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第三节 大气压强》教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a.解释为什么吸管能吸饮料。
b.分析大气压强与高度、温度的关系。
c.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飞机升力的原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强调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与高度、温度的关系以及应用。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吸管能吸饮料?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从而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强与高度、温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难点知识,设计梯度性问题,帮助学生逐步突破。
8.针对教学难点,设计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10.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压强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案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2. 详细内容:(1) 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意义(2) 气压计的使用与测量大气压强(3)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4) 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 能够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及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2. 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水银柱、实验器材(如气球、水杯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工作原理等,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观察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4. 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高压锅能煮饭等。

5. 练习:随堂练习,解答与大气压强相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强的概念2. 气压计的使用与测量大气压强3.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4. 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为什么吸管能吸饮料?(2) 为什么在高山上要用高压锅煮饭?2. 答案:(1) 吸管能吸饮料是因为吸管内部的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大气压将饮料推入吸管。

(2) 在高山上要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高山上的大气压较低,水的沸点降低,高压锅能提高水的沸点,使饭煮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大气压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是否能够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拓展延伸:探讨大气压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气象预报、航空事业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展示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6.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评价
1.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开始讲授新知。首先,教师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然后,教师介绍大气压强的测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如帕斯卡(Pa)、毫巴(mbar)等。接下来,教师详细讲解大气压强的来源和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图像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大气压强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大气压强的作用。
2.实验观察: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如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练习完成后,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以及大气压强的来源和变化规律。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疑惑。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较强的兴趣,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同时,他们对于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如大气压强的本质和测量方法,还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大气压强的奥秘,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此外,我还会布置一个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的关系,并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作业布置时,我会注重作业的量和难度的适中,避免过量的作业使学生产生负担,同时也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将开始讲解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气压强的概念,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大气压强的定义。接着,我会讲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如气压计的使用,并通过实验演示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此外,我还会介绍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最后,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思考和总结,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主动向我请教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我相信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拓展本节课的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的主要内容有: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的应用。

2. 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气压计、水银柱、气球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吸管吸饮料,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介绍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如水银柱法、电子气压计等。

3. 实验:进行大气压强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吹气球、气压计实验等。

4. 应用:讲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如呼吸、血压计等。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大气压强、分析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等。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强的概念2.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3. 大气压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大气压强的概念,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2)描述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3)列举两个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1)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

生活中的实例:用吸管吸饮料时,吸走的是管内的空气,大气压强将饮料推入管内。

(2)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有水银柱法和电子气压计法。

水银柱法是利用水银在管内的高度来表示大气压强,电子气压计法是通过电子传感器测量大气压强。

(3)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呼吸过程中,肺部扩张时,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强,大气压强将空气推入肺部;血压计则是通过测量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来间接测量大气压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讲解了大气压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气压测量方法的研究和发展,如固体气压计、液体气压计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仪器械料:塑料瓶、水杯、硬纸片、杯子、鸡蛋、塑料挂钩的吸盘、长度不一样的几个试管、空可乐瓶、注射器、钩码【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2)认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由;(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相关;(4)经过演示实验,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剖析能力;(5)经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育学生的思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领会科学研究的过程;(2)经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说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使学生领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亲密关系,拥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说平时生活现象的意识;(3)经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育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课要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

【教课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教师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惹起学一、大气压强学生:纸片会掉下来。

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念。

实验①: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

提出问题: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有的学生以为纸片会掉下来,有实验②: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的以为不会,有的思虑、踌躇,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

不知会有什么状况。

问: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察看,脸上露出吃惊的表教师松开手,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情。

实验③:在刚盛过热水的密闭空塑料瓶上,浇上冷水,瓶子被压扁。

实验④:瓶吞蛋。

提出问题:硬纸片为何不会掉下来呢?塑料瓶怎么会被压扁?杯子为何会紧紧地吸在气球上呢?学生议论、回答:①硬纸片遇到一个向上的力;②空气对塑料瓶有压力;③鸡蛋被空气压了进去。

教师用投影仪投影大气层的构造,对照液体压强产生的原由,剖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地球四周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学生观看图片,听教师剖析大气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与海拔高度、天气等因素的关系。
2.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读取气压数值并理解其意义。
3.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飞机飞行、天气预报等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内容涉及大气压强的计算、气压计的使用等。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目的: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3.数据分析,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天气的关系。
教学策略: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发现规律,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4.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吸管吸饮料、拔火罐等。
教学策略: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重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他们在探究、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飞机在天空中平稳飞行、吸管吸饮料、拔火罐等,引发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思考。
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的第三节,主要涉及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测量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教材中通过引入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的实验,使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量度方法。

具体内容涵盖:1. 大气压强的定义与测量2.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3. 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4. 气压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

2. 学会使用气压计,并能够观察并解释气压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并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存在。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分析。

难点:气压计的制作原理。

利用气压变化解释复杂的生活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气压计马德堡半球模型托里拆利实验器材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测量工具(如尺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涉及大气压强现象的图片,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工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实验探究1. 介绍并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明确实验结果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 讲解并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气压的测量方法。

3. 知识讲解1. 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解释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2. 介绍气压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4. 应用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深水潜水员、高原反应等,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对生活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计算题和思考题,如根据给定的高度计算气压值,或是分析某种现象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应包括:大气压强的定义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公式气压计的制作原理简图生活实例分析框架七、作业设计1. 简述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根据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计算某海拔处的气压。

3. 分析生活中一个你认为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大气压的存在,证明气体压强的一些现象。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测得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小等于1.013×105Pa。

3.气体压强受质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气体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压强越大;当温度一定时,气体质量越大,气体压强越大。

4.知道一些常见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和利用大气压的实例,并注意证明和利用的区别【教学重难点】
大气压强的应用
【预习提示】
1.大气压。

2.大气压数值。

3.托里拆利实验。

4.大气压数值变化。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
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________
2.1标准大气压=______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_____Pa。

3.抽水机是利用__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4.医生打针时,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下端,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然后把针头插入药
液中,担起活塞后,由于管内没空气,在管外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药液就被压入针管里。

5.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用一根长约1米、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充满水银后,将开口堵住倒
插于水银槽内,则管中的水银液面会下降,降到一定高度时水银柱将。

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将,但水银柱液面所在的高度将。

若用粗一点或细一点的玻璃管作这个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将,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强如果管顶破一小洞,管内水银将。

6.大气压是由于而产生的,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

随着海拔的升高,
大气压强将,随着海拔的降低,大气压强将。

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降低而。

7.平原上生活的人在登山时,常会发生高山反应或叫高山病,在3千米以上会头晕、头痛、
恶心、呕吐、呼吸加快。

四肢麻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8.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压强等于760厘米水银柱高
B.大气压强的值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
C.同一地方的大气压的值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9.将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倾斜30º,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变化情况是( )
A.不变
B.变长
C.变短
D.无法确定
10.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由( )
A.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B.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C.瓶塞遇冷收缩
D.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二、目标定向
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

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三、学生自学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填空
一、大气压
1. 叫大气压。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是。

2.学生实验:学生把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
(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3.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的存在。

4.演示瓶子吞蛋的实验(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说明鸡蛋为什么会挤进广口瓶内)。

二、大气压的测量
1.演示: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大气压的数值是多大?为什么实验中换用不同大小的管来测,结果是否相同?将管提起一些(始终未露出液面)、压入一些,结果是否相同?将管倾斜,结果是否相同?分析大气压强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P0 = mmHg = Pa。

自读课本,学习以下内容
三、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受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2.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3.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大气压越大,沸点越低。

四、气压计
介绍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出示金属盒气压计的实物和挂图,介绍其结构和原理。

五、大气压的应用
出示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挂图和模型,介绍并演示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四、合作探究
1.大气压强的数值:
(1)演示教材图实验:杯内的水产生不产生压强?水为什么不流出去呢?那么大气压强
到底有多大呢?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2)托里拆利实验。

①开始水银为什么下降? 后来水银柱为什么静止而不再继续下降?
②试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③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大气压的值是多少帕?
结论:大气压强等于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大气压强能支持高水银柱。

五、答疑解惑
1.如图所示,将试管口朝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几秒后,立
即竖直插入盛水的容器中某处不动。

⑴你猜想可能产生的现象是怎样的?
⑵你猜想的依据的什么?
六、反馈评价
1.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
来(如图甲),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表明_____________。

把杯子转到如图乙、丙所示的位置,纸片仍然不会掉下来,这说明_____________ 。

2.如图所示,往矿泉水瓶中装入一些热水,摇晃几下使整个瓶子变热、倒掉热水后迅速将
瓶盖拧紧,不漏气,过一会儿,瓶子就被压扁变形了,这说明我们周围的
大气存在_____________。

3.在海拔2000m范围内,可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m,大气压减小1mm水银柱,用水银气压计
在山脚下测量地结果是758mm水银柱,在山顶测量的结果是648mm水银柱,则山的
高度大约是_________m。

4.在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55mm,
可能的因为是( )
A.玻璃管太长了
B.玻璃管放斜了
C.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
D.玻璃管比较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