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性基坑降水工艺的改进

合集下载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
基坑工程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项工程,它在建筑施工前期起到挖土、放坡、降雨和
冲刷等作用。

基坑降水是指在开挖基坑时,由于地下水位的高度与挖土深度的关系,导致
地下水源泉频繁地涌入挖土深度范围内,影响了基坑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并降低由于地下水位过高而带来的水流量,需要采用相应的降水
方法。

常见的基坑降水方法主要包括耐力杯降水法、井道降水法、吸气泵降水法等。

耐力杯
降水法是通过手动进行挖土,然后用抽水机进行抽水,以降低地下水位。

井道降水法是通
过在基坑四周挖井,然后将水抽到井内,最后通过井道进行疏导。

吸气泵降水法是在基坑
地面上设置吸气泵来抽水,然后通过管道将水排出。

这些降水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耐力杯降水法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效率较低。

井道降
水法在地下水位过高的情况下,井中的水会对基坑的周边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

吸气泵降
水法需要大量的电能投入,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对基坑工程降水方法进行优化。

可以采用自动化的挖土设备,提高降水效率。

可以合理地设计井道的位置和数量,减少井道对施工的影响。

可以研究并
应用可再生能源来提供电能,降低降水成本。

还可以在降水设备上加装监测装置,实时监
测地下水位,调整降水策略,以避免不必要的能耗和人力投入。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水位、
土壤质地、成本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降水方案,并不断优化改进以提高降水效率和降
低降水成本。

低渗透性基坑降水工艺的改进

低渗透性基坑降水工艺的改进

低渗透性基坑降水工艺的改进摘要:叙述了上海软土地基以SMW工法桩作为围护结构深基坑施工中,通过对降水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了降水效果。

重点阐述了在土质渗透系数较低的淤泥质粉质黏土中进行降水设计与施工,并从理论计算上验证了改进降水工艺的结果。

关键词:深基坑;降水;稳定;变形1 工程概况上海地铁六号线某车站位于浦东新区某十字路口交汇处,基坑纵向呈南北走向,基坑深约10m。

围护结构采用[email=ø850mm@600SMW]ø850mm@600SMW[/email]工法桩,内插700mm×300mm×13mm×24mmH型钢,桩长22m。

基坑采用ø609mm、厚16mm钢管支撑,支撑垂直间距为3.4m、水平间距为4m,明挖顺作法施工。

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为二级,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0.2%H(基坑深度),围护结构最大允许水平位移≤5cm。

2 工程地质条件该工程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

其地貌属于上海地区四大地貌单元中的滨海平原类型。

周边为居住建筑,地势平坦,自然地面标高3.9m。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见表1。

施工区域浅部土层中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其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制于大气降水和地面蒸发,并随气候变化而变化。

其地下静止水位埋深按年平均离地表下0.5m计。

3 施工情况原设计图纸拟通过前期的基坑降水疏于土体内水分,固结土体稳定基坑。

该段围护结构施工完以后,按照正常施工程序进行基坑降水。

但待基坑开挖后却发现情况几乎与未降水一样,而且引起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较大,基坑水平位移在一周内最大值达90~100mm,踢脚部位水平位移达到基坑水平位移最大值的2/3,变形速率达20mm/d以上。

在专题会议上专家指出:这是由于土壤渗透系数小,一般的降水工艺难以达到加固地基目的,因此才有如此大的变形。

同时从《基坑工程手册》查阅得:当渗透系数达到l×10-7cm/s时,土层实际不透水[1],因此原先的降水工艺必须进行适当的改进。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基坑工程是指在土壤或岩石中挖掘深度较深、规模较大的工程基础,如地下室、地铁站、地下停车场等。

在进行基坑工程时,常常需要进行降水处理,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不同的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对工程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进行优化分析,以选择最适合的降水方法,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性。

一、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基坑工程降水方法主要包括排水井降水、井点降水和横向排水降水三种。

1. 排水井降水排水井降水是将基坑周围打井,利用井中抽水泵将井水抽出,以减小基坑周围的水位,达到降水的目的。

排水井降水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能够迅速将水位降低,是目前基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降水方法。

3. 横向排水降水横向排水降水是通过埋设水平或倾斜的排水管,将地下水引导至远离基坑的地方,以降低基坑周围的水位。

横向排水降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较大,适用于需求降水范围广泛的基坑工程。

以上三种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降水方法。

二、基坑工程降水方法优化分析1. 降水效果在选择降水方法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降水效果。

排水井降水能够迅速降低地下水位,适用范围广,但是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也较大。

井点降水能够针对性地降低某一具体位置的地下水位,适用于一些对地下水位要求严格的工程。

横向排水降水适用范围较广,但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也较大。

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地下水位分布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降水方法,确保降水效果最大化。

2. 施工成本降水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施工成本。

排水井降水的施工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降水方法。

井点降水和横向排水降水需要进行井管或排水管的埋设,施工成本相对较高,但对于对地下水位要求严格的工程,投入一定的成本来确保降水效果也是值得的。

在降水方法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降水效果与施工成本的平衡,选择最经济的降水方法。

三、结语基坑工程降水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降水效果、施工成本和工程安全因素,并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来进行优化分析,选择最适合的降水方法。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摘要:基坑工程作为我国重点工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建筑行业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

自从我国步入现代化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基坑工程也越来越多,国家对基坑工程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深入研究基坑工程领域,相关技术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可是就目前情况看来,基坑工程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综合性较强,而且没有一定的施工经验是难以理解的。

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对基坑工程降水方法予以高度的认识,从而导致施工过程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对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基坑工程;降水技术;优化由于基坑工程的重要性,施工单位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而且还要将降水方法得到很好的应用,能够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1基坑工程降水地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是最重要地环节。

要认真贯彻基坑降水技术,以保证正常有效地施工。

在开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施工现场,对环境进行严格的布置,并通过这项技术真正减少地下水,从而保证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只要基坑的工作开展好,就可以打好基础,避免突发事情发生。

2基坑工程降水方法明渠排水的主要特征是设置一个井,然后使用各种工具将地下水引入井中,最后将其从井中排出。

主要抽水方法是利用真空通过分离器吸收井中水和水的混合物,分离器中的水从离心泵中排出,其他空气从分离器中排出。

如果层的渗透率小,则将使用其他方法来确保井点的真空度。

同时,必须确保在任何地方完成气密性,以使基坑沉降更有效。

井点的脱水方法是在基坑旁钻孔,在实际施工中,井点距标准为4至6米处,每口井将有一个独立的水泵抽取地下水,以实现降水的功能。

2.1 定位和成孔在准备工作时,必须分析和测量建筑的周围环境,准确地布置孔位,并严禁对周边施工造成影响。

准备工作完成后,整个团队可以根据施工环境进行有效调整。

然后进行钻孔准备工作,在钻孔后,进行自然制浆工作。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基坑工程是指在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开挖深度超过地面的地下空间而所进行的挖土和支护的工程。

在基坑工程中,降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者是在地下水位会随着施工活动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降水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措施。

本文将对基坑工程降水的方法及其优化分析进行探讨。

一、基坑工程降水方法1. 井点降水法井点降水法是将井点布置在基坑四周,通过在井点中安装水泵,将地下水抽至地面,实现地下水位的降低。

井点降水法能够灵活地控制降水水位,适用于大型基坑工程,对地下水位控制要求较高的情况。

2. 土壤冻结法土壤冻结法是通过向土壤中注入低温冻结液或者导入低温冻结管,将土壤冻结成冰,形成一层阻挡水流的冰墙,从而阻止地下水涌入。

土壤冻结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能够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3. 防渗墙法防渗墙法是利用深层周边墙或者围护结构,采用防渗材料或者防水帷幕进行围堵,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

防渗墙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能够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简单可靠,成本低廉。

4. 排水沟法排水沟法是在基坑周边修建排水沟,将地下水引到外部排水通道,再将地下水排至远离施工现场的水体或者排水设施。

排水沟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不高的情况,对基坑施工影响较小,且施工简便。

以上方法中,井点降水法和土壤冻结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对基坑投影影响较大的情况,而防渗墙法和排水沟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不高,对基坑施工影响较小的情况。

针对不同的地质和地下水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非常重要。

1. 综合分析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在选定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前,首先要对当地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包括地下水位、地层厚度、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渗透系数等,了解地下水情况对于降水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

2. 考虑工程周期和成本在选择降水方式时,需要考虑工程周期和成本。

有些降水方法需要长期使用,并且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修改基坑降水施工方案2

修改基坑降水施工方案2

修改基坑降水施工方案2
一、问题概述
在进行基坑降水施工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由于现场地质条件、降水量、施工进度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原有的降水施工方案可能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

本文将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和优化,以应对实际情况的需求。

二、方案调整
1.调整降水泵的布置位置
在现场施工中,发现原降水泵的布置位置不够合理,导致降水效率不佳,需要将降水泵重新布置到更适合的位置,以提高降水效率。

2.增加降水管道
根据实际降水情况,需增加降水管道数量,以加快降水速度,确保基坑降水效果。

3.调整降水泵的数量和功率
根据新的降水方案,需要对降水泵的数量和功率进行调整,以确保其能够满足修改后的降水需求。

4.加强降水水质监测与处理
加强对降水水质的监测,确保降水水质符合环保要求;对降水进行必要的处理,以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三、调整后的效果预期
1.提高降水效率
通过对降水方案的调整和优化,预计可以提高降水效率,降低基坑水位,缩短施工周期。

2.降低施工成本
新方案的调整将使降水系统更加高效,从而减少降水时间和功率消耗,降低施工成本。

3.提升施工安全性
通过优化降水方案,能够减少基坑水位的变化范围,降低塌方、滑坡等施工安全隐患,提升施工安全性。

四、结论
本文针对基坑降水施工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通过调整降水泵的布置位置、增加降水管道、调整降水泵的数量和功率以及加强降水水质监测与处理等措施,实现了提高降水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提升施工安全性的效果预期。

希望此次调整能够为基坑降水施工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基坑工程降水是指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通过降低地下水位,使基坑内保持干燥状态的一种工程措施。

基坑工程降水的方法主要有排水井降水法、深层井降水法、地下连续墙降水法等。

本文将对这些降水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其进行优化分析。

排水井降水法是指在基坑周围挖掘多口排水井,通过井中的排水泵将地下水抽取到地表,以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

排水井降水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稳定的优点,适用于基坑较小的情况。

其主要问题是排水井的建立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井周土体的塌方、井眼阻塞等问题。

深层井降水法是指在基坑周边钻孔到足够深度,并将钻孔内注水后抽取出来,从而形成深层井的一种降水方法。

深层井降水法具有降水效果显著、施工周期短的特点,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的情况。

深层井降水法所需的钻探及注水、抽水设备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地下连续墙降水法是指在基坑周围挖掘连续的深层开挖壕沟,并在壕沟中设置防渗排水设施,通过土体的自重和排水系统的作用,将地下水排出基坑外。

地下连续墙降水法具有不占用基坑空间、降水效果好的优点,适用于大型基坑的降水工程。

地下连续墙降水法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特别注意壕沟的防水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在对这些降水方法进行优化分析时,首先需要根据具体的基坑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

对于基坑较小的情况,可以选择排水井降水法,而对于地下水位较深的情况,可以选择深层井降水法。

需要对降水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确保降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还需要进行降水工程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保证降水效果。

基坑工程降水方法及其优化分析是基坑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并进行合理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可以保证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基坑降水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基坑降水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环保型降水技术
03
采用空气提升器代替传统水泵,减少噪音和振动,同时降低能
耗和维护成本。
应用效果评价与经济效益分析
应用效果评价
通过改进与创新技术的应用,基坑降 水效率提高30%,施工周期缩短20% ,且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 问题。
经济效益分析
与传统降水技术相比,改进与创新技 术可节约成本20%以上,同时提高了 施工效率和安全性,为工程建设带来 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地质条件
场地土层以黏性土为主,局部夹有砂土透镜体,地下水位较 高,且存在季节性变化。
改进与创新技术的具体应用
降水井设计优化
01
采用大口径降水井,提高单井出水量,减少井点数量,降低成
本。
自动化监测与控制
02
引入自动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水质等参数,并通
过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水泵运行,实现智能化管理。
强化降水维护
定期对降水设备和井群进行维护和 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井群畅 通无阻,保证降水效果的持续性。
04
基坑降水施工技术的创新
智能化降水施工技术的探索
1 2 3
自动化监测与控制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基坑内外水位、水质 、流量等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管理,提 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分析与预警
构建多层次降水系统,包括地表 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的 综合治理,实现全方位、立体化 的降水施工。
多目标优化
在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 ,综合考虑经济、环保、效率等 多目标因素,对复合式降水施工 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
05
改进与创新技术在工程实例中的 应用
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分析
工程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变化主要受制于大气降水和地面蒸发 , 并随气候 变化而变化。其地下静止水位埋深按年平均离地表下
05m计 。 .
3 施 工情 况
照正常施工程序进行基坑降水 。但待基坑开挖后却发 现情况几乎与未降水一样 , 而且引起基坑 围护结构水 平位 移较 大 ,基坑 水平 位移 在一 周 内最 大值 达 9 0 10 m,踢脚部位水平位移达到基坑水平位移最大 0 m
摘 要 :叙 述 了上 海 软 土地 基 以 S MW 工 法 桩 作 为 围 护 结 构 深 基 坑 施 工 中 ,通 过 对 降 水 工 艺 进 行 改 进 ,提 高 了 降 水 效 果 。
重 点阐述 了在土质渗透系数较低 的淤泥质 粉质 黏土中进 行降水设计与施工 ,并从理 论计算上验证 了改进 降水工艺 的结

灰色黏质粉土
103 O 2 1 . —. . 4 2 4
—. ~3 8 -. 灰色 饱和 1 2一 . 2 2 9 6 9
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 15 ~ .O 25 — 3 一 . — .8 灰色 饱和 流 塑 . 32 . O 4 13 一 64 I 6 46
值 的 2 ,变形速率达 2 md以上。在专题会议上 / 3 0 / m
原设 计 图纸 拟通 过前 期 的基 坑降水 疏 干土 体 内水
分, 固结土体稳定基坑 。该段围护结构施工完以后 , 按
2 914 . ~. 8 5 1 7O 6 . ~, O 2 2 912 . —. 1 6
26 . 5 04 . 8 2 4 褐 黄色 稍湿 可塑 高 . 0 高 中偏低

3 × O I l_ 2 4 4 7 1- . × 0 4 3 0 6 .9 0
O0 1 .o
果。
关键 词 :深 基 坑 ;降 水 ;稳 定 ;变 形
中图分类号 : U 6 T 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 6 52 0 )4 0 8 - 2 0 4 4 5 (0 60 - 0 1 0
1 工 程 概 况
沉 降量 ≤02 .%H( 基坑 深度 ) ,围护结 构最 大允许水
④, ④ ⑤
灰色淤泥质黏土 68一2 0 8 5 —2 8一42 1. 灰色 饱和 流塑 . 1. . 1. 一 1. —3 3 O 4 9 9 2 6 灰色黏质粉土 灰色黏土 1 O 4 O 2 O 一4 1一69 1l 灰色 饱和 . 一. . 1. 一 1. —5 4 5 5 1 6 8 4 O —. . 4 7 5
维普资讯
第 4期 ( 第 l 2期 ) 总 2
20 0 6年 8月
中 国 希 改 Z程
CHI NA MUNI I AL E C P NGI ERI G NE N
N 4 ( eiI o 12) o. S r .2 aN
Au . 0 6 g 20
低渗透性基坑降水工艺 的改进
邓 婷 峡’ ,陈 永 明 ’ ,陈 宗 培 ’ ,徐 振 峰 ,林 强 。
(. 海 三 维 工程 建 设 咨 询有 限公 司 ,上 海 2 0 6 ;2上 海 市 市政 工 程 质 量 监 督 站 ,上 海 2 02 1上 000 . 003 3中铁 二局 集 团 股份 有 限公 司 ,福 建 三 明 3 50 ) . 6 0 9
该 工程 场地 位 于 长江 三角 洲人 海 口东南 前 缘 。其
地貌属于上海地 区四大地貌单元 中的滨海平原类型 。
周边为居住建筑 ,地势平坦 ,自 然地面标高 3 。 .m 9
地 基 土 的构成 与 特征见 表 1 。 施 工 区域 浅部 土层 中地 下水 属 潜水 类 型 ,其水 位
8 3 1_ . × O 7 4 0 2 .1 0 0 3 .7 0
004 . O
3. 2 5 3. 8 5 3. 源自2 4. 4O ③, 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 O5~. O O —. 一 1 3 一. 灰黄色 饱和 流 塑 . 1O O 5 . O 9一 . O 9 8 1 1 6 ③
直 间距 为 34m、水平 间距 为 4m,明挖顺作 法 施 .
工。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为二级 ,周边地 面最大
表 1 地 基 土 的 构 成 与 特 征
层 厚/ m 层 底 标 高 , m
范 围 平 均
渗 透 系数 (0o 2 C)
层序
地层名称
范 围
平 均
颜色 湿度 状 态 压缩性
平位移 ≤5e 。 m
2 工 程地 质 条件
上海 地 铁 六 号 线 某 车 站 位 于 浦 东 新 区某 十 字 路
口交汇处 ,基坑 纵 向呈南北走 向 ,基坑深 约 1 。 0m
围 护 结 构 采 用 6 5 @6 0S 8omm 0 MW 工 法 桩 , 内 插 7 0 mx30m 3m 4mm 0 m 0 m x1 mx2 H型钢 ,桩 长 2 2 m。 基 坑 采 用 d 0 m、 厚 1 钢 管 支 撑 ,支 撑 垂  ̄ 9m 6 6mm
高 中偏低
1 5 1_ . × O 7 4 O o .6 0 2 2 1_ . × O 4 4
3 2 1 .XO 4 O o7 . 6 0 4 1 1 .XO 2
4. 9 3 2. 8 6 3. 9 5
2 3 -4 2 -O 8-7 5 灰色 很湿 流塑 高 . 1. —2 . 1. 7 9 1 4
垂 直 , , d 水 平 , H md Kvm・ K ,, -
含水量/ %
①, ① ②,
杂填土 浜填土 褐黄色黏土
1O2 o 1 8 . 一. . 2 o 4 2O4 o 3 8 . 一. . 7 o O O O1o O 8 . 一. , 7 o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