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学_道义论共27页文档
行政伦理学

行政伦理学行政伦理学是一门关于规范政府行为和思想的学科,它涉及行政人员的道德行为以及与公众交往的义务和责任。
行政伦理学从根本上讲,旨在通过促进行政权力与社会价值观的一致性,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政府形象,以便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行政伦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因为政府的服务是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存在的,而政府人员的行为和思想直接影响政府服务质量。
如果政府人员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政府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其次,行政伦理学是一种工具,可以检测和查证政府行为是否符合最高道德标准。
这种能力可以帮助防止非道德或不合法性行为的发生,在行政监督中起到很大作用。
行政伦理学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政治伦理。
政治伦理是政治行为的道德和法律标准。
行政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尊重法律,不得违反合法规定。
政府人员还应代表了所有公民,不应歧视任何一个群体或个人。
其次,服务伦理。
服务伦理是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行政人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和意识。
政府员工必须关心公众的利益,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公众感受到他们的尊重和支持。
最后,行政行为伦理。
行政行为伦理是行政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应该注意的义务和责任。
行政人员必须保持公正、公平和诚实,确保政府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并尊重公民的人权和自由。
在行政伦理学的指导下,政府在执行日常任务和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其对社会的影响。
政府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公正的发展,而不是为了从中获取私人利益。
因此,政府人员必须熟知行政人员行为规范,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慎重使用权力,避免行为上的不当,更好地服务社会。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行政伦理学的实践体系,加强监管和考核。
在提升政府服务质量的同时,各级政府应积极推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机关职责体系和人员考核机制,激励公务员遵循伦理行为,营造良好氛围,推进显著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行政伦理学是在全社会多次经验积淀和沉淀,通过借鉴成功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等思想成果而产生的。
第二章 行政伦理学的相关道德理论

第二章行政伦理学的相关道德理论伦理学考察道德价值的本性,以及证明它们在估价和指导我们的行动、生活和共有风俗中的运用的可能性。
一个问题成为道德问题当且仅当它的评价和选择是与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相关的。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大的道德问题是“我应当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或“我应当怎样生活?”即人生观或价值观问题定位:伦理学的基本派别目的论(teleology):一个道德行为的动机或者评价一个道德行为的标准最终可以归结为道德之外的某个目的,亦即对这一行为的某种后果的追求。
(后果论)功利主义是目的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派别。
道义论(deontology):一个道德行为的动机或者评价一个道德行为的标准是在道德之内,而不是在道德之外。
(为道德而道德)主要内容第一节功利论的道德理论第二节义务论的道德理论第三节美德论的道德理论第一节功利论的道德理论功利主义定位边沁密尔现代功利主义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又译为功用主义或乐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产生于近代英国,是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
最早萌芽于培根和霍布斯的伦理学说中,18世纪的哈里森·孟德威尔和斯密对其都有一定的发展,至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边沁和密尔最终将其建立成一种系统的有严格论证的伦理思想体系;对20世纪的政治的影响极其深远;在哲学上推动了经验论的发展核心内容:行为和实践的正确性与错误性只取决于这些行为和实践对受其影响的全体当事人的普遍福利所产生的结果;所谓行为的道德上的正确或错误,是指该行为所产生的总体的善或恶而言,而不是指行为本身。
目的:克服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为商品经济开道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潮所造成的弊端,从而使社会道德观念与资本主义工业所要求的经济秩序和合理化趋势相适应。
论证主线:肯定并维护人的理性自利的前提下,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合作以及对公共福利的关注。
中国文化中的功利主义中国传统功利论往往是在传统社会的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革时期最为流行,作为冲破日趋僵化的封建道义论体系和传统的道德要求,价值信仰束缚的一种思想武器,其思想特点是在维护基本道义和整体利益的前提下,申扬个人欲望和利益的合理性。
行政伦理学第二讲五种伦理理论

(四)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 主要特点
1、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2、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与政治的融合。 3、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为维护血缘关系、宗法 制度和君主专制,强调个体服从整体。 4、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性 质。 5、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 “贵义贱利”的倾向。
基督教三主德
中世纪的统治意识形态是基督教伦理思想。
基督教三主德: 信(信仰)相信神会拯救我们,赎我们的 最,人才能求得至善和幸福。 望(希望)信仰给我们带来希望。 爱(仁爱)信仰和希望使我们充满爱心, 爱上帝,爱他人。
宗教改革的伦理思想
宗教改革,使中世纪关于理性与信仰、教
会与国家的观念发生了重要的改变。 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的道德假 设,对后世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是他 们对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区分。 上帝的恩典最可能呈现在个人行为的领域, 而不是表现在非个人的制度(如教会)或 国家活动中。 “因信称义”。
基督教的伦理思想
1. 2. 3.
摩西十诫:
除了耶和华以外不可以别的神;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包括事奉这些偶像; 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字; 工作劳碌六天,第七天要安息; 要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妻子、牛驴及其私有财产。
4.
5. 6. 7. 8. 9. 10.
(二)、基督教的伦理思想
基督教的伦理思想与希腊的思想传统有着
密切的联系。斯多葛派关于来世的观念, 柏拉图的善本体思想,苏格拉底庄严的死, 等等,被人拿来与基督教相比。 然而,其中最为相似之处,是二者都试图 发展一种道德态度,希腊的道德态度深深 影响了基督教的道德态度。而两者的合一 又影响了以后长达一千多年的西方道德思 想。
第三讲 行政伦理学相关的道德理论

在于‘它们能说话吗?’,而在于‘它们会感受到痛苦吗?’
二、穆勒的功利主义道德理论
约翰·穆勒(1806-1873),或译约
翰·斯图尔特·密尔,也译作约翰·斯 图亚特·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心理 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 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功利主义哲学家。
在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论自由》。
义务论把正当和应当作为 基本概念。 某些行为之所以内在地 正当或原则上正当,是因为 它们属于他们所是的那种行 为。 人们行为的道德意义不 在于其所在实现的目的或它 所体现的内在价值,而在于 它所具有的正当性。
以社会群众利益为目标 对道德事务普遍化的底线要求 动机论者
第二节 义务论的道德理论
二、义务论的两种类型 义务论有两种类型: 行为义务论(act-deontology)和规则义务论
因为约翰·穆勒 认为,由于人类难免犯错,自由讨论才是最有可能发现新真理的途径,
而对任何探究的封杀和排斥,都会对人类造成损失,因而都是不明智的。此外他还认 为,只有通过争辩,才能让我们学会更好地表述和捍卫真理,并使真理保持旺盛的生 命力。没有争辩,或者不允许争辩,只会让已经建立起来的真理变得不堪一击。
14
边沁生平
杰里米·边沁在伦敦大学学院历史上有重要地位,被公认为 伦敦大学学院的“精神之父”。因为边沁本人是高等教育应广 泛推广理论的强烈拥护者。 该学校是第一所漠视一切性别,宗教信仰,政治主张上 的差异的英国大学,而这些主张都与边沁的教育思想直接关联。
“国际化”(International)一词,也是由边沁创造出来的。
二、穆勒功利主义道德理论 1.论自由
《论自由》的宗旨,可用书中一句名言概括: “如果整个人类,除一人之外,意见都一致,而只有那一个人持相反意见,人类也没 有理由不让那个人说话。正如那个人一旦大权在握,也没有理由不让人类说话一样。” 这种个人自由观念是建立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主义原则之上的,
行政伦理学课件

(三)权力观
含义:指行政人员关于行政权力的来源、性质、 服务对象和形式方式的认识和观念。
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体现在: 1.行政权力是公共利益得意实现的工具。 2.行政权力具有超然性。 3.行政权力具有全局性。
2.国外行政伦理学的研究
(1)公民权与民主理论 (2)美德伦理学 (3)创建思想与宪法传统 (4)组织行为 (5)哲学理论及其观点 (6)对行政腐败的惩治 (7)国际互联网上的政府伦理学
3.中国行政伦理学的研究
(1)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文化 (2)中国近代行政伦理思想 (3)中国当代行政伦理规定
(1)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文化
——提出“内部控制”(弗雷德里克和菲那)。主张将职业道德标准 和伦理引入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评价体系中,成为公共行政管理的控制 力量。
• 共同利益
——首次把“共同利益”运用于行政评价(特格韦尔)。 ——公共行政人员的具体责任就是维护与实现“共同利益”,列维坦、考德
威尔和阿普尔比认为,行政中立不利于行政人员明确地行使责任,他们 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是维护“共同利益”,尤其是对政治的责任。
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止乎礼而止矣,夫是之为道德之极”。 赋于“道德”二字确定的含义:指人们在各种伦常关系中的道德境界、道德 品质和调整人们关系的原则和规范。
道德与伦理的区别
道德:源于人的内心,属于精神性的原则,表现为个体 的“应当”,具有内在性、主观性、个体性。有“私 德”和“公德”之分。
(4)行政伦理的范畴体系 行政伦理是关于行政管理职业规范的范畴体系,如行政伦理观、
行政理想、行政态度和行政作风、行政良心、行政责任、行政纪 律、行政荣誉、行政人格等等。
行政伦理学

一、名词解释1.行政伦理学——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行政伦理——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主要是人们关于行政活动对错的判断过程以及判断的理由,涉及行政主体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即领导决策执行等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问题。
在其含义中,体现了行政管理在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服务和公共责任等方面的质的规定性。
3.行政道德——行政道德是一种权力道德,它既表现为社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运用过程中提出的道德要求,又体现着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应追求的价值目标。
4.公共行政的效率观——公共行政的效率观是指在公共行政体系的设计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行政效率的价值理念,是一种通过最低的行政成本消耗来获得最大的行政产出的主观追求。
5. 公共行政的法治观——公共行政的法治观即依法行政的理念,它是对法律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条件下的现代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
6 公共行政的权力观——权力观是指行政人员关于行政权力的来源、性质、服务对象和行使方式的认识和观念。
7. 公共行政的伦理观——是行政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体现,也是贯穿于行政体系中的实质性价值理念。
8.公共行政的公平观——公共行政的公平观是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所要遵循的平等对待一切社会成员的原则和理念的总和。
9. 行政理想——行政理想是行政人员通过行政管理职业活动所希望实现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
10.行政态度——行政态度是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某些事物或工作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1.行政作风——行政作风本质上就是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指的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体现了行政管理活动的特征、行政道德要求和行政文化理念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格。
12. 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理想——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理想是指行政人员把服务精神贯彻到行政管理活动中并通过公共行政的服务价值的实现去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选择和道德追求的总和。
行政伦理学课件行政伦理观(66页)

14
• 现代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 方面:
• 第一,行政权力是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 • 第二,行政权力具有超然性。 • 第三,行政权力具有全局性。
15
Hale Waihona Puke • 四、伦理观• (一)行政伦理观的实质
• 公共行政的伦理观是行政人员的世界
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 见得思义。 • ——《论语·季氏》
23
• (二)正义、公平与公正 • 正义与公平和公正有着天然的联系。
也就是说, 正义具有公平性和公正性。或 者说, 正义在外在化和对象化的过程中, 必然表现为行为及其结果的公平性和公 正性。 • 所谓公平性, 是就社会成员的权利与 义务的合理分配而言的。 • 公正性是就社会成员对他人的行为及 其价值的评价而言的。
10
• 具体地说,依法行政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加以理解: • 1、行政主体和行政权限法定。 • 2、行政程序法定。 • 3、公正行政。 • 4.责任行政。
•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 ——《汉书》卷八《贾谊传》
11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二)法治观与德治观的结合 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是重德轻法, 因此从总
体上讲古代中国属于人治的国家。这种历史传统, 至今仍然在阻碍着现代中国社会更健康更快速 地 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法治建设的加强, 又出 现了重法轻德的倾向, 这种倾向也不利于 中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正确的 态度应是 , 科学地摆正法与道德在现实社会中 的位置, 使之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 以便其 共同发挥应有的 作用。
《行政伦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行政伦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行政伦理学: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行政理想:是指行政人员通过行政管理职业活动所希望实现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
3. 行政理性:是指行政主体在价值判断、事实认知、目标规划、工具选择等方面进行合理权衡、理智取舍、客观分析、冷静思考的行为能力与行为模式,是价值.4. 行政荣誉:社会舆论对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做出的肯定的道德评价,以及行政人员的全体或个人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习意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会在行政实践中产生哪些弊端。
答:首先,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使对行政体系以及行政管理活动的评价偏于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
其次,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会让人们专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合逻辑性、合目的性,而忽视了活动的实质性价值。
再次,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会使人变成为求成功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非道德主义)。
最后,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不可避免地伴生数字虚假的现象。
对政府行政绩效进行效率评价,必然要选择一些数量指标来表示效率的高低。
政府往往以一些中介性的活动次数以及比率(如产值、人均值、收入等)作为绩效指标进行评价。
由于评价的结论对评价者的名誉利益等存在影响,所以,实际统计中的数字虚假现象就必然屡屡发生。
2.简述行政伦理规范有哪些特征。
答:(1)强制性。
而实践经验证明,由于行政人员手中握有权力,对权力的约束不能单纯依靠习惯、舆论等这样的软约束来发挥作用,必须借助强制性的力量对权力进行约束。
这种强制性的力量的最通常表现形式就是记过、开除等纪律处分。
这些规范的实施都有法律效力和行政效力作保障。
(2)政治性。
行政伦理规范是国家把社会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上升为国家意志,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固定下来的。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行政伦理规范就是政治规范,是政治统治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