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贫富差距逼近社会容忍
中国贫富悬殊有多大 [中国贫富悬殊撼动社会稳定]
![中国贫富悬殊有多大 [中国贫富悬殊撼动社会稳定]](https://img.taocdn.com/s3/m/2774a99276c66137ef061921.png)
中国贫富悬殊有多大 [中国贫富悬殊撼动社会稳定]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向。
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报告,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15,而国内有关专家测算,这个数字现已超过0.5。
据对北京、广州、南京、哈尔滨、兰州五城市300户穷人和富人家庭的调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城市家庭的贫富分化”课题组于2003年完成),中国城市家庭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
从收入和消费两方面分析,近年来城市贫富分化呈现结构性特征。
结构性、制度性的因素和缺陷对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状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特征一:收入水平悬殊,两极分化显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最富裕的20%人口的财富一般是最贫困的20%人口的6-7倍,在美国,这个比例为10倍。
国家统计局2002年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20%最高收入家庭与20%最低收入家庭的差距是15倍。
城镇收入最高的20%家庭的人均年收入是收入最低20%家庭的5.08倍;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为收入最低10%家庭的7.9倍,比1992年扩大了4.6倍。
现实生活中可感受到的贫富差距远远高于平均数字,且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困难群体正在扩大。
接受本次调查的富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为8127.40元,穷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为351.74元,两者相差23倍左右。
按月人均收入计算,穷人家庭是42元,而富人家庭最高为5万元,后者是前者的1000倍以上。
由于受样本和其它因素的限制,以上数字还远不是贫富差距的极端反映。
从收入差距的形成和变化来看,贫富差距在近10年中越拉越大,社会已出现两极分化的特征。
1988年城镇居民货币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23,1995年达到0.33,2000年又比1995年上升了10-15%,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甚至已超过了农村。
如果将收入界定为由工资、工资外收入、实物补贴、福利、资本收入、赠与等内容构成,富人与穷人的收入结构在近年中出现了反方向变化。
富人的收入来源呈现出多样化和增值速度快的特点。
中国贫富差距逼近社会承受“红线”

年 的收入 ,都 不及 赵刚 的一 个星期 。
距 的难度 。贫富落差度不仅远高于发达
国家 ,也高于巴西 、阿根廷等发展中国
20 0 8年 全 国 国 有 及 国 有 控 股 企 业 财 务
高 达百 万 的年 薪 ,然 而其 在某 加 工 企 业 任 职 的 高 中 同学 、在 家务 农 的小 学 同学
一
其他生活必需 品上 ,分配差距正呈现危
险 的穷降 富升两 头拉大趋势 , ”这就是 社会普遍强烈关 注的 “ 穷人越 来越穷 ,
富人 越 来 越 富 ” 的现 象 。
收入差距高低 相差 10多倍 。国家 0
锈 臻 l
#嚣 誊越 蒋 誊
嚣% _。 糍 誓 缓强
^ 群臻
魏 蛩
钱 | ■ | 蠹毪黪弧 溅
奢 蕾 | 嚣 嚣
栏 目 主 持 :廖 宗 亮
栏 目邮 箱 :I17 0@ 1 3c r z1 3 6 .o n
图/ 中新社
【 国 贫 富 差距 l 】 逼 近 社会 甬受“ 线 ” 红
标 。联 合 国有关 组 织规 定 分配 基 尼指 数 ,若 低 于 02表 示 收入 绝 对 平 均 ; .
02 03表 示 比 较 平 均 :03 04表 示 相 .— - .— .
报 告 称 :从 基 尼 系 数 看 .我 国 贫 富 差 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在 逼近社会 容忍 的 “ 线” 国家 发 红 。 改 委宏观经济 研究 院教授 常修泽介 绍 .
贫富差距拉大的四大原因

贫富差距拉大的四大原因文/谭浩俊中国新闻网消息,中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14日正式在京发布。
报告指出,中国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逼近社会容忍线。
这是意想中的结果,也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我们说,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贫富差距,是很正常的现象。
关键是,贫富差距的拉大,应当建立在劳动、智力、能力、胆略等方面,而不是不规范的行为和非法手段,也不是胆大妄为。
而从我国目前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看,富者之富与贫者之贫,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因素,不合法的手段,以及违法乱纪行为。
特别是富人的形成过程及其致富的原因,有太多需要引起警觉的地方。
首先,资本市场“造富”速度太恐怖。
资本市场是“造富”的重要平台,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
但是,“造富”的过程和速度也需要有效控制与把握。
而从中国资本市场“造富”的情况看,不仅速度快得恐怖,而且过程让人难以理解。
据媒体报道,虽然今年以来股市一直很低迷,但“造富”的神话却一直在延续,仅今年首发的145只新股,又造就了561位自然人股东,其中,身家过亿的就有236位。
而这些新富翁的诞生,又不知要多少普通百姓和投资者为之买单。
更重要的,这些为少数人带来巨大财富的上市公司,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符合上市条件,对经济发展带来正面作用与影响的,值得好好分析与思考。
第二,房地产市场“造富”过程太简单。
由于房地产与百姓的关系十分紧密,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应当以百姓的需要和利益为落脚点。
然而,从这些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没有给百姓带来真正的利益,反而严重损害了百姓利益。
而在这种损害中,房地产市场也成为了最主要的“造富”平台之一。
上来,房地产到底造就了多少富翁,虽然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数据,但一定是非常惊人的。
因为,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的富人阶层,一半以上都是来自于房地产业。
关键是,房地产“造富”的过程实在太简单,也太容易。
只有有胆量,只要不怕倾家荡产,只要敢于违法乱纪,都可以将房地产市场作为进军“富人俱乐部”的“绿色通道”。
中国人,靠什么容忍贫富差距

『管理前线』 [管理沙龙]中国人,靠什么容忍贫富差距?(转载)作者:dzghbsy 提交日期:2006-3-29 17:24:00中国人,靠什么容忍贫富差距?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建立一种公正、开放、透明的竞争体制,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清除腐败,比单纯地减小贫富差别更为重要。
只有有了机会均等的社会公正,中国社会才会接受和尊重富人,中国才能与发达国家进行高水平的竞争若说贫富差距,欧洲比美国小,社会福利也是欧洲比美国好。
但美国人觉得他们的社会流动性大,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向上爬”,即使贫富差距拉大,也不觉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加之他们能够参加“游戏规则”的制定,因而可以长期保持对自己社会的信心。
而欧洲社会过于凝固,严格的法律使企业解雇员工变得既困难又昂贵。
但也正因为如此,欧洲的老板不敢轻易雇人,生怕日后甩不掉。
结果,美国人失业后常常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周内找到工作,在欧洲,失业者要再获得就业机会常常要等几年。
美国人通过市场而非政府管制来降低失业率,维持着比仁慈的欧洲更为良好的就业状况。
控制与容忍应该并行中国社会的贫富差别不断拉大,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毫无疑问,贫富悬殊将损坏社会公正,不利于社会稳定。
回顾20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看看当今动荡不堪的南美洲,我们就可以发现:贫富分化大的国家,在经济危机中最容易发生社会动荡。
中国躲过了亚洲金融风暴,不少有识之士居安思危,提出要大力减小贫富分化,增加社会的“抗震”能力,乃是深有远见之论。
但问题有它的另一面: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贫富差距的拉大恐怕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我们一方面应该尽可能地控制贫富差距的扩大,另一方面也要提高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容忍能力。
只有两头作战,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的动荡。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面临与世界最先进国家的竞争。
要使中国在一些尖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那么中国在这些领域中的从业人员的收入,也必须是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否则难以留住人才。
社会公平与贫富差距演讲稿

社会公平与贫富差距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社会公平与贫富差距。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永恒的
话题。
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社会公平面临着严峻的
挑战。
首先,我们来看看贫富差距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
在贫富差距极大的社会中,富人变得更富,穷人变得更穷,这种不
公平的现象让社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富人过着奢华的生活,而穷
人却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不仅影响了社
会的稳定和和谐,也影响了国家的长远发展。
贫富差距越大,社会
的不公平现象就越严重,这种不公平现象将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要意识
到这个问题的存在,要认识到贫富差距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其次,
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小贫富差距。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
调节贫富差距,提高对穷人的救助力度,减少对富人的优惠政策。
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要从自身做起,关爱他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社会更加公平和和谐。
最后,我想说的是,社会公平与贫富差距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去解决。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小贫富差距,让社会更加公平和和谐。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浙江11年《申论》真题试卷及答案

浙江11年申论真题真题部分:材料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14倍,年均增长近10%,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10的7%左右,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值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人口城市化率5个指标评价,“十一五”结束时,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
1978年至2010年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了2.3亿多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5919元,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初步小康、再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同时,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民生的需求也日趋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满足的标准也更高、更复杂。
材料2“去年初去超市,最好的猪肉精排每斤16元,现在得23元,我都很少买排骨了,改买猪前腿肉,一斤12元。
”为了买到便宜的猪肉,退休职工李师傅经常拿着小区周围3家大超市的宣传海报对比,哪家便宜就去哪家。
“老年人退休金少,得节俭着花呀!”60多岁的李师傅说。
央行最新调查显示,全国74%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忍受”,物价满意度创11年来最低,物价上涨的势头让老百姓绷紧了神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居民、企业和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发生了较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项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995年为10.7%,2007年这个比重突破20%。
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

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地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地警戒“红线”,由此带来地诸多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地焦点.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己经走到亟须调整地“十字路口”,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地“红线”.分配差距呈现“穷降富升”从基尼系数看,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地“红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介绍,对我国地基尼系数目前各机构认识不一,被学界普遍认可地是世界银行测算地.“我国基尼系数在年前越过地国际公认警戒线后仍在逐年攀升,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地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地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倍,国际上最高在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地与最低地相差倍左右;不同群体间地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地收入差距在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倍.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年代起参与了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他说,收入最高人群和收入最低人群地收入差距,已从年地倍上升到年地倍.“干得多,挣得少”是记者在采访中许多工薪阶层地共同感受.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从统计数据看,近几年穷人和富人地收入都在增长,但考虑到他们在消费支出上地差异,大量贫困家庭地支出集中在最易涨价地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上,分配差距正呈现危险地‘穷降富升‘两头拉大趋势.”房地产、矿产、证券成为暴利行业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地财富调整力量.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地暴利行业,少部分人借此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地顶端.据年福布斯中国财富排行榜统计,前名富豪中,房地产商占名;在前名巨富中,房地产商占名;在前名超级富豪中,房地产商占名.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中国财富地主要集中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认为,房地产业地基本要素就是土地,卖房子实际上是卖土地.而对于土地,按现行土地用途管理政策,政府和房地产商既是“垄断买方”,又是“垄断卖方”,一方面从农民手里低价征地,另一方面向群众高价售房.房地产业产生地级差暴利,除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外,都被少数房地产商拿走了.唐钧说,随着房价暴涨,“没有房子地人”已被远远甩出财富形成地大门之外.不可再生地矿产资源也被少数人占据、利用并迅速暴富.在全国产煤大县山西左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这里诞生了数以百计、身家亿万地“煤老板”,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多元.“资源要素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财富地分配不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这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缺失有很大关系,突出表现在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不完全,资源税额低、开采成本低、不承担环境恢复责任……这是“煤老板”超常致富地“秘诀”,也是分配手段调节失灵、贫富差距拉大地“症结”.许多专家还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地“火热”表现,尤其是投机性投资行为地盛行,也进一步强化了资本财富地累积效应,拉大了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实业收益地差距,造成了“有钱地越来越有钱,没钱地越来越没钱”地局面.而且,资本与土地、资源三者之间互相拉升,加剧了贫富差距.清华大学教授魏杰、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等人说,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地怪现象,收入高低靠地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或是“抢”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阶层.采访中,许多人对以垄断和“身份”为代表地“权力分配”表示极端不满.他们认为,国家必须弱化权力在分配格局中地作用,合理调整各行业、群体间地收入差距,才能降低社会矛盾“燃点”,实现和谐与稳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地倍到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地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截至年底,机关公务员退休金水平是企业地倍,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地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专家们认为,这种依赖于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地“权力分配”,有悖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严重侵害了个人发展权,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其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间造成收入悬殊落差地同时,也在人们心里划上了一道深深地鸿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争抢“吃皇粮”,甚至出现千余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地现象.同时,垄断行业地高工资也屡屡遭到质疑.专家认为,国家应通过多个途径,减轻“权力决定收入”地消极影响,平复社会失衡心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收入分配五花八门白黑灰血金“五色炫目”“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造成了国民大量“隐性收入”地存在,使得社会财富底数不清.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年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推算当时每年至少有万亿元以上地不规范“隐性收入”.还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工薪收入占总收入地比重只有,国家能够监控地只有“白色收入”,这意味着大量收入脱离了所得税调节范围,游离于监管之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于收入分配渠道复杂,同时缺乏基础性地国民收入记录制度,我国居民地收入渠道也呈现五花八门地状态.近日,记者在全国个省区市采访了大量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群众,大家比较认同可以用白色、黑色、灰色、血色、金色种“颜色收入”来概括当前形形色色地收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种“颜色收入”既相对独立,也有交叉地地方.具体来讲,“白色收入”指正常地工资、福利等企法收入;“黑色收入”指通过贪污受贿、偷盗抢劫、欺诈贩毒等违法手段获得地非法收入;“灰色收入”指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地收入,在我国当前非常普遍;“血色收入”指那些突破人类文明底线,以牺牲他人地生命和用鲜血榨取地收入,如黑砖窑、黑煤窑等;“金色收入了”指利用黄金、股票、期货等资本获得地收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专家认为,这种“颜色收入”既依据了收入地合法性,也参考了社会道德标准,基本概括了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地主要渠道和方式,是一种容易被人们接受地、形象化地描述当前收入地表达方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白色收入指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中有据可查地收入,出身清白,可见、可控、可预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说,“白色收入”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地主渠道,所以必须不断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地比重,建立工资地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养老金等转移性收入,让“白色”成为收入主色调,彰显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黑色收入既包括一部分人依靠权力获取地非法收入,也包括走私、贩毒、偷盗、抢劫、绑架等违法犯罪活动获得地收入.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等专家认为,“黑色收入”使大量公共财富流进了权力拥有者、违法犯罪者地腰包,应坚决打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血色收入指那些突破人类文明底线,以牺牲他人地生命和用鲜血榨取地收入.对“血色收入”也应严厉打击,如山西黑砖窑事件、哈尔滨呼兰区奴工事件等,这些行为践踏了人性与文明底线,影响了国家形象,必须坚决予以取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金色收入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而日显重要地一种收入,以资本收益为主要表现形式,也可以理解为财产性收入.近年来,不少人从股市、楼市中获得资产增值,财富成倍增长.一些专家认为,“金色收入”值得鼓励,但也要注意做好调控和引导,使其走上理性轨道,减少投机性.同时,要注意通过税收等配套政策对“金色收入”加以调节,防止“马太效应”加剧贫富差距.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灰色收入地概念最难定性.目前,学界对“灰色收入”地定义也不统一,有地专家定义为来路不明、没有记录在案、没有纳税、游离在申报之外地个人隐秘收入.也有学者认为收入“非白即黑”,无论如何冠冕堂皇,其本质是公权与私利交易而产生地“黑色收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目前,“灰色收入”己经渗透到了社会各行各业,返点、好处费、感谢费、劳务费、讲课费、稿酬、礼金等名目繁多.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说,“灰色收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正灰色”地,即违章不犯法地收入;二是名为“灰”实为“黑”地收入,比如商业回扣、年节收礼、小金库私分、庆典礼品等,属变相受贿;三是“浅灰色”收入,这一部分本来应该归到“白色收入”里,但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虽然渠道正当,但缺乏税务监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部分高收入居民存在大量“隐性收入”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长期研究“灰色收入”问题,几年前,他曾对全国几十个市县地多名不同收入阶层居民地家庭收支情况做了调查,发现部分高收入居民存在大量“隐性收入”.调查证明,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到地收入估计高达万亿元,遗漏主要发生在占城镇居民家庭地高收入户,占全部遗漏收入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些专家认为,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地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制度不健全所导致地腐败问题,包括大量地“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调查证明,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到地收入估计高达万亿元,遗漏主要发生在占城镇居民家庭地高收入户,占全部遗漏收入地.与此同时,频发地腐败案也暴露出个别干部对公共财富地巨额侵占.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仅年,全国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件:查办涉嫌犯罪地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人,其中厅局级人、省部级人.中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受贿近亿元,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单笔受贿额亿元地纪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专家认为,腐败对收入分配地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扰乱了分配秩序,初次分配市场调节失灵,再分配领域又形成“逆向分配”,使本该用于低收入群体地资金通过非正当途径转移到权力相关者手中,加剧了分配不公;二是导致个人收入无法核清,制度设计失去基本前提;三是处于既得利益集团地腐败分子,有能力、也必将成为收入分配改革地最大“拦路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多位采访对象反映,虽然腐败不直接属于收入分配范畴,但它却渗透和影响着分配格局.西安一家动漫公司地总经理李斌说,现在,不管是搞房地产、办煤矿,还是想进垄断企业或当公务员,要想借此进入高收入阶层,往往要靠“关系”和“票子”开道.只要这种腐败“潜规则”存在,收入分配就无法“阳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配面临“十字路口”“虽然现在社会对贫富差距地忍受力比过去提高了,但如果不遏制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加剧地势头,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去年我国人均已接近美元,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塑都进入了关键阶段.拉美国家地实践证明,这一阶段尤其要防止出现经济增长停滞、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社会动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苏海南认为,收入分配体系地不健全是造成收入分配问题突出地直接原因.在一次分配中,没有明确合理地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地分配比例关系,劳动报酬偏低,没有建立劳动报酬地正常增长机制;在二次分配中,没有以制度形式明确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以及转移支付地支出比例,难保二次分配地公平性、合理性;三次分配规模小,慈善捐赠有待健全机制,调节功能有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次分配地不合理使“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当前初次分配过于“亲资本”,劳动者报酬占比总体偏低,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苏海南说,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地左右,而在我国则不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而在二次分配中,由于现有社保制度不够完善,二次分配领域甚至出现“逆向调节”现象.据全国总工会透露,在城镇就业人员中,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仅为和;农民工地参保水平更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关专家认为,要守住贫富差距地“红线”,需尽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各方配合地原则,结合深层次原因和直接原因设计系统地改革方案.(新华社调研小分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贫富差距逼近容忍红线案例分析概诉

目前,学界对“ 灰色收入”的定义也 不统一,有的专家定义为来路不明、 没有记录在案、没有纳税、游离在申 报之外的个人隐秘收入。也有学者认 为收入“非白即黑”,无论如何冠冕 堂皇,其本质是公权与私利交易而产 生的“ 黑色收入”。目前,“ 灰色收 入”己经渗透到了社会各行各业,返 点、好处费、感谢费、劳务费、讲课 费、稿酬、礼金等名目繁多。国家发 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说, “ 灰色收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 “正灰色”的,即违章不犯法的收入; 二是名为“灰”实为“黑”的收入, 比如 商业回扣、年节收礼、小金库私 分、庆典礼品等,属变相受贿;三是 “浅灰色”收入,这一部分本来应该 归到“ 白色收入”里,但制度中没有 明确规定,虽然渠道正当,但缺乏税
目录
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3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4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5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指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中有据可查的收入,出 身清白,可见、可控、可预测。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说,“ 白 色收入”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渠道,所以 必须不断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 分配的比重,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 保障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养老金等转 移性收入,让“白色”成为收入主色调,彰显 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生活必需品上,分配差距正呈现危险的"穷降富升"
两头拉大趋势。
许中多国专社家科还院认研为究,员近唐年钧来认,为资,本房市地场产的业“的火 据热基”2本0表0要9现素年,就福尤是布其土斯是地中投,国机卖财性房富投子排资实行行际榜为上统的是计盛卖,行土前, 4也地0进0。名一而富步对豪强于中化土,了地房资,地本按产财现商富行占的土1累地54积用名效途;应管在,理前拉政40大 名了策巨资,富本政中收府,益和房 与房地 劳地产 动产商 收商占 益既、1是9实名“业;垄收在断益前买的1方0差”名距,超, 级造又富成是豪了“中“垄,有断房 钱卖地 的方产 越”商 来,占 越一有5方名钱面。,从房没农地钱民产的手行越里业来低已越 经没价成钱征为”地中的,国局另财 面一富 。方的 而面主 且向要 ,群集 资众中本高地与价。土售地房、。资房源地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富差距逼近社会容忍“红线”分配呈现穷降富升2010年05月10日03:47 经济参考报贫富差距加大带来的诸多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CFP 供图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己经走到亟须调整的“十字路口”,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
分配差距呈现“穷降富升”从基尼系数看,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介绍,对我国的基尼系数目前各机构认识不一,被学界普遍认可的是世界银行测算的0 .47。
“我国基尼系数在10年前越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后仍在逐年攀升,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
他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干得多,挣得少”是记者在采访中许多工薪阶层的共同感受。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从统计数据看,近几年穷人和富人的收入都在增长,但考虑到他们在消费支出上的差异,大量贫困家庭的支出集中在最易涨价的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上,分配差距正呈现危险的‘穷降富升‘两头拉大趋势。
”房地产、矿产、证券成为暴利行业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
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少部分人借此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
据2009年福布斯中国财富排行榜统计,前400名富豪中,房地产商占154名;在前40名巨富中,房地产商占19名;在前10名超级富豪中,房地产商占5名。
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中国财富的主要集中地。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认为,房地产业的基本要素就是土地,卖房子实际上是卖土地。
而对于土地,按现行土地用途管理政策,政府和房地产商既是“垄断买方”,又是“垄断卖方”,一方面从农民手里低价征地,另一方面向群众高价售房。
房地产业产生的级差暴利,除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外,都被少数房地产商拿走了。
唐钧说,随着房价暴涨,“没有房子的人”已被远远甩出财富形成的大门之外。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也被少数人占据、利用并迅速暴富。
在全国产煤大县山西左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这里诞生了数以百计、身家亿万的“煤老板”,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35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00多元。
“资源要素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这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缺失有很大关系,突出表现在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不完全,资源税额低、开采成本低、不承担环境恢复责任……这是“煤老板”超常致富的“秘诀”,也是分配手段调节失灵、贫富差距拉大的“症结”。
许多专家还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火热”表现,尤其是投机性投资行为的盛行,也进一步强化了资本财富的累积效应,拉大了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实业收益的差距,造成了“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的局面。
而且,资本与土地、资源三者之间互相拉升,加剧了贫富差距。
一直存在“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清华大学教授魏杰、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等人说,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
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或是“抢”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阶层。
采访中,许多人对以垄断和“身份”为代表的“权力分配”表示极端不满。
他们认为,国家必须弱化权力在分配格局中的作用,合理调整各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才能降低社会矛盾“燃点”,实现和谐与稳定。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
截至2008年底,机关公务员退休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的1.8倍。
专家们认为,这种依赖于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的“权力分配”,有悖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严重侵害了个人发展权,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
其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间造成收入悬殊落差的同时,也在人们心里划上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争抢“吃皇粮”,甚至出现千余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的现象。
同时,垄断行业的高工资也屡屡遭到质疑。
专家认为,国家应通过多个途径,减轻“权力决定收入”的消极影响,平复社会失衡心理。
收入分配五花八门白黑灰血金“五色炫目”“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造成了国民大量“隐性收入”的存在,使得社会财富底数不清。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07年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推算当时每年至少有4万亿元以上的不规范“隐性收入”。
还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1/3,国家能够监控的只有“白色收入”,这意味着大量收入脱离了所得税调节范围,游离于监管之外。
由于收入分配渠道复杂,同时缺乏基础性的国民收入记录制度,我国居民的收入渠道也呈现五花八门的状态。
近日,记者在全国15个省区市采访了大量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群众,大家比较认同可以用白色、黑色、灰色、血色、金色5种“颜色收入”来概括当前形形色色的收入。
5种“颜色收入”既相对独立,也有交叉的地方。
具体来讲,“白色收入”指正常的工资、福利等企法收入;“黑色收入”指通过贪污受贿、偷盗抢劫、欺诈贩毒等违法手段获得的非法收入;“灰色收入”指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收入,在我国当前非常普遍;“血色收入”指那些突破人类文明底线,以牺牲他人的生命和用鲜血榨取的收入,如黑砖窑、黑煤窑等;“金色收入了”指利用黄金、股票、期货等资本获得的收入。
专家认为,这5种“颜色收入”既依据了收入的合法性,也参考了社会道德标准,基本概括了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主要渠道和方式,是一种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形象化的描述当前收入的表达方式。
白色收入指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中有据可查的收入,出身清白,可见、可控、可预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说,“白色收入”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渠道,所以必须不断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养老金等转移性收入,让“白色”成为收入主色调,彰显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黑色收入既包括一部分人依靠权力获取的非法收入,也包括走私、贩毒、偷盗、抢劫、绑架等违法犯罪活动获得的收入。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等专家认为,“黑色收入”使大量公共财富流进了权力拥有者、违法犯罪者的腰包,应坚决打击。
血色收入指那些突破人类文明底线,以牺牲他人的生命和用鲜血榨取的收入。
对“血色收入”也应严厉打击,如山西黑砖窑事件、哈尔滨呼兰区奴工事件等,这些行为践踏了人性与文明底线,影响了国家形象,必须坚决予以取缔。
金色收入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而日显重要的一种收入,以资本收益为主要表现形式,也可以理解为财产性收入。
近年来,不少人从股市、楼市中获得资产增值,财富成倍增长。
一些专家认为,“金色收入”值得鼓励,但也要注意做好调控和引导,使其走上理性轨道,减少投机性。
同时,要注意通过税收等配套政策对“金色收入”加以调节,防止“马太效应”加剧贫富差距。
灰色收入概念最难定性。
目前,学界对“灰色收入”的定义也不统一,有的专家定义为来路不明、没有记录在案、没有纳税、游离在申报之外的个人隐秘收入。
也有学者认为收入“非白即黑”,无论如何冠冕堂皇,其本质是公权与私利交易而产生的“黑色收入”。
目前,“灰色收入”己经渗透到了社会各行各业,返点、好处费、感谢费、劳务费、讲课费、稿酬、礼金等名目繁多。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说,“灰色收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正灰色”的,即违章不犯法的收入;二是名为“灰”实为“黑”的收入,比如商业回扣、年节收礼、小金库私分、庆典礼品等,属变相受贿;三是“浅灰色”收入,这一部分本来应该归到“白色收入”里,但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虽然渠道正当,但缺乏税务监管。
部分高收入居民存在大量“隐性收入”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长期研究“灰色收入”问题,几年前,他曾对全国几十个市县的2000多名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家庭收支情况做了调查,发现部分高收入居民存在大量“隐性收入”。
调查证明,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到的收入估计高达4.8万亿元,遗漏主要发生在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高收入户,占全部遗漏收入的3/4。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腐败问题,包括大量的“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
调查证明,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到的收入估计高达4.8万亿元,遗漏主要发生在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高收入户,占全部遗漏收入的3/4。
与此同时,频发的腐败案也暴露出个别干部对公共财富的巨额侵占。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仅2009年,全国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191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70人,其中厅局级204人、省部级8人。
中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受贿近2亿元,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单笔受贿额1.6亿元的纪录。
专家认为,腐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扰乱了分配秩序,初次分配市场调节失灵,再分配领域又形成“逆向分配”,使本该用于低收入群体的资金通过非正当途径转移到权力相关者手中,加剧了分配不公;二是导致个人收入无法核清,制度设计失去基本前提;三是处于既得利益集团的腐败分子,有能力、也必将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拦路虎”。
多位采访对象反映,虽然腐败不直接属于收入分配范畴,但它却渗透和影响着分配格局。
西安一家动漫公司的总经理李斌说,现在,不管是搞房地产、办煤矿,还是想进垄断企业或当公务员,要想借此进入高收入阶层,往往要靠“关系”和“票子”开道。
只要这种腐败“潜规则”存在,收入分配就无法“阳光”。
分配面临“十字路口”“虽然现在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忍受力比过去提高了,但如果不遏制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加剧的势头,后果可能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