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学进度安排
【人教版】2021 2021学年高二生物选修一全册精品教学案(Word版)

【人教版】2021 2021学年高二生物选修一全册精品教学案(Word版)【人教版】2021-2021学年高二生物选修一全册精品教学案(word版)一、果酒和果醋的生产原理(阅读教材P2~3)1。
果酒生产原理(1)菌种及来源①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
②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该菌株来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
(2)反应式①有氧条件下:c6h12o6+6o2d→6co2+6h2o。
②无氧条件下:c6h12o6d→2c2h5oh+2co2。
(3)条件①氧气: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② 温度:最适培养温度为20℃,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
果醋的生产原理(1)菌种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为需氧型。
(2)原理① 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② 当氧气充足,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将乙醇转化为乙醛,然后乙醛转化为醋酸。
反应式为:C2H5OH+o2d→ CH3COOH+H2O。
(3)发酵所需条件① 环境条件:氧气充足。
②温度: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_℃。
二、果酒和果醋的生产工艺(阅读教材P3~5)1.制作流程2.酒精检测检测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联合研究](一)果酒制作的原理和流程发酵技术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
生产果酒需要酵母(如图所示)。
仔细观察模型图并回答相关问题:1.酵母菌属于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其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
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2.果酒的生产原理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进行有氧呼吸和大量繁殖。
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进行酒精发酵。
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3.果酒的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1)冲洗的目的是冲洗掉浮尘,应在清除树枝之前进行(填写“之前”或“之后”),以避免损坏葡萄,增加清除树枝时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优秀教案高中生物选修1

优秀教案高中生物选修1
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材
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3. 能够分析基因工程在生物学、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基因工程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2. 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基因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引起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兴趣并激发学习热情。
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
1. 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原理;
2. 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在医学、农业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中的利与弊。
四、实验操作(30分钟)
进行基因工程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基因工程技术和操作方法。
五、讨论和总结(15分钟)
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总结基因工程的意义和前景。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并培养了他们
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同时,通过讨论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引导
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质。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细胞生物学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细胞的代谢过程;
3.掌握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
教学重点: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的代谢过程;
3.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
教学难点:
1.细胞的代谢过程;
2.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
教学准备:
1.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辅助工具;
2.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知识点,为学生解惑。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细胞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
2.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讲解细胞的代谢过程(20分钟):介绍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
4.讲解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
5.实验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细胞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并观察细胞的活动过程;
6.总结与展望(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并展望细胞生物学的未来发展。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细胞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解细胞代谢过程和增殖机制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下节课我将组织更多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我还将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将细胞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选修一高中生物教案

选修一高中生物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道细胞的组成成分和各自的功能。
2. 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和功能。
3. 了解细胞核的作用和结构。
4. 掌握细胞质中不同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演示用微镜和显微镜玻片,展示细胞的实际情况。
3. 实验用细胞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观察PPT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细胞是生物体内的基本单位,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有相似的结构。
2. 知识讲解:根据PPT内容,依次介绍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组成部分在细胞中的重要性。
3. 实验演示:通过显微镜和微镜玻片,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实际情况。
同时,利用细胞模型展示细胞结构更加具象化。
4. 活动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细胞中不同组成部分的作用和互动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5. 总结回顾:通过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巩固学生的知识点,确保他们对细胞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评估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提出相关问题测试他们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细胞器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小组展示中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达到课程目标。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
学科:生物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生物膜、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膜、核、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生物膜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内容,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介绍细胞膜的特点和作用。
2.介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等。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膜的重要性和功能。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师生讨论生物膜和细胞器在细胞内的协调作用。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针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展开,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本教案包括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评价方式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选修一课程,提高学习兴趣。
一、单元教学计划1. 单元名称: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2. 教学目标:-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3. 教学时长:4周4.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代谢和能量5.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 讨论交流- 教师讲解- 小组合作6. 评价方式:- 实验报告- 课堂讨论- 期中评测- 学生自评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细胞的大小和形态2. 细胞的膜的结构和功能- 磷脂双分子层- 膜蛋白- 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3.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 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4. 细胞的代谢和能量- 细胞的新陈代谢-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细胞的能量来源和转化三、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观察: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细胞器的功能和协同作用,培养学生思辨和表达能力。
3.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细胞实验和课堂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2.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观点和思考,评价学习态度和思辨能力。
3. 期中评测:组织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细胞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
以上是生物选修一课程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和学生更好地学习。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及其应用说课稿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及其应用一、使用教材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四课题三。
二、实验器材干酵母粉、小球藻种、光合细菌、活性炭、海藻酸钠、琼脂、冰粉粉、卡拉胶、琼脂糖、亚甲基蓝、亚硝酸盐试剂盒、柠檬酸钠。
分光光度计、数码显微镜、电子天平、水浴锅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1、实验改进要点:降低海藻酸钠浓度,以提高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效果和反复发酵次数。
2、实验创新要点:(1)自主创新建立凝胶珠质量量化评价标准(2)制作凝胶珠临时切片观察固定化细胞生长状况(3)利用活性炭吸附,将物理吸附法与包埋法结合固定原核细胞(4)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对养鱼废水进行处理。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通过预实验探索能够反复使用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并测定固定化酵母细胞连续使用的时间,并应用于废水处理,同时探究几种不同的固定化细胞对养鱼废水处理的效果。
五、实验教学目标1、在预实验中培养观察提问、实验设计能力,在正式实验中培养方案实施、合作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设定并实施酒精发酵实验方案体验固定化细胞反复使用的优点。
3、尝试使用“建模和模型”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酵母菌海藻酸钠混合溶液配比模型,为后续实验提供简化方案。
4、探索固定化技术对家庭养鱼废水的处理效果、培养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体会固定化技术易于固液分离的优点。
5、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用“批判与创造”的科学思维优化实验步骤,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六、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习通过预实验发现教材实验中的问题,拟定探究课题在课上进行探究,从而改进方案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再比较几种固定化细胞对养鱼废水中亚硝酸盐的去除效果,选择合适的凝胶珠处理废水。
七、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按照教材步骤和配方制备的固定化酵母细胞酒精发酵后,凝胶珠易碎、松散。
给布置任务进行预实验,发现问题,从而改进实验。
2、探究:各小组学生按照本组探究课题进行实验3、解释:各组汇报交流结果,优化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的操作、改进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
高中生物教案选修

高中生物教案选修
课时安排:每周2节课,共16周
教学目标:
1. 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 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3. 培养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
教学内容:
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细胞结构和功能
3. 遗传与进化
4.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4. 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方式:
1. 阶段性考试,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维能力;
4. 期末综合评价,综合考核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
1. 《高中生物教材》
2. 生物学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3. 生物学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实例案例
教学安排:
第1-4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周:细胞结构和功能
第9-12周:遗传与进化
第13-16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以上仅为教案的一个简单范本,实际的选修生物教案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R仪、PCR试剂盒、离心机、缓冲液、色谱柱等。
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1
4
课题2
多聚美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12
4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3
4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专题
课题
周次
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辅助措施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2-4
12
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制作泡菜并测定亚硝酸盐含量。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需要恒温箱,以便有效地控制发酵温度。
温度和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果胶酶的最使用量;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的控制;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果汁搅拌器、水浴锅、注射器等。
课题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8
2
课题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8
2
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9
4
专题5 DNA与蛋白质技术
11-13
12
尝试对植物或动物组织中的DNA进行粗提取,了解DNA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DNA粗提取及DNA鉴定方法;尝试PCR技术的基本操作,理解PCR的原理;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
需要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箱、培养皿、接种器、涂布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5
2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算
5
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6
4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7
4
说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进行菊花或其他植物组织的培养;学习花药培养的基本技术并说出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选取适宜的培养材料和培养基。
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等。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7
2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
7
2
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
8-9
8
简述果胶酶的作用,检测果胶酶的活性,探究温度和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说出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探讨不同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洗涤效果的区别;说出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作用和原理。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2
4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3
4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4
4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5-6
12
无菌技术的操作;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进行微生物的数量的测定;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从土壤中分理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讨论这类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无菌技术的操作;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的配置,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算;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14-15
8
了解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基本原理,研究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特定成分的方法;了解有关胡萝卜素的基础知识和提取胡萝卜素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胡萝卜素的提取技术和纸层析的操作方法。
植物方向油的提取技术,针对原料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宜的提取方法;胡萝卜素的提取,纸层析的操作。
冷凝回流装置、搅拌机等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14
4
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
1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