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作业急性职业中毒预防及控制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危害识别及控制措施清单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危害识别及控制措施清单有限空间是指进入、逗留和工作的空间有限、进出通道狭窄,通风条件差、氧气含量低,存在毒气、粉尘、高温等危害因素的地下室、地洞、地下管道、罐壁内等封闭或半封闭工作空间。
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存在很多危害,如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等。
因此,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要进行危害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首先,进行危害识别是必不可少的。
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进行详细的危害评估。
评估中需考虑的因素包括空间的大小、通风情况、气体浓度、粉尘浓度、温度和湿度等。
同时,还要评估进入和离开空间的通道是否安全,是否有紧急疏散通道,是否容易堵塞等。
通过危害识别,可以明确危险点和风险源,为后续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针对不同的危害源,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通风措施:对于存在有害气体的空间,应优先考虑通风措施。
可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通过引入新鲜空气或排除有害气体来保证空间中的氧气含量达标。
2.安装固定通风设备:对于长时间需要进入的有限空间,可以考虑安装固定通风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提前设置好并自动运行,保证空间中的氧气含量和有害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3.检测设备:可以配备气体检测仪来监测空间中的气体浓度。
同时,也可以使用颗粒物传感器来检测空间中的粉尘浓度。
这些设备可以提前发现存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例如,佩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5.培训和教育: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了解有限空间的危害和安全操作规程。
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6.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有限空间内的设备和通风系统,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7.建立监控系统:可以建立监控系统,对有限空间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当环境参数异常时,可以及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分析与安全措施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措施0 介绍有限空间普遍存在于很多行业,各类储罐、容器、塔、反应器、地下坑、下水井、炉膛、烟道等等。
有限空间内作业,管理稍有不慎,极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人身伤害事故,给作业人员的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研究表明,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许多致命事故都与未能注意到空间内的各种危险因素有关,而这些危险因素既可能在员工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就已存在,也可能是由于他们在其间的活动形成。
因此,有限空间是一种作业风险比较高。
具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作业环境,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非常必要。
1 受限空间作业的定义所谓有限空间,它是指易于缺氧的封闭区域、职业中毒和职业危害的空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空间足够大,工作人员可以完全进入,并完成指定的工作;二是出入口较为狭窄;三是并非为长时间工作而设计。
在建筑、市政、装饰、工厂车间基础或安装等专业施工、检(维)修、焊接、油漆、防腐等施工作业遇有下列场所的,均属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⑴封闭、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糟车等。
⑵地下有限空间:发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和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⑶地面空间有限: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室、烟道等。
2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分析2.1.1缺氧或富氧的危险有限空间内的氧气不足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氧气不足的原因很多,如被密度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挤占、燃烧、氧化(比如生锈)、微生物行为(如老鼠分解)、吸收和吸附(如潮湿的活性炭)、工作行为(如使用溶剂、涂料、清洁剂或者是加热工作)等都可能影响氧气含量。
作业人员进入后,可由于缺氧而窒息,氧气超过常数可能会加速燃烧或其他化学反应。
2.1.2易燃气体和蒸汽危险在有限空间中常见的可燃气体包括:甲烷、天然气、氢气、挥性有机化合物等。
2021年《化危为安》化工行业考试卷(含答案)

2021年《化危为安》化工行业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管道穿越铁路线或道路时应敷设在管涵或套管内。
永久性的地上、地下管道不得穿越或跨越与其无关的工艺装置、系统单元或储罐组;在跨越罐区泵房的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管道上不应设置( )及易发生泄漏的管道附件。
A:阀门B:焊口C:支架D:保温答案:A2.某泵在运行的时候发现有汽蚀现象应( )。
A:停泵,向泵内灌液B:降低泵的安装高度C: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漏液D:检查出口管阻力是否过大答案:C3.腐蚀品的特性是对人体有腐蚀作用,很容易造成( )。
A:烧伤B:烫伤C:化学灼伤D:中毒4.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 501602008),在跨越罐区泵房的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管道上不应设置( )及易发生泄漏的管道附件。
A:阀门B:焊口C:支架D:保温答案:A5.《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要求,化工企业要落实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责任。
危险作业现场( )要熟悉作业范围内的工艺、设备和物料状态,具备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
作业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禁( )擅离现场。
A:管理人员;监护人员B:监护人员;管理人员C:监护人员;监护人员D: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答案:C6.在日常生产过程,与乙炔接触的器具,不能用( )材料制造。
A:纯铜B:不锈钢C:含铜量少于70%的铜合金D:铸铁7.根据《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国内首次采用的化工工艺,要通过( )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安全论证。
A:市级应急部门B:省级C:企业组织D:县级应急部门答案:B8.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 年版)》(GB 501602008),连续操作的可燃气体管道的低点应设两道排液阀,排出的液体应排放至密闭系统。
夏季高温 小心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事故

夏季高温小心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事故
夏季随着气温的日益升高,有毒有害气体挥发加快,致使其在密闭空间更多的蓄积,导致密闭空间作业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频发。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资料统计,近年来全国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以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中毒最为突出,且一半以上的重大职业中毒都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场所,为避免在地下管线、密闭和通风不良等密闭空间作业过程中,发生急性中毒、窒息死亡、燃气爆炸事故。
成都市疾控中心职业病防治科副主任医师高源介绍,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密闭空间。
目前,成都市常见的密闭空间作业有主要有三类:烟道锅炉等密闭设备;地下室地窖等地下密闭空间以及储藏室冷库等地上密闭空间。
高温环境下,在密闭空间里作业可能发生中毒、缺氧、燃爆等危害。
高源提醒广大市民,从事密闭空间作业时,一定要注意换气通风,根据工作场地情况,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与防护器材,对密闭空间进行氧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等,"做好各项防患措施,确保安全"。
而存在密闭空间作业的单位,高源表示,高温环境下,应该加强密闭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高危险性作业许可安全管理规定

高风险作业许可安全管理规定1 客观的为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控制临时危险作业,规范临时作业的审批管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涉及的所有临时危险作业的管理。
3 责任公司各部门。
4 程序4.1 高危险性作业:指对人员财产和人身安全具有高风险的活动。
4.2 高风险作业的分类4.2.1 动火作业:指除固定动火区、固定用火作业外易燃易爆区域电焊(割)、使用电钻、砂轮、喷灯等临时性动火作业。
4.2.2 有限空间作业:相对狭窄或受限的空间,诸如箱体、锅炉、容器、舱室等,有限空间意味着由于结构、尺寸、形状而导致恶劣的通风条件。
4.2.3 高处作业: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在可能坠落的高处作业。
4.2.4 临时用电作业:指临时建造的大功率运行。
4.2.5 拆除(工程)作业:指大型设备设施、物件拆除过程中风险较大的作业。
4.2.6 起重吊装作业:指利用起重机吊运设备、大型物体传输过程中的操作。
4.3 高风险作业要求4.3.1 公司对高危险性作业实施审批许可制度,所有需要执行高风险操作的部门必须申请,获批准后方可进行,公司EHS部负责高危险性作业的审批许可管理。
4.3.2 动火作业管理要求4.3.2.1 公司范围内的任何临时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
4.3.2.2 动火作业分三级执行:一级动火指处于运行状态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库区、储罐区等重要部位;二级动火指在易燃易爆区域(即甲、乙类火灾危险区域)的临时性动火作业;三级动火是指除一级和二级动火外的临时动火。
4.3.2.3 动火作业程序4.3.2.3.1 动火作业许可证由动火申请单位或部门指定专人办理,应按动火许可证的项目逐项认真填写,不得漏项,按照审批权限逐级上报审批。
4.3.2.3.2 一级和二级动火作业的最终审批权限为总经理办公室;三级动火作业最终审批权限到EHS部门。
4.3.2.3.3 申请人持合格的动火许可证到动火现场,认真检查动火作业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确认措施可靠,并向动火人和监护人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后,将动火许可证交动火人持证上岗。
GB 50484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标准GB50484-2008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总则i.为适应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需要,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保护公众财产不受损失,保护环境不受危害,制定本规范。
ii.本规范适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估纤、化肥等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
iii.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施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iv.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i.施工用火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各类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及其他产生火花和明火作业统称为施工用火。
ii.固定动火区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限定的范围内,不需要办理动火作业证即可进行动火作业的区域。
iii.生命绳高处作业中专门用来悬挂安全带的绳索。
iv.临时用电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提供的、工程施工完毕即行拆除的电力线路与电气设施。
v.配电柜布置在施工配电室(包括独立配电房和箱式变电站)内的配电装置,包括进线柜和出线柜。
vi.总配电箱布置在用电负荷中心的落地式配电装置,其进线端与配电室的出线柜相连,出线端与分配箱或大功率用电设备相连。
vii.分配电箱分布在各施工点,使用电设备就近获得电源的配电装置,其进线端与总配电箱相连,出线端与开关箱或用电设备相连。
2.0.8 配电箱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的总称。
viii.开关箱末级配电装置,其进线端与分配电箱相连,出线端与用电设备相连。
ix.低压交流对地额定电压在1KV及以下的电压。
2.0.11 高压交流对地额定电压在1KV以上的电压。
x.安全特低电压用安全隔离变压器与电力电源隔离开的电路中,导体之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交流有效值不超过50V的电压。
xi.安全隔离变压器为安全特低电压电路提供电源的隔离变压器。
xii.TN-S系统工作零线、保护零线分开设置的接零保护系统。
xiii.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驻以上有可能附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xiv.冬季施工在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的环境下进行作业。
浅谈有限空间施工作业管理措施

浅谈有限空间施工作业管理措施摘要: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对保护作业人员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对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进行讨论与分析,出施工现场出发,提出管理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有限空间安全事故施工管理1.前言有限空间作业,在很多生产行业内都会涉及,其特点主要有空间出入口比较狭窄,封闭及半封闭的空间内容易出现通风不良、有毒有害气体聚集、含氧浓度低等情况。
在施工企业中,有限空间主要会出现在消防水池、集水井、井道、风井等位置,施工作业中稍有不慎,容易出现中毒窒息的生产安全事故,安全风险突出,被称为“隐形的杀手”。
近年来有限空间事故的频繁出现,据统计2021年全国发生21起各类有限空间事故,累计造成59人死亡。
由此可见,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对保护作业人员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对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进行讨论与分析,出施工现场出发,提出管理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
2.有限空间事故作业情况分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消防水池、集水井、井道、风井等位置施工作业均属于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施工空间有限,空气无法流通,导致内部的空气质量差,从而威胁到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由于作业入口较小,人员的出入、材料运输困难较大。
作业空间狭小,内部光线不足,都为施工造成了较大困难。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确定性产生的。
主要原因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作业进程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尽快完成生产任务。
对于整个建筑而言,有限空间占比非常有限,风险极具隐蔽性和突发性,对风险防范意识的的缺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在:①设备单独隔离时相对安全措施不到位,没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检维修方案;②盲板加堵的位置和方式不正确;③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的职责不明确;④针对设备可能产生的危害辨识不彻底、不充分;⑤系统氧含量、可燃物和有毒物分析不合格;⑥安全意识淡薄,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预防密闭空间作业窒息中毒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预防密闭空间作业窒息中毒安全技术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编号:FS-QG-46221预防密闭空间作业窒息中毒安全技术措施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to prevent suffocation poisoning inconfined space operations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20xx年7月11日集团生产技术部转发了国家安监局关于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管【2012】93号,要求各公司认真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密闭空间作业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引起的群死群伤屡有发生,因为窒息、中毒多发生在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作业场所,且主要表现为窒息性气体中毒,所以贯彻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加强密闭空间作业职业中毒的预防与救援,是防范有限空间急性职业中毒、窒息事故的关键。
一、发生事故的原因造成密闭空间作业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用人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制度和相应操作安全技术规程;二是用人单位相关教育培训不到位,工人防护知识缺乏,作业者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违章作业,盲目施救,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三是缺少必要的检测、报警和个人防护设备;四是承、发包管理不规范,疏于管理;五是由于事故多发生在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又事发突然,事故单位对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救援准备往往不够充分,造成救援延误。
二、易发生窒息性气体窒息中毒的场所与作业范围1、窒息性气体与密闭空间易发生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密闭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氮气、甲醇、苯、甲烷和氰化氢等气体。
所谓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只够容纳少数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氧含量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锐锋利的物体) □吞没危险 □腐蚀性化学品 □带电 □2未020/知7/22的020/7/22
➢现状: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到2009年8月, 我国在受限空间中作业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 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 。
2020/7/22
二、受限空间作业主要健康危害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物理条件(同时符合以下3条)
➢ 足够大到员工可以进入从事指定的工作;
➢ 进入和撤离受到限制,即不能自如进出;
➢ 并非设计用来给员工长时间在内工作的。
1.物理条件是相对的;
2.危险特征繁多、复杂,
危险特征 (符合任一项或以上)
又往往是隐蔽存在而可
➢ 内部存在或可能出现有害气体;
以突然出现
➢ 内部存在或可能出现能掩埋进入者的物料;
内容目录
一、引言 二、受限空间作业主要健康危害 三、受限空间作业急性职业中毒案例原因分析 四、受限空间作业急性职业中毒预防与现场施
救原则
2020/7/22
一、引言
➢ 受限空间作业急性职业中毒预 防与控制的依据
➢ 受限空间概念: ➢ 事故特点与现状:
2020/7/22
1.受限空间作业急性职业中毒预防与控制的依据
➢ 法律法规:
(1)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安监总 局令第59号);
(2)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安监总局 (2014)第69号)
➢ 规范标准:
(1)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
(2)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206-2007) ;
(3)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
挖掘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挖掘,视为受限空间: a) 沟渠或挖掘深度大于1.2 m,或作业时人员的头部在地面以
下的; b) 在沟渠或挖掘区域内,身体暴露于物理或化学的危害之中; c) 在沟渠或挖掘区域内,可能存在比空气重的有毒有害气体; d) 没有撤离通道的;
包括坑道、打井作业,隧道作业。
围堤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围堤,视为受限空间: a) 有高于1.2m的垂直墙壁围堤,且围堤内外无修建到顶部的台
2020/7/22
2020/7/22
图1 事故伤亡直接原因分类构成
2 事故案例发生行业比例构成
2020/7/22
图3 事故发生作业岗位分类构成
建筑施工过程中此类因 素通常都是存在的,但 其主要引起的是意外伤, 与中毒无关。
2020/7/22
5、吞没危险
□储存在筒仓或容器中的松散物,如谷物、沙 子、煤渣等
□管道或阀门中可能释放有害物质 □下水道水流
2020/7/22
三、受限空间作业急性职业中毒案例原因分析
1989年6月~2006年7月期间,资料比较 完整的122例密闭空间作业伤亡事故典型案 例,主要是轻度和重度中毒。对该部分案例按 事故类别、事故行业、伤亡情况、致死原因 、作业岗位、事故发生时作业活动及导致事 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统计 。
• 19.5 -23.5% • 15 -19% • 12-14%
• 10 -12% • 8-10%
• 6-8%
• 4-6%
2020/7/22
正常氧气浓度 工作能力降低、感到费力 呼吸急促、脉搏加快, 协调能力和感知力判断降低 呼吸减弱、嘴唇变青 神志不清、昏厥、面色土灰、 恶心和呕吐 呼吸停止,6-8分钟内 窒息死亡 40秒后昏迷、抽搐、 呼吸停止,死亡
阶; b) 在围堤区域内,身体暴露于物理或化学的危害之中; c) 可能存在比空气重的有毒有害气体。
2020/7/22
2.事故特点与现状:
➢ 特点:涉及的领域广、行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 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作业人员遇险时施救 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
➢ 受限空间的内部结构可能将进入者困在其中(如,四 壁向内倾斜收拢);
➢ 存在任何其他已识别的严重安全或健康危害 。
2020/7/22
常见受限空间
容器或储罐; 工艺栏及边缘、锅炉、火炉; 大管道、滤袋、冷却塔和筒仓; 下水道和超过4英尺深的洞; 阀室、阀井; 挖掘 围堤
2020/7/22
2、易燃易爆
□ 环境 • 当可燃性气体浓度超过最低爆炸限度的10%时; • 空气中易燃性粉尘相对集中,从而使可视距 离
在1 .5米以内模糊时; • 当氢气浓度在23%以上时。 □ 火源 • 电动工具; • 焊接、切割; • 吸烟。
上述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020/7/22
3、中毒窒息(H2S、CO等气体的作用 )
硫化氢(H2S)在以下含量(mg/m3)时人体的症状:
□ 10 □ 50-100 □ 200-300 □ 500-700 □ >1000
容许浓度 轻微的眼部和呼吸不适 明显的眼部和呼吸不适 意识丧失或死亡 意识丧失或死亡
8小时 1小时 1小时 30-60分钟 几分钟
2020/7/22
4、物理危害
• □极端的温度 • □噪音 • □湿滑的作业面 • □坠落、尖锐锋利的物体
1.涉及职业安全和职业卫
(4)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生范两(部A法Q律3;028-
2008);
2.主管部门:安监部门
2020/7/22
2.受限空间(有限空间、密闭空间,confined space ) 概念
• 有限空间: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 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 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 密闭空间: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 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
问题:安监总局59号令上所指工贸企业只涉及了冶金、有色、 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企业等8个行业,并制 定了《工贸企业有限空间目录》(征求意见稿)
2020/7/22
符合以下条件的称之为受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