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练习题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6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步练习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上,其作用效果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受力物体上,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不能抵消。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究竟称哪一个力是作用力是任意的4、下面有关相互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一定是摩擦力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C、船的螺旋桨对水的作用力就是使船前进的推力D、只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5、甲、乙两队拔河,甲队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队胜B、当甲队把乙队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C、只有当甲队把乙队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才等于乙对甲的拉力D、甲对乙的拉力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只是地面对甲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最大静摩擦力,所以甲队胜6、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相互作用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是一对平衡力C、属于同一性质的两个力必定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属于同一性质的两个力不可能是一对平衡力7、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A、一对B、二对C、三对D、四对8、两物体A和B,中间用弹簧连结,并用细线悬于天花板下,如图,下列四对力中,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A、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和弹簧对物体A的拉力B、弹簧对物体A的拉力和弹簧对物体B的拉力C、弹簧对物体B的拉力和物体B对弹簧的拉力D、物体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9、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一定是等大、反向、共线的B、一定是性质相同的C、一定是作用效果相同的D、一定是同时变化的10、两人拔河甲胜乙败,甲对乙的力是300N,乙对甲的力 300N。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单元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桌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的竖直挡板,现将一个质量一定的重球A与截面为三角形的垫块B叠放在一起,用水平外力F可以缓缓向左推动B,使球慢慢升高,设各接触面均光滑,则该过程中()A.A和B均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B.B对桌面的压力越来越大C.A对B的压力越来越小D.推力F的大小恒定不变2.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学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1,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 f1;推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2,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 f2则()A.F1与车前进方向相同B.F f1与车前进方向相同C.F2与车前进方向相同D.F f2与车前进方向相同3.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为F1、F2,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可能出现F<F1同时F<F2的情况B.不可能出现F>F1同时F>F2的情况C.不可能出现F<F1+F2的情况D.不可能出现F>F1+F2的情况4.下列各图中,P物体对Q物体的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5.目前,我市每个社区均已配备了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如图所示器材为一秋千,用两根等长轻绳将一座椅悬挂在竖直支架上等高的两点.由于长期使用,导致两根支架向内发生了稍小倾斜.如图中虚线所示,但两悬挂点仍等高,座椅静止时用F表示所受合力的大小,F1表示单根轻绳对座椅拉力的大小,与倾斜前相比()A.F不变,F1变小B.F不变,F1变大C.F变小,F1变小D.F变大,F1变大6.如图中表示的是小车所受外力F的图示,所选标度都相同,则对于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是()A.F1和F2B.F1和F4C.F1和F3、F4D.都不相同二、多选题7.(多选)春天,河边上的湿地很松软,人在湿地上行走时容易下陷,在人下陷时 ()A.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就是他受的重力B.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C.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D.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小于他受到的重力8.(多选)2010年2月24日《江西日报》报刊登了一则图片新闻:2月20日15时30分,在瑞金市桦林北路一工地鱼塘内,一名女子下半身已深陷淤泥之中,接到报警后的瑞金消防大队官兵立即出动消防车火速赶往事故现场.一到现场,救援官兵立即展开救援行动,一名战士身穿轻型防化服,戴上腰带,绑好绳子,只见他脚踏木板,摸索着一点点地向被困女子靠近.经过10分钟的救援,成功救出遇险女子.关于女子身陷泥潭和消防战士踏板救援的说法正确的是()A.女子身陷泥潭时,人对淤泥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淤泥地面对她的支持力B.女子身陷泥潭时,人对淤泥地面的压力大小小于淤泥地面对她的支持力C.消防战士踏板救援时,人对木板的压力大小等于木板对他的支持力D.消防战士踏板救援时,人对木板的压力大小大于木板对他的支持力9.(多选)如下图所示,一木块在垂直于倾斜天花板平面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木块一定受到4个力的作用B.木块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C.逐渐增大推力F,木块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D.木块受天花板的滑动摩擦力随推力F的增大而增大10.(多选)一滑雪者沿一倾角为α的山坡滑下,然后又滑上另一倾角为β的山坡(α>β),动摩擦因数均为μ.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两山坡上,滑雪者都受到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摩擦力作用B.在A、B两山坡上,滑雪者都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C.在A山坡上摩擦力是动力,在B山坡上摩擦力是阻力D.在A、B两山坡上,摩擦力都是阻力,且滑雪者在A山坡上所受摩擦力小于在B山坡上所受摩擦力三、实验题11.在“寻找等效力”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讨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12.做“寻找等效力”的实验时:(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_______和________.(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A.每次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3)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__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四、计算题13.如下图所示,一名骑独轮车的杂技演员在空中钢索上表演,如果钢索所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 000 N,演员和独轮车的总质量为80 kg,两侧的钢索最大成150°夹角,钢索能安全使用吗?(cos 75°=0.259,g取10 N/kg)14.如图所示,某人用轻绳牵住一只质量m=0.6 kg的氢气球,因受水平风力的作用,系氢气球的轻绳与水平方向成37°角.已知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为15 N,人的质量M=50 kg,且人受的浮力忽略不计.(sin 37°=0.6,cos 37°=0.8)(1)求水平风力的大小;(2)求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3)若水平风力增强,人对地面的压力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15.如图所示,木板A的质量为m,滑块B的质量为M,木板A用绳拴住,绳与斜面平行,B沿倾角为θ的斜面在A木板下匀速下滑.若M=2m,A,B间以及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试求此动摩擦因数μ.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A、B整体受力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F NB=(mA+mB)g,不随球的升高而改变,故B错误;分析球A受力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F NAB=,F NA=mg tanθ,并不随球的升高而改变,故缓慢推动B的过程中F也不变,C错误,D正确;垫块B受支持力、压力、重力、推力F 四个力作用,A错误.2.【答案】B【解析】3.【答案】D【解析】如果F1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其合力为零.既小于F1又小于F2,故A错误;如果F1、F2同向,则合力F=F1+F2既大于F1又大于F2,故B错误;合力F的范围为|F1-F2|≤F≤F1+F2,因此C错误,D正确.4.【答案】A【解析】首先P对Q物体的压力一定作用在Q物体上,所以选项B、D错误.其次,压力的方向应垂直于接触面指向Q物体,所以选项C错误,A正确.5.【答案】A【解析】木板静止时,受重力和两个拉力而平衡,故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F=0;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2F1cosθ=mg解得:F1=由于长期使用,导致两根支架向内发生了稍小倾斜,故图中的θ角减小了,故F不变,F1减小;故选A.6.【答案】B【解析】判断作用效果是否相同,应从力的三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去考虑,三要素相同则作用效果相同,而力沿其作用线平移时作用效果不变,选项B正确.7.【答案】CD【解析】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任何时候大小都相等,B 错误,C正确;人下陷,表明人受到的支持力小于其重力,故他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其重力,A错误,D正确.8.【答案】AC【解析】女子身陷泥潭时,人对淤泥地面的压力和淤泥地面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正确,B错误;消防战士踏板救援时,人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D错误.9.【答案】AC【解析】木块在重力作用下,有沿天花板下滑的趋势,一定受到静摩擦力,则天花板对木块一定有弹力.木块受力如图:故A正确,B错误.根据平衡条件得:F=F N+G cosα,F f=G sinα;逐渐增大F的过程,F N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增大,而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F f不变,木块将始终保持静止,故C正确、D错误.10.【答案】BD【解析】在山坡上滑雪者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其中重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力,一是使人有沿山坡下滑趋势的分力,二是使人压紧坡面的分力.分析人体受力时,考虑了mg就不能再同时考虑它的分力,故A错误,B正确.不论在A山坡还是在B山坡,滑雪者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他相对山坡的滑动,所以都是阻力;由于摩擦力F=μF N=μmg cosθ,μ相同时,倾角越大,cosθ越小,滑动摩擦力也越小.故C错误,D正确.11.【答案】①BD②BD【解析】①该实验的关键是等效替代,故选B、D.12.【答案】(1)三角板橡皮条(2)A(3)F F′F F′【解析】13.【答案】能【解析】对钢索上与车轮接触的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其中F T1、F T2为两侧钢索对O点的拉力,且F T1=F T2,F N为O点受到的独轮车的压力,F T1和F T2合力F T的大小与F N大小相等,F N在数值上等于人和车的重力G.由几何关系得2F T1cos 75°=G,所以F T1==N≈1 544 N,即F T1<2 000 N,钢索能安全使用.14.【答案】(1)12 N(2)491 N(3) 若风力增强,只改变了水平方向的力,视氢气球及人为一整体,所以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没有改变,人对地面的压力不变.【解析】(1)对氢气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F浮=mg+F T sin 37°;水平方向,F风=F T cos 37°,解得F风=12 N,F T=15 N.(2)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F N=Mg-F T′sin 37°=500 N-15 N×0.6=491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491 N.(3)若风力增强,只改变了水平方向的力,视氢气球及人为一整体,所以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没有改变,人对地面的压力不变.15.【答案】tanθ【解析】先对A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N1=mg cosθ,所以F f1=μF N1=μmg cosθ;再对B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N3=F N2+Mg cosθ,F f3=F f2+Mg sinθ,又F f2=F f1=μmg cosθ,F N2=F N1=mg cosθ,F f3=μF N3,M=2m,联立以上各式,可得μ=tanθ.粤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单元练习题(含详细答案)11 / 11。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六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随堂基础巩固(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随堂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附近的物体的重力没有反作用力B.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究竟称哪一个力是作用力(或反作用力)是人为规定的C.“鸡蛋碰石头”的过程中,鸡蛋对石头的力必为作用力,石头对鸡蛋的力必为反作用力D.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析:物体受到的重力属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A错误;一对相互作用力,究竟哪一个力是作用力,哪一个力是反作用力,是相对而言的,B正确,C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然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D错误。
答案:B2.如图3-6-3所示,一运动员站在3 m的跳板上,图中F1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F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则( )A.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B.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图3-6-3C.先有力F1,后有力F2D.F1和F2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解析: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
答案:B3.(双选)“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中,两个力传感器同时连接到计算机上,把两个挂钩连接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3-6-4所示,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哪些实验结论( ) 图 3-6-4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始终相等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牛顿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也适用于运动的物体解析:从图像可知,两力的曲线以时间轴为对称轴,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正确、C错误,D项结论正确,但不能从实验现象得出,故正确选项为A、B。
答案:AB1。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同步测试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 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因为桌面发生了向下的弹性形变引起的B.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D. 木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2.教室里的竖直磁性黑板上通常吸有一些小铁(如图中小猫),“小猫”被吸在黑板上可以用于“贴”挂图或试题答案,关于“小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猫”受到黑板的吸引力大于受到的弹力才能被吸在黑板上B. “小猫”受到黑板的吸引力与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C. “小猫”受到黑板的摩擦力与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 “小猫”受到的支持力与黑板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3.如图所示,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可以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B. 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5.物体静止在一固定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6.如图是在购物商场里常见的电梯,图甲为阶梯电梯,图乙为斜面电梯,设两电梯中各站一个质量相同的乘客随电梯匀速上行,则两乘客受到电梯的()A. 摩擦力的方向相同B. 支持力的大小相同C. 支持力的方向相同D. 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相同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 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C.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D.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8.在足球比赛中,前锋队员一记势大力沉的射门,足球应声入网。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6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练习与解析+同步练习(5份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练习与解析
1.下面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答案:D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同物质性、同时性、同性质性、独立性等特点,所以A错;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存在,B错;根据力的概念,力的产生不一定要相互接触,C不对.故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受乙物体作用,则乙物体一定同时受到甲物体的作用
B.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一定是作用力,而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一定是反作用力
C.若把甲乙两物体看成质点,则甲乙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在甲乙两物体的连线上
D.若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则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也一定竖直向上答案:AC
解析: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并不限定某个力是作用力,而另一个力是反作用力,故B不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一定相反,故D不对;而AC是正确的.
3.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B.地面对运动员支持力等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答案:AB
解析: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B是正确的;由于运动员在起跳的瞬间,有向上运动的加速度,故A也是正确的,本题答案为AB.。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章末练测题(广东教育版)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第三章 章末检测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满分 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其中,第1、2、4、5、6、7、8为单选题,第3题为双选题.双选题中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的力有施力物体,有的力没有施力物体 B.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任何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运动状态都会发生改变D.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物体发生形变时,其重心位置一定不变C.物体升高时,其重心在空中的位置一定不变D.采用背越式跳高的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其重心位置可能在横杆之下3.水平的皮带传输装置如图1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A 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 后滑动停止,随后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 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摩擦力的情况是( ) A.在AC 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B.在AC 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在CB 段不受静摩擦力D.在CB 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4.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对后轮的摩擦力为;该人骑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对后轮的摩擦力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B.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C.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D.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5.如图2所示,均匀重球靠着两个固定的光滑平面,P 、Q 分别为球与水平面及侧面的接触点,则球所受的力是( ) A.重力、水平面P 处的弹力、侧面Q 处的弹力 B.重力、水平面P 处的弹力 C.重力、侧面Q 处的弹力D.水平面P 处的弹力,侧面Q 处的弹力6.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与这两个力间夹角的关系是( )A.合力的大小随这两个共点力的夹角θ(≤≤)的增大而增大B.合力的大小随这两个共点力的夹角θ(0°≤θ≤180°)的增大而减小C.合力的大小与两个力的夹角无关D.当两个力的夹角为90°时合力最大7.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悬挂在轻质支架上,斜梁O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设水平横梁OA 和斜梁OB 作用于O 点的弹力分别为F 1和F 2,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A O 1B C O 2图1QP图2图3D.8.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4所示,其中OB 是水平的,A 、B 固定,若逐渐增加C 端所悬挂重物的质量,则最先断的是( )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D.可能是OB ,也可能是OC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指定位置)9.(5分)利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测定木块A 与木块B 间的动摩擦因数.水平力F 匀速向左拉动木块B 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T ,知A 、B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和,则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10.(5分)如图6所示,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若先用互成锐角的两个力和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位置O ,然后保持读数是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而逐渐增大β角,在此过程中,若要保持O 点位置不动,则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______,角α先变______,后变______. 三、简答、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计算题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10分)如图7所示,若两物体受到的重力分别为=20 N ,=40 N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0.2,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4,用力F 作用在B 上后,A 、B 间,B 与地面间都发生了相对滑动,求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大小.12.(10分)重为400 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02 N ,动摩擦因数是0.25,开始时用7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没有动.若水平力增加到150 N ,请判定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13.(15分)两个共点力合力的最大值为70 N ,最小值为10 N ,求:(1)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多大?(2)若这两个力互相垂直时,它们的合力又是多大?14.(15分)如图8所示,半圆形支架BAD ,两细绳OA 和OB 结于圆心O ,下悬重为G 的物体,使OA 绳固定不动,将OB 绳的B 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位置C 的过程中,分析OA 绳和OB 绳所受力的大小如何变化.AOBC图4ABF图5αβO 'OF1F2图6FAB图7GB1C A DoB2B图81.D 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力作用一定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2.D 解析: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所以选项A错误.重心的位置可能随着物体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选项B、C错误.背越式跳高的运动员的重心可能在横杆之下,故选项D正确.3.BC 解析:开始时因物体向右的速度小于皮带的速度,它相对皮带向左滑动,故物体在AC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在CB段二者一起做匀速运动而相对静止,故不受摩擦力作用.4.D 解析:人推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前、后轮相对于地面都有向前的运动趋势,故两轮受到的摩擦力都与自行车运动的方向相反.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前轮相对于地面有向前的运动趋势,因此前轮受到的摩擦力与自行车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后轮在链条的带动下相对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故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是向前的,正是因为这个摩擦力的作用,才推动了自行车的前进.5.B 解析: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在Q处有没有弹力可以用假设法加以判定,假设侧面不存在,看重球是否运动,重球不会因侧面撤去而运动,所以Q处不存在弹力,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6.B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当两分力同方向时,合力最大.随两分力夹角的增大,合力变小.理解合力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是关键.7.D 解析:O点的受力情况如图9所示,由图可知,. 8.A解析:以O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10所示,其中、、分别为OA、OB、OC对O点的作用力.此三力在绳断前使O点处于平衡状态,故三力构成一个箭头首尾相接的矢量三角形,由图可知最大,故OA先断.9. 解析:以A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得,即.10.一直变大大小解析:如图11所示,随β角的变大可看到一直变大,而α角先变大后变小.11. 解析:对物体A,弹力.根据,A、B间的滑动摩擦力.对物体B,弹力.同理,B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12. 解析:当用的水平力推木箱时,因为,所以没有推动木箱;水平力增加到时,,木箱处于运动状态,此时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13.(1)40 N 30 N (2)50 N 解析:(1)设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力在一直线上同向时,合力的最大值为,两力在一直线上反向时,合力的最小值为,则有,.解得,.(2)由于和的夹角为90°,由勾股定理得. 14.OA绳拉力一直变小,OB绳拉力先变小后变大,当OB与OA垂直时,OB绳拉力最小.解析:因为绳结点O受重物的拉力F,所以才使OA绳和OB绳受力,因此将拉力F分解为、(如图12所示).OA绳固定,则的方向不变,在OB向上靠近OC的过程中,在、、三个位置,绳受的力分别为和、和、和.从图形上看出,是一直逐渐变小,却是先变小后变大,当OB和OA 图9 图10图11图12垂直时,最小。
(易错题)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 1、m 2、m 3的木块1、2、3,1和2及2和3间分别用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23()2m m gL kμ++ B .123()2m m m gL kμ+++C .23(2)2m m gL kμ++D .32m gL kμ+2.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一长凳的一端,在乙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拖拉。
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甲、乙同学手掌粗糙程度也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凳子向甲方移动B .凳子向乙方移动C .凳子向两位同学中体力大的一侧移动D .凳子向两位同学中体重大的一侧移动3.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存在( ) A .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很大,但加速度很小 B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其速度逐渐增大D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消失4.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
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51.010N ⨯,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45.010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大小为52.010NC.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D.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5.如图所示,放在地面上的木箱重为G1,重为G2的人站在木箱里,用力F向上推木箱,则有()A.人对木箱底的压力大小为G2B.人对木箱底的压力大小为(G2-F)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1+G2-F)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1+G2)6.通过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我们可以知道()A.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C.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也有关D.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但不一定同时消失的7.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但静止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B.静止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但运动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C.正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D.摩擦力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8.如图所示,物a和物b表面均光滑,都处于静止状态(图A、图B中两个接触面相互垂直),则下图中物a受到弹力最多的是()A.B.C.D.9.甲、乙两人用绳子拉船,使船沿OO′方向航行,甲用1000N的力拉绳子,方向如图所示,则乙的拉力最小值为()A.3B.500N C.1000N D.400N10.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滑动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C.物体越重,越难使它滑动,所以摩擦力跟物体重力成正比D.滑动摩擦力可以跟物体的重力无关11.如图所示,吊车用两根等长的绳子OA和OB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铁板匀速吊离地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根绳子对铁板的拉力和铁板的重力不是共点力B.绳越长,两根绳对铁板拉力的合力越小C.两根绳子对铁板拉力的合力竖直向上D.绳越长,每根绳对铁板拉力越大12.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能轻松地单手撑在凳子上,如图所示,前臂是竖直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凳子的压力就是人的重力B.人体重心一定在前臂所在直线方向上C.人受到凳子面的支持力是手掌形变产生的D.人对凳子的压力和地面对凳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填空题13.一个物块m与竖直墙壁接触,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F=4t (N)。
高中物理 基础知识篇 第三章 第六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步练测 粤教必修1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50分)1.物体静止放在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平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究竟称哪个力是作用力是任意的3.在拔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拔河获胜有利的是()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D.绳子长于对方4.下列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A.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对电灯的拉力B.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5.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重力大小等于压力B.重力和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因此说重力就是压力C.重力等于压力是因为它们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重力等于压力是因为它们是一对平衡力6.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能拉着拖车向前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向前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D.加速前进时,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牵引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7.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物理第三章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练习粤教版必修1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W、
2、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W、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1、关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先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静状态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只有两个物体质量相同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且等大、反向,没有任何条件,所以前三个答案都不正确、
2、关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马拉车不论动或是不动,马拉车的力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的大小
D、马拉车不动或匀速前进时,才有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
解析: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故C选项正确、马要拉动车,必须是马的拉力超过地面对车的最大静摩擦力、
3、物体静止在一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4、(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拔河比赛时,胜方拉对方的力大于败方拉对方的力
B、马能拉车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C、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吸引力大小一定相等
D、用铁锤钉钉子,锤对钉的打击力与钉对锤的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
5、若飞机在起飞时不慎撞到了一只小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飞机安然无恙,小鸟被撞死,因为飞机对小鸟的力大于小鸟对飞机的力
B、小鸟被飞机撞击后反弹出去,因为飞机受到的力小于小鸟受到的力
C、飞机与小鸟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小鸟与飞机撞击时发生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C、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6、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拉力F和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D、物体受到四对平衡力的作用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不能让物体平衡,所以A、B错,物体受到四个力,所以有四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错,选C、
7、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压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则(D)
A、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重力
B、力F就是物体对墙的压力
C、力F的反作用力是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
D、墙壁对物体的弹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究竟哪一个力是作用力、哪一个力是反作用力是任意的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们总是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不能让物体平衡,选D、
9、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拉时,下颚须超过单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如图所示),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臂力和腹肌的目的、关于做引体向上动作时人的受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D)
A、上拉过程中,人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B、上拉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单杠的作用力
C、下放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小于人对单杠的作用力
D、下放过程中,在某瞬间人可能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AD、
牛顿的重大科学成就
伊萨克·牛顿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是经典力学体系的创始人、
具体地说,牛顿在科学上的重大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天文学上的成就:牛顿从对天体运动规律的多年研究分析,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可以这样表述:任何两个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其大小和他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其方向沿两个质点的连线方向、牛顿为万有引力定律找到了正确的数学表达式,并指出它具有普遍的意义、宇宙间一切天体运动的力,以及人世间一切物体,不管他是宏观的,微观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等等,都服从万有引力定律、光学上的成就:牛顿用棱镜进行试验,把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带,而且又通过倒置棱镜,再把上述光带重新组合成白光,从而正确的论证日光是由有色光组成的,解释了彩虹的现象,为现代光谱学奠定了基础、1672年,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从而消除了当时折射望远镜中普遍存在的色散现象、牛顿创立了光的“微粒说”,这个学说认为光由有发光体射出的微粒组成,这些微粒以高速度做直线运动,只有在媒质发生变更时速度才会变化、
数学上的成就:牛顿创立二项式定理,并和德国的莱布尼茨几乎同时而独立的完成了微积分学、
力学上的成就:牛顿提出了“力”、“质量”和“动量”的明确定义,并把它们与伽利略所提出的“加速度”联系起来、他总结了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每个物体继续保持其静止或沿一直线做等速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力加于其上,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第二定律:运动的改变和所加的动力成正比,并且发生在所在的那个力的那个直线方向上、
第三定律:每一个作用总是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和它对抗、
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牛顿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者,也是一个有神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