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考研试题(回忆版)2009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2006-2016)

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2006-2016)

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2006-2016)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2006-2016) (1)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试题 (1)2008年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史试题 (3)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史试题 (4)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史试题 (5)2011年中国现当代文学 (9)201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 (10)2013年 (11)2014年 (12)2015 (13)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理论(669) (14)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湖畔诗社第四种剧本东北作家群先锋小说第三代诗歌二、简答1、乡土小说产生的原因及特征。

2、林语堂的散文观。

3、简述“新现实主义小说”。

(注意:非新写实主义)4、论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女性解剖及都市发现方面)三、论述1、曹禺剧作成就及影响。

2、结合阿Q和陈奂生形象谈中国国民性改造。

3、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四、论李金发《弃妇》思想意蕴及艺术特色。

弃妇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割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

名词解释:上海戏剧协社中间人物论剩下记不清楚,但很简单!简答1,女性文学的三次高潮2,述评文革文学中的“样板戏”3,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4,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5,赵树理小说对现代小说体式的创新论述:1,结合具体的文艺创作谈胡风的文艺观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新生代”小说的理解作品评论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理论考研真题-考研真题资料

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理论考研真题-考研真题资料

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理论考研试题(回忆版)
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理论试题
一、概念题(40分)
1,文本和作品
2,《诗学》
3,文学风格
4,《真理与方法》
5,《谈艺录》
6,《悲剧心理学》
7,"有意味的形式"
8,叙事频率
二、简答题(60分)
1,为什么说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

2,文学话语的基本特征。

3,文学情感与日常情感宣泄有什么不同。

4,结合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谈谈他们将文学作品分成哪两个部分来替代传统的"内容"和"形式"二分法。

5,如何理解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异变。

6,如何理解虚实相生。

三、分析题(20分)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共鸣产生的原因。

四、应用题(30分)
请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作品,自拟题目,字数不限,写一篇评论《临高台送黎拾遗》王维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东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2010——2015)非官方,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2010年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10年、14年、15年考察):“语文”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指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去养成听说读写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中听说读写的需要。

语文不是语言文学,也不是语言文章,而是语言的运用。

建国以前亦把语文称为“国文”或“国语”,1949年叶圣陶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工作,将新中国实施听说读写教育的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

2、模块:“模块”原本是外来词,其基本内涵是在一个系统内若干个彼此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

教育学意义上的模块理论最早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福多提出。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试行)》将模块解释为:“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

其基本特点是(1)综合性。

每一模块以特定主题为核心,所有内容紧紧围绕主题设置。

(2)相对独立性。

它以科目内相对独立的内容为基础,围绕特定内容,对学生经验与社会生活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

(3)相对开放性。

它改造了原有课程内容组织的梯状序列。

课程内容得以纵横沟通,相互连结。

(4)灵活性。

我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教学要求,在每一组模块系列中选择从任何一个模块开始学习。

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

“模块”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可以涵盖更为广泛的主题,打破学科界限壁垒,更好的适应工业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

3、语文课程资源(10年、11年考察):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是广泛的,形式是多样的。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等。

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文学理论研究》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文学理论研究》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文学理论研究》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黑格尔曾说过:“人只有在认识他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时,才是符合他本身的存在规律而存在着。

人必须认识到推动他和统治他的那些力量,而向他提供这种认识的就是形式符合实体内容的诗。

”从黑格尔的话中可以引申出下列哪些选项?()A.人只有认识了自己和自己的处境才符合人区别于非人的属性B.文学是展开人的价值的唯一的形式C.文学使人实现了人的独特属性D.文学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2.抒情性作品主要从主观内部世界入手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主观情感世界。

()A.错误B.正确3.就一篇抒情作品而言,抒情动机是多方面的、交叉的,而不是单一的。

()A.正确B.错误4.()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A.语言B.形象C.想象D.情节5.历史上对文化解释不确切的是()。

A.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事物的总和B.文化是包含着人类精神价值的综合性实体C.文化即是知识D.文化是一种符号形式6.诗化人生的形成过程就是按()进行自我构建的过程。

A.创作原则B.美的原则C.现实原则D.诗话原则7.悖论和反讽的抒情效果表现在()A.表达多重心理内涵B.复杂矛盾的人生体验和感悟C.使思想情感表达更鲜明D.具有战斗力8.艺术构思是整个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

作家的艺术构思起始于一定的()。

A.直接素材B.创作冲动C.形象孕育D.体验生活9.抒情性作品从主观内部世界入手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主观情感世界。

()A.正确B.错误10.《尚书尧典》中“诗言志,歌永言”类似于文学源泉问题上的()。

A.再现说B.表现说C.能动反映说D.再现说和表现说11.诗歌的审美特征应从哪几方面加以把握:()A.表现性B.超验性C.音乐性D.舞蹈性12.所谓直觉是指()形成的意象A.整体感知B.体验对象C.心灵D.客观事物13.在所有的文学艺术中,最基本的审美创造形式有哪两种:()A.再现B.表现C.叙事14.柏拉图认为在摹仿对象上,“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

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604传播学考研真题

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604传播学考研真题

2009年真题【点评】本年份真题包括以下四种题型:5道名词解释,每道题6分,总计30分;4道简答,每道题10分,总计40分; 2道理论分析,每道题20分,总计40分2道论述题,每道题20分,总计40分.和往年考试题目对比,题型基本不变,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考题在往年真题中重复出现,所以在总结真题排布时,建议应该把04年开始的真题都收集到,按照排布情况加以标记。

【题目】1.媒介【解题】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现实生活中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邮政系统、电话系统、大众传播系统、互联网络系统,都是现代人常用的媒介。

或:媒介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但是,媒介一间具有多义性,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我们可以说语言、文字是传播媒介,可以说电话、电脑。

报纸、书籍。

电视等是传播媒介;同样。

我们也可以说报社、出版社、电合、电机台是传播媒介。

概括起来说,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这两种含义指示的对象和领域是不同的,但无论哪一种意义上的媒介,都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要素。

【分析】该题题目出在《传播学教程》一书的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或者在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也可以找到答案。

媒介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根据历年真题考过传播者,受传者,受众等概念,可以推出这是一道必考题,考生应该掌握并且对相关概念及知识点进行记忆。

【题目】2传播者【解题】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分析】该题题目出在《传播学教程》一书的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起点,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必考点,根据历年真题特点可以知道,这种知识点是经常性考点,同时对真题的题目排布加以分析,考生可以对频率高的出题处加以重视,需要进行识记。

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880新闻理论与实务考研真题

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880新闻理论与实务考研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880新闻理论与实务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东北师范大学传播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与实务(共150分)一、名词解释(4×5分=20分)1.非故意性失实:2.硬新闻:3.选择性理论:4.深度报道:二、简答题(3×12分+14分=50分)1.为什么说新闻舆论是一把双刃剑?2.简论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3.如何满足受众对灾难性报道的信息需求。

4.指出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三、论述题(20分)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体竞争应从哪些方面发掘潜力?四、分析题(20分)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媒体应如何面对谣言的传播及其扩散。

五、消息写作题(20分)根据新闻素材,按照新闻报道的要求,写一篇消息,拟定复合式标题,500字以内。

2004年,从广西大学毕业的邓荣志放弃了选调百色的机会和北海卜锋饲料有限公司科技示范员的优厚工作待遇,毅然回乡创业,引来一片哗然。

芦狄村村民张崇兴好意提醒他:“没经过实践,理论高是没有用的。

”还有人嘲笑他:“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跑回来的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我的家乡适合水产养殖,我学的又是这个专业,所以回来了。

”邓荣志回乡了,更重要的是,他要改变家乡人养对虾靠运气的局面。

对虾养殖风险很大,对环境要求非常高。

以往这里的对虾成活率只有45%,今年,经过冰冻灾害,土地田村的对虾成活率仍然保持在70%以上。

邓荣志一手拉起的协会内部的对虾成活率达到了80%~90%。

今年7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到土地田村调研时,对邓荣志的工作充分肯定。

陆昊在广西农村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西部地区共青团要吸引和凝聚农村青年,就是要以农村青年不甘于贫困的现状为根本动力,以想办法带领青年致富为载体。

邓荣志从小家境不好,是“咬牙”上的高中。

刚刚回乡创业,最难的时候,连饲料和生活费都没有,靠贷款为继。

“中国农村有8亿人口,农村不发展,整个国家的发展就不可能,中国的农村有很大的潜力。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初试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初试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初试
《文学理论教程》
王确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加试
《中国文学史》2000年修订版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加试
《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加试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加试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初试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初试
《中国古代文化史》
阴法鲁、许树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初试
《中国文化概论》
张岱年、方克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复试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复试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复试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美]沃纳·赛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华夏出版社
2000年
复试
《媒体与广告》
钟以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窗体底端
王相文、韩雪萍、王松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10-19年真题及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10-19年真题及答案

目 录
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9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9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码:[1]
一、 2,《诗学》 3,文学风格
概念题(40 分)
1,文本和作品
4,《真理与方法》 5,《谈艺录》 6,《悲剧心理学》 7,“有意味的形式” 8,叙事频率 二、 1, 2, 3, 4, 5, 6, 三、 简答题(60 分) 为什么说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 文学话语的基本特征。 文学情感与日常情感宣泄有什么不同。 结合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谈谈他们将文学作品分成哪两个部分来替代传统的 如何理解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异变。 如何理解虚实相生。 分析题(20 分)
“内容”和“形式”二分法。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共鸣产生的原因。 四、应用题(30 分) 请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作品,自拟题目,字数不限,写一篇评论 《临高台送黎拾遗》 王维 相送临高台, 川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 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