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诊断、分类和预防

合集下载

糖尿病综述论文(两篇)

糖尿病综述论文(两篇)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它被认为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引起的高血糖症。

本文将在上一篇论文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糖尿病,具体包括糖尿病的病因和分类、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发症及其治疗、糖尿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和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正文内容:一、糖尿病的病因和分类1.1遗传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1.2环境和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1.3糖尿病的分类和病程二、预防和控制措施2.1健康饮食和合理营养摄入2.2适量运动和体重控制2.3控制血糖和监测血糖水平2.4应用药物治疗糖尿病2.5心理辅导和支持三、并发症及其治疗3.1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3.2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3.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的处理3.4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的防治3.5肾脏和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防治四、糖尿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4.1生活质量的降低4.2心理健康问题4.3婚姻和家庭的影响4.4与工作和社交的关系4.5产生的经济负担五、糖尿病的研究进展5.1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的改进5.2胰岛素治疗的进展5.3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5.4基因治疗及干细胞治疗的研究5.5具有潜在治疗潜力的新药的开发总结: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和分类复杂多样。

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降低发病率和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

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及时的治疗和预防可减轻这些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对患者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家庭和社交关系等。

虽然目前对糖尿病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中,但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如早期诊断方法的改进、胰岛素治疗的进展以及新药的研发等。

通过深入研究糖尿病的病因和分类、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及其治疗、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以及研究进展,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全球性健康问题。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数以亿计的患者。

糖尿病2023年标准

糖尿病2023年标准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提供更好的糖尿病管理和治疗,以下是2023年的糖尿病标准,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一、糖尿病的分类2023年的糖尿病分类仍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标准。

糖尿病根据病因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引起,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2. 2型糖尿病: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与遗传和生活方式因素有关。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肾性糖尿病、药物诱导的糖尿病等。

二、预防与早期筛查糖尿病的预防非常重要,特别是2型糖尿病。

以下是预防与早期筛查的建议: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控制体重,适度运动,限制饮酒,戒烟等。

2. 定期体检:建议成年人每年进行血糖检测,尤其是高危人群,如肥胖者、家族史病人等。

三、诊断标准和血糖控制目标根据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建议,以下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血糖控制目标: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7.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2hPG)≥11.1 mmol/L;- 随机血糖(RBG)≥11.1 mmol/L,伴有典型症状。

2. 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4.4-7.0 mmol/L;- 餐后血糖:小于10.0 mmol/L。

四、治疗原则和方法糖尿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治疗原则和方法的建议:1.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控制: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 运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体重管理:达到正常体重范围。

2. 药物治疗:- 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或二者联合治疗。

3. 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通过测量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2024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更新要点一览

2024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更新要点一览

2024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更新要点一览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1、将第2节的标题“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更改为“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更好地体现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即诊断发生在分类之前)。

2、新增推荐2.5,强调区分个体糖尿病类型,从而促进个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3、新增2.1图,为新诊断成人患者中疑似1型糖尿病的调查提供结构化框架。

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1、新增建议3.2,强调监测有1型糖尿病风险的个体的重要性。

因为血清转化年龄越小(尤其是3岁以下)、已确定的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数量以及针对胰岛抗原2(IA-2)的自身抗体的产生均与临床1型糖尿病的快速进展有关。

2、新增建议3.15,以解决teplizumab的使用问题。

该药物已被批准用于延缓1型糖尿病3期成人患者和2期儿童(8岁及以上)患者的发作。

综合医学评估及并发症评估1、对“免疫接种”小节进行了更改,并对≥60岁罹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进行了更新。

02对“骨健康”小节进行了广泛修订和更新。

增加推荐4.9–4.14,纳入骨健康的定期评估和治疗。

新增表4.5,包括骨折的一般风险因素和糖尿病特异性风险因素。

血糖目标与低血糖症1、将第6节的标题“血糖目标”改为“血糖目标与低血糖症”,并将整个诊疗标准中低血糖症的内容合并到本节中。

2、更新推荐6.1,为更需要密切血糖监测的人群提供更频繁的血糖评估。

3、对“A1C血糖评估”小节进行了修订,反映了关于A1C分析法优势和局限性的最新数据,并纳入了关于血清糖化蛋白分析法作为A1C 替代方法的益处和局限性的讨论。

4、更新表6.2,概述了CGM指标和推荐的血糖目标。

5、新增推荐6.8a和6.8b,阐明适合减少降糖药物使用的临床场景,并增加了“设定和修改血糖目标”小节,讨论此更新的基本原理。

6、新增推荐6.11a、6.11b和6.11c,阐明专业医务人员应何时和如何审查患者的低血糖史、知晓率和风险。

2024年糖尿病指南版

2024年糖尿病指南版

导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急剧增加,从1980年的1.08亿增加到2024年的4.28亿。

糖尿病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而且引发了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中风、肾脏疾病等。

因此,针对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每年都有新的糖尿病指南发布,以便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进行治疗和管理。

一、诊断与分类:根据糖尿病指南,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包括静态和动态测定血糖,而不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静态血糖水平高于7.0mmol/L(126mg/dL)可以被诊断为糖尿病。

而动态血糖测试可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抑制试验。

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二、治疗目标: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指南,治疗目标为:1. 静态血糖浓度控制: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126mg/dL),餐后血糖低于10.0mmol/L(180mg/dL)。

2. 血压控制: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或更严格的目标。

3. 血脂控制:LDL-C控制在2.6mmol/L(100mg/dL)以下,或持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以降低10年心血管病发生率。

4.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加上强度锻炼和肌力锻炼。

5.控制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者,每周减重1-2公斤。

三、治疗策略:1.1型糖尿病治疗策略:-胰岛素替代疗法:目标是通过给予胰岛素达到近似生理分泌的血浆胰岛素浓度。

-连续胰岛素输注:对于重症糖尿病,或需要手术、激素治疗等情况,可以采用静脉输注胰岛素进行治疗。

2.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药物治疗:首选药物为二甲双胍,可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

-胰岛素治疗:如果口服药物无法达到目标血糖控制,可以加用胰岛素治疗。

3.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策略:-饮食调整:通过饮食调整降低血糖水平。

2024ada糖尿病诊疗标准

2024ada糖尿病诊疗标准

2024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慢性代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4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面对这一严峻的疫情,2024年的糖尿病诊疗标准正是为了提供更好地指导医生们进行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2024年糖尿病诊疗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糖尿病的分类与诊断根据2024年标准,糖尿病将被分为以下几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

其中,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HbA1c≥6.5%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治疗目标2024年的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明确了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即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以及降低总体死亡率。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在3.9-7.2mmol/L之间,餐后血糖在3.9-10.0mmol/L之间。

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和患者的病情,2024年糖尿病诊疗标准明确了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是必需的。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初始治疗可选择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等。

当单一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联合用药或转用胰岛素治疗。

此外,2024年的糖尿病诊疗标准还强调了运动和饮食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水平。

饮食管理包括均衡饮食、控制饮食热量和减少摄入碳水化合物等。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糖尿病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

2024年的糖尿病诊疗标准意在通过积极的并发症预防与治疗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而定期眼科检查和血肌酐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并治疗视网膜病变和肾病。

糖尿病基础知识讲义PPT课件

糖尿病基础知识讲义PPT课件

糖尿病的分类
01
02
03
1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 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人。
2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抵抗或作用受 损导致,多发生于成年人, 尤其是肥胖者。
妊娠糖尿病
发生在妊娠期间,与胰岛 素抵抗有关,产后可能消 失或发展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 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糖监测与自我管理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以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记录与整理
记录每次监测的血糖值、饮食、运动等情况,以 便分析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
自我管理
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巧,如如 何正确使用血糖仪、如何调整饮食和运动等。
06
糖尿病的预防与教育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 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遵循“三餐三定”原则 ,即定时、定量、定餐
,避免暴饮暴食。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 况,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运动治疗
运动原则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适 量、适度、规律运动。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 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掌握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方法
了解如何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以控制血糖水平。
3
学习糖尿病的监测和应对技巧
掌握如何监测血糖、处理低血糖等紧急情况。
提高公众意识
宣传糖尿病的危害
让公众了解糖尿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提高对糖尿病的重视程度。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新指南

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新指南

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新指南
一、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
2023年ADA指南明确提出,糖尿病的分类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二、糖尿病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

风险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耐量减低等。

三、糖尿病的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是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预防并治疗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具体的治疗目标应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

四、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运动疗法和行为改变。

2. 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和注射降糖药。

3.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包括眼病、肾病、心脏病和神经病变。

五、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包括血糖监测、药物管理、饮食和运动
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监测。

六、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应包括定期的医疗检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和心理
支持。

七、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早期筛查和治疗。

八、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023年ADA指南也介绍了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的诊断方法、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

总结
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新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科学的糖尿病诊疗知识,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治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双胍类
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
噻唑烷二酮类
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 的敏感性。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类型
包括速效、中效、长效胰岛素,根据病情选择。
胰岛素使用方法
一般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笔使用方便,准确性 高。
胰岛素剂量调整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适时调整剂量。
其他药物治疗
01
建立健康档案
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随访记录等信息,
以便进行长期随访和管理。
02
定期随访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安排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控
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生活方式干预
医生会建议患者在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整,以控制血糖水平。
同时,医生还会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预防低血糖
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避免一次性过多摄 入食物,以控制血糖的波动。
在饮食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避 免因摄入不足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原则
适量运动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选择 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逐渐增加运
动量。
注重运动安全
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避 免运动损伤。
07
糖尿病的监测与随访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
通过使用血糖仪,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 血糖的日常监测,以便及时了解血糖控 制情况,指导饮食和运动调整。
VS
定期血糖监测
在随访期间,医生会建议定期进行血糖监 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 蛋白等指标,以全面评估糖尿病的控制情 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成年人致盲 的首要原因1
卒 中 危险性 增加2-4倍3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 首要原因2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中 每10人有8人 死于心血管事件4
外周血管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5
1
糖尿病神经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5
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 –S102。2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 – S98. 3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 –676. 4Gray RP & Yudkin JS. In Textbook of Diabetes 1997. 5Mayfiel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78 –S79.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触发因子 免疫异常 遗传
β细胞群
临床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蜜月期”
胰岛素长期 依赖
时间(月-年)
特发性1型糖尿病
非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
• 无自身免疫标记物
• 永久性胰岛素缺乏 • 酮症酸中毒 • 非洲和亚洲血统人群
1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近年逐年增加 • 地域性差异
• 相对富裕人群
谢谢!
߯ ¸ ÏÌ ÑÌ ÇË ®Æ ½
£ ê© ø ± ×× £Ý Ú¨ ·Ã Ø Ö µË Òº È
Ú µ 1à Ï
ùÖ » µ
Ú µ 2à Ï
0« ¡5· ÖÖ Ó ±ä Ê ¼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 胰岛素分泌缺陷
正常人
1.00
2型糖尿病人 FPG <8 mmol/l FPG 8-12 mmol/l FPG 12–15 mmol/l FPG >18 mmol/l
血糖失控
HbA1c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 (β 细胞功能)
10 15 20 25 30
相关功能 (%)
250 200 150 100 50 0
临床确诊 糖尿病
-5 0 5
糖尿病进程(年)
Adapted from Burger HG, et al. 2001. Diabetes Mellitus,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and Lipid Disorders. In Endocrinology. 4th ed.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ype 2 Diabetes BASICS. International Diabetes Center, Minneapolis, 2000.
糖尿病的症状和体征
• 多饮 • 多尿
• 夜尿增多
• 视觉障碍
• 疲乏无力
• 体重减轻 • 感染
糖尿病的诊断
CDA 2003, ADA 2004, WHO 2002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ADA)
FPG (mmol/l) IFH IFG 6.1 IFG+IGT CH
7.0
NGT
IPH IGT
尿病患者115人
糖尿病分型
1型糖尿病(5%)
Ⅰ型糖尿病
青、少年发病的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95%)
Ⅱ型糖尿病
成年发病的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
免疫介导的
NIDDM
肥胖(80%)
特发性的
非肥胖
其它特殊类型 妊娠糖尿病(GDM)
糖尿病分型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 年轻发病的成年糖尿病(MODY) • 胰岛素作用缺陷 • 胰腺疾病 • 内分泌病 •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 感染
胰岛素不敏感
内源性胰岛素
年龄 (年)
2型糖尿病的自然发展过程
150 代偿成功
不发生T2DM
100
IGT
β-细胞量
β-细胞凋亡增加 肥胖 阶段
50
发生T2DM
10
20
30
40
50
60
70

Eleuterio Ferrannini,MD. impaired beta-cell function, in 66th ADA,2006
糖尿病的诊断、分类和预防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刘畅 教授
糖尿病的定义
以高血糖为特征 • 胰岛素分泌缺陷 • 自身免疫或其他原因导致β细胞破坏 • 胰岛素不敏感 • 胰岛素对靶组织作用受损
设法改变糖尿病的自然进程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糖代谢 糖尿病 受 损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正常
350 300 250 血浆葡萄糖 200 (mg/dL) 150 100 50 – – – – – – – – – – – – – -10
是什么?
• 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预防吗?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 年龄 > 40 岁 • 糖尿病的一级亲属 • 有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病史 • 有妊娠糖尿病史 • 分娩巨大儿病史
CD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03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血脂异常 • 腹型肥胖 • 超重 • 多囊卵巢综合症 • 黑棘皮病
• 精神分裂症
糖尿病流行病学
• 2006年全球共有2.3亿糖尿病患者
• 20年内将达到3.5亿
• 印度和亚洲次大陆国家增加最为迅速
糖尿病流行病学
•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城市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0%。预算 全国糖尿病患病率为450万。
• 按IDF的估算,我国每年将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01万,亦
即每天有新发糖尿病患者2767人,或每小时有新发糖
2hr PPG(mmol/l)
7.8
11.1
Shaw JE, et al. Diabetologia 42:1050,1999 Resnick HE, et al. Diabetes Care 23:176,2000 Barrett-Conner E, et al. Diabetes Care 21:1236,1998
• 缺乏根治措施
1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发病高峰年龄
– 学龄前
– 青春期
• 秋/冬高峰
2型糖尿病
• 占糖尿病患者的90%-95%
• 胰岛素不敏感和胰岛素相对不足 • 肥胖或超重 • 诊断时常伴有血管并发症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 多基因相关
• 高胰岛素血症
• 胎儿营养不良 β细胞生成
• 低出生体重/体重变化
TRIPOD
DPP
曲格列酮
曲格列酮
266
3234
55
75
2.5
1
总结
1型糖尿病 • 进行性β细胞破坏所致 • 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胰岛素治疗
总结
2型糖尿病
• 以肥胖为特征,正在全球蔓延
• 以胰岛素不敏感和胰岛素分泌相对而不是绝对不 足为特征 •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终需要胰岛素治疗 • 约半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既有并发症存在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胰岛素分泌减少(细胞量的减少等) + 胰岛素作用异常(胰岛素抵抗)
肝糖输出增加
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异常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迅猛增长 • 人口老龄化 • 与肥胖流行趋势平行 • 特别是青少年和少数民族 • 年青人患病人数增多
问与答
• 在你们地区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预防的重要循证研究
研究 Malmo 大庆研究 DPS DPP 日本研究 印度研究 DPP 印度研究 印度研究 干预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生活方 式 研究例 数 181 577 522 3234 458 531 3234 531 531 与安慰剂相比2型糖尿 病发病风险下降(%) 63 42 58 58 67 28 31 26 28 随访时间 (年) 6 6 3 3 4 3 3 3 3
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处理
糖原异生 糖原分解 糖原合成
胰岛素
血糖
糖原合成
葡萄糖摄取 游离脂肪酸释放
正常人
糖尿病病人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免疫激活
• β细胞进行性破坏 • β细胞功能不足
• 依赖外源性胰岛素
• 酮症酸中毒倾向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遗传易感性
• 免疫因素 –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 抗原特异性抗体 • 环境触发 – 病毒 – 牛血清白蛋白 – 亚硝胺:腌肉 – 化学品:vacor(毒鼠药砒甲硝苯脲)、 链脲菌素
0.80
胰岛素平均浓度 (nmol/l)
0.60
0.40
0.20
0
–3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时间 (分钟)
Coates PA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4;26:177
2型糖尿病的自然发展过程
β细胞减少 高胰岛素血症 随年龄增长 胰岛素需要量
• “节约基因”
• β细胞以7% /年的速度衰减
2型糖尿病之胰岛素分泌缺陷
• 胰岛素(分泌)缺陷 – 对血糖变化不能作出灵敏 分泌反应 – 第一时相反应减弱、消失 – 第二时相分泌延缓
• 第一阶段:相对不足。分泌 量可为正常或高于正常,但 对高血糖而言仍为不足 • 第二阶段:绝对不足,分泌 量低于正常 • 由部分代偿转为失代偿状态
1型糖尿病的预防
• 早期减少应用牛乳蛋白 • 补充维生素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