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o f u n i l a t e r a l a n d b i l a t e r a l p e d i c l e s c r e w s a n d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 P<0 . 0 5 ) 。A组 中 , 手 术 时间平 均 1 3 0 mi n , 术 中出 血量 平 均 约 2 7 0 m L; B组 中 , 手 术 时 间 平均 1 8 5 mi n , 术 中出
血 量 平均 约 5 l 0 mL 。 经对 比分析 , 两组 术 中 出血量 和 手 术 时间 差异 均有 统 计学 意 义 ( P<0 . 0 5 ) 。 A组 改善率 平 均
为9 3 . 5 %, B组 为 8 l _ 3 2 %; A组 优 良率 为 9 6 . 5 4 %, B组 为 8 2 . 1 4 %; A、 B组 植 骨融 合 率分 别 为 9 2 . 6 %、 9 6 %; 两 组 术 后 相 关并 发症 发 生率 分 别 为 7 . 4 %、 4 . 0 %。两组 间 改善 率 、 优 良率 比较 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 , 两 组 间植 骨
2 0 1 3 年 4 月 第 1 0 卷 第 1 2 期
・临床 研路椎 问融合术 治疗腰椎 问盘 突出伴腰 椎不稳 症 的临床研究
李 贤坤 谭 志 宏 洪海 滨 广东 省 惠州 市第 三人 民医 院脊 柱 外科 . 广 东 惠 州 5 1 6 0 0 2 【 摘 要】目的 观察 单 侧 和双 侧椎 弓根螺 钉 固定 、后 路椎 间融 合术 治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伴腰 椎 不 稳症 的临床疗 效 。 方法 5 2例单 节段 腰 椎 间 盘突 出伴 腰 椎不 稳症 患 者分 为两 组 , 2 7例 采用 单 侧椎 弓根钉 固定 、 椎 间入 C a g e融合 术 治疗 ( A组 ) ; 2 5例 采 用 双 侧椎 弓根 内 固定 、 椎间 C a g e融合 术 治疗 ( B组 ) 。术 前 、 术 后分 别 采 用 日本矫 形 外科 学 会( J O A) 腰痛评分 ( 1 5分 法 ) 评定 神 经 功 能 , 分别 计 算 两 组 患 者 病情 改 善 率 和优 良率 , 并 随 访 观 察植 骨 C a g e融 合情 况 和与 C a g e相 关 的 并发 症 发 生 情 况 , 比较 两 组 术 式 的 术 中出血 量 、 手 术 时 间及 骨 性 融 合 情 况 、 相 关 并 发 症 。 结 果 术前 , 两组 J O A评 分 比较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 , 术 后 随访 1 2 — 2 4个 月 , 平均 约 1 6个月 , 术 后 末次 J O A评 分 两组 间 比较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 两组 内术前 与术 后 J O A评 分 比较 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两种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两种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两种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林松;陈钱;陈洪柱;郭明伟;苗吉显;朱卉敏【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24(27)2【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5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29例)和TLIF组(26例)。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采用ODI评分和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切口长度和术后24 h引流量TLIF组长(多)于MIS-TLIF组(P<0.05)。

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内固定松动、融合器移位、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

两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IS-TLIF与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MIS-TLIF具有切口小、术后引流量少的优点。

【总页数】5页(P176-180)【作者】林松;陈钱;陈洪柱;郭明伟;苗吉显;朱卉敏【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R687.3【相关文献】1.两种不同微创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2.腰椎后路两种内镜下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3.MIS-TLIF术下两种融合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4.椎间孔镜下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5.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6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51.8岁,行腰椎后路病变节段附件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椎间植骨融合。

随访1~7年,观察JOA评分、融合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等。

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术后、术后1年及最终随访时临床恢复率分别为73.53%、82.35%和85.29%。

最后一次随访的融合率达98.53%,1例未观察到可靠的融合,并在术后3年出现内固定的断裂而再次手术。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1%。

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器;腰椎滑脱腰椎滑脱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也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腰椎滑脱的治疗方式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但其核心治疗原则仍不变—彻底解除神经根压迫,滑脱椎体复位及椎间的骨性融合[1]。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年起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病7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3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患者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35~79岁,平均51.8岁;病程10个月~8年。

L3/43例,L4/546例,L5/S119例;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类:Ⅰ°6例,Ⅱ°26例,Ⅲ°32例,Ⅳ°4例。

其中36例为椎弓峡部崩裂,32例为腰椎退行性滑脱。

所有病例均表现下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久站或行走后加重。

入院时平均JOA评分6.2分(4~9分)。

68例患者术前均常规摄正、侧、斜位片以了解峡部情况,57例行MRI检查以判定椎管狭窄、腰椎稳定性、腰椎间盘病理状态及神经受压等情况,并对腰椎滑脱程度进行评估。

单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自2007年10月开始,我院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28~69岁,平均46岁。

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合并腰椎失稳5例,合并椎管狭窄及侧隐窝狭窄10例。

复发8例。

突出部位:l343例;l4522例,l5s113例。

突出类型:中央型8例,单侧型30例。

病程3个月~10年。

临床表现: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18例,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14例,单纯腰痛6例。

伴下肢皮肤麻木21例,足下垂2例。

伴尿潴留2例。

伴下肢肌肉萎缩12例。

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阳性。

膝反射减弱13例,踝反射减弱15例。

x线过伸过屈应力片脊柱不稳5例,椎间隙变窄14例。

ct、mri检查均有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硬膜囊及神经根均可见受压,侧隐窝狭窄10例。

1.2手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气管插管下采用俯卧位,以髓核突出棘突间隙为中心作后正中纵形切口或弧形切口,于下肢症状明显一侧用电刀剥离骶棘肌,显露棘突,椎板,上下小关节突及黄韧带。

于突出上下椎体椎弓根上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

c—臂机摄片确定定位准确后,切除黄韧带,小关节突内侧缘骨质,扩大骨窗。

显露硬膜囊,神经根及侧隐窝。

向内侧小心牵开硬膜囊及神经根,切除突出髓核组织,用7~11号椎间撑开器依次将椎间隙撑开至适当程度。

用绞刀和刮刀清除上,下侧终极软骨及剩余髓核组织。

将自体骨处理成小骨粒压实打入合适的cage内。

多余的骨粒置入椎体间隙前部,压实后置入cage,cage后缘低于椎体后缘0.3cm。

安装连接棒,适当加压,使cage紧嵌于上、下终极之间。

放置引流,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术中失血150~500ml,平均380ml,未输血。

1.3术后处理术后24h内拔除引流管,以避免逆行感染。

卧床1个月,麻醉消失后即可起床解大小便,1个月后带腰围下地活动,3个月内避免弯腰,旋转活动及负重。

椎弓根螺钉系统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症中治疗体会

椎弓根螺钉系统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症中治疗体会

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症中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症治疗中的手术方法与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症者行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固定34例。

结果:经6~35个月随访,34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100%。

无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满意率率91.2%。

疗效评定根据腰椎joa评分系统:优:29例;良: 3例;可:2例;差: 0例。

优良率94.1%。

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症临床疗效良好,植骨融合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症状缓解明显,优良率及临床满意率高,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系统;椎间融合器;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症【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77-01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原因为腰椎退行性变,体重肥胖及强体力劳动者更易患此病,常因腰腿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症患者行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固定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

年龄26-72岁,平均48.5岁,病程6个月~30年。

其中峡部裂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9例,退行性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25例;l4~5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21例,l5s1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8例,l3~4、l4~5同时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1例,l4~5、l5s1同时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4例;ⅰ度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19例,ⅱ度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15例;植入1枚椎间融合器者29例,植入2枚椎间融合器者5例。

2 治疗方法2.1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双斜位及屈伸动态侧位x线片,行腰椎ct及mri检查。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h a d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i n c l u d i n g l e s s i n v a s i o n, q u i c k l y r e c o v e y, r s h o r t o p e r a t i v e t i me, a n d s a v i n g i f x a t i o n c o s t , i t ma y p r o v i d e a n lt a e r n a t i v e t r e a t me n t or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f a r l a t e r a l l u mb a r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
Al l p a t i e n t s we r e f o l l o w e d u p f r o m 1 2 t o 4 8 mo n t h s wi t h a n a v e r a g e o f 2 3 mo n t h s , t h e r e wa s n o i mp l a n t b r e a k a n d d i s p l a c e me n t i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X— r a y .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s u r g i c l a p r o c e d u r e o f u n i l a t e r a l p e d i c l e s c r e w i f x a t i o n wi t h t r a n s f o r a mi n a l l u mb a r i n —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wi t h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l u mb a r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d i s e a s e . Me t h o d s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0 9 t o J a n u a r y, 2 0 1 2,
固定 根 管 减 压 椎 问 C a g e 融 合 术 治疗 L ~ 椎 间盘 突 出伴 腰 椎 不 稳 疗 效 明 显 、 费用降低 、 创伤小 、 愈 合快 , 是 治 疗 Ll ~ 椎 问盘 突 出伴 腰 椎 不 稳 的可 靠 方 法 。
【 关 键 词】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 椎 间融合 ; 椎 弓根 螺 钉 固定 ; 病 例 对 照 研 究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u n i l a t e r a l l u mb a r p e d i c l e s c r e w f i x a t i o n c o mb i n e d
Un i l a t e r a l l u mb a r p e di c l e s c r e w f i x a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i n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l u mb a r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d i s e a s e

单侧椎弓根螺钉及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单侧椎弓根螺钉及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e w e e t r i n ,f s ewe n v re r s w s n h f b t e n v r b a f so s u in b t e et b a a o s i ,w t o to vo s s t e n ,w t o tlo e i g a d fa t r i ain e u o t i u b iu et me t i h u o s n n n r cu e f t . h l x o
裂 。疗效评定按 日本骨科 协会 (O ) J A 腰椎疾病 2 9分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 , 2 例 , 1 例 , 1 差 1 , 良率为 9 . % , 优 O 良 2 可 例, 例 优 4 1 脊
柱融合率为 9 . % 。结论 71 科技术。
关 键 词 : 椎 问盘 突 出症 ; 弓根 螺 钉 ; 柱 融 合 术 ; 侧 腰 椎 脊 单 中 图 分 类 号 :6 15 R 8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2—2 3 2 1 )3— 0 0—0 17 69(0 1 0 0 2 2
( a  ̄ nvrt a lt op a, a h ,100 C ia Y nm ui s y f i e H silY h n7 6 0 , hn ) e i i a d q t A s atO jcieT sr efs nbtenvr bas gepee n nlea pdc ce s btenvr bafs nt a bt c : b et obev t i ew e e e r i l i sadu i t l eil sr , e e e er i et r v eh uo t n c a r e w w t uo r —
f i n t e t e tpr lps fl m ba nt r e tbr ldic uso r a m n o a e o u r i e v r e a s L /Ch n h n C a g— o g, HEN a —o g,ZHOU — u Xio t n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单侧椎 弓根螺钉 固定联 合椎 间融合治疗腰椎 间盘 突 出症效 果观察
曹 涌 , 姚 羽, 张 烽
( 南通 大 学附属 医院骨科 , 江苏 2 2 6 0 0 1 )
『 摘 要1 目的: 评价经单侧行椎 弓根螺钉 固定联合椎间融合 治疗腰椎 问盘 突出症 的临床效果 。 方法: 应用经单侧
例, 可 3例。 末次随访时 , 放射学检查显示无 内固定失效 , 椎 间高度无丢失 , 2 1 例均骨性 融合 。 结论: 经单侧椎 弓根螺钉 固定联合椎 间融合是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有效治疗方 法。 [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单侧入路 ; 椎 弓根螺钉 ; 脊柱融合术
[ 中 图分 类号 ] R 6 8 1 . 5 + 3 【 文 献 标 志 码】 A

3 3 4・
交通 医学 2 0 1 3年 第 2 7卷第 4期 Me d J o f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s 。 2 0 1 3 . V o 1 . 2 7 . N o . 4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2 4 4 0 ( 2 0 1 3 ) 0 4 — 0 3 3 4 — 0 3
f 0 r l u m ba r di s c h e r ni a t i o n
CAO Yo n g , YAO Yu , ZHANG F e n g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O t r h o p a e d i c s , t h e A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N a n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a n g s u 2 2 6 0 0 1 )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u n i l a t e r a l p e d i c l e s c r e w i f x a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 i t h i n t e r b o d y f u -
1 d a y , 6 mo n t h s a f t e r t h e s u r g e r y a n d a t t h e e n d o f t h e f o l l o w— u p . Mo r e o v e r , t h e c l i n i c l a e f f e c t s we r e e v a l u a t e d b y u s i n g Ma c n a b
Cl i n i c a l e fe c t s o f u ni l a t e r a l p e d i c l e s c r e w ix f a t i o n c o mbi n e d t h i nt e r bo dy f us i o n
椎 弓根螺钉 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 间盘突出症 。 均行一侧椎板 、 关节突切 除, 椎问盘摘除 , 同侧椎弓根螺钉 固定+ 椎 间融合 术。对所有病例在 术前 l 天 和术后 6个月及 末次 随访进行评分 ,包括采 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 法( v i s u l a a n a l o g u e s c a l e , V A S ) 进行疼 痛评分 , 采用 O s w e s t r y 功 能障碍指数 ( 0 s w e s t r y d i s a b i l i t y i n d e x , O D I ) 评价 患者的腰椎功能 改善情 况及手术疗效 , 末次随访 按改 良 Ma c n a 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 , 并行影像学检查 。结果: 2 1 例患者手术后随访 1 2 ~ 1 9个月, 平均 1 5个月 。术前 、 术后 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 V A S评分分别是 7 . 1 1 + 1 . 3 9 , 2 . 6 5  ̄ 0 . 7 7和 1 . 1 2 + 0 . 5 l ( P < 0 . O 1 1 , O D I 评分 分别是 4 2 . 0 3 + 8 . 3 5 , 2 1 I 3 1  ̄ 6 . 3 5和 1 2 . 2 9  ̄ 3 . 7 1 ( P < 0 . 0 1 1 。采用 改 良 Ma c n a b标 准评价临床结果 , 优 8 例, 良l O
s i o n f o r l u mb a r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 Me t h o d s :2 1 l u mb a r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w 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u n i l a t e r a l l a mi n e c t o my , d i s c e c t o my , i p s i l a t e r a l p e d i c l e s c r e w i f x a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 Al l c a s e s we r e me a s u r e d wi t h VAS a n d ODI i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