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合集下载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4.3.1 非全备弹的配套方法 14.3.2 全弹总装
返回
14.3.1 非全备弹的配套方法
对于简单产品一般采用一次配套的方法进行配套;对于复杂产品或精 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常采用两次或多次配套的方法进行配套。
1. 以122 mm火箭弹采用的两次配套法为例进行说明。战斗部质量重者配
质量轻的弹尾,两者配套后,重新排定质量序号。第一次配套后,组 合件质量大者配质量大的燃烧室装药。其中,质量序号1为最小质量, 依次递增,燃烧室装药质量一般由装药厂提供 2.配套方法 3. 火箭弹的其他零件如堵盖、点火具、垫圈、螺钉等将随机抽取装配。
返回
14.3.2 全弹总装
火箭弹总装过程与部件装配时基本相似,也要经过装配前清擦、检验、
现以122 mm火箭弹为例,说明全弹的总装过程。
1.
(1) 发射药的准
备 (2) 点火具(点火药盒)的准备 (3) 战斗部的准备 (4) 发动机本
体的准备
2.
3.火箭部装配 (1) 装发射药装药 (2) 装点火具和导电盖 (3) 导电 性检验 (4) 火箭部装配 (5) 固定定向钮 (6) 检验
返回
14.2 部件装配
14.2.1 战斗部的装配 14.2.2 火箭部本部装配
返回
14.2.1 战斗部的装配
战斗部的炸药装填方法,请参阅炮弹有关弹种的炸药装药法。 130 mm火箭弹,为防止发射时燃烧室的高温高压燃气对战斗部装药的
影响,在战斗部底部压入一石棉垫。这种隔热垫是在战斗部装填炸药 之前,在压力机上进行装配的。其装配过程为: (1) 清洗弹底底部凹槽,并按指定要求涂漆,然后放在压力机支座内; (2) (3) (4) 检验盖片紧固情况。
之货间币的是交固换定关充系当,一体般现等着价产物品的归商不品同所 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形式来实现 货币体现他一们定之的间社的会社生会产联关系系。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情景分析:
菜市场上叫卖声一片……一个人在卖菜,种类很 多,不断有人来问价,他需不断的回答,白菜 5 毛一 斤,西红柿 6 毛一斤……最后是在不耐烦了,干脆写 上了标价牌,于是,顾客自己看就不用再多问了。
(1)这个过程,有没有看到真是的货币?表明什么? (2)哪种菜的价值大,怎么判断?货币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3)5毛一斤表示的是什么?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
价值尺度 含义 特点 流通手段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 品大小的职能
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 职能
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中买进卖出的工 具
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 如何表现 定的价格 其他
货币之所以具有该职能,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 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 的商品交换。 也有价值
比较一下,为什么两个题的答案选择会有差异?
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
货 币 的 五 种 职 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 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 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 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判断:以下各题货币分别执行的是什么职能? A、一件衣服标价100元
的跳跃就不能顺利完成,商品生产者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这种情况下, 着急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生产者(所有者)。

货币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表 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那么,是不 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越多越好呢?
提示: 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 A. 超过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 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 人民的生活,引起通货膨胀。 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 B. 小于限度,会商品销售发生困难, 流通速度成反比。 阻碍商品流通,引起通货紧缩。 待售商 商品价 × 商品价格总额 流 通 中 品数量 格水平 = 所 需 要 =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次数 的 货 币 量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前面两是最基本的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指的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

2.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内容一般包括:(一)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二)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三)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四)自由铸造、限制铸造,即金属货币流通下货币铸造权的规定。

(五)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六) 准备制度。

3.如何计算利息,计息的两个公式如何让使用?利息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单利法和复利法。

单利法是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对利息不再计息;复利法计算利息时,则要把上一期的利息加人下一期的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4.试论述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

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的上限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另一方面,利率又不能为零或负数,否则资金供给者就会因无利可图而停止供应资金。

一般来说,利率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

●货币资金的供求。

竞争对利率的确定起决定作用。

如果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则利率趋于下降;如果市场上资金供小于求,则利率趋于上升。

利率会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发生变动,直到处于一个能使供求相等的均衡水平。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平均利润率、社会经济运行周期、预期通货膨胀率、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G)的起源和本质起源:货币是随着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而逐渐产生。

由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即简单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时商品交换的商品范围和交换者范围扩大了。

局限性:有些商品换不到想要的东西一般的价值形态绵羊由左边变到右边,变成一般等价物,是质的变化,充当了交换的桥梁可以理解为,出现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是任何人都承认的,它可以换任何商品,也可以用货币形态(一开始是贱金属,后来交易规模变大,需要贵金属。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起源于商品。

金块和银块一开始不太好称量,还需要鉴定成色,随着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交易都需要这样就变得非常麻烦➡规定了重量和成色之后变成铸币。

最早发行铸币的是私人银行家,使用信用来证明。

但是远距离就不会相信他➡国家发行铸币来保证货币重量和成色的可信度,促进了国家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一开始是足值的,后来会磨损,但是现在人们不再关注这个问题了,现在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发挥媒介的作用➡纸币更方便携带,易于保存,代替了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为限。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需要货币本身就有价值)2.流通手段: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现实的货币,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数量不足导致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交换:W—W商品流通:W—G—W(如果G投入到市场的数量不足,就会导致供过于求,经济危机)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人类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是因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性质,需要币值稳定,通常来讲由于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钞票会贬值,不适宜贮藏)4.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利息等的职能(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资金链断裂导致连锁债务)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货币本质及其职能
一、货币本质
货币(money)是一种抽象物,它代表着价值。

货币本质上是由一些单位组成的抽象物,它们代表声明日常交易的价值。

货币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一个单位的货币所具有的价值,它本质上就是价值。

二、货币职能
1、定义价值
货币在日常交易中主要充当货币定义价值的角色,可以定量地表达出不同物品之间的价值比较,是经济活动中实现信息交换的媒介。

2、增加灵活性
货币的出现让消费者的效率大大提升,消费者们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进行付款,而不必每次都交换各种物品。

通过货币的使用,消费者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商品以及品牌,从而更好地优化消费结构。

3、标志信用
货币也是金融市场中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权益交换的基础。

具备货币形态的金融机构,可以使用货币来来出借,获取利息,保持金融市场
的流动性,成为经济活动的信用标志。

4、记录账户
货币的存在,促进了一种叫做“货币账户”的账户系统的发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银行账户。

这种账户中可以对贷款,存款,支付,结算等进行精准记录,为货币流动提供了支撑和便利。

总结起来,货币本质是一种抽象物,它代表着价值;货币职能具有定义价值、增加灵活性、标志信用、记录账户等。

货币的存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日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一、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二、货币的职能:货币本质的具体表达根本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派生职能: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价值尺度定义: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质上一样,量上比拟〕特点:—1、观念货币—2、足值或币值稳定—3、独占性或排他性—4、技术规定:价格标准价格标准—1、定义:人们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2、货币单位与重量单位:合分流通手段定义:货币媒介并促进交换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双重需要的双重满足—诸多物品的不可分割性特点:—1、现实;—2、缺乏值/价值符号贮藏手段定义:退出流通,价值的独立形态/财富一般代表特点:—1、现实货币—2、足值/币值稳定功能:自动调节货币流通—“蓄水池〞财富贮藏形式的比拟——贮藏货币的好处—1、贮藏费用:无或很低—2、购置力损失:小—3、流动性:最强支付手段定义:延期或未来支付的工具或凭证起源:商业信用财政、银行+工资、报酬—商品复杂性、产销周期的不一致—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买卖者身份的反复特点:—补足交换的环节—价值的单方面转移—加剧危机的可能性〔债务/支付链条的中断〕世界货币一般支付手段:偿付国际债务和国际收支差额一般购置手段:国际贸易社会财富的一般表达:—支付战争赔款、借款、资本输出世界货币/国际货币—货币发行国与世界经济的协调问题—汇率稳定问题三、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一、定义:将各种货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假设干层次并进展相关包含排列的一种技术方法二、划分标准:流动性—金融资产不受/少受损失的前提下,及时变现的能力;—原因:流动性不同,其流通周转次数不同,形成的购置力及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同三、划分的意义—货币管理当局:掌握不同层次货币的运行态势,采取不同的措施进展调控四.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16C-19C末〕——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存续时间不长,X围不广——原因:体大值小;价格不稳2、金银复本位制原因:币材充分;价值稳定—平行本位:市场比价流通——价格体系混乱— *双本位:法定比价流通——劣币驱逐良币—跛行本位:自由铸造/限制铸造——过渡特点:不稳定的货币制度3、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典型的金本位特点:相对稳定—货币流通与外汇汇率—自发调节货币流通、外汇汇率稳定性的削弱—黄金分配的极端不均匀—根底动摇:价值符号的兑换受限制/制止—币材的内在局限〔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不铸造、流通金币;发行、流通银行券国家集中储藏黄金(外汇),银行券限制兑换—金块本位:国内兑换〔最低限——最高限〕—金汇兑本位:本币——外汇——黄金特点:残缺不全—无金币发行流通:自发调节和币值稳定机制丧失—兑换能力受限制:最低额/两次兑换—一国币值稳定:难以为继4、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a、不规定含金量/不兑换黄金b、流通中的货币:信用货币c、发行渠道:银行信贷程序d、国家的管理成为必要—币值稳定机制丧失:不兑现/无发行准备—自发调节功能丧失:非足值货币财政发行——经济发行信用与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定义、特征定义:借贷活动,以归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用契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殖的价值运动—王松奇) 构成要素*有借有还——信用关系+信用标的*有约——信用载体(信用工具)*有期有息——信用条件(货币/借贷资本的时间价值)信用的特征--还本付息的借贷行为(区别于财政分配,民间救济)--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借贷资本* 区别于商品交换:等价交换;所/使让渡* 区别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双重支付与双重回流--债权债务关系(赊购赊销的延伸)二.信用的产生---私有制和商品交换——贫富分化商品产销周期不一致——商品、货币占有的不均衡---经济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有条件让渡/调剂收支:结余未来消费现在消费负债现在消费未来消费平衡“月光族〞调剂:经济主体效用的最大化,克制收支时/空的不平现代信用的形成产生根底:垄断地位的消失与高利贷的衰退——利率附属于平均利润率,附属于资本主义生产需要*法律限制利率水平*资本主义开展创造的条件——突破小生产方式商品货币关系拓展:社会再生产资金的暂时闲置与需求货币需求迅速增长:创造信用流通工具来满足余:固定资产折旧闲置流动资金待转化的剩余价值缺:固定资产更新补充流动资金追加生产资本经济主体收支不平衡的加剧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金融中介机构的兴起与推动兴起:余缺调剂的必然产物推动: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息/交易本钱、巧合2.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和创造信用3.机构的多样化信用形式的多样化直接信用—货币余缺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通常由经纪人或证券商进展股票、债券发行等交易安排。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用 公式表示为: 商品——货币——商品。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 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 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 者。 请问: 商1品、生为产什者么要说为这购个买跳者跃着不想成,功生,产摔适坏销的对就路一、定质是量商上品乘所的有商者品?
算一算:
假设市场上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为 800亿元,每1元货币在一定的时间内 平均流通4次,那么流通中实际需要 的货币量为:
A 1000亿元 B 200亿元 C 400亿元 D 1600亿元
(B)
2、货币的其它职能 贮藏手段
其 它 支付手段 职 能
世界货币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 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执行的是哪种职能?
流通手段
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 定 义
产 生
货币

纸币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 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 号
是在商品交换发展 过程中,从一般商 品中分离出来的。
在货币充当流通手 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区别 属 性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职 能
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 段、支付手段、贮藏手
流通中 所需要 的金属 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 品数量
×
商品价 格水平
=
=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次数
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的区别
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
(商品——商品) (商品——货币——商品)

1.1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

1.1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

货币产生的标志: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第四阶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
商品与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货币是商 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偶然的 物物交 换 一般等价物为媒 介的商品交换
扩大的物 物交换
货 币 产 生
以货币为媒介的 商品交换
3、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 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z.xx.k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有用性
(使用价值)
耗费人类劳动 (价值)
任何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自然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社会属性)
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
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前提 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②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
3.职能内容: (1)价值尺度
①含义:
Z.x.x. K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 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表现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 价格 价值 的商品价值。 基础
②价格:
多用价格、标价、定价等词 ③典型表现:
④特点:想象中 观念中的货币
A.贮藏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流通手段
B
(2010山东基本能力,20)小刚领到2000元工资 后,去书店买了一本标价为30元的书,然后补交 了500元房租。在小刚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的货币 职能是( )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④ 支付手段 A.① ② ③ C.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学习的逻辑思路
生活需要商品, 什么是商品?
购买商品 需要什么?
货币的本质 又是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货币是如何 产生的?
我想要一把钢笔 ~~~ 爸爸说:“那你 拿钱去买吧~~~”
花伦同学也送我 一把钢笔~~
哈哈哈,这样我 就有两根钢笔咯 ~~~
买的 送的
那这两根钢笔 是不是都是商 品呢?
探究活动:
答案B:
探究5:现实生活中,纸 币是不是发行的越多越 好呢?
思考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能不能任意发行,为什么? 纸币发行太多,会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通货膨胀 纸币发行太少,物价持续下降,消费者消费欲望不 强,使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通货紧缩
3、纸币的发行量 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A、1台彩电标价3000元 E、小明的奶奶临终时把她藏有多年的10 块银元留给了小明 贮藏手段
F、《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日本赔偿 军费2亿两白银 世界货币
练习
打酱油 甲:我要一瓶酱油! 乙:10元一瓶。 甲:太贵了。还是打散的吧。来1元钱的。 乙:您拿好! 甲:我把昨天欠的鸡腿钱15元给你。 乙:行。我把你的欠账划掉了。 请分析10元、1元、15元各执行了什么职能。
物物交换出现困难
一般等价物出现
货币的产生
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很多,比如:
牲畜
布匹
贝壳
金银
为什么金银会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而不是其 他的商品? 这是由金银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体积小,价 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管和携带.
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一般物品
劳动产品
商品
一般物品
劳动产品
商品
议一议
古人有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想一想:农民种植的粮食是不是商品?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为什么?
讨论?
废品是不是商品?
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分析:
① 废品相对于其原有性能,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 例如报废的电冰箱就不能再作为电冰箱用了。 从这种意义上看,废品就不是商品。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算一算:假设某国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是 1000万元,货币流通次数是5次,请问该发行 多少货币量?若发行400万元,1元纸币相当于 多少元的货币购买力?
把握两个关键点
首先,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其次,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本质)
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派生职能
下面商品交换中货币执行了哪种职能?
价值尺度 B、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工资 支付手段 C、张三在市场上用10元钱买一斤肉 流通手段 D、李四到银行取回1万元存款的利息 支付手段
一件物品要成为商品, 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练一练:
你认为下列哪些是商品?为什么? 自然界 的空气 母亲为你 织的毛衣 雪山上待 售的氧气
你在使 用的笔
朋友送的 生日礼物
回收的 啤酒瓶
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注意:两个必要条件:
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 其次,一定要用于交换。
经过劳动加工
用于交换
第三目:纸 币
预习
1、纸币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优点? 2、纸币的含义?怎样理解?要注意什么? 3、纸币是不是发行的越多越好? 4、纸币发行多少才是最合适的?
探究1:你可知纸币是怎样产生的
三﹑纸币
1、产生过程:
纸币的优点
议一议:
探究2:你能不能给纸币下一个定义?
所谓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首先:纸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代表一定 数量的价值。
其次,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是纸币发 行的主体。
再次,纸币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
案例分析: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期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③④
② 许多废品可以卖给废品回收站,仍可用于交换, 这是因为废品还具有其它方面的使用价值。从这种意 义上看,它还是商品,但它已不是原有性能的商品了。
探究活动:
为什么要进行商品交换? 为什么能够进行商品交换?
探究活动2:
根据货币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货币是怎么产生的?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