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改善农用地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安全,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人员培训:针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特殊性,应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开展详查工作的能力。

仪器设备校准: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运行,从而提高详查结果的准确性。

样品处理:详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样品进行采集、存储、运输和实验室处理,防止样品受到污染或变质。

数据记录:详查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应准确、完整,并按照规定进行整理和归档,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采样点位控制:在采样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点位进行采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样品采集深度:根据土壤剖面的特点,应控制样品的采集深度,以获取更全面的土壤污染信息。

数据处理:详查数据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评价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结果报告:结果报告应客观、准确、详细地反映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包括污染类型、程度、范围等信息,为政策制定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采样技术:采样点的设置应考虑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保证采样点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采样深度应根据土壤剖面的变化情况来确定,一般应达到耕层以下。

采样方法应采用规范的取样器进行等量采样,避免主观因素对样品代表性的影响。

实验室分析技术:实验室分析应采用可靠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样品标识、数据记录、审核与评估等环节。

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是详查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应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

数据处理过程中应进行异常值识别和修正,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第4部分: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第4部分: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ICS 13.080 CCS Z 10
DB4401
广州市地方标准
DB4401/T 102.4—2020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第 4 部分: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质量保
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ຫໍສະໝຸດ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and for construction— Part 4: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4.1 现场监测人员............................................................................................................................................ 3 4.2 实验室分析、校核人员............................................................................................................................3 4.3 报告审核人员............................................................................................................................................ 3 4.4 报告签发人员.............................................................................................................................................. 3 5 仪器与设备.......................................................................................................................................................3 5.1 采样设备.................................................................................................................................................... 3 5.2 现场快速检测设备....................................................................................................................................3 5.3 实验室检测设备........................................................................................................................................ 4 6 样品采集...........................................................................................................................................................4 6.1 点位布设.................................................................................................................................................... 4 6.2 采样孔位置与深度....................................................................................................................................4 6.3 采样............................................................................................................................................................ 4 6.4 样品保存和流转........................................................................................................................................ 5 6.5 现场记录.................................................................................................................................................... 5 6.6 现场质量控制样品....................................................................................................................................5 7 实验室分析.......................................................................................................................................................6 7.1 设施和环境条件........................................................................................................................................ 6 7.2 分析方法.................................................................................................................................................... 6 7.3 样品制备.................................................................................................................................................... 6 7.4 试剂和材料................................................................................................................................................ 6 7.5 样品分析.................................................................................................................................................... 6 7.6 实验室质量控制........................................................................................................................................ 7 7.7 记录与报告................................................................................................................................................ 8 8 质量监督计划...................................................................................................................................................8 9 质控数据统计...................................................................................................................................................9 附录 A(资料性) 主要检测分析方法测试精密度和准确度允许范围.......................................................10 附录 B(资料性) 质控数据统计表............................................................................................................... 11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附件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1 适用围本技术规定是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详查样品的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结果报告等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 术语与定义2.1 密码平行样品利用在详查平行样品采集点位采集的土壤或农产品样品制成的外部质量控制样品,用于评价实验室分析测试的精密度以控制随机误差。

采用干样分析测试的检测项目,如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该样品由制样人员在制样单位将加工完成的详查样品混匀后以四分法制备而成;采用鲜样分析测试的检测项目,如土壤中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该样品由采样人员将同一采样点位采集的所有样品在采样现场剔除异物、混匀后以四分法制备而成。

2.2 统一监控样品一种理化性质和组成足够均匀稳定的外部质量控制样品,用于评价实验室分析测试的准确度以控制系统误差。

该样品由专业机构根据详查需要专门制备,其指定值主要依据标准物质定值程序赋值,或根据各检测实验室的分析测试结果采用稳健统计法确定。

3 总则3.1 各省(区、市)质量控制实验室应按照本省(区、市)详查实施案和本规定制定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案。

3.2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依据详查要求进一步完善部质量管理制度,其主要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应接受或省级详查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技术培训,掌握详查相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

3.3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按照本技术规定,制定和实施部质量控制计划,从落实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并自觉接受和省级详查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质量监督检查(以下简称质量检查)。

3.4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在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时提交工作质量自评价报告,各省(区、市)质量控制实验室应负责编制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报告。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采样方案编制大纲、质量控制记录表(一)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采样方案编制大纲、质量控制记录表(一)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采样方案编制大纲、质量控制记录表(一)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采样方案编制大纲、质量控制记录表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设用地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土壤环境质量对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是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采样方案编制大纲、质量控制记录表三个方面,探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一、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在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前,需要编制一份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

该报告应明确调查的目的、范围、方法、质量保障措施和难点措施等。

其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控制达标标准、采取适当的样本数量和分析方法等,是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

同时,加强对现场采样设备和样品密闭贮存、运输和分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二、采样方案编制大纲采样方案是进行土壤污染调查的关键,采样方案编制大纲需要覆盖以下内容:1.采样点的确定:采样点的设置应涵盖建设用地各个区域,并充分考虑区域环境的特性,包括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

同时,根据地下土壤水和降水分布情况进行设置。

2.采样样点数量和间距的确定:对于不同的建设用地类型,应有不同的采样密度和间距,以保证采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

3.采样深度的确定:对于不同的建设用地类型,其不同深度的污染状况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环境特性和污染源的性质确定采样深度。

4.现场测试的方法和记录要求:在现场进行pH值、EC值、有机质等实验室难以测试的现场测试,同时需记录测试结果,确保现场结果的可读可靠。

三、质量控制记录表质量控制记录表是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表需要详细记录每个采样点的信息,并记录各个环节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摘要: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动解决突出土壤污染问题的实施意见》(环办土壤〔2019〕47号),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之间相互变更的,原则上不需要进行调查,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变更为住宅用地的除外。

经调查地块的地块潜在污染识别,根据资料分析和现场踏勘情况,监测数据,编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编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引言基于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的目的和原则,确定本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地块潜在污染识别,根据资料分析和现场踏勘情况,监测数据,编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初步采样分析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编制报告的核心基础。

1质量保证和控制措施在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交接等过程中,建立完整的管理程序。

为避免采样设备及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样品,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如下:1.1 采样、制样质量控制(1)设备校正和清洗防止采样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钻机采样过程中,在第一个钻孔开钻前进行设备清洗;连续多次钻孔的钻探设备进行清洗;同一钻机在不同深度采样时对钻探设备、取样装置进行清洗;与土壤接触的其他采样工具重复利用时进行清洗。

清洗过程中使用清水。

(2)样品采集质量控制现场采集质控样包括现场平行样、设备清洗样、运输空白样等。

平行样是从相同的源收集并单独封装分别进行分析的单独样品;设备清洗样是采样前用于清洗采样设备,与监测有关与分析无关的样品,以确保设备不污染样品;采集土壤样品用于分析挥发性有机物指标时,每次运输采集至少一个运输空白样,即从实验室带到采样现场后,又从采样现场带回实验室的与监测有关并与分析无关的样品,以便了解样品在运输途中是否受到污染和样品是否损失。

(3)样品流转质量控制装运前核对,在采样现场样品必须逐件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所有采集到的样品当天转运到实验室,最大限度减少样品的流转时间。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土壤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为了保障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指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土壤进行监测与评估,明确土壤的质量状况,并制订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以确保土壤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环境要求。

本文将从土壤监测的必要性、监测方法以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土壤监测的必要性1. 了解土壤质量状况通过土壤监测,可以了解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分布及迁移规律,了解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从而判断土壤质量是否达标,是否适宜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方面。

2. 发现土壤污染问题通过土壤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壤中的大气污染物、化工废弃物、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以及土壤是否受到了污染,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与保护。

3. 提高土壤利用效率通过土壤监测,可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根据土壤的种类和特性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保证农作物的生长质量。

1. 实地调查与采样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情况、周围环境等信息,选择合适的采样点,按照一定的规范采集土壤样品,以获得代表性的样品。

2. 实验室分析与测试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与测试,获取准确的监测数据,为后续的评估和决策提供依据。

3. 数据处理与评估对实验室测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土壤质量的评估结果,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及污染程度,为制订保护和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土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1.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根据土壤监测结果,国家和地方应制定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明确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保障土壤质量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依据。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承载着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随着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土壤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对土壤的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监测是确保土壤质量不受污染和破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

土壤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科学的技术手段。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

在进行土壤监测之前,需要根据具体的监测目的和需求确定监测的参数和检测指标,从而确定监测的方案和方法。

还需要合理选取监测样品的采集点和采样数量,确保监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记录和档案,做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规范。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需要选择合格的监测机构和技术人员。

监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关的资质和认证,并且具备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检测技术。

监测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监测设备和进行数据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机构还应当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保证。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目前,土壤监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光谱技术、化学分析和生物监测等。

这些技术手段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的监测对象和监测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还需要不断引入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以适应不同污染物的监测需求。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监测结果应当经过科学的数据处理和解读,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和评价。

还需要将监测结果与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比对,判断土壤质量和污染程度。

只有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才能够为土壤治理和修复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确保土壤质量的重要保障。

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外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外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外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农用地土壤污染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农用地土壤污染进行详查,并实施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是指对农田土壤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掌握土壤污染的分布、程度和原因,据此确定土壤污染风险,为后续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 土壤污染物种类和分布情况:对污染物种类和含量进行调查,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农药等。

2. 土壤污染程度评价:根据土壤污染物含量和土壤环境背景值,评价土壤的污染程度,分析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3. 污染源识别:确定土壤污染的来源和扩散途径,找出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4. 污染风险评估:评估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5. 监测点布设和取样分析:合理设置监测点,对土壤取样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真实的土壤污染数据。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利用外部测评、参比物质和国际标准等手段,对实验室的测试能力和测试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中,外部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污染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部质量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应定期参加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外部品质考核,验证实验室的测试能力。

2. 参比物质的应用:使用参比物质进行校准和核查,确保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的所有测试过程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要求。

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评定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对测试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和修正。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在实施土壤污染详查过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过程管理、数据可追溯性和结果评价等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刘巍平(核工业二0三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摘要:土壤污染是社会的面临的重要问题,工业化发展加快,城市化在建设中引发的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不达标的现象较为常见,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土壤的质量。

鉴于此,本文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探讨,并且对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壤污染状况;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6-0047-02D〇I:10.16647/15-1369/X.2017.06.029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of soil pollution investigationLiu Weiping(Institute of N uclear Industry 203,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China)Abstract: Soil pollution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facing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is accelerated. The phenomenon of soil pollution caused by urbanization in urbanization is very common, which destroy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ects people5s health. Status analysis, to strengthen quality control,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soil. In view of this, the soil pollution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is discussed, and the effective strategy of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is analyzed.Key words: Soil pollution;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control土壤污染是说土壤中渗入了有害物质,土壤无法对这些污染物没有 了抵抗的能力,土壤中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等都开始改变,农作物 的生长能力逐渐降低,农作物的质量不达标,产量较低,破坏了土壤的 结构,影响了生态环境,对人们以及社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应 详查土壤污染状况,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土壤污染进行控制与防御,保 证土壤不受污染以及质量能够达标。

1土壤污染的相关概述1.1 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像大气、水等污染是可以直观看到的 污染,而土壤污染很难第一时间能够发现,无法用感官来确认土壤是否 污染,只有采集小样,根据对土壤样品的检验与分析,才可确定土壤是 否含有残留物与污染物等,有时候也会观察人畜的健康情况。

土壤污染 还会有积累性的特点,土壤中的污染物迀移性比较弱,污染物会逐渐地 积累,由于土壤自身结构污染物难以扩散,长时间污染就会累积,加大 土壤的污染。

土壤一旦污染很难治理,因土壤对污染物难以起到自动净 化作用,很难直接能够清理掉污染源,通常会用换土以及清洗土壤等来 解决,难度比较大,而且治理所需的时间较长,成本也比较高[1]。

1.2 土壤污染的影响土壤污染的影响较大,土壤污染对农产品产生较大的危害,还会慢 慢地流入到住宅以及各个产业中,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土壤在污染之 后,由于风力作用与水利作用会使得这些土壤中的污染物流入到大气与 水体中,破坏生态环境,人们的用水安全以及呼吸安全无法保证。

土壤 污染的危害很大,是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土壤污染如果没有及时 地得到根治,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的采集与分析(1)监控样品。

相关的专业部门应制备详查分析测试准确度外部 质量监控样品,确保样品的均匀性与稳定性。

还应建立质量审核体系,将样品的收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环节有序地进行,制定合 理的质量控制计划,建立质量监管小组,在完成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需要技术的向上级提交质量评估报告[2]。

(2)样品的采集。

样品在采集 过程中需要严格根据相关的规定来进行,做好土壤样品采集工作,还需 要对样品采集过程与结果进行及时的检查,还有应对采样点、采样方法、样品、样品交接、采样文件资料、报告表以及样品的保存地点检查等。

采样质量检查分采样小组、采样单位和质量控制实验室三级质量检查。

(3)样品的制备。

样品应严格按照样品的制备标准来进行,在制备样 品的时候也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检查,其中有场所地点的检查,包括周 围的天气环境条件以及监控设备等,还需要对制备样品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制备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制样的流程应井然有序,不可缺少任何一 个步骤,并且确保流程的规范性,还有质量控制小组应全面的监督整个 制备过程。

(4)样品的流转。

在样品流转交接的过程中需要对样品的 与质量等进行检查,主要对样品的规格、重量以及数量等进行检查,提 前对样品进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样品质量问题,如果遇到不合格的样 品,应立即退还,需要注意样品编号、样品完好、样品数量、交接温度 等能否符合规定的标准[3]。

(5)样品的保存。

在对样品进行保存的过 程中,质量监督人员应掌握样品的检测项目、标识、数量、保存温度等,尤其是对样品的保存温度需要全面的了解,避免样品受到损坏,才能够 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样品得到完好保存,才能够有利于对土 壤污染状况进行分析。

(6)样品的分析测试。

样品分析测试质量保证 与质量控制工作以统一筛选的检测实验室和采用统一的分析测试方法为 基础,同步实施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量监控要求,各级质量检查人员严 格按照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检查,确保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

3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1)完善土壤污染相关制度。

土地污染相关的规章制度成立之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但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一定的完善,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等,切实地将土壤 污染治理工作法律化,制度涵盖的方面需要更加广泛,包括工业、农业等,都应遵从土壤污染的相关制度来实行,还应逐步地完善土壤污染防范的 措施,有效地预防土壤污染问题[4]。

(2)加强质量控制的力度。

相关huanjingyufazhan47 </环境与发展部门应成立监管小组,对造成土壤污染的化工企业、石化企业以及矿产 企业等等应全面的监督,禁止将污水排放在土壤中,避免污染周围的水 体,尽最大化的排除安全隐患,增加治理污染设施,对各个行业加强质 量控制的力度,能够减小土壤污染,也能减小土壤污染带来的危害。

(3) 合理优化产业布局。

合理的优化产业布局工作至关重要,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防范污染企业对土壤的污染,根据区域环境评估,合理地进行规划,对各个产业项目加以控制,产业需要尽量避免在距离居民区较近的地方,应与城市住宅划分开,以免排放的污水流入到城市中,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政策生活[5]。

(4)加强污染区域的监管力度。

监管能够很 好地把控土壤污染,结合土壤污染隐蔽性等特点,定期对污染区域采取 监测,更好地进行监督与管理,只有不断地加强监管的力度,才能够防 止土壤污染,在监测的过程中,土壤污染超过规定的指标,应及时的采 取相对性的措施,避免土壤污染最大化。

另外,还应对农作物进行一定 的监测,观察土壤有没有受到污染,进而能够更好地控制农药使用问题,还有控制化学肥料的用量,加强监管力度对控制污染区域的土壤污染问 题具有很大的作用。

(5)运用合理的治理修复方法。

在土壤污染的情 况下,应采取合理的治理修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物理修复、化 学修复以及生物修复等,其中物理修复有电动修复等,其不会动土层结 构,修复的效率也比较高,还有采取换土的方法,能够彻底修复,但治 理的过程消耗时间较长,成本高,在这一环节中会降低土体结构的稳定 性。

化学修复方法为淋洗以及改良剂等方式,其中淋洗方式是治理于受 重金属以及放射性物质破坏的土壤,操作便捷、成效快,造价低,因此 被广泛地应用在土壤污染修复中,海油生物修复方法是通过运用微生物 对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吸附等,减小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根据具体的情(上接第46页)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和降解将,发展植物降解菌群协同修复及其根际强 化技术,是生物修复技术新的研究方向。

化学/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结合不具有破坏性的生物修复特 点,这种修复技术发挥化学或物理化学修复的快速优势,是最具应用潜 力的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之一。

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有机溶剂提取有机污染物后进行光解的 一项新的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是适用于污染土壤离位处理的修复 技术。

3.4物理修复技术土壤蒸气浸提技术是“利用真空泵产生负压的原理,去除土壤中挥 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原位修复技术。

它将新鲜空气通过注射井注入污 染区域空气流经污染区域,解吸并夹带土壤孔隙中的V O C s经由抽取井 流回地上;抽取出的气体可排放到大气或重新注入地下循环使用,因为 这些气体在地上经过活性炭吸附法以及生物处理法等净化处理。

S V E具 有成本低、可采用标准设备、不破坏土壤结构和不引起二次污染、处理 有机物的范围宽等优点。

”[4]4 土壤修复措施解决污染场地土壤问题不仅仅要利用相关技术展开相应的修复工 作,还要在其他方面采取一些措施。

加强监管工作,立法部门要建立有 针对性质的监管制度,对土壤污染做好提前监管工作,要求各企业实事 求是的上报相关内容,环境监管部门要做好调查评估工作,对有污染或 受到污染的地方企业进行评估,发挥监督的权力。

重视地下水的污染修 复问题。

地下水污染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好直接造成土壤污染问题,而地况,运用针对性的治理修复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6]。

4结语土壤污染问题迫在眉睫,应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详查,还应结合土地污染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措施,尽最大化的防止土壤受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与人们的健康安全,各行各业应提高环保意识,做好土地污染防范工作,降低土地污染的几率,有效地解决土地污染问题,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胡建国.环境土壤样品采样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研究[几资源 节约与环保,2015,(12):189-190.[2] 刘源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汞元素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L I].能源与环境,2015,(2):62-63.[3] 张学宽.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3477-3478.⑷王玉军,刘存,周东美等.客观地看待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关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有关问题的讨论和建议[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8):1465-1473.[5] 伍曼娇.试论土壤污染的防范及其治理措施[J].科技与企 业,2015,⑴:96.[6] 李玉云.试析土壤污染修复的必要性和相关对策[J].资源节约与 环保,2014,(2):109,118.收稿日期:2017-07-25作者简介:刘巍平(1984-),男,本科,助理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