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10~2011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0~2011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选择题。

(本大题满分为24分,其中1~8题,每题2分;9~16题, 每题1分。

)(共24分)二、填空题。

(本大题满分为12分,其中17~20题,每题2分;21~24题, 每题1分)(共12分)17. 1386907 ,139 2分(每空1分)18. 83,0.375 ,37.5% 2分(前2空每空0.5分)(最后一空1分) 19. ⑴2.3 ⑵5 ⑶7500 ⑷2,10 2分(每题0.5分)20. 28 2分。

21. 5.16 1分。

22. 40 1分。

23. 2 1分。

24. 350 1分。

三、解答题。

(本大题满分为64分)25.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计算结果。

(本题满分为10分,每小题1分。

) ⑴200 ⑵10 ⑶0.2 ⑷50 ⑸107 ⑹121 ⑺10 ⑻131 ⑼0 ⑽12126. 求未知数x 的值。

(本题满分为4分,每小题2分。

)(1) 113.47.6=+x (以下分数为每题的累加分) 解: 7.6113.4-=x3.43.4=x ………………………………… 1分3.43.4÷=x1=x …………………………………2分(2) 1955.15.3=+x x 解: 1955=x ………………………………… 1分 5195÷=x 191=x …………………………………2分27. 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简算过程)。

(本题满分为4分,每小题2分。

)(1) 48.152.87.10-- 说明:没有用简便方法计算,不得分。

= )48.152.8(7.10+- ………………………………… 1分=107.10- ……………………………………………1.5分= 7.0 …………………………………………………… 2分(2)9.77×57+97.7×4.33.47.977.57.97⨯+⨯=…………………………………0.5分()3.47.57.97+⨯=………………………………… 1分107.97⨯= ……………………………………………1.5分977= ……………………………………………… 2分28. 脱式计算。

六年级下册试卷分析及工作总结2010至2011下

六年级下册试卷分析及工作总结2010至2011下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分析及工作总结2010——2011(下)一、试卷分析试卷质量分析(1)学生出错的情况及原因分析1、学生出错的情况:学生在应用题上出错较严重,失分较重。

2、原因分析:○1没有理解题意,不能正确列式;○2精心大意,导致计算过程及结果出现错误;○3字迹了草,书写不规范。

(2)试卷中反应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对学生平时的作题习惯缺乏严格的要求;2、基本计算功夫欠缺;3、尤其是应用题方面,学生没有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3)试卷的几点看法?本次质量监测试题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主、客观试题设置合理,既富有综合性,又不乏灵活性。

本试卷包括六种题型,通过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小学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

总体来说,大部分试题难易适中,可以说,为这次教学质量抽测提供了一分相当有份量的考卷。

(4)对今后教学采取的措施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加强学生操作能力。

在小学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识图、作图能力的培养值得重视。

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还能为中学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应当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关注应用题解题思路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在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数学教学向现实生活延伸,向实际生产拓展,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落到实处。

二、工作总结这一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科学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

我本人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科学课优势。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科学课并不是容易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范文篇1: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一、试卷情况分析此份数学试题基本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

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活程度。

试题内容全面,难度偏大,题量偏大。

共计六个大题。

二、质量分析我所代的六年级2个班情况如下:六(1)班实考62人,及格55人,均分76.74分,优秀率32.26%,及格率89%;六(2)班实考64人,及格56人,均分78.23分,优秀率42.19%,及格率88%。

考试结果比较满意。

三、试卷具体分析试卷共分六个大题:(一)填一填共12道题,6题1分,其余每题2分,共23分。

此题平均分16分多点,出错较多的是8、10、12小题:8小题比较难,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圆的面积,其实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得到圆的半径的平方,直接乘圆周率就可以求出面积。

俩个班分别有25个做对了。

10题找规律,错的比较多,这种题练得少了。

12题计算量大,错的较多。

从这些错题可看出学生练习的少,有的学生知识学得过于机械,应变能力差。

(二)判一判共6道,共6分,平均分5分。

没有共性,主要是部分学生一些基本知识掌握的不是太好。

(三)选一选共6道选择题,共12分。

错的较多的是第3题:这道题错的较多的原因是学生把―12,5看成了―12.5、所以选A的还不少。

(四)算一算计算题分为4题:1、直接写出得数。

基本全对。

2、解方程。

基本全对。

3、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这个题错的较多,尤其是15X17X(1/15+1/17)这个类型没做过,大部分同学不会用简便方法。

其他的都做过吧,也错的不少,看来练习少了还是不熟练。

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这道题细心点都没问题。

(五)画一画这道题有部分同学错在不仔细看题,要求按1:2画出缩小后的三角形,使其直角顶点在(13,7)处。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调研试卷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调研试卷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调研试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直接写得数。

(每题0.5分,共5分) 411×112= 21÷41= 1-107= 0.13= (53+51)×8= 32-91= 32+21= 1211×334= 0÷32= 43÷3×43÷3= 二、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每题2分,共12分) 35-172-1715 15÷109×53 103×[87÷(53-41)] 48×73+3÷7 61×32÷(54-158) 62.5%×15+2×85-5÷8三、解方程。

(每题2分,共8分)9.5X -5.3 X =12.6 12×3+4X =7632X +53X =19 73X =109四、将下列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再求比值。

(每题1分,共4分)68102 21∶35 1∶0.25 65∶43五、填空。

(每空1分共31分) (1)53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5立方米=( )立方分米6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4.09立方分米=( )升 (2)西安小雁塔高X米,大雁塔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西安大雁塔有( )米,如果西安大雁塔高64米,那么小雁塔有( )米。

(3)1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132(4)7÷( )=( ):12 = 25%=20) (=16( )=( ) ÷16=( )(填小数) (5)90米是1千米的( )%,比( )千克多51是30千克。

( )吨比20吨少51吨,0.8吨增( )%是1吨。

(6 摸到( )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为)()(,摸到( )的可能性最小,可能性是( )%。

(7)请把 23 × 56 在右边图中用阴影表示。

2011年秋季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反思

2011年秋季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反思

2011年秋季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反思2011年秋季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反思苏教版北师大版新课标人教版本次六年数学期末试卷,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看图找关系、动手做、生活中的数、实际应用、附加题九个部分,通过分析,我发现本套试题具有三个特点:1、在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2、注重对学生双向思维的考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3、注意了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同时,0”,学生误。

2题算理虽不复杂,但条件的出现形式灵活,学生缺乏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层次浅,造成部分学生理解出现偏差,跌入智力陷阱,学生思维能力的层次浅,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审题不清,没有弄明白究竟求的是什么。

也有部分学生计算不准确,只能追悔莫及。

3题的解答不仅能考查学生的智力,更能反映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它是这套试题出错最多的地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分析有这样几个:题目中知识点不难理解,但学生不能准确地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有学生用三条线段分别表示,却无法表示所求问题,即缺乏解决问题的手段。

总之,卷面基本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体现出了优、良、中、差四个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说明试卷出得比较客观、合理。

通过试卷分析,我们也看到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弄清了今后改进与提高的方向。

首先,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要注重学生双向思维及多向思维的培养,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第三,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能力,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秋季,数学余坪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本次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题原则,全面考查六年级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加强了对基本运算能力、用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

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学业水平诊断性测试质量分析一、卷面答题情况及试题分析1、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本试题(卷)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和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也为培养学习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起到了导向作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空间思维。

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过程,本卷精心选材,考查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下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二、今后的教学改进措施1、进一步钻研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教师在钻研教材、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还应肩负起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重任,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2、始终把数学思想方法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

从学生的试题解答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是看到哪做到哪,缺乏对问题的整体把握,不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加工、处理,优化意识比较淡薄,知识与应用“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掌握数学的模型化方法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蕴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努力为学生创造应用所学知识的条件和机会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实践。

4、平时教学要坚持做到堂堂清、节节清。

堂堂清即要做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任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要体现每一节课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设计要精、要活要有层次,要引导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教学反馈要真实,落到实处。

2011年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2011年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2011年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数学试卷质量分析2011年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数学试卷质量分析官场小学:齐云飞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试卷特点:本次六年级数学试卷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所考内容深入浅出地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并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

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验。

同时使学生在答卷中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另外此次试卷注重学生的发展,从试卷的得分83%。

(1分。

第10(2(3都不高,(412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些同学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

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

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

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综观整体,这次期末数学试卷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总之,从学生对本次试卷的作答中,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查到了自身的不足,给我们的收获很大,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卷面分析:本次测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此次期末试卷就总体而言,难易适度,本次试卷命题即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数学试题及试卷分析报告单位:文山中学附属小学六年级一班执笔人:汪密2010年7月六年级数学试题及试卷分析报告单位:文山中学附属小学执笔人:汪密一、试题分析1、试题分析指标:(1)题型比例分析从试题题型上看,同以往相比,题型稳定,比例有所变化,解决问题的比例加大,计算与画图分值减少,本试题题量适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时完成答卷并有反思和检查的时间,程度好的同学在半小时以内顺利完成。

(2)内容比例分析本套试题基本覆盖了小学六年数学各章的重点知识,考查全面。

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统计如下:数与代数的试题有:一、1、2、3、6、7、9、10、12、13、16、17,二、1、4、5、7、8、9,三、2、4、6、7,10四、计算1、2 ,六、解决问题、1、2、3、4空间与图形有:一、4、5、8、10、14、15、18、19、20二、2、3、6、10,三、3、5、8、9,五、画图;六、5统计与概率:题目是一、11、17、三、1、六、6本套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了常见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计算能力,辨析能力,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3)试题难度分析本套试题难易适中,符合当前新课标的难易比例,既注重了对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情况的考查,同时又兼顾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既能反映出学生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真实性,又能体现出学生的数学素养程度的高低,非常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4)试题与新课标理念发展趋势分析本套试题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把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放在了突出位置,与新课标进行了很好的接轨。

2、试题质量评价(1)从试题整体看,题型全面,难度比例适宜,知识覆盖较全面,质量较高,同时明确了今后教学方向,具有较强的导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六年级数学整理复习一试卷分析
北郭丹学区武营小学刘朋展
一、试卷特点
这份试卷概括面广,难易结合,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的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无论对考察数学技能的掌握程度,还是对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乃至对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题型:一、动脑思考,认真填写。

二、仔细审题,做判断。

三、精心比较,准确选择。

四、工整书写,仔细计算。

五、观察、实践。

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对考试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
1、成绩抽样统计表
2、各题得分、失分情况
3、问题分析
本次试卷难易结合,动手实践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失分较多。

三、失分原因
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如试卷中的第六题应用题中的第4和第5题,既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又联系了学生实际,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准确的理解题意,错误较多。

(2)、日常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在试卷中抄写、计算、单
位错误也是重要失分原因。

(3)计算题错误较多,在今后教学中,对于计算题,要讲清算理,要求学生注重这类题的检查。

四、补救措施
通过这次考试,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吸取教训,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回归生活,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五、今后的工作对策
1、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2、在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笔算速度和正确率。

3、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日常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5、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