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岳麓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岳麓版必修3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岳麓版必修3

6.“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
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B )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A王羲之生活于魏晋 时期。C、D颜真卿、柳公权其书法主要为楷书,比较严谨。诗句中的 书法家潇洒不羁,快“如云烟”,应该是张旭的草书。
(2)统一 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发展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为文字 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②内容:秦始皇推行 7 _“__书__同__文__字__”_。 ③意义:为隶书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艺历程 1.形成条件 (1) 8 ___单__体__汉__字___: 9 __字__形__丰__富____、数量庞大。 (2) 10 ___士__人__群__体___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 11 ___笔__墨__纸__张___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 供了条件。
解析: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往往记录殷商时期的社会历 史,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甲骨文,并不能体现书法发展的整个历 程,故B项错误;甲骨文并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故C项错误;材料没 有将汉字与其他文字比较,不能说明汉字是最早文字,故D项错误。
3.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中国古代擅长草书、行书,
A.金文 C.小篆
B.甲骨文 D.隶书
2.(2019·广东六校联考)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 录》。我们通过甲骨文可以 ( A )
A.了解商朝的社会历史 B.研究书法发展的历程 C.确定中华文明的源头 D.印证汉字是最早文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优质教学课件(33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优质教学课件(33张)
29
5、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 ……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右图汉字字体 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 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 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30
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过:“大凡受 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 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 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 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作者认为汉字具有的重 要意义是( ) A 汉字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B 汉字增进了人们的沟通与交流 C 汉字比字母文字更容易识记 D 汉字便利了更多人接受教育
4
甲骨文
5
为什么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成熟的汉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造法的 “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造字 方法)。
原因:
字形结构基本固定
6
金文
大盂鼎

大盂鼎铭文
7
书同文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 文字。
——《秦琅邪刻石》
8
秦绎山刻石 (小篆)
❖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 格;与甲骨文、金文 相比字形修长而且紧 画,向下延伸,构成 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
31
7.林语堂说:“在书法上,也只有在书法上, 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在会稽山阴之兰亭写出“天下第一行书”, 把行书艺术推向极致的古代书法家是( )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怀素
D 钟繇
32
上述赞语分别具体指谁的什么书体? 20
课堂反馈
下列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26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26张)

篆刻 艺术
汉代官印
明 文彭 七十二峰深处
书法 纂刻
会徽设计将中国特色、 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 运动元素巧妙结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
书法》课件(26张)
2020/9/21
汉字与书法
绥中一高中 许丰如
课标要求
•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
• 了解中国பைடு நூலகம்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 重难点 重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 书法基本特征、发展脉络。
难点:书法的基本特征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字”
书法艺术发展 (二)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
(东晋时期)
释文:
忽肚痛不可堪 不知是冷热所致 欲服大黄汤 冷热俱有益 如何为计 非临床
张旭 《肚痛帖》
唐代
怀素
唐代
唐代
欧阳询
颜真卿 唐代
柳 公 权
唐代
苏轼 宋代
宋 代
黄庭坚
米芾 宋代
蔡襄
宋代
明代
清 吴昌硕
园丁生于梅洞 长于竹洞
陶器上出现 的刻画符号
新石器 时代
甲骨文
商代
金文
西周
秦朝 小篆
春秋战国时期
异体杂出 一字多形
文字交流 功能减弱
文化发展 生产进步
二、书艺历程
(一)汉字能发展成艺术的原因?
1、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 体汉字,富于个性化的艺术 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
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
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总结第7课汉字与书法1课件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总结第7课汉字与书法1课件岳麓版必修3

• 米芾 • 用笔丰肥豪健,
宽绰疏朗,字态 奇逸超迈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 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 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 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5)明代(背景、特点):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6/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3
谢谢欣赏!
2019/6/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4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 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 居,位于四川眉山市。
苏轼,号东坡居士。诗词 均感情豪迈奔放,流畅洒脱。 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 跌宕,与蔡襄、黄庭坚、米 芾并称“宋四家”。
《黄州寒食诗贴》苏轼 “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黄庭 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 “韵”,持重风度,写来疏 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 自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

隋唐 宋代 明代
国家统一
张、怀(草) 狂放不羁
经济文化繁荣 盛世气象
欧、颜、柳 (楷)
重视法度
重文,市民阶层兴 起,社会生活丰富
宋四家
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
商品经济,生活丰富
平民化世俗
社会进一步平民化、 “四大才子” 化
世俗化
强调个性化
讨论:书法作品与社会现实之 间有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 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状 况的反映。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二、书法艺术
2、书法的发展历程 (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3)隋唐——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
……
……
……
隋唐
国家一统,经济发 达,文化繁荣,思
(草书)张旭、 怀素
狂放不羁
想开放,社会充满 活力,激荡着进取 (楷书)欧阳 精神,书法也体现 询、颜真卿、 出大国盛世气象。 柳公权
追求法度
张 旭 《 肚 痛 帖 》
合称“颠张狂素”
“草圣” 张旭
怀素《自叙帖》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 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气势 开张,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 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 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 捺略粗。这风大气磅礴,多力
筋骨,具有盛唐气象。现存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 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 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 今所知最古老的汉字。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2、商周时期:甲骨文 、金文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形 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 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 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 鼎》铭、《大盂鼎》铭、《散氏盘》铭是金文中的上 乘之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经典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经典课件

用性) 文字统一
隶书 长而竖画短
魏晋
社会危机,士人 王
南北 朝
群体形成;经济 羲
萧条;工具的改 进。

虚玄 行书 灵动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隋讨艺唐论术自阶:特觉段 时点国经代 的家济统 文变影一化,繁迁响荣 张怀对?旭素我试草楷国举书书 古例注理狂重论代说放规成不范熟书明羁法度法。、
—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 ,倡导“有意无法”。
•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四大 ,理学的束缚 才子
— —
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明代:个性化
祝枝山 作品
文徵明 作品
朝代 发展 时代背景(经 书法家 书 艺术特色
阶段 济、政治)

秦汉 自发阶
小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段(实 国家统一,
字形多呈宽扁,横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
书法》经典课件
2020/9/21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1、掌握汉字起源、演 变的过程。
2、了解中国书法的基 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天为雨粟,鬼为夜 哭,龙乃潜藏”
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 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 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 了汉字。图为仓颉像。
怀 素《食鱼帖》
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史称“草圣”。
朝代 秦汉
魏晋 南北 朝 隋唐
宋代
明代
发展 时代背景(经 书法家 书 艺术特色
阶段 济、政治)

自发阶
段(实 国家统一,
用性) 文字统一 社会危机,士人 王
自觉 阶段
群体形成;经济 萧条;工具的改 进。
国家统一,
羲 之
张旭 怀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24张)(共24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24张)(共24张PPT)

淮阳王玺
殿中司马 马充私印
2.明代中叶后,篆刻 成为与书法、绘画并 立的艺术门类.
文 彭
吴昌硕

石 如
中 国 长




齐白石 也
一、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图画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二、书法艺术:
行书
(1)秦汉 (2)魏晋南北朝 (3)隋唐 (4)宋(5)明
三、篆刻艺术:
明中叶以后
“ 飘 若特点: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法 浮 强调追求自我意境、神韵、风骨 云 、 矫 若 惊 龙 ”
(3)隋唐时期 —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草书:张旭、怀素 特点: 狂放不羁、张扬个性
楷书: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特点:注重规范法度、书法理论成熟
张旭 《肚痛帖 》 怀素《论书帖》
欧阳询(初唐) 颜真卿(中唐) 柳公权(晚唐)

6.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
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 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 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 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既有审 美价值,又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始用于秦代,盛行于两汉,是汉代的官方的正式书
体。特点为字形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
5.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始于东汉,隋唐步入
盛世。其特点是字形方正、规矩严谨,是标准化、 楷模化的字体。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历史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6(岳麓版必修三)

历史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6(岳麓版必修三)
2023
02
REPORTING
书法艺术的起源
书法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远 古时期,当时人们开始使用各种符 号和图形来记录生活和传达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符号和图形 逐渐演变为更加规范和系统的文字, 如甲骨文、金文等,这也标志着书
法艺术的萌芽。 书法艺术的起源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和发展密切相关,是中华文化的重
保护和推广汉字与书法的措施
立法保护 教育普及 学术研究 宣传推广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汉字与书法的保护,严惩破坏、盗用等 行为。 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汉字与书法的课程,提高学生对汉字与书法的 认识和兴趣。 鼓励学术界对汉字与书法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汉字与书法的魅力,举办书法展览、比赛等活动, 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汉字与书法的创新发展
数字书法 运用数字技术,将传统书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书法创作 方式和展示形式。 现代字体设计 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字体, 满足多样化的视觉传达需求。 跨界融合 将汉字与书法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融合,如与绘画、雕塑、 影像等艺术形式结合,创造出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法的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2023
01
04
REPORTING
02
汉字与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汉字与书法的传承方式
通过师徒传承、书法班和书法学校等方式,将传统的书法技艺 和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传统书法教育 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汉字与书法推向世界,促进文化多 样性和国际友谊。 文化交流活动 博物馆举办有关汉字与书法的展览,展示书法作品和文物,让 观众了解汉字与书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博物馆展览
20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隶书范式突出 B.楷体特色毕现 C.行书风格明显 D.草书形韵兼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析: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与题中作品不 符,故 A 项错误;楷书笔画详备,字形方正,结构形体严整, 与题中作品不符,故 B 项错误;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元朝赵 孟 、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故 C 项正确;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 值,题中作品与此不符,故 D 项错误。
题组二 书法的发展历程
5.关于书法字体,清朝人张潮认为:“楷书须如文人,草
书须如名将,□□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轻裘,正是佳
处。”□□中应填入( C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甲骨文
解析:楷书笔画规整而缓慢渐进,草书流畅快捷而字迹难 辨,行书则舍其二短而兼取两长,介于二者之间。
6.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解析:依据材料“(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 书”信息可知,当时官员奏事公文往来频繁,而官方文字小篆 书写速度较慢,难以完成,故让胥吏修改,遂成“佐书”(隶书), 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画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B 项符合题意。
3.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 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 这说明( C )
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3) 宋 代 : 追 求 23
“ 24 有意无法 ”。
个性
,而忽略法度,倡导
(4)明代:书法进一步 25 平民化 、世俗化,更加强调
26 个性化 的创造。
【图示巧记】 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讨论交流 1] 你知道下图反映的中国汉字的起源有哪些说 法吗?
试答:结绳、仓颉造字、刻画符号。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1.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秦 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对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魏晋时期,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成为一门艺术。隋唐一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 高峰,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宋代,书法艺术出 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明代书法 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二、书艺历程
1.形成条件 (1) 8 单体汉字
9 字形丰富 、数量庞大。
(2) 10 士人群体 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
力。
(3) 11 笔墨纸张 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
创新提供了条件。
2.书法特点 (1)以 12 笔墨
的黑白空间和 13 线条
刚柔
枯润来抒情达意。
(2)通过自由变化的 14 线条 和疏密得宜的 15 布局 ,
试答:唐宋以后,我国的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市民阶层兴起, 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受其影响,书法艺术开始追求个性而忽略法 度,倡导有意无法;到明代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同 时也由于思想控制严密,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1.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 × ) 2.秦朝的官方文字是隶书。( × ) 3.行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 审美价值。欧阳询是著名代表人物。( × )
(2)史料二的说法是否可信?为什么?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 义?
(3)史料三中“文字”指哪种文字?为何采取“书同文字” 的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程怎样?呈现出什么演变总趋势?
答案:(1)没有道理。因为结绳仅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的汉 字起源于原始的刻画符号。
(2)可信。因为商朝已有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为研究商 朝历史提供了可信史料;对研究汉字的形成有历史价值。
主题一 汉字的演变
史料一 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 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史料二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多士》
史料三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琊台刻石》
思考 (1)史料一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并说 明依据。
(2)史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书法艺术?结合 图片分析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 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 些。
答案:(1)行书。东晋。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2)盛唐时期。特点:风格多样,既有张旭等狂放不羁的草 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原因:盛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高度 繁荣,文化发展,知识文人队伍发展壮大。
觉阶段,楷书、
南 行书、草书臻于 神韵、意境和风骨的理想形式;(3)笔

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
成熟

创新提供条件
书法艺术达到新 (1)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隋 的高峰,注重规 思想开放;(2)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和进

取精神,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
范,风格多样
需要
(1)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
将绘画艺术的 16 情境美 和书写的 17 内容
有机
融合。
3.发展历程 (1)魏晋:汉字发展成为 18 自觉
圣” 19 王羲之 的《兰亭序》被誉为“ 20
的书法艺术。“书 天下第一行书 ”。
(2)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 21 草书
,也出
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 22 规范法度 的楷书,
文字的发明与统一的意义
提示:(1)文字克服了口语转瞬即逝的缺陷,能够把信息长 久保留下来。
(2)文字能够把信息传播到遥远的地方,扩大了人类的交流 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在政治上,文字使大规模的行政统治成为可能,法律政 令、官僚系统都可以有效地组织起来。
(4)在经济上,文字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经济交往,商品经济因 此而获较大发展。
(2)由繁到简: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顺序是甲骨文、 金文、篆书、秦隶;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顺序是隶书、楷 书。
各种字体的特点 提示:
字体
特点
笔画粗细均匀,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笔画方中 小篆
寓圆,圆中有方,平衡对称
书写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 隶书
尾”“一波三折”
楷书 笔画横平竖直,规矩整齐,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3.汉字的书法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 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 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 性的独特的艺术。
01 立足教材·夯基础 03 随堂训练·查效果
02 合作探究·解疑难 课时作业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文字发明的意义 (1)记录人们的 1 思维
[讨论交流 2] 中国的书法为何在魏晋时期发展成为一门自 觉的艺术?
试答: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在对社会危机进行深 刻反省的同时,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当 时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方式;笔墨纸张 等文具的改进,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讨论交流 3]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为何日益呈现个性化的趋 势?
(3)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 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 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特征?
提示:(1)产生原因 ①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 的功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②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 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③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 展的动力。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 了条件。
⑤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 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书法 艺术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
(2)主要特征 ①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 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解析:材料反映了佛教盛行——出现抄写经籍为生的“经 生”——形成新的书体“写经体”,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 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的需要,故 C 项正确。
、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
现象。 (2)使文化得以 2 传播交流 、世代传承。
2.文字的发展历程
(1)演变 ①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一些 3 刻画符号 。 ②商代: 4 甲骨文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 5 成熟
的汉字。
③商周:“ 6 金文
”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统一 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发展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 为文字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②内容:秦始皇推行“ 7 书同文字 ”。 ③意义:为隶书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据此标准,宋人( A )
A.尚意
B.尚态
C.尚志
D.尚理
解析:晋人书法有着丰富的内涵、潇洒自然的风韵;唐人 书法讲究规范和法度;宋人书法强调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 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清人尚变,即追求变化。
7.文征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诗文书画俱佳。 下图是其代表作之一的《西苑诗十首》(局部),该作品( C )
宋 崇尚意趣、追求 样;(2)理学产生和发展,使人们在审
代 个性、忽略法度 美上出现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的新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