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1
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一的文言文知识点不知道大家都学了多少,有没有进行总结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一)【古今异义】①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痛哭流泪今义:流鼻涕②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今义:货币与物品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窘困无出路今义:贫穷困难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用力掷今义:用手提起⑤进兵北略地古义:抢夺,夺取今义:简略,⑥顾计不知所出耳古义:但是,只是今义:看守,照顾⑦愿足下更虑之古义:重新,改变今义:更加⑧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露出一只手臂今义:袒护一方⑨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卫士今义:中医⑩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原谅今义:假托,托词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二)【词类活用】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作状,用匣子② 又前而为歌曰前——名作动,上前③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认为…迟⑤ 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使…知道,禀告⑥ 箕踞以骂曰箕——名作状,像畚箕一样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动作名,信物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三)【古今异义词】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讲究、计较:大礼不辞小让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 胜尽:刑人如恐不胜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6. 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 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 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
4.艾青,原名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人。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等。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2 《兰亭集序》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形容词作名词1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2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数词的意动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若合一契(一起)其致一也(一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2倒装句①状语后置亦将有感于斯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②定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省略句(众人)列坐(于)其次(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六、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必修一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复习

不耻相师;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作名词,小/大的方
是故圣益圣
面)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 渔樵于江渚之上 不知东方之既白 日与其徒上高山 望西山,始指异之
(名词作状语,向西/东) (名词作动词,攻占)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以……为朋友) (使动用法,使……舞动, 使……哭泣) (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名词作状语,每天) (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 奇异)
1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指异之 游于是乎始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动词,走到尽头) (名词,尽头) (副词,曾经、尝) (副词,才) (动词,开始) (起初)
二.文言虚词
1、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递进) (连词,表承接)
2、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在这里)
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词,了)
盘盘焉,囷囷焉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3、之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它)
蚓无爪牙之利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非蛇蟮之穴
(结构助词,的)
郯子之徒
(代词,这些)
古之学者
(助词,的)
5、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篇)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重点词语解释1、赵太后新用事(新:刚刚)2、老妇必唾其面(唾:吐唾沫)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谢:道歉)4、老妇恃辇而行(恃:依靠,依赖)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殊:很)6、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约:置办,配备)二、通假字1、必勿使反(反:返)2、少益耆食(耆:嗜)三、多义词1、质:文质彬彬(本质)质疑问难(询问)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作抵押,……做人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2、及: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和,以及)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用)3、甚:若长安君主甚(厉害)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目似瞑,意暇甚(很)好读书不求甚解(仔细,深入)4、异:永州之野产异蛇(奇异)太后笑曰:"妇人异甚"(特别)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另外的)5、少:少时,一狼径去(短时间)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龄小)6、为: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作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替)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做,准备)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做,治)四、词类活用1、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名作动,封侯;继:动作名,继承人)2、日食饮得无衰乎(日:名作状,每日)3、没死以闻(闻:使动,使……听闻)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动,使……尊)五、古今异义词1、至于:至于赵之为赵古义:到,上推到;今义:多作副词,表示另提到一事六、文言句式1、赵氏求救于齐(状语后置)2、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宾语前置)七、重点翻译句1、日食饮得无衰乎译: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2、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译:我私下认为您喜欢燕后超过喜爱长安君。
3、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译:难道这不是为他作长远的打算,希望他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做国君吗4、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

《之武退秦》文言知点一、通假字:无能也已:已,同“矣”,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
何之有:,通“ ”,足。
秦伯:,通“悦”,高。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活用:1、名活用:名活用作状:夜而出:夜,在夜里。
既封:,在。
名活用作:晋函陵:,扎。
且于楚也:,从属二主。
夜而出:,用子栓着往下送。
与人盟:盟,立盟。
2、形容活用:形容活用作名:越国以鄙:,地。
共其乏困 : 乏困,缺少的西。
形容活用作:肆其西封:肆,。
3、使用法:之武退秦:退,使用法,使⋯⋯撤退。
若亡而有益于君:亡,使用法,使⋯亡。
秦以利晋:,使用法,使⋯减少。
削减。
利,名使用法,使⋯得到好。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使用法,使⋯⋯破。
害。
4、意用法:越国以鄙:鄙,名意用法,以⋯作境,把⋯当作境。
既封:封,名意用法,以⋯作境,把⋯当作境。
三、古今异 :今:在。
以:以(之),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四、固定句式:言于⋯⋯曰:⋯⋯ 。
“所字构”:所+=名性短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 : 是寡人之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于)函陵,秦(于)氾南(之武)辞曰敢以(之)事3、式句 ( 倒装句 ):状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且于楚也:且于楚也若亡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前置 :何之有:何有?六、重点虚:之1、代。
公从之2、助: (1) “的”。
是寡人之过也(2) 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
邻之厚,君之薄也(3)提前。
(4)足音,无。
3、,到,去,往。
以1、介词,凭借,用。
因人之力而蔽之2、连词,因为。
以其无礼于晋3、相当于“而”: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1)表并列 (2) 表转折 (3) 表递进 (4) 表承接 (5) 表修饰4、表目的,连词,来。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f 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 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高一语文必修一 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懦弱为也已:2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道:5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二、实词活用:1夜献城而出来:2既东封郑3晋军函陵:4越国以鄙远:5共其乏困:6肆其西封:7烛之武退秦师:8若亡郑而有利于君:9阙秦以利晋:10朝济而夕设版焉11越国以鄙远:12既东封郑:三、特定句式:1、就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4敢于以愁神职5以其不敬于晋:6且贰于楚也:7若亡郑而有利于君:8何厌之有:何存有贱?四重点虚词:之2、是寡人之过也3西南边之薄,君之薄也4何厌之有以1、以乱易整2、以其不敬于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越国以鄙远5焉用亡郑以陪邻?1今旧矣,懦弱为也已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夫晋,何厌之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矣1焉用亡郑以陪邻?2子亦有不利焉3太少矣,月自身利益东山之上,停留于斗牛之间。
4朝济而夕设版焉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若不阙秦,将矣挑之?五译者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今日往而不反者: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图穷而匕首见:5秦王还柱而走: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1群臣侍殿上者12使毕使于前13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切齿拊心:又并作“切齿腐心”。
形容怨恨到极点。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6卒起不意:二、实词活用:1、回师北略地:北,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3函封之:4箕踞以怒骂曰:5樊於期实乃前曰:6并使畸节言大王:7太子晚之:8群臣鬼之:9发尽上指冠10乃朝服11实乃欲以生劫之12其人居远未来13今行及而无信,则秦王未慈祥也三、特定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7见燕使者咸阳宫8秦王购之金千斤9取之百金发上指冠:毛发举起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
削减。
利,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
损害。
4、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三、古今异义: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四、固定句式:言于……曰:对……说。
“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短语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辞曰敢以(之)烦执事3、变式句(倒装句):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六、重点虚词:之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1)表并列(2)表转折(3)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wéi动词,做。
wèi介词,替,给。
夫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代词,那。
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被八创:被,同“披”,遭受。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进兵北略地:北,向北。
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
函封之:函,用匣子。
箕踞以骂曰:箕,像簸箕一样。
名词活用作动词:樊於期乃前曰:前,走上前。
2、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听见,禀告。
3、意动用法:太子迟之:迟,以……为迟,认为……晚。
群臣怪之:怪,以……为怪,认为……奇怪。
三、古今异义: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可以;以,用来。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变式句(倒装句):(1)状语后置常痛于骨髓燕王拜送于庭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取之(以)百金(2)定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五、成语: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使……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毋内诸侯:内,通“纳”,使……进入,接纳。
三、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再拜:再,两次。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2、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3、变式句(倒装句):(1)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何辞为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2)定语后置:白璧一双玉斗一双五、成语:鸿门宴、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向。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丝竹管弦,演奏音乐。
一觞一咏:觞,喝酒。
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盛况。
3、使动用法: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动。
游目骋怀:游,使……纵展。
骋,使……放开。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使……穷尽。
4、意动用法:齐,以……为齐,把……看做相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以……为一,把……看做一样。
三、兼词:或取诸怀抱:诸,之于。
四、古今异义:或取诸怀抱:怀抱,胸怀抱负。
虽世殊事异:虽,即使。
五、特殊句式:省略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变式句(倒装句):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暂得于己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六、成语:群贤毕至、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随事迁《赤壁赋》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指劝人饮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御,通“驭”,驾驭。
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禁,通“尽”,完。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向西。
东,向东。
(2)名词活用作动词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向东进发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月光下的清波。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白露横江:横,横铺。
3、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舞,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哭泣4、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侣。
友,以……为友。
三、特殊句式(1)变式句(倒装句):状语后置: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寄蜉蝣于天地。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为何(为什么)而今安在哉在安(在哪里)(2)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四、成语1、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于世俗之外,不与人往来。
2、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
形容声音凄切哀怨。
3、余音袅袅:形容声音绵延不断。
4、正襟危坐:形容严肃的样子。
也形容拘谨的样子。
4、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小米。
比喻极其渺小。
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拿不尽,用不完。
形容非常丰富。
6、杯盘狼籍:杯子、盘子等凌乱地堆放着。
形容餐后桌上乱七八糟。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表一、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有泉侧出:侧,从旁边。
(2)名词活用作动词: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舍,筑舍定居。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出。
由山以上五六里:上,向上走。
2、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问其深:深,深度。
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幽深黑暗的地方。
常在於险远:险远,危险遥远的地方。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3、动词活用:动词活用作名词: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4、使动用法: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不得极夫游之乐尽吾志何可胜道也哉穷、极、尽、胜:使……尽。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惑,使……迷乱(的地方)。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错,弄错。
古今异义: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
非常之观:不平凡。
可以无悔矣:可,可以;以,凭借。
特殊句式: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省略句:然力足以至焉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有碑仆道有碑仆(于)道不随以止也不随(之)以止也不随以怠不随(之)以怠成语:深思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