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
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生物版2007年4月30日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理论,这门学科建立的历史时间长,成就辈出,而依然在新世纪显示着其与时俱新发展的生命力,因此被称为生物学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
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门学科在许多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下面对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做一简单盘点1、1910年——德国人A. Kossel(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首先分离出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2、1955年——美国人Vincent Du Vigneaud(迪维格诺德)因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激素而获诺贝尔奖。
3、1961年——英国人P. Mitchell (米切尔)因研究生物系统中的能量转移过程,即提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化学渗透学说,获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
4、1970年——美国人D. Baltimore(巴尔的摩)、R. Dulbecco(杜尔贝科)和H. Temin (特明)因研究肿瘤病毒与遗传物质相互关系时,由于发现在RNA肿瘤病毒中存在以RNA为模板,逆转录生成DNA的逆转录酶,而三人共享197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5、1975年——美国科学家Walter Gilbert(吉尔伯特)和英国人F. Sanger(桑格)设计出DNA结构测序的“双脱氧法”的化学和生物分析法;伯格因研究操纵基因重组DNA分子、于1980年同获诺贝尔化学奖。
此外,德国科学家Sanger(施陶丁格)还由于1953年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分子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6、1982年——美国人S. B. Prusiner(普鲁西纳)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质致病因子Prion(朊蛋白病毒),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更新了医学感染的概念,于1997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7、1984年——德国人G. J. F. Kohler(科勒)、阿根廷人C. Milstein(米尔斯坦)[3]和丹麦科学家N. K. Jerne(杰尼)由于发现发展了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原理与技术,完善了极微量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00年至2012年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Andrew Z Fire)和克雷格·梅洛(Craig Mell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机制——双链RNA引起基因沉默”。
基因组通过将细胞核内DNA的蛋白质合成指令发送到细胞质的蛋白质合成部位而运作。这些指令通过信使RNA(mRNA)传达。1998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撰文指出,他们自己发现了一种可以降解某一特定基因的mRNA的机制。这种RNA干扰的机理在RNA分子作为双链出现时被激活。双链RNA激活使携带有与双链RNA相同遗传编码的mRNA分子降解的生化机制。当这种mRNA分子消失,相应的基因便会沉默,它所编码的蛋白质也不会合成。RNA干扰发生在植物、动物和人类中,它在调节基因表达、参与病毒感染的防御以及保持跳跃基因的可控性中具有重要作用。RNA干扰已经成为基础科学研究的一项广泛应用的方法,用以研究基因功能,将来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小鼠的基因靶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生理学和医学实验研究方法与手段,标志着人类掌握了更深入了解基因功能的钥匙,为治疗人类疾病带来了真正的希望。通过基因靶向技术建立各种疾病转基因动物模型,帮助人们理解成千上万基因在发育、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最终根本性纠正和治疗人类基因缺陷。该项技术将对人类疾病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科学家Mario R.Capecchi、Oliver Smithies和英国科学家MartinJ.Evans在“涉及使用胚胎干细胞进行小鼠特定基因修饰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而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Mario R.Capecchi和Oli—ver Smithies分别独立地发现了利用两段DNA片段的同源重组可以对哺乳动物基因组进行可控的基因修饰。
200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汇总

基于他的研究使我们得以了解帕金森氏患者
的身体运动失控,系因灰黑质区 (substantia nigra)之dopamine(多巴胺) 神经细胞大量流失,进而造成控制活动功能 的basalgangliua(基底核)内dopamine(多巴 胺)含量不足所致,并且为医治帕金森氏症 重要治疗药物L-dopa的研发奠下基石,而Ldopa至今仍是治疗帕金森氏症最重要的药 物。除此之外,卡尔森更进一步确认神经精 神疾病与脑中dopamine(多巴胺)或 serotonin(血清胺)的含量及功能异常有密切 相关,以及对于抗忧郁症药物的研究上贡献 良多。
※卡尔森:多巴胺是神经传导物质
※格林加德:传导靠化学变化而发生 ※坎德尔:神经突触将讯息在细胞间传递,
形成学习与记忆
药理学教授卡尔森,他首先于1950年代末
期,发现以reserpine(一种抗高血压药)将神 经末梢的神经传导物质排空时,动物则出 现自发性活动功能丧失的异常现象,之后 若给予动物dopamine(多巴胺)的前驱物Ldopa则显着恢复其功能,但若给予其它神 经传递物质如:serotonin(血清胺)则无治疗 功效。此先驱物质实验证实:dopamine(多 巴胺)是大脑掌控身体活动的重要神经讯息 传递物质,他后来更发现reserpine处理所 造成的活动异常现象与帕金森氏病人所表 现的四肢颤抖、肌肉僵直、活动缓慢等症 状相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奖项的给予主要在于他们毕生研究神经
系统如何透过不同的神经物质和分子机转来 传递神经讯息,使得人脑能够正常运作,进 而发挥思考、记忆、运动、情绪等功能。此 外,也由于他们的研究了解了大脑疾病如帕 金森症、精神分裂症、忧郁症、阿滋海默症 的病因,进而发展出新的治疗药物,对全人 类作出重大贡献。 返回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研究细胞周期的科学家。
他们是美国科学家Leland Hartwell(利兰·哈特韦尔)以及英国科学家R.Timothy(Tim)Hunt(蒂莫西·亨特)和Paul Nurse(保罗·纳斯)。
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机理。
在细胞周期种,CDK含量保持恒定,但是由于cyclin的调控,CDK的活性是变化的。
CDK同cyclin一道调节着细胞周期从一个阶段转向下一个阶段。
CDK可以比拟为一个引擎,而cyclin就像变速箱,控制着引擎是否空转(细胞向下一个阶段进发)。
Leland Hartwell因为发现了调控细胞周期的一族特异性基因而获得诺贝尔奖。
其中一个名为“start”的基因在细胞周期的第一步中发挥中心作用。
Hartwell还引入了“checkpoint”的概念,这对于细胞周期的理解是十分有用的。
R.Timothy(Tim)Hunt克隆并用遗传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细胞周期中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CDK(cyclin依赖性激酶)。
他证明了CDK的功能在进化上是极其保守的。
CDK通过磷酸化其它蛋白质而推进细胞周期。
Paul Nurse因为发现cyclin而获奖。
Cyclin是调控CDK功能的蛋白质。
他发现cyclin 在每一次细胞分裂中都会周期性地降解,这种机制对于细胞周期的调控十分重要。
绝大多数生物医学的研究都会得益于这些基础研究的发现,并且应用于许多领域。
这些研究发现对于了解癌细胞中染色体的不稳定性非常重要:染色体是如何重排、丢失或者不平均地分配的。
这些染色体异变很可能是细胞周期的失调导致的。
已经有研究表明CDK和cyclin的编码基因具有癌基因的功能。
CDK和cyclin也可以同抑癌基因(如p53和Rb)合作,在细胞周期中发挥作用。
细胞周期领域的研究可以应用于肿瘤诊断。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1.奖项:200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 Hartwell,美国)、蒂莫希•亨特(R. Timothy Hunt,英国)和保罗•诺斯(Paul M. Nurse,英国)成就: 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发现了具有调节所有真核有机体中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
其中,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大量控制细胞周期的基因,其中一种被称为“START”的基因对控制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保罗•纳斯的贡献是,在哈特韦尔的基础上,通过基因与分子法发现了调节细胞周期的一种关键物质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是通过对其他蛋白质的化学作用来驱动细胞周期的。
蒂莫西•亨特的贡献是首次发现了调节CDK功能的物质CYCLIN(细胞周期蛋白)。
2.奖项: 200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悉尼·布伦纳(Sydney Brenner,英国)、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 itz,美国)和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英国)成就: 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这3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开创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研究为其他科学家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了重要基础,后来科学家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
科学家们发现,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抑制细胞死亡的,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的。
两类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正常死亡。
如果能发现所有的调控基因,分析其功能,研究出能发挥或抑制这些基因功能的药物,那么就可加速癌细胞自杀,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提高免疫细胞的生命力,达到抵御艾滋病的目的。
3.奖项:200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安德鲁·法尔(Andrew Z. Fire,美国)和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美国)获奖者简介:法尔1959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本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数学,仅用3年时间就拿到学位。
生物学诺贝尔奖名单

⽣物学诺贝尔奖名单细胞⽣物学是⽣物学的基础理论,这门学科建⽴的历史时间长,成就辈出,⽽依然在新世纪显⽰着其与时俱新发展的⽣命⼒,因此被称为⽣物学的“三⼤⽀柱学科”之⼀。
⼀个多世纪以来,这门学科在许多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下⾯对细胞⽣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做⼀简单盘点1、1910年——德国⼈A. Kossel(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质及核质⽽获得诺贝尔⽣理医学奖,他⾸先分离出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科塞尔(Kossel,(KarlMartinLeonhard)Albrecht)德国⽣物化学家。
1853年9⽉16⽇⽣于梅克伦堡的罗斯托克;1927年7⽉5⽇卒于海德尔堡。
学习植物学本来是科塞尔的志愿,但他⽗亲认为这没有什么出息,所以科塞尔转⽽学医。
在施特拉斯堡⼤学,他受到了当时还处于幼稚阶段的⽣物化学学科的前驱霍佩塞勒的影响,从1877年开始给霍佩赛勒当了四年的助⼿,从⽽他就被造就成为⼀个⽣物化学家。
后来他在杜布⽡雷蒙⼿下⼯作。
1879年,他开始研究⼀种叫核蛋⽩的物质,这种物质是霍佩赛勒的⼀个学⽣⼀⼀⽶歇尔⼗年以前就离析出来的,霍佩赛勒也亲⾃研究过。
不过这种物质在落到科塞尔⾥⼿⾥以前,⼀直是⼀种不很明确的东西。
科塞尔的研究开始于指出这⼀点:核蛋⽩含有蛋⽩质部分和⾮蛋⽩质部分,因此尽可以不必说那含糊不清的核蛋⽩,⽽说核的蛋⽩质,其中的⾮朊基(⾮蛋⽩质部分)就是“核酸”。
这个蛋⽩质和别的蛋⽩质⾮常相似,但核酸就和那时为⽌已知的其它天然物不同。
当核酸分解时,科塞尔发明,在核酸分解物中有含氮的化合物嘌呤和嘧啶,它们的原⼦分别排列成⼆环和⼀环(费希尔曾研究过漂呤)。
科塞尔析出两种不同的嘌呤:腺嘌呤和鸟嘌呤;总共三种不同的嘧啶:胸腺嘧啶(这是他第⼀个离析出来的)、胞嘧啶和尿嘧啶。
他还判明分解物之外还有⼀种碳⽔化合物,但这⼀部分只好留待另⼀代⼈莱⽂来证实。
精⼦含有⼤量的核酸成分。
科塞尔继续研究精⼦细胞中的蛋⽩质。
他发现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组氨酸—⼀种氨基酸。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

细胞生物学作业——从年到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的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该奖项于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医科大学的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月日举行。
我认为从年到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年份分别是: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获奖原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获奖人物及介绍:、巴里·马歇尔,出生于澳大利亚西部城市卡尔古利,澳大利亚医师,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
,珀斯皇家医院病理学家。
认为该奖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理由: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即原核生物,这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后,一定仔细研究了它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发现了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因此与细胞生物学中的原核细胞内容有关。
获奖经历: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都对感兴趣,他们一起研究了与胃炎一起出现的幽门螺杆菌。
年,他们做出了幽门螺杆菌的初始培养体,并发展了关于胃溃疡和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假说。
但当时的科学家和医生们不相信会有细菌生活在酸性很强的胃里。
年,在弗里曼特尔医院,马歇尔教授完成了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之间的柯霍假设。
年,卡罗琳医学院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马歇尔博士和他的长期合作伙伴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它们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获奖意义: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式的革命。
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年:获奖原因: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获奖人物及介绍:、、马里奥·卡佩奇是一位出生于的美国分子遗传学家,目前是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的杰出教授。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1.奖项:200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 Hartwell,美国)、蒂莫希•亨特(R. Timothy Hunt,英国)和保罗•诺斯(Paul M. Nurse,英国)成就: 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发现了具有调节所有真核有机体中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
其中,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大量控制细胞周期的基因,其中一种被称为“START”的基因对控制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保罗•纳斯的贡献是,在哈特韦尔的基础上,通过基因与分子法发现了调节细胞周期的一种关键物质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是通过对其他蛋白质的化学作用来驱动细胞周期的。
蒂莫西•亨特的贡献是首次发现了调节CDK功能的物质CYCLIN(细胞周期蛋白)。
2.奖项: 200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悉尼·布伦纳(Sydney Brenner,英国)、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 itz,美国)和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英国)成就: 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这3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开创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研究为其他科学家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了重要基础,后来科学家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
科学家们发现,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抑制细胞死亡的,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的。
两类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正常死亡。
如果能发现所有的调控基因,分析其功能,研究出能发挥或抑制这些基因功能的药物,那么就可加速癌细胞自杀,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提高免疫细胞的生命力,达到抵御艾滋病的目的。
3.奖项:200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安德鲁·法尔(Andrew Z. Fire,美国)和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美国)获奖者简介:法尔1959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本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数学,仅用3年时间就拿到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
1.奖项:200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获得者: 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 Hartwell,美国)、蒂莫希•亨特(R. Timothy Hunt,英国)和保罗•诺斯(Paul M. Nurse,英国)
成就: 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发现了具有调节所有真核有机体中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
其中,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大量控制细胞周期的基因,其中一种被称为“START”的基因对控制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保罗•纳斯的贡献是,在哈特韦尔的基础上,通过基因与分子法发现了调节细胞周期的一种关键物质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是通过对其他蛋白质的化学作用来驱动细胞周期的。
蒂莫西•亨特的贡献是首次发现了调节CDK功能的物质CYCLIN(细胞周期蛋白)。
2.奖项: 200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获得者: 悉尼·布伦纳(Sydney Brenner,英国)、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 itz,美国)和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英国)
成就: 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这3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开创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研究为其他科学家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了重要基础,后来科学家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
科学家们发现,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抑制细胞死亡的,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的。
两类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正常死
亡。
如果能发现所有的调控基因,分析其功能,研究出能发挥或抑制这些基因
功能的药物,那么就可加速癌细胞自杀,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提高免疫细胞
的生命力,达到抵御艾滋病的目的。
3.奖项:200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获得者:安德鲁·法尔(Andrew Z. Fire,美国)和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美国)
获奖者简介:法尔1959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本科在加利福
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数学,仅用3年时间就拿到学位。
他逐渐对涉及生命
奥秘的遗传学产生兴趣,并将其作为自己终身的学术追求。
法尔曾在美国和英
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求学和工作,1998年在美国卡内基学会工作期间,他与
梅洛等合作发现了RNA干扰机制。
1998年,法尔与好友梅洛等人在《自然》
杂志上共同发表了有关发现RNA干扰机制的论文,被同行称为“近一段时间来
分子生物学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
克雷格·梅洛生于1960年的梅洛是被恐龙骨引入科学世界的。
梅洛的父亲
是一名古生物学家,梅洛童年时经常跟着父亲在美国西部寻找化石。
从那时起,他就迷上了远古时代、地球历史和人类生命的起源等问题。
高中时代,梅洛的
兴趣逐渐转移到了基因工程方面。
当时科学家克隆了人类胰岛素基因,并将其DNA(脱氧核糖核酸)插入到细菌中,这样就可以人工合成无限多的胰岛素。
这一成果为全球数百万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梅洛回忆说:“科学研究能够真
正地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这个想法激起了我的兴趣。
”1998年,梅洛与法尔
等人在《自然》杂志上共同发表了有关发现RNA干扰机制的论文,被同行称为“近一段时间来分子生物学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
成就:因为他们“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这一机制为控制基因信
息提供了基础性的依据。
公报指出,RNA干扰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
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RNA干扰机
制的发现使得科学家可以对侵入细胞的病毒RNA进行控制。
诺贝尔奖评审委
员会指出,RNA干扰机制将来有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农业等众多领域,用来
开发针对病毒感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新疗法。
4.奖项: 200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获得者:马里奥·卡佩基、马丁·埃文斯、奥利弗·史密斯
获奖者简介:卡佩基1937年出生在意大利,后获得美国国籍。
卡佩基1967年获
美国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他除了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工作外,还担任犹他大学人类遗传学和生物学教授。
卡佩基因在“基因靶向”技术的研
究上做出了开创性工作而成名。
史密斯1925年出生在英国,后获得美国国籍。
史密斯1951年获得牛津大
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如今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工作。
他一开始主要进行胰
岛素的研究工作,后转入分子生物学领域。
在差不多60岁时,他开发出了可关
闭活体内特定基因的技术。
史密斯和卡佩基几乎同时对“基因靶向”技术做出
了奠基性贡献,这一技术使得科学家能培育出拥有特定变异基因的小鼠。
埃文斯1941年出生在英国,1963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进入伦敦大学学
院学习,获得解剖学和胚胎学博士学位。
1978年,他返回剑桥大学工作。
3年后,他和同事从小鼠胚胎中第一次成功分离出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
这为“基
因靶向”技术提供了施展本领的空间。
如今,埃文斯在英国加的夫大学担任哺乳动物遗传学教授。
成就:三位科学家“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位科学家的突破性成果在医学界和生理学界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老鼠有着和人类非常类似的基因,从生理学角度看,通过对小鼠体内不同基因的功能进行了解,可以进而指导对人类的基因研究。
从医学角度看,通过了解基因与疾病的关系,人类可以开发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及药物。
5.奖项:201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获得者: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G. Edwards,英国)
获奖者简介:罗伯特.爱德华兹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
二战中服完兵役后,他进入威尔士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学习生物学,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论文内容为小鼠胚胎发育。
1958年他成为英国国立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始了对人类授精过程的研究。
从1963年开始,爱德华兹相继在剑桥大学和Bourn Hal l诊所(世界首个试管授精中心)工作。
Bourn Hall由爱德华兹和Patrick Step toe所建立,爱德华兹担任其研究主任多年。
爱德华兹同时还是授精研究领域多本顶尖期刊的编辑。
爱德华兹目前是剑桥大学名誉退休教授。
因为在人类试管授精(IVF)疗法上的卓越贡献,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的贡献使治疗不育症成为可能,包括全球超过10%的夫妇在内的人类因此获益匪浅。
早在1950年,爱德华兹就认为IVF可以有助不育症的治疗。
通过系统的研究工作,他发现了人类受精的重要原理,并
成功实现人类卵细胞在试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细胞培养皿)中受精。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就是对爱德华兹的不懈努力的最好表彰。
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爱德华兹和他的同事将IVF进行改良,并将其与世界分享。
到目前为止,因为IVF而得以出生的人大约有四百万,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已成年,甚至有的已为人父母了。
在罗伯特?爱德华兹的引领下,对IVF疗法的研究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一门新医学领域也由此诞生。
他的贡献代表着现代医学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成就: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爱德华兹创立的体外受精技术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医学难题,即通过体外受精治疗多种不育症。
全世界大约有10%的夫妇遭受不育症的折磨,不育给这些家庭带来了痛苦和创伤。
单纯药物治疗对众多不育症的疗效非常有限,但这一切都随着体外受精技术的产生而得到解决。
体外受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大约20%到30%的体外受精卵最终可以发育为胎儿。
跟踪研究表明,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出生的孩子在健康方面和自然受孕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