外,《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还可以引入小组讨论和学术报告等评价方式。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学术报告可以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和演讲能力。

《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多样化教学评价。

通过这些实践,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作物学研究能力和科学创新素养,为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作物栽培学是农业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培养农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作物栽培学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本文将探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一、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传统的作物栽培学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

在现代农业中,作物栽培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在作物栽培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实地实验和操作,深入了解作物生长的过程,掌握种植管理的技术要领。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设置多个授课实验环节,比如田间实验、温室实验、植物培养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从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培养他们对作物生长的实际把握能力。

还可以开展一些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加深他们对作物生长规律和管理技术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背景下,作物栽培学的教学方法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作物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非常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和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开展课题研究、科技创新实践等,让他们在实际操作和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还可以开设创新设计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融入现代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农业领域也不例外。

在作物栽培学的教学中,应该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物栽培管理和农业生产。

《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关键词】农业院校;《作物栽培学》;教学问题;措施;教学质量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但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粮食的供需与人口的增长一直处于紧张平衡状态。

《作物栽培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主要通过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而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进而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作出贡献。

《作物栽培学》的内容涵盖了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等)和经济作物(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等)的生物学特征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同时其栽培理论和实践还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等。

很多大学生对作物栽培的认知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不需要技术和知识,很辛苦且挣钱少,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与作物栽培相关的工作。

因此,《作物栽培学》急需进行现代化的教学,使学生们从课堂中了解到作物生产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变革以及农业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

一、《作物栽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青年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近年来,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进入高校、走上课堂。

目前,许多《作物栽培学》授课任务交给了青年教师,他们虽然对栽培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接触的新知识较多,但是缺乏参与农业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

同时大部分青年教师仅仅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作物比较熟悉,对其他作物知之甚少,这导致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讲授书本中的有限知识,“照本宣科,纸上种地”。

(二)授课方式枯燥,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三)课程成绩评定单一目前,《作物栽培学》考试一般仍是采用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70%左右。

调查发现,为了获得较高的成绩,大部分学生都是考前几天看着书本死记硬背,丝毫不下功夫理解,导致一边背一边忘,考试内容如果没有背到,学生几乎不会答,同时考试结束后基本不记得学过的知识。

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探讨

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探讨
me t h o d; p r a c t i c a l t r a i ni ng ; r e f o r m
作物 栽培 学是 高等 农业 院校农 学专 业 的专 业核心 课 程之 一 , 是研 究作 物生 长发育 、 产量 和 品质 形成 规律 及其 与环 境条 件的 关系 , 探 索通过栽 培管 理 、 生 长调 控 和优化 决策 等途径 , 实现作 物高产 、 优质 、 高效 及可持续 发展 的理 论、 方法 与技术 的科学 , 是农业 科学 中最 基本 和最 重要 的 组成 部分[ 1 ] 。 提高作物栽培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高质量 农业现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 、 实 践性 很强的应用科 学。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方法 是提高作物 栽培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笔者从事作物栽培学教 学多年 , 在教 学过 程中不断思考 、 不断探索 、 不断实践 , 在教 学内容选择 、 教学方法 改进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
2改进教 学 方法 , 提 高教 学效 果
教学方法是教 师和学 生为 了实现共 同的教学 目标 , 完 成共 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 中运用 的方式 与手段的总 称。 作物栽培 学所涉及 的概念 、 原理 、 模式、 规程等基 本知 识多 , 且 复杂多样 , 学生一接 触容易产生厌倦 或畏 难情绪 。 为了获得 良好 的教学效果 ,必须想方 设法激发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 诱发学 习专业知识的动力目 。作 物栽 培学是一 门应用 学科 , 没有什么深奥 、 难 懂的理论[ 4 1 , 只要学生有 兴趣 , 就 不 难学好 。因此 , 在教学过程 中如何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 培养 学生的学 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年的实践表明 , 在作 物栽培学教学过程中灵 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 以提 高教学

《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研究

《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研究

《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研究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农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然而,传统的作物栽培学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相对单一、授课方式缺乏互动性、理论实践脱节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授课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

一、教材选择传统作物栽培学教材通常以农作物的单一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品种生长的过程、生育期、栽培技术等进行详细阐述。

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全面认识,从而难以理解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的教材选择建议:1.涵盖多个农作物种类的教材,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2.除单一品种生长规律外,还有涉及种植环境、气候要素、生物生态等方面的内容;3.适当引入农业新技术、新理念等前沿知识,让学生了解农业科技的最新发展。

这种教材选择模式可让学生快速了解农业生产的全貌,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授课方式传统作物栽培学授课方式通常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仅仅是听讲者,难以主动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与讨论中来。

这样的授课方式缺乏互动性,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从而导致无法掌握学习内容。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的授课方式建议:1.强调授课的互动性,注重学生的思辨和发现;2.针对实际案例,通过讨论案例来开展教学;3.加强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进行现场演练。

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和掌握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环节作物栽培学作为一门关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课程,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作物栽培学教学中,实践环节占比较小,在时间和资源上相对有限。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实践环节建议:1.提高实践环节的数量和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2.扩展实践范围,包括课堂、田间、实验室等多个环节;3.将实践环节同理论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论实践并重,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新时期《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新时期《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22DOI:10.16660/ki.1674-098X.2018.08.222新时期《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思考①胡雅杰(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摘 要:《作物栽培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科,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

新时期我国作物栽培学教学主要存在教学内容多、授课时数少、教学手段单一、研究性教学少、实践性教学比重偏少等问题。

笔者认为应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密切联系生产,更新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措施,提高作物栽培学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农业人才。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 教学改革 研究性教学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3(b)-0222-02①作者简介:胡雅杰(1988—),男,汉族,江苏泗阳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生理研究。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重要学科[1]。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也是作物生产的基础课程之一。

《作物栽培学》是讲授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理论的重要课程,为培养我国农业高等专业人才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作物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作物栽培理论及其生产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这就要求《作物栽培学》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推陈出新。

因此,要上好《作物栽培学》课程,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与作物栽培理论及其生产技术最新动态,创新性开展研究性教学。

笔者就新时期《作物栽培学》教学存在问题,结合作物栽培科技动态与实践应用,提出新时期《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对策,提高《作物栽培学》教学效果。

1 新时期《作物栽培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1 作物类型多、教学内容多、授课时数少《作物栽培学》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作物种类多,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以及特种作物等。

《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法》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

《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法》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

《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法》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
《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法》是农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主要教授作物栽培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可以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可以引入问题解决式教学,通过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研究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引导他们进行调查和实验,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节。

作物栽培学研究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教学环节,如田间实习、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可以加强案例教学的运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案例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考核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验报告,可以引入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口头报告等考核方式。

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

口头报告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和组织,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取代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 , 同时 , 经济作物种植种
类 在不 断丰 富 , 种植 面积 有进 一 步扩 大的趋 势 。
为技术 , 通过研究作物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 、 作物生长发 育与环境间的关系, 进而优化作物栽培管理措施 , 实现作
进入 2 1 世纪以来 , 农学专业生源状况也发生了巨大
Ke y wo r d s : Ne w s i t ua t i o n; C r o p c u l t i v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t e a c h i n g
1 教 学 改革 的必要 性
截至2 0 1 4 年底 , 我 国人 口已达 1 3 . 5 亿, 庞大的人 口基 数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优质农产品的安全供 给成为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大事。作物栽培学作为农业
关键 词 : 新形 势 ; 作 物栽 培 学 ; 教 学 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7 7 3 1 ( 2 0 1 5 ) 0 9 — 1 4 4 — 0 3
Re s e a r c h o n I nno v at i o n i n Te ac hi ng of Cr o p Cul t i v at i o n un de r Ne w Si t ua t i o n
Wa ng Ch e n g y u e t a l
( A g r o n o my C o l l e g e o f A n h u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e f e i 2 3 0 0 3 6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t e a c h i n g o f c r o p c u l t i v a t i o n u n d e r n e w s i t u a t i o n wa s p r o v e d b y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c r o p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s e x r a t i o, c i t y — t o wn r a t i o, p r o v i n c e — n o n — l o c l p a r o v i n c e r a t i o n o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o f a g r o n o my s p e c i a l i t y . At t h e s a me t i me, t h e me t h o d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t e a c h i n g o f c r o p
1 4 4
安徽农 学通报 , A n h u i A . S c i . B u l 1 . 2 0 1 5 , 2 1 ( 0 9 )
新形势下《 作物栽培 学》 教 学方法改革研究
王成 雨 仇 飞 李金才 张文静 武立权
(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 院, 安徽合肥 2 3 0 0 1 6 )
科学 的主要 学科 之 一 , 以作 物生理 、 环境 生 态 和技术 原 理
Hale Waihona Puke 合机 械化 水 平超 过 6 0 %, 江苏、 山东等 发 达地 区 的机 械化 水平 甚 至超 过 8 0 %, 同时, 多 山地 区亦 发 展 了轻便 型农 业 机械 ; 作 物 种植 种类 和种 植 面积 发 生 了巨大 变化 , 玉米 已
c u l t i v a t i o n wa s d i s c u s s e d f r o m t h e s y s t e m o f c o u r s e , c l a s s r o o m t e a c h i n g a n d e x p e r i me n t a l t e a c h i n g .
区类大学农学专业从 1 9 9 5 年到 2 0 1 4 年近 2 0 a 生源在性别 比例 、 城乡学生 比例和省内外 以及留学生学生 比例变化
发现 , 男 生 比例 有 所下 降 , 由1 9 9 5 年 的7 4 %下 降到 5 7 %,
降幅为 1 7 %; 女生 比例大幅上升 , 由2 6 %上升到 4 3 %, 增
幅为 1 7 %; 农 村 生源 比例 显 著下 降 , 由原 来 的 9 0 %下 降到 5 6 %, 下降 幅度 为 3 4 %, 城市生 源 比例 由 1 0 % 上升到4 4 %, 上 升 幅度 为 3 4 %。本省 生 源 比例小 幅 下 降 , 由1 0 0 %下 降

要: 分析 了 目 前 作 物 生产形 势 、 农 学 专业 学生 生源 性别 比 、 城 乡生源 比例和 省 内外及 留学生 比例 的 变化 ,
论述 了新形势下《 作物栽培学》 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的必要性 , 并且从教学课程体 系、 课堂教学形式和 实践教 学 方面对《 作物栽培学》 教学方法进行 了探讨。
变化 , 笔 者通 过分 析 山东农业 大 学和 安徽农 业大 学 2 所 地
物生产的高产 、 优质 、 高效及可持续发展 , 因此作物栽培 学是一门综合性 、 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农业基础学科 ,
在保障我 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 的作用。
研究表明 , 通 过 优 化 栽 培 措施 和 技 术 对 产量 提 高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