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17《夏》教学设计1
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与生物学》教案(新版)苏教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如“你能说出生物有哪些特征吗?”和“你知道生物是如何分类的吗?”,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生物与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3.实验法: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在观察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察心得。
教学手段的应用:
1.多媒体设备:在导入环节,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让学生对生物产生直观印象。在讲解生物分类时,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分类树状图,使分类体系更清晰。
2.教学软件:利用生物分类树状图制作软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生物分类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软件探索更多生物学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物有哪些特点吗?
2.基本概念学习(15分钟):
-根据课本内容,讲解生物的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等。
-解释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如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等。
3.课堂互动(10分钟):
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与生物学》教案(新版)苏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生物与生物学》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第1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
七年级语文《展示华夏文化魅力》(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自读课文,弄清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表现人物的。
2.过程与方法:探究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的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研究课文是如何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地写贝聿铭的。
2.教学难点:本文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的写法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导学】1.给下列字注音。
贝聿.铭()剔.透( ) 牛犊.( ) 遗孀.( ) 遴.( )选萦.( )系水榭.( ) 榀.()跻.()身勘.()察抉.()择赋. ( )予2.完成词语,并解释词语。
相得益( ) :()然大波:别( )匠心:()()莫测:当之无( ):()于一炉:功成名( ) :()生牛犊:相( )相成:3.文学常识填空。
⑴本文是所写的一篇(体裁),描写的对象是,课题中的“魅力”一词的意思是。
⑵建筑大师与法籍华人画家、美籍华人作曲家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⑶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后,他以一贯的、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地形,峰顶,而且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一、导入1.文学常识(投影)。
余玮,男,1949年10月生,博士,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曾是德国丹姆斯塔特应用物理研究所和英国皇家学会邀请的约克大学访问科学家。
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
本文是余玮所写的一篇人物通讯(体裁),描写的对象是贝聿铭,课题中的“魅力”一词的意思是:极能吸引人的力量。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国是奴隶制的“夏”,建国的民族就叫“华夏族”,所以中国有“华夏”之称。
华是美丽的意思,夏有广大之解,两字组合成“华夏”一词,是说又大又美。
2.相关了解(投影)。
了解贝聿铭大师及其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贝聿铭是世界著名的华裔美国建筑师。
2017秋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版)第一单元第一课《繁星》的教学设计

《繁星》教学设计海口市十中语文组张丽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理解并背诵重点语段。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2、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3、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语设计: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
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书课题)二、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学生口述,教师补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的词句;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③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
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并与之比较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参考答案)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②按时间顺序。
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③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新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总目录-新版-精选.pdf

二十一《苏州园林》 二十二《都市精灵》 二十三《幽径悲剧》
二十四《明天不封阳台》 二十五《治水必躬亲》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三)(大地上的事情)
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二十六《从小就要爱科学》
二十七《在太空中理家》 二十八《奇妙的克隆》 二十九《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月迹》
八《三颗枸杞豆》 九《我们家的男子汉》 十《柳叶儿》
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黄纱巾 写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劝告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 十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十二《巍巍中山陵》 十三《凡尔塞宫》
十四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天坛、古罗马斗技场、昆明花街、苏州小巷) 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写作: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第四单元 (江山多娇)
十六《小石潭记》 十七《记承天寺夜游》 十八《阿里山纪行》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 二十《蓝蓝的威尼斯》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 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口语交际:假如我是导游 名著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八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一《七律 长征》 二《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 三《老山界》
四《草》 五《 <长征 >节选》(剧本) 诵读欣赏《诗人 领袖》
写作:写清楚一件事和起因经过和结果 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六《枣核》 七《最后一课》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春、济南的冬天、夏、三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春、济南的冬天、夏、三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春》2课时《三峡》1课时《济南的冬天》2课时《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单元专题小结1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
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
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
《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1 导语:明确任务听讲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
七年级上册《夏》的课时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夏》的课时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夏天的特点和气候,并通过观察图片和听取老师的讲解,来理解夏天的特点和习俗。
活动1:师生互动1.老师向学生介绍夏天的特点和气候,例如:炎热、阳光、浮云、大暴雨等。
2.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夏天的特点和习俗,例如:游泳、吃西瓜、去海边玩、去旅游等。
活动2:图片展示1.老师展示夏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元素。
2.老师与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元素,例如:海、沙滩、冰淇淋、太阳伞等。
活动3:听力练习1.老师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取夏天景象的描述。
2.老师让学生听完录音后,回答相关问题,例如:录音中提到了哪些夏天的元素?录音中提到了哪些夏天的习俗?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与夏天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并通过阅读课文来了解女孩在夏天里的经历。
活动1:词汇学习1.老师向学生介绍与夏天相关的词汇,并让学生学习这些词汇的发音和拼写。
2.老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与夏天相关的词汇,并让学生解释这些词汇的意思。
活动2:语法学习1.老师向学生介绍询问时间的句型,例如:What’s thetime?、What time is it?等。
2.老师让学生模仿这些句型,并让学生练习使用这些句型来询问时间。
活动3:阅读与讨论1.老师向学生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跟读。
2.老师与学生讨论课文中女孩在夏天里经历了哪些事情,例如:去海边玩、游泳、野餐等。
第三课时本课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并通过发挥想象来写一篇关于自己在夏天里的经历的作文。
活动1:故事情节理解1.老师叙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例如:女孩在课文中的名字叫什么?女孩在夏天里做了什么?2.老师向学生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并让学生理解这些生词的意思和用法。
活动2:口述作文1.老师让学生口述自己在夏天里的经历,例如:去哪里旅游、玩什么游戏、吃什么美食等。
2.老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篇短文,并让学生向同桌展示自己的作文。
七级语文上册《春》教案(新版)苏教版课件-教案-课件

七级语文上册《春》教案(新版)苏教版课件|教案|课件《春》第一课时一、创设教学情境,激趣导入:前几天我们学到了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那濛濛的小雨、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早春草色让诗人赞叹“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春》,一起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春天。
二、明确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概述文章描绘了几幅关于“春”的画面。
2、学习通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活动过程:1、活动一:变课文课文3-7段具体描绘了春天的画面,你能给这些画面加上一个小标题,使课文的结构更加清晰、内容更加明确吗?(建议:抓住景物主要特征,以形容词+名词的形式概括)自主思考→小小组讨论,确定展讲同学→全班展讲1自然段,盼春; 2—7自然段,绘春; 8—10自然段,赞春第一部分:人盼春,大自然报春。
第二部分:人赏春,大自然绘春。
第三部分:天人合一赞美春。
在赞美春的时候,始终把春天比作什么?人。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显得多么亲密和谐!2、活动二:读课文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画面进行朗读展示,读出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气息。
(建议:通过对关键词的朗读处理,读出景物的特点)小组讨论,明确展示语段,统一朗读处理,确定展示形式→小组试读→全班展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示例:我喜欢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
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风是无形的,但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叠词\”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课件(打包25套)(新版)苏教版

3.核心图解
三 冰心诗四首
基础积累巧记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巢.(cháo)
惊羡.(xiàn)
浸.透(jìn) 嫩.绿(nèn)
2.读准多音字
(1)卷.到舟中的窗里:juǎn 其他读音:juàn 组词:试卷
(2)和.青年说:hé 其他读音:hè 组词:唱和 其他读音:huó 组词:和面
1.韩非(约前 280—前 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史记》中《老子韩非列传》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著有《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郑人买履》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 理论散文集大成者,全书论辩文占绝大部分,文风犀利,有很强的说服 力。
三、作家作品
赵丽宏,当代作家,上海市人。在《萌芽》月刊从事了多年的文 学编辑工作,1987 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 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诗歌集、报告文学集等 40 多部,另有多 种著述在国外出版。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 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其他读音:hú 组词:和牌
其他读音:huò 组词:和药
二、重要词语
1.妄弃:随意丢弃。 2.无端:没有由来,无缘无故。 3.惊羡:惊叹羡慕。 4.明艳:明亮艳丽。
三、作家作品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寄小读 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灯》以及诗集《繁星 春 水》等。
第一单元 亲近文学
一 为你打开一扇门
基础积累巧记
一、字音字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夏》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由当代著名作家梁衡所写。
文章虽篇幅短小,但自然流畅而富有内涵,语言生动形象又极有表现力。
学习这篇文章,要抓住夏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通过描绘夏天金黄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的蓬勃生长景象,来体会作者对夏的喜爱和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思路】
以读带教,以读促学,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要求学习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音乐美。
2.概括每一段的大意,理清课文思路。
3.赏析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赏析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梁静茹的《宁夏》,感受夏夜的宁静、温馨的气氛,引入新课梁衡的《夏感》(解释题目)
二、展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芊芊
..挑.着七八片绿叶
..细草主宰.磅礴
2.补全下列四字短语。
轻飞舞细滋长
春秋实闲情逸
教法指导: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点同学上黑板展示,师纠正强调,正确后齐读巩固。
四、一读课文,读出音乐美
听音频朗读,感受《夏》语言的音乐美对称(多媒体展示)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教法指导:先让学生自己挑选一小段自由小声朗读感受,师适时引导学生听音频朗读,感受语言的
音乐美体现在语句的对称(多媒体展示),师读前半部分,生对后半部分,共同体会语言的音乐美。
五、再读课文,理出层次美
第一段:总写夏天的特点。
第二段:写夏的景色是磅礴的。
第三段:写夏的色彩是金黄的。
第四段:写夏的旋律是紧张的。
第五段:写夏是应该赞美的。
思路:总——分——总
教法指导:先分组朗读,再组织学生交流,通过师引导归纳出每段的主要意思,理清思路,感受课文层次美。
六、三读课文,品出词句美
品味赏析文中精妙的动词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赏析)。
举例: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赏析:“长成”一词生动的描摹了芊芊细草的形态由短变长,由疏长密的过程。
而“凝成”
则生动的描写了树木的色彩由浅入深,由淡变浓的过程。
两个动词的使用给人以动态的美感。
技巧:分析这个动词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2.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赏析:这句话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通过对春天景物和夏天景物的对比来凸显夏天的特点。
让人感受到春的灵秀之气酿成了夏的磅礴之势。
流露出作者对夏的喜爱赞美之情。
技巧:先确定这句话的修辞手法(也可以从句式、五官感受角度等方面入手),然后从内容上分析这样写的妙处(多用描写了……突出……等字眼),最后可以谈谈这句话在情感上的作用(多用表达了……抒发了……这些字眼)。
教法指导:先组织学生默读课文,静思默想,细细地揣摩品味,师再举例赏析,指导赏析方法,最后小组交流做好批注进行展示。
七、布置作业
1.课外比较阅读,课后第三题。
2.仿写:冬之色为,如,
如,。
3.搜集整理有关写夏的词语、短语、古诗文。
附:板书设计
夏
梁衡
景美赞美夏天
(紧张热烈急促)
人勤赞美辛勤劳作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