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 第3节 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 辅导教学案(提升版)

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程导入】【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阅读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并要求学生用两个皮碗作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照课本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讨论如何操作,拉开皮碗的力更大。
2、师生讨论: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实验效果(表现为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抽出和挤出的空气的多少。
思考:在大气中,拉开被抽出空气或被挤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或皮碗为什么必须用力,感受什么情况下用力较大,让学生逐步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3、实验验证:再看覆杯实验:(如图1)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托住了硬纸片。
而当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圈时硬纸片未掉下来,说明处处都存在大气压强,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演示:广口瓶吃鸡蛋实验,将点燃的棉球扔入口向上装有细砂的广口瓶中,迅速将剥壳的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慢慢被吸入瓶内,如图讨论: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4、小结:(1)在地球的周围有厚厚的空气层(大气层),这些空气有质量,受重力作用,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
(2)实验探究:(覆杯实验)归纳总结:大气与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高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定义:大气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平常感觉不到大气压存在的原因:身体内外相通,压强相等。
(5)大气压存在的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
引导过渡: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例题【例1】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C.水往低处流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例2】不可以直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是()A.带挂钩的塑料吸盘能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B.钢笔从墨水瓶中吸取墨水C.用塑料管吸取饮料瓶中的饮料D.河堤的下段比上段要造得宽练习1、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2、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不会流出,如图所示,这表明。
物理《大气压强》

2. 托里拆利实验详解
二、 大气压的测量
③改用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会影响结果吗?为什么?
根据P= ρ水银gh,因为液体(水 银)的压强只与密度和深度有关, 与液体的横截面积无关,所以改用 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不会影响 结果。
2. 托里拆利实验详解
二、 大气压的测量
④如果玻璃管内漏进去一些空气,会影结果吗?为什么?
二、 大气压的测量
理疗拔火罐能治病主要是由于罐内燃火消耗氧气,致使罐内空气稀薄,渐 成真空,使机体局部形成负压,产生的吸力很强,皮肤与肌肉组织都被吸进。 因罐内的大力吸引而引起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新陈代谢旺盛,组织营养得到 改善,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现代人把它叫做“瘀血疗法”。
6. 大气压的应用
高原边防哨所战士 用压力锅煮面条。
6. 大气压的应用
①在生活中用到大气压的一些实例
二、 大气压的测量
吸饮料
针管吸药液
钢笔吸墨水
一切吸液体的过程都是靠管内外气体压强差将液体“压”的过程
6. 大气压的应用
在生活中用到大气压的一些实例
二、 大气压的测量
用真空吸盘爬墙
6. 大气压的应用
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实例——“拔火罐”
瓶口必须密闭,不能漏气。 不要用手直接拿瓶子,以 免瓶子受热,影响瓶内气 体的压强。
4.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二、 大气压的测量
①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变化的规律: 在海拔3000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 大约减小100pa。
②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原因
大气压由于大气受重力而产生,因为海 拔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密度变小,大气 重力变小,因此大气压就会降低。
《自制气压计,探究大气压的变化》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自制气压计,探究大气压的变化》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二、实验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2)知道大气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科学思维(1)会判断大气压强与海拔的粗略关系。
(2)能够分析生活中大气压强的大致变化。
3.实验探究(1)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变化,了解大气压强大致的变化范围。
(2)根据实验结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及处理、评估实验误差、交流合作提出改进方案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1)培养学生实践——认知——实践的思想。
(2)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和实验背景分析在人教版教材中提出,通过自制简易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于是按照教材制作出简易气压计如图1所示。
图1简易气压计的优点:1.实验器材易得。
2.仪器成本低廉。
3.制作过程简便。
4.实验原理简单。
但存在以下不足:1.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2.受温度影响大。
3.不能研究一段时间的大气压变化。
4.不能定量研究大气的变化,缺乏充分证据。
该器材受温度影响大,无法完成教材中从山下到山上的实验过程。
而且由于一段较长时间的温度变化很大,该器材无法探究一段时间的气压变化。
教材中提出“在3000m 以内,大约每升高10m ,大气压减小100Pa ”,这一结论的得出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学生死记硬背常常造成知识性错误。
四、实验原理 1.实验设计思路 由简易自制气压计正置大气液气P P P +=、倒置气液大气P PP +=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
将瓶子换成毛细玻璃管,下端封堵住正置SP mg S P 大气+=1如图3(a )、倒置S Pmg S P 2+=大气如图3(b),与简易自制气压计的压强关系相同,从而推导出管内的压力关系如图3。
图2图32.大气压的测量取一根毛细管水平放在桌面上,用注射器向管内注射适量水,调节水柱到管内适当位置,用橡皮泥封住。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

空气受重力作用而且具有流动性。
物理史话 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公开表演了一 个著名的实验。他将两个直径为30多厘米的空心铜球 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让马向 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直到两边的马各增加到8匹时, 才把半球拉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2、什么力使悬 空塑料管里的水 不会流出来?
3、用吸管吸饮料 时,是什么力量 使饮料升到嘴里?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 实验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存在
实验:覆杯实验
探究结论:大气压强存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2 大气压强的定义
空气对物体产生的压强是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简称 为大气压或气压。
3. 拿一个空矿泉水瓶,往瓶内倒一点开水,晃动几下 后倒掉,并迅速盖紧瓶盖。随后看到的现象是 瓶子变瘪,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水蒸气将空气挤出,盖上瓶盖温度下降瓶内水蒸气液化, 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瓶子压瘪。
4. 图中为“研究水的沸点跟水面气压关系”的实验
装置,当用注射器给正在沸腾的水打气加压时,可以 看到水___不__再____沸腾(选填“继续”或“不再”), 这个现象表明:水面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将__升__高___。
第3节 大气压强
1、液体因为什么的作用产生向下的压 强?
受到重力的作用
2.为什么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
空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也有流 动性,那么空气中是不是也存在朝各 个方向的压强呢?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现象分析:(阅读课本39页)
1、什么力把塑 料吸盘(皮碗) 压在光滑的墙面 上而不掉下?
第九章 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 第2课时 大气压强的综合应用 导学案

第3节大气压强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课题初步认识大气压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过程与方法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教学重点利用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桶、抽气机、橡皮碗、玻璃杯、纸板、水、优酸乳纸盒(饮料纸盒、易拉罐均可)、吸管、塑料挂衣钩、细针、广口瓶、熟鸡蛋、沙子、酒精棉花、注射器(带橡皮帽)、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金属盒气压计等.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朝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历史上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先精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相当于0.76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在粗略计算中,该气压可以取为105p A.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你能举出几个实例或者做几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或否定大气压强的存在吗?教师边展示实验器材(铁桶、抽气机),边说:我可以不用力挤压就可以将铁桶弄瘪,你们信吗?(学生怀疑.)教师进行实验:(1)用抽气机连接铁桶口,并启动抽气机,几秒钟后奇迹出现了——铁桶变瘪了.备课笔记知识拓展:大气压强的微观解释:因为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与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每次碰撞,气体分子都要给予物体表面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单位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越多,则相同时间内气体分子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越多,因而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小组问题探讨:既然大气压强的确存在,那么我们日常却感觉不到,为什么?知识总结:大气压在我们周围时时存在,而我们却没有感觉,这是因为人体内外空气相通,身体各部位内外所受的压力相同;内外平衡,所以在压强不平衡时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现象.方法总结:用水银柱的高度差表示大气压强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进行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及密度值算出大气压强的值:p0=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760×10-3m=1.013×105p A.师:托里拆利进行实验时,是在海平面附近完成的,通常把这样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p0.板书:标准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mm汞柱(10.3m水柱),即1.013×105p A.教师总结:托里拆利实验的几点疑问:(1)如果管子倾斜,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会增加,竖直高度不会变,所以不会影响实验结果.(2)因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跟水银柱的粗细无关,所以把管子换成粗的或细的,管内水银的竖直高度不会改变,因此不会影响结果.(3)把管子换成比1米长得多的管子,只要水银柱上方保持真空,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就不会改变,因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若把管子换成比1米短得多的管子,如比76cm还短,则水银将会充满管子,高度随管子长度改变而改变,因此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不是大气压的值,这样就无法测量了.(4)把管子在水银中提起一点或插入一点,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会改变,所以不影响实验结果.(5)当有少量空气混入管中时,管内水银面上方不再是真空的,这些空气有一定的压强作用在管内水银柱上面,会使水银柱高度减小,混入的空气越多,产生的压强越大,管内水银柱越短,所以会影响实验结果,使测量结果变小.师:1.013×105p A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估算大气对指甲盖的压力有多少牛顿?相当于多少千克的物体压在了指甲上?同学们演算,一名同学板演.解:指甲盖的面积约1cm2,即S=10-4m2,由p=F/S可知大气产生的压力F=p·S=1.013×105p A×10-4m2=10.13N,相当于1kg的物体压在了指甲上.师: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呢?生:因为大气压强是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的作用互相抵消了.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大气压强的大小,他将测量结果汇报给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测量结果偏小.你知道小明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下面的( )A.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B.玻璃管顶部混入少量空气C.水银槽内水银液面太高D.玻璃管太粗,管内的水银太重解析:利用上述装置测量大气压是利用大气压跟支持它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的原理来测量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只与水银的密度和水银柱高度两个因素有关,而与玻璃管的粗细、玻璃管是否竖直放置、水银槽内水银面高低等因素无关.但是玻璃管顶部如混有空气,管内空气会对水银柱产生向下的压强,使水银柱的高度变小,因此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答案:B进行新课3.气压计师:标准大气压的值是p0=1.013×105p A.一般情况下,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值是不同的.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需要了解各地的气压和气压的变化,于是人们设计了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barometer).下面我们就主要介绍两种气压计:(1)水银气压计构造原理:实际上就是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只是在刻度尺上不是标水银柱与水银槽中水银面的高度差,而是标与高度差对应的大气压值,这样就可以直接读出大气压值.特点:测量结果准确,但携带不方便.(2)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教师结合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盒气压计各部分的构造和功能.师: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抽成真空的金属盒及与盒盖中央相连的弹簧片.盒的表面是波纹状的,大气压变化时,盒的厚度及弹簧片的弯曲程度随着变化,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指针旋转,指示大气压强的值.(注:如果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标的不是大气压的值,而是高度,就成了航空\,登山用的高度计.)教学板书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知道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特别是托里拆利实验.还了解了测量大气压的一些工具.教材习题解答1.人的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大约是多少帕?自己查找资料进行估算.2.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人们把两个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当两侧的马匹达到16匹时,才将半球拉开,并发出巨大的响声.图9.3-9为同学们利用直径26cm的压力锅代替空心铜半球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情形.他们将压力锅拉开需要多大力?实际用力大小与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请说出你的理由.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大气压强不能用公式p=ρgh来计算获得,只能通过测量获得.教材习题解答3.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如图9.3-10,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请问:是什么原因使得水不会全部流掉而能保留在塑料瓶中?4.屋顶的面积是45m2,大气对屋顶的压力有多大?这么大的压力为什么没有把屋顶压塌呢?1.解答: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时,动脉内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俗称高压).舒张压是指心室舒张时,动脉内血压降低所达到的最低值(俗称低压).正常成人的血压范围: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即被诊断为高血压.若某人低压70mmHg,高压为120mmHg,则低压大约为0.92×104p a,高压大约为1.58×104p a.2.解答:由p=F/S可得F=pS=105×3.14×(0.13)2N≈5.31×103N.实际用力小于计算结果,因为压力锅内可能还有少许空气,实际用力可能为大气压力减去压力锅内气体压力的差.3.解答:每次瓶内放出水后,对瓶口而言,瓶内的气体压强与瓶内水的压强之和总是与瓶口受到的大气压相等,这样就使得瓶口可以放出部分水后,又停止.4.解答:F=pS=45m2×105p a=4.5×106N屋顶上下方都分别受到向下和向上的大气压力,彼此平衡,所以不会把屋顶压塌.难题解答例题2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被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A.保持不变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D.稍微下降一些解析:顶部开孔后,管与水银槽组成了连通器,管内水银面将降到与水银槽中的水银面相平.答案:B备课笔记易错提示:不要误认为穿一小孔后,水银从小孔中流出.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3节《大气压强》课件

三 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同时说明大气压非常大。
四 托里拆利实验: 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p= 760mmHg =
1.01×105Pa
五、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随高度上升而减小
2、液面上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 反之,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
他们在干什么?是什么力量使罐子不会 掉下来?
我们生活在大气中, 大气有哪些特征呢?
大气象液体那样有压 强吗?如果有,我们 为什么一点儿感觉都 没有?
第九章 压强
第三节 大气压强
❖ 1.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具有重力作用且空气 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 2.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 3.通常把高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作 为1个标准大气压,Po=1.013×105Pa。
4、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保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德堡市的市民们看到了一 件令人既惊奇叉困惑的事情:他们的市长、发明抽 气机的奥托·格里克,把两个直径35.5 cm的空心 铜半球紧贴在一起,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两队 马(每队各八匹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如图所 示.当这16匹马竭尽全力终于把两个半球拉开时, 竟然像放炮一样发出了巨大的响声.这就是著名的 马德堡半球实验.
= 1.013× 10 5 Pa
汞
1 大气压强的测定
问题: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几种情 况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1、玻璃管选择粗一些或细一些。 2、向水银槽再注入水银,使液面上升2cm。 3、玻璃管上提或下降1cm。
4、玻璃管内不小心进入少量空气。 5、玻璃管顶部突然破裂,出现小孔。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3节:大气压强(含答案)(精品推荐)

带色的水 带色的水第九章 第3节:大气压强一、选择题1.(12广西玉林)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CA .水往低处流B .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C .用吸管吸饮料D .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2.(12柳州)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C3.(12三明)下列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CA .弹簧测力计B .船闸C .吸盘式挂衣钩D .密度计4.(12齐齐哈尔)下图中主要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事例是D5.(12赤峰)如图所示是课本中展示的自制实验器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甲是气压计,乙是温度计B .甲是气压计,乙是气压计C .甲是温度计,乙是温度计D .甲是温度计,乙是气压计6.(12岳阳)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D A .气压大沸点高 B .气压大沸点低C .气压小沸点高D .气压小沸点低7.(12是单独飘落而是和硬币贴在一起下落.使纸片跟硬币贴在一起的力是A .重力B .分子间引力C .电荷间引力D .大气压力 D 、拦河坝被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A 、啄木鸟用细且硬的尖嘴插入树皮 B 、骆驼有宽大脚掌,不会深陷入沙地 C 、用吸管将饮料吸到嘴里 A .热水中的塑料袋在膨胀 B .上升的热气球C .风吹风车转动D .用吸管吸饮料甲 乙8.(12常州)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CA .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B .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C .减小容器内的气压D .增大容器内的气压9.(12常德)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AA .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B .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C .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D .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10.(12茂名)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 ,槽内装有水银。
第九章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202X-202X学年集体备课
拿着自制气压计从楼下到楼上, 视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自制气压计
大气压变化的规律:在海拔3 000 m以内,每上升10 m,
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202X-202X学年集体备课
大气压强与天气的关系: 冬高夏低;晴高阴低 。
202X-202X学年集体备课
第九章 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
202X-202X学年集体备课
产生液体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02X-202X学年集体备课
我们的大气等气体也受重力并具有流动性是否也产生压强呢?
202X-202X学年集体备课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一
思考:纸片下掉的原因? 分析:硬纸片受重力作用
柱
高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计算:
P=gh = 13.6 × 10 3㎏/m3 × 9.8 N/㎏× 0.76m
= 1.013× 10 5 Pa
标准大气压 p0= 1.013×105 Pa
大大 气气 压压 汞
粗略计算标准大气 压可取为105 Pa。
202X-202X学年集体备课
3.为什么用水银不用水做实验呢? 一个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呢?
由P=ρgh得
h
p g
103
1.013 105 Pa Kg / m39.8N /
Kg
10.3m
标准大气压 p0= 1.013×105 Pa 粗略计算标准大气压可取为105 Pa 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值是不同的
202X-202X学年集体备课
●管子倾斜水银柱竖直高 ●管子直径加粗,管中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大气压强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举例说明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记住标准大气压值。
3.说出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认识测量大气压强的两种气压计。
4.能应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用沸点跟气压的关系解释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大气压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
解释大气压强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塑料吸盘,塑料吸盘,杯子,纸片,吸管,拔罐,气压计。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空气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压力呢?其中蕴含了什么物理道理呢?
(设计意图: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激趣诱思,吸引
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
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
【板书】大气压的测量
可以计
(2)天气的变化对大气压强也有影响。
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大,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大。
【拓展】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是
解释高山山顶煮不熟鸡蛋的原因。
【自学指导】气压计
(1)气压计的分类及特点
【引导点拨】当提起活塞时,阀门A关闭,大气压使
拔火罐,它是怎样利用大气压的,通过
【板书设计】9.3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
1、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并具有流动性。
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标准大气压:P0=1.013×105Pa≈105Pa
三、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四、测量仪器: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五、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本节课中实验资源非常丰富,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运用到了大气压强的知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了生活。
2、首先从实验“覆杯实验”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中引出学生的好奇心,为了满足他们这种好奇心,设计了让学生亲自参与的实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本节课教学容量比较大,感觉到时间紧迫,练习题有点偏少,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熟练程度不够。
2.教学中往往忽略交流与评估。
实验中对实验的反思、交流评估也要重视,加强反思性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评估意识和能力,有利于促进科学探究整体教学目标的落实。
附件1 达标检测题
1.登山运动员在向高峰攀登时会出现“高原反应”,这除了高原缺氧、寒冷之外,还因为那里的大气压强比平原地区________得多(选填“大”或“小”).在高原上用普通锅难以煮熟食物,是因为普通锅的密封性能较差,锅内气压受外界大气压影响,使得水的沸点
_____100℃(选填“高于”或“低于”).
2.已知人体皮肤的表面积约1.5m2。
那么,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m2的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为__________N。
人体并没有被压扁,是因为____________的缘故。
(一个标准大气压p=1.0×105Pa)。
3.用钢笔吸墨水时,按下弹簧片,挤出管内部分空气,松开手后,管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墨水在外界的作用下进入管内。
4.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是()
A.往水银槽中多加些水银
B.从山脚移到山顶做实验
C.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
5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
6.小明用一个玻璃瓶和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橡皮塞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气压计,并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
7.装在氧气瓶、管道煤气上的压力表实质是 ,从压强的角度分析,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要穿宇航服的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