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第二章 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第二章 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第二章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讲,会展旅游都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我国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几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特别是近几年发展更为迅速。但我国会展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本章将对国际和国内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促进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

第一节国际会展旅游的历史和特点

①时段划分参见:胡平编写,会展旅游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尽管会展旅游在中国起步不久,但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会展旅游已有几十年的成熟发展历史。其实,全球致力于发展旅游事业的国家都期望能把本国的会展旅游做成一道“大菜”。

美国的底特律市早在1896年就成立了一个名为Convention Bureau(即会议局)的组织,目的是为了招揽和吸引会议组织者将会议地点定在底特律。1920年,美国成立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vention Bureau (即IACB,即国际会议局协会),其后随着消遣旅游的兴起,为吸引这一类旅游者,在协会的名字中加入了visitor 一词,变为IACVB,并沿用至今①。但负责会展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仍是CVB最主要的工作内容。目前世界上会展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大多位于欧美。据统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最大的国际会议主办地美国长期占据这一市场的领先地位,其航空客运量的22.4%和饭店客人的33.8%均来自国际会议及奖励旅游。1998年,美国所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中,6%为会展旅游者,人数近300万,他们的消费总额达850亿美元。除美国外,法国、西班牙、德国及荷兰也是会展旅游业排在世界前几位的国家,其中荷兰在1997年主办了686个国际大型会议,在当年国际协会联合会所作的统计报告中排在十佳会议主办国的第六位。

全球最大的专业会议组织——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拥有

近600名会员,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有19个会员单位②。ICCA 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对实际操作方法的评估以促使旅游业大量地融入

日益增长的国际会议市场,同时为他们对相关市场的经营管理交流实际的信息。作为会议产业的领导组织,ICCA为所有会员提供最优质的组织服务,为所有会员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便利,为所有会员最大限度地发展提供商业机会,并根据客户的期望值提高和促进专业水准。

目前,会展旅游已成为令世界各国瞩目的旅游项目。许多国家将会展旅游作为一种高产出的旅游项目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有的国家还利用开发会展旅游产品来抵消其它旅游产品的下滑给本国旅游业

和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世界上对国际会议举办权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增强竞争力,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来完善各种会议设施,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上。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己经或正在新建和扩建特大型的会展中心,拥

①Alastair M. Morrisonetaz,Convention and visitor Bureaus in the USA:A Profile of Bureaus,Bureau Executives,and Budgets[J〕.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1998一7

②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0311952641.html,/view/2806679.htm[DB/OL].2013/5/15

有10万m2以上展场面积和能容纳数千人的会展中心屡见不鲜。此外,许多国家还专门设置了会议局一类的机构,负责宣传和推销本国会展旅游资源和产品。

二、国际会展旅游发展的格局和现状

国际会展旅游业近几年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然而,根据ICCA(国际会议协会)发布的《2010年国际会议协会国家和城市排名》,当今从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的角度来考察,世界会展旅游经济在世界各国发展很不均衡。如表2-2所示:

表2-2 2010年国际会议协会(ICCA)国家与城市排名①会议数量/国家会议数量/城市

排名国家会议数量排名城市会议数量

1 美国623 1 维也纳154

2 德国542 2 巴塞罗那148

3 西班牙451 3 巴黎147

4 英国399 4 柏林138

5 法国371 5 新加坡136

6 意大利341 6 马德里114

7 日本305 7 伊斯坦布尔109

8 中国282 8 里斯本106

9 巴西275 9 阿姆斯特丹104

10 瑞士244 10 悉尼,新南威尔士102

11 澳大利亚239 11 台北99

12 加拿大229 12 北京98

13 荷兰219 13 布宜诺斯艾利斯98

14 奥地利212 14 伦敦97

15 葡萄牙194 15 哥本哈根92

16 瑞典192 16 首尔91

17 韩国186 17 斯德哥尔摩89

18 阿根廷172 18 布达佩斯87

19 比利时164 19 布拉格85

①数据来源:中国会议产业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311952641.html,/News5156.html 2012/1/9

别上升一位名列第七和第八,巴西后退两名跌倒了第九。瑞士则是首次闯入前十。

排名前五的城市与2009年一样:维也纳连续第六年蝉联冠军,尽管与2009年相比还少了6场会议,这意味着其他城市正在缩小与其的差距。跟去年一样,巴塞罗那、巴黎、柏林和新加坡与维也纳一起占据五强。进步最快的城市分别是马德里(从13名到第6名),伊斯坦布尔(从17名到第7名),悉尼(27名到第10名)和台北(25名到11名)。哥本哈根和斯德哥尔摩跌出了前十。曼谷则干脆退到了二十名开外,其动荡的政局是罪魁祸首。如果依据2010年参加会议的人数排名的话,斯德哥尔摩能位居第三,说明其主办的会议虽然数量减少,但是规模却更大了。

近年来,许多国家积极筹建大型的会展中心;一些缺少会展经验的城市也在努力争取国际奖励旅游展会的主办权;有些酒店集团将扩张的目光投向那些最有会奖发展潜力的旅游城市;旅游设施成熟的国家也开始积极筹划更有特色的“会奖”体验主题;会奖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则通过升级服务来吸引全球会奖游客。各国为打造国际会奖旅游城市可谓花样百出。

(一)欧美澳稳坐会展旅游“老大”交椅

论起国际传统老牌的会展旅游目的地,欧美自然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众所周知,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是会展旅游最发达的国家,多年来一直稳坐会展旅游“老大”的交椅。

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国家,在进行商务活动和举办会议方面,美国拥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的优势。同时,作为一个色彩斑斓、风景无限的国度,它又拥有着为数众多的奖励旅游优质目的地。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为会展旅游人士提供了别样的情趣,而夏威夷是中国商务客人比较熟悉的地方,也是会展旅游团队比较青睐的目的地。迷人的岛屿风光和繁忙的大型会议活动、轻松的海边派对和紧张的商务谈判,在夏威夷可以完美结合。据美国会展旅游业内人士张军介绍,夏威夷会展中心平均每 5 天就有一个会议召开。与在拉斯维加斯、芝加哥等地举办的商贸型展览会不同,夏威夷的会议多为行业年会、研讨会、学术论坛、专业展览会等。

相比美国的会展旅游,英国则以其悠久的历史、贵族的传统、优雅的精神成为高端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国。英国最重要的MICE城市是伦敦。作为英国首都,伦敦拥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全市注册

酒店数量达10万多家,交通便利且运力强,各类会展中心众多。伦敦是2012年奥运会主办地,届时会展设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英国的高端会展旅游产品汇集了皇家仪式感、田园风光、高尔夫体验、现代艺术等众多元素,为会展旅游客人和商务旅游客人创造深刻记忆。根据近几年的国际大会协会的会议国家排名,英国一直处在前5名。

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可谓名副其实。作为世界会展强国,德国举办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知名展览会。规模化、产业化运作是德国会展业的主要特点。在世界上营业额最大的10家会展公司中,德国就有6家,全球5大展览中心中有4家在德国。德国专业会展对全球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所具备的卓越营销功能,是其最大的吸引力。展会主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及时转变,是德国会展业取得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例如,二战后德国展览会以机械、汽车、消费品等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IT产业的兴起,汉诺威信息技术展成为德国展会的头号品牌;近年来,德国又出现了一批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方面的会展品牌。

德国会展业在长期发展中构建了以行业分工为主、地区分工为辅、面向全球的强大会展网络。德国展会设立的首要原则就是行业细分市场必须明确。比如,同样在电子行业,汉诺威信息技术展和柏林消费电子展的观众群有明显区别,前者以采购商等专业客户为主,后者以终端消费者为主。德国各地区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会展品牌。德国比较重要的会展城市主要有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柏林、汉堡和斯图加特等,其中上百年的会展品牌不在少数。在国内行业、地区分工的基础上,德国会展企业积极推行全球化战略,并迅速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地处南欧的意大利,会展经济也相当发达。每年在意大利境内举办的各类展览活动达千余次,会展上的成交额年均约600亿欧元,为推动意大利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欧洲,意大利已成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会展业大国。

意大利生产体系的最大特点是中小企业众多,而且中小企业的分布相当分散,而展会成功地将这些小企业集中在一起,成为它们交流信息的平台。有关机构的调查显示,约75%的意大利企业将展会作为其拓展业务的平台。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意大利展览业最近几年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比如拓展展览业范围等。

近年来,澳大利亚会展旅游也丝毫不输欧美。据悉,2011年5月,澳大利亚商务旅游局举办了为期两周的亚洲巡展,在巡展过程中,来自澳大利亚的22家商旅界代表依次访问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六大市场,并展示了澳大利亚在承办世界一流商务活动以及作为首选会议奖励旅游目的地的综合能力与完善设施。澳大利亚旅游局北亚区总经理倪建华表示,推出此巡展,是为了向企业客户及旅行社提供广泛而多样化的行程选择,使其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

(二)新加坡、日本不甘示弱,中东 MICE 注入奢华元素,会展旅游遍地开花

目前全球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多达 40 万次,由此带来的收益估计为3000亿美元。正是由于会奖旅游业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纷纷抢占商机,希望在其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国际会奖旅游领域的竞争将会越发激烈。从发布的2010年中国和亚洲会展行业报告中看到,2009年,在亚洲举行的国际会议占全球会议的23%,其中新加坡举办了689次,位居全球榜首。尽管新加坡目前在举办国际会展数量上位居前列,但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未来的市场份额将会增大。比如韩国,在2009年举办了347次国际展览会,位居世界第11名,与2008年的293次相比,国际会议举办次数增加了54次,增幅为18.4%,远远超过国际会议举办次数平均3.8%的增幅。

近些年来,新加坡、日本等国家正以其持续增长的经济,不甘示弱地进军到世界MICE国家行列之中。

一直以来,新加坡以其友好的商业氛围和综合魅力不断地吸引商务游客前往。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署长许文威表示,长期以来,新加坡在借力亚洲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利用投资者对其稳定商业环境和连接东西方文化独特优势的认可,稳固自身在亚洲会展界难以撼动的地位。

据统计,目前有超过7000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将亚太总部设在新加坡,全球会议、展览筹办者也把这里作为其商务、会展与奖励旅游的首选地。新加坡每年举行6000场商务会议,占亚洲会议总数的25%,在过去几年,新加坡积累了成功举办商务会议的丰富经验。最近,在国际协会联盟(UIA)国际会议数据报告中,新加坡连续三年被评为“最佳国际会议城市”,同时也连续26年被评为“亚洲最佳会议城市”。

除新加坡之外,日本在MICE领域也具有强劲的实力。日本的MICE 发展经历了15年,开始于其本国的公司旅游,随着这种旅游模式的不断成熟,日本的会展旅游逐渐发展起来,一系列会展中心和会展旅游设施得到完善,加上日本政府推行的“观光利国”政策,MICE 更是得到重视和发展。

中东之旅,总离不开“奢华”这个关键词。无论是高端的商务旅游还是个人游,“奢华”是贯穿其中的主线。近些年来,中东国家正将奢华的特色融入到了其会展旅游当中。据悉,在 2011 中国(北京)国际商务会展旅游展览会上,中东国家都极力推介其会展旅游。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东旅游行业的逐步成熟、新建地标的渐次启用、凭借旅游局与合作伙伴的有效推广,以阿联酋为首的中东国家已显示出其将跻身全球顶级会展旅游目的地的趋势。

据悉,位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一家号称全球首家八星级酒店引起了世界游客的热议,这让人不得不联想起中东其他几家奢华至极的酒店。在中东旅游,人们仿若做一场纸醉金迷的梦,但这个梦不全然是那些贴金的外壳,神秘的阿拉伯文化、有趣的海洋体验都可为奢华之旅增添更多韵味。

肯尼亚是非洲发展会展经济比较好的国家。肯尼亚每年通过举办各种国际会议和展览,可以创造10多亿美元的收入。国际会展正成为推动肯尼亚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肯尼亚政府官员认为,肯尼亚拥有世界闻名的野生动物资源,旅游、酒店等服务行业也相对发达,为进一步发展会展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阿根廷近年来努力成为拉美地区的会展中心。当地一些专家认为,阿根廷会展业基础设施较好,从业人员素质较高,预计阿根廷的会展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7年,阿根廷举办各种展览会和大型会议的收入超过6亿美元,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

毫无疑问,MICE的兴起源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欧美国家爆发经济危机,导致这些传统会展旅游国家的MICE 发展遭遇瓶颈。“其实,各国举办各种展会并非仅为旅游,更多的是为了发展当地经济,而MICE也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举措”。“经济危机与西方国家的反恐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会展旅游的

发展。”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从当前形势看,各国纷纷在加大力度发展会展旅游,但会展旅游市场的重心似乎正在往新兴经济体国家偏移。会展旅游业内人士段庆

仁认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会展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欧美国家当前的经济危机或将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发展MICE的契机。专家认为,尽管全球的MICE发展进入饱和阶段,但这并不会影响MICE市场朝着更专、更细化的方向发展。

三、国际会展旅游发展的特点

综观世界会展旅游经济在全球发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国际会展旅游业目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 高投入、高收入、高盈利

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以会展业的发展作为基础。会展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不仅本身产业群的整体投入大,而且其配套的相关业态的投入更是可观。如日本东京国际展览中心,是东京投资19亿美元的现代化会展中心,配以方便的交通,有两条地铁直通会展中心,有直达会展中心的汽艇专用线,从羽田机场达到会展中心约15分钟,除公共汽车专用线以外,还有首都高速公路直到展览馆。根据德国贸易协会(AUMA)调查结果显示,2008-2009年德国参展商就对博览会的投资提高约6%,其中,生产资料、货物类、投资类生产厂家都有较高的参展预算。其中46%要投入更多的钱,只有13%表示要减少投入。机器制造业方面的企业普遍有良好的表现。对于所有的参展商来说增加费用的顺序通常是:扩大参展面积,展台搭建,增加参展人员,而部分缩小预算的公司最终会放弃参展。2008至2009年德国企业平均参展预算为399000欧元。每年每个公司要参加10次展会,6次在国内,4次在国外①。

国际会展业的利润大约在20%一25%之间,同时,会展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培育大量新兴产业,而且还可以带动服务、交通、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法国会展每年营业额达85亿法郎,展商的交易额高达1500亿法郎,展商和参观者的间接消费也在250亿法郎左右。

会展旅游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

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在美国、德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会展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达到1∶9水平。当前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GDP总和的1 % ,如果包括相关行业因会展所增加的产值,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则达到8 %的水平②。

(二) 重服务、重管理

①数据来源: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https://www.360docs.net/doc/0311952641.html,/s/blog_4ced55f60100aj0e.html,2012/2/25

②数据来源:戴学锋.中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N ] .华东旅游报, 2006-12-12 (A10) .

在会展业中,价格虽然也是竞争的有利手段,但是竞争的主要内容是服务,主要包括场馆设施、对外宣传、便利程度、过程安排及总体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新加坡总面积不过626.4平方公里,却有数十家有一定规模的会展公司,但没有出现类似降低场租、参展费用等恶性价格竞争。新加坡多数展览公司都是强调服务取胜,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参展商做成生意,提高会展的质量。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设有单一的国家级的展览管理机构。例如:德国的AUMA(德国展览委员会)、法国的CFME一ACTIM(法国海外展览委员会技术、工业和经济合作署)。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则把展览管理机构设在国家的贸易促进机构内如IEC(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ICEX(西班牙外贸协会)、JETERO(日本贸易振兴会)等等。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管理企业的职能会更多地通过非政府的行业管理协会来实现。目前,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一些欧美国家和个别亚洲国家与地区,政府管理展览行业的职能已经和展览行业协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共同合作、相辅相成。目前行业协会很多,比较有影响的国际性行业协会是UFI(国际博览会联盟)。在各国行业协会中比较活跃的有AIME(美国展览管理协会)、EFI(英国展览业联合会)、SACEOS(新加坡会议展览协会)和HKECOSA(中国香港展览会会议协会)等。与此同时,发达会展国家具有很强的国际战略意识,洞察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德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在政府支持下通过会展行业协会以及会展公司在全球进行会展和会展旅游的营销网络布点,实施国际化市场竞争战略。

(三)在专业化中寻求多元化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旅游都有着不同角度的理解,但对于会展旅游,业内更多地是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定义。尽管会展旅游源自于传统旅游,但会展旅游与传统旅游却有着较大的区别。据了解,会展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消费主体和消费目标上。传统旅游可以更多地理解为是公民旅游,此种旅游的消费主体是个人;而会展旅游消费的主体是一个机构。同时,会展旅游与传统旅游的目标也是不相同的。严格来讲,会展旅游是要在会议当中把旅游融合进来,包括在会议和旅游过程当中活动的融合。这些活动包括会议和奖励旅游期间的一些活动。比如欢迎晚宴,主题晚宴,团队建设等等。

随着会展旅游发展速度的加快,多元化方式已经开始呈现出来,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推出了很多根据会议和奖励旅游的目标而

设定的各类活动。环保商务游为多元化增色环保是近些年来的热门话题,自然,环保游也成了商务旅游多元化的又一热点。据悉,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推出了环保游的计划:马来西亚会展局在2011年全面启动了“马来西亚商务旅游绿色计划”,此计划囊括了一系列绿色会展游项目,包括森林植树游、清洁海岸游以及珍稀动物保护计划等。以其中的植树游为例,在会议签到过程中,与会者可以自愿捐献至少10 美元给该计划,代表们所捐献的金额将直接用于与马来西亚森林研究所合作开展的植树活动,亲自种植树木超过 30 棵的与会者将获得一块刻有本人姓名的牌匾,这块牌匾将被永久性地摆放在活动地点。这种身体力行的环保行动既丰富了旅客的环保体验,也为马来西亚政府 2020 年实现 40%的减排目标贡献了力量。

除马来西亚外,北欧旅游局也在着力推广诸如环保、设计、自行车、户外运动、美食等多种多样的乐趣体验的商务旅游。来自北欧旅游局的一项统计表明,2011年年初其组织就已在中国已经签署三个会展旅游大团去北欧进行环保游体验,每个团的人数都超过 2000 人。

文艺演出也为 MICE 锦上添花。文化艺术对于一座城市旅游非常重要。到一座城市旅游,人们参观的不仅仅是该地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

戛纳之所以能成为旅游胜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著名的戛纳电影节在此举办。近年来,随着演艺行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演艺行业也逐步兴起了。而在旅游的过程当中,观看文艺演出也成为了行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当前的会展旅游情况来看,会议和奖励旅游结合的程度更高了,在会前会后放松放松,体验一些风土民情以及观看一些文艺演出,这样可以使会展旅游更加精彩。

第二节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一、国内会展旅游发展的历史进程

虽然中国的会展旅游业经历了国际会展旅游的集市大发展时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会展旅游业后期的发展并没有与国际会展业同步。进入近代社会,我国的会展旅游有了不同于外国的发展历程。

(一)尝试阶段(1851-1926年)

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国会展业做了探索性的尝试,这种尝试更多的是发自民间企业。清朝末年,一批清醒的中国人最先想到的是睁开

①上海图书馆编写,《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经国务院批准,并获得国际展览局确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国家名义于1993年5月3日正式申请加入国际展览局(BIE),并于1993年12月被选为该局信息委员会会员。

1984年6月中国展览馆协会在杭州成立,以团体会员为主,吸收全国37个会员馆作为成员单位,挂靠国家文物局。中国展览协会发展迅速,目前有101名正式会员,代表了全国大部分展览业单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会展业以年平均20%的增长速度飞速发展,己经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活力的新兴市场。

(三) 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近二十多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国际与国内经济市场发展背景下,中国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会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各省(区、市)的专业场馆建设日臻完善,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中国会展业从单一展览、推介某一行业的成果、成就类展会(例如:广交会),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全国性订货会、交易会,以及后来以洽谈招商引资、经贸合作、出口成交为目的的地方政府主导型各种综合性会展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会展业作为促进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直得到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此前,举办会展纯粹是政府行为,政府牵头组织,政府投入资金,谈不上投资回报率。随着国门的开放,国际会展活动接待量逐年增加,至20世纪90年代几乎成为国内大城市的一景,并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为中心的全国性会展网络。但是,由于国内会展业缺乏统一的市场、没有规范的组织、相关人才紧缺等原因,我国未能在国际会展市场占有与所有资源相称的位置。据世界上权威的国际会议组织——国际会议协会(ICCA)的统计,2000年全球共举办大型国际会议2304个,其中在中国举办的只有25个。从1997年到2000年4月的综合评比来看,中国在国际会议国家与地区中排在第34位,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排在亚洲的如韩国、泰国、土耳其以及中国台北和香港的后面。这与中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极不相称的。

近几年,继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并在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2002年上海成功申办并在2010年成功举办世博会,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会展旅游企业已将中

国列为最重要的会展旅游目的地。可见,中国会展旅游正在不平衡中迅速的发展,吸引着国外大量会展、游客的到来,带动着国内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国会展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北京的亚运会、PAAT 年会、世界建筑师大会、万国邮联大会、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海的’99《财富》全球论坛、’200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年会、上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全国消费品交易会、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博鳌论坛、全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等。一批专业展览如北京的国际机床展、国际汽车展、国际通信展、国际纺机展、上海的国际家具展、国际模具展、珠海的国际航空展等被列入全球行业展览计划。目前每年定期在中国举办的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性、国际性会议和展览达100多个。这些会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强有力地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全国举办会展总数为 1684个,2001年上上升为2200个。2004年,全国共举办会展会展2467个,举办会展活动最多的是5个省时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川,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成为中国会展经济起飞的三大引擎,为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截至2010年,在世界会展业领先的九国中,中国展会总量排名第二,有竞争力的展会排名第七;场馆总量排名第三,最具竞争力的场馆排名第五;组展企业规模效益排名24强之外。①但我国目前在展会举办、展馆分布、组展企业方面存在多而散、小而弱等问题,亟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建设。近年来,中国会展旅游市场正在以每年超过 20%的速度增长。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会展旅游已占全部游客的 39.9%,成为入境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格局和现状

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会展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

(一)环渤海会展旅游带

环渤海会展旅游带以北京为中心,天津等城市为重点,具有起步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展会集中的特点。该产业带是以北京为中心,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①资料来源:人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311952641.html,/rollnews/2011-07/29/content_9236270.htm[DB/OL].2013/5/15

举办的机床展、纺机展、冶金铸造展和印刷展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北京会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十分突出,国内得到UFI认证的展会有80%都在北京。

《北京会展业发展报告2011》显示,“十一五”期间,北京会展业发展迅速,业务稳步拓展,接待会议数量逐年增加,会展业务收入大幅提高,会展设施使用率提升,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大企业龙头作用明显,奖励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会展旅游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程度提高。在各项会展收入中,国际会展收入增长势头强劲。2010年,北京举办国际展览291个,比2005年增加157.5%,国际展览收入34.38亿元,比2005年增长280.7%。根据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的统计,2009年,北京举办国际组织的年会或大会96个,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十,在全国位列第一;2010年,北京举办国际组织的年会或大会98个,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十二,在中国大陆仍保持第一。①

至2010年年末,北京市专业展览场馆的总展览面积达67.6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40.9万平方米,增长1.5倍;其中展厅使用面积40.7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20.3万平方米,室外展览使用面积达到 26.9万平方米,比 2005 年增加了20.6万平方米,增长3.2 倍。2010年全市接待展览总面积839.6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 207 万平方米。会议接待能力也大幅提高,2010年,北京有可出租的会议室5679个,比2005年增加53.9%,全部使用面积达到78.9 万平方米。由奥运主新闻中心改建的国家会议中心最大会议室可容纳6000人,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会议中心、九华山庄等单位成为北京接待大型、高端会议的重要场所。此外,“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朝阳公园、劳动文化宫及其他一些体育场馆、文化中心、公园或博物馆也对外承接会展业务,成为颇具特色的举办大型活动、文艺演出的场所,对专业会展场馆形成了有利的补充。2010年,北京各宾馆饭店和展览场馆共接待会议25.7万个,比2005 年增长48%,接待会议人数也大幅增加,2010年达1731.3万人次,全市全年平均每个会议室接待45个会议。北京拥有的区位优势和国际化大都市优势,使得国内外许多重要会议都选择北京作为举办地。北京正加快脚步迈向国际会展之都。

①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311952641.html,/newmain/roll/201109/23/t20110923_22716183.shtml.2013/4/27

天津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4年第一届天津春季全国商品交易会为标志。时至今日,展览会数量急剧增加,水平不断上升,曾先后主办与承办过世界体操锦标赛、世乒赛、东北亚论坛、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全国春季商品交易会、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国际级、国家级展会和各种行业展会。目前天津已建成使用的会展中心有三个,分别是天津国展中心、梅江会展中心和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此外还有天津体育中心、天津博物馆等专业展览中心。仅2010年,天津共举办展会158个,比2009年增加了20%,会展收入超过6.4亿元人民币,会展业对全市GDP拉动达到61.47亿元人民币。

(二)长三角会展旅游带

长三角会展旅游带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依托。该产业带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辐射范围广。该产业带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宁波、义乌、常州、绍兴、海宁、永康等城市为依托的新型会展产业带。上海凭借其吸引外资力度大、进出口贸易高和正逐步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会展业,势头迅猛。涌现出华交会、工博会和广告印刷包装展、汽车展、通讯展等知名会展项目。此外,宁波、义乌、常州、绍兴、海宁、永康等城市以其较发达的工业产业为基础发展起来一批专业化程度高、贸易色彩浓厚的地区性知名品牌展,如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常州的中小企业商品展、绍兴的纺织展、海宁的皮革展、永康的五金展等。

上海会展业的最大优势在于上海的经济总量及以上海为中心的

长三角区域。2010年上海的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4.23%。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2010年覆盖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20%,GDP平均增速达到12.6%,高于全国10.3%的增速。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是参加展会的企业、公司所不能放弃的,在巨大的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的影响下,上海会展业的发展具备了坚实的物资基础。且经过了2010年世博会,上海全面地接受了世界各地的考验,包括交通、治安、旅游、会展等,在各个方面更进一步与世界接轨。上海世博创纪录的7308万人,也让其软、硬件设施得到了长时间、集中式的检验,为今后承办高级别、多数量的会展项目做了铺垫。上海的专业展览馆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会议接待能力,上海十二个场馆的展览面积为476988平方米。2010年,上海展会的展览面积为58.69万平方米,

为上海会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上海的酒店数量完全可以满足会展的要求,截至到2010年,上海五星级酒店56家,四星级酒店61家,三星级以下酒店219家,共计客房7.6万间。

根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的资料,截至2010年12月底,协会已有会员499家,会员成分已呈多元结构,基本涵盖了会展主体业务以及与之相关的业务领域。会员包括国有单位,民营单位及外资合资、独资企业等。其中,品牌展览企业数量与日俱增,如华汉国际会展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现代广告公司已是国际博览会联盟(UFI)会员。目前,上海正在积极培育属于上海的国际会展品牌。

南京位于长江的中下游,历来是南北的交汇中心。南北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的南京长江大桥是最早也是目前重要的南北交通要道。南京背腹全国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并能辐射到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江苏国际展览馆及南京四、五星级的旅游饭店在内目前共有会展接待设施6.2万m2。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一期总建筑面积达16.8万m2,室外展览面积约3万m2,总国际标准展位5760个,为举办超大型会展提供平台,从而为大力发展南京会展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南京在全国会展城市综合排名中跃居第五,紧随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大城市之后,会展影响力逐渐扩大,连金融危机都对南京会展业影响不大。2010年南京共举办大中型展览和会议1348个,同比增长30.6%,其中1000个摊位以上的大型展览26个,同比增长36.8%,展览总面积达150万m2,同比增长30%。会展经济给城市经济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珠三角会展旅游带

珠三角会展旅游带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迅速。以广州为中心,广交会为助推器,形成了现代化程度高、特色突出、会展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会展经济带。该产业带是以广州、香港地区为中心,以广交会为助推器,以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东莞、顺德等城市群的兴起而形成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珠江三角洲会展产业带。广交会是这个产业带的显著代表,也是我国规模最大,交易额最高的贸易盛会;香港的电子、礼品、服装、珠宝和旅游成为五大名展;深圳以其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发展了高交会;珠海

以其区位优势发展了航空展;厦门举办的“投资贸易洽谈会”卓有成效;东莞以其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展。

广州是华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枢纽,也是国内会展旅游发展最早、会展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拥有“中国第一展”之称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是中国目前历史最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近年来,广交会每届成交额都超过100亿美元。以广交会为龙头,广州国际汽车展、广州国际照明展、广州博览会、广州国际美容美发等品牌展会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由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广州博览会,从199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每年都吸引十余万来自国内外的客商和观众。依托广交会的影响力,广州会展业蓬勃发展,各类国际(国内)展览、展销会每年多达上百次,其中2010年办展数达到230场,比前一年增加了15场。各类展会的举办,使广州在展会立项、展览工程、展场设计、展场租赁、广告宣传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具备较强的实力。

依托广州的区位优势,珠三角相关特色国际会展,珠海的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深圳的高交会、东莞的国际名家具展览会、中山的国际灯饰博览会、顺德的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以及花博会等节会也发展得很快。与此同时,广州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加强与港澳会展机构的协作,提升区域会展旅游国际竞争力,加速广州会展旅游经济向国内外辐射和延伸。

(四)东北会展旅游带

东北会展旅游带以大连为中心,沈阳、长春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和东北亚地区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长春的汽博会、沈阳的制博会、大连的服装展等品牌展会。大连市因其作为会展旅游城市确立了中国展览中心城市的地位,以大连服装节为代表。沈阳作为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发展了像装备展等一大批品牌展览会。长春依托一流的生产基地,极力打造汽博会,以电影城打造电影节,以农业商品基地打造农博会;哈尔滨会展业的特色是打造体育赛事和边贸交易会。

大连每年举办众多展会,有烟花爆竹迎春会、赏槐会、国际马拉松赛、啤酒节、软交会、房交会、国际服装博览会等,并且在国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星海会展中心建筑面积约9.4万平方米, 装饰豪华,设施先进, 堪称世界先进。2010年全年举办展会100个,展会

平均规模都保持在1万平方米以上,展出总面积达101.62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达25908家,其中境外参展企业1984家;参观人数达573万人次,其中境外参观人数2.2万人次;参展商达95549人,其中境外参展商7406人。

沈阳举办的重要国际、国家级展会有: 中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东北国际工业博览会、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中国沈阳商品交易会、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第64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等。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沈阳举办展会140余项,交易额突破了900亿元大关。2010年沈阳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37个,其中展览会184项,展览总面积18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7%,实现会展经济交易额1600亿元。国际级展会54个,占26%; 国家级展会32个,占14.6%; 区域性展会51个,占23.2%。其中,有13个展会活动属于超大型展会,从而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如期实现了沈阳会展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可以说,2010年是沈阳会展业的创新之年、提升之年和丰收之年。

(五)中西部会展旅游带

中西部会展旅游带以成都为中心,郑州、重庆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通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成都西部国际博览会、重庆高交会、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长沙红星博览会、等品牌展会,其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启动,中国西部城市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昆明是以展会、旅游、休闲城市的优势,成就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昆交会、中国花卉展等一批品牌展会;成都是中国西部腹地城市,近年来,在医疗、汽车、糖酒、家具、旅游等方面开办了系列展会;桂林的旅游节、南宁的飞歌会、重庆的高交会、武汉的武博会等,也都是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展会。

成都会展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植根于会展,表现为旅游。近年来会展业产值年均递增幅度超过25%,注册会展企业50多家,年累计办展规模超过1000个展位的会展达20个,在规模以上展会数量、面积方面,成都排名全国前十,在承接规模以上流动展会面积方面,成都排名全国第五,荣获2008—2009年度“中国十大会展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和“中国十大魅力会议目的地城市”,是名副其实的会展旅游城市。据初步统计,2009年,成都的会展业实现产值25.52亿元,增加值18.7亿元,同比增长35.2%。2010年成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doc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第二章 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第二章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讲,会展旅游都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我国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几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特别是近几年发展更为迅速。但我国会展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本章将对国际和国内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促进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 第一节国际会展旅游的历史和特点 ①时段划分参见:胡平编写,会展旅游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尽管会展旅游在中国起步不久,但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会展旅游已有几十年的成熟发展历史。其实,全球致力于发展旅游事业的国家都期望能把本国的会展旅游做成一道“大菜”。 美国的底特律市早在1896年就成立了一个名为Convention Bureau(即会议局)的组织,目的是为了招揽和吸引会议组织者将会议地点定在底特律。1920年,美国成立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vention Bureau (即IACB,即国际会议局协会),其后随着消遣旅游的兴起,为吸引这一类旅游者,在协会的名字中加入了visitor 一词,变为IACVB,并沿用至今①。但负责会展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仍是CVB最主要的工作内容。目前世界上会展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大多位于欧美。据统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最大的国际会议主办地美国长期占据这一市场的领先地位,其航空客运量的22.4%和饭店客人的33.8%均来自国际会议及奖励旅游。1998年,美国所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中,6%为会展旅游者,人数近300万,他们的消费总额达850亿美元。除美国外,法国、西班牙、德国及荷兰也是会展旅游业排在世界前几位的国家,其中荷兰在1997年主办了686个国际大型会议,在当年国际协会联合会所作的统计报告中排在十佳会议主办国的第六位。 全球最大的专业会议组织——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拥有 近600名会员,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有19个会员单位②。ICCA 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对实际操作方法的评估以促使旅游业大量地融入 日益增长的国际会议市场,同时为他们对相关市场的经营管理交流实际的信息。作为会议产业的领导组织,ICCA为所有会员提供最优质的组织服务,为所有会员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便利,为所有会员最大限度地发展提供商业机会,并根据客户的期望值提高和促进专业水准。 目前,会展旅游已成为令世界各国瞩目的旅游项目。许多国家将会展旅游作为一种高产出的旅游项目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有的国家还利用开发会展旅游产品来抵消其它旅游产品的下滑给本国旅游业 和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世界上对国际会议举办权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增强竞争力,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来完善各种会议设施,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上。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己经或正在新建和扩建特大型的会展中心,拥 ①Alastair M. Morrisonetaz,Convention and visitor Bureaus in the USA:A Profile of Bureaus,Bureau Executives,and Budgets[J〕.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1998一7 ②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0311952641.html,/view/2806679.htm[DB/OL].2013/5/15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会展业在我国被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都发展会展业有其城市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第一,会展业带来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传效应,对成都在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国内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成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产业,2005年分别为49.8%和28.1%,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变成都的资本和劳动力拥有状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经济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会展业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得会展业成为成都首选扶持产业之一。 目前,成都已成功举办过全国糖酒会、花博会等300多个展览会以及中国西部论坛、万国邮联等1500多场会议,展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容日趋完善,已涉及到机械、电子、建筑、花卉、食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知名会展企业:中国国展集团和香港展览公司已经进入成都。中欧

历史上规模最大、欧洲企业参会企业数量最多的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于11月9日在成都开幕,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会展业的规格和档次。2005年,成都举办展会近200个,其中7个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办会单位的场馆收入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当年GDP的5.06%,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糖酒会等大型专业展会的规模年递增幅度超过25%,本土展会发展态势喜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的展位数从首届的4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参展企业近400家。成都会展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展览会、会议和节庆活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力度、三产发达程度、会展硬件设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讯条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等,就整体而言,成都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经济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进行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必要条件。成都经济基础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十五期间经济总量与其增长幅度都比较高,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3.6、0.9个百分

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世纪90年代我国会展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会展数量不断增加、展览面积迅速增大、会展组织能力大大增强、场馆经营能力得到提升、会展公司数量在增加、实力在加强、具有竞争力的会展品牌和成功申办会展的城市越来越多。会展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提升公众生活质量、改善公民居住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这期间,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混乱无序、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综合竞争力薄弱,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会展场馆规模偏小、配套服务水平偏低、品牌展会偏少、专业人才素质偏低。未来几年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魏景飞,2010),必须把握机遇,尽快找出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改变,会展业发展出现新趋势 由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大幅度下滑,美国经济萎靡不振,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改变。危机过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试图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欧美经济开始复苏,未来几年将逐步增长,发达国家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李智玲,2009)。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新一轮国际分工呈现出以市场为导向,以跨国公司为核心,包含经济活动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策划与管理、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流通手段等)在内的垂直

分工。会展业随之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服务外包化、人才化和跨业态经营等特点,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且总体趋势不变,未来几年,环保依然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所以环保产业将引领全球产业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成为产业主导,迫切需要借助会展这一平台展示新技术和新产品。 (二)国内经济环境稳定,会展业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 20年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30%的速度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展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徐维东,2011)。未来在我国总体经济长期趋好、产业全面升级、以绿色发展战略为基调、国民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的基础上,会展业将得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将成为会展业的重大主题(崔铁岩,2010)。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促进广告、会展业健康发展”,业内学者陈泽炎认为这“反映着我国会展业的成长壮大和国家给予的重视与关注”。另外“十二五”规划的相关经济与政策,特别是对服务业的总体布局的规划,都为我国会展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会展市场化水平低下 我国会展业市场化程度总体来说还不高,具体表现在: 1.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导向不足,供求机制、价格机制、行业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范文 文化事业和旅游产生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全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新姿态、新作风、新思路,努力实现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紧紧围绕我区“一二三六”经济发展布局,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确立“深化事业、推进产业、发展旅游、强化管理、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多方利用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文化事业体系和文化产业格局,为努力打造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交融的高品位、多样化、开放型的文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增强文化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在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完善文化设施、发展基层文化、提高精品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主要工作目标是:群文工作:举办100场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培训各类文艺骨干100名;新增各类文艺团队20支;举办各类培训讲座1000人次;创作文艺作品100个,获市级以上各类奖项10个。 旅游工作:完成文脉挖掘、整合、利用和推介;完成“龙飞渡跸”牌坊、“天子津渡”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工作;做好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整合开发;完成*旧址搬址,推进施工建设。 文物文博工人: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搞好《*历史文脉》编撰工作;完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收集和整理。 市场管理工作:在引导、规范、发展和繁荣方面下功夫,积极营造服务全区经济的良好氛围;引进文化企业1-2个,实现税收100万元。 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设施载体建设工程。 1、积极推进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做为重要的国有文化阵地,无论是提升区域文化品位,还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文化工作“四基”要求,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尽快落实图书馆(文化馆)的新馆建设。 2、启动*机器厂旧址的落架大修工作。本着保护文物,传承历史文脉,发展旅游产业的原则,协调、监督设计、维修单位如期进行落架大修各项工作。 3、全面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积极发挥我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优势,利用网上资源、多媒体技术开展网上浏览、讲

我国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综述

中国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平稳,成为全球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的新兴产业,即时成为全球的热满话题。由于会展业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之大,已吸引了许多人踏足此行业,再加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的目光。会展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都市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增加外汇收入.开发城市相关产业的一种途径。关注会展的发展,但面对会展业的高速发展,作为朝阳行业的会展业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由于步伐太快而市场又没有成熟,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随之而来的,会展旅游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 关键词:会展旅游,问题,对策,经济泡沫,发展

会展业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兴发展的产业。它通过会议与展览的形式,传递信息,创造商机,提供服务,促成交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体形式包括各种洽谈会、交流会、展览会、展销会、展示会、博览会、交易会等。早在1851年,英国首办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创了大型跨国商品展览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的强大冲击,世界经济结构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会展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会展业之所以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商业经济形态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随之而来的会展旅游以及它们带来的经济效应也是巨大的。 一﹑会展旅游带来的效应 会展旅游是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和博览会、奖励旅游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会展旅游的出现及迅速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随着会议、展览的日益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因其对会展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被称为“城市的面包”和“触摸世界的窗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会展旅游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1998年,美国所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中,6%为会展旅游,人数近300万,它们的消费总额达850亿美元以上。根据香港展览业协会所提供的数字表明,I999年展览业为香港带来的收入已经达到10亿美元以上,估计其中仅2亿美元是展览业本身的收入,8亿美元是由展览活动带来的其他行业的收入。国际上会展旅游的关联带动作用在I:4到I:9。由于会展旅游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连带功能,当今世界各国对国际会议举办权的竞争日趋激烈。 会展旅游的发展能大大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如上海成功地举办99《财富》论坛,使全世界商界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里。而APEC 会议的召开,使世界首脑人物云集上海,更使上海声名远播,成为世界级的安全会展旅游目的地。这一切又为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埋下了伏笔。位于海南省东部万泉河海口的博鳌,过去是一个在地图上都难找到的小镇,虽然开发商在这里做了近lO年的努力,但小小的博鳌仍然是默默无闻,然而“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大会使其一夜成名。 同时会展旅游还能促进举办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国际会展旅游对举办城市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会展设施、便捷的交通,要有不同档次的住宿、接待服务设施、购物娱乐场所等,从而推动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为城市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展旅游能起到传播信息、新知识和新观念的积极作用。因为作为一种带有明显集合性特征的知识性活动,会展旅游能集中和直观地体现出人们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这些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一经现代通讯手段与媒介的传播和宣传,便在社会当中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泛的影响,使新知识、新观念传播开来。进而开拓人们的视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国际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将极大地促进各国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举办地文明程度得以不断提高。 二、中国会展旅游的现状 据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陈若徽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展和国内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北京在2000年举办的展览拉动了北京相关产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启示 荐 1944 刘文海原创| 2012-07-11 08:00 | 收藏| 投票 关键字:启示世界旅游业 本文出自《中国市场》杂志2012年7月,作者:刘文海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1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 《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5个月不用工作。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大同小异。美国人已有1/3的休闲时间,2/3的收入用于休闲,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 纵观60年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突出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是旅游业增长高速、持续、稳定,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与之相提并论。有学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游者数量而言,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就会翻番,从1950年的2500万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6. 7亿人次;从2000到2010年的最近十年中,由于旅游者基数不断增加,增速有所放缓,但十年中仍然增加了2.7亿人次,到2010年达到9.4亿人次。就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而言,过去60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6.9%,也基本是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翻番。其中,从 1950 年到 1960年的第一个十年,年均增长率为 10.6 %;依次第二个十年为9.1 %,第三个十年为5.6 %,第四个十年为4.8 %,第五个十年为4.3 %,第六个十年为6.5%。对比分析可见,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按每十年作为一个周期来测算,通常年均增长率在3%以下)。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国际旅游业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10%以上,旅游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2%以上。国际旅游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权重可见一斑。 二是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呈现“三足鼎立”新格局。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板块划分来看,欧洲和北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旅游胜地,是全球旅游市场的“双雄”。但最近十年来,情况却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也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国际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多样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第三首选目的地,从而形成欧洲、北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早在195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所接待的国际游客量不足19万人,到2000年接待的游客量达到了1.12亿人,2010年接近2.0亿人,占全球份额约20%。据预测,到202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占全球份额将上升为27.3%,超过北美(届时为17.8%),位居世界第二,进一

调研报告: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调研报告: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展业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其牵涉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绝大多数行业均将告别高速增长,我国会展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出现了与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相一致的会展业新常态,表现为增速减缓、体制滞后、竞争加剧等变化。目前,我市会展业也一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其进一步发展,无法更好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因此,亟需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与总结。 一、我市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作为会展业的重要物质支撑,会展中心在我市的会展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举办各种展览和会议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此外,XX市的交通具有海、陆、空的综合优势,全市已建成比较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相互衔接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众多酒店和宾馆经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接待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也将带动会展旅游业整体水平向高端发展。综上所述,我市举办会展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且日臻成熟。 (二)展会规模逐步扩大

展览总规模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2016年会展面积将达40万平方米以上。会展中心至今累计观展人数超过700万人次,展会品牌、拉动效益明显,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三)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XX会展业持续努力打造特色会展品牌,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展会发展战略,举办4场“惠货全球行”、14场“惠货全国行”活动。另一方面扩大外延、加深内涵,至今以会展中心为平台,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博览会、南国书香节暨XX书展、现代农业成果博览暨农业招商会、旅游博览会、台湾精品博览会、广电车展、鞋文化节等具有鲜明城市特色、较大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活动。这些展会逐渐形成了知名度并常态化。此外,会展中心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路线,坚持面向全国招展,提升会展的广度和内涵,先后引进了儿童用品展、华南工业展、服装节、购物节、茶博会、性文化节等项目,并重点打造了车展、房展、婚庆文化博览会等本地消费类展会。形式多样的会展活动在促进我市经贸和文化交流,活跃区域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市场消费,展示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推动、带动、辐射和促进作用。 (四)会展产业链已经形成 目前我市会展产业已初步形成上下游衔接的会展产业链。会展产业链围绕会展活动的开展而形成,相关企业以会展业为依托,积极寻求商机的同时也促进会展活动的发展。在每年举办大小林立的会展活动的促进带动下,会展广告、会展物流、展会布展、会展工程设计、会展商务服务等业务得以稳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以来,在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会累计成交金额超过60亿元,根据会展业1:9的拉动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 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转移到工业城市。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归自然地追求。 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 答:⑴公众性: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些人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便四散而去,彼此不再有任何的联系。这与现代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的情况基本相同。

⑵规模大: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参加者人数多达570人,其规模之众不仅在当时是绝对空前而且在此后的世界上也不多见。 ⑶全程陪同: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和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照顾。这一点是现代旅行社托马斯·库克的最早体现。 7、分析二战后来也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⑴世界人口的增加 意义: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 ⑵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意义:对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和普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刺激作用。⑶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意义:不仅意味着旅行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刺激了人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 ⑷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 意义:使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是出游人数大为增加,也使得出游距离和停留时间的延长成为可能。 ⑸城市化进程加快 意义:成为促使战后旅游需求增长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 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意义:对促成二战后旅游需求的增长也有积极影响。 ⑺旅游目的地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采取的支持与鼓励。 ⑻旅游目的地在景点和旅游设施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99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览,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 世纪中叶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在贸易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经济合作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发展状况 1。欧洲会展产业发展状况欧洲是世界会展产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 年的发展,欧洲的会展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都已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强国。从世界上举办大型展览最多的25 个国家的市场分布来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型和行业级展览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占世界总量的60% 以上。他们的展览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商比例、观众数量、贸易效应和相关服务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包括9个1000 多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德国拥有世界五大展览中心中的四个。目前,德国的总展览面积为240 万平方米。在世界主要会展业国家中,德国举办的专业国际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大。目前,德国每年举办400 多场国际展览。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的210 个专业国际贸易展览会中,近三分之二(超过130 个)在德国举行。德国展览机构在全球有386 个

办事处,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的显著特点是许多专业展览都是在城市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和包装展以及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 法国也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优势是举办综合性展览。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场展览,其中约180 场为国内和国际展览,约12场以上为国际专业贸易展览。法国展览馆占地160 万平方米,分布在全国80 个城市。 英国会展业近年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 1999 年英国举办了约900 场展览,在1XXXX 吸引了700 多场展览,成为欧洲展览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主要国际展览主要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举行。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展览场馆,展览面积37 万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北美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今天,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和展览业的直接收入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的报告,在美国和加拿大XXXX 举办的13185 场展览,总展览面积为4561 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 万平方米),843 场展览,展览面积为9290 平方米或以上,展览业的直接收入为104 亿美元(包括 90 亿美元) 3。亚洲会展业的发展 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仅次于欧美东南亚的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巨大的市场潜力、高度的国际开放度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发展了会展业。日本是一个世界展览大国,也是一个展览大国。展览场地和

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

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 摘要:会展活动往往会有旅游,把这个伴随会展活动而产生的旅游叫会展旅游,会展旅游是旅游产品的一种新兴方式,旅游业发达程度与否,会展旅游成了其中的一个风向标,由于会展旅游的经济效益可观,因而吸引了许多相关企业的参与。会展旅游可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更是在繁忙的商务活动中增添了一丝轻松,因此在许多会展活动中,几乎旅游活动都存在。随着会展活动的频繁增加,人们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适当休息、增加阅历、修养身心,会展旅游也成为诸多会展及旅游专业人员的研究对象。首先,文章从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狀和发展条件着手,就会展旅游行业现狀的特点和发展会展旅游的现实条件做了简明的分析;然后,对我们国家的会展旅游发展的现狀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陈述和解析;最后,对发展会展旅游提出一系列的策略。 关键词:会展业;旅游;发展趋势;展览 1 我国的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狀和现实条件 1.1 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现狀 随着我国会展活动的高速发展,会展旅游也声名鹊起,几乎所有的会展活动都有会展旅游的伴随行之,其发展速度和扩张规模都非常快。会展行业被称为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称为众多旅游企业效益增长的新方式。各地方政府为鼓励本地区会展行业的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鼓励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无疑对会展旅游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1.2 我国发展会展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 {1}交通。国家为促进经济和地区发展,在交通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尤其是为了促进旅游的发展,专门修建了通往某旅游景区的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一些更为稍微奢侈一些的交通方式如高铁、飞机等也为旅游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 {2}旅游资源。我们国家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几乎每一个会展举办地的周围都会有许多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这些资源内容丰富,旅游吸引力强,有许多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非常强,这些资源使得会展了旅游的目的地选择丰富了许多。 {3}会展业和旅游业。我国的会展业相关政策出台使得该行业愈发成熟,会展活动的安排愈加合理,这给许多商务人士的旅游提供了便利。其次是旅游业,我国旅游业发展历史悠久,行业发展和接待能力完善而成熟,这些都给会展旅游的可行性加了分。 有了这些优良的现实条件,会展旅游的已被许多商务人士列为会展活动目的地工作安排之外的必选项目,对会展旅游的发展起了促进意义。 1.3 我国会展旅游先存的问题 第一,政府干预。许多超大型的会展活动都是由政府操办的,政府部分在安排相关的旅游活动时,其拥有许多便利条件,比如车辆成本、景区门票、景区导游的聘请等,使政府组织的会展旅游活动成本或许很低,这对于市场的会展旅游组织无疑是负面影响,使得许多旅游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缺失了优势。 第二,由于会展行业的发展目前还没有非常完善,在一些展会活动中的一些瑕疵影响了商务客人心情,使其失去了会展旅游的兴趣,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分尽快完善会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会展行业有序的发展,唯有这样,才能使会展

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修订稿

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国际市场的会展业和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工业,会展业已是一座城的城市名片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随着文明社会建设的向前推进,人们对物质、文化交流的需求日益渐长,会展业在人文交流中发挥着枢纽作用。本文基于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从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定位、市场机制、组织管理模式、硬件和软件建设、会展业竞争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 Abstract: Exhibition industry, tourism, and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re called the world three big smokeless industries.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card of a city and the "booster"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ivilized society, people are having growing demand for mater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cultural exchanges. Based on the domestic exhibi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market mechanis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xhibition industry, exhibition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informatiz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