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 连续梁计算书

合集下载

midas曲梁计算书

midas曲梁计算书

上部结构纵向计算A匝道A0~A4联4X30m(8.8m宽)计算依据及标准如下:设计方提供的初步设计图纸及设计原则《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025—86注:在设计方提供的施工图图纸中,该联中支点A1~A3处支座均为固定支座,经程序试算后应力及内力结果都与目标结果相差很远,也不符合一般连续梁支座常规布置形式,经调试支座布置形式后,建立此模型。

(一)主梁纵向计算1、计算内容根据设计方提供的主梁结构和预应力钢筋的设计图,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要求,对结构持久状况截面极限承载能力、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截面抗裂、挠度以及使用阶段构件的应力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验算。

2、计算模型纵向计算按杆系理论,采用midas civil 2006进行分析,将箱梁纵向作为平面梁单元进行离散;并考虑支座布置及荷载横向分配等因素,考虑满堂支架上现浇、张拉等施工过程。

1)离散模型计算模型结构离散图见下图所示,共78个节点,70个单元。

图10.4.1-1 结构离散图2)材料混凝土:主梁采用C50混凝土,弹性模量E=3.45×104MPa,fck=32.4MPa,ftk=2.65 MPa,fcd=22.4 MPa,ftd=1.83 MPa。

普通钢筋:HRB335预应力钢束:采用Φj15.24钢绞线,弹性模量195000MPa,张拉控制应力0.75fpk=0.75×1860=1395MPa,松弛比0.035,孔道摩阻系数0.3,偏差系数0.0015,一端锚具回缩6mm。

3、计算参数1)恒载一期恒载:按构件实际截面计入,混凝土容重γ=26.25KN/m3(考虑5%的施工误差);二期恒载(公路桥面桥面系):沥青混凝土铺装厚度18cm,容重γ=25KN/m3,行车道宽8m;地袱栏杆每侧:单条每延米12.5KN/m;则:∑q=0.18X8x25+2x12.5=61KN/m横隔板:(厚50cm)Pt1::6.8KN支座沉陷:按5mm考虑。

Midas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分析算例课件

Midas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分析算例课件

MIDAS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有限元 分析软件,可以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箱梁进行精确的建模和分析,为桥梁 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设计和施工 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结构形 式、材料特性、施工方法等,以确保 桥梁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 践的积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箱梁的设计和施工将不断得到
预应力体系
通过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加 预压应力,改善了结构的 受力性能,提高了梁的承 载能力和稳定性。
横向联系
连续箱梁采用横隔板和横 梁等横向联系构件,确保 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设计原理
力学分析
根据结构力学原理,对连 续箱梁进行受力分析,确 定各截面的弯矩、剪力和 扭矩等。
预应力设计
特殊情况处理
针对模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 如施工阶段、预应力张拉等,说明 处理方法。
计算结果分析
01
02
03
04
变形分析
分析模型在受力后的变形情况 ,包括挠度、转角等。
应力分析
分析模型中的应力分布和大小 ,包括正应力和剪应力。
预应力张拉分析
针对预应力张拉的情况,分析 张拉后的应力分布和损失。
结果对比
优化和完善。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新型材料 和结构形式在预应力混凝土连 续箱梁中的应用,以提高桥梁
的性能和耐久性。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功能和精度 将不断提升,为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箱梁的分析和设计提供更 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未来可以通过加强科研合作和 技术交流,推动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箱梁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为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做出更 大的贡献。
05 参考文献
CHAPTER

现浇箱梁midas结构计算书

现浇箱梁midas结构计算书

从化至东莞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沙浦枢纽立交广惠高速跨线桥左幅第四联连续箱梁验算报告计算复核审核二〇一〇年六月目录1工程概况 (1)1.1概述 (1)1.2主要设计标准 (1)1.3主要材料 (2)1.4结构形式简述 (2)2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选取 (3)2.1计算模型建立 (3)2.2计算荷载 (5)2.3计算工况及验算内容 (7)3上部结构计算 (9)3.1计算模型 (9)3.2短暂状况构件应力验算 (10)3.3上部结构计算小结 (24)4 横梁计算 (25)广惠高速跨线桥左幅第四联连续箱梁验算报告1工程概况1.1概述本联为跨径组合为(3×25)m的连续箱梁,上部结构采用连续箱梁,梁高等高为1.6m,悬臂宽度2.3m,桥面横坡通过箱梁整体旋转形成,箱梁顶、底板始终保持平行,边腹板保持2.75:1的斜率不变。

箱梁顶宽16.25m,采用单箱双室。

本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按照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

下部结构采用板式桥墩,支座采用盆式支座。

1.2主要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级;(2)桥面宽度:桥宽16.25米;(4)横坡:2%。

(5)地震加速度为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1(6)环境类别:Ⅰ类环境(7)安全等级:一级1.3主要材料(1)混凝土现浇箱梁采用C50砼;护栏采用C30砼。

具体以细部图纸为准。

(2)钢筋钢筋应符合GB13013-1991和GB1499-1998的规定。

凡钢筋直径≥12mm者,均采用HRB335钢筋;凡钢筋直径<12mm者,均采用热轧R235钢筋。

(3)钢绞线钢绞线采用GB/T5224-2003标准生产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

单根钢绞线直径15.20mm,公称面积140mm2,标准强度1860MPa,弹性模量1.95×105MPa。

1.4结构形式简述本联组合跨径为(3×25)m ,上部结构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斜腹板连续箱梁。

现浇箱梁midas结构计算书

现浇箱梁midas结构计算书

从化至东莞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沙浦枢纽立交广惠高速跨线桥左幅第四联连续箱梁验算报告计算复核审核二〇一〇年六月目录1工程概况 (1)1.1概述 (1)1.2主要设计标准 (1)1.3主要材料 (2)1.4结构形式简述 (2)2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选取 (3)2.1计算模型建立 (3)2.2计算荷载 (5)2.3计算工况及验算内容 (7)3上部结构计算 (9)3.1计算模型 (9)3.2短暂状况构件应力验算 (10)3.3上部结构计算小结 (24)4 横梁计算 (25)广惠高速跨线桥左幅第四联连续箱梁验算报告1工程概况1.1概述本联为跨径组合为(3×25)m的连续箱梁,上部结构采用连续箱梁,梁高等高为1.6m,悬臂宽度2.3m,桥面横坡通过箱梁整体旋转形成,箱梁顶、底板始终保持平行,边腹板保持2.75:1的斜率不变。

箱梁顶宽16.25m,采用单箱双室。

本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按照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

下部结构采用板式桥墩,支座采用盆式支座。

1.2主要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级;(2)桥面宽度:桥宽16.25米;(4)横坡:2%。

(5)地震加速度为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1(6)环境类别:Ⅰ类环境(7)安全等级:一级1.3主要材料(1)混凝土现浇箱梁采用C50砼;护栏采用C30砼。

具体以细部图纸为准。

(2)钢筋钢筋应符合GB13013-1991和GB1499-1998的规定。

凡钢筋直径≥12mm者,均采用HRB335钢筋;凡钢筋直径<12mm者,均采用热轧R235钢筋。

(3)钢绞线钢绞线采用GB/T5224-2003标准生产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

单根钢绞线直径15.20mm,公称面积140mm2,标准强度1860MPa,弹性模量1.95×105MPa。

1.4结构形式简述本联组合跨径为(3×25)m ,上部结构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斜腹板连续箱梁。

midas连续梁计算书

midas连续梁计算书

第1章 89#~92#预应力砼连续梁桥1.1结构设计简述本桥为27+27+25.94现浇连续箱梁,断面型式为弧形边腹板大悬臂断面,根据道路总体布置要求,主梁上下行为整体断面,变宽度32.713m -35m,单箱5室结构变截面。

箱梁顶板厚度为0.22m,底板厚度0.2m;支点范围腹板厚度0.7m,跨中范围腹板厚度0.4m。

主梁单侧悬臂长度为4.85m,箱梁悬臂端部厚度为0.2m,悬臂沿弧线一直延伸至主梁底板。

主梁两侧悬臂设置0.1m后浇带,与防撞护栏同期进行浇筑。

本桥平、立面构造及断面形式如图11.1.1和图11.1.2所示。

图11.1.1 箱梁构造图图11.1.2 箱梁断面图纵向预应力采用φ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Ⅱ级)(GB/T5224-1995),标准强度f=1860MPa。

中支点断面钢束布置如图11.1.3所示。

pk图11.1.3 中支点断面钢束布置图主要断面预应力钢束数量如下表墩横梁预应力采用采用φs15-19,单向张拉,如下图。

1.2主要材料1.2.1主要材料类型(1) 混凝土:主梁采用C50砼;(2) 普通钢筋:R235、HRB335钢筋;(3) 预应力体系:采用φ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Ⅱ级)(GB/T5224-1995),标准强度f=1860MPa;预应力锚具采用符合GB/T14370-2002《预应力筋锚具、pk夹具和连接器》中Ⅰ类要求的优质锚具;波纹管采用符合JT/T529-2004标准的塑料波纹管。

1.2.2主要材料用量指标本桥上部结构主要材料用量指标如表11.2.2-1所示,表中材料指标均为每平米桥面的用量。

表11.2.2-1 上部结构主要材料指标1.3 结构计算分析1.3.1 计算模型结构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11.3.1-1 结构模型图有效分布宽度0.50.60.70.80.912.255.49.0612.916.819.523.22730.834.337.140.94447.551.155.158.662.565.168.972.776.179.4坐标Iyy 系数图11.3.1-2 箱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示意图1.3.2 支座反力计算本桥各桥墩均设三支座。

连续梁支架midas计算书

连续梁支架midas计算书

11 1#、4#墩桩基偏压检算 .......................................................................................... 29 12 结论 .................................................................................................................... 32
2 计算依据
(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 (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J021-04) ;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 (4) 《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66-2008) ; (5)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 (6) 《木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5-2003) (7)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 (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9)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10) 《装配式公路钢桥制造》 (JT/T728-2008) (11) 《装配式公路钢桥多用途使用手册》
XX 大道 XX 线 现浇连续梁支架计算书
1 工程概况
XX 大道 XX 线 XX 桥位于 XX 镇与 XX 镇交界处,全桥孔跨布置为 1× 25+(33+56+33)+1 × 25 预 应 力砼 简支 箱 梁和预 应 力砼 现 浇箱 梁, 起点 桩 号 K10+311,终点桩号 K10+491,桥梁全长 180 米,桥宽 80 米,横向布置为分离 式四幅,每幅宽 20m,桥梁与道路正交,设计纵坡 1.5%,桥面横坡为双向 1.5%。 主桥为 33+56+33 连续梁,横跨 XX 河,主墩基础为Φ1800 桩承台基础,桥 墩为拱形 3 柱式墩,设计桩长 18m,墩高 10.78m~13.00m。上部结构为变截面 预应力混凝连续箱梁, 每幅箱梁为单箱四室结构, 箱梁顶宽 20m, 底宽 14.985m, 腹板厚度 70cm、45cm,中间 5m 范围内过渡,主墩处梁高 6m,跨中及边墩处梁 高 1.7m,成 3 次抛物线过渡,底板厚度由 70cm 按三次抛物线变化至跨中 24cm, 单幅现浇 C50 砼 2900m³。 地质情况:主桥跨 XX 河,河床砂卵石覆盖层较薄 30~50cm,砂卵石以下约 2.5m 厚强风化砂岩,承载力 300kPa;强风化砂岩以下为中风化砂岩,承载力 700kPa。

midas计算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midas计算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结构设计书1.结构总体布置本部分结构设计所取计算模型为三跨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桥梁的分孔,主跨长度为80m,取边跨46m,边主跨之比为0.575。

设计该桥为三跨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46m+80m+460m),桥梁全长为172m。

大桥桥面采用双幅分离式桥面,单幅桥面净宽20m (4X3.75行车道+1m左侧路肩+3.0m右侧路肩人行道+2X0.5m防撞护栏),两幅桥面之间的距离为1m,按高速公路设计,行程速度100Km/h。

桥墩采用单墩,断面为长方形,长14米,宽3.5米,高25米。

上部结构桥面和下部结构桥墩均采用C50混凝土,预应力钢束采用Strand1860钢材。

桥梁基本数据如下:桥梁类型 : 三跨预应力箱型连续梁桥(FCM)桥梁长度 : L =46 + 80 + 46 = 172 m桥梁宽度 : B = 20 m (单向4车道)斜交角度 : 90˚(正桥)桥梁正视图桥梁轴测图2.箱梁设计主桥箱梁设计为单箱单室断面,箱梁顶板宽20m,底板宽14m,支点处梁高为h支= (1/15 ~ 1/18)L中= 4.44 ~5.33m,取h支=5.0m,高跨比为1/16,跨中梁高为h中= (1/1.5~1/2.5) h 支= 2~ 3.33m,取h中=2.30m,其间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曲线变化。

箱梁顶板厚为27.5cm。

底板厚根部为54cm,跨中为27cm,其间分段按直线变化,边跨支点处为80cm,腹板厚度为80cm 具体尺寸如下图所示:箱梁断面图连续梁由两个托架浇筑的墩顶0号梁段、在两个主墩上按“T构”用挂篮分段对称悬臂浇筑的梁端、吊架上浇筑的跨中合拢梁段及落地支架上浇筑的边跨现浇梁段组成, 0号梁段长2m ,两个“T构”的悬臂各分为9段梁段,累计悬臂总长38m 。

全桥共有一个2m 长的主跨跨中合拢梁段和两个2m 长的边跨合拢梁段。

两个边跨现浇梁段各长4m ,梁高相同。

midas建模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midas建模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midas建模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midas建模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纵向计算模型的建立1.设置操作环境1.1打开新项目,输入文件名称,保存文件1.2在工具-单位体系中将单位体系设置为“m”,“KN”,“kj”和“摄氏”。

2.材料与截面定义2.1 材料定义右键-材料和截面特性-材料。

C50材料定义如下图所示。

需定义四种材料:主梁采用C50混凝土,立柱、盖梁及桥头搭板采用C30混凝土,基桩采用C25混凝土。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1860级高强低松弛s 15.24钢绞线。

钢绞线定义时,设计类型:钢材;规范:JTG04(S);数据库:strand 1860,名称:预应力钢筋2.2 截面定义2.2.1 利用SPC(截面特性值计算器)计算截面信息(1)在CAD中x-y平面内,以mm为单位绘制主梁所有的控制截面,以DXF 格式保存文件;绘图时注意每个截面必须是闭合的,不能存在重复的线段,并且对于组成变截面组的线段,其组成线段的个数应保持一致。

(2)在midas工具中打开截面特性计算器(SPC),在Tools-Setting中将单位设置为“KN”和“mm”;(3)从File-Import-Autocad DXF导入DXF截面;(4)从Model-Section-Generate中选择“Type-Plane”;不勾选“Merge Straight Lines”前面的复选框;Name-根据截面所在位置定义不同的截面名称从而生成截面信息;(5)在Property-Calculate Section Property 中设置划分网格的大小和精度,然后计算各截面特性;(6)从File-Export-MIDAS Section File导出截面特性文件,指定文件目录和名字,以备使用。

2.2.2 建立模型截面(1)右键-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添加-设计截面,选择设计用数值截面。

单击“截面数据”选择“从SPC导入”,选择刚导出的截面特性文件,并输入相应的设计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89#~92#预应力砼连续梁桥1.1结构设计简述本桥为27+27+25.94现浇连续箱梁,断面型式为弧形边腹板大悬臂断面,根据道路总体布置要求,主梁上下行为整体断面,变宽度32.713m -35m,单箱5室结构变截面。

箱梁顶板厚度为0.22m,底板厚度0.2m;支点范围腹板厚度0.7m,跨中范围腹板厚度0.4m。

主梁单侧悬臂长度为4.85m,箱梁悬臂端部厚度为0.2m,悬臂沿弧线一直延伸至主梁底板。

主梁两侧悬臂设置0.1m后浇带,与防撞护栏同期进行浇筑。

本桥平、立面构造及断面形式如图11.1.1和图11.1.2所示。

图11.1.1 箱梁构造图图11.1.2 箱梁断面图纵向预应力采用φ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Ⅱ级)(GB/T5224-1995),标准强度f=1860MPa。

中支点断面钢束布置如图11.1.3所示。

pk图11.1.3 中支点断面钢束布置图主要断面预应力钢束数量如下表截面位置边跨跨中中支点中跨跨中钢绞线(φs15.2)束数36 36 36墩横梁预应力采用采用φs15-19,单向张拉,如下图。

1.2主要材料1.2.1主要材料类型(1) 混凝土:主梁采用C50砼;(2) 普通钢筋:R235、HRB335钢筋;(3) 预应力体系:采用φ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Ⅱ级)(GB/T5224-1995),标f=1860MPa;预应力锚具采用符合GB/T14370-2002《预应力筋锚具、夹准强度pk具和连接器》中Ⅰ类要求的优质锚具;波纹管采用符合JT/T529-2004标准的塑料波纹管。

1.2.2主要材料用量指标本桥上部结构主要材料用量指标如表11.2.2-1所示,表中材料指标均为每平米桥面的用量。

表11.2.2-1 上部结构主要材料指标材料全桥用量用量指标单位用量单位用量指标混凝土(C50)m3 2015.8 m3/m2 0.737 预应力钢绞线t 35.902 kg/m2 13.131 普通钢筋t 345.221 kg/m2 126.2611.3结构计算分析1.3.1计算模型结构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11.3.1-1 结构模型图有效分布宽度0.50.60.70.80.912.255.49.612.916.819.523.2273.834.337.14.94447.551.155.158.662.565.168.972.776.179.4坐标Iyy系数图11.3.1-2 箱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示意图1.3.2支座反力计算本桥各桥墩均设三支座。

经计算,本桥各墩处的反力见表11.3.2-1,支座布置如图11.3.2-1示。

图11.3.2-1 支座位置示意图表11.3.2-1 支座反力一览表(反力单位:kN)位置沉降(最大)沉降(最小)梯度升温梯度降温活载(最大)活载(最小)钢束二次恒载组合最大组合最小端支点(89#墩)966 -966 667 -333 2678 -244 635 8842 13462 7608 中支点(90#墩)2905 -2905 -673 337 3860 -406 4 24697 31381 20295 中支点(91#墩)2992 -2992 -681 340 3814 -455 4 24337 31386 20111 中支点1052 -1052 687 -344 2661 -266 533 8852 13458 7396(92#墩)注:(1) 汽车荷载效应中已包含冲击力;(2) “组合”项为标准值的组合结果;(3) 表中数据为每个墩位处合计支座反力。

1.3.3主梁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本桥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的弯矩和剪力包络图及对应的抗力分别如图11.3.3-1~2所示。

图中单位为kN.m与kN。

图11.3.3-1 承载能力组合弯矩包络图及对应抗力图(单位:kN.m)图11.3.3-2 承载能力组合剪力包络图及对应抗力图(单位:kN) 本桥按承载能力组合的正、负弯矩最大值分别为100,281kN.m和-86,295kN.m;最大、最小剪力分别为22,074kN 和-21,959kN。

根据以上图形可以看出,主梁各截面的正截面抗弯验算、斜截面抗剪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1.3.4主梁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1) 正截面抗裂验算本桥按A类构件进行正截面抗裂验算时,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下的正截面拉应力包络图如图11.3.4-1~4所示,图中应力单位为MPa,以拉应力为正。

由图11.3.4-1~4可见,在短期效应作用下,主梁上缘在中支点及跨中截面出现拉应力且在中间支座处有最大值3.9MPa,主梁下缘在中支座附近截面亦出现拉应力达2.4MPa,均超过规范0.7*f tk (1.855MPa)。

在按长期效应组合时,主梁上缘在中间支点及跨中截面处出现拉应力,且在中间支座处有最大值0.8MPa,不满足规范要求(长期效应组合不允许出现拉应力);主梁下缘未出现拉应力。

可见,主梁在中间支座和跨中截面不满足规范对于A类预应力构件的正截面抗裂要求。

图11.3.4-1 短期组合上缘最大拉应力包络图(单位:MPa)图11.3.4-2 短期组合下缘最大拉应力包络图(单位:MPa)图11.3.4-3 长期组合上缘最大拉应力包络图(单位:MPa)图11.3.4-4 长期组合下缘最大拉应力包络图(单位:MPa)(2) 斜截面抗裂验算本桥按A类构件计算时,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主拉应力包络图如图11.3.4-5所示。

由图11.3.4-5可知,主梁在各支点附近及跨中截面出现拉应力且最大达3.9MPa,超出规范要求的0.5*f tk (1.325MPa)。

可见,主梁在中间支座和跨中截面不满足规范对于A类预应力砼构件的斜截面抗裂要求。

图11.3.4-5 短期组合主拉应力包络图(单位:MPa)(3) 挠度验算本桥按作用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最大、最小竖向位移图(已扣除恒载变形)如图11.3.4-6~7所示。

图11.3.4-6 短期组合(扣除自重)最大竖向位移图(单位:mm)图11.3.4-7 短期组合(扣除自重)最小竖向位移图(单位:mm) 从图可见,结构的最大正负挠度之和为1.5mm,考虑挠度长期增长系数η,长期挠度为2.1mm,规范允许值为L/600=58mm,故满足要求。

=.143θ1.3.5主梁持久状况应力验算(1) 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验算本桥按荷载标准值组合计算的截面上下缘压应力包络图分别如图11.3.5-1~2所示。

图11.3.5-1 标准组合上缘压应力包络图(单位:MPa)图11.3.5-2 标准组合下缘压应力包络图(单位:MPa)由上图可见,按标准值组合的主梁上缘最大压应力为10.9MPa;下缘最大压应力为8.3MPa。

上下缘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2) 混凝土主压应力验算本桥按荷载标准值组合计算的截面主压应力包络图如图11.3.5-3所示。

图11.3.5-3 标准组合主压应力包络图(单位:MPa)由图可见,按标准值组合的混凝土最大主压应力为10.9MPa,满足规范要求。

1.3.6端横梁验算端横梁宽度1.2m,支座间距13.6m,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计算模型如下。

图11.3.6-1 端横梁计算模型图考虑到横梁悬臂部分的受力与跨中并无太大区别,而斜腹板处为预应力钢束集中锚固的区域,杆系模型的计算结果不太真实,因此,对横梁的计算结果着重考察中间等高的部分。

表1.3.6-1 支座反力一览表(反力单位:kN)位置活载(最大)活载(最小)钢束二次恒载组合最大组合最小左支点1137 -56 -457 3931 4613 3420 中支点1547 -178 **** **** 9611 7886 右支点884 -105 -528 2601 2959 1970注:(1) 汽车荷载效应中已包含冲击力;(2) “组合”项为标准值的组合结果;(3) 表中数据为右端横梁下墩顶每个支座处反力。

(4) 支点位置中的“左中右”指从92#墩向小号方向看(1) 横梁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端横梁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的弯矩和剪力包络图及对应的抗力分别如图11.3.6-2~3所示。

计算截面抗力时,纵向普通钢筋按上下缘各8根D28,箍筋按D16@150mm考虑。

图中单位为kN与kN.m。

图11.3.6-2 承载能力组合弯矩包络图及对应抗力图(单位:kN.m)图11.3.6-3 承载能力组合剪力包络图及对应抗力图(单位:kN) 根据图11.3.6-2,端横梁按承载能力组合的最大正、负弯矩为7,520kN.m,-21,567kN.m;最大、最小剪力分别为6,051kN和-7,215kN。

根据图11.3.6-3可知,端横梁中间等高部分预应力束范围内正截面抗弯验算、斜截面抗剪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2) 横梁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按荷载短期、长期效应组合,端横梁上、下缘的最大拉应力包络图参见图11.3.6-4~7。

图11.3.6-4 端横梁短期组合上缘最大拉应力(单位:MPa)图11.3.6-5 端横梁短期组合下缘最大拉应力(单位:MPa)图11.3.6-6 端横梁长期组合上缘最大拉应力(单位:MPa)图11.3.6-7 端横梁长期组合下缘最大拉应力(单位:MPa) 由图11.3.6-4~7可见,按荷载短期组合,该端横梁上缘未出现拉应力,下最大拉应力为0.6MP a,满足规范要求。

按荷载长期组合,该端横梁上缘未出现拉应力,下缘最大拉应力为0.5 MP a,出现在两边支座内侧梁段,不满足规范要求。

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端横梁最大主拉应力包络图参见图11.3.6-8。

图11.3.6-8 端横梁短期组合最大主拉应力(单位:MPa)由图11.3.6-9可见,按荷载短期组合,端横梁主拉应力最大值达1.0MP a,满足规范要求。

(3) 横梁持久状况应力验算按荷载标准效应组合,端横梁上、下缘的最大压应力包络图参见图11.3.6-10~11。

图11.3.6-10 端横梁标准组合上缘最大压应力(单位:MPa)图11.3.6-11 端横梁标准组合下缘最大压应力(单位:MPa) 由上图可见,按标准值组合的主梁上缘最大压应力为5.8MPa;下缘最大压应力为7.0MPa。

上下缘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端横梁按荷载标准值组合计算的截面主压应力包络图如图11.3.6-12所示。

图11.3.6-12 端横梁标准组合最大主压应力(单位:MPa) 由图可见,按标准值组合的混凝土最大主压应力为7.6MPa,满足规范要求。

1.3.7中横梁验算中横梁宽度2.2m,支座间距13.6m,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计算模型如下。

图11.3.7-1 中横梁计算模型图考虑到横梁悬臂部分的受力与跨中并无太大区别,而斜腹板处为预应力钢束集中锚固的区域,杆系模型的计算结果不太真实,因此,对横梁的计算结果着重考察中间等高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