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合集下载

经济常识考点

经济常识考点

经济常识常见考点解析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2)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商品标价)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这两种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派生出来的。

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纸币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2)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现象,叫做通货膨胀。

反之,就是通货紧缩。

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长期目标是防止通货膨胀,近期目标是防止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一定会发挥作用。

马克思:“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关系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

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后面的秘密。

”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受供求等关系的影响,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土地价格。

(1)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实质上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2)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租量的大小,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

土地价格同地租量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过剩。

(2)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G)的起源和本质起源:货币是随着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而逐渐产生。

由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即简单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时商品交换的商品范围和交换者范围扩大了。

局限性:有些商品换不到想要的东西一般的价值形态绵羊由左边变到右边,变成一般等价物,是质的变化,充当了交换的桥梁可以理解为,出现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是任何人都承认的,它可以换任何商品,也可以用货币形态(一开始是贱金属,后来交易规模变大,需要贵金属。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起源于商品。

金块和银块一开始不太好称量,还需要鉴定成色,随着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交易都需要这样就变得非常麻烦➡规定了重量和成色之后变成铸币。

最早发行铸币的是私人银行家,使用信用来证明。

但是远距离就不会相信他➡国家发行铸币来保证货币重量和成色的可信度,促进了国家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一开始是足值的,后来会磨损,但是现在人们不再关注这个问题了,现在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发挥媒介的作用➡纸币更方便携带,易于保存,代替了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为限。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需要货币本身就有价值)2.流通手段: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现实的货币,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数量不足导致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交换:W—W商品流通:W—G—W(如果G投入到市场的数量不足,就会导致供过于求,经济危机)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人类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是因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性质,需要币值稳定,通常来讲由于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钞票会贬值,不适宜贮藏)4.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利息等的职能(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资金链断裂导致连锁债务)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高一政治《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知识点

高一政治《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知识点

高一政治《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知识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2)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职能。

②流通手段职能。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⑤世界货币。

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只能在商品交换中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等货币的某些职能。

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销售的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货币流通规律)
【高一政治《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知识点】。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摘要:货币是一种普遍接受的支付方式,通过它可以交换商品或结算业务,阿德米勒尔蒂群岛上使用的狗牙,非洲大陆部分地区使用的海贝,以及十九世纪期间使用的黄金,所有这些都是货币。

问题不在于它是何种物质构成的商品,而在于社会认可它,认为它作为支付方式可以毫无疑问地得到人们的接纳。

关键字:货币本质起源货币金属说货币名目说劳动价值说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正文:在原始的氏族共同体中,人们集体劳作维持生存,劳动产品归氏族所有并进行统一分配。

随着生产力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剩余商品,氏族开始瓦解,形成了分工和私有制。

在私有制下,由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开始出现了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所有物品都可以成为表现其他物品的等价物。

如果想用牛换食物,而市场上只有其他物品,那么交换就不会成功。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这种矛盾越来越深。

这时便出现了物品交换的媒介---一般等价物。

许多不同的商品在不同时期都被当做一般等价物,如:牛,贝壳,金银等等,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纸币就是一般等价物发展至今的最终表现形式。

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迟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自产生货币后,人们不断对它的本质进行探索,形成了不同的学说。

(1)货币金属说:货币金属说是重商主义者的货币本质观,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即贵金属,贵金属即货币;具有实质价值的天然金银就是货币。

金银是一国的真正财富,国家和个人想要富强。

就必须得到越来越多的金属货币。

货币金属说说明的是金属货币的自然属性,这种观点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占有重要地位。

当时是贵金属发挥货币职能作用,而最大限度积聚货币是新兴资产阶级实行原始积累的最重要的方式,它实际上反应的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愿望。

但货币金属说把货币等同于贵金属,看成是唯一财富是错误的。

(2)货币名目说:货币名目说是与货币金属说相对立的一种关于货币性质的学说。

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货币本质及其职能
一、货币本质
货币(money)是一种抽象物,它代表着价值。

货币本质上是由一些单位组成的抽象物,它们代表声明日常交易的价值。

货币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一个单位的货币所具有的价值,它本质上就是价值。

二、货币职能
1、定义价值
货币在日常交易中主要充当货币定义价值的角色,可以定量地表达出不同物品之间的价值比较,是经济活动中实现信息交换的媒介。

2、增加灵活性
货币的出现让消费者的效率大大提升,消费者们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进行付款,而不必每次都交换各种物品。

通过货币的使用,消费者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商品以及品牌,从而更好地优化消费结构。

3、标志信用
货币也是金融市场中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权益交换的基础。

具备货币形态的金融机构,可以使用货币来来出借,获取利息,保持金融市场
的流动性,成为经济活动的信用标志。

4、记录账户
货币的存在,促进了一种叫做“货币账户”的账户系统的发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银行账户。

这种账户中可以对贷款,存款,支付,结算等进行精准记录,为货币流动提供了支撑和便利。

总结起来,货币本质是一种抽象物,它代表着价值;货币职能具有定义价值、增加灵活性、标志信用、记录账户等。

货币的存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日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训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训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训首先,我们来探讨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商品,它以流通为目的,具有普遍接受性和价值尺度的特点。

货币作为一种商品,具有价值尺度和价值储藏等特性,这使得货币成为社会经济交易的媒介和计量单位。

另外,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通货性,它也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交换性,并且能够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总体来说,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以流通为目的,具有普遍接受性和价值尺度的特点。

其次,我们来探讨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三大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职能、流通手段职能和价值储藏职能。

首先是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它可以作为商品的价值尺度,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大小。

在商品交换中,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使得不同种类的商品具有可比性和可分割性,从而便于商品的交换和交易。

其次是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它可以作为社会经济交易的媒介和交换媒介,方便商品的购买和销售。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使得商品交易可以更加便捷和高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最后是价值储藏职能。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储藏职能,它可以作为财富的存储方式,方便人们将财富保存和积累。

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财富管理和财富积累,促进了个人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积累。

综上所述,货币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特定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和通货性等特点;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职能、流通手段职能和价值储藏职能。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经济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货币的作用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作为社会经济交易的媒介和计量单位,其本质和职能直接关系到货币的流通、价格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训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训

04 货币的管理与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
01
02
03
04
稳定物价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物 价稳定,降低通货膨胀率。
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保 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
汇率稳定
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稳定,防范 汇率风险。
金融稳定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 风险,保障金融体系正常运行

货币政策工具
利率工具
为了解决实物交换的局限性,货币应 运而生。最早的货币是以实物形式出 现的,如牲畜、布帛、贝壳等。
货币的演变
金属货币
纸币
金属货币如铜、银、金等具有价值稳定性 和可携带性,逐渐取代了实物货币。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金属 货币,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货币形式。
电子货币
数字金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如比特币 、莱特币等新型数字货币逐渐兴起,成为 现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富象征
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其价值随 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 持有货币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反映 一个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债务清偿和支付报酬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经济活动中。通过货币, 人们可以方便地完成工资、税款、租金等各类支付行为。
债务工具
货币作为债务工具,可以用于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等经济活动。通过货币,债务 关系得以确立和实现。
06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货币使用
购物支付
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购 买商品和服务,是人们生 活的基础。
储蓄和投资
人们将货币存入银行或用 于投资,以实现财富的增 值。
借贷活动
货币作为债务和信用的媒 介,用于个人和企业之间 的借贷活动。

2015安康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015安康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015安康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导读】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1.货币的本质。

货币之所以能够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是由于金或者银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因此,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本质体现在货币的职能之中,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自身也具有价值,因而能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

②货币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其特点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③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计量的,因此,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用劳动时间来直接表现,只能在交换过程中通过等于多少货币间接地表现出来。

因此,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无非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它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2)流通手段①含义: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特点是必须是现实上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因而可以是纸币。

③商品流通。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W)—货币(G)—商品(W)。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使商品交换分离为买与卖两次行为,突破了物物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从而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

但因此也可能出现买卖脱节,从而使经济危机的产生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

④货币流通。

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货币流通。

(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
1.货币的本质。

货币之所以能够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是由于金或者银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因此,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本质体现在货币的职能之中,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自身也具有价值,因而能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

②货币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其特点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③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计量的,因此,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用劳动时间来直
接表现,只能在交换过程中通过等于多少货币间接地表现出来。

因此,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无非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它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2)流通手段
①含义: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特点是必须是现实上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因而可以是纸币。

③商品流通。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W)—货币(G)—商品(W)。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使商品交换分离为买与卖两次行为,突破了物物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从而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

但因此也可能出现买卖脱节,从而使经济危机的产生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

④货币流通。

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货币流通。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