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mr检查序列的选择及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共90页

合集下载

乳腺疾病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MRI诊断教学文稿

乳腺疾病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MRI诊断教学文稿
1、青春期 ●乳腺主要为腺体组织,呈均匀(jūnyún)致密影 ●皮下脂肪及腺体间脂肪呈磨玻璃样密度 ●乳腺导管呈放射状分布 2、成人期、哺乳期 ●腺体增殖,脂肪增加,腺体呈结节状致密影 3、老年期:腺体萎缩 ●主要为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 ●表现为低密度背景上向乳头方向集中的索条状及网
状影
第二十三页,共135页。
第四十一页,共135页。
边缘(biānyuán)光滑、分叶状肿块-浸 润性癌
不规则形,边缘毛刺(máocì)肿块-浸润性癌
第四十二页,共135页。
动态增强(zēngqiáng)曲 线类型及意义
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Ⅰ型:单相型,逐渐上升型 诊断(zhěnduàn)良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第二十页,共135页。
脂 肪 型
多 量 腺 体 腺 体 型
第二十一页,共135页。
(shǎoliàng)
少 量
腺 体 型
致 密

(zhìmì)
正常(zhèngcháng)乳腺 X线分型
脂肪型 少量(shǎoliàng)腺体型 多量腺体型 致 密型
第二十二页,共135页。
不同(bù tónɡ)年龄阶段乳腺的 不同(bù tónɡ)表现
II型:平台(píngtái)型
第四十五页,共135页。
III型:流出型,速升速降型
第四十六页,共135页。
强化(qiánghuà)类型
局灶性强化 融合片状 点状: 成簇:不均匀,直径大于5mm 节段性 导管强化: 导管的线状或分支(fēnzhī)状强化,需穿刺(癌的
可能大于纤维囊性变) 团簇状强化恶性可能更大 钼靶无异常者阳性预测值较低
第二十八页,共135页。
乳头不同(bù tónɡ)程度强化,皮肤无强化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序列的鉴别及影像学表现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序列的鉴别及影像学表现

THANKS
感谢观看
误诊原因分析及避免方法
误诊原因分析
主要由于乳腺病变种类繁多,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部分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影像学表现相似,易导致误诊。
避免方法
结合患者年龄、病史、临床表现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于难以鉴别的病变,可行穿刺活检或手 术切除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提高影像科医生的专业技能和诊断经验也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扫描序列选择
常规包括T1WI、T2WI、 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等序列 ,必要时可加做波谱成像、 灌注成像等功能成像序列。
图像后处理
对原始图像进行减影、最大 信号强度投影等后处理,以 更好地显示病灶形态学特征 及血流动力学信息。
03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序列 分析
T1WI序列特点及作用
1 2
T1WI(T1加权成像)序列
04
乳腺癌影像学表现分析
肿块型乳腺癌影像学表现
形态不规则
肿块在磁共振成像上通常呈现不规则形态, 边缘模糊或呈分叶状。
增强后强化
注射造影剂后,肿块通常出现快速、明显的 强化,且强化程度不均匀。
信号不均匀
肿块在T1加权像上通常呈低信号,T2加权 像上呈高信号,且信号强度不均匀。
周围结构受侵
肿块可能侵犯周围脂肪组织、皮肤或胸肌, 表现为相应结构的信号异常。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表现
腋窝淋巴结转移
表现为腋窝内肿大淋巴结,信 号不均匀,增强后可见强化。
内乳淋巴结转移
内乳淋巴结位于胸骨旁,转移 时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信号 异常。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锁骨上窝内出现肿大淋巴结, 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强化明显 。
远处淋巴结转移
部分乳腺癌患者可出现远处淋 巴结转移,如肺门、纵隔或腹

乳腺病变的MR诊断

乳腺病变的MR诊断
• DWI呈高信号,ADC值较低,MRS可见胆碱峰
良性肿块的MR特点
• 肿块形态多呈圆形及卵圆形,边缘清楚及光滑 • 平扫T1W表现多呈等低信号,T2W信号取决于肿瘤内部
结构不同而异,如纤维腺瘤,纤维成分多信号强度低,细 胞和水含量高则信号强度高。如囊肿,T1W成低信号, T2W呈高信号,边缘光滑 • 动态增强:乳腺大多良性肿块呈渐进性强化,信号-时间 强度曲线呈上升型,强化方式多由中心性向外扩散,呈离 心性强化 • DWI呈高信号,ADC值较高,MRS未见明显胆碱峰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流出型
SUB-MIP:显示肿块血供情况
MIP-最大信号影
病列2:钼靶片显示乳腺呈致密型
女,43岁,发现左乳内上肿块数月。
钼靶片显示呈致密型乳腺,难以显示病灶
左乳内侧深部有一肿块
T2W脂压图像显示:左乳内上局部一小结节灶,呈略高信号
B值=800时,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 值约0.78×10-3 mm2/s
• 0级:需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说明检查获得的信息不够完整。 • I级:未见异常。 • II级:考虑良性改变,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 • III级: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
这一级恶性的比例小于2%。 • IV级:有异常,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 • IVa级:倾向恶性可能性低。 • IVb级:倾向恶性可能性中等。 • IVc级:倾向恶性可能性高。 • V级: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需要手术
乳腺MR检查常规序列
1. 平扫:横断面:不抑制T1W、T2W脂抑、DWI 2. 动态增强1+5(一次平扫+5次动态增强) 3. 乳腺左右分别矢状面:T1W增强 4. 感兴趣肿块加做:单体素MRS 5. 以上4条为基本序列,根据目前病人较多,经讨论对乳腺

乳腺MR检查规范及应用

乳腺MR检查规范及应用
Single / Multi transmitter QBC
Conventional coil
Multi transmitter coil
基于个体差异的 RF匀场
相位 幅度 波形 能量
33 Dec 19, 2015
Internal use only
shimming
F0
inversion delay
B1_calibration
B1_calibration——为什么3.0T会产生驻波?
Magnetic field ↑,RF penetrate through↓
1.0T : λH20 = 79cm 42MHz
1.5T : λH20 = 52cm 64MHz
3.0T : λH20 = 26cm 128MHz
− Inhomogeneous B0 field − SPAIR pulse partially positioned on fat
inversion delay
B1_calibration
shimming——可供选择的B0场匀场模式
Auto shim
Volume shim
Imaging
B0 map
B1_calibration
F0——推荐使用交互式F0
28 Dec 19, 2015
Internal use only
shimming
F0
inversion delay
B1_calibration
inversion delay——设置为多少合适?
SPAIR delay 50
SPAIR pulse
Internal use only
Hypothesis
现在有一个病人来到我们面前, 希望做乳腺磁共振检查。

乳腺MRI诊断医学课件

乳腺MRI诊断医学课件
• 0级:需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说明检查获得的信息不够 完整。
• I级:未见异常。 • II级:考虑良性改变,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 • III级: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
次)。这一级恶性的比例小于2%。 • IV级:有异常,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 • IVa级:倾向恶性可能性低。 • IVb级:倾向恶性可能性中等。 • IVc级:倾向恶性可能性高。 • V级: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需要
增强后,矢状位扫描3D重建,对病灶范围进行多方 位观察
动态增强,可见早期强化并 快速流出 曲线呈流出型。 MR诊断:左乳Ca;BI- RADS评分5级。 病理:浸润性导管癌
病例5:左乳多中心性乳腺癌
R
L
55岁,发现左乳肿块数月
病例5-多中性乳腺癌 T2W
T1W
T2W脂压序列显示:左乳近胸壁处见不规则肿块,并见 左乳内侧局部形态稍隆起,信号略异常,边缘欠清
提示恶性病变(87%)
侵润型导管癌
乳腺恶性肿块MR特点
• 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有分叶及毛刺或蟹足状改变 • 平扫T1W表现为低信号,T2W信号取决于肿瘤内部成分,成胶
原纤维占有比例大则呈较低信号,细胞和水含量高则信号强度 呈较高信号 • 动态增强:乳腺癌信号-时间强度曲线呈流出型或平台型,强 化方式多由边缘强化向中心渗透,呈向心样强化 • DWI呈高信号,ADC值较低,MRS可见胆碱峰
良性肿块的MR特点
• 肿块形态多呈圆形及卵圆形,边缘清楚及光滑 • 平扫T1W表现多呈等低信号,T2W信号取决于肿瘤内部结构
不同而异,如纤维腺瘤,纤维成分多信号强度低,细胞和水含 量高则信号强度高。如囊肿,T1W成低信号,T2W呈高信号, 边缘光滑 • 动态增强:乳腺大多良性肿块呈渐进性强化,信号-时间强度 曲线呈上升型,强化方式多由中心性向外扩散,呈离心性强化 • DWI呈高信号,ADC值较高,MRS未见明显胆碱峰

乳腺mr检查序列的选择及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医学

乳腺mr检查序列的选择及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医学

❖ MR表现为:T1WI和T2WI呈均匀等信号,被 高信号的脂肪包围环绕,内部见低信号的纤 维分隔,脂肪抑制序列清晰显示乳腺导管系 统自乳头向后方呈树枝状分布,增强后呈弥 漫性斑点状强化或小片状强化。
女,47 岁,双乳涨痛1 年,触及广泛结节样腺体增生。FS23D2FLASH T1WI 矢 状序列,双侧乳腺增强后,腺泡呈弥漫性斑点状强化。
女,34 岁,右乳巨大肿块20 天,质硬,与皮肤粘连,FS23D2FLASH T1WI 增强序列, 病变明显强化,血管影增多,皮下脂肪模糊,累及腺体后方间隙,经核芯针穿刺诊断 为乳腺炎症,并多发小脓肿形成。
乳腺囊性增生症
❖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非炎症性、 非肿瘤性病变,常见于中年妇女,临床主要 表现为乳腺组织局部增厚、边界不清的肿块 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可有疼痛或乳头溢 液,大部分与月经周期有关系。
❖ 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曲线可分三型:一为单 相型,即缓慢上升型;二为平台型;三为速 升下降型。其中一型为良性病变,三型为恶 性病变,二型良恶性有部分重叠。
❖ 随着MR技术的发展,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 率的提高,动态增强扫描不仅可提供病变的 血供特点,并且可进行乳腺肿瘤的供血动脉 成像。强化后剪影图像对血管的显示清楚。
❖ 但是胆碱峰并非乳腺 峰。应用MRS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及进行化 疗后疗效评价仍有一定困难和限度。
❖ 而且目前MRS成像技术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制 约和影响,如磁场均匀度、病变大小和扫描 过程中患者不自主体位变动等。故MRS在乳 腺上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及技术上的改 进。
《3. 0TMR乳腺专用线圈在其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陈家荣,刘 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9月25期
《MRI不同成像序列检查乳腺的比较》

乳腺疾病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乳腺疾病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小于10%的为浸润性小叶癌 来源于淋巴、造雪组织及间叶组织的
恶性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多中心病变,环状强化、 浸润性导管癌,毛刺肿块 分叶、毛刺。乳头内陷
小管状癌,对侧乳腺癌已 切除
浸润性小叶癌,不规则肿块,不 均匀强化
浸润性小叶癌,多中心病变
B细胞淋巴瘤
血管肉瘤术后,肿瘤残留,富血供,明显强化
脂 肪 型
少 量 腺 体











正常乳腺X线分型
脂肪型 少量腺体型 多量腺体型 致密型
不同年龄阶段乳腺的不同表现
1、青春期 ●乳腺主要为腺体组织,呈均匀致密影 ●皮下脂肪及腺体间脂肪呈磨玻璃样密度 ●乳腺导管呈放射状分布 2、成人期、哺乳期 ●腺体增殖,脂肪增加,腺体呈结节状致密影 3、老年期:腺体萎缩 ●主要为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 ●表现为低密度背景上向乳头方向集中的索条状及
间隔强化-浸润性导管癌
中心强化-浸润性导管癌
术后脂肪坏死-环状强化
非肿块强化
灶状 线状 导管状 节段状(一个单独的导管系统) 局灶性(多个导管系统):良性多 多局灶性: 弥漫性:良性多
节段性分支线状强化-原位导管癌(DICS)
不规则线状强化-DICS
线状强化-术后疤痕
导管强化-DICS
乳腺血管
乳腺外上:外侧胸廓 动脉
主要供血动脉:内乳 动脉(60%)
肋间动脉
乳腺淋巴和淋巴结
97%引流到腋窝 3%内乳淋巴结
MRI能发现更多的乳内淋巴结(强化明显)
良性淋巴结(有血管进淋巴结门)
乳腺血供
乳腺分型
脂肪型乳腺(腺体组织<25%) 少量腺体型(腺体组织占25%~50%) 多量腺体型(腺体组织占50%~70%) 致密型(腺体组织>75%)

乳腺疾病MR诊断及规范

乳腺疾病MR诊断及规范

乳腺疾病MR诊断及规范4 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4.1.1 乳腺癌的诊断当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性质时,可以考虑采用MRI进一步检查。

4.1.2 乳腺癌的分期由于MRI对浸润性乳腺癌的高敏感性,有助于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所不能发现的多灶病变和多中心病变,有助于显示和评价癌肿对胸肌筋膜、胸大肌及胸壁的浸润等。

考虑保乳治疗时可进行乳腺增强MRI检查。

4.1.3 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对于确诊乳腺癌需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结束时MRI检查有助于对病变治疗反应进行评估,对治疗后残余病变范围的判断。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对于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而临床检查、X线摄影及超声都未能明确原发灶时,乳腺MRI有助于发现乳房内隐匿的癌灶,确定位置和范围,以便进一步治疗。

4.1.5 保乳术后复发的监测对于乳腺癌保乳手术(包括成形术)后,临床检查、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检查不能确定是否有复发的患者,MRI有助于鉴别肿瘤复发和术后瘢痕。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对于乳房假体植入术后者,MRI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植入假体完整性的评价。

4.1.7 高危人群筛查MRI在易发生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中能发现临床检查、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阴性的乳腺癌。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适用于仅在MRI上发现的病灶,并对此靶病灶行超声和X线片的再次确认仍不能发现异常者。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⑴妊娠期妇女。

⑵体内装有起搏器、外科金属夹子等铁磁性物质及其他不得接近强磁场者。

⑶幽闭恐惧症者。

⑷有对任何钆螯合物过敏史的患者。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4.3.1 检查前准备4.3.1.1 临床病史了解患者发病情况、症状、体征、家族史、高危因素、乳腺手术史、病理结果及手术日期,注明绝经前或后及月经周期,有无激素替代治疗或抗激素治疗史,有无胸部放疗史,询问患者有无前片及其他相关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