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四讲 物质的结构和物质世界的尺度

命题点二 探索宇宙 (2022·贵阳17题3分)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号” 和“祝融号”已分别成功登陆月球和火星。未来人们对 宇宙的探索会不断深入,假如你是航天员,你想登陆宇 宙中的哪颗星球,并希望发现什么?(举出一例) 答题要点:假如我是航天员,我想登陆宇宙中的火星, 探索火星地面附近大气压的大小。(合理即可)
及时反馈
1.(2023·贵州4题3分)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永无止
境,如氧分子由氧原子子构成……下列微观粒
子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D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原子核
D.质子
2.(2022·铜仁4题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结构和物质世界 的尺度,说法正确的是( B )
(2)某次小优分别用冷水和热水冲泡绿宝石,并没 有看到题中描述的预期现象,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写一条) 答题要点:(2)可能的原因:①水的温度差太小;②所 选烧杯太大,装水太多;③扩散现象时间太短,小优观 察的时候扩散现象已经结束等等,写一条即可。
答题要点:若我是这个“天眼”的操控者,我要观测其 他星球的地质特征;探测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体;观 察陨石是从哪里来的;探究牛郎织女星系间距是不是在 变化,它们能“相会”吗?(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命题点三 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
(2022·六盘水9题2分)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翟
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我们带来了天宫
6.【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 三件套”成为某网红城市的标配,烤肉串时,随着肉串 温度的升高,香味越来越浓。如图是厨师用来炸肉串用 的筷子,为了防止油溅到手上,这种筷子比普通筷子长 很多。请回答: (1)为什么肉串的温度越高香味越浓? 答题要点:(1)肉串的香味分子在不停 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 烈,所以肉串的温度越高香味越浓。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内能及其利用

回归教材·夯基础
4.BS九年级P12图10-20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 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被点燃,表明下压活塞的过程
中,筒内气体的内能__增__加__(选填“增加”或“减少”),温度_升__高___(选填 “ 升 高 ” 或 “ 降 低 ”) , 达 到 硝 化 棉 的 着 火 点 . 可 以 得 到 的 结 论 是 _做__功__可__以__改__变__物__体__的__内__能___. 思考:硝化棉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回归教材·夯基础
易错警示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与质量、体积、温度、密 度、吸(放)热、形状等无关.
回归教材·夯基础
(5)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物理含义为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 低) 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4_._2_×__1_0_3__J.水因为比热容较__大__,常用 来调节气温、作冷却剂、散热取暖等. (6) 热 量 计 算 公 式 : Q 吸 = cm(t - t0) 、 Q 放 = cm(t0 - t) 或 Q = cmΔt.Q 表 示 _热__量___,单位是J,c表示_比__热__容___,单位是J/(kg·℃),m表示质量,单位 是kg,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单位是 ℃.
回归教材·夯基础
考点5 热机的效率 7.RJ九年级P24图14.2-2如图所示,对于热机而言,燃料燃烧释放的能 量并不会全部用来做有用功.试写出能量流失的去向(合理即可). (1)__克__服__机__械__间__的__摩__擦__损__失__的__能__量__. (2)__排__放__的__废__气__带__走__的__能__量__.
什么?此处用到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答案:用于显示空气的内能变大 转换法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宇宙的起源和发展、黑洞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认识黑洞的概念。
3.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黑洞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的沸腾,引出物质的基本组成。
2. 讲解:讲解原子结构,介绍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并通过示例说明原子的稳定性。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4. 讲解: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介绍元素周期律。
5. 练习:给出一些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6. 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科普视频,引出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7. 讲解:讲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大爆炸理论和宇宙的膨胀。
8. 讲解:讲解黑洞的概念,介绍黑洞的形成和特点。
9.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宇宙和黑洞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 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3. 黑洞黑洞的形成黑洞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请解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并简要描述黑洞的概念。
作业答案: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从那时起开始膨胀和演化。
【九年级物理教案2篇】初三物理总复习教学计划-

下面提供的文章可用于工作中写作参考,提高效率,如果文档有不合适的地方可留言以便进行改进。
关于底图:如果不需要图片或是要更换图片,只需要双击页眉便可删除或替换图片。
目录1.初三物理总复习教学计划-2.教学工作计划:20xx年-20xx年小学二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计划初三物理总复习教学计划-九年级物理教案初三物理总复习教学计划总复习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轮时间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历时5周,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梳理。
这一轮复习可以遵循这样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各知识块的知识复习要交叉进行。
根据《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初中物理共分13个单元。
前7个单元为力学知识,接下来是光学和热学知识,各占2个单元,最后是电学知识,共4个单元。
如果复习时按其次序逐章复习,学生事先知道了顺序,同时由于同一知识块的单元知识放在一起,学生往往会产生枯燥的感觉。
可以先讲一部分力学知识,插讲一个光学单元,再将一部分电学知识,再插一个热学的单元。
第二个原则是先主再次。
根据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中考涉及10个重点知识,在每年的试题中必考,而且所占的比例约60%。
这10个重点知识分别为力的概念、平衡力、密度、压强、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比热、串并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
它们共涉及7个单元,可以先复习这7个重点单元再复习其余次要单元。
如先复习力、密度、压强,浮力、机械、运动可以放在最后。
因为学生在复习之初,都会较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疲劳。
这时再复习其次的6个单元。
这6个单元不仅次要,而且相应地难度也较低,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度过这一段时间,又不影响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
第三个原则是二、初三的内容交叉进行,也无非是给学生一个调节,加强新鲜感。
第二轮复习,从4月中旬到下旬,即区水平测试之前,为时2周。
这两周以这时块为单元进行复习,并穿插历年的模拟卷的强化训练。
这主要是考虑到第一轮复习,虽然对13个单元都过了一遍,再由于第一轮历时较长,许多知识容易遗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优秀4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优秀4篇篇一: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篇一初中物理总复习是九年级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帮忙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
尤其是九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与就业压力,复习过程中还应研究到学生心理变化、情绪等因素,所以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更显重要。
一、教学资料1、学完九年级物理下册课本三章资料。
2、复习八、九年级物理所有资料。
3、做好专项和综合训练。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
并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
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
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
学生对于画等效电路图的问题总是理解不好,造成失误。
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
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三、复习方法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以课本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书上的习题和例题经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根据中考题“源于课本以高于课本”的考试特点,在复习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构成知识的主线贞,再将知识主线交织成面,构成系统,配合精选的习题对知识增强提炼性。
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声学和光学五大版块,并且对知识进行综合梳理,经过口诀、推论、简便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理清知识脉络,明白侧重点。
3、综合训练,本事提高。
经过前两步的阶梯学习后,经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做图等综合应用本事,期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本事。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2016--2017学年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计划寒冬刚过,万物复苏。
新的一学期即将开始,面对新的一学期,我们信心百倍,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定如下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了备战2017年中招,确保紫水学校本届毕业班能有一个理想的成绩,本学期计划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扎实推进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以集体备课和示范课交流为载体,提高复习课和试卷评讲课的效率,打好以集备组为中心的学科团体战。
确保一轮复习全面过关,二轮复习全面提升。
二、目标任务:1、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各任课教师的通力合作。
我作为物理任课教师容易了解学生的情况,定能和其他班主任互相协作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创造一个适易学生学习的环境。
2、做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
本期主要做好新课教学工作和中招实验考试的训练工作。
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学校举行的优质课等比赛。
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4.力争一分两率在全县前三名。
三、方法措施:1. 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 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由于九年级的复习课内容容量大,知识前后迁移跨度大,因此,在一轮复习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巩固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物理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知识梳理(10分钟)2.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梳理知识,重点掌握难点内容。
3. 典题解析(15分钟)3.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讲解。
3.2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
4. 课堂练习(10分钟)4.1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4.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答案。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5.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书写规范性等。
3. 考试成绩:学生在单元测试中的成绩。
通过以上复习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初中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物理素养。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完整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完整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计划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以研究物质的运动和能量转换为主要内容。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他们的学业生涯中,物理学是相对较新的学科。
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顺利完成物理学的学习,制定一个完整的复习计划势在必行。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个详细的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计划,以便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物理知识。
第一阶段:复习基础知识(时间:1周)首先,我们需要回顾基础知识。
九年级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粒子运动学、力学等内容。
在这一阶段,我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物质的性质:回顾物质的三态、密度、酸碱性等基本性质,并了解与之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测量设备。
2. 物质的组成:学习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基本概念,并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及其化学式。
3. 物质的分类:回顾可燃物质、可溶性物质、导电性物质等的分类,并理解其特性及实际应用。
4. 粒子运动学:复习粒子的组成、粒子的运动规律,重点关注速度、加速度、运动图像等知识点。
5. 力学:回顾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弹力等内容,并进行相关题目的训练。
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利用课堂笔记、教科书和习题集进行复习,并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建议每天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阶段:巩固与拓展(时间:2周)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后,我们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
这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如下:1. 机械能:复习势能、动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压强:回顾压力和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了解压强与液体静压力、大气压力等的关系。
3. 电学基础:学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复习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并进行相关题目的训练。
4. 光学基础:回顾光的传播规律,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5. 热学基础:复习温度和热量的概念,了解热能的传递方式和热量的计量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课标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法建议:1、学生记忆“基础巩固”部分内容。
(10分钟)2、当堂完成“能力提高”部分习题,“拓展延伸”部分习题只建议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15分钟)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纠错、互查、讨论,教师抽查并点评重难点习题或知识点。
能力提高要达到70%--80%的掌握程度,拓展训练要达到30%--50%的掌握程度,各学校根据学情具体把握。
(15分钟)4、机动时间5分钟。
课时安排:1-2节为第一课时,3-4节为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第1-2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4、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5、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6、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基础巩固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
2、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km= m1dm= m 1cm= m 1mm= m1μm= m 1nm= m。
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 ;课桌高0.7 ;篮球直径24 ;指甲宽度1 ;铅笔芯的直径1 ;一只新铅笔长度1.7 ;手掌宽度1 ;墨水瓶高度6 。
4、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5、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常用符号表示,时间的单位还有、等。
6、 叫误差。
常用减小误差的方是 。
7、物理学里把 叫做机械运动。
8、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通常选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9、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于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能力提高1、小林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他乘坐的火车为参照物,他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从2012 年9 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
“海监50 ”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的。
(选填“运动”或“静止”)3、如图1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 cm,如图2 秒表的读数为 。
4、中华龙舟大赛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站的精彩比赛画面,龙舟上运动员相对于岸上观众是 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运动员用力把浆向后划,龙舟却向前前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 cm,14.82 cm,14.73 cm,14.73cm 。
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 ,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
6、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A .2.5mB .2.5 dmC .2.5cmD .2.5 mm7、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 ,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 .1mmB .1cmC .1dmD .1m8、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 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μm=2.5 um ×10-6mB.2.5μm=2.5 ×10-5dmC.2.5μm=2.5×10-6cmD.2.5μm=2.5 ×10-9m图1图29、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
甲说乙是静止的,应该选择什么为参照物A.甲 B.乙 C.树 D.路面10、当甲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在路边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 B.乙车 C.路灯 D.地面11、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12、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13、当你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中,突然感觉汽车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这时汽车正在A.匀速行驶 B.加速行驶C.减速行驶 D.正在转弯拓展延伸1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cm;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m;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不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还缺少的步骤是:F.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15、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坐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
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孰道上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刻度尺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2、1000 0.1 0.01 10-3 10-6 10-93、m m cm cm mm dm dm cm4、零刻线量程分度值尺面分度值下一位数字单位5、秒s h min6、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7、物体位置的变化8、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地面9、不同参照物相对性能力提高1、静止2、运动3、2.65—2.72 5min 37.5s4、运动龙舟相互5、1 mm 14.82 cm 14.72 cm6、C7、A8、B9、A 10、A 11、C 12、C 13、B拓展延伸1、(1)A C 用铜丝圈的总长度l2 cm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EBF2、C第二课时第3-4节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5、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6、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基础巩固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
2、速度的定义:运动物体内通过的路程。
它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4、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测路程,用测时间。
能力提高1、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
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
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126km/h B.70km/h C.52.5km/h D.30km/h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1所示。
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3、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埋单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2,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图1图24、小汽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A.36km/h B.108 km/h C.144 km/h D.180km/h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
在图4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6、如图5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由图可知,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先减小再变大7、如图为千米数)的示数。
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里程数为 Km,平均速度为m/s。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8、在学校运动会中,小明参加50m短跑的竞赛成绩是8.0s,他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接力比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尽可能做到。
9、一辆以25m/s的的速度匀速行驶,该车在20s内通过的路程是 m。
10、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7所示。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 m。
11、在《襄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市区已初步规划了四条地铁线。
在这四条地铁线中,最长的约为38km,若地下车辆的平均速度是100km/h,全程运行时间为分钟。
12、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
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
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图7 图3 图4图5 图6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
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米/秒。
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米/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米/秒。
13、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8所示。
当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 m/s。
图8拓展延伸14、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m/s。
(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不变。
15、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