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3)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根椐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本着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身心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课堂上尽量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起来。
本课宜采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来解决问题,透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现象来看“分离定律”的本质。
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方案,加深学生的印象。
适时地进行提问,通过模拟实验的教学,让学生活动起来,进而对分离定律进行阐明,这样寓教于乐,理解的知识点才不容易遗忘,接着组织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技能训练。
通过课文最后的设计,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表达个人的见解。
最后把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演绎归纳,应用遗传定律设计几个题目,对典型的遗传题进行引导,从而来突破难点。
二、教材分析1.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要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能够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进行解释,分离定律的遗传题进行分析、解答,明确一些基本的遗传概念,为自由组合的学习打好基础。
其中,为什么孟德尔精心选择豌豆作为遗传材料,以及纯系亲本如何做杂交实验非常关键。
2. 本课内容包括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解释,验证解释的正确性,分离定律的实质,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分离定律是三大遗传定律中的第一个遗传定律,是学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因此在遗传章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 在初中时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一般概念有所了解(遗忘程度很高,有必要稍作重复),而对于遗传规律是没有学习过的,因此要把握好这个梯度。
教师可以以初中相关知识影片动画——自花传粉、向日葵的花序、异花传粉来说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有关花传粉的知识,因此在介绍孟德尔的杂交试验,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有对该实验的认知能力基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作为“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开篇,引导学生探索遗传的奥秘。
由于是开篇,有很多琐碎的概念、专业名词等需要交代。
教材就以孟德尔的探索历程为主线,把这些内容都串起来了。
但是如何合理的安排,将这些零散的基本概念和专业名词适时的介绍给学生,是需要大动脑筋的。
另外,教材中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想办法提炼隐含在本节教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于无声处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始于发现问题,止于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科学研究中如果假说不成立,则重新提出假说。
为了加深学生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和数量关系的理解,体验孟德尔的假说,教材安排了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假说的正确性。
【学情分析】生物性状随处可见,关于遗传的谚语也很多,比如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后代的性状表现。
另外,学生初中学习过的知识,对本节的学习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比如学生在初中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为;学习了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等知识,初步解决了相对性状和成对的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
另外,学生的数学知识,特别是二项式幂的展开式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内容不可缺少的基础。
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生物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图片和观看视频,能够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交流,尝试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本技能(尝试进行实验设计,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培养观察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的能力);(3)基本思想(积极参与设计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科学素养);(4)基本活动经验(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乐于学习生物科学的态度,初步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能够用图解的方法,解释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的杂交实验,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区别杂交、自交和测交、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子和杂合子等成对概念,以及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
能够阐明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遗传现象。
2.能力目标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分析现象得出结论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教育学生如何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学习中,新课程的生物学知识已经牵涉到如下4个重要的知识点,本节课将重点利用这四个关键的知识点,作为学生的起点行为并进行建模。
(1)染色体中的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故对遗传现象有一定感性认识,具备一定遗传学的分子基础)。
(2)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加倍成完全一样的两份,再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4)植物通过传粉,花粉粒的精子与子房的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
并且高二又刚刚在数学课上学习了概率的知识,并且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作为“概率的应用”内容也出现在数学教材中。
但是学生缺乏遗传细胞学基础,即学生还没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这反而有利于学生能从孟德尔的角度出发,创造性的分析解决问题。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3.教学用具多媒体生物,教案教学过程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l(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教版必修⼆孟德尔的豌⾖杂交实验(⼀)教案第⼀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杂⽂实验(⼀)第⼆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章遗传因⼦发现中的第⼀节内容的第⼆课时,由“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两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分离定律解释⼀些遗传现象的教学⽬标。
教材⽤科学⽅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科学研究的⼀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标⑴知识⽅⾯:阐明孟德尔的⼀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运⽤分离定律解释⼀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科学⽅法教育。
(3)运⽤分离定律解释⼀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的⽣物素养要求教⾼,学⽣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提出⼏点假说,并通过亲⾃动⼿做“性状分离⽐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
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孟德尔的测交实验,⽽没有进⾏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
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提供⼀些实验的⽅案,让学⽣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案,这样学⽣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的,最终能够灵活运⽤。
五、教学⽅法1.学案导学:见后⾯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展⽰⽬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资料查阅⼩组提出问题,让他们的查阅有针对性;指导和协助问卷调查⼩组的问卷设计、收集和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与本地区的农业科学研究单位联系,获得杂交⽔稻F1花粉,组织“⽔稻”实验⼩组做上述实验观察,并拍摄实验⼩组观察⽔稻F1花粉的主要步骤和结果.2作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1)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标解读:1.理解并识记遗传学概念,能准确应用。
2.知道豌豆作为植物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描述植物杂交的方法。
3.能够设计遗传实验,绘制遗传图解,并进行遗传分析。
自主回扣: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__________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存在,不相;在形成_________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遗传因子即为基因,则控制相对形状的基因为,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后,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重难点解读:一、遗传学概念及其关系(请补充完成概念图)1.常用概念辨析[判断正误](1)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3)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4)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2.相对性状显隐性判断及显性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例题:如何鉴定玉米果穗上的红粒和黄粒的显隐关系?二、杂交实验及假说--演绎法:(1)说出亲本杂交的具体方法:(2)说出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补充:完全显性后代数量足够多各合子成活率相等:(3)完善假说--演绎法的流程练习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三、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各种杂交组合情况( 正推、逆推、概率计算)组号亲代表现型亲代基因型子代子代基因型比例表现型比例1显×显AA1∶01∶02显×显AA、Aa1∶1显3Aa×Aa1∶2∶1显、隐3∶14 显×隐Aa显5 显×隐Aa aa显、隐6 aa隐0∶1(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表示长食指基因)。
人教版必修2生物: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①介绍遗传规律的例子。
②介绍遗传现象与孟德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思考: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1)豌豆花的结构。
(2)名词: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父本,母本,去雄。
1.性状与相对性状(1)性状:。
(2)相对性状:指____生物的____性状的____表现类型(即_____)。
思考:如何这一概念?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阅读教材了解孟德尔简要生平,知道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理解什么叫做相对性状。
了解孟德尔选用了哪几对相对性状做杂交试验。
知道什么叫做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以及自花传粉的植物如何完成异花传粉。
思考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结果是怎样的?理解什么叫做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分离。
如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的要点。
(1)概念:显性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性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合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合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点:①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1)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默写:1、相对性状:2、性状分离:3、孟德尔的实验中子一代全是,子二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是4、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的。
受精时,___________的结合是随机的。
二、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学生总结,教师点拨)三、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研讨1.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F1高茎豌豆↓自交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3 : 1思考: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①、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②、什么是性状分离?③、下列名词的表示符号是: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①学会“假说——演绎法”。
②概述分离定律。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感悟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巧妙设计。
②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大胆实验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3 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
②学会用遗传学原理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 教学重点
2.1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它是人类认识从经验水平向理论水平上升所必需的一种工具,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素质。
假说——演绎法贯穿于整个必修2,它强调由假说演绎得出的结论须用实验来检验,以及假说的最后标准与经验事实相对应。
由于假说——演绎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学生对其的认识和了解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节的教学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奠基工程。
2.2分离定律的实质
分离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分离定律的实质,学生通过对分离定律实质的学习,可为后续学习自由组合定律打下坚实基础。
2.3以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教育是生物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明显区别。
3 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过于深奥,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很难提出与孟德尔相似的解释,因此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一般直接给出孟德尔的假说(如著名特级教师——曹保义老师在新课程培训示范课中就是如此处理),可是作出假说是假说——演绎法的基础,如何突破此难点是本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人通过问题驱动,师生合作(教师主导下的师生互动合作)和生生合作(生生间讨论)对此难点进行了尝试,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经验不足的问题,且学生通过完成问题串后基本提出与孟德尔相似的解释。
3.2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大胆实验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研习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使学生产生感悟。
3.3有序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按照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可得到一定的结果,但由于此结果是建立在假说之上的,其正确与否还不得而知,如果通过生生合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进行模拟实验,可让学生从感性上充分感知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4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和合作教学。
5 教材分析
新课程普通高中必修1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以科学发现史为线索,以分离定律的发现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教育。
本节分二课时教学,第1课时主要明确各种概念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
第2课时主要完成假说——演绎法教学。
本课时以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为主线,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引领学生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各环节中,突出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如在发现问题环节中,突出孟德尔引入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生物问题;在提出假说环节中,突出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大胆实验的科学精神;在验证环节中,突出孟德尔首创测交实验的创新思维;在长期反复实验环节,突出孟德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另外在模拟实验环节中,突出生生合作和学会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使学生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